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04486U - 握把和营地车 - Google Patents

握把和营地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04486U
CN219904486U CN202320695726.6U CN202320695726U CN219904486U CN 219904486 U CN219904486 U CN 219904486U CN 202320695726 U CN202320695726 U CN 202320695726U CN 219904486 U CN219904486 U CN 2199044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p
transmission
housing
torsion arm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9572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普成龙
刘元财
张泫舜
孔繁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oflow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coflow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9572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044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044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044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握把,应用于移动载具中,移动载具具有控制板,握把包括壳体、调节机构和传感机构,壳体内部形成安装腔,壳体包括两个握持部,两个握持部间隔设置,并均形成有安装腔,调节机构包括拨钮和传动件,传动件活动连接两个握持部,拨钮套设于传动件并与传动件固定连接,且位于两个握持部之间,拨钮被配置为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壳体转动并带动传动件转动。传感机构位于安装腔内,且被配置为感测传动件转动状态并发送给控制板以调节移动载具的速度,这种握把将拨钮设置在两个握持部中间的位置,无论用户是左手握持住握持部还是右手握持住握持部,均能使得用户手指靠近拨钮。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包括该握把的营地车。

Description

握把和营地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载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握把和营地车。
背景技术
目前,部分移动载具设置有可用于调速的握把,用户通过握把来调节移动载具的移动速度。例如,带有驱动电机的移动载具可以通过调速握把的来实现速度调节。
但是现有的握把往往预先设定用户使用右手握持握把进行设计。握把上的拨钮一般设置于:右手握持握把时,大拇指接触的区域。但是用户使用移动载具时,也存在会使用左手握持握把的情况,此时握把的设计就不便于用户使用,用户需要换回右手才能操控移动载具。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握把和营地车,以解决用户不便通过握把操控营地车的问题。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握把。应用于移动载具中,移动载具具有控制板,握把包括壳体、调节机构和传感机构。壳体内部形成安装腔,壳体包括两个握持部,两个握持部间隔设置,并均形成有安装腔。调节机构包括拨钮和传动件,传动件活动连接两个握持部,拨钮套设于传动件并与传动件固定连接,且位于两个握持部之间,拨钮被配置为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壳体转动并带动传动件转动。传感机构位于安装腔内,且被配置为感测传动件转动状态并发送给控制板以调节移动载具的速度。
这种握把将拨钮设置在两个握持部中间的位置,无论用户是左手握持住握持部还是右手握持住握持部,均能使得大拇指靠近拨钮。拨钮和传动件固定连接,使得拨钮转动时带动传动件转动,传感机构感应到传动件的转动即可向控制板发出转动信号,控制板根据转动信号控制移动载具的速度。
基于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形式中,传动件包括传动轴和套设于传动轴的限位部。传动轴的一端插入一个握持部的安装腔,另一端插入另一个握持部的安装腔。限位部与传动轴周向限位连接并与壳体转动连接。
这种握把通过传动轴与拨钮固定连接。传动轴通过限位部与壳体转动连接,使得传动件相对壳体转动时更加顺滑。基于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形式中,壳体具有挡板,挡板位于安装腔内。沿拨钮转动的轴线方向,挡板抵接限位部的一端,以限制限位部相对壳体沿传动轴的长度方向运动。
