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97980U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97980U
CN216897980U CN202220421668.3U CN202220421668U CN216897980U CN 216897980 U CN216897980 U CN 216897980U CN 202220421668 U CN202220421668 U CN 202220421668U CN 216897980 U CN216897980 U CN 2168979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groove
air supply
supply outlet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2166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涛
王小倩
张乾勇
张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Shan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Shan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Shan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Shan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2166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979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979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979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冰箱,该冰箱包括箱体和风道板,箱体内设有储藏间室;风道板设于储藏间室内,风道板的背侧凹设形成有风道槽;风道槽一端设有进风口,风道槽的槽面设有第一送风口和第二送风口,利用第一送风口和第二送风口分别对储藏间室的不同区域提供制冷;第一送风口间隔地设于第二送风口的远离进风口的一侧;风道槽的槽面内凹设有导风槽,导风槽的一端连通进风口,导风槽的远离进风口的一端连通第一送风口,且导风槽与第二送风口呈间隔布置。利用导风槽增加第一送风口的风量,进而提高第一送风口的制冷能力,从而调节第一送风口和第二送风口的风量,保证储藏间室内不同区域内制冷的均匀性,最终提升冰箱的制冷效果。

Description

冰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冰箱是一种常见的制冷保鲜设备,广泛应用于食物或者其他物品的储藏。其中,风冷冰箱因其容量大、无霜、干净清爽、制冷均匀等诸多优点被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风冷冰箱的通常包括至少一个储藏间室,储藏间室设有向储藏间室内吹入冷风的风道,冷风由风道的各个送风口进入储藏间室内,以降低储藏间室内的温度。
目前,风冷冰箱大多采用自动风门来控制风道向储藏间室内送风量的大小,然而各个出风口距离风门的距离远近不同,因此风速会逐渐衰减,为保证储藏间室内上下制冷的均匀性,通常需要在靠近风门的出风口处设置一些挡风结构,该挡风结构设计较为复杂,且容易增加耗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箱,以优化相关技术中冰箱的风道,提升冰箱的制冷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冰箱,该冰箱包括:箱体,其内设有储藏间室;风道板,设于所述储藏间室内,所述风道板的背侧凹设形成有风道槽,所述风道槽与所述储藏间室的后壁面之间形成送风风道;所述风道槽的一端开设有进风口,所述风道槽的槽面内至少开设有分别与所述储藏间室相连通的第一送风口和第二送风口,且所述第一送风口间隔地设于所述第二送风口的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侧;其中,所述风道槽的槽面内还凹设有导风槽,所述导风槽的一端连通所述进风口,所述导风槽的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送风口,且所述导风槽与所述第二送风口呈间隔布置。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槽设于所述风道槽的槽面的侧边沿处;所述第一送风口和所述第二送风口均间隔地设于所述导风槽的靠近所述风道槽中心的一侧;所述风道槽的槽面内还凹设有连通所述导风槽和所述第一送风口的第一连通槽。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送风口设有两个并呈左右间隔布置,所述导风槽设有两个,并分设于所述风道槽的左右两侧边沿处;两所述导风槽分设于两所述第一送风口的左右两侧,且所述导风槽一一对应地通过一所述第一连通槽连通邻近的所述第一送风口。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两所述导风槽的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相连通,且在两所述导风槽之间的靠近两所述导风槽连通处的位置设有一分风筋;所述分风筋的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呈V字型的尖端结构。