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35708U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35708U
CN219735708U CN202320621735.0U CN202320621735U CN219735708U CN 219735708 U CN219735708 U CN 219735708U CN 202320621735 U CN202320621735 U CN 202320621735U CN 219735708 U CN219735708 U CN 2197357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air
temperature sensor
cover plat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2173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永红
翟会杰
李志鹏
陈锦英
许泽红
欧阳景权
康永秋
何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Ronshen Guang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Ronshen Guang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Ronshen Guang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Ronshen Guang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2173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357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357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357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冰箱,该冰箱包括:箱体;箱胆;风道组件,包括风道盖板和风道保温板,风道保温板内形成有送风风道;温度传感器,设于风道盖板的背面,并间隔地设于风道保温板的一侧;防护罩,罩设在温度传感器上;进而使温度传感器能够充分地与送风风道相互隔离,防止送风风道内的冷气直接吹向温度传感器,进而有效地避免送风风道内的冷气对温度传感器的检测造成干扰。同时,风道盖板上开设有连通储藏间室与防护罩内部的通气孔,储藏间室内的空气能够经通气孔进入防护罩内部,以与温度传感器接触,提高温度传感器对储藏间室内的空气温度测量的准确度,进而有利于实现对冷藏室温度的精确控制,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冰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冰箱是人们居家生活不可或缺的家用电器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冰箱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对冰箱的冷藏室的温度精确控制的要求更高。
目前,在相关的风冷冰箱中,用于控制冷藏室温度的温度传感器通常设于冷藏风道组件内。现有的风道组件结构设计中,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没有防止冷风直吹及保护结构,温度传感器极易收到冷风干扰而感温不准,容易导致冷藏风门过早关闭,导致冷藏温度偏高,达不到预设温度,用户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箱,以优化相关技术中冰箱的风道组件的结构,防止冷风干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测量,提高温度传感器的感温准确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冰箱,该冰箱包括:箱体,其形成所述冰箱外部的外壳;箱胆,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箱胆内形成有储藏间室;风道组件,设于所述箱胆内部,并设于所述储藏间室的背侧;所述风道组件包括风道盖板和风道保温板,所述风道保温板夹设于所述风道盖板的背面与所述箱胆内的后壁之间;所述风道保温板内形成有送风风道;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风道盖板的背面,并间隔地设于所述风道保温板的一侧;防护罩,设于所述风道盖板的背面上,并罩设在所述温度传感器上,以将所述温度传感器封装在所述风道盖板的背面与所述防护罩之间;其中,所述风道盖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储藏间室与所述防护罩内部的通气孔,所述储藏间室内的空气能够经所述通气孔进入所述防护罩内部,以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接触。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罩的前侧开口,所述防护罩内嵌装有隔热块,所述隔热块的前侧面上凹设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外露于所述防护罩的前侧开口;在所述防护罩设于所述风道盖板的背面上时,所述温度传感器装设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通气孔连通所述收容槽。