CN219927461U - 一种四驱变速结构和一种后驱传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四驱变速结构和一种后驱传动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927461U CN219927461U CN202321324814.1U CN202321324814U CN219927461U CN 219927461 U CN219927461 U CN 219927461U CN 202321324814 U CN202321324814 U CN 202321324814U CN 219927461 U CN219927461 U CN 2199274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mission
- wheel
- rear drive
- gear
- drive transmis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8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7594 Oryza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09140 Tritic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1307 Triticum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8042 Zea may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824 Zea mays ssp. parviglum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2017 Zea mays subsp may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94 climb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822 corn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365 direct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3 precurs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And Driving Of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变速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四驱变速结构和一种后驱传动结构,四驱变速结构包括变速箱和后驱传动结构,后驱传动结构包括动力接收机构、传动机构和动力输出机构,动力接收机构与中间轴传动连接并将动力传递给传动机构,传动机构与动力输出机构传动配合并带动动力输出机构转动;传动机构包括由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通过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可使变速箱在四驱和前驱之间可调,便于根据实际使用工况将动力马达的动力充分利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变速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四驱变速结构和一种后驱传动结构。
背景技术
稻麦收割机、玉米收获机、棉花采摘机等大型农机一般采用前驱的变速箱,动力马达通过离合器与变速箱动力输入轴连接,采用前驱变速箱的大型农机,在爬坡等一些恶劣环境下会产生车体动力不足的情况,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四驱变速结构和一种后驱传动结构,通过四驱变速结构实现车体的四驱,充分利用动力马达的动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四驱变速结构,适用于农机,具有后驱传动结构,实现农机的四驱行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适于与变速箱等结构配合使用的后驱传动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四驱变速结构,包括变速箱,变速箱包括换档机构、动力输入轴、中间轴和差速器,差速器与中间轴传动配合,动力输入轴通过换档机构与中间轴传动配合,动力输入轴通过带动中间轴转动带动差速器转动,还包括后驱传动结构。后驱传动结构可将变速箱的动力分配到后驱,实现车体的四驱行走。
进一步的,所述后驱传动结构包括动力接收机构、传动机构和动力输出机构,动力接收机构与中间轴传动连接并将动力传递给传动机构,传动机构与动力输出机构传动配合并带动动力输出机构转动。中间轴与动力输入轴通过换档机构传动连接,动力接收机构和差速器均与中间轴传动连接,后驱传动结构和差速器接收到的动力处于同等档位,利于对动力的充分利用。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接收机构包括动力接收轮,动力接收轮安装在动力输入轴上并相对动力输入轴转动,动力接收轮同时与中间轴和传动机构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后驱传动轴、后驱传动轮、后驱驱动轮和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后驱传动轮与动力接收轮传动连接,后驱传动轮可转动式安装在后驱传动轴上,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安装在后驱传动轴上,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沿后驱传动轴在与后驱传动轮结合位和与后驱传动轮分离位切换;后驱传动轮在结合状态下带动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和后驱传动轴转动,后驱传动轮在分离状态下空转;后驱驱动轮安装在后驱传动轴上并与动力输出机构传动连接。传动机构包括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可调节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合理选择前驱或者四驱。
