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04022U - 背门的加强板结构、背门组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背门的加强板结构、背门组件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904022U CN219904022U CN202321444527.4U CN202321444527U CN219904022U CN 219904022 U CN219904022 U CN 219904022U CN 202321444527 U CN202321444527 U CN 202321444527U CN 219904022 U CN219904022 U CN 2199040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back door
- extension
- panel
- util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门的加强板结构、背门组件及车辆,其中,该背门的加强板结构用于连接背门的内板和外板,且包括板主体和延伸部,板主体用于与内板连接,且板主体与内板的安装凹部相对;延伸部与板主体的边沿连接,延伸部用于与内板连接且至少部分覆盖安装凹部开口边缘。本实用新型中的延伸部可以起到提高安装凹部开口边缘处的刚度和强度的作用,降低了在剧烈颠簸的情况下,雨刮电机和吸振器产生较大加速度导致安装凹部开口边缘变形过大而出现裂缝的风险,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强板结构安装在内板上时,可以进一步提高内板的刚度和耐久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门的加强板结构、背门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的NVH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降低车内噪音,吸振器的安装逐渐普及。
背门通常包括内板和外板,内板上设有加强板,吸振器和雨刮电机同时安装在内板上与加强板重叠的位置处,在背门关闭过程中或是车辆路过颠簸坏路,吸振器和雨刮电机同时晃动,特别是吸振器自身加速会很大,有可能达到100G,在这么大的加速度下,极易导致内板开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背门的加强板结构,所述背门的加强板结构可以增加内板的刚度与强度,降低内板发生变形开裂的风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背门的加强板结构,所述加强板结构用于连接所述背门的内板和外板,且包括:
板主体,所述板主体用于与所述内板连接,且所述板主体与所述内板的安装凹部相对;
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板主体的边沿连接,所述延伸部用于与所述内板连接且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安装凹部开口边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延伸部包括用于与所述内板贴合连接的连接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部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部沿纵向间隔开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延伸部还包括变形部,所述变形部的边缘与所述连接部或所述板主体相连,所述变形部的中部相对于边缘向外凸出以与所述内板之间间隔开形成腔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板主体设有用于安装雨刮电机的第一安装点位和用于安装吸振器的第二安装点位,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二安装点位的远离所述第一安装点位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板结构还包括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一端与所述延伸部和所述板主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且所述弯折部用于与所述外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弯折部的外表面设有向内凹陷的胶槽,所述胶槽用于容纳连接所述弯折部和所述外板的粘胶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弯折部为多个,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弯折部与所述板主体相连,至少一个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延伸部相连;和/或,至少一个所述弯折部设有连接翻边,所述连接翻边位于所述弯折部的远离相连的所述延伸部或所述板主体的一侧,且所述连接翻边用于与所述内板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背门的加强板结构具有以下优势:通过在板主体上增加延伸部,延伸部用于与内板连接且至少部分覆盖安装凹部开口边缘,从而延伸部可以起到提高安装凹部开口边缘处的刚度和强度的作用,进而解决在剧烈颠簸的情况下,雨刮电机和吸振器产生较大加速度导致安装凹部开口边缘变形过大而出现裂缝的问题。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强板结构安装在内板上时,可以进一步提高内板的刚度、强度和耐久性能,降低内板发生开裂变形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背门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背门组件,包括背门和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背门的加强板结构,加强板结构支撑于内板和外板之间。加强板结构用于提高内板上连接有加强板结构处的强度或/和提高内板和外板组成的整体的强度,使得内板和外板不易发生变形损坏。