这种握把中,通过挡板限制限位部相对壳体沿传动轴的长度方向运动,避免限位部沿传动轴的长度方向移动至不再接触壳体的区域。
基于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形式中,限位部具有方形孔,传动轴为方杆。传动轴穿过方形孔,使得传动轴与限位部周向限位连接。
这种握把中,通过方杆和方形孔的配合,便于实现传动轴和限位部的周向限位连接。只用将传动轴穿过方形孔,即可实现传动轴和限位部的周向限位连接。
基于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形式中,握把还包括复位件,复位件位于安装腔内,并被配置为作用于调节机构,使传动件具有回复原位的趋势且在解除外力对拨钮的作用后驱动传动件和拨钮回复原位。
当用户对拨钮施加外力以拨动拨钮时,复位件弹性变形,而用户不再对拨钮施加外力时,复位件可以恢复形状以驱动传动件和拨钮回复至拨动前的位置。
基于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形式中,复位件包括扭簧,扭簧包括第一扭臂和第二扭臂。第一扭臂和第二扭臂中的一者作用于壳体,另一者随拨钮相对壳体转动同步运动,扭簧能够变形以使传动件具有回复原位的趋势。
这种握把中扭簧适配于调节机构和壳体的转动连接,调节机构相对壳体转动的过程中提供均匀增加的弹性力。
基于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形式中,壳体设置有凸块,凸块位于安装腔并位于第一扭臂和第二扭臂之间。调节机构包括拨动柱,拨动柱与传动件周向限位连接,拨动柱插入第一扭臂和第二扭臂之间。
这种握把的第一扭臂和第二扭臂均可以作用在凸块上,同样拨动柱既可以拨动第一扭臂,也可以拨动第二扭臂。当第一拨钮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拨动柱可以拨动其中一个扭臂,使得扭簧产生弹性力。当第一拨钮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拨动柱又可以拨动另一个扭臂,也能够使得扭簧产生弹性力。这种握把使得拨钮能够在两个转动方向上转动,提高用户驱动拨钮的自由度。
基于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形式中,传感机构包括霍尔传感器和磁性件。霍尔传感器和磁性件中的一者与调节机构固定,并随传动件带动同步转动,霍尔传感器和磁性件中的另一者与壳体固定。
这种握把中,当调节机构相对壳体转动时,霍尔传感器相对磁性件运动,霍尔传感器可以感应到磁场变化,进而发出电信号。握把能够将拨钮被驱动的信息发出,以便控制其他设备。
基于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形式中,握把还包括阻尼件,阻尼件位于安装腔并连接调节机构。
这种握把包括阻尼件,一方面在用户旋转调节机构时阻尼件提供阻尼,提升用户转动手感,另一方面在握把还包括复位件时,调节机构被复位件驱动以相对壳体转动时,阻尼件提供阻尼,降低调节机构的瞬时速度。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营地车。这种营地车包括车主体、驱动组件、调节杆和第一方面任一种实施形式中的握把。所述调节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握把,另一端连接所述车主体。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车主体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车主体运动。所述车主体具有所述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与所述传感机构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板与所述驱动组件电性连接。
用户使用这种营地车时,可以通过拨动拨钮中实现传动件相对壳体的转动。而传感机构感测到这个转动后,即可发出转动信号至控制板,控制板即可调节营地车的速度。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营地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营地车的系统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握把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握把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A向的剖视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调节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图4中B-B向的剖视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握把的装配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营地车 1
