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76612U - 直冷板 - Google Patents

直冷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76612U
CN219876612U CN202223599724.1U CN202223599724U CN219876612U CN 219876612 U CN219876612 U CN 219876612U CN 202223599724 U CN202223599724 U CN 202223599724U CN 219876612 U CN219876612 U CN 2198766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channel
plate
direct cooling
cool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9972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xing Sanhua Automotive Thermal Manage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oxing Sanhua Automotive Thermal Manage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oxing Sanhua Automotive Thermal Manage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oxing Sanhua Automotive Thermal Manage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9972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766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766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766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直冷板,包括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之间具有换热通道,换热通道包括第一段通道、第二段通道和导流通道,直冷板包括分隔筋,分隔筋位于第一段通道与第二段通道之间,沿第一方向,直冷板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沿第二方向,直冷板包括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第一段通道位于分隔筋与第一侧部之间,第二段通道位于分隔筋与第二侧部之间,导流通道包括第一端、第二端,沿第一方向,第一端比第二端靠近第一端部,沿第二方向,第一端比第二端靠近第二侧部,直冷板具有第一口、第二口,第一口与导流通道的第一端连通,第一段通道与导流通道的第二端连通,第二口与第二段通道连通,导流通道的设置提升流体分配均匀性。

Description

直冷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冷板。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直冷板包括两个板片以及通过在两个板片之间设置分隔筋的方式将两个板片之间的空间分成第一段通道和第二段通道,第一段通道和第二段通道形成U形回路,第一段通道设有与其连通的流体进口,第二段通道设有与其连通的流体出口,其中,流体在第一段通道流动过程中,大部分流体沿着靠近分隔筋的一侧流动,流体在第二段通道流动过程中,大部分流体同样会沿着靠近分隔筋的一侧流动,导致流体在直冷板中的整体分配均匀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对直冷板进行改进,提高直冷板的分配均匀性。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直冷板,包括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所述第一板片和所述第二板片之间具有换热通道,所述换热通道包括第一段通道和第二段通道,所述直冷板包括分隔筋,所述分隔筋位于所述第一段通道与所述第二段通道之间,定义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沿第一方向,所述直冷板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沿第二方向,所述直冷板包括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段通道位于所述分隔筋与所述第一侧部之间,所述第二段通道位于所述分隔筋与所述第二侧部之间,所述换热通道包括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包括第一端、第二端,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端比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直冷板的第一端部,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一端比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直冷板的第二侧部,所述直冷板具有第一口、第二口,所述第一口与所述导流通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段通道与所述导流通道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口与所述第二段通道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换热通道包括导流通道,第一口与导流通道的第一端连通,