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送风口设有两个,并一一对应地设于一所述第一送风口的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槽的槽面内还开设有第三送风口,所述第三送风口间隔地设于所述第一送风口和所述第二送风口之间;所述第三送风口与所述导风槽相连通。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送风口与所述第一送风口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三送风口与所述第二送风口之间的间距。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槽的槽面内还凹设有连通所述导风槽和所述第三送风口的第二连通槽。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通槽的槽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连通槽;或所述第一连通槽的槽深度大于所述第二连通槽。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风道槽的底端;所述第一送风口和所述第二送风口呈上下间隔布置,并间隔地设于所述进风口的上侧。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冰箱中,在风道板的背侧设置风道槽,风道槽与储藏间室的背面之间形成送风风道,进而为储藏间室提供制冷;利用设置风道槽的槽面上的第一送风口和第二送风口分别对储藏间室的不同区域提供制冷;由于第一送风口相比于第二送风口更远离进风口,故第一送风口处的风速、风量及制冷能力均低于第二送风口,因此利用设于风道槽的槽面内的导风槽与第一送风口相连通,增加第一送风口的风量,进而提高第一送风口的制冷能力,从而调节第一送风口和第二送风口的风量,保证储藏间室内不同区域内制冷的均匀性,最终提升冰箱的制冷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冰箱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箱胆内的风道板及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风道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的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风道泡沫的一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箱胆;11、隔板;12、层板;13、抽屉;2、风道板;20、风道槽;201、导风槽;202、第一连通槽;203、第二连通槽;204、分风筋;205、导风筋;21、进风口;22、第一送风口;23、第二送风口;24、第三送风口;210、风道盖板;211、第一送风孔;212、第二送风孔;213、第三送风孔;220、风道泡沫。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目前,风冷冰箱大多采用自动风门来控制风道向储藏间室内送风量的大小,然而各个出风口距离风门的距离远近不同,因此风速会逐渐衰减,为保证储藏间室内上下制冷的均匀性,通常需要在靠近风门的出风口处设置一些挡风结构,该挡风结构设计较为复杂,且容易增加耗电。
为便于描述,如无特殊说明,本文对于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表述均以冰箱使用时的状态为参考,冰箱的门体为前,相背的方向即为后,竖向方向上为上下方向。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冰箱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箱胆1内的风道板2及隔板11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冰箱主要包括箱体(图中未示出)、箱胆1及风道板2。
其中,箱体采用长方体的中空结构。可以理解的是,箱体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的中空壳体结构。
箱体内可设置多间相互分隔的储藏间室,所隔开的每个储藏间室均可作为独立的存储空间,如冷冻室、冷藏室及变温室等,以根据食物种类的不同,满足冷冻、冷藏及变温等不同的制冷需求,并进行储藏。多间储藏间室可上下分隔布置,或左右分隔布置。
箱体的前侧设有门体,门体用于启闭储藏间室。门体与箱体之间可通过铰链连接,以使冰箱的门体可以绕该轴线旋转,实现冰箱门体的开合,进而启闭对应的储藏间室。可以理解的是,门体可以设置多个,并与储藏间室一一对应设置。也可以多个门体同时启闭一个储藏间室。
请参阅图1,箱胆1设于箱体内,储藏间室形成于箱胆1的内部空间中。可以理解的是,箱体内可设置多个箱胆1,多个箱胆1呈左右分布或上下分布。每个箱胆1内可形成一间或多间储藏间室。
在本实施例中,箱胆1内形成有上下分隔布置的两个储藏间室,上侧的储藏间室可作为冷藏室,下侧的储藏间室可以作为冷冻室。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上侧的储藏间室也可以是变温室或冷冻室等,下侧的储藏间室也可以是变温室或冷藏室等。
下面以上侧储藏间室为冷藏室及下侧储藏间室为冷冻室为例,对本方案进行具体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胆1的中部设有隔板11,隔板11呈横向延伸,隔板11的边沿固定在箱胆1的内壁上。隔板11用于对冷藏室和冷冻室进行上下分隔,并用于支撑上侧冷藏室内的物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藏室内设有层板12,层板12呈横向延伸,并用于分隔冷藏室的内部空间。可以理解的是,层板12可以固定层板12,固定地设置在箱胆1内,层板12也可以是活动层板12,可拆卸地设于冷藏室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层板12设有多个,并呈上下间隔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藏室内还设有抽屉13,抽屉13可用于单独存放不同种类的食材。抽屉13可以作为真空抽屉13使用,也可以作为密封抽屉13使用。