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背门组件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背门的加强板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门的加强结构具有上述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门组件,通过在板主体上增加延伸部,延伸部用于与内板连接且至少部分覆盖安装凹部开口边缘,从而延伸部可以起到提高安装凹部开口边缘处的刚度和强度的作用,进而解决在剧烈颠簸的情况下,雨刮电机和吸振器产生较大加速度导致安装凹部开口边缘变形过大而出现裂缝的问题。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强板结构安装在内板上时,可以进一步提高内板的刚度、强度和耐久性能,降低内板发生开裂变形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车辆,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背门组件,因此至少具有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背门组件所具有的效果,在此不在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强板结构连接在内板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内板的内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意出,安装凹部所在的位置。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强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强板结构和内板的立体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加强板结构100;
板主体10;第一安装点位101;第二安装点位102;
延伸部20;连接部201;变形部202;
弯折部30;第一部301;第二部302;第三部303;胶槽304;
连接翻边40;
内板200;安装凹部50。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图1-图5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门的加强板结构100,可以用于连接背门的内板200和外板。具体而言,背门可以包括沿车辆前后方向依次设置的内板200和外板,内板200设于外板内侧,加强板结构100连接于内板200和外板之间,背门可以用于安装雨刮电机等零部件,下面以更易产生振动的雨刮电机和吸振器为例描述本申请的有益效果。雨刮电机和吸振器均安装在内板200的内侧(内板200沿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侧面中的前侧),加强板结构100设于内板200的外侧。
加强板结构100包括板主体10和延伸部20,板主体10用于与内板200连接,且板主体10与内板200的安装凹部50相对。需要说明的是,雨刮电机和吸振器均安装在安装凹部50的底部,安装凹部50的底部相对于开口边缘向外凸出,板主体10用于加强内板200的安装凹部50部分,以使安装凹部50的强度更高,这样安装凹部50安装雨刮电机和吸振器时,安装连接更加稳定牢靠,安装凹部50不易发生损毁。
需要说明的是,在背门关闭过程中或是车辆路过颠簸坏路时,吸振器和雨刮电机会同时发生晃动,从而使得内板200产生较大的振动加速度,在较大的加速度下,安装凹部50的开口边缘处会出现大变形,进而容易导致安装凹部50的开口边缘处出现裂缝或开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置延伸部20,延伸部20与板主体10的边沿连接,延伸部20用于与内板200连接且至少部分覆盖安装凹部50开口边缘。也就是说,通过设置延伸部20覆盖安装凹部50开口边缘处,即利用延伸部20对内板200的安装凹部50处的薄弱区域进行加强,从而使得安装凹部50开口边缘处的结构强度与刚度性能得以提升,进而解决了安装凹部50开口边缘在较大加速度的作用下,发生较大变形而出现裂缝的问题,提高了内板200的刚度和耐久性能。
其中,板主体10可以与延伸部20一体成型以使板主体10和延伸部20连接,板主体10与延伸部20也可以采用焊接连接等方式形成一体,板主体10与延伸部20一体成型,连接效果更好,对内板200的加强效果好。
延伸部20用于至少部分覆盖安装凹部50开口边缘,这里,延伸部20可以只覆盖容易开裂的安装凹部50开口边缘位置,也可以覆盖安装凹部50的整个开口边缘位置。另外,还可以是全部的延伸部20均覆盖在安装凹部50开口边缘,或者只有部分的延伸部20覆盖在安装凹部50的开口边缘,这些都应处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门的加强板结构100,通过在板主体10上增加延伸部20,延伸部20用于与内板200连接且至少部分覆盖安装凹部50开口边缘,从而延伸部20可以起到提高安装凹部50开口边缘处的刚度和强度的作用,进而解决在剧烈颠簸的情况下,雨刮电机和吸振器产生较大加速度导致安装凹部50开口边缘变形过大而出现裂缝的问题。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强板结构100安装在内板200上时,可以进一步提高内板200的刚度、强度和耐久性能,降低内板200发生开裂变形的风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和图5所示,延伸部20包括用于与内板200贴合连接的连接部201。也就是说,延伸部20通过连接部201与内板200贴合连接,这样,连接效果更好,可以很好地起到增加内板200强度的作用,更好地满足加强板结构100和内板200组成的整体的刚度和耐久性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201与内板200之间通过焊点焊接连接,相比于采用螺栓连接,一方面,延伸部20和内板200之间不易发生错动,连接更加稳固,整体性更好;另一方面,相比于延伸部20和内板200采用螺栓连接成一体,延伸部20和内板200直接采用焊接连接形成的整体质量更轻,符合轻量化设计的理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所示,连接部201为多个,也就是说,延伸部20和内板200之间通过多个连接部201进行连接,这样,延伸部20和内板200之间的连接效果更好,连接更加牢靠,延伸部20对安装凹部50的开口边缘处进行加强的加强效果也更好。