第一段通道与导流通道的第二端连通,沿第一方向,导流通道的第一端比第二端靠近直冷板的第一端部,沿第二方向,导流通道的第一端比第二端靠近直冷板的第二侧部,导流通道将第一口流入的流体导向直冷板的第一侧部流动,避免流体集中分布在靠近分隔筋的区域流动,从而相对提升第一段通道内的流体的分配均匀性,提升直冷板的整体分配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直冷板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直冷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直冷板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直冷板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直冷板第一段通道和第二段通道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翅片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直冷板第一段通道和第二段通道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图8,本申请提供一种直冷板100,包括第一板片1和第二板片2,第一板片1和第二板片2密封固定,第一板片1和第二板片2之间设有换热通道3,直冷板100包括第一口5和第二口6,第一口5为进口,第二口6为出口,流体从第一口5流入直冷板100,流经换热通道3后从第二口6流出,换热通道3内的流体通过第一板片1与第一板片1外侧的待换热物进行换热,或者通过第二板片2与第二板片2外侧的待换热物进行换热,或者通过第一板片1和第二板片2与相应板片外侧的待换热物进行换热,例如,第一板片1和/或第二板片2外设置电池,换热通道3内供换热流体流通,换热流体带走电池的热量从而实现电池的降温,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
结合图2所示,换热通道3包括第一段通道31和第二段通道32,直冷板100包括分隔筋4,分隔筋4位于第一段通道31与第二段通道32之间,定义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具体如图3所示,方向M为第一方向,方向N为第二方向,沿第一方向,直冷板100包括第一端部10和第二端部20,沿第二方向,直冷板100包括第一侧部30和第二侧部40,第一段通道31位于分隔筋4与第一侧部30之间,第二段通道32位于分隔筋4与第二侧部40之间,换热通道3包括导流通道33,导流通道33包括第一端331、第二端332,沿第一方向,第一端331比第二端332靠近直冷板100的第一端部10,沿第二方向,第一端331比第二端332靠近直冷板100的第二侧部40,直冷板100具有第一口5、第二口6,第一口5与导流通道33的第一端331连通,第一段通道31与导流通道33的第二端332连通,第二口6与第二段通道32连通。换热通道3包括导流通道33,第一口5与导流通道33的第一端331连通,第一段通道31与导流通道33的第二端332连通,沿第一方向,导流通道33的第一端331比第二端332靠近直冷板100的第一端部10,沿第二方向,导流通道33的第一端331比第二端332靠近直冷板100的第二侧部40,导流通道33将第一口5流入的流体导向直冷板100的第一侧部30流动,避免流体集中分布在靠近分隔筋4的区域流动,从而相对提升第一段通道31内的流体的分配均匀性,提升直冷板100的整体分配均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分隔筋4包括第一段分隔筋41、第二段分隔筋42,第一段分隔筋41比第二段分隔筋42靠近第一端部10,第一段分隔筋41的一端与第二段分隔筋42的一端连接,第一段分隔筋41的另一端与直冷板100的第一端部10连接,第二段分隔筋42的另一端与直冷板100的第二端部20之间具有间隙,使第一段通道31和第二段通道32在靠近直冷板100的第一端部10不连通,第一段通道31和第二段通道32在靠近直冷板100的第二端部20连通,第一段分隔筋41位于第一口5与第二口6之间,沿第二方向,第一口5与直冷板100的第一侧部30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段分隔筋42与直冷板100的第一侧部30之间的距离。第二段分隔筋42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段分隔筋41与第二段分隔筋42连接的一端比另一端远离直冷板100的第二侧部40,第一段分隔筋41倾斜设置,导流通道33沿着第一段分隔筋41延伸,导流通道33的第二端332靠近第二段分隔筋42设置,流体从导流通道33流向第一段通道31时在压力的作用下具有足够的空间朝向直冷板100的第一侧部流动,提升流体分配均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示,分隔筋4包括第一段分隔筋41和第二段分隔筋42,第一板片1包括朝向第二板片2凸出的第一凸部11和第二凸部12,第一凸部11与第二凸部12连接,第二板片2包括朝向第一板片1凸出的第三凸部21和第四凸部22,第三凸部21与第四凸部22连接,第一凸部11与第三凸部21焊接固定形成第一段分隔筋41,第二凸部12与第四凸部22焊接固定形成第二段分隔筋42,需要指出的是,分隔筋4可以只设于第一板片1,分隔筋4凸出于第一板片1的表面与第二板片焊接固定,或者,如图6所示,分隔筋4可以只设于第二板片,分隔筋4凸出于第二板片的表面与第一板片1焊接固定,或者,第一板片1和第二板片均设有分隔筋4,两分隔筋4相对设置并且两分隔筋4焊接固定。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沿第二方向,第二段分隔筋42与直冷板100的第二侧部40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段分隔筋42与直冷板100的第一侧部30之间的距离,即当第一段通道31和第二段通道32平直延伸时,第一段通道31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段通道32的宽度,由于换热通道3内的流体为气液两相共存,沿着流体的流动路径,随着流体的换热,液相流体逐渐蒸发变为气相流体,下游的液相占比小于上游的液相占比,通过将位于下游的第二段通道32的宽度大于位于上游的第一段通道31的宽度,从而使位于下游的流体具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流通,相对减小位于下游的流体的压力,从而减小下游流体的流阻,相较于第一段通道31和第二段通道32具有相同的宽度,直冷板100整体的压力减小,从而降低整体的流阻,改善直冷板100的性能。