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74369U - 一种连接器基座及电子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基座及电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74369U
CN219874369U CN202320776809.8U CN202320776809U CN219874369U CN 219874369 U CN219874369 U CN 219874369U CN 202320776809 U CN202320776809 U CN 202320776809U CN 219874369 U CN219874369 U CN 2198743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onnection
clamping
signal flow
clamp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7680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家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Anchi Control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Anchi Control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Anchi Control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Anchi Control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7680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743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743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743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器基座及电子系统,连接器基座包括绝缘座体;至少一信号流通件,设置在绝缘座体中,其中,每个信号流通件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第三连接端;每个信号流通件的第三连接端用于与安装在其上的电子设备连接,每个信号流通件的第一连接端用于与另一相邻的连接器基座的第二连接端连接,以通过两个相邻的连接器基座实现两个相邻电子设备的连接,上述方案,能够方便连接以及后期维护,并降低触电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器基座及电子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的所公开实施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且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接器基座及电子系统。
背景技术
在某些应用场景中,电子设备需要并联使用,通常需要考虑电源信号和数据信号的转接。
通常的做法是在各个电子设备之间使用线缆或铜牌进行转接,但是这种转接方式存在连接不方便,后期维护不便、存在触电风险等问题。
因此,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方便连接以及后期维护,并降低触电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本申请提出一种连接器基座及电子系统,以方便连接以及后期维护,并降低触电风险。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公开一种实例性的连接器基座,包括:绝缘座体;至少一信号流通件,设置在所述绝缘座体中,其中,每个所述信号流通件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第三连接端;每个所述信号流通件的所述第三连接端用于与安装在其上的所述电子设备连接,每个所述信号流通件的所述第一连接端用于与另一相邻的所述连接器基座的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以通过两个相邻的所述连接器基座实现两个相邻所述电子设备的连接。
上述方案,通过在绝缘座体中设置信号流通件,且多个连接器基座之间通过不同的连接端分别连接,能够便于连接以及后期维护,且能够降低触电风险。
其中,所述至少一信号流通件包括至少一金属连接组件,其中,每个所述金属连接组件的所述第二连接端裸露在所述绝缘座体之外;每个所述金属连接组件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包括第一夹持机构,以夹持另一相邻的所述连接器基座的所述第二连接端,实现两个相邻的所述连接器基座的连接;每个所述金属连接组件的所述第三连接端包括第二夹持机构或凸出机构,以与安装在其上的所述电子设备的连接件实现连接。
上述方案,通过金属连接组件用于对电源信号、数据信号中的至少一种进行转接,通过夹持机构互相配合以将不同的连接器基座进行连接,以及与电子设备进行连接,进一步便于连接以及后期维护,降低触电风险。
其中,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均包括夹持部和连接部,所述第一夹持机构的夹持部用于夹持另一相邻的所述连接器基座的所述第二连接端,实现两个相邻的所述连接器基座的连接;第二夹持机构的夹持部用于与安装在其上的所述电子设备的连接件实现连接;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金属连接组件连接。
其中,所述连接部包括:焊接面,用于将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和所述第二夹持机构与所述金属连接组件焊接连接;定位扣,所述金属连接组件上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扣对应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扣与所述定位槽配合以对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和所述第二夹持机构进行限位。
其中,所述夹持部呈弧状弯曲。
其中,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包围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的外表面。
其中,所述信号流通件侧边设置有装配槽,所述绝缘座体上与所述装配槽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凸台,在所述信号流通件与所述绝缘座体进行装配时,所述凸台卡接在所述装配槽中。
