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27393U - 一种前摆臂装置、悬架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摆臂装置、悬架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27393U
CN219927393U CN202321213553.6U CN202321213553U CN219927393U CN 219927393 U CN219927393 U CN 219927393U CN 202321213553 U CN202321213553 U CN 202321213553U CN 219927393 U CN219927393 U CN 2199273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 arm
front swing
section
guide rail
screw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1355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莹亮
曾小利
毛显红
曾庆强
禹慧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1355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273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273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273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前摆臂装置、悬架总成及车辆,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装置包括前摆臂本体、旋转运动输出器、蜗杆、蜗轮、螺杆以及螺母,前摆臂本体包括前摆臂左段和与前摆臂左段滑动连接的前摆臂右段。旋转运动输出器安装于前摆臂右段上,蜗杆与旋转运动输出器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螺杆的一端部转动连接于前摆臂右段上,且螺杆与蜗轮同轴固定,以通过旋转运动输出器驱动螺杆旋转。螺母螺纹连接于螺杆上,且固定于前摆臂左段上。螺杆旋转时驱动前摆臂左段,沿螺杆做靠近或远离前摆臂右段的直线运动,以调节前摆臂左段和前摆臂右段之间的宽度。从而在不拆卸前摆臂的前提下,实现前摆臂宽度的自动调节。

Description

一种前摆臂装置、悬架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前摆臂装置、悬架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车辆的摆臂总成的宽度通常无法调节,或者需要拆卸手动调节,例如专利公开号为CN213322543U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下摆臂总成,其核心原理为:螺纹固定件两端的螺纹旋向不同,当螺纹固定件转动时,两侧第三螺柱和第四螺柱同时向外或向内移动,由于下摆臂主体固定不可动,调节达到的结果就是球头销总成向内或向外移动,从而实现下摆臂内外点跨距的改变,最后通过第一球心调节螺母、第二球心调节螺母来固定当前配合位置。上述方案就是通过手动调节来实现宽度(跨距)调节,并且在实际底盘调校过程需要把车举升起或者把车开到固定区域才能调节,由此导致摆臂总成的宽度调节耗时耗力。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前摆臂装置、悬架总成及车辆。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前摆臂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前摆臂本体,所述前摆臂本体包括前摆臂左段和与所述前摆臂左段滑动连接的前摆臂右段;
旋转运动输出器,所述旋转运动输出器安装于所述前摆臂右段上;
蜗杆,所述蜗杆与旋转运动输出器的输出轴同轴固定;
蜗轮,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
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前摆臂右段上,且所述螺杆与蜗轮同轴固定,以通过所述旋转运动输出器驱动所述螺杆旋转;
螺母,所述螺母螺纹连接于所述螺杆上,且固定于所述前摆臂左段上,其中,所述螺杆旋转时,驱动所述前摆臂左段,沿所述螺杆做靠近或远离所述前摆臂右段的直线运动,以调节所述前摆臂左段和前摆臂右段之间的宽度。
可选的,所述前摆臂左段和前摆臂右段之间还设置有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
导轨,所述导轨与所述螺杆平行设置,且一端部固定于所述前摆臂右段上;
导向块,所述导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上,且与所述前摆臂左段固定。
可选的,所述导向块套设于所述导轨上。
可选的,所述滑动机构还包括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与所述导轨固定,且通过所述安装块形成所述导轨与所述前摆臂右段的固定。
可选的,所述滑动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滑动机构分布于所述螺杆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安装块套设于所述导轨上,且与所述导轨过盈配合。
