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13603U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13603U
CN219913603U CN202321013019.0U CN202321013019U CN219913603U CN 219913603 U CN219913603 U CN 219913603U CN 202321013019 U CN202321013019 U CN 202321013019U CN 219913603 U CN219913603 U CN 2199136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air
groove
cover plate
refrig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1301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晏康福
陆景胜
符栋华
成其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Ronshen Guang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Ronshen Guang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Ronshen Guang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Ronshen Guang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1301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136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136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136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冰箱,该冰箱包括:箱体;箱胆;风道组件,风道组件的背面凹设有第一避位槽,风道组件内部形成有送风风道,送风风道形成于第一避位槽所在区域外;蒸发器,风道组件的背面与箱胆内的后壁之间,蒸发器的前端部容置于第一避位槽内;利用送风风道与第一避位槽位于不同区域处,且第一避位槽和送风风道在风道组件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以使蒸发器和送风风道在风道组件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进而可以充分地减小风道组件本身的厚度,同时减小风道组件和蒸发器整体的厚度,从而减小对箱胆的内部空间的占用,提升冰箱内部的有效容积。

Description

冰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冰箱是人们居家生活不可或缺的家用电器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冰箱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在相关的风冷冰箱的风道组件结构设计中,风道组件通常卡装在箱胆内部的后壁上,同时风道组件背面与箱胆内部的后壁之间通常设有蒸发器;因此,蒸发器和风道组件在厚度方向上均需要占用箱胆的内部空间,降低了冰箱内部的有效容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箱,以优化相关技术中冰箱的风道组件的结构,提升冰箱内部的有效容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冰箱,该冰箱包括:箱体,其形成冰箱外部的外壳;箱胆,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箱胆内形成有储藏间室;风道组件,设于所述箱胆内部,并设于所述储藏间室的背侧;所述风道组件的背面凹设有第一避位槽,所述风道组件内部形成有送风风道,所述送风风道形成于所述第一避位槽所在区域外;蒸发器,设于所述风道组件的背面与所述箱胆内的后壁之间,且所述蒸发器设于所述第一避位槽处,所述蒸发器的前端部容置于所述第一避位槽内;其中,所述第一避位槽和所述送风风道在所述风道组件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以使所述蒸发器和所述送风风道在所述风道组件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组件的背面与所述箱胆内的后壁之间形成有蒸发仓;所述风道组件的背面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蒸发仓和所述送风风道;所述风道组件的前侧面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送风风道和所述储藏间室;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蒸发仓内;所述送风风道内设有风机,所述风机设于所述进风口处。