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82898U - 工业废渣制备混凝土的配料系统 - Google Patents

工业废渣制备混凝土的配料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82898U
CN219882898U CN202320707848.2U CN202320707848U CN219882898U CN 219882898 U CN219882898 U CN 219882898U CN 202320707848 U CN202320707848 U CN 202320707848U CN 219882898 U CN219882898 U CN 2198828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xing
feeding system
powder
raw material
aggreg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0784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汉海
徐向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yuan Xinhai Concre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yuan Xinhai Concre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yuan Xinhai Concre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yuan Xinhai Concre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0784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828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828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828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业废渣制备混凝土的配料系统,该工业废渣制备混凝土的配料系统,包括:粉料进料系统、骨料进料系统、湿料进料系统、进水系统和混合搅拌装置;所述粉料进料系统和骨料进料系统设置有多个分别并排放置在混合搅拌装置的两侧,所述湿料进料系统、进水系统和混合搅拌装置依次安装在固定框架上;所述粉料进料系统和骨料进料系统分别用来放置粉煤灰、水泥、脱硫石膏、矿粉、砂骨料和石骨料中的其中一种,所述湿料进料系统用来放置减水剂。将以上不同的系统通过不同的连接方式连接在一起,使得制造混凝土的原材料可以同步进入混合搅拌装置内进行混合,从而实现混凝土的制造。

Description

工业废渣制备混凝土的配料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花椒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工业废渣制备混凝土的配料系统。
背景技术
普通混凝土指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与水、砂、石子,必要时掺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土木建筑材料之一。
而水泥作为混凝土的主要凝胶材料,在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排放量的8%。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和气候都有着一定程度的破坏。为了较少水泥的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气候的改变,在混凝土中添加其他胶结材料,例如工业废弃物中的粉煤灰和矿渣水泥(与水泥预混合或直接作为混凝土成分),并成为骨料粘合剂的一部分。粉煤灰和矿渣的使用不仅可以增强混凝土的一些性能(例如新鲜性能和耐久性),还可以将无法处理的工业废弃物变废为宝,节约水泥用量,降低工程造价,减少环境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在减少水泥用量的同时,增加了另外几种工业废弃物,从而使得制造混凝土的原料增多,在形成混凝土时,如何将多种原材料按比例准确且无误地混合在一起是我们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工业废渣制备混凝土的配料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工业废渣制备混凝土的配料系统。工业废渣制备混凝土的配料系统,包括:粉料进料系统、骨料进料系统、湿料进料系统、进水系统和混合搅拌装置;
所述粉料进料系统和骨料进料系统设置有多个分别并排放置在混合搅拌装置的两侧,所述湿料进料系统、进水系统和混合搅拌装置依次安装在固定框架上;所述粉料进料系统和骨料进料系统分别用来放置粉煤灰、水泥、脱硫石膏、矿粉、砂骨料和石骨料中的其中一种,所述湿料进料系统用来放置减水剂;
所述粉料进料系统下方设有用于输送粉状原料的原料螺旋输送管,所述原料螺旋输送管的出料口与粉料混合装置相连,所述粉料混合装置通过混料螺旋输料管与设置在混合搅拌装置上方的暂存仓连接;所述骨料进料系统的原料仓下方设置皮带传输机,所述皮带传输机的末端连接斗式提升机,所述斗式提升机与暂存仓连接,所述暂存仓底部出料口与混合搅拌装置连接;所述湿料进料系统和进水系统分别通过出液管和水管与混合搅拌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搅拌装置包括安装在固定框架上的混合筒,所述混合筒内设有用于将不同比例的粉料、骨料、湿料和水搅拌均匀的搅拌器,所述搅拌器与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粉料混合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安装用于传动的转轴,所述转轴上相互交错安装两个螺旋搅拌器,所述螺旋搅拌器上安装用于将罐体内壁上附着的粉末刮下来的刮板;所述转轴伸出罐体外与第二