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段通道31和第二段通道32沿重力方向排列,具体的,沿重力方向,第二段通道32位于第一段通道31的上方,需要指出的是,直冷板100可以竖直设置,也可以倾斜设置,沿第二方向,定义第一段通道31的宽度为W1,定义第二段通道32的宽度为W2,其中,1.1≤W2/W1≤2。第一段通道和第二段通道沿重力方向排列时,由于第一段通道内的液相占比较大,当1.1≤W2/W1≤2时,控制第一段通道31的宽度小于第二段通道32的宽度,可以提升第一段通道31内的流体的流速,由于较高的流速具有较好的气液掺混效果,抑制气液两相的分离,从而使分配更加均匀。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直冷板100的第一端部10具有第一缺口101,即第一板片1和第二板片2均具有形状相对应的第一缺口101,第一板片1和第二板片2密封固定时第一板片1的第一缺口101和第二板片2的第一缺口101形成直冷板100的第一缺口101,第一缺口101靠近直冷板100的第一侧部30,导流通道33位于第一缺口101与第一段分隔筋41之间,第一口5位于第一缺口101与第一段分隔筋41之间,导流通道33倾斜设置,沿第二方向,导流通道33倾斜设置,当换热流体从第一口5流入导流通道33时,导流通道33将换热流体朝向直冷板100的第一侧部30引导,由于换热流体趋向于靠近分隔筋4流动,通过导流通道33的引导,使第一段通道31内的换热流体在直冷板100的宽度方向上分配更加均匀。沿第二方向,导流通道33的宽度小于第一段通道31的宽度,并且,导流通道33的宽度自第一口5向第一段通道31逐渐增大,提升导流通道33内换热流体的流速,使换热流体从导流通道33进入第一段通道31时可以更好的向直冷板100的第一侧部30流动,而且便于换热流体在第一段通道31内进行扩散,减少换热流体的压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直冷板100的第一端部10具有第二缺口102,第二缺口102靠近直冷板100的第二侧部40,换热通道3包括第三段通道34,第二口6与第三段通道34连通,第二段通道32与第三段通道34连通,第三段通道34位于分隔筋4与第二缺口102之间,沿第二方向,第三段通道34的宽度小于第二段通道32的宽度,换热流体在第三段通道34处进行汇流后从第二口6流出,通过第二缺口102的设置,使第一口5与第二口6的位置更加紧凑。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结合图4、图5所示,直冷板100包括转接块8,转接块8设有第一进口81、第一出口82、第二进口83和第二出口84,第一进口81与第一出口82连通,第二进口83与第二出口84连通,第一口5和第二口6均位于第一板片1,第一口5与第一出口82连通,第二口6与第二进口83连通。换热流体从转接块8的第一进口81流入,流经第一出口82和第一口5后流入直冷板100的第一段通道31,流经第一段通道31后从直冷板100的第二端部流入第二段通道32,并且流经第二口6、第二进口83后从第二出口84流出,第一口5和第二口6靠近设置便于直冷板100与转接块8的集成,提升产品装配的集成度。其中,转接块8可以为阀体的一部分,阀体包括阀座和固定于阀座的阀体部,例如转接块8为阀座,阀体部可以为热力膨胀阀或者电子膨胀阀等,第一口5和第二口6靠近设置便于直冷板100与阀体的集成。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结合图6、图7所示,第一板片1和第二板片2之间设有换热翅片7,换热翅片7包括位于第一段通道31的第一翅片71和位于第二段通道32的第二翅片72,第一翅片71与第二翅片72连接,第一翅片71与第二翅片72之间设有避让分隔筋4的开口,第一段通道31的宽度小于第二段通道32的宽度,第一翅片71的宽度小于第二翅片72的宽度,第一翅片71具有多个第一翅片单元711,第二翅片72具有多个第二翅片单元721,第一翅片单元711与第二翅片单元721为结构相同的翅片单元如图7所示,第一翅片单元711包括基部710和凸出于基部710的两个翅片,两个翅片沿直冷板100的长度方向排布,并且两个翅片沿直冷板100的宽度方向交错设置,每个翅片包括顶部7112、第一侧部7111和第二侧部7113,第一侧部7111和第二侧部7113分别位于顶部7112的相反两侧,第一侧部7111和第二侧部7113均连接于顶部7112和基部710之间,两个翅片的第一侧部7111沿直冷板100的宽度方向相错位且两个翅片的第一侧部7111之间形成第一窗口,两个翅片的第二侧部7113沿直冷板的宽度方向相错位且两个翅片的第二侧部7113之间形成第二窗口,第二翅片单元721与第一翅片单元711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当然换热翅片7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例如波纹结构等,只要保证第一翅片单元711和第二翅片单位721为结构相同的翅片单元即可。
当然,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段通道31和第二段通道32中可以分别设置换热翅片,即第一段通道31设有第一翅片71,第二段通道32设有第二翅片72,第一翅片71与第二翅片72不连接,第一翅片71具有多个第一翅片单元711,第二翅片72具有多个第二翅片单元721,第一翅片单元711与第二翅片单元721为结构相同的翅片单元。翅片单元可以为各种结构,只要保证第一翅片单元与第二翅片单元的结构相同即可。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段通道31和第二段通道32中也可以不设置换热翅片,通过在第一板片1和第二板片2设置凸起结构对换热流体进行扰流,从而提升直冷板100的换热效果,具体的,第一段通道31包括多个第一凸起91,第二段通道32包括多个第二凸起92,第一凸起91位于第一板片1和/或第二板片2,第二凸起92位于第一板片1和/或第二板片2,第一凸起91与第二凸起92为结构相同的凸起,从而简化第一板片1和第二板片2的凸起结构。