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盖板的背面形成有安装位,所述安装位的一侧设有布线槽,所述布线槽与所述安装位内部相连通;所述通气孔连通所述安装位内部;所述温度传感器对位卡装在所述安装位内部,并使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连接线能够布置于所述布线槽内;在所述防护罩设于所述风道盖板的背面上时,所述安装位及所述温度传感器均能够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盖板的背面凸设有环绕所述安装位的周侧布置的固定壁,所述固定壁的内侧壁上凸设有卡凸;所述防护罩的外周壁上凸设固定筋;在所述防护罩罩设在所述温度传感器上时,所述防护罩的前端开口的周沿能够嵌合于所述固定壁内部,且所述固定筋能够与所述卡凸相卡接,以将所述防护罩锁定在所述固定壁内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胆内的后壁上凹设有容置槽,所述风道保温板嵌装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风道盖板的背面凸设有多个环绕所述风道保温板的周侧布置的第一卡扣,所述容置槽的周侧槽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一一对应的第一卡槽;所述风道盖板通过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一卡槽一一对应卡接,以将所述风道保温板锁定在所述容置槽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盖板的背面凸设有多个环绕所述风道保温板的周侧布置的第二卡扣,所述风道保温板的周侧壁上凹设有与所述第二卡扣一一对应的第二卡槽;所述风道盖板通过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槽一一对应卡接,以将所述风道保温板锁定在所述风道盖板的背面。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保温板设于所述风道盖板背侧中心,所述风道盖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凸伸出所述风道保温板的左右两侧边沿,并分别形成第一悬伸区域和第二悬伸区域;所述第一悬伸区域和所述第二悬伸区域的背面均凸设有多个支撑柱,所述第一悬伸区域的远离所述风道保温板的侧边沿处和所述第二悬伸区域的远离所述风道保温板的侧边沿处均凸设有多第三卡扣;所述箱胆内的后壁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与所述第三卡扣一一对应的第三卡槽;所述风道保温板通过所述第三卡扣与所述第三卡槽一一对应卡接,以使所述支撑柱与所述箱胆内的后壁相抵,并使所述第一悬伸区域和所述第二悬伸区域与所述箱胆内的后壁呈前后间隔布置。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风道装饰板,所述风道装饰板贴设于所述风道盖板的前侧面上;所述风道盖板开设有多个连通所述送风风道的第一风口,所述风道装饰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风口一一对应布置的第二风口;所述风道装饰板上设有一通风口,所述通气孔布置于所述通风口处,并外露于所述通风口。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盖板上开设有竖向延伸的过孔,所述风道装饰板开设有与所述过孔相对应的避让孔。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盖板的底端设有管夹,所述管夹用于夹持水管;和/或,所述风道盖板的底端设有挂钩,所述挂钩用于缠绕线束。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冰箱中,将风道保温板夹设于风道盖板的背面与箱胆内的后壁之间,在风道保温板内形成送风风道;将温度传感器设于风道盖板的背面,并使温度传感器与风道保温板件间隔布置,同时利用防护罩罩设在温度传感器,进而使温度传感器能够充分地与送风风道相互隔离,防止送风风道内的冷气直接吹向温度传感器,进而有效地避免送风风道内的冷气对温度传感器的检测造成干扰,同时利用风道盖板上的通气孔连通储藏间室和防护罩内部,使储藏间室内的空气能够经通气孔进入防护罩内部与温度传感器接触,提高温度传感器对储藏间室内的空气温度测量的准确度,进而有利于实现对冷藏室温度的精确控制,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冰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箱体内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正视图。
图4是图2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的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箱胆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风道组件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风道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风道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8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9中风道保温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