可选的,所述安装块位于所述导轨远离所述前摆臂左段的端部上,且与所述导轨焊接固定。
可选的,所述导向块与所述前摆臂左段焊接固定。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悬架总成,所述总成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前摆臂装置。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述所述的悬架总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包括前摆臂本体、旋转运动输出器、蜗杆、蜗轮、螺杆以及螺母,其中,所述前摆臂本体包括前摆臂左段和与所述前摆臂左段滑动连接的前摆臂右段。所述旋转运动输出器安装于所述前摆臂右段上,所述蜗杆与旋转运动输出器的输出轴同轴固定,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所述螺杆的一端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前摆臂右段上,且所述螺杆与蜗轮同轴固定,以通过所述旋转运动输出器驱动所述螺杆旋转。所述螺母螺纹连接于所述螺杆上,且固定于所述前摆臂左段上,其中,所述螺杆旋转时,驱动所述前摆臂左段,沿所述螺杆做靠近或远离所述前摆臂右段的直线运动,以调节所述前摆臂左段和前摆臂右段之间的宽度。从而在不拆卸前摆臂的前提下,实现前摆臂宽度的自动调节,并具有省时省力、适用性广等优点。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摆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摆臂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摆臂左段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摆臂右段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前摆臂本体;101、前摆臂左段;102、前摆臂右段;2、旋转运动输出器;3、蜗杆;4、蜗轮;5、螺杆;6、螺母;7、滑动机构;701、导轨;702、导向块;703、安装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摆臂装置,所述装置可以包括前摆臂本体1、旋转运动输出器2、蜗杆3、蜗轮4、螺杆5以及螺母6,其中:
所述前摆臂用作悬架总成的导向和支撑,并维持行驶方向的稳定性,其中,沿驾驶方向观察,所述前摆臂本体1可以包括前摆臂左段101和与所述前摆臂左段101滑动连接的前摆臂右段102。所述旋转运动输出器2安装于所述前摆臂右段102上。其中,所述旋转运动输出器2用于通过其输出轴输出旋转运动,例如,所述旋转运动输出器2可以采用电机。所述蜗杆3与旋转运动输出器2的输出轴同轴固定,同轴可以理解为两个元件的轴向中心线重合,所述蜗轮4与所述蜗杆3啮合,以通过所述蜗杆3驱动所述蜗轮4旋转。其中,由于蜗轮4和蜗杆3的结构特性,蜗杆3可以驱动蜗轮4旋转,但蜗轮4无法反向驱动蜗杆3,因此,在所述装置调整了所述前摆臂左段101和前摆臂右段102之间的宽度后,其宽度可以保持不变,并不需要额外增加锁止机构。
所述螺杆5的一端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前摆臂右段102上,且所述螺杆5与蜗轮4同轴固定,以通过所述旋转运动输出器2驱动所述螺杆5旋转。所述螺母6螺纹连接于所述螺杆5上,且固定于所述前摆臂左段101上,其中,所述螺杆5旋转时驱动所述前摆臂左段101,沿所述螺杆5做靠近或远离所述前摆臂右段102的直线运动,以调节所述前摆臂左段101和前摆臂右段102之间的宽度。例如,在所述旋转运动输出器2正转时,驱动所述前摆臂左段101,沿所述螺杆5做靠近所述前摆臂右段102的直线运动,从而缩小所述前摆臂左段101和前摆臂右段102之间的宽度;再例如,在所述旋转运动输出器2反转时,驱动所述前摆臂左段101,沿所述螺杆5做远离所述前摆臂右段102的直线运动,从而增大所述前摆臂左段101和前摆臂右段102之间的宽度。
综上,可以在不拆卸前摆臂的前提下,实现前摆臂宽度的自动调节,并具有省时省力、适用性广等优点。并且,在所述旋转运动输出器2采用伺服电机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电控进行宽度的无极调节,从而改变悬架硬点参数,可以实现主销偏置距的微调,还可以改变主销内倾角,调整四轮定位参数,达到不同的驾驶性能,可为底盘调校提供更大的调校空间和可能性。此外,对于同平台车型,接口一致的情况下,上述前摆臂装置即可满足不同尺寸的平台化方案共用,可减少前摆臂样件制作数量,提高底盘调校匹配效率。
一种可选的实用新型实施例,参照图2所示,所述前摆臂左段101和前摆臂右段102之间还设置有滑动机构7,所述滑动机构7可以包括导轨701和导向块702,其中,所述导轨701与所述螺杆5平行设置,且一端部固定于所述前摆臂右段102上。所述导向块702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701上,且与所述前摆臂左段101固定。所述滑动机构7不仅形成所述前摆臂左段101和前摆臂右段102之间的连接,提高连接强度,还可以限制螺杆5旋转时螺母6在径向上的运动,从而可以提高所述前摆臂左段101的滑动稳定性。一种示例中,所述导向块702与所述前摆臂左段101焊接固定。
一种可选的实用新型实施例,为了提高装配的便捷性,所述导向块702套设于所述导轨701上。其中,所述导向块702上开设的套设孔与所述导轨701的横截面形状适配,从而只需要将所述导向块702套设于所述导轨701上即可实现两者之间的滑动连接,不需要额外增设其他元件进行装配。并且,在所述导向块702或导轨701发生损坏时,可以便于更换,有利于降低维修成本。