进一步的,所述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包括齿毂、齿套和后驱拨叉,齿毂设置在后驱传动轴上并位于后驱传动轮的一侧,齿毂上安装有齿套,齿套与齿毂传动配合,后驱拨叉安装在齿套上并带动齿套在齿毂上在与后驱传动轮结合位和与后驱传动轮分离位之间移动切换。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输出机构包括后驱动力输出轴,后驱动力输出轴上安装有后驱被动轮和后驱输出法兰,后驱被动轮与后驱驱动轮传动配合。
进一步的,后驱被动轮和后驱驱动轮均为锥齿轮。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输入轴与动力马达的动力输出轴直接传动连接。动力马达的动力输出轴直连动力输入轴,无需经过离合器。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还提供了一种后驱传动结构,包括动力接收机构、传动机构和动力输出机构,动力接收机构具有用于与动力部件传动配合的传动部;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后驱传动轴、后驱传动轮、后驱驱动轮和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后驱传动轮与动力接收机构传动连接,后驱传动轮可转动式安装在后驱传动轴上,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安装在后驱传动轴上,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沿后驱传动轴在与后驱传动轮结合位和与后驱传动轮分离位切换;后驱传动轮在结合状态下带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和后驱传动轴转动,后驱传动轮在分离状态下空转;后驱驱动轮安装在后驱传动轴上并与动力输出机构传动连接。后驱传动结构与现有技术的多中变速箱可结合使用,形成可调式四驱变速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包括齿毂、齿套和后驱拨叉,齿毂设置在后驱传动轴上并位于后驱传动轮的一侧,齿毂上安装有齿套,齿套与齿毂传动配合,后驱拨叉安装在齿套上并带动齿套在齿毂上在与后驱传动轮结合位和与后驱传动轮分离位之间移动切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有:
1、四驱变速结构包括后驱传动结构,可实现变速箱的四驱动力输出;
2、后驱传动结构的传动机构包括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通过调节后驱动力分配结合件可实现变速箱在前驱状态和四驱状态的切换,针对工况合理设置,可充分利用动力马达的动力;
3、变速箱中,动力输入轴与差速器通过换档机构传动连接,动力马达的动力输出轴与变速箱的动力输入轴直连,无需离合器配合即可实现换档操作。
4、后驱传动结构可与现有技术多中形式的变速箱结合使用,形成四驱动力结构或者可调节式四驱动力结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四驱变速结构各部件的安装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四驱变速结构省略换档机构、差速器和刹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四驱变速结构各部件的安装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后驱传动结构与动力输入轴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换档机构,2、动力输入轴,3、中间轴,4、差速器,5、后驱传动结构,51、动力接收机构,52、传动机构,521、后驱传动轴,522、后驱传动轮,523、后驱驱动轮,524、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53、动力输出机构,6、动力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四驱变速结构,如图1-4所示,包括变速箱和后驱传动结构,变速箱包括换档机构、动力输入轴、中间轴以及差速器。
所述变速箱可采用具有动力输入轴、中间轴和差速器的现有技术产品。动力输入轴用于连接动力马达,动力输入轴通过换档机构与中间轴传动配合,中间轴与差速器传动连接,动力输入轴通过带动中间轴转动可带动差速器转动,差速器具有两个前驱动力输出部,通过换档机构可调节动力输入轴和中间轴的传动比,使差速器的前驱动力输出部输出对应档位的前驱动力。变速箱具有壳体,动力输入轴、中间轴和差速器均安装在壳体内。变速箱还包括刹车机构,刹车机构安装在壳体外部并与中间轴配合使用。
