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50757U -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50757U
CN219350757U CN202320697840.2U CN202320697840U CN219350757U CN 219350757 U CN219350757 U CN 219350757U CN 202320697840 U CN202320697840 U CN 202320697840U CN 219350757 U CN219350757 U CN 2193507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card
clamped
clamping part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9784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真成
林宗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shan Der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shan Der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shan Der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shan Der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9784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507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507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507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连接器及电子设备,包括绝缘本体、若干端子和金属外壳,绝缘本体设置有插槽,若干端子设置于绝缘本体内,金属外壳设置有第一主体部、第二主体部、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第三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第一卡接部与第一主体部的一侧的一端连接,第一卡接部卡接于绝缘本体,第二卡接部与第一主体部的一侧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卡接部卡接于绝缘本体,第三卡接部与第二主体部的一侧的一端连接,第三卡接部卡接于绝缘本体,第四卡接部与第二主体部的一侧的另一端连接,第四卡接部卡接于绝缘本体。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提高绝缘本体的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拓展电子设备的性能,用户通常是将扩充卡插插接于电子设备的连接器来实现,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与扩充卡的连接桥梁。
然而,在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目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端子和金属外壳,若干端子设置于绝缘本体内,金属外壳贴覆于绝缘本体的两侧,然而,金属外壳没有包覆于绝缘本体的两端,没有起到增加绝缘本体的强度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通过第一卡接部和第三卡接部卡接于绝缘本体的一端,以及,第二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卡接于绝缘本体的另一端,使得金属外壳提高绝缘本体的强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端子和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设置有插槽,若干所述端子设置于绝缘本体内,并且若干端子的一端暴露于插槽,所述金属外壳设置有第一主体部、第二主体部、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第三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所述第一主体部贴覆于绝缘本体的一侧的表面,所述第一卡接部与第一主体部的一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于绝缘本体,所述第二卡接部与第一主体部的一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于绝缘本体,所述第二主体部贴覆于绝缘本体的另一侧的表面,所述第三卡接部与第二主体部的一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卡接部卡接于绝缘本体,所述第四卡接部与第二主体部的一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卡接部卡接于绝缘本体。
可选的,所述绝缘本体设置有插卡部、第一锁卡部和第二锁卡部,所述第一锁卡部连接于插卡部的一端,所述第二锁卡部连接于插卡部的另一端,并且所述第一锁卡部和第二锁卡部凸出于插卡部,所述第一锁卡部的远离插卡部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二锁卡部远离插卡部的表面设置有第三卡槽和第四卡槽;
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于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于第三卡槽,所述第三卡接部卡接于第二卡槽,所述第四卡接部卡接于第四卡槽。
可选的,所述插卡部位于插槽的槽口的一侧的表面设置有第五卡槽;
所述金属外壳还设置有第五卡接部,所述第五卡接部与第一主体部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五卡接部卡接于第五卡槽。
可选的,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一侧延伸有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贴覆于插卡部远离插槽的槽底的表面,所述第一弯折部设置于插槽的槽口的一侧,所述第五卡接部与第一弯折部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另一侧延伸有第一焊接部。
可选的,所述插卡部的一侧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主体部设置有第一突入部,所述第一突入部卡接于所述第一凹槽。
可选的,所述金属外壳还设置有第六卡接部,所述第六卡接部卡接于插卡部,所述第六卡接部设置于插槽的槽口的另一侧;
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一侧延伸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贴覆于插卡部远离插槽的槽底的表面,所述第二弯折部与第六卡接部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另一侧延伸有第二焊接部。