车主体 10
控制板 11
驱动组件 30
调节杆 50
握把 70
壳体 100
安装腔 101
中空腔 103
握持部 110
连接口 111
挡板 120
第一分壳 130
凸块 140
第二分壳 150
调节机构 200
轴线方向 201
拨钮 210
连接孔 211
传动件 230
传动轴 231
标记 2311
限位部 233
第一圆筒段 2331
第一止挡段 2333
封装部 235
第二圆筒段 2351
第二止挡段 2353
安装部 237
延伸块 2371
拨动柱 250
传感机构 300
霍尔传感器 310
磁性件 330
方形盲孔 331
复位件 400
扭簧 410
第一扭臂 411
第二扭臂 413
阻尼件 500
第一阻尼部 510
第二阻尼部 530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目前,部分移动载具设置有可用于调速的握把,用户通过握把来调节移动载具的移动速度。例如,带有驱动电机的移动载具可以通过调速握把的来实现速度调节。
但是现有的握把往往预先设定用户使用右手握持握把进行设计。握把上的拨钮一般设置于:右手握持握把时,大拇指接触的区域。但是用户使用移动载具时,也存在会使用左手握持握把的情况,此时握把的设计就不便于用户使用,用户需要换回右手才能操控移动载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握把。应用于移动载具中,移动载具可以是营地车、婴儿车、宠物车等。移动载具具有控制板,握把包括壳体、调节机构和传感机构。壳体内部形成安装腔,壳体包括两个握持部,两个握持部间隔设置,并均形成有安装腔。调节机构包括拨钮和传动件,传动件活动连接两个握持部,拨钮套设于传动件并与传动件固定连接,且位于两个握持部之间,拨钮被配置为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壳体转动并带动传动件转动。传感机构位于安装腔内,且被配置为感测传动件转动状态并发送给控制板以调节移动载具的速度。
这种握把将拨钮设置在两个握持部中间的位置,无论用户是左手握持住握持部还是右手握持住握持部,均能使得大拇指靠近拨钮。拨钮和传动件固定连接,使得拨钮转动时带动传动件转动,传感机构感应到传动件的转动即可向控制板发出转动信号,控制板根据转动信号控制移动载具的速度。
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载具作为营地车进行阐述。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营地车1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营地车1的系统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这种营地车1包括车主体10、驱动组件30、调节杆50和握把70。
驱动组件30与车主体10连接,用于驱动车主体10运动。驱动组件30可以是驱动滚轮等。
调节杆50的一端连接握把70,另一端连接车主体10。用户可以握持握把70,通过对握把70施力驱动营地车1转向。
车主体10具有控制板11,控制板11与握把70电性连接。控制板11与驱动组件30电性连接。通过握把70可以向控制板11发送信号,再经由控制板11控制驱动组件30的动力输出,从而调节营地车1的移动速度。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握把70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握把70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A向的剖视图。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调节机构200的装配示意图。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握把70包括壳体100和调节机构200。
壳体100的内部形成安装腔101。壳体100中间形成中空腔103,壳体100位于中空腔103背离调节杆50的一侧形成两个握持部110。用户四指穿过中空腔103,大拇指位于握持部110背离中空腔103的一侧,即可握持住任意一个握持部110或同时握持两个握持部110。
调节机构200包括拨钮210和传动件230。壳体100在两个握持部110之间形成安装间隙。拨钮210套设于传动件230,并与传动件230固定连接。传动件230的一端伸入其中一个握持部110的安装腔101,传动件230的另一端伸入另一个握持部110的安装腔101。拨钮210位于两个握持部110之间的安装间隙内。传动件230与两个握持部110可转动地连接,当拨动拨钮210时,拨钮210和传动件230可以同步地相对握持部110转动。
用户使用任意一只手握持任意一个握持部110时,均可以使得手指接触拨钮210,并能够拨动拨钮210。
握把70还包括传感机构300。传感机构300设置于安装腔101内,当用户驱动拨钮210相对壳体100转动时,传感机构300能够感测到传动件230的转动状态,并向控制板11发送转动信号。控制板11根据该转动信号控制驱动组件30的输出,进而控制营地车1的速度。