作为变速箱的一个具体示例,请参阅图1-3,主动轴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内,主动轴上设有一档主动轮、二档主动轮、三档主动轮和倒档主动轮,中间轴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内,中间轴上可旋转地安装有一档被动轮、二档被动轮、三档被动轮以及倒档被动轮,一档主动轮与一档被动轮传动配合,二档主动轮与二档被动轮传动配合,三档主动轮和三档被动轮传动配合,倒档主动轮和倒档被动轮均与换向轮传动配合。
换档机构包括二三档换档件和一倒档换档件,二三档换档件和一倒档换挡件均包括换档齿毂、换档齿套和换档拨叉,换档齿套设置在换档齿毂上并与换档齿毂配合,换档拨叉安装在换档齿套上并拨动换档齿套沿轴向在第一档位结合位、不结合位和第二档位结合位之间移动。二三档换档件安装在中间轴上并在二档被动轮和三档被动轮之间,二三档换挡件在其第一档结合位时三档被动轮与中间轴结合,动力输入轴与中间轴通过三档主动轮和三档被动轮进行动力传递,变速箱处于三档;二三档换挡件在其第二档结合位时二档被动轮与中间轴结合,动力输入轴与中间轴通过二档主动轮和二档被动轮进行动力传递,变速箱处于二档。一倒档换挡件安装在中间轴上并在一档被动轮和倒档被动轮之间,一倒档换挡件在其第一档结合位时一档被动轮与中间轴结合,动力输入轴与中间轴通过一档主动轮和一档被动轮进行动力传递,变速箱机处于一档;一倒档换挡件在其第二档结合位时倒档被动轮与中间轴结合,动力输入轴与中间轴通过倒档主动轮、倒档被动轮以及换向轮进行动力传递,变速箱处于倒档。
后驱传动结构用于分配变速箱的动力并引出后驱驱动力,请参阅图1-图4,后驱传动结构包括动力接收机构、传动机构和动力输出机构,动力接收机构与中间轴传动连接,动力接收机构还与传动机构传动连接,传动机构与动力输出机构传动配合。变速箱中间轴的动力在传递给差速器时还传递给后驱传动结构的动力接收机构,再经过传动机构传递给动力输出机构,最终带动动力输出机构和与动力输出机构传动连接的后驱部件转动。
具体的:
所述动力接收机构包括动力接收轮,动力接受轮可旋转地安装在动力输入轴上并可相对于动力输出轴转动,动力接受轮同时与中间轴和传动机构传动连接,中间轴通过带动动力接受轮转动带动传动机构转动。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后驱传动轴、后驱传动轮、后驱驱动轮和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后驱传动轮可转式安装在后驱传动轴上,后驱传动轮与动力接收轮传动连接,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安装在后驱传动轴上,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沿后驱传动轴在后驱传动轮结合位和与后驱传动轮分离位之间切换。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在与后驱传动轮结合位时,后驱传动轮处于结合状态,此时后驱传动轮可带动后驱动力分离控制件和后驱传动轴转动,传动机构将动力接受轮传递的动力传递给动力输出机构;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在与后驱传动轮分离位时,后驱传动轮处于分离状态,后驱传动轮可相对驱动力分离控制件和后驱传动轴进行空转,传动机构不将动力接受轮传递的动力传递给动力输出机构。
所述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的结构与一倒档换挡件或二三档换挡位的结构相似,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包括齿毂、齿套和后驱拨叉,齿毂设置在后驱传动轴上并位于后驱传动轮的一侧,齿毂上安装有齿套,齿套与齿毂传动配合,后驱拨叉安装在齿套上并带动齿套在齿毂上在与后驱传动轮结合位和与后驱传动轮分离位之间移动切换。
所述动力输出机构包括后驱动力输出轴,后驱动力输出轴上安装有后驱被动轮和后驱输出法兰,后驱被动轮与后驱驱动轮传动配合。
所述动力接收机构、传动机构均安装在减速箱的壳体内,后驱传动轴与动力输入轴平行设置,后驱被动轮和后驱驱动轮均为锥齿轮。后驱动力输出轴通过轴体安装座安装在壳体外部,后驱动力输出轴的一端伸入壳体内并使后驱被动轮位于壳体内,后驱输出法兰位于壳体的外部。
本实施例的四驱变速结构还包括动力马达,动力马达优选为液压马达,动力马达的动力输出轴直接与动力输入轴传动连接。
实施例2
一种后驱传动结构如图1-4所示,包括动力接收机构、传动机构和动力输出机构。
动力接收机构具有用于与动力部件传动配合的传动部,在实施例1中,动力接收机构为动力接收轮并与中间轴传动连接,动力接收机构的传动部为动力接收轮的外齿。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后驱传动轴、后驱传动轮、后驱驱动轮和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后驱传动轮与动力接收机构传动连接,后驱传动轮可转动式安装在后驱传动轴上,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安装在后驱传动轴上,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沿后驱传动轴在与后驱传动轮结合位和与后驱传动轮分离位切换;
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在与后驱传动轮结合位时,后驱传动轮在结合状态下,后驱传动轮带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和后驱传动轴转动,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在与后驱传动轮分离位时后驱传动轮在分离状态,后驱传动轮空转;后驱驱动轮安装在后驱传动轴上并与动力输出机构传动连接。