可选地,如图4所示,多个连接部201可以沿纵向间隔开布置。也就是说,延伸部20和内板200之间通过沿纵向方向上布置的多个连接部201相互连接,这样,在整个纵向方向上,延伸部20和内板200之间均可以很好地贴合连接,这样,连接效果更好,连接更加牢靠。需要说明的是,纵向方向是指车辆的上下方向。更为具体地,连接部201可以设置一个、两个、三个(如图4所示)、4个等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所示,延伸部20还包括变形部202,变形部202的边缘与连接部201或板主体10相连,变形部202的中部相对于边缘向外凸出以与内板200之间间隔开形成腔室,这样,可以提高延伸部20与内板200组成的整体的强度,使得内板200和延伸部20组成的整体的支撑强度更高,不易发生大的变形。需要说明的是,变形部202的中部相对于边缘向外凸出,其中,向外凸出是指,朝外板一侧凸出。具体地,例如,延伸部20除连接部201以外的部分均为变形部202。或者延伸部20包括连接部201和变形部202之外还包括其他部分,其他部分只与内板200接触,但不与内板200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板主体10设有用于安装雨刮电机的第一安装点位101和用于安装吸振器的第二安装点位102(如图2所示),需要说明的是,雨刮电机和吸振器均安装在内板200的内侧上,但用于将雨刮电机和吸振器安装在内板200上的螺栓贯穿内板200和加强板结构100并固定在内板200和加强板结构100上,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安装点位101是指板主体10上的第一区域,第一区域与内板200上用于安装雨刮电机的位置相对,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安装点位102是指板主体10上的第二区域,第二区域与内板200上用于安装吸振器的位置相对。
为了方便说明,图2中示出的第一安装点位101为用于安装雨刮电机的多个第一安装孔围成的区域,图2中示出的第二安装点位102是指用于安装吸振器的多个第二安装孔围成的区域。
延伸部20位于第二安装点位102的远离第一安装点位101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吸振器和雨刮电机同时晃动时,相对于雨刮电机,吸振器自身加速会很大,有可能达到100G,在这么大的加速度下,内板200上安装有吸振器的安装凹部50的边缘处极易开裂,因此,将延伸部20设置在第二安装点位102的远离第一安装点位101的一侧,利用延伸部20对安装有吸振器的安装凹部50的边缘位置处进行加强,从而可以很好地降低内板200上安装有吸振器的安装凹部50的边缘处开裂的风险,保证了内板200具有足够的使用强度,同时加强板结构100的生产成本也不会大幅增加。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延伸部20上与内板200上的原有孔洞对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避让孔,以使得内板200上原有孔洞的使用不受到影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加强板结构100还包括弯折部30,弯折部30的一端与延伸部20和板主体10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也就是说,弯折部30的一端可以只与延伸部20连接,或者弯折部30的一端可以只与板主体10连接,或者弯折部30的一端可以既与延伸部20又与板主体10连接,上述这些都应处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弯折部30用于与外板连接,也就是说,弯折部30连接在内板200和外板之间,从而弯折部30可以起到支撑内板200和外板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提高内板200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刚度,降低内板200可变形程度;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外板的凹陷刚度,使得外板在受到车辆前后方向的外力冲击时不易发生凹陷。
具体地,如图5所示,弯折部30可以包括呈L形布置的第一部301和第二部302,第一部301的一端与延伸部20连接,第一部301的另一端朝外延伸且与第二部302的一端连接,第二部302的另一端朝向远离延伸部20的一侧延伸,第二部302的外侧与外板连接。这样,支撑部30的支撑效果好,不易发生变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弯折部30在包括第一部301和第二部302的前提下,还可以包括第三部303,第一部301、第二部302和第三部303呈n形布置,第三部303的一端和第二部302的另一端连接,第三部303的另一端朝靠近内板200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所示,弯折部30的外表面设有向内凹陷的胶槽304,这里,是指向内板200一侧凹陷,胶槽304的槽口朝向外板,胶槽304用于容纳连接弯折部30和外板的粘胶层,连接弯折部30和外板时,直接将粘胶充入胶槽304中即可,这样连接操作更加快捷方便。使用粘胶层连接弯折部30和外板,一方面,使得内板200可以通过弯折部30支撑在外板上,另外,内板200的振动不易传递至外板上,从而有利于减少振动噪音的产生。具体地,例如,粘胶层由膨胀胶固化形成,使用膨胀胶连接弯折部30和外板,操作方便,且形成的粘胶层可以很好地减少振动的传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所示,弯折部30为多个,其中至少一个弯折部30与板主体10相连,至少一个弯折部30与延伸部20相连,从而使得内板200和外板相对的多个位置之间均可以通过弯折部30相互支撑,这样,有利于提高内板200和外板组成的整体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结构强度,使得内板200和外板在受到沿车辆前后方向的外力冲击时,均不易发生变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胶槽304中可以包括沿横向(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的胶槽304也可以包括沿纵向方向延伸的胶槽304。