一种可选的实用新型实施例,参照图2和图4所示,考虑到导轨701与所述前摆臂右段102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所述滑动机构7还可以包括安装块703,所述安装块703与所述导轨701固定,且通过所述安装块703形成所述导轨701与所述前摆臂右段102的固定,从而可以通过所述安装块703来扩大与所述前摆臂右段102之间的连接面积,提高所述装置的结构稳定性。一种示例中,所述安装块703套设于所述导轨701上,且与所述导轨701过盈配合。例如,所述安装块703的结构可以与所述导向块702相同。另一种示例中,所述安装块703位于所述导轨701远离所述前摆臂左段101的端部上,且与所述导轨701焊接固定。
例如,在所述导轨701为圆柱结构的情况下,通过增设所述安装块703可以有效提高所述装置的结构稳定性,便于所述导轨701与所述前摆臂右段102之间的装配。
一种可选的实用新型实施例,参照图2-4所示,所述滑动机构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滑动机构7分布于所述螺杆5的两侧,两侧均设置滑动机构7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前摆臂左段101的运动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悬架总成,所述悬架总成可以包括上述中任意一项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前摆臂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悬架总成。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前摆臂装置、悬架总成及车辆,所述装置可以包括前摆臂本体1、旋转运动输出器2、蜗杆3、蜗轮4、螺杆5以及螺母6,其中,所述前摆臂本体1包括前摆臂左段101和与所述前摆臂左段101滑动连接的前摆臂右段102。所述旋转运动输出器2安装于所述前摆臂右段102上,所述蜗杆3与旋转运动输出器2的输出轴同轴固定,所述蜗轮4与所述蜗杆3啮合。所述螺杆5的一端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前摆臂右段102上,且所述螺杆5与蜗轮4同轴固定,以通过所述旋转运动输出器2驱动所述螺杆5旋转。所述螺母6螺纹连接于所述螺杆5上,且固定于所述前摆臂左段101上,其中,所述螺杆5旋转时,驱动所述前摆臂左段101,沿所述螺杆5做靠近或远离所述前摆臂右段102的直线运动,以调节所述前摆臂左段101和前摆臂右段102之间的宽度。从而在不拆卸前摆臂的前提下,实现前摆臂宽度的自动调节,并具有省时省力、适用性广等优点。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技术人员易于想到的是:上述各个实施例的任意组合应用都是可行的,故上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任意组合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但是由于篇幅限制,本说明书在此就不一一详述了。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实用新型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Claims (10)

1.一种前摆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前摆臂本体(1),所述前摆臂本体(1)包括前摆臂左段(101)和与所述前摆臂左段(101)滑动连接的前摆臂右段(102);
旋转运动输出器(2),所述旋转运动输出器(2)安装于所述前摆臂右段(102)上;
蜗杆(3),所述蜗杆(3)与旋转运动输出器(2)的输出轴同轴固定;
蜗轮(4),所述蜗轮(4)与所述蜗杆(3)啮合;
螺杆(5),所述螺杆(5)的一端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前摆臂右段(102)上,且所述螺杆(5)与蜗轮(4)同轴固定,以通过所述旋转运动输出器(2)驱动所述螺杆(5)旋转;
螺母(6),所述螺母(6)螺纹连接于所述螺杆(5)上,且固定于所述前摆臂左段(101)上,其中,所述螺杆(5)旋转时,驱动所述前摆臂左段(101),沿所述螺杆(5)做靠近或远离所述前摆臂右段(102)的直线运动,以调节所述前摆臂左段(101)和前摆臂右段(102)之间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摆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摆臂左段(101)和前摆臂右段(102)之间还设置有滑动机构(7),所述滑动机构(7)包括:
导轨(701),所述导轨(701)与所述螺杆(5)平行设置,且一端部固定于所述前摆臂右段(102)上;