需要理解的是,第一段通道31和第二段通道32内的换热翅片7的结构或者凸起结构并非需要完全相同,在公差范围内,只要保证第一段通道31内的换热翅片7与第二段通道32内的换热翅片7对换热流体具有相似的流阻即可,或者保证第一段通道31内的凸起结构和第二段通道32内的凸起结构对换热流体具有相似的流阻即可。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直冷板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直冷板(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板片(1)和第二板片(2),所述第一板片(1)和所述第二板片(2)之间具有换热通道(3),所述换热通道(3)包括第一段通道(31)和第二段通道(32),所述直冷板包括分隔筋(4),所述分隔筋(4)位于所述第一段通道(31)与所述第二段通道(32)之间,定义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沿第一方向,所述直冷板(100)包括第一端部(10)和第二端部(20),沿第二方向,所述直冷板(100)包括第一侧部(30)和第二侧部(40),所述第一段通道(31)位于所述分隔筋(4)与所述第一侧部(30)之间,所述第二段通道(32)位于所述分隔筋(4)与所述第二侧部(40)之间,所述换热通道(3)包括导流通道(33),所述导流通道(33)包括第一端(331)、第二端(332),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端(331)比所述第二端(332)靠近所述直冷板(100)的第一端部(10),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一端(331)比所述第二端(332)靠近所述直冷板(100)的第二侧部(40),所述直冷板(100)具有第一口(5)、第二口(6),所述第一口(5)与所述导流通道(33)的第一端(331)连通,所述第一段通道(31)与所述导流通道(33)的第二端(332)连通,所述第二口(6)与所述第二段通道(3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冷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筋(4)包括第一段分隔筋(41)、第二段分隔筋(42),所述第一段分隔筋(41)与所述第二段分隔筋(42)连接,所述第一段分隔筋(41)比所述第二段分隔筋(42)靠近所述第一端部(10),所述第一段分隔筋(41)位于所述第一口(5)与所述第二口(6)之间,所述第二段分隔筋(42)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段分隔筋(41)与所述第二段分隔筋(42)连接的一端比另一端远离所述直冷板(100)的第二侧部(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冷板(100),其特征在于,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段分隔筋(42)与所述直冷板(100)的第二侧部(40)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段分隔筋(42)与所述直冷板(100)的第一侧部(30)之间的距离,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口(5)与所述直冷板(100)的第一侧部(30)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段分隔筋(42)与所述直冷板(100)的第一侧部(30)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冷板(100),其特征在于,沿重力方向,所述第二段通道(32)位于所述第一段通道(31)的上方,沿第二方向,定义所述第一段通道(31)的宽度为W1,定义所述第二段通道(32)的宽度为W2,其中,1.1≤W2/W1≤2。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直冷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冷板(100)的第一端部(10)具有第一缺口(101),所述第一缺口(101)靠近所述直冷板(100)的第一侧部(30),所述导流通道(33)位于所述第一缺口(101)与所述分隔筋(4)的第一段分隔筋(41)之间,所述第一口(5)位于所述第一缺口(101)与所述分隔筋(4)的第一段分隔筋(41)之间,所述导流通道(33)倾斜设置,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导流通道(33)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段通道(31)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冷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冷板(100)的第一端部(10)具有第二缺口(102),所述第二缺口(102)靠近所述直冷板(100)的第二侧部(40),所述换热通道(3)包括第三段通道(34),所述第二口(6)与所述第三段通道(34)连通,所述第二段通道(32)与所述第三段通道(34)连通,所述第三段通道(34)位于所述分隔筋(4)与所述第二缺口(102)之间,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三段通道(34)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段通道(32)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冷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