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84009U - 框架式摩托车车架 - Google Patents

框架式摩托车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84009U
CN219884009U CN202320825735.2U CN202320825735U CN219884009U CN 219884009 U CN219884009 U CN 219884009U CN 202320825735 U CN202320825735 U CN 202320825735U CN 219884009 U CN219884009 U CN 2198840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pipe
upper edge
lower edge
edge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2573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抗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ang Motorcycl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ang Motorcycl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ang Motorcycl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ang Motorcycl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2573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840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840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840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框架式摩托车车架。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前下边管与第二前下边管,通过在第一前下边管与第二前下边管上方设有第一前上边管与第二前上边管之间设有第一补强板、第二补强板与第三补强板,且第一前下边管与第二前下边之间设有前上横管、前下横管与缓冲管,在第一前上边管与第二前上边管上方设有的第一后上边管与第二后上边管同时与第一前下边管与第二前下边管的顶部固定连接,且第一后上边管与第二后上边管尾部下方设有第一后下边管与第二后下边管的支撑,本实用新型在管件中间加入补强板让其在遭受冲击快速的分散应力,且车架之间和焊接部位补强板起到稳定作用,同时加强整体受力,增加了使用安全。

Description

框架式摩托车车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框架式摩托车车架。
背景技术
摩托车车架是摩托车的重要组成结构,其作为摩托车的主要承重部件,一方面需要将组成摩托车的主要部件连接成一个整体以承载使用者和携带物品,另一方面需要承担摩托车运行过程中收到的颠簸振动及可能受到的冲击力,摩托车车架的结构强度和抗冲击能力直接影响到摩托车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目前现有的摩托车车架大多是采用一根多多根钢管弯曲焊接形成车架主体,该车架主体的前端、中部和后端分别连接前轮支架、座椅支架和后轮支架,这使得这类车架的抗冲击能力较差,在遭受冲击时不能快速的分散应力,容易导致车架焊接部位错位脱离并进一步导致车架散架,严重的影响到使用安全。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框架式摩托车车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框架式摩托车车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框架式摩托车车架,包括第一前下边管与第二前下边管,所述第一前下边管与第二前下边管上方分别设有第一前上边管与第二前上边管,且四者前端设有车头管,且第一前下边管与第一前上边管、第二前下边管与第二前上边管前端之间均设有第一补强板、第二补强板、第三补强板与缓冲管,所述第一前下边管与第二前下边管前端下方之间设有前上横管与前下横管,所述第一前上边管与第二前上边管上方均设有第一后上边管与第二后上边管,且第一后上边管与第二后上边管之间设有坐垫管,所述第一前下边管与第二前下边管里侧外均设有第一后下边管与第二后下边管,所述第一后下边管与第一后上边管之间、第二后下边管与第二后上边管之间均设有高位进气管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后下边管与第二后下边管之间设有后下横管,所述第一后下边管与第二后下边管外侧之间设有后泥板后支架,且第一后下边管与第二后下边管外侧上方设有后货架后支架。
