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05797U - 一种残极板智能转运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残极板智能转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05797U
CN219905797U CN202320454045.0U CN202320454045U CN219905797U CN 219905797 U CN219905797 U CN 219905797U CN 202320454045 U CN202320454045 U CN 202320454045U CN 219905797 U CN219905797 U CN 2199057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ushing
plate
blanking
anode scrap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5404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立忠
胡永进
于春明
吕殿强
付守国
郭国强
张金涛
初亮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tai Tongtai Metallugic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tai Tongtai Metallugic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tai Tongtai Metallugic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tai Tongtai Metallugic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5404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057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057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057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And Refinement Of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残极板智能转运系统,涉及金属冶炼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依次设置的接收转载系统、上板破碎系统、碎料储存系统和输送加料系统,其中,上板破碎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水平转运机构和斜提升机构,斜提升机构的输出端安装有冲裁机构,冲裁机构下方设有破碎机,冲裁机构用于残极板的耳部冲裁,破碎机用于破碎去除耳部后的残极板;所述输送加料系统的出料端安装炉前加料装置,炉前加料装置包括加料溜槽、安装于加料溜槽的气控翻板阀。本实用新型在上板破碎系统增加了耳部冲裁环节,使耳部与板身分开,提高破碎质量和效率;通过整个转运系统使破碎后的板身自动输送至炉内,提高转运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残极板智能转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冶炼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残极板智能转运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节省材料,残极板需要转运至炉内重新加工,但目前残极板转运系统通常是转运整块板,这会延长在炉内的处理时间。例如CN105819184A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极板转运系统及转运方法,包括用于设置在熔炼车间内制板机之后的转接单元、排板输送机、高架移栽机、贮存转运机和轨道车启运输送机,该方案按照工艺流程的动作要求集成多种设备,实现阳极板从制板到进入电解槽过程的阳极板贮存和转运。CN206526907U公开了一种残极板破碎机组设备,包括残极分板输送装置、残极上行装置、残极破碎主机、残极落料装置、配电控制柜和碎料收集箱,能够实现残极板的破碎;但是,由于残极板耳部和板身厚度差异较大,破碎机的辊子之间间距在满足板身破碎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耳部卡堵,在满足耳部破碎的情况下会造成板身破碎不彻底。因此,现有技术中关于阳极板的转运、破碎等设备均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残极板智能转运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接收转载系统、上板破碎系统、碎料储存系统和输送加料系统,其中在上板破碎系统增加了耳部冲裁环节,使耳部与板身分开,提高破碎质量和效率;通过整个转运系统使破碎后的板身自动输送至炉内,提高转运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残极板智能转运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接收转载系统、上板破碎系统、碎料储存系统和输送加料系统,其中,上板破碎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水平转运机构和斜提升机构,斜提升机构的输出端安装有冲裁机构,冲裁机构下方设有破碎机,冲裁机构用于残极板的耳部冲裁,破碎机用于破碎去除耳部后的残极板;所述输送加料系统的出料端安装炉前加料装置,炉前加料装置包括加料溜槽、安装于加料溜槽的气控翻板阀。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接收转载系统包括旋转台、设于旋转台上方的转运小车和提升搬运机构,所述旋转台安装有称重传感器,提升搬运机构用于将称重后的残极板搬运至转运小车,转运小车用于将残极板运送至上板破碎系统。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水平转运机构的输入端安装风干系统。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水平转运机构两侧对称设置平台,平台下方安装风干系统。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风干系统包括风机、与风机相连的风箱。