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81749U - 电动工具的压轴承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动工具的压轴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81749U
CN219881749U CN202321709920.1U CN202321709920U CN219881749U CN 219881749 U CN219881749 U CN 219881749U CN 202321709920 U CN202321709920 U CN 202321709920U CN 219881749 U CN219881749 U CN 2198817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unit
unit
feeding
fixed
bear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0992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hua Yuchuang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hua Yuchuang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hua Yuchuang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hua Yuchuang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0992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817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817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817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ess Drives And Press L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动工具的压轴承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组装的前段和后段,所述前段安装于出料通道处,所述后段的至少一个端面上包括有球状接触面,所述后段与第一动力单元相连。本实用新型由两个部件构成的推料组件上的球状接触面可自动弥补推送误差,以提升轴承安装后的平行度,提升产品品质。

Description

电动工具的压轴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工具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电动工具的压轴承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工具内通常配置有多个可转动部件,该转动部件处需要有对应的轴承,在组装时,通常先将轴承安装于电动工具壳体上,而后再安装相应的可转动部件。
早先轴承的安装均通过人工操作,随着行业的发展,人工作业的效率难以满足需求,各厂家设计了一些压轴承装置,如公开专利文献CN213318749U等,一般均是采用气缸或液压推杆直接将轴承压至电动工具壳体对应部位处,该种方式虽能够提升作业效率,但难以确保轴承的平行度。
为此,申请人提出本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电动工具的压轴承结构,其所构成的两个部分之间具有球状接触面,依靠球状接触面可自动弥补推送误差,以提升轴承安装后的平行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电动工具的压轴承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组装的前段和后段,所述前段安装于出料通道处,所述后段的至少一个端面上包括有球状接触面,所述后段与第一动力单元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前段一端包括有配合槽,所述后段一端装配于所述配合槽处,所述球状接触面与所述配合槽底面相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包括有支架体,所述支架体上配置有若干定料单元以及若干推料机构,所述定料单元与电动工具机壳相应部位相抵接,其包括有进料口以及与所述进料口相连通的出料通道,所述推料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架体上的第一动力单元以及与所述第一动力单元传动配合的推料组件,所述推料组件由所述前段和后段构成,用于将进入所述出料通道内的轴承压入至电动工具机壳相应部位处。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定料单元至少具有两个,分别为横向布置的第一定料单元以及纵向布置的第二定料单元,所述第二定料单元固定于所述第一定料单元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定料单元上安装有用于安装电动工具机壳的安装座。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支架体上配置有第一送料单元,所述第一送料单元包括第一集料槽、第一送料推板、第二动力单元以及传送带,所述第一集料槽固定于所述支架体上,其一侧开口,所述第一送料推板配置于所述第一集料槽的开口处并与所述第二动力单元相连,所述第二动力单元固定于所述支架体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送料推板的直线运动,所述传送带配置于所述第一送料推板一侧,用于将轴承运送至所述进料口处。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送料单元还包括有固定于所述支架体上的第三动力单元,所述第三动力单元输出端与相应的所述进料口相对应。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支架体上配置有第二送料单元,所述第二送料单元包括第二集料槽、第二送料推板、第四动力单元以及下料滑道,所述第二集料槽固定于所述支架体上,其一侧开口,所述第二送料推板配置于所述第二集料槽的开口处并与所述第四动力单元相连,所述第四动力单元固定于所述支架体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送料推板的直线运动,所述下料滑道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料槽相连,另一端与相应的所述进料口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定料单元上开设有与所述进料口和/或所述出料通道相连通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处安装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由安装于支架体上或定料单元上的第五动力单元驱动做直线运动;