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组件包括括风道盖板、风道保温板和风道底板;所述风道盖板设于所述储藏间室的背侧;所述风道保温板设于所述风道盖板的背面;所述风道底板盖设在所述风道保温板的背面,且所述风道底板与所述风道盖板的背面相连,以将所述风道保温板夹设于所述风道底板与所述风道盖板之间;所述第一避位槽凹设于所述风道底板的背面,且所述风道保温板的背面凹设有与所述第一避位槽相匹配的第二避位槽;所述送风风道形成于所述风道保温板背面,并位于所述第二避位槽所在区域外,且所述送风风道和所述第二避位槽在所述风道组件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送风风道包括风腔、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风腔间隔地设于所述第一避位槽所在区域外;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的一端均与所述风腔相连通,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的另一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避位槽所在区域的相对两侧;所述风机设于所述风腔内,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蒸发仓和所述风腔。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盖板上设有多个所述出风口,所述风道保温板上设有与所述出风口一一对应连通的通风口;多个所述通风口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支路的远离所述风腔的一端的第一通风口和设于所述第二支路的远离所述风腔的一端的第二通风口;多个所述出风口包括分别凹设于所述风道盖板的前侧面上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二通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相连通。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盖板的背面分别凸设有第一嵌合部和第二嵌合部;所述第一出风口形成于所述第一嵌合部内,所述第一嵌合部伸入布置于所述风道保温板内部,并延伸至所述第一通风口处,且所述第一嵌合部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连通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形成于所述第二嵌合部内,所述第二嵌合部伸入布置于所述风道保温板内部,并延伸至所述第二通风口处,且所述第二嵌合部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连通所述第二通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胆内的后壁上凹设有容置槽,所述风道底板和所述风道保温板均装设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风道底板的周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一卡扣;所述容置槽的周侧槽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卡槽;所述风道底板通过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一卡槽一一对应卡接,以将所述风道底板锁定在所述容置槽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底板的顶部凸设有插销,所述容置槽的顶侧槽壁上设有与所述插销相配合的插槽;所述插销卡接于所述插槽内;所述多个第一卡扣分为两组,并分设于所述风道底板的左右两侧的外壁上;所述多个第一卡槽分为两组,并分设于所述容置槽的左右两侧的槽壁上;在所述插销卡接于所述插槽内,且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一卡槽一一对应卡接时,所述风道底板的底端与所述容置槽的底侧槽壁相抵。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盖板的背面凸设有多个环绕所述风道保温板的周侧布置的第二卡扣,所述风道底板的周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卡扣一一对应的多个卡口;所述风道盖板通过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卡口一一对应卡接,以将所述风道底板锁定在所述风道盖板的背面,并将所述风道保温板锁紧于所述风道底板与所述风道盖板之间。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盖板背面的周侧边沿处凸设有多个第三卡扣;所述箱胆内的后壁的周侧边沿凹设有与所述第三卡扣一一对应的第二卡槽;所述风道盖板通过所述第三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槽一一对应卡接,以使所述风道盖板锁紧固定在所述箱胆内的后壁上。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冰箱中,利用设置风道组件的背侧的第一避位槽,将蒸发器的前端部布置在第一避位槽内,同时配合风道组件内的送风风道与第一避位槽位于不同区域处,且第一避位槽与送风风道在风道组件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进而可以使蒸发器和送风风道在风道组件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进而可以充分地减小风道组件本身的厚度,同时减小风道组件和蒸发器整体的厚度,从而减小对箱胆的内部空间的占用,提升冰箱内部的有效容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冰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一箱胆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风道组件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风道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6中C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风道保温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D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的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E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6中风道保温板和风道底板的一剖视图。