传动件230包括传动轴231和限位部233。限位部233与传动轴231周向限位连接,拨钮210与传动轴231固定连接。当拨钮210带动传动轴231相对壳体100转动时,传动轴231也带动限位部233同步转动。可选择性地,传动轴231为方杆。传动轴231穿过方形孔以连接限位部233和传动轴231,使得传动轴231和限位部233周向限位连接。壳体100还具有挡板120,挡板120位于安装腔101内。沿拨钮210转动的轴线方向201,挡板120抵接限位部233的一端,以限制限位部233相对壳体100沿传动轴231的长度方向运动。传动轴23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拨钮210转动的轴线方向201。限位部233与壳体100转动连接,壳体100限制限位部233的径向位置,使得限位部233可以绕拨钮210转动的轴线方向201运动,但是不沿拨钮210转动的轴的径向相对壳体100位移。
具体地,传动件230包括两个限位部233。每个限位部233对应设置于一个握持部110。限位部233包括第一圆筒段2331和第一止挡段2333。第一圆筒段2331和第一止挡段2333一体成型。挡板120具有弧形面,弧形面的轴线与拨钮210转动的轴线重合。第一圆筒段2331的外壁接触弧形面。当拨钮210受到外力而相对壳体100转动时,第一圆筒段2331的外壁与弧形面相对滑动,第一圆筒段2331绕弧形面的轴线转动。第一圆筒段2331和弧形面的滑动配合,使得调节机构200相对壳体100转动时更加顺滑。第一止挡段2333为位于挡板120靠近拨钮210的一侧,第一止挡段2333抵接挡板120,以限制限位部233相对壳体100沿传动轴231的长度方向运动。
可选择性地,传动件230还包括两个封装部235。每个封装部235对应设置于一个握持部110。封装部235包括第二圆筒段2351和第二止挡段2353。握持部110朝向拨钮210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口111。第二圆筒段2351设置于连接口111的内壁和传动轴231的外壁之间。连接口111的内壁为圆筒形内壁,圆筒形内壁的轴线与拨钮210转动的轴线重合。第二圆筒段2351的外壁与连接口111的内壁滑动配合,使得封装部235能够相对握持部110绕圆筒形内壁的轴线转动,进而使得拨钮210能够相对壳体100转动。第二止挡段2353位于安装腔101内,第二止挡段2353抵接于安装腔101的内壁,以限制封装部235相对壳体100沿传动轴231的长度方向运动。一方面,第二圆筒段2351和圆筒形内壁的滑动配合,使得调节机构200相对壳体100转动时更加顺滑。另一方面,封装部235可以遮挡传动轴231与连接口111之间的间隙,降低外部杂物通过该间隙进入安装腔101的风险。
请结合参阅图5和图6,可选择性地,拨钮210具有连接孔211,连接孔211大致呈方形。传动轴231穿过连接孔211以连接拨钮210和传动轴231。传动轴231还可以过盈地配合拨钮210,使得拨钮210与传动轴231固定连接。沿传动轴231的长度方向,拨钮210的位置被两个握持部110限制。拨钮210和传动轴231固定连接,沿传动轴231的长度方向,传动轴231相对壳体100的位置也被限制。可以理解地,拨钮210和传动轴231的固定形式也可以为其他形式。例如,通过传动轴231穿过连接孔211,再在拨钮210的两端设置卡簧以限制拨钮210在传动轴231上的滑动。
可选择性地,握把70还包括复位件400。复位件400设置于安装腔101内。复位件400作用于调节机构200和壳体100。当用户对拨钮210施加外力,使得拨钮210和传动件230相对壳体100转动后,复位件400使传动件230具有回复原位的趋势。用户在解除施加于拨钮210的外力后,复位件400的弹性力可以驱动传动件230和拨钮210回复原位。
可选择性地,复位件400包括扭簧410。扭簧410设置于安装腔101内。扭簧410包括第一扭臂411和第二扭臂413。第一扭臂411和第二扭臂413中的一者作用于壳体100,另一者随拨钮210相对壳体100转动同步运动,扭簧410能够变形以使传动件230具有回复原位的趋势。
图7为图4中B-B向的剖视图。
请结合参阅图6和图7,可选择性地,复位件400包括扭簧410。扭簧410设置于安装腔101内。扭簧410具有第一扭臂411和第二扭臂413。当第一扭臂411相对第二扭臂413产生位移时,扭簧410弹性变形以产生弹性力,使得第一扭臂411和第二扭臂413具有回复原位的趋势。若第一扭臂411作用于壳体100,第二扭臂413跟随调节机构200相对壳体100转动。随着调节机构200相对壳体100转动,第一扭臂411与第二扭臂413发生相对位移,使得扭簧410产生弹性变形。若第二扭臂413作用于壳体100,第一扭臂411跟随调节机构200相对壳体100转动。随着调节机构200相对壳体100转动,第一扭臂411与第二扭臂413发生相对位移,也可使得扭簧410产生弹性变形。
可选择性地,壳体100设置有凸块140。凸块140位于安装腔101内。凸块140夹设于第一扭臂411和第二扭臂413之间。当第一扭臂411受到相对远离第二扭臂413的作用力时,凸块140可以止挡第二扭臂413的运动,使得第一扭臂411和第二扭臂413产生相对位移。同理,当第二扭臂413受到相对远离第一扭臂411的作用力时,凸块140可以止挡第一扭臂411的运动,使得第一扭臂411和第二扭臂413产生相对位移。