所述第一动力单元、第二动力单元、第三动力单元、第四动力单元及第五动力单元为气缸或直线模组。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支架体上配置有第六动力单元,所述第六动力单元下端连接有用于定位电动工具机壳的压块;
所述压块的材质为柔性材质;
所述第六动力单元为气缸或直线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由两个部件构成的推料组件上的球状接触面可自动弥补推送误差,以提升轴承安装后的平行度,提升产品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推料组件后段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推料组件后段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A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推料组件前段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送料单元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送料单元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送料单元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送料单元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定料单元与第二定料单元的配合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定料单元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定料单元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动力单元的位置布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14,电动工具的压轴承结构,包括支架体1,支架体1上安装有若干定料单元以及若干推料机构。
定料单元具体数量根据实际产品所需而定,作为其中一种选择,本实施例中,定料单元具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定料单元2和第二定料单元3,其中,第一定料单元2横向布置,其可具体固定于支架体1上;第二定料单元3纵向布置,其可直接固定于第一定料单元2上,如图1、图2所示。
对于第一定料单元2,如图12所示,其包括有第一进料口21以及与第一进料口21连通的第一出料通道22,第一进料口21由第一定料单元2侧向开口,相应轴承从第一定料单元2侧向进入,在送入至第一出料通道22内时,由位于下方的推料机构支撑,而后由该推料机构推入到电动工具机壳4内,对于推料机构详见下文说明。
对于轴承的运送以及如何将轴承推入到第一定料单元2内,本实施例中,在支架体上配置有第一送料单元。
具体的,第一送料单元包括第一集料槽51、第一送料推板52、第二动力单元53、传送带54以及第三动力单元55,如图7、图8所示,第一集料槽51可为三边具有挡板,一侧开口的样式,其内部用于存放多个轴承,第一送料推板52布置于第一集料槽51的开口处,其内侧壁与第一集料槽51边缘相抵靠,以防止轴承掉落。
第一送料推板52可为多级板形式,其具有高度布置较低的板以及高度布置较高的板,其与第二动力单元53相连,通过第二动力单元53带动其作直线运动,第一集料槽51的底板可倾斜设置,具体往开口方向向下倾斜,在较低的板被拉动至与第一集料槽51底面相齐平或接近齐平时,轴承滑落至较低的板上,由此随着第一送料推板52的多次动作,将轴承逐步的由低处往高处运送,直至运送至传送带54上。
对于第二动力单元53,其可直接固定于支架体1上,第二动力单元53具体可为气缸、液压缸或直线模组。
对于传送带54,其配置于第一送料推板52一侧,用于将轴承运送至第一进料口21处,传送带54结构具体可与现有设计相类似,包括有主动滚轴和从动滚轴,传送带绕设于主动滚轴和从动滚轴上,主动滚轴与电机传动连接。
如上文中所述,轴承需要从传送带54上被推入至第一定料单元2内,本实施例中由第三动力单元55加以实现,第三动力单元55可为气缸、液压缸或直线模组,具体的,第三动力单元55固定于支架体1上,其输出端与第一进料口21相对应,即输出端可延伸入第一进料口21内,而轴承所能移动的终点位置亦位于第三动力单元55输出端的推动路径上,以此将轴承由第一进料口21推入至第一出料通道22处。
本实施例中,第一定料单元2上安装有用于安装电动工具机壳4的安装座41,安装座41上具有定位凸缘,对应的,第一定料单元上2具有与定位凸缘相适配的定位凹槽23,如图12所示。
对于第二定料单元,如图13所示,其包括有第二进料口31、与第二进料口31相连通的第二进料通道32以及安装孔33,作为其中一种选择,第二进料口31斜向开设,第二进料通道32则横向开设,安装孔33与第二进料口31和/或第二进料通道32相连通,本实施例中,安装孔33具体与第二进料通道32相连通,安装孔33处安装有限位杆34,限位杆34用于阻挡轴承,在其抽离后,轴承可适应性的掉落至第二进料通道32处,限位杆34具体与第五动力单元35相连,由其带动做直线运动,第五动力单元35可为气缸、液压缸或直线模组。
如图9、图10所示,第二定料单元中的轴承具体由安装于支架体1上的第二送料单元运送,本实施例中,第二送料单元包括第二集料槽61、第二送料推板62、第四动力单元63以及下料滑道64。
本实施例中,第二集料槽61与第一集料槽51相类似,第二送料推板62与第一送料推板52相类似,两者的具体结构可参考上述相应部件内容,不作过多赘述。
对于第四动力单元63,其固定于支架体1上,用于控制第二送料推板62的直线运动,第四动力单元63可为气缸或直线模组,下料滑道64一端与第二集料槽61相连,另一端与第二进料口31相连,其可为倾斜向下布置,如图10所示。
具体的,下料滑道64与第二集料槽61上端开口相连,需要由第二送料推板62往上运送至下料滑道64的进口处,以此确保轴承按序进入。
上文已说明轴承如何被运送至定料单元内,位于定料单元内的轴承则使用推料机构将其推入至电动工具机壳内。
本实施例中,第一定料单元处以及第二定料单元处分别配置有对应的推料机构,推料机构包括固定于支架体1上的第一动力单元71以及与第一动力单元71传动配合的推料组件72,推料组件一端配置于出料通道(第一出料通道、第二出料通道)处,用以将进入出料通道内的轴承压入至电动工具机壳4相应部位处。
为确保被压入的轴承的平行度,本实施例中,推料组件包括配置于出料通道处的前段721以及与第一动力单元71传动配合的后段722,第一动力单元71具体可为气缸、液压缸或直线模组,如图3-图6所示,前段721一端包括有配合槽723,其可为内置槽,后段722一端装配于配合槽723处,进一步的,后段722外端端面上包括有与配合槽723底面相配合的球状接触面724,通过球状接触面724的设定,以使前段721在带动轴承进入到电动工具机壳4内时,能够确保轴承安装后的平行度,该种方式下,平行度能够达到2丝以内。