图16是图15中F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6中风道保温板和风道底板的另一剖视图。
图18是图17中G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箱体;11、储藏间室;12、蒸发器;2、箱胆;21、容置槽;211、第一卡槽;212、插槽;22、第二卡槽;30、风道组件;3、风道盖板;31、出风口;311、第一出风口;312、第二出风口;32、第二卡扣;33、限位筋;34、限位块;35、第三卡扣;36、固定柱;37、通气孔;38、第一嵌合部;381、第一穿孔;39、第二嵌合部;4、风道保温板;40、送风风道;401、风腔;402、第一支路;403、第二支路;41、通风口;411、第一通风口;412、第二通风口;42、第二避位槽;43、安装槽;431、安装孔;44、布线槽;45、过线孔;46、第一嵌合槽;47、第二嵌合槽;5、风道底板;51、进风口;52、第一卡扣;53、插销;54、卡口;55、第一避位槽;56、第一导流部;57、第二导流部;6、风机;61、锁定部;7、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目前,在相关的风冷冰箱的风道组件结构设计中,风道组件通常卡装在箱胆内部的后壁上,同时风道组件背面与箱胆内部的后壁之间通常设有蒸发器;因此,蒸发器和风道组件在厚度方向上均需要占用箱胆的内部空间,降低了冰箱内部的有效容积。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冰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一箱胆2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冰箱主要包括箱体1、箱胆2及风道组件30。
其中,箱体1采用长方体的中空结构。箱体1被构造成冰箱外部的外壳。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箱体1的形状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计,可以采用其他形状的中空壳体结构。
箱体1的内部被限定出储藏间室11,储藏间室11均可作为独立的存储空间,如冷冻室、冷藏室及变温室等,以根据食物种类的不同,满足冷冻、冷藏及变温等不同的制冷需求,并进行储藏。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内可设置多间相互分隔的储藏间室11,多间储藏间室11可上下分隔布置,或左右分隔布置。
请参阅图1所示,箱体1的前侧设有门体(图中未示出),门体用于启闭储藏间室11。门体与箱体1之间可通过铰链连接,以使冰箱的门体可以绕该铰链的轴线旋转,实现冰箱门体的开合,进而启闭对应的储藏间室11。可以理解的是,门体可以设置多个,并与储藏间室11一一对应设置。也可以多个门体同时启闭一个储藏间室11。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箱胆2设于箱体1内,箱胆2的前侧开口,储藏间室11形成于箱胆2的内部空间中。可以理解的是,箱体1内可设置多个箱胆2,多个箱胆2呈左右分布或上下分布。每个箱胆2内可形成一间或多间储藏间室11。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内设有制冷组件(图中未示出),制冷组件用于为冰箱内部提供冷量,以保持各个储藏间室11的低温环境。制冷组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12、节流器件等,制冷组件的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可参照相关技术中的制冷组件,在此不再赘述。
图4是图3中风道组件30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风道组件30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风道组件3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2至图6所示,风道组件30设于箱胆2内部,并设于箱胆2内的后壁上。储藏间室11形成于风道组件30的前侧,风道组件30设于箱胆2内对应储藏间室11的背侧。风道组件30用于在箱胆2中形成送风风道40,该送风风道40连通风道组件30前侧的储藏间室11,进而将冰箱内的冷气通过送风风道40输送进入对应的储藏间室11内,实现对应储藏间室11的制冷功能。
风道组件30的前侧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出风口31,送风风道40连通出风口31,并通过出风口31连通风道组件30前侧的储藏间室11,进而将冰箱内的冷气通过送风风道40、出风口31输送进入对应的储藏间室11内,实现对应储藏间室11的制冷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出风口31可以设置多个,多个出风口31设于风道组件30的不同区域,进而通过不同的出风口31向储藏间室11内的不同区域输送冷气,提高储藏间室11内的制冷效率和制冷均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组件30设于冷藏室的背侧,风道组件30内的送风风道40为冷藏风道,冷藏风道通过出风口31向冷藏室内输送冷气,进而实现冷藏制冷。
需要时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风道组件30设于冷冻室的背侧,进而实现冷藏制冷。或者,风道组件30设于变温室的背侧,进而实现变温制冷,等等。
