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89534U - 一种闪蒸罐及蒸汽引射器冷凝水余热回收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闪蒸罐及蒸汽引射器冷凝水余热回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89534U
CN219889534U CN202223136544.XU CN202223136544U CN219889534U CN 219889534 U CN219889534 U CN 219889534U CN 202223136544 U CN202223136544 U CN 202223136544U CN 219889534 U CN219889534 U CN 2198895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pressure
pipeline
flash tank
pressure st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3654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志奇
冯亮
李威
胡长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Ningli Heqi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Ningli Heqi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Ningli Heqi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Ningli Heqi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3654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895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895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895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闪蒸罐及蒸汽引射器冷凝水余热回收器,包括高压蒸汽系统、带压蒸汽冷凝水系统、生产车间和冷凝水储罐,所述高压蒸汽系统的一端连接有连接高压蒸汽管道,所述高压蒸汽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有蒸汽引射器,所述蒸汽引射器与生产车间之间连接有中压蒸汽管道,所述蒸汽调节阀与中压蒸汽管道之间连接有压力控制器;所述带压蒸汽冷凝水系统的一端连接有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有闪蒸罐。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由闪蒸罐、蒸汽引射器、管道和配件、自动控制系统、各类阀门及仪表等组成的余热回收器,可以更好地发掘使用带压冷凝水的余热资源,通过对现有蒸汽系统进行改进,使原来低品质的热能重新得到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闪蒸罐及蒸汽引射器冷凝水余热回收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凝水余热回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闪蒸罐及蒸汽引射器冷凝水余热回收器。
背景技术
当前蒸汽在工业生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工业企业的外购蒸汽量也与日俱增,但大多企业的实际生产中并不需要高参数的蒸汽,所以企业一般直接将外购高压蒸汽通过减压阀减温减压后采用间接加热的方式进行使用,使用过后会产生大量的带压冷凝水。
多数企业在蒸汽使用过程所产出的带压冷凝水的余热资源未被二次利用,而是直接进入冷凝水储罐再送至冷却塔冷却,不同压力下蒸汽产生的冷凝水所含的热量不同,蒸汽压力越高,所产生的带压冷凝水所含的热量越大,所以此部分能量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但目前很多工业企业直接将外购的高参数蒸汽通过减压阀减温减压至需要的参数,用于工艺换热,同时,产出的带压冷凝水直接通入冷却塔进行冷却,生产过程一方面消耗大量的高压蒸汽用以减温减压,浪费能源;另一方面,大量的带压冷凝水直接经冷却塔冷却,没有进行有效的热量回收,浪费余热资源。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闪蒸罐及蒸汽引射器冷凝水余热回收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很多工业企业直接将外购的高参数蒸汽通过减压阀减温减压至需要的参数,用于工艺换热,同时,产出的带压冷凝水直接通入冷却塔进行冷却,生产过程一方面消耗大量的高压蒸汽用以减温减压,浪费能源;另一方面,大量的带压冷凝水直接经冷却塔冷却,没有进行有效的热量回收,浪费余热资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闪蒸罐及蒸汽引射器冷凝水余热回收器,包括高压蒸汽系统、带压蒸汽冷凝水系统、生产车间和冷凝水储罐,所述高压蒸汽系统的一端连接有连接高压蒸汽管道,所述高压蒸汽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有蒸汽引射器,所述蒸汽引射器与生产车间之间连接有中压蒸汽管道,所述高压蒸汽管道上安装有蒸汽调节阀,所述蒸汽调节阀与中压蒸汽管道之间连接有压力控制器;
所述带压蒸汽冷凝水系统的一端连接有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有闪蒸罐,所述闪蒸罐的顶端出气口连接有低压乏气管道,带压冷凝水沿出水管道进入闪蒸罐内,根据流体两相流和涡流分离理论,在罐内扩容后,压力降低,会在罐内产生闪蒸汽,此时高压蒸汽通过高压蒸汽管道流经蒸汽调节阀进入蒸汽引射器,高压蒸汽在蒸汽引射器内形成真空抽提闪蒸汽,形成中压蒸汽,产生的中压蒸汽经中压蒸汽管道进入生产车间内的用热设备,使原来低品质的热能重新得到利用;