所述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包括齿毂、齿套和后驱拨叉,齿毂设置在后驱传动轴上并位于后驱传动轮的一侧,齿毂上安装有齿套,齿套与齿毂传动配合,后驱拨叉安装在齿套上并带动齿套在齿毂上在与后驱传动轮结合位和与后驱传动轮分离位之间移动切换。一种四驱变速结构,如图1-4所示,包括变速箱和后驱传动结构5,变速箱包括换档机构1、动力输入轴2、中间轴3以及差速器4。
所述变速箱可采用具有动力输入轴2、中间轴3和差速器4的现有技术产品。动力输入轴2用于连接动力马达6,动力输入轴2通过换档机构1与中间轴3传动配合,中间轴3与差速器4传动连接,动力输入轴2通过带动中间轴3转动可带动差速器4转动,差速器4具有两个前驱动力输出部,通过换档机构1可调节动力输入轴2和中间轴3的传动比,使差速器4的前驱动力输出部输出对应档位的前驱动力。变速箱具有壳体,动力输入轴2、中间轴3和差速器4均安装在壳体内。变速箱还包括刹车机构,刹车机构安装在壳体外部并与中间轴3配合使用。
作为变速箱的一个具体示例,请参阅图1-3,主动轴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内,主动轴上设有一档主动轮、二档主动轮、三档主动轮和倒档主动轮,中间轴3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内,中间轴3上可旋转地安装有一档被动轮、二档被动轮、三档被动轮以及倒档被动轮,一档主动轮与一档被动轮传动配合,二档主动轮与二档被动轮传动配合,三档主动轮和三档被动轮传动配合,倒档主动轮和倒档被动轮均与换向轮传动配合。
换档机构1包括二三档换档件和一倒档换档件,二三档换档件和一倒档换挡件均包括换档齿毂、换档齿套和换档拨叉,换档齿套设置在换档齿毂上并与换档齿毂配合,换档拨叉安装在换档齿套上并拨动换档齿套沿轴向在第一档位结合位、不结合位和第二档位结合位之间移动。二三档换档件安装在中间轴3上并在二档被动轮和三档被动轮之间,二三档换挡件在其第一档结合位时三档被动轮与中间轴3结合,动力输入轴2与中间轴3通过三档主动轮和三档被动轮进行动力传递,变速箱处于三档;二三档换挡件在其第二档结合位时二档被动轮与中间轴3结合,动力输入轴2与中间轴3通过二档主动轮和二档被动轮进行动力传递,变速箱处于二档。一倒档换挡件安装在中间轴3上并在一档被动轮和倒档被动轮之间,一倒档换挡件在其第一档结合位时一档被动轮与中间轴3结合,动力输入轴2与中间轴3通过一档主动轮和一档被动轮进行动力传递,变速箱机处于一档;一倒档换挡件在其第二档结合位时倒档被动轮与中间轴3结合,动力输入轴2与中间轴3通过倒档主动轮、倒档被动轮以及换向轮进行动力传递,变速箱处于倒档。
后驱传动结构5用于分配变速箱的动力并引出后驱驱动力,请参阅图1-图4,后驱传动结构5包括动力接收机构51、传动机构52和动力输出机构53,动力接收机构51与中间轴3传动连接,动力接收机构51还与传动机构52传动连接,传动机构52与动力输出机构53传动配合。变速箱中间轴3的动力在传递给差速器4时还传递给后驱传动结构5的动力接收机构51,再经过传动机构52传递给动力输出机构53,最终带动动力输出机构53和与动力输出机构53传动连接的后驱部件转动。
具体的:
所述动力接收机构51包括动力接收轮,动力接受轮可旋转地安装在动力输入轴2上并可相对于动力输出轴转动,动力接受轮同时与中间轴3和传动机构52传动连接,中间轴3通过带动动力接受轮转动带动传动机构52转动。
所述传动机构52包括后驱传动轴521、后驱传动轮522、后驱驱动轮523和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524,后驱传动轮522可转式安装在后驱传动轴521上,后驱传动轮522与动力接收轮传动连接,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524安装在后驱传动轴521上,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524沿后驱传动轴521在后驱传动轮522结合位和与后驱传动轮522分离位之间切换。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524在与后驱传动轮522结合位时,后驱传动轮522处于结合状态,此时后驱传动轮522可带动后驱动力分离控制件和后驱传动轴521转动,传动机构52将动力接受轮传递的动力传递给动力输出机构53;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524在与后驱传动轮522分离位时,后驱传动轮522处于分离状态,后驱传动轮522可相对驱动力分离控制件和后驱传动轴521进行空转,传动机构52不将动力接受轮传递的动力传递给动力输出机构53。
所述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524的结构与一倒档换挡件或二三档换挡位的结构相似,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524包括齿毂、齿套和后驱拨叉,齿毂设置在后驱传动轴521上并位于后驱传动轮522的一侧,齿毂上安装有齿套,齿套与齿毂传动配合,后驱拨叉安装在齿套上并带动齿套在齿毂上在与后驱传动轮522结合位和与后驱传动轮522分离位之间移动切换。
所述动力输出机构53包括后驱动力输出轴,后驱动力输出轴上安装有后驱被动轮和后驱输出法兰,后驱被动轮与后驱驱动轮523传动配合。
所述动力接收机构51、传动机构52均安装在减速箱的壳体内,后驱传动轴521与动力输入轴2平行设置,后驱被动轮和后驱驱动轮523均为锥齿轮。后驱动力输出轴通过轴体安装座安装在壳体外部,后驱动力输出轴的一端伸入壳体内并使后驱被动轮位于壳体内,后驱输出法兰位于壳体的外部。
本实施例的四驱变速结构还包括动力马达6,动力马达6优选为液压马达,动力马达6的动力输出轴直接与动力输入轴2传动连接。
实施例2
一种后驱传动结构5如图1-4所示,包括动力接收机构51、传动机构52和动力输出机构53。
动力接收机构51具有用于与动力部件传动配合的传动部,在实施例1中,动力接收机构51为动力接收轮并与中间轴3传动连接,动力接收机构51的传动部为动力接收轮的外齿。