在上述的框架式摩托车车架,所述第一前下边管与第二前下边管管上固定连接第一前上边管与第二前上边管底部,且第一前上边管与第二前上边管顶部之间固定连接立管上加强板,所述第一前下边管与第一前上边管之间、第二前下边管与第二前上边管之间分别固定连接第一补强板、第二补强板与第三补强板,且四者前端固定连接车头管外侧中部。
在上述的框架式摩托车车架,所述第一前下边管与第二前下边管之间均固定连接前上横管、前下横管与缓冲管,且第一前下边管与第二前下边管顶端下方固定连接立管下加强板,同时立管下加强板顶部固定连接车头管外侧中部。
在上述的框架式摩托车车架,所述第一前上边管与第二前上边管中部上方固定连接第一后上边管与第二后上边管底部,所述第一后上边管与第二后上边管中部下方均固定连接第一前下边管与第二前下边管里侧端顶部。
在上述的框架式摩托车车架,所述第一后上边管与第二后上边管内侧下端之间固定连接坐垫管,且坐垫管高出第一后上边管与第二后上边管管上平面。
在上述的框架式摩托车车架,所述第一前下边管与第二前下边管另一侧端外中部固定连接第一后下边管与第二后下边管底部。
在上述的框架式摩托车车架,所述第一后下边管与第二后下边管延伸端上方均固定连接高位进气管安装支架下端,所述高位进气管安装支架上端固定连接第一后上边管与第二后上边管延伸端下方。
在上述的框架式摩托车车架,所述第一后下边管与第二后下边管延伸末端固定连接第一后上边管与第二后上边管延伸末端。
在上述的框架式摩托车车架,所述第一后下边管与第二后下边管上端之间固定连接后下横管。
在上述的框架式摩托车车架,所述第一后上边管与第二后上边管末端下方之间固定连接后泥板后支架,且两者末端上方之间固定连接后货架后支架。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在通过在第一前下边管与第二前下边管上方设有第一前上边管与第二前上边管之间设有第一补强板、第二补强板与第三补强板,且第一前下边管与第二前下边之间设有前上横管、前下横管与缓冲管,在第一前上边管与第二前上边管上方设有的第一后上边管与第二后上边管同时与第一前下边管与第二前下边管的顶部固定连接,且第一后上边管与第二后上边管尾部下方设有第一后下边管与第二后下边管的支撑,在管件中间加入补强板让其在遭受冲击快速的分散应力,且车架之间和焊接部位补强板起到稳定作用,同时加强整体受力,增加了使用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后侧方向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正视示意图。
图中:1、第一前下边管;2、第二前下边管;3、第一前上边管;4、第二前上边管;5、第一后上边管;6、第二后上边管;7、第一后下边管;8、第二后下边管;9、车头管;10、后泥板后支架;11、立管上加强板;12、第一补强板;13、立管下加强板;14、第二补强板;15、第三补强板;16、高位进气管安装支架;17、后下横管;18、坐垫管;19、缓冲管;20、前上横管;21、后货架后支架;22、前下横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框架式摩托车车架,包括第一前下边管1与第二前下边管2,所述第一前下边管1与第二前下边管2上方分别设有第一前上边管3与第二前上边管4,且四者前端设有车头管9,且第一前下边管1与第一前上边管3、第二前下边管2与第二前上边管4前端之间均设有第一补强板12、第二补强板14、第三补强板15与缓冲管19,所述第一前下边管1与第二前下边管2前端下方之间设有前上横管20与前下横管22,所述第一前上边管3与第二前上边管4上方均设有第一后上边管5与第二后上边管6,且第一后上边管5与第二后上边管6之间设有坐垫管18,所述第一前下边管1与第二前下边管2里侧外均设有第一后下边管7与第二后下边管8,所述第一后下边管7与第一后上边管5之间、第二后下边管8与第二后上边管6之间均设有高位进气管安装支架16,所述第一后下边管7与第二后下边管8之间设有后下横管17,所述第一后下边管7与第二后下边管8外侧之间设有后泥板后支架10,且第一后下边管7与第二后下边管8外侧上方设有后货架后支架21。
通过所述第一前下边管1与第二前下边管2管上固定连接第一前上边管3与第二前上边管4底部,且第一前上边管3与第二前上边管4顶部之间固定连接立管上加强板11,所述第一前下边管1与第一前上边管3之间、第二前下边管2与第二前上边管4之间均固定连接第一补强板12、第二补强板14与第三补强板15,且四者前端固定连接车头管9外侧中部。
在第一前下边管1、第二前下边管2上方的第一前上边管3、第二前上边管4,四者之间均设有的第一补强板12、第二补强板14与第三补强板15加强了下方的强度和支撑力。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前下边管1与第二前下边管2之间均固定连接前上横管20、前下横管22与缓冲管19,且第一前下边管1与第二前下边管2顶端下方固定连接立管下加强板13,同时立管下加强板13顶部固定连接车头管9外侧中部。
在车头管9中部处连接了第一前下边管1、第二前下边管2、第一前上边管3与第二前上边管4,且之间设有的立管下加强板13、前上横管20、前下横管22与缓冲管19在车头管9受力情况下起到稳定作用。
通过所述第一前上边管3与第二前上边管4中部上方固定连接第一后上边管5与第二后上边管6底部,所述第一后上边管5与第二后上边管6中部下方分别固定连接第一前下边管1与第二前下边管2里侧端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后上边管5与第二后上边管6内侧下端之间固定连接坐垫管18,且坐垫管18高出第一后上边管5与第二后上边管6管上平面。