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罐体的底部设置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混料螺旋输料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粉料进料系统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用于储存粉料原料的原料筒,所述原料筒下方设置原料出料管,所述原料出料管内设置螺旋闸门,所述原料出料管末端与原料螺旋输送管连接,所述原料螺旋输送管出料口上端设置称重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原料仓与皮带传输机之间设置用于筛分不同粒径大小原料的筛分装置,所述筛分装置分为第一筛分装置和第二筛分装置,所述第一筛分装置用于筛分砂骨料不同粒径大小的原料,所述第二筛分装置用于筛分石骨料不同粒径大小的原料;所述筛分装置下方设置称量机构,所述称量机构内设有称重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原料仓出料口处设有滑轨式仓盖,所述滑轨式仓盖通过液压装置控制滑轨式仓盖的打开和关闭。
进一步的,所述湿料进料系统中包含有安装在固定框架上的存液筒和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延伸至存液筒的内部且安装有活塞板,所述存液筒靠近混合筒的圆周外壁上端固定安装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与混合筒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系统中包含有安装在固定框架上的注水箱和流量计,所述流量计的输入端与注水箱之间连通,且所述流量计的输出端设置有与混合筒连通的连接水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1.通过设置粉料进料系统、骨料进料系统、湿料进料系统、进水系统和混合搅拌装置,将以上不同的系统通过不同的连接方式连接在一起,使得制造混凝土的原材料可以同步进入混合搅拌装置内进行混合,从而实现混凝土的制造。
2.在粉料混合装置中,通过在搅拌器上设置的内壁刮板,可以减少罐体内壁中可能会附着的材料,从而避免影响到后续制备过程;
3.采用不同级别的筛分装置,可将不同的骨料原料筛分出不同粒径的大小,满足混凝土内对不同骨料粒径大小不同的需求。
4.通过称量机构、称重传感器、流量计、电动伸缩杆,对不同原料重量的精准把握,且多个原料存储机构可同时进行配料,提高了配料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工业废渣制备混凝土的配料系统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粉料进料系统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工业废渣制备混凝土的配料系统部分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图1A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粉料混合装置轴测图;
图中,
1.粉料进料系统,11.原料螺旋输送管,12.支撑架,13.原料筒,14.出料管;
2.骨料进料系统,21.原料仓,22.皮带传输机,23.筛分装置,231.第一筛分装置,232.第二筛分装置,24.称量机构,25.滑轨式仓盖,26.液压装置,27.斗式提升机;
3.湿料进料系统,31.出液管,32.存液筒,33.电动伸缩杆;
4.进水系统,41.水管,42.注水箱,43.流量计;
5.混合搅拌装置,51.混合筒,52.驱动电机,53.暂存仓;
6.固定框架;
7.粉料混合装置,71.罐体,72.转轴,73.螺旋搅拌器,74.刮板,75.混料螺旋输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1:
工业废渣制备混凝土的配料系统,参照图1-5,包括:粉料进料系统1、骨料进料系统2、湿料进料系统3、进水系统4和混合搅拌装置5;
所述粉料进料系统1和骨料进料系统2设置有多个分别并排放置在混合搅拌装置5的两侧,所述湿料进料系统3、进水系统4和混合搅拌装置5依次安装在固定框架6上;所述粉料进料系统1和骨料进料系统2分别用来放置粉煤灰、水泥、脱硫石膏、矿渣粉、砂骨料和石骨料中的其中一种,所述湿料进料系统3用来放置减水剂;
所述粉料进料系统1下方设有用于输送粉状原料的原料螺旋输送管11,所述原料螺旋输送管11的出料口与粉料混合装置7相连,所述粉料混合装置7通过混料螺旋输料管75与设置在混合搅拌装置5上方的暂存仓53连接;所述骨料进料系统2的原料仓21下方设置皮带传输机22,所述皮带传输机22的末端连接斗式提升机27,所述斗式提升机27与暂存仓53连接,所述暂存仓53底部出料口与混合搅拌装置5连接;所述湿料进料系统3和进水系统4分别通过出液管31和水管41与混合搅拌装置5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搅拌装置5包括安装在固定框架6上的混合筒51,所述混合筒51内设有用于将不同比例的粉料、骨料、湿料和水搅拌均匀的搅拌器,所述搅拌器与驱动电机52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本实施例的工业废渣制备混凝土的配料系统的具体运行过程如下:本实施例中,首先将粉料进料系统内存储的粉煤灰、水泥、脱硫石膏、矿渣粉分别按照3%、7%、4%、7%的比例通过原料螺旋输送管输送至粉料混合装置7内进行粉料初步混合,然后将已经混合完成的混料通过混料螺旋输送管输送至暂存仓内,通过暂存仓进入混合装置;同时间,骨料进料系统2内存储的砂骨料和石骨料按照35%的比例通过皮带传输机运输至斗式提升机上,经过斗式提升机的输送进入暂存仓,随后进入混合搅拌装置;其次,启动驱动电机,同时打开水管和出液管分别按照8%和1%的比例使其进入混合筒内,粉料、骨料、湿料和水在搅拌器的作用下充分进行混合。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参照图,进一步的,所述粉料进料系统1包括:支撑架12,所述支撑架12上设有用于储存粉料原料的原料筒13,所述原料筒13下方设置原料出料管14,所述原料出料管14内设置螺旋闸门,所述原料出料管14末端与原料螺旋输送管11连接,所述原料螺旋输送管11出料口上端设置称重传感器。