这样,弯折部30和外板之间的连接面积更大,在各个方向上均具有良好的连接效果,从而提高了内板200和外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更为具体地,多个胶槽304均设于第二部302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所示,至少一个弯折部30设有连接翻边40,连接翻边40位于弯折部30的远离相连的延伸部20或板主体10的一侧,且连接翻边40用于与内板200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连接翻边40与内板200贴合连接,通过在弯折部30上设置与内板200连接的连接翻边40,一方面可以提高弯折部30的支撑强度,使得弯折部30更不易发生变形,进而有利于提高内板200和外板组成的整体的强度,提高整体的耐久性能;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加强板结构100与内板200之间的连接强度。
优选地,连接翻边40通过焊点与内板200焊接连接,从而连接翻边40和内板200之间不易发生错动,连接更加牢靠,连接更加紧密,连接效果更好。
可选地,连接翻边40可以只设置与延伸部20连接的弯折部30上(如图2所示),也可以只设置在与板主体10连接的弯折部30,也可以同时设置在与延伸部20连接的弯折部30上和与板主体10连接的弯折部30上,这些都应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延伸部20的第三部303的另一端连接有连接翻边40。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背门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背门组件,包括背门和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加强板结构100,加强板结构100支撑于内板200和外板之间。加强板结构100用于提高内板200上连接有加强板结构100处的强度或/和提高内板200和外板组成的整体的强度,使得内板200和外板不易发生变形损坏。
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背门组件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背门的加强板结构10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门的加强板结构100具有上述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门组件,通过在板主体10上增加延伸部20,延伸部20用于与内板200连接且至少部分覆盖安装凹部50开口边缘,从而延伸部20可以起到提高安装凹部50开口边缘处的刚度和强度的作用,进而解决在剧烈颠簸的情况下,雨刮电机和吸振器产生较大加速度导致安装凹部50开口边缘变形过大而出现裂缝的问题。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强板结构100安装在内板200上时,可以进一步提高内板200的刚度、强度和耐久性能,降低内板200发生开裂变形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车辆,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背门组件,因此至少具有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背门组件所具有的效果,在此不在再赘述。
其中本实用新型中的“车辆”或“车辆的”或其它类似术语一般包括机动车辆,例如包括运动型多用途车辆(SUV)、大客车、大货车、各种商用车辆的乘用汽车,包括各种舟艇、船舶的船只,航空器等等,并且包括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车辆、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辆、氢动力车辆以及其它替代性燃料车辆(例如,源于非化石的能源的燃料)。混合动力车辆是具有两种或更多动力源的车辆,例如汽油动力和电力动力两者的车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背门的加强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结构(100)用于连接所述背门的内板(200)和外板,且包括:
板主体(10),所述板主体(10)用于与所述内板(200)连接,且所述板主体(10)与所述内板(200)的安装凹部(50)相对;
延伸部(20),所述延伸部(20)与所述板主体(10)的边沿连接,所述延伸部(20)用于与所述内板(200)连接且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安装凹部(50)开口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门的加强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20)包括用于与所述内板(200)贴合连接的连接部(2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门的加强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01)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部(201)沿纵向间隔开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门的加强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20)还包括变形部(202),所述变形部(202)的边缘与所述连接部(201)或所述板主体(10)相连,所述变形部(202)的中部相对于边缘向外凸出以与所述内板(200)之间间隔开形成腔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门的加强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主体(10)设有用于安装雨刮电机