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对应于冲裁机构下侧设有皮带机,皮带机用于输出残极板的耳部。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冲裁机构包括沿竖向设置的液压缸,液压缸并排设置两个。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破碎机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破碎辊,两个破碎辊之间的间隙适应残极板板身厚度。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碎料储存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皮带输送机和碎料仓,碎料仓底部安装往复卸料机。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输送加料系统还包括依次设置的大倾角皮带机和水平皮带机,所述碎料仓中心线与大倾角皮带机中心线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包括依次设置的接收转载系统、上板破碎系统、碎料储存系统和输送加料系统,其中在上板破碎系统增加了耳部冲裁环节,使耳部与板身分开,提高破碎质量和效率;通过整个转运系统使破碎后的板身自动输送至炉内,提高转运效率和在炉内的处理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风干系统将残极板风干,之后通过冲裁机构去除耳部,使破碎机的破碎辊间距满足板身破碎要求即可;破碎后的残极板通过皮带输送至输送加料系统,输送加料系统设有气控翻板阀,能够实现碎料定量入炉,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接收转载系统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接收转载系统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上板破碎系统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碎料储存系统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碎料储存系统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输送加料系统侧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输送加料系统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破碎机安装示意图。
其中,1、接收转载系统,2、上板破碎系统,3、碎料储存系统,4、输送加料系统,5、转运小车,6、旋转台,7、提升搬运机构,8、水平转运机构,9、斜提升机构,10、冲裁机构,11、破碎机,12、风干系统,13、平台,14、破碎辊,15、碎料仓,16、皮带输送机,17、往复卸料机,18、大倾角皮带机,19、水平皮带机,20、平台轨道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残极板智能转运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设置的接收转载系统1、上板破碎系统2、碎料储存系统3和输送加料系统4,其中,上板破碎系统2包括冲裁机构10和破碎机11,冲裁机构10对残极板耳部冲裁,使耳部与残极板板身分离,然后通过破碎机11将板身破碎,解决了因残极板耳部与板身因厚度不同导致不能完全破碎的问题。
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接收转载系统1包括转运小车5、旋转台6和提升搬运机构7,旋转台6安装有称重传感器,能够对残极板进行称重;旋转台6上方依次设置转运小车5和提升搬运机构7,转运小车5通过平台轨道组件安装于机架,从而实现转运小车5沿水平方向的运动。
转运小车5、旋转台6和提升搬运机构7均采用现有结构实现,此处不再赘述。提升搬运机构7能够将经旋转台6称重后的残极板放置于转运小车5,转运小车5将残极板运送至上板破碎系统2。
如图4所示,上板破碎系统2包括水平转运机构8、斜提升机构9、冲裁机构10、破碎机11等,水平转运机构8和斜提升机构9均采用链条传动机构;水平转运机构8两侧对称设置平台13,平台13侧面安装有栏杆;平台13底部安装风干系统12,通过风干系统12使残极板风干。风干系统12包括风机、与风机相连的风箱。
水平转运机构8的输入端与斜提升机构9的输入端(低端)衔接,斜提升机构9的输出端(高端)安装有冲裁机构3,通过冲裁机构3实现剪耳功能。由于残极板板身厚度≤10mm,耳部厚度≤51mm,即残极板耳部厚度远大于板身厚度,如果直接对残极板进行破碎,破碎机11的两个破碎辊14之间的间隙会影响破碎效果:当两个破碎辊14之间的间隙较小时,耳部容易卡死;当两个破碎辊14之间的间隙较大时,板身存在折不断或破碎成条状,不满足破碎要求的情况。
本实施例在破碎机11处理之前预先通过冲裁机构10将耳部去除,两个破碎辊14之间的间隙只需按照板身厚度设置即可,既满足破碎要求,又使破碎辊14间隙不会太大。
如图1和图4所示,冲裁机构3包括两个沿竖直方向并排设置的液压缸,每个液压缸对应残极板的一个耳部;液压缸连接液压站,通过液压动力实现耳部冲裁。冲裁机构3旁侧设有皮带机,皮带机用于输出残极板的耳部。
如图9所示,破碎机11对应于冲裁机构3下方,破碎机11包括两个破碎辊14,两个破碎辊14之间的间距适应残极板厚度,能够将残极板破碎,破碎后的残极板进入下一工序。
如图5和图6所示,碎料储存系统3包括皮带输送机16和碎料仓15,皮带输送机16具有一定的倾角(例如11.5°),其低端与破碎机11下方对应,高端对应于碎料仓15的入口;碎料仓15的出口安装往复卸料机17。
如图7和图8所示,输送加料系统4包括依次设置的大倾角皮带机18、水平皮带机19,本实施例的大倾角皮带机18的倾斜角度为25°;碎料仓15的中心线与大倾角皮带机18的中心线重合。