的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9中风道装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C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9中防护罩和温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的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9中风道盖板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箱体;11、门体;2、箱胆;21、容置槽;211、第一卡槽;22、凸台;23、第三卡槽;3、风道盖板;301、第一悬伸区域;302、第二悬伸区域;31、第一卡扣;32、第二卡扣;33、限位筋;34、定位柱;35、螺钉柱;36、支撑柱;37、第三卡扣;38、第一风口;39、限位孔;310、凸起部;311、通气孔;312、固定壁;3121、卡凸;313、安装位;314、布线槽;315、管夹;316、挂钩;317、过孔;3171、第四卡扣;318、缺位区;4、风道保温板;40、送风风道;401、出风口;402、入风口;41、第二卡槽;42、定位孔;43、螺钉孔;44、密封条;45、保温盖;46、密封板;461、通孔;5、风道装饰板;51、第二风口;52、第一卡板;53、第二卡板;531、限位口;54、通风口;6、温度传感器;61、连接线;7、防护罩;71、隔热块;711、收容槽;712、第二缺口槽;72、第一缺口槽;73、固定筋。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目前,在相关的风冷冰箱中,用于控制冷藏室温度的温度传感器通常设于冷藏风道组件内。现有的风道组件结构设计中,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没有防止冷风直吹及保护结构,温度传感器极易收到冷风干扰而感温不准,容易导致冷藏风门过早关闭,导致冷藏温度偏高,达不到预设温度,用户体验较差。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冰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箱体1内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正视图。图4是图2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的一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箱胆2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冰箱主要包括箱体1、箱胆2及风道组件。
其中,箱体1采用长方体的中空结构。箱体1被构造成冰箱外部的外壳。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箱体1的形状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计,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的中空壳体结构。
箱体1内可设置多间相互分隔的储藏间室(图中未标示),所隔开的每个储藏间室均可作为独立的存储空间,如冷冻室、冷藏室及变温室等,以根据食物种类的不同,满足冷冻、冷藏及变温等不同的制冷需求,并进行储藏。多间储藏间室可上下分隔布置,或左右分隔布置。
箱体1的前侧设有门体11,门体11用于启闭储藏间室。门体11与箱体1之间可通过铰链连接,以使冰箱的门体11可以绕该铰链的轴线旋转,实现冰箱门体11的开合,进而启闭对应的储藏间室。可以理解的是,门体11可以设置多个,并与储藏间室一一对应设置。也可以多个门体11同时启闭一个储藏间室。
请参阅图2至图6所示,箱胆2设于箱体1内,箱胆2的前侧开口,储藏间室形成于箱胆2的内部空间中。可以理解的是,箱体1内可设置多个箱胆2,多个箱胆2呈左右分布或上下分布。每个箱胆2内可形成一间或多间储藏间室。
在本实施例中,箱胆2内形成的储藏间室为冷藏室。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箱胆2内形成的储藏间室也可以是变温室或冷冻室等。
图7是图5中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风道组件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风道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2至图9所示,风道组件设于箱胆2内部,并设于箱胆2内的后壁上。储藏间室形成于风道组件的前侧,风道组件设于箱胆2内对应储藏间室的背侧。风道组件用于在箱胆2中形成送风风道40,该送风风道40连通风道组件前侧的储藏间室,进而将冰箱内的冷气通过送风风道40输送进入对应的储藏间室内,实现对应储藏间室的制冷功能。
请参阅图7至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组件主要包括风道盖板3、风道保温板4及风道装饰板5。
其中,风道盖板3整体呈板状结构,风道盖板3固定在箱胆2内部的后壁上。风道盖板3与箱胆2内部的后壁呈平行或大致平行布置。风道盖板3能够对箱胆2内部的空间进行前后分隔,风道盖板3前侧的空间用于形成储藏间室,风道盖板3背侧至箱胆2内部后壁之间的空间用于为送风风道40提供安装空间。
风道保温板4设于风道盖板3的背侧,送风风道40形成于风道保温板4中。风道保温板4可以采用风道泡沫,即风道保温板4可以由泡沫材质制成。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风道保温板4也可以采用其他保温材质制成。风道保温板4夹设在风道盖板3的背侧箱胆2内部的后壁之间。