请参阅图4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组件30主要包括风道盖板3、风道保温板4及风道底板5。
其中,风道盖板3整体呈板状结构,风道盖板3固定在箱胆2内部的后壁上。风道盖板3与箱胆2内部的后壁呈平行或大致平行布置。风道盖板3能够对箱胆2内部的空间进行前后分隔,风道盖板3前侧的空间用于形成储藏间室11,风道盖板3背侧至箱胆2内部后壁之间的空间用于为送风风道40提供安装空间。
风道保温板4设于风道盖板3的背侧,送风风道40形成于风道保温板4中。风道保温板4可以采用风道泡沫,即风道保温板4可以由泡沫材质制成。风道保温板4夹设在风道盖板3的背侧与风道底板5的前侧面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风道保温板4也可以采用其他保温材质制成。
请参阅图4至图6所示,风道底板5设于风道保温板4的背侧,风道底板5与风道盖板3的背面固定相接,进而将风道保温板4夹持固定在风道盖板3和风道底板5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风道40凹设形成于风道保温板4的背面,风道底板5盖合在送风风道40的背侧,进而使送风风道40形成于风道保温板4的背面与风道底板5的前侧面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盖板3上开设有多个出风口31,风道保温板4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口41,多个通风口41与多个出风口31一一对应布置。如此设计,使得出风口31能够通过通风口41一一对应地连通风道保温板4背侧的送风风道40。进而使送风风道40内的冷气能够通过对应的通风口41、出风口31输送进入风道盖板3前侧的储藏间室11内。
请参阅图2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底板5上开设有进风口51,进风口51位于风道组件30的背面,进风口51连通送风风道40和风道底板5的背侧空间。同时,风道保温板4的背面设有风机6,风机6位于送风风道40内,且风机6设于进风口51处。风机6的进风侧朝向进风口51,风机6的出风侧朝向送风风道40内部。因此,风机6运行时,能够抽取风道底板5的背侧空间中的冷气使冷气进入到送风风道40内,进而通过风口、出风口31输送进入风道盖板3前侧的储藏间室1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底板5的背侧空间形成蒸发仓(图中未标出),蒸发仓形成于风道底板5的背面与箱胆2内部的后壁之间,该蒸发仓内布置有蒸发器12。通过蒸发器12对蒸发仓内的空气进行降温,进而在蒸发仓内形成大量的冷气,蒸发仓内的冷气能够在风机6的风力作用下通过进风口51进入送风风道40内,再通过通风口41、送风口输送进入储藏间室11内。
请参阅图2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箱胆2内部的后壁上凹设有容置槽21,风道底板5、风道保温板4均装设于容置槽21内。当风道盖板3装设于箱胆2内部时,风道盖板3能够将风道保温板4和风道底板5锁定在容置槽21内,进而减小风道组件30对箱胆2内部空间的占用,提升箱胆2内部的有效容积。
请参阅图3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蒸发仓形成于风道底板5的背面与容置槽21的槽后壁之间,蒸发器12设于容置槽21内,且蒸发器12设于风道组件30的背侧,进而使蒸发器12夹持在风道底板5的背面与容置槽21的槽后壁之间。
图7是图6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3至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底板5的周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一卡扣52,多个第一卡扣52环绕风道底板5的周侧壁呈周向间隔布置。同时,容置槽21的周侧槽壁上设有与第一卡扣52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卡槽211。当风道底板5装设于容置槽21内时,第一卡扣52能够与第一卡槽211一一对应卡接,进而将风道底板5锁定在容置槽2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底板5的顶部凸设有向上延伸的插销53,容置槽21的顶侧槽壁上设有与插销53相配合的插槽212。当风道底板5装设于容置槽21内时,插销53能够卡接于插槽212内,进而将风道底板5的顶部限位在容置槽21内。
需要说明的是,插销53可以设置多个,多个插销53间隔地设于风道底板5的顶部,同时插槽212设有多个,并一一对应地设于容置槽21的顶侧槽壁上,插销53能够一一对应地卡接于插槽212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卡扣52分为两组,两组第一卡扣52分别设于风道底板5的左右两侧的外壁上。同时,多个第一卡槽211分为两组,两组第一卡槽211分设于容置槽21的左右两侧的槽壁上。在插销53卡接于插槽212内,且第一卡扣52与第一卡槽211一一对应卡接时,风道底板5的底端与容置槽21的底侧槽壁相抵,进而将风道底板5锁定在容置槽21内,提高风道底板5固定的稳定性,在冰箱包装运输跌落时能够有效地防止风道底板5、风道保温板4从容置槽21内脱落。
图8是图6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3至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盖板3的背面凸设有多个向后凸出延伸的第二卡扣32,多个第二卡扣32间隔地环绕布置在风道保温板4的周侧。同时,风道底板5的周侧槽壁上设有与第二卡扣32相配合的卡口54,卡口54设有多个,多个卡口54与多个第二卡扣32一一对应布置。因此,风道盖板3能够通过第二卡扣32与卡口54一一对应卡接,利用第二卡扣32与卡口54之间的反向作用力,进而将风道保温板4锁定在风道底板5与风道盖板3之间。