所述传动机构52包括后驱传动轴521、后驱传动轮522、后驱驱动轮523和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524;后驱传动轮522与动力接收机构51传动连接,后驱传动轮522可转动式安装在后驱传动轴521上,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524安装在后驱传动轴521上,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524沿后驱传动轴521在与后驱传动轮522结合位和与后驱传动轮522分离位切换;
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524在与后驱传动轮522结合位时,后驱传动轮522在结合状态下,后驱传动轮522带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524和后驱传动轴521转动,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524在与后驱传动轮522分离位时后驱传动轮522在分离状态,后驱传动轮522空转;后驱驱动轮523安装在后驱传动轴521上并与动力输出机构53传动连接。
所述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524包括齿毂、齿套和后驱拨叉,齿毂设置在后驱传动轴521上并位于后驱传动轮522的一侧,齿毂上安装有齿套,齿套与齿毂传动配合,后驱拨叉安装在齿套上并带动齿套在齿毂上在与后驱传动轮522结合位和与后驱传动轮522分离位之间移动切换。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四驱变速结构,包括变速箱,变速箱包括换档机构(1)、动力输入轴(2)、中间轴(3)和差速器(4),差速器(4)与中间轴(3)传动配合,动力输入轴(2)通过换档机构(1)与中间轴(3)传动配合,动力输入轴(2)通过带动中间轴(3)转动带动差速器(4)转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驱传动结构(5);
所述后驱传动结构(5)包括动力接收机构(51)、传动机构(52)和动力输出机构(53),动力接收机构(51)与中间轴(3)传动连接并将动力传递给传动机构(52),传动机构(52)与动力输出机构(53)传动配合并带动动力输出机构(53)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驱变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接收机构(51)包括动力接收轮,动力接收轮安装在动力输入轴(2)上并相对动力输入轴(2)转动,动力接收轮同时与中间轴(3)和传动机构(52)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驱变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52)包括后驱传动轴(521)、后驱传动轮(522)、后驱驱动轮(523)和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524);后驱传动轮(522)与动力接收轮传动连接,后驱传动轮(522)可转动式安装在后驱传动轴(521)上,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524)安装在后驱传动轴(521)上,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524)沿后驱传动轴(521)在与后驱传动轮(522)结合位和与后驱传动轮(522)分离位切换;后驱传动轮(522)在结合状态下带动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524)和后驱传动轴(521)转动,后驱传动轮(522)在分离状态下空转;后驱驱动轮(523)安装在后驱传动轴(521)上并与动力输出机构(53)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驱变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524)包括齿毂、齿套和后驱拨叉,齿毂设置在后驱传动轴(521)上并位于后驱传动轮(522)的一侧,齿毂上安装有齿套,齿套与齿毂传动配合,后驱拨叉安装在齿套上并带动齿套在齿毂上在与后驱传动轮(522)结合位和与后驱传动轮(522)分离位之间移动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驱变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出机构(53)包括后驱动力输出轴,后驱动力输出轴上安装有后驱被动轮和后驱输出法兰,后驱被动轮与后驱驱动轮(523)传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四驱变速结构,其特征在于:后驱被动轮和后驱驱动轮(523)均为锥齿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四驱变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入轴(2)与动力马达(6)的动力输出轴直接传动连接。