本实施例中,原料筒13内的粉料通过螺旋闸门的旋转进入原料螺旋输送管11中,原料在旋料刀的旋转带动之下被运输至出料口,出料口上的称重传感器感应到原料重量到达所需重量时,原料螺旋输送管11和螺旋闸门同时停止运动。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参照图,进一步的,所述粉料混合装置7包括:罐体71,所述罐体71内安装用于传动的转轴72,所述转轴72上相互交错安装两个螺旋搅拌器73,所述螺旋搅拌器73上安装用于将罐体71内壁上附着的粉末刮下来的刮板74;所述转轴72伸出罐体71外与第二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罐体71的底部设置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混料螺旋输料管75连接。
本实施例中,不同的粉状原料通过料螺旋输送管11的出料口进入粉料混合装置7的罐体71内,启动第二驱动电机,转轴开始带动螺旋搅拌器73开始进行搅拌混料,相互交错的螺旋搅拌器将不同的粉料进行初步混合均匀,刮板74将罐体内壁上附着的粉料刮下来,不让罐体内壁上堆积大量的粉料,造成粉料配合比例失调。当粉料已经混合均匀后,打开出料口上面的阀门,混合好的粉料进入混料螺旋输料管75,通过混料螺旋输料管75进入暂存仓,从而进入混合筒。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参照图,进一步的,所述原料仓21与皮带传输机22之间设置用于筛分不同粒径大小原料的筛分装置23,所述筛分装置分为第一筛分装置231和第二筛分装置232,所述第一筛分装置231用于筛分砂骨料不同粒径大小的原料,所述第二筛分装置232用于筛分石骨料不同粒径大小的原料;所述筛分装置23下方设置称量机构24,所述称量机构24内设有称重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称量机构24的出料口处设有滑轨式仓盖25,所述滑轨式仓盖25通过液压装置26控制滑轨式仓盖25的打开和关闭。
本实施例中:原料仓21内的砂骨料通过出料口进入第一筛分装置,经过筛分之后适合制造混凝土大小的砂骨料掉进称量机构24内,当称量传感器感应到所需重量达标时,关闭出料口,第一筛分装置也停止筛分。液压装置控制滑轨式仓盖25打开,砂骨料落入皮带传输机上,通过皮带传输机的运动将砂骨料运输至斗式提升机内,从而将砂骨料运行至暂存仓内,以此进入混合筒。原料仓21内的石骨料运行原理和砂骨料一致,只是石骨料的筛分装置是第二筛分装置。
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参照图,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筛分装置231用于筛除大于5mm的砂骨料,使得不超过5mm的砂骨料可进入称量机构24;
所述第二筛分装置232用于获得5mm~20mm粒径的石骨料,将大于20mm粒径的石骨料和小于5mm的石骨料筛除。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参照图,进一步的,所述湿料进料系统3中包含有安装在固定框架上的存液筒32和电动伸缩杆33,所述电动伸缩杆33的输出端延伸至存液筒32的内部且安装有活塞板,所述存液筒32靠近混合筒51的圆周外壁上端固定安装有出液管31,所述出液管31与混合筒51连通。
本示例中:当驱动电机被启动之后,电动伸缩杆33控制活塞板将减水剂通过出液管31进入混合筒51内,与混合筒51内的骨料和粉料混合。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参照图,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系统4中包含有安装在固定框架6上的注水箱42和流量计43,所述流量计43的输入端与注水箱42之间连通,且所述流量计43的输出端设置有与混合筒51连通的连接水管41。
本实施例中:当驱动电机被启动之后,通过水管41将注水箱42内的水通入混合筒51内,流量计43监测流入混合筒51内的水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工业废渣制备混凝土的配料系统,包括:粉料进料系统(1)、骨料进料系统(2)、湿料进料系统(3)、进水系统(4)和混合搅拌装置(5);
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料进料系统(1)和骨料进料系统(2)设置有多个,所述湿料进料系统(3)、进水系统(4)和混合搅拌装置(5)依次安装在固定框架(6)上;所述粉料进料系统(1)用来放置粉煤灰、水泥、脱硫石膏、矿粉,骨料进料系统(2)分别放置砂骨料和石骨料,所述湿料进料系统(3)用来放置减水剂;
所述粉料进料系统(1)下方设有用于输送粉状原料的原料螺旋输送管(11),所述原料螺旋输送管(11)的出料口与粉料混合装置(7)相连,所述粉料混合装置(7)通过混料螺旋输料管(75)与设置在混合搅拌装置(5)上方的暂存仓(53)连接;所述骨料进料系统(2)的原料仓(21)下方设置皮带传输机(22),所述皮带传输机(22)的末端连接斗式提升机(27),所述斗式提升机(27)与暂存仓(53)连接,所述暂存仓(53)底部出料口与混合搅拌装置(5)连接;所述湿料进料系统(3)和进水系统(4)分别通过出液管(31)和水管(41)与混合搅拌装置(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废渣制备混凝土的配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搅拌装置(5)包括安装在固定框架(6)上的混合筒(51),所述混合筒(51)内设有用于将不同比例的粉料、骨料、湿料和水搅拌均匀的搅拌器,所述搅拌器与驱动电机(52)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废渣制备混凝土的配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料进料系统(1)包括:支撑架(12),所述支撑架(12)上设有用于储存粉料原料的原料筒(13),所述原料筒(13)下方设置原料出料管(14),所述原料出料管(14)内设置螺旋闸门,所述原料出料管(14)末端与原料螺旋输送管(11)连接,所述原料螺旋输送管(11)出料口上端设置称重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废渣制备混凝土的配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