请参阅图5至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箱胆2内部的后壁上凹设有容置槽21,风道保温板4嵌装于容置槽21内。同时,风道盖板3装设于箱胆2内部是,风道盖板3能够将风道保温板4锁定在容置槽21内。
图10是图9中风道盖板3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8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5至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盖板3的背面凸设有多个向后凸出延伸的第一卡扣31,多个第一卡扣31间隔地环绕布置在风道保温板4的周侧,第一卡扣31均背向风道保温板4的周侧壁布置。同时,容置槽21的周侧槽壁上设有与第一卡扣31相配合的第一卡槽211,第一卡槽211设有多个,多个第一卡槽211与多个第一卡扣31一一对应布置,第一卡槽211均面向风道保温板4的周侧壁布置。因此,风道盖板3能够通过第一卡扣31与第一卡槽211一一对应卡接,利用第一卡扣31与第一卡槽211之间的反向作用力,进而将风道保温板4锁定在容置槽21内。
请参阅图4至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箱胆2的背面凸设有凸台22,凸台22与容置槽21前后相对,凸台22的轮廓形状与容置槽21一致。箱胆2内壁的后壁向后压凹后,箱胆2内部形成容置槽21,箱胆2的背面则形成凸台22。
请参阅图5至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盖板3的背面凸设有多个向后凸出延伸的第二卡扣32,多个第二卡扣32间隔地环绕布置在风道保温板4的周侧,第二卡扣32均面向风道保温板4的周侧壁布置。同时,风道保温板4的周侧壁上凹设有与第二卡扣32相配合的第二卡槽41,第二卡槽41设有多个,多个第二卡槽41与多个第二卡扣32一一对应布置,第二卡槽41面向容置槽21的周侧槽壁布置。因此,风道盖板3能够通过第二卡扣32与第二卡槽41一一对应卡接,利用第二卡扣32与第二卡槽41之间的反向作用力,进而将风道保温板4锁定在风道盖板3的背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盖板3的背面设有环绕风道保温板4的周侧布置的限位筋33,限位筋33的轮廓形状与风道保温板4的轮廓形状一致。同时,第一卡扣31和第二卡扣32均形成于限位筋33上,并均由限位筋33向后凸出延伸形成。具体地,第一卡扣31可由限位筋33向后凸出延伸后,向背向风道保温板4的方向凸出设置。第二卡扣32可由限位筋33向后凸出延伸后,向面向风道保温板4的方向凸出设置。因此,当第二卡扣32与风道保温板4的第二卡槽41相卡接时,风道保温板4的前侧部能够嵌合于限位筋33内。同时当第一卡扣31与箱胆2内的第二卡槽41相卡接时,限位筋33及风道保温板4均能够被锁定在容置槽21内。
请参阅图9至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盖板3的背面凸设有定位柱34,风道保温板4上开设有与定位柱34相对应的定位孔42,定位柱34能够对位插接于定位孔42内,进而使风道保温板4能够精准地固定在风道盖板3的背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盖板3的背面凸设有螺钉柱35,风道保温板4上开设有与定位柱34相对应的螺钉孔43,通过穿设于螺钉孔43内的螺钉能够将风道保温板4锁定在螺钉柱35上,进而使风道保温板4能够牢固地固定在风道盖板3的背面。
请参阅图5至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保温板4设于风道盖板3背侧中心,风道盖板3的左右两侧分别凸伸出风道保温板4的左右两侧边沿,即风道盖板3的左右两侧分别悬伸在风道保温板4的左右两侧。具体地,风道盖板3的左侧超出风道保温板4的部分形成第一悬伸区域301,风道盖板3的右侧超出风道保温板4的部分形成第二悬伸区域302。在风道盖板3将风道保温板4夹持并锁定在风道盖板3背面与箱胆2内部的后壁之间时,风道盖板3的第一悬伸区域301和第二悬伸区域302均与箱胆2内的后壁呈前后间隔布置。
请参阅图8至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盖板3的第一悬伸区域301和第二悬伸区域302的背面均凸设有多个支撑柱36,多个支撑柱36呈间隔布置。第一悬伸区域301内的支撑柱36用于与箱胆2内的后壁相抵,进而使风道盖板3的第一悬伸区域301能够与箱胆2内的后壁之间保持固定的间隔。同理,第二悬伸区域302内的支撑柱36也用于与箱胆2内的后壁相抵,进而使风道盖板3的第二悬伸区域302能够与箱胆2内的后壁之间保持固定的间隔。因此次,利用风道盖板3的第一悬伸区域301和第二悬伸区域302背面的支撑柱36配合,可以保持风道盖板3的平整性。
请参阅图5至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悬伸区域301的远离风道保温板4的侧边沿处以及第二悬伸区域302的远离风道保温板4的侧边沿处均凸设有向后延伸的多个第三卡扣37,多个第三卡扣37相互间隔布置,且第三卡扣37背向风道保温板4布置。第一悬伸区域301背侧的支撑柱36位于第一悬伸区域301的远离风道保温板4的侧边沿与风道保温板4之间。第二悬伸区域302背侧的支撑柱36位于第二悬伸区域302的远离风道保温板4的侧边沿与风道保温板4之间。
同时,箱胆2内的后壁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与第三卡扣37相配合第三卡槽23,第三卡槽23设有多个,多个第三卡槽23与多个第三卡扣37一一对应布置。因此,风道盖板3可以通过第三卡扣37与第三卡槽23对位卡接,利用第三卡扣37与第三卡槽23之间的反向作用力,将支撑柱36锁定并抵靠在箱胆2内的后壁上,进而保持第一悬伸区域301和第二悬伸区域302稳定并间隔地固定在箱胆2内的后壁的前侧,进而保持风道盖板3的平整性,并保持整个风道组件的平整稳固。