调节机构200还包括拨动柱250。拨动柱250与传动件230周向限位连接,当拨钮210相对壳体100转动时,带动传动件230和拨动柱250同步地相对壳体100转动。具体地,传动件230还包括安装部237。安装部237具有安装孔,安装孔大致呈方形。传动轴231穿过安装孔以连接安装部237和传动轴231。安装部237夹设于限位部233和封装部235之间,通过限位部233和封装部235限制安装部237沿传动轴231的长度方向的位置。扭簧410套设于安装部237外周。安装部237包括延伸块2371。拨动柱250设置于延伸块2371上,使得拨动柱250从延伸块2371伸至第一扭臂411和第二扭臂413之间的位置。可以理解地,拨动柱250与安装部237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以其他形式连接安装部237和拨动柱250。例如,在安装部237上设置插孔,拨动柱250插入插孔内以连接安装部237和拨动柱250。
当用户对拨钮210施加外力,使得拨钮210相对壳体100绕第一旋向转动时,拨钮210带动传动件230相对壳体100绕第一旋向转动。传动件230再带动拨动柱250相对壳体100绕第一旋向转动。拨动柱250带动第一扭臂411远离第二扭臂413,第二扭臂413被凸块140止挡,进而使得扭簧410弹性变形。当用户对拨钮210施加外力,使得拨钮210相对壳体100绕第二旋向转动时,拨钮210带动传动件230相对壳体100绕第二旋向转动。传动件230再带动拨动柱250相对壳体100绕第二旋向转动。拨动柱250带动第二扭臂413远离第一扭臂411,第一扭臂411被凸块140止挡,进而使得扭簧410弹性变形。
可选择性地,握把70中扭簧410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扭簧410对应设置于其中一个握持部110的安装腔101内。两个扭簧410可以为调节机构200提供更加均匀的回复力,从而顺畅地驱动调节机构200回复原位。
可以理解地,复位件400也可以使用弹簧。弹簧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弹簧的一端与传动件23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壳体100可转动连接。当传动件230与壳体100相对转动时,可以带动弹性拉伸或压缩,从而使得弹簧对传动件230施加弹性力,让传动件230具有回复原位的趋势。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握把70的装配示意图。
请结合参阅图6和图8,可选择性地,沿传动轴231的长度方向,传动轴231还设置有多个标记2311。标记2311对应于封装部235和安装部237的位置。壳体100包括第一分壳130和第二分壳150。第一分壳130和第二分壳150可拆卸连接。可拆卸的第一分壳130和第二分壳150,便于组装壳体100和调节机构200。当组装调节机构200和壳体100时,可以先将封装部235和安装部237设置于传动轴231上,且让封装部235和安装部237对准传动轴231上的标记2311。然后将设置有封装部235和安装部237传动轴231放置于第一分壳130或第二分壳150上,此时封装部235对应于连接口111的位置,安装部237位于挡板120靠近连接口111的一侧。随后再组装第一分壳130和第二分壳150,以形成壳体100,调节机构200容置于壳体100的安装腔101内。可选择性地,标记2311为设置于传动轴231的环形槽。
可选择性地,传感机构300包括霍尔传感器310和磁性件330。磁性件330与调节机构200周向限位连接。当调节机构200相对壳体100转动时,磁性件330跟随调节机构200相对壳体100转动。霍尔传感器310与壳体100固定连接。霍尔传感器310感应磁性件330发出的磁场变化,进而判断磁性件330和调节机构200相对壳体100转动的角度。霍尔传感器310与控制板11电性连接。霍尔传感器310感应到调节机构200相对壳体100转动的角度以形成转动信号。霍尔传感器310将转动信号发送至控制板11,控制板11即可调节营地车1的速度。具体地,磁性件330与传动轴231固定连接,且磁性件330设置于传动轴231的一端。拨钮210相对壳体100转动时,磁性件330跟随拨钮210和传动轴231相对壳体100转动。霍尔传感器310与壳体100固定连接,且位于磁性件330背离拨钮210的一端。霍尔传感器310和磁性件330间隔设置。当磁性件330跟随拨钮210和传动轴231相对壳体100转动时,霍尔传感器310所在位置的磁场发生变化,霍尔传感器310感应该磁场变化,即可判断磁性件330的转动角度。
可选择性地,磁性件330的一端设置有方形盲孔331,传动轴231的一端插入方形盲孔331内,使得磁性件330与传动轴231固定连接。
可以理解地,磁性件330也可以设置于调节机构200的其他位置。例如,磁性件330固定设置于传动轴231的外周。霍尔传感器310与壳体100固定连接,并使得霍尔传感器310位于磁性件330发出的磁场内,以便霍尔传感器310感应到磁性件330运动导致的磁场变化。
可以理解地,磁性件330和霍尔传感器310也可以设置为:霍尔传感器310与调节机构200周向限位地连接。磁性件330与壳体100固定连接。调节机构200相对壳体100转动时,也使得霍尔传感器310与磁性件330相对转动。霍尔传感器310可以通过柔性导线与控制板11电性连接。当霍尔传感器310相对壳体100转动时,柔性导线可以变形来适配霍尔传感器310与控制板11的相对位移。