8.一种后驱传动结构(5),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接收机构(51)、传动机构(52)和动力输出机构(53),动力接收机构(51)具有用于与动力部件传动配合的传动部;所述传动机构(52)包括后驱传动轴(521)、后驱传动轮(522)、后驱驱动轮(523)和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524);后驱传动轮(522)与动力接收机构(51)传动连接,后驱传动轮(522)可转动式安装在后驱传动轴(521)上,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524)安装在后驱传动轴(521)上,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524)沿后驱传动轴(521)在与后驱传动轮(522)结合位和与后驱传动轮(522)分离位切换;后驱传动轮(522)在结合状态下带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524)和后驱传动轴(521)转动,后驱传动轮(522)在分离状态下空转;后驱驱动轮(523)安装在后驱传动轴(521)上并与动力输出机构(53)传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驱传动结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驱动力分离结合控制件(524)包括齿毂、齿套和后驱拨叉,齿毂设置在后驱传动轴(521)上并位于后驱传动轮(522)的一侧,齿毂上安装有齿套,齿套与齿毂传动配合,后驱拨叉安装在齿套上并带动齿套在齿毂上在与后驱传动轮(522)结合位和与后驱传动轮(522)分离位之间移动切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324814.1U CN219927461U (zh) | 2023-05-29 | 2023-05-29 | 一种四驱变速结构和一种后驱传动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324814.1U CN219927461U (zh) | 2023-05-29 | 2023-05-29 | 一种四驱变速结构和一种后驱传动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927461U true CN219927461U (zh) | 2023-10-31 |
Family
ID=88494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324814.1U Active CN219927461U (zh) | 2023-05-29 | 2023-05-29 | 一种四驱变速结构和一种后驱传动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927461U (zh) |
-
2023
- 2023-05-29 CN CN202321324814.1U patent/CN21992746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887449B2 (en) | Speed-change transmission apparatus | |
US4611504A (en) | Garden tractor transaxle with planetary differential input | |
US8608605B2 (en) | Transmission apparatus for a tractor | |
GB2412147A (en) | A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with planetary gearing | |
KR101107021B1 (ko) | 농업용 트랙터의 옵션 변경이 용이한 트랜스미션 | |
US8166837B2 (en) | Transmission arrangement of an agricultural or industrial utility vehicle | |
US4063464A (en) | Agricultural tractor transmission | |
CN113915309B (zh) | 一种可以实现左右正反转的机械自动无级变速箱 | |
CN219927461U (zh) | 一种四驱变速结构和一种后驱传动结构 | |
CN219096487U (zh) | 双电机耦合传动装置及农用机械 | |
CN201511823U (zh) | 一种双轴式车用取力器 | |
US4233857A (en) | Multiple speed transmission with auxiliary transfer drive | |
EP4077013B1 (en) | Transmission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agricultural vehicle | |
CN216009403U (zh) | 用于拖拉机的变速系统和拖拉机 | |
CN210344178U (zh) | 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及拖拉机 | |
CN211288621U (zh) | 一种动力换向变速总成及高低挡换向系统 | |
CN220850630U (zh) | 带中置pto的变速传动系统 | |
CN220429866U (zh) |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 | |
CN209776725U (zh) | 一种多挡位电动轮车 | |
CN212536576U (zh) | 一种用于微耕机上的变速箱 | |
CN218294341U (zh) | 一种农用机械的传动系统 | |
CN218817910U (zh) | 一种梭式换挡收割机变速箱 | |
CN217951129U (zh) | 分动器和车辆 | |
CN217672120U (zh) | 驱动桥总成及具有其的电动拖拉机 | |
CN216478724U (zh) | 一种动力换挡传动系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