导向块(702),所述导向块(702)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701)上,且与所述前摆臂左段(101)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摆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块(702)套设于所述导轨(701)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摆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7)还包括安装块(703),所述安装块(703)与所述导轨(701)固定,且通过所述安装块(703)形成所述导轨(701)与所述前摆臂右段(102)的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摆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滑动机构(7)分布于所述螺杆(5)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摆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703)套设于所述导轨(701)上,且与所述导轨(701)过盈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摆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703)位于所述导轨(701)远离所述前摆臂左段(101)的端部上,且与所述导轨(701)焊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摆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块(702)与所述前摆臂左段(101)焊接固定。
9.一种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总成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前摆臂装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悬架总成。
CN202321213553.6U 2023-05-18 2023-05-18 一种前摆臂装置、悬架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199273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13553.6U CN219927393U (zh) 2023-05-18 2023-05-18 一种前摆臂装置、悬架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13553.6U CN219927393U (zh) 2023-05-18 2023-05-18 一种前摆臂装置、悬架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27393U true CN219927393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87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13553.6U Active CN219927393U (zh) 2023-05-18 2023-05-18 一种前摆臂装置、悬架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273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102018201670B4 (de) Einzelradaufhängungsvorrichtung mit aktiver Spursteuerung eines Hinterrads eines Kraftfahrzeugs
EP2711212B1 (en) Suspension device for vehicle
WO2015140205A1 (de) Lenksäul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gewindestange und spindelmutter
KR101427940B1 (ko) 차량의 능동제어 현가장치
CN105308362A (zh) 具有螺纹杆的电致动器
CN111017019B (zh) 转向拉杆组件、独立转向装置和控制车辆独立转向的方法
CN219927393U (zh) 一种前摆臂装置、悬架总成及车辆
CN203103512U (zh) 二次雷达天线微型大角度俯仰调节锁紧装置
CN116241153B (zh) 一种滑轨式汽车尾门推动机构及生产设备
CN113135080A (zh) 一种扭力梁悬架及其弹簧盘角度自动调节方法
CN115158438B (zh) 一种可调节角度的转向柱及汽车
CN208149465U (zh) 一种可变姿态负升力翅扰流器
CN209908221U (zh) 一种用于汽车尾门的电动撑杆
CN210257958U (zh) 汽车顶盖的顶升结构以及车辆
DE102004059274A1 (de) Aktuator für einen Wankausgleich
CN204061463U (zh) 一种锁扣结构
CN102874307A (zh) 机动车转向控制装置及方法
CN221049763U (zh) 一种电动调节转向管柱的角度调节机构
CN218891583U (zh) 一种无心磨床导轮回转体调节装置
JP5724808B2 (ja) キャンバ角調整装置
CN218948990U (zh) 座椅调节机构、座椅及车辆
CA2512258A1 (en) Direct drive linear transfer device
CN219618869U (zh) 一种稳定杆调节装置及车辆
CN220595041U (zh) 一种展翼型汽车尾翼用驱动机构、展翼型汽车尾翼及汽车
CN220647649U (zh) 一种可调节三自由度调整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