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06001U - 一种用于汽车中控屏在输送线托盘上的定位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汽车中控屏在输送线托盘上的定位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06001U
CN219906001U CN202321330537.5U CN202321330537U CN219906001U CN 219906001 U CN219906001 U CN 219906001U CN 202321330537 U CN202321330537 U CN 202321330537U CN 219906001 U CN219906001 U CN 2199060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plate
elastic pressing
connecting rod
lifting
working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3053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平
丁永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Fenghesh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Fenghesh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Fenghesh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Fenghesh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3053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060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060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060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中控屏在输送线托盘上的定位机构,包括:工作平台,设置在托盘的上方;至少两个卡紧组件,设置在托盘的顶部,卡紧组件设置在工作平台的一侧;卡紧组件包括连杆部件、第一弹性压板、升降底座和升降部件,升降部件与升降底座连接,连杆部件的一端铰接在升降底座的内侧,连杆部件的另一端与第一弹性压板的一端连接,第一弹性压板的自由端位于工作平台的上方,升降部件带动第一弹性压板开合。实用新型用两个卡紧组件夹紧中控屏实现稳固可靠的夹紧定位。实现自动化,并适用于不同规格的中控屏的定位,大大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汽车中控屏在输送线托盘上的定位机构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中控屏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用于汽车中控屏在输送线托盘上的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中控屏产品的应用已经日益普及,中控屏组件在自动输送线装配的过程中,中控屏组件需要通过定位机构固定在输送线的托盘上。但是,现有的定位机构适应产品比较单一,对于不同的车型,需要更换不同的压紧定位机构,这样导致中控屏装配的成本增加,以及生产效率低。从而为实现车企对中控屏组装过程中的装配要求,需要研发更高效,更稳定,适配多种不同款式的定位机构,减少成本,提高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中控屏装配的成本高,以及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中控屏在输送线托盘上的定位机构,包括:
工作平台,设置在托盘的上方;
至少两个卡紧组件,设置在托盘的顶部,卡紧组件设置在工作平台的一侧;卡紧组件包括连杆部件、第一弹性压板、升降底座和升降部件,升降部件与升降底座连接,连杆部件的一端铰接在升降底座的内侧,连杆部件的另一端与第一弹性压板的一端连接,第一弹性压板的自由端位于工作平台的上方,升降部件带动第一弹性压板开合。
在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卡紧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复位导向部件,复位导向部件包括导向轴和弹簧,导向轴固定在工作平台的顶部;升降底座设有导向孔,导向孔与导向轴构成滑动副;弹簧套设在导向轴上,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升降底座和工作平台连接。
在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复位导向部件还包括直线轴承,直线轴承包括法兰部和连接在法兰部底端的套筒,法兰部连接在升降底座的顶部,套筒穿过升降底座套设在导向轴上。
在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卡紧组件还包括缓冲器和上连接板,上连接板位于升降底座的顶部,缓冲器的顶端与上连接板连接、底端与升降底座连接;上连接板中设有用于避让升降部件的通孔。
在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卡紧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压板,第二弹性压板的一端与连杆部件连接,第二弹性压板的另一端的自由端位于工作平台的上方。
在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压板的自由端的下表面贴设有弹性垫。
在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弹性压板的自由端的下表面贴设有弹性垫。
在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压板的自由端的下表面贴设有弹性垫;第二弹性压板的自由端的下表面贴设有弹性垫。
在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杆部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连接轴;
第一连杆的一端与升降底座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连接轴连接,连接轴与托盘铰接,第一弹性压板与连接轴连接。
在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还包括多个支撑平台,支撑平台设置在工作平台顶部的边缘位置处。