请参阅图1和图2,风道板2设于冷藏室内,并设于冷藏室内的后壁。冷藏室内位于风道板2前侧的空间形成冷藏空间,进而用于收容冷藏室内的物体。
风道板2的背侧凹设形成有风道槽20。当风道板2贴设固定在冷藏室内的后壁面时,风道槽20与储藏间室的后壁面之间形成送风风道。该送风风道用于为冷藏室提供冷风,进而实现冷藏室制冷。
图3是图2中风道板2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槽20的一端开设有进风口21。该进风口21处用于设置风门(图中未示出)。送风风道通过进风口21连通蒸发器仓(图中未示出),蒸发器设于蒸发器仓内,进而通过蒸发器产生冷风,冷风经送风风道向冷藏室提供冷量,进而实现冷藏室制冷。
可以理解的是,该蒸发器可以同时为冷藏室和冷冻室提供制冷,也可以仅为冷藏室提供制冷。
在本实施例中,该蒸发器及蒸发器仓设于冷冻室的背侧,蒸发器同时为冷藏室和冷冻室提供制冷。同时,进风口21设于风道槽20的底端,送风风道通过底部的进风口21连通蒸发器仓。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进风口21也可以设于风道槽20的顶端。
请参阅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槽20的槽面内开设有分别与冷藏室相连通的第一送风口22、第二送风口23和第三送风口24。第一送风口22、第二送风口23和第三送风口24分别沿前后方向贯穿风道板2,进而分别连通风道板2前侧的冷藏空间和送风风道,以使送风风道能够分别通过第一送风口22、第二送风口23和第三送风口24对冷藏空间内的不同区域提供制冷。
其中,第一送风口22开设于风道板2的上部,第一送风口22用于为冷藏室的上部空间提供制冷。第一送风口22设有两个,并呈左右间隔布置。两个第一送风口22左右配合,进而可以使冷藏室的上部空间的制冷效果更为均匀。
第二送风口23间隔地设于第一送风口22的下侧,且第二送风口23间隔地设于进风口21的上侧,即第二送风口23间隔地设于第一送风口22和进风口21之间。第二送风口23用于为冷藏室的中部空间或下部空间提供制冷。第二送风口23设有两个,并呈左右间隔布置。两个第二送风口23左右配合,进而可以使冷藏室的中部空间或下部空间的制冷效果更为均匀。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第二送风口23一一对应并间隔地设于第一送风口22的下侧。
第三送风口24间隔地设于第一送风口22的下侧,且第三送风口24间隔地设于第二送风口23的上侧,即第三送风口24间隔地设于第一送风口22和第二送风口23之间。第三送风口24用于为冷藏室的中部空间或中上部提供制冷。第三送风口24设有两个,并呈左右间隔布置。两个第三送风口24左右配合,进而可以使冷藏室的中部空间或中上部空间的制冷效果更为均匀。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第三送风口24一一对应并间隔地设于第一送风口22和第二送风口23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送风口22、第二送风口23和第三送风口24也可以分别仅设置一个,或分别设置多个。第一送风口22、第二送风口23和第三送风口24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在风道槽20的槽面内开设与冷藏室相连通的第四送风口、第五送风口和第六送风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仅设置第一送风口22和第二送风口23。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3的一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风道泡沫220的一剖视示意图。
请参阅图2至图6,风道槽20的槽面内凹设有导风槽201。导风槽201沿上下延伸,导风槽201的下端连通进风口21,导风槽201的上端依次延伸至第一送风口22、第二送风口23和第三送风口24的一侧,导风槽201分别连通第一送风口22和第三送风口24,且导风槽201与第二送风口23呈间隔布置,导风槽201不与第二送风口23直接相连通。
导风槽201由风道槽20的槽面向箱胆1的前侧凹设形成,进而在导风槽201的槽面与风道槽20的槽面之间能够形成台阶面结构,故导风槽201的槽深度大于风道槽20的槽深度,即导风槽201处的送风风道在箱胆1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宽度大于其他风道槽20处的送风风道的宽度尺寸。
因此,当蒸发器仓内的冷风通过进风口21进入送风风道内时,有一部分冷风能够直接通过风道槽20的槽面上的空间向上分别依次送入第二送风口23、第三送风口24和第一送风口22中,如图6所示,并且因第二送风口23、第三送风口24和第一送风口22距离进风口21的间隔依次变大,故这部分送入第二送风口23、第三送风口24和第一送风口22的冷风风量会逐步减小,风速也逐步减速。另有一部分冷风能够沿着导风槽201向上移动,并分别送入第一送风口22和第三送风口24,进而增加第一送风口22和第三送风口24的风量,进而使第一送风口22和第三送风口24的风量、风速能够与第二进风口21形成平衡,实现冷藏室各个区域的风速、风量均衡,有效地保证储藏间室内上下制冷的均匀性。