请参阅图5至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卡扣32均背向风道保温板4的周侧壁布置。当风道底板5固定在风道盖板3的背面上时,第二卡扣32伸入布置于风道底板5内部,再与卡口54相卡接。此时,第二卡扣32贴设在风道底板5的周侧壁的内侧,并贴设在风道保温板4的周侧壁的外侧,进而夹持在风道底板5的周侧壁与风道保温板4的周侧壁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卡扣32均面向风道保温板4的周侧壁布置。当风道底板5固定在风道盖板3的背面上时,第二卡扣32贴设在风道底板5的周侧壁的外侧,并与卡口54相卡接。
请参阅图5至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盖板3的背面设有环绕风道保温板4的周侧布置的限位筋33,限位筋33的轮廓形状与风道保温板4的轮廓形状一致。同时,第二卡扣32形成于限位筋33上,并均由限位筋33向后凸出延伸形成。具体地,第二卡扣32可由限位筋33向后凸出延伸后,向背向风道保温板4的方向凸出设置。因此,风道保温板4的前侧部能够嵌合于限位筋33的轮廓内。
请参阅图5至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筋33的外周间隔地设有限位块34,即限位块34与第二卡扣32呈间隔布置。当风道底板5固定在风道盖板3的背面上时,风道底板5的周侧壁能够位于限位筋33的外周侧,并夹持在限位块34与限位筋33之间,进一步提高风道底板5的固定稳定性。
图9是图6中C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5至图9所示,风道盖板3背面的左右两侧边沿处凸设有多个第三卡扣35,多个第三卡扣35相互间隔布置,且第三卡扣35背向风道保温板4布置。同时,箱胆2内的后壁的左右两侧边沿处凹设有与第三卡扣35相配合的第二卡槽22,第二卡槽22设有多个,多个第二卡槽22与多个第三卡扣35一一对应布置。风道盖板3通过第三卡扣35与第二卡槽22一一对应卡接,进而能够使风道盖板3锁紧固定在箱胆2内的后壁上,保并保持整个风道组件30的平整稳固。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卡扣35也可以凸设形成于风道盖板3背面的上侧边沿或下侧边沿处。
请参阅图2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盖板3的背部凸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固定柱36,多个固定柱36能够通过螺钉锁定固定在箱胆2内部的后壁上,进而将风道盖板3锁紧固定在箱胆2内部的后壁上。
请参阅图3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组件30的背面凹设有第一避位槽55,容置槽21与蒸发器12正对设置。蒸发器12设于容置槽21内时,蒸发器12恰好位于第一避位槽55内,且蒸发器12的前端部能够容置于第一避位槽55内。蒸发器12的前端面与第一避位槽55的槽前壁相抵,蒸发器12的后端面与容置槽21的槽后壁相抵。
请参阅图3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风道40形成于第一避位槽55的所在区域外侧,即送风风道40与第一避位槽55呈间隔设置。同时,第一避位槽55和送风风道40在风道组件30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即第一避位槽55和送风风道40在箱体1的前后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使蒸发器12和送风风道40在风道组件30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进而减少蒸发器12和风道组件30在箱体1的前后方向上的厚度,故可有效地减少蒸发器12和风道组件30对箱体1及箱胆2内部空间的占用,有效地提升储藏间室11内的有效容积。
请参阅图3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避位槽55凹设于风道底板5的背面,同时风道保温板4的背面凹设有与第一避位槽55相匹配的第二避位槽42。当风道底板5盖设在风道保温板4的背面时,第一避位槽55叠设于第二避位槽42内部。因此,蒸发器12的前端部也容置于第二避位槽42内部。同时,送风风道40位于第二避位槽42所在区域外,送风风道40和第二避位槽42在风道组件30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即蒸发器12与第二避位槽42在箱体1的前后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因此,可以有效地减小风道保温板4在第二避位槽42处的厚度,进而减少蒸发器12和风道组件30在箱体1的前后方向上的厚度,有效地减少蒸发器12和风道组件30对箱体1及箱胆2内部空间的占用,有效地提升储藏间室11内的有效容积。
请参阅图4和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盖板3的背面设于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风道盖板3前侧的储藏间室11内的空气温度。具体地,风道盖板3的背面设有防护罩7,防护罩7罩设在温度传感器上。同时,风道盖板3的前侧面上设有通气孔37,储藏间室11内的空气能够经通气孔37进入防护罩7内部,与温度传感器接触,进而使温度传感器能够测量风道盖板3前侧的储藏间室11内的空气温度。