在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还包括多个第一限位板,多个第一限位板设置在工作平台的一侧;第一限位板抵在中控屏的一侧面。
在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还包括多个第二限位板,多个第二限位板设置在托盘的顶部,第二限位板位于工作平台中与第一限位板相对的一侧;第二限位板抵在中控屏的一侧面。
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中控屏在输送线托盘上的定位机构,本实施例设置了工作平台以及至少两个卡紧组件,从而便于将中控屏放置在工作平台上,然后用两个卡紧组件夹紧中控屏实现稳固可靠的夹紧定位;本实施例的卡紧组件包括连杆部件、第一弹性压板、升降底座和升降部件,升降部件的带动升降底座升降从而驱动连杆部件转动,最终使得第一弹性压板开合,从而通过升降部件下降的高度来控制第一弹性压板开合的角度,从而实现自动化,并适用于不同规格的中控屏的定位,大大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使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汽车中控屏在输送线托盘上的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一种用于汽车中控屏在输送线托盘上的定位机构中A处放大图;
图3是图1所示一种用于汽车中控屏在输送线托盘上的定位机构中卡紧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中控屏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00、工作平台;
200、托盘;210、固定柱;220、框架;230、输送线;240、第一安装槽;250、第二安装槽;260、垫片;
300、卡紧组件;310、连杆部件;311、第一连杆;312、第二连杆;313、连接轴;314、固定支架;320、第一弹性压板;321、弹性垫;330、升降底座;331、导向孔;340、升降部件;341、压头;350、复位导向部件;351、导向轴;352、弹簧;353、直线轴承;360、上连接板;361、通孔;370、下连接板;380、缓冲器;390、第二弹性压板;
400、中控屏;410、主体结构;420、支架;
500、顶升单元;
600、固定钣金;
700、支撑平台;
800、第一限位板;
900、第二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照图1~图4所示,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中控屏在输送线托盘上的定位机构,包括:
工作平台100,设置在托盘200的上方;工作平台100通过多个固定柱210固定设置在托盘200的上方。
至少两个卡紧组件300,设置在托盘200的顶部,卡紧组件300设置在工作平台100的一侧;卡紧组件300包括连杆部件310、第一弹性压板320、升降底座330和升降部件340,框架220与输送线230连接,框架220为框架结构且将托盘200和工作平台100包围在其内部,升降部件340通过固定钣金600与框架220连接,升降部件340与升降底座330连接,连杆部件310的一端铰接在升降底座330的内侧,连杆部件310的另一端与第一弹性压板320的一端连接,第一弹性压板320的自由端位于工作平台100的上方,升降部件340带动第一弹性压板320开合。托盘200通过顶升单元500与输送线230连接,顶升单元500驱动托盘200在输送线230的顶部升降。
需要说明的是,升降部件340上下升降带动连杆部件310动,然后连杆部件310带动第一弹性压板320开合从而实现中控屏400稳固可靠的定位夹紧。第一弹性压板320具有弹性,在升降部件340下降带动第一弹性压板320下压与中控屏400接触后,升降部件340继续下降,这时第一弹性压板320在连杆部件310的带动下弹性变形压紧中控屏4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部件340为气缸、油缸,电动缸或者液压缸。
具体地,本实施例设置了工作平台100以及至少两个卡紧组件300,从而便于将中控屏400放置在工作平台100上,然后用两个卡紧组件300夹紧中控屏400实现稳固可靠的夹紧定位;本实施例的卡紧组件300包括连杆部件310、第一弹性压板320、升降底座330和升降部件340,升降部件340的带动升降底座330升降从而驱动连杆部件310转动,最终使得第一弹性压板320开合,从而通过升降部件340下降的高度来控制第一弹性压板320开合的角度,从而实现自动化,并适用于不同规格的中控屏400的定位,大大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另外,本申请结构简单,调试简便,维护方便;适配多种中控屏400组装过程中对产品进行定位,节约成本;机构全自动控制产品定位,并且能够实现高效稳定的定位。
进一步地,卡紧组件300还包括至少一个复位导向部件350,复位导向部件350包括导向轴351和弹簧352,导向轴351固定在工作平台100的顶部,导向轴351的顶端与上连接板360固定连接、底端与工作平台100连接;例如,托盘200设有第一安装槽240,导向轴351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第一安装槽240中。升降底座330设有导向孔331,导向孔331与导向轴351构成滑动副;弹簧352套设在导向轴351上,弹簧352的两端分别与升降底座330和工作平台100连接;工作平台100设有与第一安装槽240同轴的第二安装槽250,第二安装槽250中固定设有垫片260,弹簧352的底端与垫片260连接,弹簧352的顶端距升降底座330的底部具有间隙。该间隙的设置使得升降底座330下降一段行程后再压缩弹簧352。升降底座330的底部连接有下连接板370,升降底座330和下连接板370通过螺栓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复位导向部件350为两个,两个复位导向部件350沿升降底座330的长度对称设置。
具体地,本实施例设置了导向轴351和弹簧352,一方面为升降底座330的升降提供导向,另一方面还提供了弹性支撑件(弹簧352),避免升降底座330下降过度使得第一弹性压板320过分压紧中控屏400造成中控屏400的损伤。
进一步地,复位导向部件350还包括直线轴承353,直线轴承353包括法兰部和连接在法兰部底端的套筒,法兰部连接在升降底座330的顶部,套筒穿过升降底座330以及下连接板370套设在导向轴351上。
具体地,本实施例设置的直线轴承353减小升降底座330与导向轴351的摩擦,从而提高寿命。
