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88672U - 曲轴减振轮与正时皮带轮安装构造 - Google Patents

曲轴减振轮与正时皮带轮安装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88672U
CN219888672U CN202321199603.XU CN202321199603U CN219888672U CN 219888672 U CN219888672 U CN 219888672U CN 202321199603 U CN202321199603 U CN 202321199603U CN 219888672 U CN219888672 U CN 2198886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ing belt
crankshaft
belt pulley
wheel
mount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9960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铭
张竣
姜小林
陈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re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re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re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re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9960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886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886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886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曲轴减振轮与正时皮带轮安装构造,包括同轴安装于发动机曲轴上的曲轴减振轮本体和正时皮带轮本体,正时皮带轮本体上设有用于限位正时皮带的第一挡边部,曲轴减振轮本体的一端面与正时皮带轮本体的一端面抵接,所述曲轴减振轮本体于抵接处形成有用于限位正时皮带的第二挡边部;通过在曲轴减振轮上形成用于限位正时皮带的第二挡边部,结合正时皮带轮上的第一挡边部可以完成对正时皮带的有效限位,防止正时皮带脱落;相对于传统正时皮带轮而言,取消了原有的一组挡边结构,进而使得正时皮带轮在制造加工时可沿轴向正常脱模,不用再后压装或者焊接第二挡边结构,简化了正时皮带轮的结构,减少了制造加工成本。