图10是图9中风道保温板4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D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0的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6至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风道40包括风腔401和分别与风腔401相连通的第一支路402、第二支路403。其中,风腔401间隔地设于第一避位槽55和第二避位槽42所在区域外。第一支路402的一端与风腔401相连通,第一支路402的另一端分别延伸至第一避位槽55和第二避位槽42所在区域的一侧。第二支路403的一端与风腔401相连通,第二支路403的另一端分别延伸至第一避位槽55和第二避位槽42所在区域的另一侧。第一支路402和第二支路403的远离风腔401的端部分别位于第一避位槽55和第二避位槽42的相对两侧。多个出风口31分别设置在风腔401的前侧壁、第一支路402的前侧壁以及第二支路403的前侧壁上,进而可以将送风风道40内的冷气从不同位置的出风口31处输送进入储藏间室11内。如此设计,可以使送风风道40与第一避位槽55、第二避位槽42间隔布置,并有效地增加送风风道40的面积,同时保证送风风道40与第一避位槽55、第二避位槽42在箱体1的前后方向上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路402、第二支路403分别由风腔401向下延伸,第二避位槽42间隔地设于风腔401的下方,且第一支路402、第二支路403分设于第二避位槽42的左右两侧。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避位槽42间隔地设于风腔401的上方,第一支路402、第二支路403分别由风腔401向上延伸,并分设于第二避位槽42的左右两侧。
请参阅图6至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6设于风腔401内,进风口51连通蒸发仓和风腔401,风机6与进风口51正对布置。因此,风机6能够将蒸发仓内的冷气吸入风腔401内,并通风腔401对应的通风口41、出风口31直接输送进入风道盖板3前侧的储藏间室11内,同时,进入风腔401的冷气也能够先进入第一支路402、第二支路403中,通过第一支路402、第二支路403内内对应的通风口41、出风口31直接输送进入风道盖板3前侧的储藏间室11内。
图13是图12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2和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腔401的中心凹设有与风机6相对布置的安装槽43,风机6固定在安装槽43处。安装槽43的周侧设有多个安装孔431,多个安装孔431呈周向间隔地环绕布置在安装槽43的周侧。风机6的周侧凸设有多个锁定部61,多个锁定部61呈周向间隔地环绕布置在风机6的外周侧。多个安装孔431与多个锁定部61呈一一对应布置。锁定部61伸入布置于安装孔431内,且锁定部61于安装孔431处与风道盖板3的背部连接固定,进而将风机6锁紧固定在风道盖板3和风道保温板4的背侧。
需要说明的是,锁定部61和安装孔431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在此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12和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保温板4的前侧面上凹设有布线槽44,布线槽44形成于安装槽43的一侧,且布线槽44的一端设有过线孔45,过线孔45与安装槽43相连通。因此,可以通过布置在布线槽44内的电连接线,伸入过线孔45内与风机6电连接,进而为风机6供电。
请参阅图4至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风道40内的多个通风口41包括设于第一支路402的远离风腔401的端部的第一通风口411。同时,风道盖板3上的多个出风口31包括凹设于风道盖板3的前侧面上的第一出风口311。第一通风口411与第一出风口311相连通。因此,进入风腔401内的冷气能够经第一支路402流向第一通风口411,并通过第一出风口311流向储藏间室11内。
同理,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风道40内的多个通风口41包括设于第二支路403的远离风腔401的端部的第二通风口412。同时,风道盖板3上的多个出风口31包括凹设于风道盖板3的前侧面上的第二出风口312。第二通风口412与第二出风口312相连通。因此,进入风腔401内的冷气能够经第二支路403流向第二通风口412,并通过第二出风口312流向储藏间室11内。
图14是图13中E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8和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盖板3的背面凸设有第一嵌合部38,第一出风口311形成于第一嵌合部38内,第一出风口311为槽状结构,第一出风口311的前端槽口朝向储藏间室11,第一嵌合部38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穿孔381,第一穿孔381连通第一出风口311。同时,风道保温板4的前侧面上凹设有与第一嵌合部38相对布置的第一嵌合槽46,第一嵌合部38伸入布置于风道保温板4的第一嵌合槽46内部,并延伸至第一通风口411处,且第一穿孔381与第一通风口411正对布置,第一穿孔381恰好能够连通第一通风口411和第一出风口311。因此,风腔401进入第一支路402内的冷气能够通过第一通风口411、第一穿孔381流入第一出风口311内,进而通过第一出风口311流向储藏间室11内。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嵌合部38和第一出风口311的结构设计,可以避免风道保温板4外露于第一出风口311处,提高了产品的外观品质。