进一步地,卡紧组件300还包括缓冲器380和上连接板360,上连接板360位于升降底座330的顶部,缓冲器380的顶端与上连接板360连接、底端与升降底座330连接;上连接板360中设有用于避让升降部件340的通孔361,升降部件340的底端设有压头341,压头341穿过该通孔361。上连接板360相对于托盘200固定不动。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设置了缓冲器380,缓冲器380使得升降部件340缓慢下降,从而使得第一弹性压板320以及第二弹性压板390逐步缓慢的压紧中控屏400,避免损坏中控屏400。
进一步地,卡紧组件300还包括第二弹性压板390,第二弹性压板390的一端与连杆部件310连接,第二弹性压板390的另一端的自由端位于工作平台100的上方。
第一弹性压板320和第二弹性压板390均为弹性件。第一弹性压板320用于压紧中控屏400的上表面,第二弹性压板390用于压紧中控屏400顶部的支架420的上表面。
具体地,有些规格的中控屏400只有主体结构410,有些规格除了主体结构410还有设置在主体结构410顶部的支架420。
本实施例设置了第二弹性压板390,第二弹性压板390可以压紧在中控屏400的支架420的表面处,当对只有主体结构410的中控屏400进行组装时,第二弹性压板390不进行压紧;当对具有支架420的中控屏400进行组装时,第一弹性压板320和第二弹性压板390同时压紧,即第一弹性压板320压在主体结构410的上表面处,第二弹性压板390压在支架420的上表面处。从而使用与不同规格的中控屏400,应用范围广泛。
进一步地,第一弹性压板320的自由端的下表面贴设有弹性垫321。
具体地,本实施例设置了弹性垫321,弹性垫321为软质材质,所以在第一弹性压板320压紧中控屏400时不会对中控屏400造成损伤。
进一步地,第二弹性压板390的自由端的下表面贴设有弹性垫321。
具体地,本实施例设置了弹性垫321,弹性垫321为软质材质,所以在第二弹性压板390压紧中控屏400时不会对中控屏400造成损伤。
进一步地,第一弹性压板320的自由端的下表面贴设有弹性垫321。第二弹性压板390的自由端的下表面贴设有弹性垫321。
具体地,本实施例设置的弹性垫321与上述实施例的作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连杆部件310包括第一连杆311、第二连杆312和连接轴313;
第一连杆311的一端与升降底座330铰接,第一连杆311通过销轴与降底座铰接,第一连杆31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312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311与第二连杆312通过销轴铰接,第二连杆312的另一端与连接轴313连接,连接轴313与托盘200铰接,托盘200的顶部设有相互平行的两个固定支架314,连接轴313的两端分别与连接轴313铰接;第一弹性压板320与连接轴313连接。第二弹性压板390与连接轴313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通过第一连杆311、第二连杆312、升降底座330和连接轴313的连接,从而构成连杆机构,使得在升降部件340升降的驱动下带动第一弹性压板320和第二弹性压板390开合,从而压紧放置在工作平台100上的中控屏400,实现中控屏400的定位。
进一步地,本申请还包括多个支撑平台700,支撑平台700设置在工作平台100顶部的边缘位置处。
具体地,本实施例设置了多个支撑平台700,支撑平台700使得中控屏400放置在工作平台100不是整个平面与工作平台100接触,而是中控屏400的边缘框架220与支撑平台700接触,从而避免与中控屏400中部接触对中控屏400造成损伤。
进一步地,本申请还包括多个第一限位板800,多个第一限位板800设置在工作平台100的一侧;第一限位板800抵在中控屏400的一侧面。
具体地,本实施例设置了第一限位板800,第一限位板800的设置限制中控屏400放置在工作平台100上时移位至工作平台100之外。
进一步地,本申请还包括多个第二限位板900,多个第二限位板900设置在托盘200的顶部,第二限位板900位于工作平台100中与第一限位板800相对的一侧;第二限位板900抵在中控屏400的一侧面。
具体地,本实施例设置了第二限位板900,第二限位板900位于工作平台100中与第一限位板800相对的一侧,这样第二限位板900与第一限位板800共同所用限制中控屏400在X方向移动。
本申请的工作原理如下:
输送线230上的托盘200被顶升单元500顶升定位后,升降部件340通过固定钣金600安装在框架220上。升降部件340伸出使得升降底座330中的直线轴承353向下运动,当升降底座330向下运动过程中,带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运动,至使连接轴313逆时针转动,最终实现安装在连接轴313上的第一弹性压板320和第二弹性压板390向上运动(即打开),使中控屏400解锁从而处于自由状态。该过程压缩弹簧352。反之,当升降部件340收缩时,压缩的弹簧352在垫片260的反作用下使升降底座330向上运动,带动连接轴313顺时针运转,从而带动第一弹性压板320和第二弹性压板390向下运动,从而压住中控屏400,让中控屏400在输送线230上处于固定状态。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汽车中控屏在输送线托盘上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作平台,设置在所述托盘的上方;
至少两个卡紧组件,设置在所述托盘的顶部,所述卡紧组件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的一侧;所述卡紧组件包括连杆部件、第一弹性压板、升降底座和升降部件,所述升降部件与所述升降底座连接,所述连杆部件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升降底座的内侧,所述连杆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压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压板的自由端位于所述工作平台的上方,所述升降部件带动所述第一弹性压板开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中控屏在输送线托盘上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复位导向部件,所述复位导向部件包括导向轴和弹簧,所述导向轴固定在所述工作平台的顶部;所述升降底座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与所述导向轴构成滑动副;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导向轴上,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升降底座和所述工作平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汽车中控屏在输送线托盘上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导向部件还包括