其中,所述信号流通件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绝缘座体上设置有螺纹柱,在所述信号流通件与所述绝缘座体进行装配时,所述螺纹柱的顶部能够触及所述信号流通件的表面,配合所述螺纹孔连接所述信号流通件和所述绝缘座体。
其中,所述至少一信号流通件还包括至少一信号流通电路,每个所述信号流通电路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包括第一插座,每个所述信号流通电路的所述第二连接端还包括第一插头,所述第一插座用于连接其他所述连接器基座的第一插头。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公开一种实例性的电子系统,包括: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电子设备;至少两个连接器基座,其中,每个所述电子设备分别安装于一个对应的所述连接器基座,每个所述连接器基座为上述第一方面的连接器基座。
上述方案,在绝缘座体中设置信号流通件,且多个连接器基座之间通过不同的连接端分别连接,能够便于连接以及后期维护,且能够降低触电风险。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的连接器基座一实施例连接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连接器基座一实施例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金属连接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连接器基座一实施例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信号流通电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申请的连接器基座和电子系统可以用于电力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电力电子设备之间的信号交互可以分为强电信号和弱电信号,本申请可以根据信号类型选择不同的连接器基座和电子系统,以实现电力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公开一种实例性的连接器基座,请参照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的连接器基座一实施例连接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连接器基座一实施例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的,连接器基座包括:绝缘座体1;至少一信号流通件2,设置在绝缘座体1中,其中,每个信号流通件2包括第一连接端(图中未示出)、第二连接端21和第三连接端22;每个信号流通件2的第三连接端22用于与安装在其上的电子设备连接,每个信号流通件2的第一连接端用于与另一相邻的连接器基座的第二连接端21连接,以通过两个相邻的连接器基座实现两个相邻电子设备的连接。
上述方案,通过在绝缘座体中设置信号流通件,且多个连接器基座之间通过不同的连接端分别连接,在连接时无需进行外部接线、锁螺钉等操作,只需要进行不同连接端之间的插拔操作即可,能够便于连接以及后期维护,且能够降低触电风险。
本申请的连接器基座,在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21的基础上还设置有第三连接端22用于将连接器基座与电子设备进行连接,从而不仅能够实现两个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还能实现两个以上的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
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信号流通件2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处于同一直线上,相互连接后的多个连接器基座中也处于同一平面上;在其他可能的实施场景中,多个连接器基座中的信号流通件2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可以不处于同一直线上,例如,信号流通件2可以有弯折,进而,多个连接器基座连接后可以不处于同一平面内。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照图3,图3是本申请的金属连接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的,至少一信号流通件2包括至少一金属连接组件,其中,每个金属连接组件的第二连接端21裸露在绝缘座体之外;每个金属连接组件的第一连接端包括第一夹持机构231,以夹持另一相邻的连接器基座的第二连接端21,实现两个相邻的连接器基座的连接;每个金属连接组件的第三连接端包括第二夹持机构221或凸出机构(图中未示出),以与安装在其上的电子设备的连接件实现连接。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场景中,金属连接组件可以是铜排;在其他可能的实施场景中,金属连接组件还可以由其他具有良好导电功能的金属组成,本申请在此不作限定。
上述方案,通过金属连接组件用于对电源信号、数据信号中的至少一种进行转接,通过夹持机构互相配合以将不同的连接器基座进行连接,以及与电子设备进行连接,进一步便于连接以及后期维护,降低触电风险。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照图4,图4是本申请的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均包括夹持部31和连接部32,第一夹持机构的夹持部31用于夹持另一相邻的连接器基座的第二连接端,实现两个相邻的连接器基座的连接;第二夹持机构的夹持部31用于与安装在其上的电子设备的连接件实现连接;连接部用于与金属连接组件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继续参照图4,连接部32包括:焊接面33,用于将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与金属连接组件焊接连接;定位扣34,金属连接组件上与连接部32连接的位置设置有与定位扣34对应的定位槽35,定位扣34与定位槽35配合以对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进行限位。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场景中,除了采用焊接等不可拆卸式的连接方式,连接部32还可以通过螺钉连接、铆钉连接等可拆卸的连接方式,本申请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继续参照图4,夹持部31呈弧状弯曲。夹持部31可以是夹片,夹持部31向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的内表面弯曲,夹持部的上下夹片的两端间距大于中部间距,因此,第二连接端能够很方便地从夹持部31的一端开口处进入并被夹持部31的中部卡住,进而能够保证连接的稳定性以及便捷度。