同理,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盖板3的背面凸设有第二嵌合部39,第二出风口312形成于第二嵌合部39内,第二出风口312为槽状结构,第二出风口312的前端槽口朝向储藏间室11,第二嵌合部39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二穿孔(图中未标示),第二穿孔连通第二出风口312。同时,风道保温板4的前侧面上凹设有与第二嵌合部39相对布置的第二嵌合槽47,第二嵌合部39伸入布置于风道保温板4的第二嵌合槽47内部,并延伸至第二通风口412处,且第二穿孔与第二通风口412正对布置,第二穿孔恰好能够连通第二通风口412和第二出风口312。因此,风腔401进入第二支路403内的冷气能够通过第二通风口412、第二穿孔流入第二出风口312内,进而通过第二出风口312流向储藏间室11内。
图15是图6中风道保温板4和风道底板5的一剖视图。图16是图15中F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5和图1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底板5的前侧凸设有第一导流部56,第一导流部56呈倾斜布置,第一导流部56与第一通风口411对应布置。在风道底板5盖合在风道保温板4背侧时,第一导流部56伸入布置于第一通风口411的后侧边沿处,进而使第一支路402内的冷气通过第一导流部56顺利地经第一通风口411、第一穿孔381流入第一出风口311内,防止冷气在第一通风口411处形成涡流。
图17是图6中风道保温板4和风道底板5的另一剖视图。图18是图17中G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7和图18所示,同理,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底板5的前侧凸设有第二导流部57,第二导流部57呈倾斜布置,第二导流部57与第二通风口412对应布置。在风道底板5盖合在风道保温板4背侧时,第二导流部57伸入布置于第二通风口412的后侧边沿处,进而使第二支路403内的冷气通过第二导流部57顺利地经第二通风口412、第二穿孔流入第二出风口312内,防止冷气在第二通风口412处形成涡流。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冰箱中,利用设置风道组件30的背侧的第一避位槽55,将蒸发器12的前端部布置在第一避位槽55内,同时配合风道组件30内的送风风道40与第一避位槽55位于不同区域处,且第一避位槽55与送风风道40在风道组件30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进而可以使蒸发器12和送风风道40在风道组件30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进而可以充分地减小风道组件30本身的厚度,同时减小风道组件30和蒸发器12整体的厚度,从而减小对箱胆2的内部空间的占用,提升冰箱内部的有效容积。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其形成冰箱外部的外壳;
箱胆,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箱胆内形成有储藏间室;
风道组件,设于所述箱胆内部,并设于所述储藏间室的背侧;所述风道组件的背面凹设有第一避位槽,所述风道组件内部形成有送风风道,所述送风风道形成于所述第一避位槽所在区域外;
蒸发器,设于所述风道组件的背面与所述箱胆内的后壁之间,且所述蒸发器设于所述第一避位槽处,所述蒸发器的前端部容置于所述第一避位槽内;
其中,所述第一避位槽和所述送风风道在所述风道组件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以使所述蒸发器和所述送风风道在所述风道组件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的背面与所述箱胆内的后壁之间形成有蒸发仓;
所述风道组件的背面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蒸发仓和所述送风风道;
所述风道组件的前侧面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送风风道和所述储藏间室;
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蒸发仓内;
所述送风风道内设有风机,所述风机设于所述进风口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包括括风道盖板、风道保温板和风道底板;
所述风道盖板设于所述储藏间室的背侧;
所述风道保温板设于所述风道盖板的背面;
所述风道底板盖设在所述风道保温板的背面,且所述风道底板与所述风道盖板的背面相连,以将所述风道保温板夹设于所述风道底板与所述风道盖板之间;
所述第一避位槽凹设于所述风道底板的背面,且所述风道保温板的背面凹设有与所述第一避位槽相匹配的第二避位槽;
所述送风风道形成于所述风道保温板的背面,并位于所述第二避位槽所在区域外,且所述送风风道和所述第二避位槽在所述风道组件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风道包括风腔、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
所述风腔间隔地设于所述第一避位槽所在区域外;
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的一端均与所述风腔相连通,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的另一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避位槽所在区域的相对两侧;
所述风机设于所述风腔内,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蒸发仓和所述风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盖板上设有多个所述出风口,所述风道保温板上设有与所述出风口一一对应连通的通风口;
多个所述通风口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支路的远离所述风腔的一端的第一通风口和设于所述第二支路的远离所述风腔的一端的第二通风口;