炉口设有带有气控翻板阀的加料溜槽,气控翻板阀包含翻板阀、与翻板阀相连的气封装置;水平皮带机19投料时,气封装置和翻板阀先后开启,水平皮带机19结束投料时,翻板阀和气封装置先后关闭,实现智能化投料。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提升搬运机构7将残极板搬运至旋转台6,称重后由提升搬运机构7放置于转运小车5,转运小车5转运残极板到上板破碎系统2的水平转运机构8,通过风干系统12将残极板风干;斜提升机构9将残极板输送至冲裁工位,耳部冲裁的碎料从旁通出口输出;破碎机11将板身破碎,皮带输送机16将板身碎块输送到碎料仓15,往复卸料机17将碎块布放到大倾角皮带机18,带称重的水平皮带机19输送残极碎料到炉前,带翻板阀及气封的加料溜槽对接炉口,通过控制翻板阀实现碎料入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残极板智能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接收转载系统、上板破碎系统、碎料储存系统和输送加料系统,其中,上板破碎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水平转运机构和斜提升机构,斜提升机构的输出端安装有冲裁机构,冲裁机构下方设有破碎机,冲裁机构用于残极板的耳部冲裁,破碎机用于破碎去除耳部后的残极板;所述输送加料系统的出料端安装炉前加料装置,炉前加料装置包括加料溜槽、安装于加料溜槽的气控翻板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残极板智能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转载系统包括旋转台、设于旋转台上方的转运小车和提升搬运机构,所述旋转台安装有称重传感器,提升搬运机构用于将称重后的残极板搬运至转运小车,转运小车用于将残极板运送至上板破碎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残极板智能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转运机构的输入端安装风干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残极板智能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转运机构两侧对称设置平台,平台下方安装风干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残极板智能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干系统包括风机、与风机相连的风箱。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残极板智能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对应于冲裁机构下侧设有皮带机,皮带机用于输出残极板的耳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残极板智能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冲裁机构包括沿竖向设置的液压缸,液压缸并排设置两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残极板智能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机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破碎辊,两个破碎辊之间的间隙适应残极板板身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残极板智能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碎料储存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皮带输送机和碎料仓,碎料仓底部安装往复卸料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残极板智能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加料系统还包括依次设置的大倾角皮带机和水平皮带机,所述碎料仓中心线与大倾角皮带机中心线重合。
CN202320454045.0U 2023-03-08 2023-03-08 一种残极板智能转运系统 Active CN2199057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54045.0U CN219905797U (zh) 2023-03-08 2023-03-08 一种残极板智能转运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54045.0U CN219905797U (zh) 2023-03-08 2023-03-08 一种残极板智能转运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05797U true CN219905797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26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54045.0U Active CN219905797U (zh) 2023-03-08 2023-03-08 一种残极板智能转运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057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905797U (zh) 一种残极板智能转运系统
CN103831156A (zh) 一种用于电解质粉磨的特有生产装置及工艺方法
CN218196305U (zh) 一种废旧轮胎破碎单元及其废旧轮胎处理系统
CN216261250U (zh) 一种炭黑生产中的不合格品处理系统
CN203264829U (zh) 耐材原料破碎除尘系统
CN209798137U (zh) 一种用于电解铝生产的双仓天车加料系统
CN214333422U (zh) 一种新型炉后铁合金加料除尘系统
CN214811543U (zh) 一种精铸粉生产线的燃料矿筛分除水装置
CN210150351U (zh) 一种处理铜冶炼工厂细尘的环保装置
CN210126857U (zh) 一种袋装水泥输送带的清灰装置
CN219429150U (zh) 用于铝电解阳极组装车间破碎电解质除尘系统的输送装置
CN216704627U (zh) 一种建筑骨料生产系统
CN211436517U (zh) 一种碳化硅加工的清洁化配料系统
CN216511152U (zh) 一种可调节的复频筛尾渣下料装置
CN216736635U (zh) 一种火力发电厂灰渣新型处理系统
CN218250704U (zh) 一种废砖破碎自动生产线
CN215401032U (zh) 一种皮带输送机回程皮带扬尘收集装置
CN217202885U (zh) 一种球团用铁精矿辊压配料系统
CN219822729U (zh) 烧结成品矿皮带机头转运系统
CN218774936U (zh) 一种物料循环破碎筛分系统
CN203018169U (zh) 一种用于电解质粉磨的特有生产装置
CN205269839U (zh) 外循环式移动粉体加工系统
CN213266568U (zh) 一种高炉并罐上料系统密封装置
CN220048346U (zh) 一种破碎筛分计量系统
CN210260419U (zh) 具有防尘结构的快速装车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