请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槽20的槽面内凹设有第一连通槽202和第二连通槽203。其中,第一连通槽202设于导风槽201与第一送风口22之间。第一连通槽202的一端与导风槽201相连通,第一连通槽202的另一端与第一送风口22相连通,导风槽201与第一送风口22通过第一连通槽202进行连通。第二连通槽203设于导风槽201与第三送风口24之间。第二连通槽203的一端与导风槽201相连通,第二连通槽203的另一端与第三送风口24相连通,导风槽201与第三送风口24通过第二连通槽203进行连通。因此,沿着导风槽201向上移动的冷风能够通过第一连通槽202送入第一送风口22,实现增加第一送风口22的送风;并通过第二连通槽203送入第三送风口24,实现增加第三送风口24的送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通槽202的槽宽度大于第二连通槽203的槽宽度,故在第一连通槽202内供冷风流动的空间大于在第二连通槽203内的空间。因此,导风槽201内通过第一连通槽202送入第一送风口22的风量大于导风槽201内通过第二连通槽203送入第三送风口24的风量,故能够对第一送风口22和第三送风口24的风量进行微调,增大第一送风口22的风量,最终使第一送风口22和第三送风口24的风量、风速均衡,进一步保证储藏间室内上下制冷的均匀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通槽202的槽深度大于第二连通槽203的槽深,故在第一连通槽202内供冷风流动的空间也能够大于在第二连通槽203内的空间。因此,该结构方案也能够对第一送风口22和第三送风口24的风量进行微调,增大第一送风口22的风量,最终使第一送风口22和第三送风口24的风量、风速均衡,进一步保证储藏间室内上下制冷的均匀性。
请参阅图3、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送风口24与第一送风口22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三送风口24与第二送风口23之间的间距。其中,第一送风口22正对于冷藏室的上部空间,第一送风口22用于为冷藏室的上部空间进行制冷。第三送风口24正对于冷藏室的中上部空间,第三送风口24用于为冷藏室的中上部空间进行制冷。第二送风口23正对于冷藏室的下部空间,第二送风口23用于为冷藏室的下部空间进行制冷。因此,第一送风口22和第三送风口24配合可以提高冷藏室的中上部空间的制冷能力。
仍请参阅图3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槽201风道槽20的槽面的侧边沿处,第一送风口22、第二送风口23和第三送风口24均间隔地设于导风槽201的风道槽20中心的一侧。此时,风道槽20的槽侧壁可以作为导风槽201的侧壁,利用该槽侧壁,有利于冷风顺着该槽侧壁在导风槽201内流动,进而有利于提高导风槽201内的风量和风速。
仍请参阅图3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槽201设有两个,两个导风槽201分设于风道槽20的左右两侧边沿处。两导风槽201分设于两第一送风口22、第二送风口23及第三送风口24的左右两侧。导风槽201一一对应地通过一第一连通槽202连通邻近的第一送风口22,并通过一第二连通槽203连通邻近的第三送风口24。两个导风槽201左右配合,有效地提高冷藏室内左右两侧补风的均匀性。
请参阅图3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导风槽201的靠近进风口21的一端相互连通。在风道槽20的槽面上位于两导风槽201之间的靠近两导风槽201连通处的位置形成有一分风筋204,该分风筋204为呈V字型的尖端结构。冷风经进风口21进入风道槽20内时,部分冷风经分风筋204导向,呈左右分开分别流入左右两侧的导风槽201内。
请参阅图2、图3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两个第一送风口22之间和两个第三送风口24之间设有竖向延伸的导风筋205,导风筋205位于第一送风口22,并位于两个第三送风口24之间。导风筋205用于对导风槽20内的空间进行分隔,进而使进入导风槽20内的冷风能够分别进入导风槽20的左右两侧,并分别进入左右两侧的第一送风口22和第三送风口24内。
请参阅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板2包括风道盖板210和设于风道盖板210背侧的风道泡沫220。风道盖板210和风道泡沫220均设于箱胆1内的后侧壁上。风道槽20凹设形成于风道泡沫220的后侧壁上,导风槽201、第一送风口22、第二送风口23及第三送风口24均设于风道泡沫220的后侧壁上。风道盖板210设于风道泡沫220的前侧,风道盖板210上开设有与第一送风口22一一对应布置的第一送风孔211,风道盖板210上开设有与第二送风口23一一对应布置的第二送风孔212,以及风道盖板210上开设有与第三送风口24一一对应布置的第三送风孔213。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冰箱中,在风道板2的背侧设置风道槽20,风道槽20与储藏间室的背面之间形成送风风道,进而为储藏间室提供制冷;利用设置风道槽20的槽面上的第一送风口22和第二送风口23分别对储藏间室的不同区域提供制冷;由于第一送风口22相比于第二送风口23更远离进风口21,故第一送风口22处的风速、风量及制冷能力均低于第二送风口23,因此利用设于风道槽20的槽面内的导风槽201与第一送风口22相连通,增加第一送风口22的风量,进而提高第一送风口22的制冷能力,从而调节第一送风口22和第二送风口23的风量,保证储藏间室内不同区域内制冷的均匀性,最终提升冰箱的制冷效果。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其内设有储藏间室;