可选择性地,握把70还包括阻尼件500,阻尼件500连接调节机构200和壳体100。一方面,在用户旋转调节机构200时阻尼件500提供阻尼,提升用户驱动调节机构200时的手感。另一方面,调节机构200被复位件400驱动以回复原位时,阻尼件500提供阻尼,降低调节机构200的瞬时速度,降低第一扭臂411或第二扭臂413撞击凸块140时的冲击力。具体地,阻尼件500设置于传动轴231背离磁性件330的一端。阻尼件500包括第一阻尼部510和第二阻尼部530。第一阻尼部510套设于第二阻尼部530内。当第一阻尼部510相对第二阻尼部530转动时,第一阻尼部510的外表面和第二阻尼部530的内表面形成摩擦,产生阻尼。第一阻尼部510与传动轴231周向限位连接。第二阻尼部530与壳体100周向限位连接。当传动轴231相对壳体100转动时,第一阻尼部510也相对第二阻尼部530转动以产生阻尼。
这种握把70将拨钮210设置在两个握持部110中间的位置,无论用户是左手握持住握持部110还是右手握持住握持部110,均能使得手指靠近拨钮210。拨钮210和传动件230固定连接,使得拨钮210转动时带动传动件230转动,传感机构300感应到传动件230的转动即可向控制板11发出转动信号,控制板11根据转动信号控制营地车1的速度。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申请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申请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申请所公开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握把,应用于移动载具中,所述移动载具具有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包括:
壳体,内部形成安装腔,所述壳体包括两个握持部,两个所述握持部间隔设置,并均形成有所述安装腔;
调节机构,包括拨钮和传动件,所述传动件活动连接两个所述握持部,所述拨钮套设于所述传动件并与所述传动件固定连接,且位于两个所述握持部之间,所述拨钮被配置为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所述壳体转动并带动所述传动件转动;
传感机构,位于所述安装腔内,且被配置为感测所述传动件转动状态并发送给所述控制板以调节所述移动载具的速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握把,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包括传动轴和套设于所述传动轴的限位部;
所述传动轴的一端插入一个所述握持部的所述安装腔,另一端插入另一个所述握持部的所述安装腔;
所述限位部与所述传动轴周向限位连接并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握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安装腔内;
沿所述拨钮转动的轴线方向,所述挡板抵接所述限位部的一端,以限制所述限位部相对所述壳体沿所述传动轴的长度方向运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握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具有方形孔,所述传动轴为方杆;
所述传动轴穿过所述方形孔,使得所述传动轴与所述限位部周向限位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握把,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位于所述安装腔内,并被配置为作用于所述调节机构,使所述传动件具有回复原位的趋势且在解除所述外力对所述拨钮的作用后驱动所述传动件和所述拨钮回复原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握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包括扭簧,所述扭簧包括第一扭臂和第二扭臂;
所述第一扭臂和所述第二扭臂中的一者作用于所述壳体,另一者随所述拨钮相对所述壳体转动同步运动,所述扭簧能够变形以使所述传动件具有回复原位的趋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握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位于所述安装腔并位于所述第一扭臂和所述第二扭臂之间;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拨动柱,所述拨动柱与所述传动件周向限位连接,所述拨动柱插入所述第一扭臂和所述第二扭臂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握把,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机构包括霍尔传感器和磁性件;