请参阅图5至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风道40由风道保温板4的背面凹设形成,并围合形成于风道保温板4的背面与箱胆2内部的后壁之间。具体地,当风道盖板3将风道保温板4锁定在容置槽21内时,送风风道40围合形成于风道保温板4的背面与容置槽21的槽底面之间。
请参阅图5至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保温板4的前侧面上开设有多个连通送风风道40的出风口401,风道盖板3开设有与出风口401对应布置的第一风口38,第一风口38设有多个,风道盖板3的多个第一风口38与风道保温板4的多个出风口401一一对应布置,送风风道40依次通过出风口401、第一风口38连通风道盖板3前侧的储藏间室,进而使送风风道40内的冷气能够依次通过出风口401、第一风口38输送进入储藏间室内,实现对储藏间室内的制冷功能。
图13是图9中风道保温板4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的一分解示意图。
请参阅图5至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保温板4背面的周侧边沿处贴设有密封条44,密封条44呈环状,且沿着风道保温板4背面的周侧边沿延伸布置。密封条44设于风道保温板4的面向箱胆2内部后壁的一侧,且密封条44环绕布置在送风风道40的周侧,即送风风道40位于密封条44的轮廓内侧。当风道盖板3将风道保温板4固定在箱体1内部的容置槽21内时,密封条44能够夹持固定在风道保温板4的背面与容置槽21的槽底面之间,通过密封条44密封风道保温板4的背面与容置槽21的槽底面之间的间隙,进而提高送风风道40的密封性。
请参阅图4、图13和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风道40的入口端处设有保温盖45,保温盖45可采用泡沫等保温材料制成,保温盖45设于风道保温板4的背面,且保温盖45与风道保温板4之间围成有送风风道40的入风口402。入风口402外露于箱胆2外部,入风口402用于通过管路连通冰箱内的冷气源,即连接蒸发器所在的蒸发仓,进而使冰箱内部的冷气能够进入送风风道40内,进而通过入风口402进入风道组件前侧的储藏间室内提供冷气,实现制冷。
在一些实施例中,入风口402的外端面上设有密封板46,具体地,密封板46贴设在风道保温板4和保温盖45的底面上。密封板46可采用海绵等柔性材料制成,密封板46呈环状,密封板46的环形中心设有与入风口402正对连通的通孔461。当密封板46贴设在入风口402的外端面上时,通孔461入风口402正对连通。在入风口402与冰箱内的管路或风门对接时,密封板46处可以形成密封面,进而提高入风口402对接处的密封性。
图15是图9中风道装饰板5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5中C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5至图1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装饰板5贴设于风道盖板3的前侧面上,风道装饰板5能够作为风道组件的前侧外观面。风道装饰板5上设有与第一风口38相对应布置的第二风口51,第二风口51设有多个,多个第二风口51与多个第一风口38一一对应布置。因此,送风风道40内的冷气能够依次通过出风口401、第一风口38、第二风口51输送进入储藏间室内,实现对储藏间室内的制冷功能。
请参阅图9和图1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装饰板5的边沿处设有向后弯折延伸的第一卡板52,第一卡板52设有多个,多个第一卡板52间隔地布置在风道装饰板5的边沿处,第一卡板52用于与风道盖板3的边沿或箱胆2的内壁相卡接,进而使风道装饰板5能够固定在风道盖板3的前侧面上。
请参阅图9和图1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装饰板5的边沿处设有向后弯折延伸的第二卡板53,第二卡板53开设有限位口531,第二卡板53设有多个,多个第二卡板53间隔地布置在风道装饰板5的边沿处。同时,风道盖板3上设有多个与第二卡板53一一对应布置的限位孔39,限位孔39的内壁上设有限位凸起(图中未示出)。在风道装饰板5能够贴设在风道盖板3的前侧面上时,第二卡板53能够伸入布置于限位孔39内,并使限位凸起卡接在限位口531处,进而使风道装饰板5能够稳定地固定在风道盖板3的前侧面上。
请参阅图8至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盖板3的背面设有温度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6隐藏在风道盖板3的背面,并用于测量风道盖板3前侧的储藏间室内的空气温度。具体地,风道盖板3的前侧面上设有通气孔311,储藏间室内的空气能够经通气孔311进入风道盖板3的背面,与温度传感器6接触,进而使温度传感器6能够测量风道盖板3前侧的储藏间室内的空气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6间隔地设于风道保温板4的一侧,即温度传感器6设于风道盖板3的第一悬伸区域301或第二悬伸区域302的背面。因此,温度传感器6能够间隔并远离风道保温板4内的送风风道40,进而能够有效地避免送风风道40内的冷气与温度传感器6接触。