Description

曲轴减振轮与正时皮带轮安装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曲轴减振轮与正时皮带轮安装构造。
背景技术
正时皮带轮是发动机配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曲轴的连接并配合一定的传动比来保证发动机进、排气时间的准确。现有结构中,正时皮带轮一般都需要设计两组挡边结构,以防止皮带从带轮上脱出,但是设计挡边结构后会导致生产时带轮无法正常脱模,故挡边结构一般通过在正时皮带轮生产后通过压装或焊接的方式集成到正时皮带轮上,这样制造成本较高。另外,为了抑制和消除曲轴扭转振动,降低整车振动和噪音,一般在曲轴的前端还装配有曲轴减振轮;传统曲轴减振轮一般外置于发动机的正时皮带罩盖,在与曲轴连接的时候需要考虑曲轴减振轮与正时皮带罩盖之间的密封结构,存在渗漏风险。
因此,亟需对现有曲轴减振轮、正时皮带轮的结构及相应的安装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期望能够优化结构,减少制造成本,减少渗漏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曲轴减振轮与正时皮带轮安装构造,旨在通过采用该结构形式至少能够简化正时皮带轮的结构,减少制造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曲轴减振轮与正时皮带轮安装构造,包括同轴安装于发动机曲轴上的正时皮带轮本体和曲轴减振轮本体,所述正时皮带轮本体上设有用于限位正时皮带的第一挡边部,所述曲轴减振轮本体的一端面与正时皮带轮本体的一端面抵接,所述曲轴减振轮本体于抵接处形成有用于限位正时皮带的第二挡边部。
进一步,所述曲轴减振轮本体包括用于与曲轴连接的轮毂,所述轮毂的中部向后延伸形成有凸起柱,所述凸起柱的后端面与正时皮带轮本体的前端面抵接,所述凸起柱的外径大于正时皮带轮本体的外径以形成限位正时皮带的第二挡边部。
进一步,所述凸起柱的前端面设有第一套孔,所述第一套孔外套于曲轴的前端。
进一步,所述正时皮带轮本体上形成有环形凸起,环形凸起的前端面即为第一挡边部,所述环形凸起与皮带轮本体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所述环形凸起前端面的边沿处设有第一斜角,所述凸起柱后端面的边沿处设有第二斜角。
进一步,所述曲轴减振轮本体内置于发动机的正时皮带罩盖内。
进一步,所述轮毂通过连接螺栓与曲轴直连固定,于轮毂的前端面设有连接螺栓的沉孔。
进一步,所述轮毂外套设置有配重外轮,所述轮毂与配重外轮间设置有橡胶圈。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曲轴减振轮与正时皮带轮安装构造中,通过将曲轴减振轮与正时皮带轮抵接设置,在曲轴减振轮安装后形成有用于限位正时皮带的第二挡边部,结合正时皮带轮上的第一挡边部可以完成对正时皮带的有效限位,防止正时皮带脱落;相对于传统正时皮带轮而言,取消了原有的一组挡边结构,进而使得正时皮带轮在制造加工时可沿轴向正常脱模,不用再后压装或者焊接第二挡边结构,简化了正时皮带轮的结构,减少了制造加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一种曲轴减振轮与正时皮带轮安装构造,包括同轴安装于发动机曲轴1上的正时皮带轮本体2和曲轴减振轮本体3,正时皮带轮本体2上设有用于限位正时皮带的第一挡边部2b,曲轴减振轮本体3的一端面与正时皮带轮本体2的一端面抵接,曲轴减振轮本体3于抵接处形成有用于限位正时皮带的第二挡边部301b;
这里,正时皮带轮本体2一般可通过键连接与发动机曲轴1连接,曲轴减振轮本体3通常安装于正时皮带轮本体2的后侧,为现有结构,这里不再赘述;
此结构设计中,通过将曲轴减振轮与正时皮带轮抵接设置,在曲轴减振轮安装后形成有用于限位正时皮带的第二挡边部301b,结合正时皮带轮上的第一挡边部2b可以完成对正时皮带的有效限位,防止正时皮带脱落;相对于传统正时皮带轮而言,取消了原有的一组挡边结构,进而使得正时皮带轮在制造加工时可沿轴向正常脱模,即正时皮带轮的卡齿部2c加工在第一挡边部2b和第二挡边部301b之间,第二挡边部301b不影响正时皮带轮的卡齿部2c的加工,不用再后压装或者焊接第二挡边结构,简化了正时皮带轮的结构,减少了制造加工成本。
这里做如下说明,本文中提到的“后”和“前”相对于发动机而言,朝发动机尾端也即变速器的一侧为后,远离动机飞轮一侧为前,后文提到的“后”和“前”也与此处提到的方位相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曲轴减振轮本体3包括用于与曲轴1连接的轮毂301,所述轮毂的中部向后延伸形成有凸起柱301a,所述凸起柱301a的后端面与正时皮带轮本体2的前端面抵接;所述凸起柱301a的外径大于正时皮带轮本体的外径以形成限位正时皮带的第二挡边部301b,也即凸起柱301a后端面大于正时皮带轮的部分;此结构设计中,轮毂结构简单,利于形成对发动机正时皮带的限位。
本实施例中,凸起柱301a的前端面设有第一套孔301d,第一套孔301d外套于曲轴1的前端,此结构设计利于轮毂301与曲轴的快速安装定位,提高装配效率,同时提升安装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正时皮带轮本体2上形成有环形凸起2a,环形凸起2a的前端面即为第一挡边部2b,环形凸起2a与皮带轮本体2为一体结构,由于正时皮带轮本体2上只有一组挡边结构,不影响正时皮带轮的正常脱模,采用一体结构可利于节省成本。
本实施例中,环形凸起2a的前端面的边沿处设有第一斜角,凸起柱301a后端面的边沿处设有第二斜角301c;设置斜角结构可利于正时皮带的安装。
本实施例中,曲轴减振轮本体3内置于发动机的正时皮带罩盖(可参照现有发动机正时皮带罩盖结构,图中未示处)内;采用内置式曲轴减振轮结构后,可以取消曲轴减振轮本体3与正时皮带罩盖间的油封,凸起柱301a的外表面不用精加工,可减少机油渗漏风险。
本实施例中,轮毂301通过连接螺栓4与曲轴1直连固定,于轮毂的前端面设有连接螺栓的沉孔301e,此结构可以减少发动机的横向长度,利于曲轴减振轮本体3在发动机的正时皮带罩盖内的布置。
本实施例中,轮毂301外套设置有配重外轮303,轮毂301与配重外轮303间设置有橡胶圈302,实际中,橡胶圈302可通过压装的方式挤压入轮毂301和配重外轮303之间的环形空间内;此结构设计可提升曲轴减振轮的抑制和消除曲轴扭转振动的效果。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6)