的第一安装点位(101)和用于安装吸振器的第二安装点位(102),所述延伸部(20)位于所述第二安装点位(102)的远离所述第一安装点位(101)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背门的加强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结构(100)还包括弯折部(30),所述弯折部(30)的一端与所述延伸部(20)和所述板主体(10)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且所述弯折部(30)用于与所述外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门的加强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30)的外表面设有向内凹陷的胶槽(304),所述胶槽(304)用于容纳连接所述弯折部(30)和所述外板的粘胶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门的加强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30)为多个,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弯折部(30)与所述板主体(10)相连,至少一个所述弯折部(30)与所述延伸部(20)相连;和/或,至少一个所述弯折部(30)设有连接翻边(40),所述连接翻边(40)位于所述弯折部(30)的远离相连的所述延伸部(20)或所述板主体(10)的一侧,且所述连接翻边(40)用于与所述内板(200)连接。
9.一种背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背门和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强板结构(100),所述加强板结构(100)支撑于所述内板(200)和所述外板之间。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门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444527.4U CN219904022U (zh) | 2023-06-07 | 2023-06-07 | 背门的加强板结构、背门组件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444527.4U CN219904022U (zh) | 2023-06-07 | 2023-06-07 | 背门的加强板结构、背门组件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904022U true CN219904022U (zh) | 2023-10-27 |
Family
ID=88423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444527.4U Active CN219904022U (zh) | 2023-06-07 | 2023-06-07 | 背门的加强板结构、背门组件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904022U (zh) |
-
2023
- 2023-06-07 CN CN202321444527.4U patent/CN21990402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416447B (zh) | 车辆电池壳 | |
US11235670B2 (en) | High voltage battery unit for vehicle and underbody of vehicle | |
US20210178880A1 (en) | High voltage battery unit for vehicle and underbody of vehicle | |
KR20130131302A (ko) | 승객 좌석을 고정하는 돌출 박스 구조를 구비한 섀시 | |
US10661841B2 (en) | Side vehicle body reinforcing structure | |
US20240181862A1 (en) | Battery unit for vehicle and underbody of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 |
CN213501811U (zh) | 一种增程式汽车蓄电池后置结构 | |
CN219904022U (zh) | 背门的加强板结构、背门组件及车辆 | |
CN215475388U (zh) | 发动机盖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4493105U (zh) | 用于车辆的机舱盖及车辆 | |
CN213413484U (zh) | 汽车天窗的支撑框架和车辆 | |
CN220662652U (zh) | 车辆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 | |
CN220315153U (zh) | 备胎固定装置和车辆 | |
CN216994534U (zh) | 车身组件和车辆 | |
CN215513202U (zh) | 一种汽车蓄电池托盘及包含其的车辆 | |
CN219927809U (zh) | 一种汽车前轮罩总成 | |
CN217649535U (zh) | 物流车前舱盖组装结构 | |
CN217396676U (zh) | 皮卡车的车厢后板组件和皮卡车 | |
US20240181863A1 (en) | Battery unit for vehicle and underbody of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 |
CN219838431U (zh) | 车身侧左悬置安装支架总成 | |
CN217655998U (zh) | 用于车辆的电池包安装支架和车辆 | |
CN221393705U (zh) | 车身加强环组件、车身以及车辆 | |
CN220374214U (zh) | 一种螺旋弹簧车身侧安装点加强结构及汽车 | |
CN216184307U (zh) | 汽车后减震器安装结构 | |
CN213228284U (zh) | 电动车悬置安装组件和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