所述闪蒸罐的底端与冷凝水储罐之间连接有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的中段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与冷凝水储罐之间安装有排水调节阀,所述闪蒸罐与排水调节阀之间安装有液位控制器,闪蒸罐底部设有排水口,用于排出闪蒸过后的低压冷凝水,由水泵抽吸至到冷凝水储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高压蒸汽系统通过高压蒸汽管道输出高压蒸汽,带压蒸汽冷凝水系统通过出水管道输出带压冷凝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蒸汽调节阀与中压蒸汽管道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线路,且压力控制器安装在第一连接线路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自动控制系统可以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到中压蒸汽数据,将数据传回至压力控制器,通过压力控制器内预先设定好的程序计算所需的高压蒸汽量,并调节蒸汽调节阀开度,以此来稳定蒸汽引射器产出的中压蒸汽压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闪蒸罐与排水调节阀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线路,且液位控制器安装在第二连接线路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自动控制系统可以通过液位传感器监测闪蒸罐内的液位高度,并由液位控制器内的程序判断高度是否在安全范围内,并控制排水调节阀的开度,以此来保障闪蒸罐内水位始终处在安全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力控制器和液位控制器组合形成自动控制系统。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压力控制器可以控制高压蒸汽的流量,确保无论闪蒸汽量多还是量少,出口的混合蒸汽的压力始终保持稳定;液位控制器可以控制闪蒸罐内饱和液水位,保证闪蒸罐内水位始终处在安全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由闪蒸罐、蒸汽引射器、管道和配件、自动控制系统、各类阀门及仪表等组成的余热回收器,可以更好地发掘使用带压冷凝水的余热资源,通过对现有蒸汽系统进行改进,使原来低品质的热能重新得到利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由压力控制器和液位控制器组成的自动控制系统,可以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到中压蒸汽数据,将数据传回至压力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内预先设定好的程序计算所需的高压蒸汽量并调节蒸汽调节阀开度,以此来稳定蒸汽引射器产出的中压蒸汽压力;通过液位传感器监测闪蒸罐内的液位高度,并由液位控制器内的程序判断高度是否在安全范围内,并控制排水调节阀的开度,以此来保障闪蒸罐内水位始终处在安全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高压蒸汽系统;2、带压蒸汽冷凝水系统;3、生产车间;4、冷凝水储罐;5、高压蒸汽管道;6、蒸汽引射器;7、中压蒸汽管道;8、蒸汽调节阀;9、压力控制器;10、出水管道;11、闪蒸罐;12、低压乏气管道;13、排水管道;14、水泵;15、排水调节阀;16、液位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
请参阅图1,一种闪蒸罐及蒸汽引射器冷凝水余热回收器,包括高压蒸汽系统1、带压蒸汽冷凝水系统2、生产车间3和冷凝水储罐4,高压蒸汽系统1通过高压蒸汽管道5输出高压蒸汽,带压蒸汽冷凝水系统2通过出水管道10输出带压冷凝水;压力控制器9和液位控制器16组合形成自动控制系统,压力控制器9可以控制高压蒸汽的流量,确保无论闪蒸汽量多还是量少,出口的混合蒸汽的压力始终保持稳定;液位控制器16可以控制闪蒸罐11内饱和液水位,保证闪蒸罐11内水位始终处在安全范围内;
高压蒸汽系统1的一端连接有连接高压蒸汽管道5,高压蒸汽管道5的另一端连接有蒸汽引射器6,蒸汽引射器6与生产车间3之间连接有中压蒸汽管道7,高压蒸汽管道5上安装有蒸汽调节阀8,蒸汽调节阀8与中压蒸汽管道7之间连接有压力控制器9;蒸汽调节阀8与中压蒸汽管道7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线路,且压力控制器9安装在第一连接线路上,第一连接线路上上还安装有压力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可以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到中压蒸汽数据,将数据传回至压力控制器9,通过压力控制器9内预先设定好的程序计算所需的高压蒸汽量,并调节蒸汽调节阀8开度,以此来稳定蒸汽引射器6产出的中压蒸汽压力;
带压蒸汽冷凝水系统2的一端连接有出水管道10,出水管道10的另一端连接有闪蒸罐11,闪蒸罐11的顶端出气口连接有低压乏气管道12,带压冷凝水沿出水管道10进入闪蒸罐11内,根据流体两相流和涡流分离理论,在罐内扩容后,压力降低,会在罐内产生闪蒸汽,此时高压蒸汽通过高压蒸汽管道5流经蒸汽调节阀8进入蒸汽引射器6,高压蒸汽在蒸汽引射器6内形成真空抽提闪蒸汽,形成中压蒸汽,产生的中压蒸汽经中压蒸汽管道7进入生产车间3内的用热设备,使原来低品质的热能重新得到利用;
闪蒸罐11的底端与冷凝水储罐4之间连接有排水管道13,排水管道13的中段安装有水泵14,水泵14与冷凝水储罐4之间安装有排水调节阀15,闪蒸罐11与排水调节阀15之间安装有液位控制器16,闪蒸罐11与排水调节阀15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线路,且液位控制器16安装在第二连接线路上,闪蒸罐11内还安装有液位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可以通过液位传感器监测闪蒸罐11内的液位高度,并由液位控制器16内的程序判断高度是否在安全范围内,并控制排水调节阀15的开度,以此来保障闪蒸罐11内水位始终处在安全范围内,闪蒸罐11底部设有排水口,用于排出闪蒸过后的低压冷凝水,由水泵14抽吸至到冷凝水储罐4。