图17是图9中防护罩7和温度传感器6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图17的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9、图17和图1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盖板3的背面设有防护罩7,防护罩7罩设在温度传感器6上,防护罩7的前侧开口,且防护罩7的前侧开口紧贴在风道盖板3的背面,温度传感器6布置在防护罩7的内部,进而将温度传感器6封装在风道盖板3的背面与防护罩7之间。因此,送风风道40内的冷气很难进入防护罩7中,进而能够有效地避免送风风道40内的冷气对温度传感器6的温度测量造成干扰。同时,通气孔311连通储藏间室和防护罩7内部,故储藏间室内的空气能够经通气孔311进入防护罩7内部,进而与温度传感器6接触,实现对储藏间室内的空气温度的测量。
请参阅图12、图17和图1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罩7内嵌装有隔热块71,隔热块71可采用泡沫等保温材料制成。隔热块71的前侧面上凹设有收容槽711,收容槽711外露于防护罩7的前侧开口。在防护罩7设于风道盖板3的背面上时,温度传感器6装设于收容槽711内,进而通过隔热块71提高对温度传感器6的隔热防护,进一步避免送风风道40内的冷气对温度传感器6造成干扰。同时,通气孔311能够连通收容槽711,因此不影响储藏间室内的空气经通气孔311进入收容槽711内部与温度传感器6接触,即不影响温度传感器6测量储藏间室内的空气温度。
请参阅图17和图1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罩7的前侧开口的边沿上开设有第一缺口槽72,同时,隔热块71的前侧面的边沿处设有与第一缺口槽72正对布置的第二缺口槽712,第一缺口槽72连通收容槽711。温度传感器6的一端设有连接线61,当温度传感器6布置在收容槽711内时,该连接线61能够穿过第一缺口槽72、第二缺口槽712,伸入布置于收容槽711内,以与温度传感器6相连。
请参阅图11、图12和图1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盖板3的背面形成有固定壁312,固定壁312的轮廓呈环状,固定壁312的轮廓与防护罩7的前端开口的轮廓一致。固定壁312的内侧壁上凸设有卡凸3121,防护罩7的外周壁上凸设固定筋73。在防护罩7罩设在温度传感器6上时,防护罩7的前端开口的周沿能够嵌合于固定壁312内部,且防护罩7外壁上的固定筋73能够与固定壁312内壁上的卡凸3121相卡接,进而将防护罩7锁定在固定壁312内部,使防护罩7锁定在风道盖板3的背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筋73呈环状,并环绕布置在防护罩7的前端开口的外周。固定壁312内侧壁上的卡凸3121与风道盖板3的背面之间呈间隔布置,该间隔的宽度与固定筋73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一致。因此,当卡凸3121与固定筋73卡接时,固定筋73及防护罩7可以被夹紧固定在卡凸3121与风道盖板3的背面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凸3121设有多个,多个卡凸3121间隔地环绕布置在固定壁312的内侧壁上。多个卡凸3121均能够卡接在固定筋73上,进而将防护罩7的前端开口的外周稳定地锁定在风道盖板3的背面。
请参阅图11、图12和图1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盖板3的背面形成有安装位313,安装位313设于固定壁312内部,并设于固定壁312的中心处。该安装位313的一侧设有布线槽314,布线槽314伸入固定壁312内部,并与安装位313内部相连通。温度传感器6能够对位卡装在安装位313内部,且温度传感器6的连接线61能够布置于布线槽314内。因此,通过安装位313的卡装结构,能够将温度传感器6固定在风道盖板3的背面。同时,通气孔311连通安装位313内部。因此,储藏间室内的空气经通气孔311进入安装位313内部与温度传感器6接触,实现测量储藏间室内的空气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防护罩7设于风道盖板3的背面上时,安装位313及温度传感器6均能够收容于收容槽711内。
请参阅图7至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装饰板5上设有一通风口54,风道盖板3前侧的通气孔311布置于通风口54处,且通气孔311外露于通风口54。因此,储藏间室内的空气能够从通风口54进入通气孔311内,进而与风道盖板3背侧的温度传感器6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盖板3的前侧面凸设有凸起部310,该凸起部310正对地布置于安装位313的前侧。凸起部310穿过通风口54,并凸伸出风道装饰板5的前侧面。同时,通气孔311开设在凸起部310的侧壁上。因此,通气孔311能够通过凸起部310内部与安装位313相连通。
请参阅图7至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盖板3的底端设有管夹315,管夹315用于夹持水管。因此布置在箱胆2内部的水管能够夹持固定在管夹315上,实现对水管的定位和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管夹315由风道盖板3的前侧面向前弯折后再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管夹315为截面形状呈C型、U型或G型等弹性卡扣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管夹315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管夹315的数量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在此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7至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盖板3的底端设有挂钩316,挂钩316用于缠绕线束。因此布置在风道盖板3下端的线或线束能够缠绕在挂钩316夹上,以便于整理风道盖板3下端下坠的线束。