本实施例中,支架体1上配置有第六动力单元81,第六动力单元81下端连接有用于定位电动工具机壳4的压块82,压块82的材质为柔性材质,第六动力单元81为气缸或直线模组,以在装配时电动工具机壳4能够被稳定定位。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电动工具的压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组装的前段和后段,所述前段安装于出料通道处,所述后段的至少一个端面上包括有球状接触面,所述后段与第一动力单元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的压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一端包括有配合槽,所述后段一端装配于所述配合槽处,所述球状接触面与所述配合槽底面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工具的压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架体,所述支架体上配置有若干定料单元以及若干推料机构,所述定料单元与电动工具机壳相应部位相抵接,其包括有进料口以及与所述进料口相连通的出料通道,所述推料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架体上的第一动力单元以及与所述第一动力单元传动配合的推料组件,所述推料组件由所述前段和后段构成,用于将进入所述出料通道内的轴承压入至电动工具机壳相应部位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工具的压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料单元至少具有两个,分别为横向布置的第一定料单元以及纵向布置的第二定料单元,所述第二定料单元固定于所述第一定料单元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工具的压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料单元上安装有用于安装电动工具机壳的安装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工具的压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体上配置有第一送料单元,所述第一送料单元包括第一集料槽、第一送料推板、第二动力单元以及传送带,所述第一集料槽固定于所述支架体上,其一侧开口,所述第一送料推板配置于所述第一集料槽的开口处并与所述第二动力单元相连,所述第二动力单元固定于所述支架体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送料推板的直线运动,所述传送带配置于所述第一送料推板一侧,用于将轴承运送至所述进料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工具的压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料单元还包括有固定于所述支架体上的第三动力单元,所述第三动力单元输出端与相应的所述进料口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工具的压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体上配置有第二送料单元,所述第二送料单元包括第二集料槽、第二送料推板、第四动力单元以及下料滑道,所述第二集料槽固定于所述支架体上,其一侧开口,所述第二送料推板配置于所述第二集料槽的开口处并与所述第四动力单元相连,所述第四动力单元固定于所述支架体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送料推板的直线运动,所述下料滑道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料槽相连,另一端与相应的所述进料口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工具的压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料单元上开设有与所述进料口和/或所述出料通道相连通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处安装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由安装于支架体上或定料单元上的第五动力单元驱动做直线运动;
所述第一动力单元、第二动力单元、第三动力单元、第四动力单元及第五动力单元为气缸或直线模组。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工具的压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体上配置有第六动力单元,所述第六动力单元下端连接有用于定位电动工具机壳的压块;
所述压块的材质为柔性材质;
所述第六动力单元为气缸或直线模组。
CN202321709920.1U 2023-07-03 2023-07-03 电动工具的压轴承结构 Active CN2198817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09920.1U CN219881749U (zh) 2023-07-03 2023-07-03 电动工具的压轴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09920.1U CN219881749U (zh) 2023-07-03 2023-07-03 电动工具的压轴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81749U true CN219881749U (zh) 2023-10-24

Family

ID=88402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09920.1U Active CN219881749U (zh) 2023-07-03 2023-07-03 电动工具的压轴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817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881749U (zh) 电动工具的压轴承结构
CN219881748U (zh) 一种电动工具的压轴承装置
CN112192207A (zh) 一种电源盒自动组装设备
CN108655682B (zh) 一种两工件装配用的上料输送装置
CN108115022A (zh) 一种圆柱形管件端部自动化冲压成型装置
CN114012389A (zh) 开关组装机
CN209939788U (zh) 一种液压管接头送料装置的不停机止料机构
CN216511254U (zh) 一种避免堵塞的圆锥轴承用上料装置
CN112621243B (zh) 一种汽车引擎盖制造用压板装置
CN115838080A (zh) 一种锂电池负极粉粒用气流送料系统
CN214312964U (zh) 焊片式电容自动组装机
CN210972705U (zh) 一种气动式螺丝送料装置
CN211089403U (zh) 一种电机的端盖垫片组装机
CN210156706U (zh) 一种插座l级、n级与底壳自动组装机
CN210762731U (zh) 电缆保护管挤出机塑料粉料供料装置
CN220027856U (zh) 一种手自动多功能组装输送线设备
CN213036696U (zh) 一种面包加工用推料装置
CN218173541U (zh) 一种适用于生物质燃料的链槽输送器
CN107673048B (zh) 电磁阀制动器的输送装置
CN114190288B (zh) 一种可实现自动布料和收料的牛槽
CN218878495U (zh) 一种粉料输送系统
CN213127811U (zh) 一种面团恒压挤出装置
CN217452835U (zh) 电机转子带轮压装机构
CN210527781U (zh) 一种物料分选用下料机构
CN218200498U (zh) 一种玻璃圆珠筛选用上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