在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场景中,金属连接组件的第二连接端21呈片状,对应的第一夹持机构的夹持部31可以是夹片,且夹片的上下片基本平行;在其他可能的实施场景中,金属连接组件的第二连接端21可以呈柱状,对应的第一夹持机构的夹持部31可以是夹片,且夹片的上下片可以包围形成空心的柱状体,第二连接端21可以插入夹片中;或者夹持部31可以是一个空心且一端开口的整柱状体,第二连接端21可以从柱状体的开口处插入,进而实现连接;第二连接端21以及夹持部31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本申请并不做限定。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照图5,图5是本申请的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还包括限位件41,限位件包围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的外表面。
装配时,限位件41从夹持部远离连接部一端的开口处进入,直至其覆盖在夹持部和连接部的外表面上,限位件41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与第二连接端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场景中,请继续参照图5,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的连接部还设置有凸件42,且凸件42设置于连接部上远离夹持部的一端的外表面上,当限位件41套入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后,凸件42能够阻止限位件41继续深入,且限位件41包围在夹持部外表面上的区域的设计与夹持部的弯曲弧对应,因此,当限位件41套入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后,凸件42和夹持部的开口能够限制限位件41移动,避免限位件41掉落。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信号流通件侧边设置有装配槽,绝缘座体上与装配槽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凸台,在信号流通件与绝缘座体进行装配时,凸台卡接在装配槽中。将信号流通件与绝缘座体通过装配槽和凸台进行限位,能够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照图6,图6是本申请的连接器基座一实施例局部的结构示意图;信号流通件2上设置有螺纹孔(图中未示出),绝缘座体1上设置有螺纹柱51,在信号流通件2与绝缘座体1进行装配时,螺纹柱51的顶部能够触及信号流通件2的表面,配合螺纹孔连接信号流通件2和绝缘座体1。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照图7,图7是本申请的信号流通电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至少一信号流通件还包括至少一信号流通电路6,每个信号流通电路的第一连接端包括第一插座61,每个信号流通电路的第二连接端还包括第一插头62,第一插座61用于连接其他连接器基座的第一插头62。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场景中,请继续参照图7,信号流通电路6可以是PCB电路板。信号流通电路6的第三连接端22能够与电子设备连接,第三连接端22可以是端子座。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或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连接器基座中的信号流通件2包括三个金属连接组件和一个信号流通电路,且金属连接组件用于流通电源信号,信号流通电路用于流通数据信号;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电流大小,连接器基座中的信号流通件2可以仅仅包括金属连接组件和信号流通电路中的一种,即仅使用金属连接组件来流通电源信号和数据信号,或者仅使用信号流通电路来流通电源信号和数据信号,金属连接组件和信号流通电路的数量也可以依照实际需要设计,本申请在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公开的连接器基座,由于具有易插拔、绝缘性能好的特性,尤其适用于工业领域中需要不用线缆不用紧固件的应用场景。
多个电子设备间通过本申请的连接器基座连接后,在进行维护时,若仅需要对其中一个电子设备拆除进行维护,可以仅拆除该需要维护的电子设备,对于不需要维护的电子设备可以不进行拆除;且电子设备的拆除十分便捷,只需要将电子设备与连接器基座的第三连接端断开即可,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公开一种实例性的电子系统,包括: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电子设备;至少两个连接器基座,其中,每个电子设备分别安装于一个对应的连接器基座,每个连接器基座为上述第一方面的连接器基座。
将多个本申请的连接器基座以及多个电子设备连接后,多个连接器基座能够通过上述的第一连接端以及第二连接端进行信号交互,连接器基座能通过第三连接端与电子设备进行信号交互,进而多个电子设备之间能够通过本申请的连接器基座进行信号交互,且通过连接器基座中的绝缘座体包裹信号流通件,减少了触电风险;将信号流通件通过绝缘基座集成后,只需要通过插拔连接端即可连接和断开,从而便于多个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且便于后期维护;此外,由于信号流通件被绝缘座体包裹,提高了不同的信号流通件之间的绝缘性能,提高了安全性。
上述方案,在绝缘座体中设置信号流通件,且多个连接器基座之间通过不同的连接端分别连接,能够便于连接以及后期维护,且能够降低触电风险。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易知,可在保持本申请的教示内容的同时对装置及方法作出诸多修改及变动。因此,以上公开内容应被视为仅受随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基座,用于安装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座体;
至少一信号流通件,设置在所述绝缘座体中,其中,每个所述信号流通件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第三连接端;每个所述信号流通件的所述第三连接端用于与安装在其上的所述电子设备连接,每个所述信号流通件的所述第一连接端用于与另一相邻的所述连接器基座的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以通过两个相邻的所述连接器基座实现两个相邻所述电子设备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基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信号流通件包括至少一金属连接组件,其中,每个所述金属连接组件的所述第二连接端裸露在所述绝缘座体之外;