所述霍尔传感器和所述磁性件中的一者与所述调节机构固定,并随所述传动件同步转动;
所述霍尔传感器和所述磁性件中的另一者与所述壳体固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握把,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还包括阻尼件,所述阻尼件位于所述安装腔并连接所述调节机构。
10.一种营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主体、驱动组件、调节杆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握把;
所述调节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握把,另一端连接所述车主体;
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车主体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车主体运动;
所述车主体具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与所述握把的传感机构电性连接;
所述控制板与所述驱动组件电性连接。
CN202320695726.6U 2023-03-27 2023-03-27 握把和营地车 Active CN2199044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95726.6U CN219904486U (zh) 2023-03-27 2023-03-27 握把和营地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95726.6U CN219904486U (zh) 2023-03-27 2023-03-27 握把和营地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04486U true CN219904486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23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95726.6U Active CN219904486U (zh) 2023-03-27 2023-03-27 握把和营地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044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31574B2 (en) Accelerator pedal for a motor vehicle
US7242390B2 (en) Electric switch
JP3935144B2 (ja) 衝突試験用模擬人体の腕機構
US5007725A (en) Mechanism with torque-limiting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 rearview mirror
JP5766843B2 (ja) 変速スイッチ
JP2007531848A (ja) 磁気起動式の回転動作制御デバイスを備えるシステム
EP1581404A2 (en) Handlebar throttle controller with hysteresis
KR101401403B1 (ko) 히스테리시스 발생 페달 장치
JP2010521027A (ja) ジョイスティック
JP5536598B2 (ja) 変速スイッチ
KR101141724B1 (ko) 답력 조절식 페달 장치
CN219904486U (zh) 握把和营地车
CN219544868U (zh) 握把和营地车
CN210554549U (zh) 一种可旋转的车载显示屏
EP2080934B1 (en) Ball screw unit
JP3181536B2 (ja) 応動型圧力センサ
CN110268360A (zh) 摇轮遥控器阻尼结构和摇轮遥控器
CN218975323U (zh) 一种力反馈单元及电子设备
JP2695996B2 (ja) 回動制御装置
CN215942748U (zh) 冲击式扳手
JP3314242B2 (ja) 自動アンテナ伸縮操作装置
JP4400170B2 (ja) 移動体操縦装置
CN210734416U (zh) 摩托车
WO2021065352A1 (ja) 伸縮機構および伸縮機構製造方法
CN117492510A (zh) 旋钮装置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Factory Building 401, Runheng Industrial Plant 1, Fuyuan Road, Zhancheng Community, Fuhai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00, 1st Floor, Building E, Jiehe Industrial City, Shuitia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