在车架上方受力的情况下,第一前上边管3、第二前上边管4的上方设有的第一后上边管5与第二后上边管6受力,且两者中部下方设有第一前下边管1与第二前下边管2会顶住。
通过所述第一前下边管1与第二前下边管2另一侧端外中部固定连接第一后下边管7与第二后下边管8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后下边管7与第二后下边管8延伸端上方均固定连接高位进气管安装支架16下端,所述高位进气管安装支架16上端固定连接第一后上边管5与第二后上边管6延伸端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后下边管7与第二后下边管8延伸末端固定连接第一后上边管5与第二后上边管6延伸末端。
在第一后上边管5与第二后上边管6末端受力下,会通过第一后下边管7与第二后下边管8的顶力进行稳固,且部件管之间均设有补强板来进行稳定。
通过所述第一后下边管7与第二后下边管8上端之间固定连接后下横管17。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后上边管5与第二后上边管6末端下方之间固定连接后泥板后支架10,且两者末端上方之间固定连接后货架后支架21。
工作原理:
在第一前下边管1与第二前下边管2上方设有第一前上边管3与第二前上边管4之间设有第一补强板12、第二补强板14与第三补强板15加强受力点和受力强度,且在第一前上边管3与第二前上边管4上方设有的第一后上边管5与第二后上边管6同时与第一前下边管1与第二前下边管2的顶部固定连接,起到支撑受力作用,在第一后上边管5与第二后上边管6尾部下方设有第一后下边管7与第二后下边管8的支撑,且管件之间均设有补强板固定,同时在管件之间设有前上横管20、前下横管22、缓冲管19与后下横管17进行加强。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1、第一前下边管;2、第二前下边管;3、第一前上边管;4、第二前上边管;5、第一后上边管;6、第二后上边管;7、第一后下边管;8、第二后下边管;9、车头管;10、后泥板后支架;11、立管上加强板;12、第一补强板;13、立管下加强板;14、第二补强板;15、第三补强板;16、高位进气管安装支架;17、后下横管;18、坐垫管;19、缓冲管;20、前上横管;21、后货架后支架;22、前下横管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框架式摩托车车架,包括第一前下边管(1)与第二前下边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下边管(1)与第二前下边管(2)上方分别设有第一前上边管(3)与第二前上边管(4),且四者前端设有车头管(9),且第一前下边管(1)与第一前上边管(3)、第二前下边管(2)与第二前上边管(4)前端之间均设有第一补强板(12)、第二补强板(14)、第三补强板(15)与缓冲管(19),所述第一前下边管(1)与第二前下边管(2)前端下方之间设有前上横管(20)与前下横管(22),所述第一前上边管(3)与第二前上边管(4)上方均设有第一后上边管(5)与第二后上边管(6),且第一后上边管(5)与第二后上边管(6)之间设有坐垫管(18),所述第一前下边管(1)与第二前下边管(2)里侧外均设有第一后下边管(7)与第二后下边管(8),所述第一后下边管(7)与第一后上边管(5)之间、第二后下边管(8)与第二后上边管(6)之间均设有高位进气管安装支架(16),所述第一后下边管(7)与第二后下边管(8)之间设有后下横管(17),所述第一后下边管(7)与第二后下边管(8)外侧之间设有后泥板后支架(10),且第一后下边管(7)与第二后下边管(8)外侧上方设有后货架后支架(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式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下边管(1)与第二前下边管(2)管上固定连接第一前上边管(3)与第二前上边管(4)底部,且第一前上边管(3)与第二前上边管(4)顶部之间固定连接立管上加强板(11),所述第一前下边管(1)与第一前上边管(3)之间、第二前下边管(2)与第二前上边管(4)之间均固定连接第一补强板(12)、第二补强板(14)与第三补强板(15),且四者前端固定连接车头管(9)外侧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式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下边管(1)与第二前下边管(2)之间均固定连接前上横管(20)、前下横管(22)与缓冲管(19),且第一前下边管(1)与第二前下边管(2)顶端下方固定连接立管下加强板(13),同时立管下加强板(13)顶部固定连接车头管(9)外侧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框架式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上边管(3)与第二前上边管(4)中部上方固定连接第一后上边管(5)与第二后上边管(6)底部,所述第一后上边管(5)与第二后上边管(6)中部下方均固定连接第一前下边管(1)与第二前下边管(2)里侧端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框架式