多个所述出风口包括分别凹设于所述风道盖板的前侧面上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所述第一通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二通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相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盖板的背面分别凸设有第一嵌合部和第二嵌合部;
所述第一出风口形成于所述第一嵌合部内,所述第一嵌合部伸入布置于所述风道保温板内部,并延伸至所述第一通风口处,且所述第一嵌合部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连通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
所述第二出风口形成于所述第二嵌合部内,所述第二嵌合部伸入布置于所述风道保温板内部,并延伸至所述第二通风口处,且所述第二嵌合部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连通所述第二通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胆内的后壁上凹设有容置槽,所述风道底板和所述风道保温板均装设于所述容置槽内;
所述风道底板的周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一卡扣;
所述容置槽的周侧槽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卡槽;
所述风道底板通过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一卡槽一一对应卡接,以将所述风道底板锁定在所述容置槽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底板的顶部凸设有插销,所述容置槽的顶侧槽壁上设有与所述插销相配合的插槽;所述插销卡接于所述插槽内;
所述多个第一卡扣分为两组,并分设于所述风道底板的左右两侧的外壁上;所述多个第一卡槽分为两组,并分设于所述容置槽的左右两侧的槽壁上;
在所述插销卡接于所述插槽内,且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一卡槽一一对应卡接时,所述风道底板的底端与所述容置槽的底侧槽壁相抵。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盖板的背面凸设有多个环绕所述风道保温板的周侧布置的第二卡扣,
所述风道底板的周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卡扣一一对应的多个卡口;
所述风道盖板通过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卡口一一对应卡接,以将所述风道底板锁定在所述风道盖板的背面,并将所述风道保温板锁紧于所述风道底板与所述风道盖板之间。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盖板背面的周侧边沿处凸设有多个第三卡扣;所述箱胆内的后壁的周侧边沿凹设有与所述第三卡扣一一对应的第二卡槽;
所述风道盖板通过所述第三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槽一一对应卡接,以使所述风道盖板锁紧固定在所述箱胆内的后壁上。
CN202321013019.0U 2023-04-27 2023-04-27 冰箱 Active CN2199136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13019.0U CN219913603U (zh) 2023-04-27 2023-04-27 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13019.0U CN219913603U (zh) 2023-04-27 2023-04-27 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13603U true CN219913603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65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13019.0U Active CN219913603U (zh) 2023-04-27 2023-04-27 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136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913603U (zh) 冰箱
CN109282556B (zh) 风冷冰箱
CN216347262U (zh) 冰箱
CN219674547U (zh) 冰箱
CN216347257U (zh) 冰箱
CN216448442U (zh) 冰箱
CN219776073U (zh) 冰箱
CN107940884B (zh) 冰箱
CN219735708U (zh) 冰箱
CN111664639A (zh) 一种冷藏风道系统及冰箱
CN216897980U (zh) 冰箱
CN216048584U (zh) 一种冰箱
CN219995638U (zh) 冰箱
CN219368088U (zh) 冰箱
CN216716691U (zh) 冰箱
CN219693641U (zh) 冰箱
CN219199616U (zh) 冰箱及其风道组件
CN219913605U (zh) 冰箱
CN219913586U (zh) 冰箱
CN217083031U (zh) 一种风冷无霜单机双温的结构
WO2022158023A1 (ja) 冷蔵庫
CN216716698U (zh) 冰箱
CN216716699U (zh) 冰箱
CN221099074U (zh) 冰箱
CN219674544U (zh) 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