1.一种曲轴减振轮与正时皮带轮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安装于发动机曲轴上正时皮带轮本体和曲轴减振轮本体,所述正时皮带轮本体上设有用于限位正时皮带的第一挡边部,所述曲轴减振轮本体的一端面与正时皮带轮本体的一端面抵接,所述曲轴减振轮本体于抵接处形成有用于限位正时皮带的第二挡边部;所述曲轴减振轮本体包括用于与曲轴连接的轮毂,所述轮毂的中部向后延伸形成有凸起柱,所述凸起柱的后端面与正时皮带轮本体的前端面抵接,所述凸起柱的外径大于正时皮带轮本体的外径以形成限位正时皮带的第二挡边部;所述正时皮带轮本体上形成有环形凸起,环形凸起的前端面即为第一挡边部,所述环形凸起与皮带轮本体为一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减振轮与正时皮带轮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柱的前端面设有第一套孔,所述第一套孔外套于曲轴的前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减振轮与正时皮带轮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起前端面的边沿处设有第一斜角,所述凸起柱后端面的边沿处设有第二斜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减振轮与正时皮带轮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减振轮本体内置于发动机的正时皮带罩盖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曲轴减振轮与正时皮带轮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通过连接螺栓与曲轴直连固定,于轮毂的前端面设有连接螺栓的沉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减振轮与正时皮带轮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外套设置有配重外轮,所述轮毂与配重外轮间设置有橡胶圈。
CN202321199603.XU 2023-05-17 2023-05-17 曲轴减振轮与正时皮带轮安装构造 Active CN2198886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99603.XU CN219888672U (zh) 2023-05-17 2023-05-17 曲轴减振轮与正时皮带轮安装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99603.XU CN219888672U (zh) 2023-05-17 2023-05-17 曲轴减振轮与正时皮带轮安装构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88672U true CN219888672U (zh) 2023-10-24

Family

ID=88407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99603.XU Active CN219888672U (zh) 2023-05-17 2023-05-17 曲轴减振轮与正时皮带轮安装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886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89638B1 (en) Rear fork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
CN219888672U (zh) 曲轴减振轮与正时皮带轮安装构造
CN103982316A (zh) 一种发动机总成
CN109278476B (zh) 一种驱动轴中间支架及支撑定位结构
CN210919924U (zh) 一种曲轴扭转减振器及曲轴组件
CN110985600B (zh) 一种发动机解耦器
CN111237081A (zh) 曲轴后油封座结构
CN208966901U (zh) 一种驱动桥总成中的可拆式内球笼
CN202251819U (zh) 一种双排隙齿轮
CN216922305U (zh) 一种柴油发动机轻量化齿轮室
CN211693369U (zh) 橡胶环、曲轴扭转减震器总成及车辆
CN211598888U (zh) 一种发动机喷油泵驱动总成
CN220551437U (zh) 一种新型双质量飞轮的次级结构
CN212563386U (zh) 排气阀
CN212337937U (zh) 发动机减振器安装结构
CN210218614U (zh) 一种曲轴皮带轮-减振器一体化结构
CN217926826U (zh) 一种轮毂一体化等速万向节
CN210265768U (zh) 集成式曲轴皮带轮
CN219172508U (zh) 分体式中间轴结构
CN216923044U (zh) 一种轻量化飞轮壳
CN217462390U (zh) 一种发动机及其共轨高压油泵驱动结构
CN114673725A (zh) 带减振功能的曲轴总成以及发动机
CN210289902U (zh) 排气歧管、汽车发动机总成及汽车
CN218669570U (zh) 齿轮系结构及发动机
CN216665768U (zh) 一种气缸盖与曲轴箱连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