风道板,设于所述储藏间室内,所述风道板的背侧凹设形成有风道槽,所述风道槽与所述储藏间室的后壁面之间形成送风风道;所述风道槽的一端开设有进风口,所述风道槽的槽面内至少开设有分别与所述储藏间室相连通的第一送风口和第二送风口,且所述第一送风口间隔地设于所述第二送风口的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侧;
其中,所述风道槽的槽面内还凹设有导风槽,所述导风槽的一端连通所述进风口,所述导风槽的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送风口,且所述导风槽与所述第二送风口呈间隔布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槽设于所述风道槽的槽面的侧边沿处;
所述第一送风口和所述第二送风口均间隔地设于所述导风槽的靠近所述风道槽中心的一侧;
所述风道槽的槽面内还凹设有连通所述导风槽和所述第一送风口的第一连通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口设有两个并呈左右间隔布置,所述导风槽设有两个,并分设于所述风道槽的左右两侧边沿处;
两所述导风槽分设于两所述第一送风口的左右两侧,且所述导风槽一一对应地通过一所述第一连通槽连通邻近的所述第一送风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导风槽的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相连通,且在两所述导风槽之间的靠近两所述导风槽连通处的位置设有一分风筋;
所述分风筋的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呈V字型的尖端结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送风口设有两个,并一一对应地设于一所述第一送风口的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槽的槽面内还开设有第三送风口,所述第三送风口间隔地设于所述第一送风口和所述第二送风口之间;所述第三送风口与所述导风槽相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送风口与所述第一送风口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三送风口与所述第二送风口之间的间距。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槽的槽面内还凹设有连通所述导风槽和所述第三送风口的第二连通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槽的槽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连通槽;或所述第一连通槽的槽深度大于所述第二连通槽。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风道槽的底端;所述第一送风口和所述第二送风口呈上下间隔布置,并间隔地设于所述进风口的上侧。
CN202220421668.3U 2022-02-28 2022-02-28 冰箱 Active CN2168979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21668.3U CN216897980U (zh) 2022-02-28 2022-02-28 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21668.3U CN216897980U (zh) 2022-02-28 2022-02-28 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97980U true CN216897980U (zh) 2022-07-05

Family

ID=82186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21668.3U Active CN216897980U (zh) 2022-02-28 2022-02-28 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979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97646B2 (en) Cooling air distribution device for a refrigerator
US9581377B2 (en) Refrigerator
CN210220346U (zh) 蒸发器位于储物间室横向侧壁内的冰箱
WO2024021618A1 (zh) 制冷设备
CN111609616A (zh) 送风机位于蒸发器前方的冰箱
CN217465043U (zh) 冰箱
CN217465044U (zh) 冰箱
CN111306865A (zh) 一种冰箱
CN106091531B (zh) 冰箱
KR101740333B1 (ko) 냉장고
CN107120894B (zh) 变容积冷冻冷藏风冷式制冷设备
CN210179968U (zh) 送风机位于蒸发器前方的冰箱
WO2024021619A1 (zh) 制冷设备
CN216897980U (zh) 冰箱
CN216347262U (zh) 冰箱
CN111609621A (zh) 蒸发器位于储物间室横向侧壁内的冰箱
CN214746668U (zh) 冰箱
CN214371196U (zh) 冰箱
CN213778317U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113915867A (zh) 冰箱
CN113915815A (zh) 冰箱
CN111397277A (zh) 冰箱
CN215176325U (zh) 制冷设备
CN219318744U (zh) 冰箱
CN219244016U (zh) 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