口(5)为进口,所述第二口(6)为出口,所述导流通道(33)的宽度自所述第一口(5)向所述第一段通道(31)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冷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冷板(100)还包括转接块(8),所述转接块(8)设有第一进口(81)、第一出口(82)、第二进口(83)和第二出口(84),所述第一进口(81)与所述第一出口(82)连通,所述第二进口(83)与所述第二出口(84)连通,所述第一口(5)和第二口(6)均位于所述第一板片(1),所述第一口(5)与所述第一出口(82)连通,所述第二口(6)与所述第二进口(83)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冷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通道(31)包括多个第一凸起(91),所述第二段通道(32)包括多个第二凸起(92),所述第一凸起(91)与所述第二凸起(92)为结构相同的凸起,所述第一凸起(91)位于所述第一板片(1)和/或第二板片(2),所述第二凸起(92)位于所述第一板片(1)和/或第二板片(2)。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冷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筋(4)包括第一段分隔筋(41)和第二段分隔筋(42),所述第一板片(1)包括朝向所述第二板片(2)凸出的第一凸部(11)和第二凸部(12),所述第一凸部(11)与所述第二凸部(12)连接,所述第二板片(2)包括朝向所述第一板片(1)凸出的第三凸部(21)和第四凸部(22),所述第三凸部(21)与所述第四凸部(22)连接,所述第一凸部(11)与所述第三凸部(21)焊接固定形成所述第一段分隔筋(41),所述第二凸部(12)与所述第四凸部(22)焊接固定形成所述第二段分隔筋(42);
所述第一板片(1)和第二板片(2)之间设有换热翅片(7),所述换热翅片(7)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段通道(31)的第一翅片(71)和位于所述第二段通道(32)的第二翅片(72),所述第一翅片(71)与所述第二翅片(72)连接,所述第一翅片(71)具有多个第一翅片单元(711),所述第二翅片(72)具有多个第二翅片单元(721),所述第一翅片单元(711)与所述第二翅片单元(721)为结构相同的翅片单元;
或者,所述第一段通道(31)设有第一翅片(71),所述第二段通道(32)设有第二翅片(72),所述第一翅片(71)与所述第二翅片(72)不连接,所述第一翅片(71)具有多个第一翅片单元(711),所述第二翅片(72)具有多个第二翅片单元(721),所述第一翅片单元(711)与所述第二翅片单元(721)为结构相同的翅片单元。
CN202223599724.1U 2022-12-30 2022-12-30 直冷板 Active CN2198766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9724.1U CN219876612U (zh) 2022-12-30 2022-12-30 直冷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9724.1U CN219876612U (zh) 2022-12-30 2022-12-30 直冷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76612U true CN219876612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36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99724.1U Active CN219876612U (zh) 2022-12-30 2022-12-30 直冷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766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06722B2 (en) Structural support element in heat exchangers
KR101775799B1 (ko) 다수의 열교환기 채널을 갖는 배기가스 열교환기
CN115507681B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
CN115176120A (zh) 热交换器
CN219876612U (zh) 直冷板
CN213026252U (zh) 用于电池包的液冷板
CN220172213U (zh) 用于电池包的冷却板、电池包和车辆
CN114608368A (zh) 换热器
CN218410849U (zh) 一种换热装置
CN210664082U (zh) 冷却器和具有其的空压机组
CN209512595U (zh) 一种设有混合腔的换热器
KR20140005216A (ko) 유체 흐름 제어장치를 갖는 유체 흐름 혼합박스
JP2022549576A (ja) 熱交換器
CN220356150U (zh) 热交换器及热管理系统
CN217979245U (zh) 换热装置、空调变频器及电子设备
US11280559B2 (en) Dumbbell shaped plate fin
CN219327578U (zh) 废气再循环冷却器
US20240326547A1 (en) Heat exchange device and battery heat exchange system
CN220172239U (zh) 一种液冷板及储能装置
CN117760249A (zh) 一种换热器
CN220874962U (zh) 一种大截面带翅片流道液冷板
CN220672682U (zh) 一种高效钎焊式口琴管冷板
CN221425446U (zh) 一种组合式换热器
CN115479490A (zh) 换热器
JP2000329487A (ja) 熱交換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