图19是图9中风道盖板3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7至图10,并结合图1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盖板3上开设有竖向延伸的过孔317,过孔317设于风道盖板3的中心处。针对于半宽折叠层架的冰箱产品,过孔317可用于供折叠层架的支撑部件(图中未示出)穿过,即折叠层架的支撑部件能够穿过并固定在过孔317处。
请参阅图9和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盖板3的背面凸设有第四卡扣3171,第四卡扣3171设有多个,多个第四卡扣3171环绕布置在过孔317的周侧边沿处,第四卡扣3171用于与折叠层架的支撑部件相卡接,进而将折叠层架的支撑部件固定在过孔317处。请参阅图7至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装饰板5开设有与过孔317相对应的避让孔(图中未示出)。在需要装折叠层架的支撑部件的冰箱中,折叠层架的支撑部件可以穿过过孔317、避让孔伸入布置于风道组件的前侧,即布置于储藏间室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针对全宽层架的冰箱产品,风道盖板3上也可以不设置过孔317。相应地,风道装饰板5上也没有设置对应的避让孔。
请参阅图19所示,风道盖板3的顶部的一角设有缺位区318。针对带过滤器的风道组件的冰箱产品,在风道组件内需要设置过滤器时,过滤器可以布置在缺位区318处。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针对不带过滤器的风道组件的冰箱产品,风道盖板3的顶部的一角可以不设置缺位区318。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冰箱中,将风道保温板4夹设于风道盖板3的背面与箱胆2内的后壁之间,在风道保温板4内形成送风风道40;将温度传感器6设于风道盖板3的背面,并使温度传感器6与风道保温板4件间隔布置,同时利用防护罩7罩设在温度传感器6,进而使温度传感器6能够充分地与送风风道40相互隔离,防止送风风道40内的冷气直接吹向温度传感器6,进而有效地避免送风风道40内的冷气对温度传感器6的检测造成干扰,同时利用风道盖板3上的通气孔311连通储藏间室和防护罩7内部,使储藏间室内的空气能够经通气孔311进入防护罩7内部与温度传感器6接触,提高温度传感器6对储藏间室内的空气温度测量的准确度,进而有利于实现对冷藏室温度的精确控制,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其形成所述冰箱外部的外壳;
箱胆,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箱胆内形成有储藏间室;
风道组件,设于所述箱胆内部,并设于所述储藏间室的背侧;所述风道组件包括风道盖板和风道保温板,所述风道保温板夹设于所述风道盖板的背面与所述箱胆内的后壁之间;所述风道保温板内形成有送风风道;
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风道盖板的背面,并间隔地设于所述风道保温板的一侧;
防护罩,设于所述风道盖板的背面上,并罩设在所述温度传感器上,以将所述温度传感器封装在所述风道盖板的背面与所述防护罩之间;
其中,所述风道盖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储藏间室与所述防护罩内部的通气孔,所述储藏间室内的空气能够经所述通气孔进入所述防护罩内部,以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的前侧开口,所述防护罩内嵌装有隔热块,所述隔热块的前侧面上凹设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外露于所述防护罩的前侧开口;
在所述防护罩设于所述风道盖板的背面上时,所述温度传感器装设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通气孔连通所述收容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盖板的背面形成有安装位,所述安装位的一侧设有布线槽,所述布线槽与所述安装位内部相连通;
所述通气孔连通所述安装位内部;
所述温度传感器对位卡装在所述安装位内部,并使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连接线能够布置于所述布线槽内;
在所述防护罩设于所述风道盖板的背面上时,所述安装位及所述温度传感器均能够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盖板的背面凸设有环绕所述安装位的周侧布置的固定壁,所述固定壁的内侧壁上凸设有卡凸;
所述防护罩的外周壁上凸设固定筋;
在所述防护罩罩设在所述温度传感器上时,所述防护罩的前端开口的周沿能够嵌合于所述固定壁内部,且所述固定筋能够与所述卡凸相卡接,以将所述防护罩锁定在所述固定壁内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胆内的后壁上凹设有容置槽,所述风道保温板嵌装于所述容置槽内;
所述风道盖板的背面凸设有多个环绕所述风道保温板的周侧布置的第一卡扣,所述容置槽的周侧槽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一一对应的第一卡槽;