每个所述金属连接组件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包括第一夹持机构,以夹持另一相邻的所述连接器基座的所述第二连接端,实现两个相邻的所述连接器基座的连接;
每个所述金属连接组件的所述第三连接端包括第二夹持机构或凸出机构,以与安装在其上的所述电子设备的连接件实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均包括夹持部和连接部,所述第一夹持机构的夹持部用于夹持另一相邻的所述连接器基座的所述第二连接端,实现两个相邻的所述连接器基座的连接;第二夹持机构的夹持部用于与安装在其上的所述电子设备的连接件实现连接;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金属连接组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
焊接面,用于将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和所述第二夹持机构与所述金属连接组件焊接连接;
定位扣,所述金属连接组件上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扣对应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扣与所述定位槽配合以对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和所述第二夹持机构进行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呈弧状弯曲。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包围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的外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流通件侧边设置有装配槽,所述绝缘座体上与所述装配槽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凸台,在所述信号流通件与所述绝缘座体进行装配时,所述凸台卡接在所述装配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流通件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绝缘座体上设置有螺纹柱,在所述信号流通件与所述绝缘座体进行装配时,所述螺纹柱的顶部能够触及所述信号流通件的表面,配合所述螺纹孔连接所述信号流通件和所述绝缘座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信号流通件还包括至少一信号流通电路,每个所述信号流通电路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包括第一插座,每个所述信号流通电路的所述第二连接端还包括第一插头,所述第一插座用于连接其他所述连接器基座的第一插头。
10.一种电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电子设备;
至少两个连接器基座,其中,每个所述电子设备分别安装于一个对应的所述连接器基座,每个所述连接器基座为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基座。
CN202320776809.8U 2023-04-10 2023-04-10 一种连接器基座及电子系统 Active CN2198743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76809.8U CN219874369U (zh) 2023-04-10 2023-04-10 一种连接器基座及电子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76809.8U CN219874369U (zh) 2023-04-10 2023-04-10 一种连接器基座及电子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74369U true CN219874369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68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76809.8U Active CN219874369U (zh) 2023-04-10 2023-04-10 一种连接器基座及电子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743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6638C (zh) 连接器
CN103262353B (zh) 高数据传输速率用的插接连接器
CN214100162U (zh) 一种混装连接器
EP4336657A1 (en) Terminal connection structure
CN219874369U (zh) 一种连接器基座及电子系统
CN219246978U (zh) 双头连接器
CN114498117A (zh) 插座结构
CN218525788U (zh) 立式插座连接器
CN201130742Y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10985007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21126287U (zh) 一种防锡裂插座
CN219350757U (zh)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20209528U (zh) 层叠连接器结构及电子设备
KR102564227B1 (ko) 소켓 및 플러그 타입 전기배선용 커넥터
CN218586498U (zh) 螺纹插头连接器
CN219535008U (zh) 插针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9086388U (zh) 具有识别功能的数据连接器
CN112134093B (zh)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
US11768793B2 (en) Plug-in mobile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 module connector
CN219419567U (zh) 一种接插组件及接线端子、印刷电路板及电子设备
CN216354957U (zh) 快装式连接器
CN213425354U (zh) 一种多媒体信息箱专用插座
CN219350756U (zh)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7485774U (zh) 一种以太网信号传输连接器
CN220122150U (zh) 一种快插母端及快插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