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包括法兰部和连接在所述法兰部底端的套筒,所述法兰部连接在所述升降底座的顶部,所述套筒穿过所述升降底座套设在所述导向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中控屏在输送线托盘上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组件还包括缓冲器和上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位于所述升降底座的顶部,所述缓冲器的顶端与所述上连接板连接、底端与所述升降底座连接;所述上连接板中设有用于避让所述升降部件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中控屏在输送线托盘上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压板,所述第二弹性压板的一端与所述连杆部件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压板的另一端的自由端位于所述工作平台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汽车中控屏在输送线托盘上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压板的自由端的下表面贴设有弹性垫;和/或,
所述第二弹性压板的自由端的下表面贴设有弹性垫。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中控屏在输送线托盘上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部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连接轴;
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升降底座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轴连接,所述连接轴与所述托盘铰接,所述第一弹性压板与所述连接轴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中控屏在输送线托盘上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顶部的边缘位置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中控屏在输送线托盘上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一限位板,所述多个第一限位板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的一侧;所述第一限位板抵在所述中控屏的一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汽车中控屏在输送线托盘上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二限位板,所述多个第二限位板设置在所述托盘的顶部,所述第二限位板位于所述工作平台中与所述第一限位板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二限位板抵在所述中控屏的一侧面。
CN202321330537.5U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用于汽车中控屏在输送线托盘上的定位机构 Active CN2199060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30537.5U CN219906001U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用于汽车中控屏在输送线托盘上的定位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30537.5U CN219906001U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用于汽车中控屏在输送线托盘上的定位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06001U true CN219906001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40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30537.5U Active CN219906001U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用于汽车中控屏在输送线托盘上的定位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060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906001U (zh) 一种用于汽车中控屏在输送线托盘上的定位机构
CN212858482U (zh) 一种自动组装密封圈机构
CN213053452U (zh) 夹具及焊接装置
CN104985078A (zh) 汽车门铰链组装线的第一铰链座上料装置
CN114055131B (zh) 限位板压入装置
CN111451985B (zh) 一种对顶对压机构及其对顶对压设备
CN211594896U (zh) 一种自动化生产应用的升降机械装置
CN217290139U (zh) 夹钳避让系统
CN113199275B (zh) 一种用于盘类回转零件的压紧定位装置
KR102448684B1 (ko) 유압실린더를 동력원으로 사용하여 링크 밀림 현상을 개선하고 내구성을 강화시킨 토글 프레스
CN217193720U (zh) 拆装装置
CN220806158U (zh) 一种轴承安装用辅助装置
CN211997427U (zh) 一种皮带输送机液压举升装置
CN220561445U (zh) 自动补偿工件尺寸误差的节温器铜套压装装置
CN219859364U (zh) 一种针对定量高度的爬升机构
CN215469378U (zh) 电子真空泵联轴器自动压装系统
CN216494464U (zh) 一种连杆式腰部顶出机构
CN218988684U (zh) 一种凸轮推举装置
KR100448384B1 (ko) 프레스 금형의 패널 취출구조
CN219168471U (zh) 托盘支撑装置
CN216034776U (zh) 一种解锁限位装置
CN219791604U (zh) 一种具有载具自动解锁功能的生产装置
CN219363158U (zh) 一种汽车冲压件运送机构
CN219420514U (zh) 转子入端盖机
CN217412891U (zh) 一种电工电子焊接操作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