料混合装置(7)包括:罐体(71),所述罐体(71)内安装用于传动的转轴(72),所述转轴(72)上相互交错安装两个螺旋搅拌器(73),所述螺旋搅拌器(73)上安装用于将罐体(71)内壁上附着的粉末刮下来的刮板(74);所述转轴(72)伸出罐体(71)外与第二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罐体(71)的底部设置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混料螺旋输料管(75)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废渣制备混凝土的配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仓(21)与皮带传输机(22)之间设置用于筛分不同粒径大小原料的筛分装置(23),所述筛分装置分为第一筛分装置(231)和第二筛分装置(232),所述第一筛分装置(231)用于筛分砂骨料不同粒径大小的原料,所述第二筛分装置(232)用于筛分石骨料不同粒径大小的原料;所述筛分装置(23)下方设置称量机构(24),所述称量机构(24)内设有称重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废渣制备混凝土的配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仓(21)出料口处设有滑轨式仓盖(25),所述滑轨式仓盖(25)通过液压装置(26)控制滑轨式仓盖(25)的打开和关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废渣制备混凝土的配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湿料进料系统(3)中包含有安装在固定框架上的存液筒(32)和电动伸缩杆(33),所述电动伸缩杆(33)的输出端延伸至存液筒(32)的内部且安装有活塞板,所述存液筒(32)靠近混合筒(51)的圆周外壁上端固定安装有出液管(31),所述出液管(31)与混合筒(51)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废渣制备混凝土的配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系统(4)中包含有安装在固定框架(6)上的注水箱(42)和流量计(43),所述流量计(43)的输入端与注水箱(42)之间连通,且所述流量计(43)的输出端设置有与混合筒(51)连通的连接水管(41)。
CN202320707848.2U 2023-04-03 2023-04-03 工业废渣制备混凝土的配料系统 Active CN2198828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07848.2U CN219882898U (zh) 2023-04-03 2023-04-03 工业废渣制备混凝土的配料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07848.2U CN219882898U (zh) 2023-04-03 2023-04-03 工业废渣制备混凝土的配料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82898U true CN219882898U (zh) 2023-10-24

Family

ID=88410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07848.2U Active CN219882898U (zh) 2023-04-03 2023-04-03 工业废渣制备混凝土的配料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828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23935U (zh) 一种建筑用水泥高效混料装置
CN102029650B (zh) 一种移动式混凝土搅拌机
WO2012017444A1 (en) A highly compact concrete production & production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with a novel weighing, conveying, mixing & discharging device
JP7145171B2 (ja) 混合物生成システム
CN102601870A (zh) 无尘化混凝土生产装置及其生产工艺
CN201841607U (zh) 一种移动式混凝土搅拌机
CN219882898U (zh) 工业废渣制备混凝土的配料系统
CN205651515U (zh) 干粉砂浆搅拌混合装置
KR101665079B1 (ko) 모르타르 제조용 품질조절 계량 플랜트 장치
CN214521132U (zh) 一种多功能间歇式搅拌设备
CN111099848A (zh) 一种熟料制备水泥的工艺及用于该工艺的称重混料设备
JP2006306679A (ja) セメント系組成物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セメント系組成物
CN211842541U (zh) 一种砂浆加工设备
CN114505012A (zh) 一种微生物修复剂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
CN114211621A (zh) 一种提高强度和生产效率的预拌砂浆混凝土生产设备
CN212498336U (zh) 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生产线
CN210999420U (zh) 一种混凝土生产用上料搅拌装置
CN202556575U (zh) 无尘化混凝土生产装置
CN201221362Y (zh) 混凝土喷射机拨料装置
JPH0796219B2 (ja) 生コンクリ−ト類の製造装置
CN217941338U (zh) 一种垃圾处理系统
CN214925775U (zh) 一种混凝土外加剂计量斗
CN214187850U (zh) 一种浇注料配料系统
CN220162829U (zh) 一种混凝土生产材料配比设备
CN220614505U (zh) 一种混凝土加工配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