所述风道盖板通过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一卡槽一一对应卡接,以将所述风道保温板锁定在所述容置槽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盖板的背面凸设有多个环绕所述风道保温板的周侧布置的第二卡扣,所述风道保温板的周侧壁上凹设有与所述第二卡扣一一对应的第二卡槽;
所述风道盖板通过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槽一一对应卡接,以将所述风道保温板锁定在所述风道盖板的背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保温板设于所述风道盖板背侧中心,所述风道盖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凸伸出所述风道保温板的左右两侧边沿,并分别形成第一悬伸区域和第二悬伸区域;
所述第一悬伸区域和所述第二悬伸区域的背面均凸设有多个支撑柱,所述第一悬伸区域的远离所述风道保温板的侧边沿处和所述第二悬伸区域的远离所述风道保温板的侧边沿处均凸设有多第三卡扣;所述箱胆内的后壁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与所述第三卡扣一一对应的第三卡槽;
所述风道保温板通过所述第三卡扣与所述第三卡槽一一对应卡接,以使所述支撑柱与所述箱胆内的后壁相抵,并使所述第一悬伸区域和所述第二悬伸区域与所述箱胆内的后壁呈前后间隔布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风道装饰板,所述风道装饰板贴设于所述风道盖板的前侧面上;
所述风道盖板开设有多个连通所述送风风道的第一风口,所述风道装饰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风口一一对应布置的第二风口;
所述风道装饰板上设有一通风口,所述通气孔布置于所述通风口处,并外露于所述通风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盖板上开设有竖向延伸的过孔,所述风道装饰板开设有与所述过孔相对应的避让孔。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盖板的底端设有管夹,所述管夹用于夹持水管;
和/或,所述风道盖板的底端设有挂钩,所述挂钩用于缠绕线束。
CN202320621735.0U 2023-03-24 2023-03-24 冰箱 Active CN2197357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21735.0U CN219735708U (zh) 2023-03-24 2023-03-24 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21735.0U CN219735708U (zh) 2023-03-24 2023-03-24 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35708U true CN219735708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60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21735.0U Active CN219735708U (zh) 2023-03-24 2023-03-24 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357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10593B (zh) 冰箱及其真空绝热板
US4884415A (en) Heat transfer barrier for the yoder loop of a refrigerator cabinet
US4917256A (en) Interlocking and sealing arrangement for modular domestic appliances
US4893478A (en) Modular refrigeration appliance which can be assembled at a remote location
US4907419A (en) Modular mechanical refrigeration unit
US5009081A (en) Modular mechanical refrigeration unit
CN219735708U (zh) 冰箱
CN114485007A (zh) 用于冰箱的风道系统及冰箱
CN107054885B (zh) 便携式冷藏箱及冷藏设备
CN219913603U (zh) 冰箱
CN221005655U (zh) 冰箱
CN216557857U (zh) 冰箱
CN219199616U (zh) 冰箱及其风道组件
US20140020423A1 (en) Mechanisms for attaching a dispenser to a refrigerator door
JP3544798B2 (ja) 冷蔵庫
CN219589237U (zh) 冰箱
CN111043817A (zh) 冰箱用隔板结构及冰箱
JP2599033B2 (ja) 断熱箱体
CN217504097U (zh) 冰箱
CN216716699U (zh) 冰箱
CN219693641U (zh) 冰箱
CN219346970U (zh) 用于冰箱的风道盖板、风道组件及冰箱
CN219037227U (zh) 冰箱及其风道组件
CN216716698U (zh) 冰箱
EP4012303B1 (en) Refriger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