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高压蒸汽系统1通过高压蒸汽管道5输出高压蒸汽,带压蒸汽冷凝水系统2通过出水管道10输出带压冷凝水,带压冷凝水沿出水管道10进入闪蒸罐11内,根据流体两相流和涡流分离理论,在罐内扩容后,压力降低,会在罐内产生闪蒸汽,而高压蒸汽通过高压蒸汽管道5流经蒸汽调节阀8进入蒸汽引射器6,高压蒸汽在蒸汽引射器6内形成真空抽提闪蒸汽,形成中压蒸汽,产生的中压蒸汽经中压蒸汽管道7进入生产车间3内的用热设备,使原来低品质的热能重新得到利用;闪蒸罐11底部设有排水口,用于排出闪蒸过后的低压冷凝水,由水泵14抽吸至到冷凝水储罐4,自动控制系统可以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到中压蒸汽数据,将数据传回至压力控制器9,通过压力控制器9内预先设定好的程序计算所需的高压蒸汽量,并调节蒸汽调节阀8开度,以此来稳定蒸汽引射器6产出的中压蒸汽压力;自动控制系统还可以通过液位传感器监测闪蒸罐11内的液位高度,并由液位控制器16内的程序判断高度是否在安全范围内,并控制排水调节阀15的开度,以此来保障闪蒸罐11内水位始终处在安全范围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闪蒸罐及蒸汽引射器冷凝水余热回收器,包括高压蒸汽系统(1)、带压蒸汽冷凝水系统(2)、生产车间(3)和冷凝水储罐(4),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蒸汽系统(1)的一端连接有连接高压蒸汽管道(5),所述高压蒸汽管道(5)的另一端连接有蒸汽引射器(6),所述蒸汽引射器(6)与生产车间(3)之间连接有中压蒸汽管道(7),所述高压蒸汽管道(5)上安装有蒸汽调节阀(8),所述蒸汽调节阀(8)与中压蒸汽管道(7)之间连接有压力控制器(9);
所述带压蒸汽冷凝水系统(2)的一端连接有出水管道(10),所述出水管道(10)的另一端连接有闪蒸罐(11),所述闪蒸罐(11)的顶端出气口连接有低压乏气管道(12);
所述闪蒸罐(11)的底端与冷凝水储罐(4)之间连接有排水管道(13),所述排水管道(13)的中段安装有水泵(14),所述水泵(14)与冷凝水储罐(4)之间安装有排水调节阀(15),所述闪蒸罐(11)与排水调节阀(15)之间安装有液位控制器(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闪蒸罐及蒸汽引射器冷凝水余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蒸汽系统(1)通过高压蒸汽管道(5)输出高压蒸汽,带压蒸汽冷凝水系统(2)通过出水管道(10)输出带压冷凝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闪蒸罐及蒸汽引射器冷凝水余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调节阀(8)与中压蒸汽管道(7)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线路,且压力控制器(9)安装在第一连接线路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闪蒸罐及蒸汽引射器冷凝水余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闪蒸罐(11)与排水调节阀(15)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线路,且液位控制器(16)安装在第二连接线路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闪蒸罐及蒸汽引射器冷凝水余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控制器(9)和液位控制器(16)组合形成自动控制系统。
CN202223136544.XU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闪蒸罐及蒸汽引射器冷凝水余热回收器 Active CN2198895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36544.XU CN219889534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闪蒸罐及蒸汽引射器冷凝水余热回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36544.XU CN219889534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闪蒸罐及蒸汽引射器冷凝水余热回收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89534U true CN219889534U (zh) 2023-10-24

Family

ID=88397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36544.XU Active CN219889534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闪蒸罐及蒸汽引射器冷凝水余热回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895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13074B (zh) 一种直流锅炉启动疏水利用压力扩容器回收的系统与方法
CN101706038A (zh) 蒸汽喷射式余汽回收循环装置及系统
CN203478203U (zh) 一种低压蒸汽及冷凝水密闭回收设备
CN201555020U (zh) 一种蒸汽喷射式余汽回收循环装置及系统
CN219889534U (zh) 一种闪蒸罐及蒸汽引射器冷凝水余热回收器
CN205783963U (zh) 一种带有喷射调压装置的吸收式制冷系统
CN115305994A (zh) 一种利用管网虹吸能力的节能装置及方法
CN101644176B (zh) 汽轮机真空汽回收装置
CN107560451B (zh) 一种节能型真空装置
CN217442094U (zh) 缩短空分系统开车时间装置
CN206682922U (zh) 一种余热热能回收系统
CN215570404U (zh) 一种冷凝水冷却系统
CN206094953U (zh) 一种汽轮机射水抽气系统
CN211373282U (zh) 一种蒸汽凝气回收装置
CN205718536U (zh) 一种带节能评估装置的射汽真空系统
CN210218248U (zh) 一种节水节能型射水抽气器系统
CN210718089U (zh) 自带稳压功能的电极锅炉闭式循环水装置
CN209978018U (zh) 三压余热锅炉的给水泵管路
CN203454836U (zh) 一种乏汽回收系统
CN207317561U (zh) 一种用于不洁蒸汽发电简易后路抽真空装置
CN106679243B (zh) 一种降低液氨消耗的制冷系统
CN201407854Y (zh) 一种节能型冷排回水设备系统
CN220689833U (zh) 一种车间蒸汽节能装置
CN110631258A (zh) 自带稳压功能的电极锅炉闭式循环水系统
CN219955297U (zh) 一种定期排污扩容器乏汽热量回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