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上边管(5)与第二后上边管(6)内侧下端之间固定连接坐垫管(18),且坐垫管(18)高出第一后上边管(5)与第二后上边管(6)管上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框架式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下边管(1)与第二前下边管(2)另一侧端外中部固定连接第一后下边管(7)与第二后下边管(8)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框架式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下边管(7)与第二后下边管(8)延伸端上方均固定连接高位进气管安装支架(16)下端,所述高位进气管安装支架(16)上端固定连接第一后上边管(5)与第二后上边管(6)延伸端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框架式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下边管(7)与第二后下边管(8)延伸末端固定连接第一后上边管(5)与第二后上边管(6)延伸末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框架式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下边管(7)与第二后下边管(8)上端之间固定连接后下横管(17)。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框架式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上边管(5)与第二后上边管(6)末端下方之间固定连接后泥板后支架(10),且两者末端上方之间固定连接后货架后支架(21)。
CN202320825735.2U 2023-04-11 2023-04-11 框架式摩托车车架 Active CN2198840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25735.2U CN219884009U (zh) 2023-04-11 2023-04-11 框架式摩托车车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25735.2U CN219884009U (zh) 2023-04-11 2023-04-11 框架式摩托车车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84009U true CN219884009U (zh) 2023-10-24

Family

ID=88406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25735.2U Active CN219884009U (zh) 2023-04-11 2023-04-11 框架式摩托车车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840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30234U (zh) 一种后置客车发动机悬置系统
CN206781868U (zh) 汽车车架总成
CN219884009U (zh) 框架式摩托车车架
CN201646995U (zh) 一种摩托车车架
CN215096868U (zh) 一种后悬空气悬架
CN202319794U (zh) 汽车用钢板弹簧和空气弹簧组合式三联桥平衡悬架
CN209650376U (zh) 铝、镁合金组合式结构副车架
CN212046763U (zh) 一种半挂车用轻量化美式空气悬架系统
CN207029295U (zh) 一种轻型汽车用副车架
CN210122050U (zh) 一种新能源动力总成悬置
CN209410166U (zh) 一种具有防震动功能的载货汽车车架
CN205930233U (zh) 一种后置客车发动机前端安装机构
CN207523786U (zh) 一种副车架
CN201033613Y (zh) 三轮摩托车车架
CN215475086U (zh) 一种下悬式动力包集成架及下悬式动力包
CN215622470U (zh) 一种结构强度更好的摩托车架
CN205930232U (zh) 一种后置客车发动机尾端安装机构
CN201249656Y (zh) 一种发动机后悬挂结构
CN219029056U (zh) 重卡空悬多功能扭力管梁结构
CN109941094A (zh) 一种车用冷却模块的减震装置
CN217705951U (zh) 一种越野车上装厢体与底盘连接的新型摆动副车架
CN214822570U (zh) 一种三轮摩托车发动机减震装置
CN21031055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新型副车架
CN211308729U (zh) 一种suv用的后悬挂横梁总成
CN213199895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副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