可选的,所述第二锁卡部设置有安装槽;
所述连接器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卡接于安装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端子和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设置有插槽,若干所述端子设置于绝缘本体内,并且若干端子的一端暴露于插槽,所述金属外壳设置有第一主体部、第二主体部、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第三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所述第一主体部贴覆于绝缘本体的一侧的表面,所述第一卡接部与第一主体部的一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于绝缘本体,所述第二卡接部与第一主体部的一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于绝缘本体,所述第二主体部贴覆于绝缘本体的另一侧的表面,所述第三卡接部与第二主体部的一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卡接部卡接于绝缘本体,所述第四卡接部与第二主体部的一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卡接部卡接于绝缘本体。通过第一卡接部和第三卡接部卡接于绝缘本体的一端,以及,第二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卡接于绝缘本体的另一端,使得金属外壳提高绝缘本体的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中的绝缘本体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放大图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部放大图示意图;
图6是图3中C部放大图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中的金属外壳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连接器;1、绝缘本体;11、插槽;12、插卡部;121、第一凹槽;122、第二凹槽;123、第五卡槽;124、第六卡槽;13、第一锁卡部;131、第一卡槽;132、第二卡槽;14、第二锁卡部;141、第三卡槽;142、第四卡槽;143、安装槽;15、防呆部;2、端子;3、金属外壳;31、第一主体部;311、第一突入部;312、第一弯折部;313、第一焊接部;314、第一延伸部;315、第二延伸部;32、第二主体部;321、第二突入部;322、第二弯折部;323、第二焊接部;324、第三延伸部;325、第四延伸部;33、第一连接部;34、第二连接部;35、第一卡接部;36、第二卡接部;37、第三卡接部;38、第四卡接部;39、第五卡接部;3a、第六卡接部;4、第一锁卡件;5、第二锁卡件;6、保护件;7、固定组件;71、第一固定件;72、第二固定件;73、第三固定件;8、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和图2,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若干端子2、金属外壳3、第一锁卡件4、第二锁卡件5、保护件6、固定组件7和连接件8。绝缘本体1供扩充卡插接。若干端子2设置于绝缘本体1,若干端子2用于与扩充卡和电路板连接,起到传输信号作用。金属外壳3贴覆于绝缘本体1的表面,提高绝缘本体1的强度,以及,起到遮屏作用,减少其它的电子元件对端子2产生的信号干扰。第一锁卡件4设置于绝缘本体1的一端。第二锁卡件5枢接于绝缘本体1的另一端,第一锁卡件4和第二锁卡件5用于将扩充卡与绝缘本体1锁紧,或者将扩充卡与绝缘本体1解锁。保护件6设置于绝缘本体1,保护件6用于保护绝缘本体1的部分,避免扩充卡插接时损坏绝缘本体1。固定组件7设置于绝缘本体1,固定组件7用于将绝缘本体1与电路板固定。连接件8设置于绝缘本体1,连接件8用于提高绝缘本体1的强度。
对于上述绝缘本体1,请参阅图2-图6,绝缘本体1设置有插槽11、插卡部12、第一锁卡部13、第二锁卡部14和防呆部15。插槽11设置于插卡部12、第一锁卡部13和第二锁卡部14,插槽11供扩充卡插接。插卡部12的一端与第一锁卡部13连接,插卡部12的另一端与第二锁卡部14连接。插卡部12设置有第一凹槽121、第二凹槽122、第五卡槽123和第六卡槽124。第一凹槽121设置于插卡部12的一侧的表面。第二凹槽122设置于插卡部12的另一侧表面。第五卡槽123和第六卡槽124相对设置于插卡部12位于插槽11的槽口的两侧的表面。第一锁卡部13凸出于插卡部12,第一锁卡部13远离插卡部12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卡槽131和第二卡槽132。第二锁卡部14凸出于插卡部12,第二锁卡部14远离插卡部12的表面设置有第三卡槽141、第四卡槽142和安装槽143,安装槽143与插槽11连通。防呆部15与插槽11的壁面连接,防呆部15用于确定扩充卡正确的插入方式,以使扩充卡与若干端子2正确连接。
对于上述若干端子2,请参阅图2,若干端子2设置于绝缘本体1,并且若干端子2的一端暴露于插槽11,若干端子2的一端与插接于插槽11的扩充卡连接,若干端子2的另一端伸出绝缘本体1用于与电路板固定连接,从而将扩充卡与电路板连接,若干端子2用于起到传送信号作用。
对于上述金属外壳3,请查阅图7,金属外壳3设置有第一主体部31、第二主体部32、第一连接部33、第二连接部34、第一卡接部35、第二卡接部36、第三卡接部37、第四卡接部38、第五卡接部39和第六卡接部3a。
对于上述第一主体部31,第一主体部31贴覆于插卡部12的一侧的表面,第一主体部31设置有第一突入部311、第一弯折部312、第一焊接部313、第一延伸部314和第二延伸部315。第一突入部311卡接于第一凹槽121,使得第一主体部31与插卡部12连接固定。第一弯折部312是第一主体部31的一侧延伸得到的,第一弯折部312贴覆于插卡部12远离插槽11的槽底的表面,第一弯折部312设置于插槽11的槽口的一侧。第一焊接部313是第一主体部31的另一侧延伸得到的,第一焊接部313用于与电路板焊接,使得第一主体部31与电路板固定。第一延伸部314是第一主体部31的一侧的一端延伸得到的,第一延伸部314贴覆于第一锁卡部13的一侧的表面。第二延伸部315是第一主体部31的一侧的另一端延伸得到的,第二延伸部315贴覆于第二锁卡部14的一侧的表面。
对于上述第二主体部32,第二主体部32贴覆于插卡部12的另一侧的表面,第二主体部32设置有第二突入部321、第二弯折部322、第二焊接部323、第三延伸部324和第四延伸部325。第二突入部321卡接于第二凹槽122,使得第二主体部32与插卡部12连接固定。第二弯折部322是第二主体部32的一侧延伸得到的,第二弯折部322贴覆于插卡部12远离插槽11的槽底的表面,第二弯折部322设置于插槽11的槽口的另一侧。第二焊接部323是第二主体部32的另一侧延伸得到的,第二焊接部323用于与电路板焊接,使得第二主体部32与电路板固定。第三延伸部324是第二主体部32的一侧的一端延伸得到的,第三延伸部324贴覆于第一锁卡部13的另一侧的表面。第四延伸部325是第二主体部32的一侧的另一端延伸得到的,第四延伸部325贴覆于第二锁卡部14的另一侧的表面。
对于上述第一连接部33,第一连接部33连接于第一主体部31的一端和第二主体部32的一端,第一连接部33贴覆于插卡部12的一端的表面。
对于上述第二连接部34,第二连接部34连接于第一主体部31的一端和第二主体部32的另一端,第二连接部34贴覆于插卡部12的另一端的表面。其中,第一连接部33和第二连接部34用于提高绝缘本体1的强度,防止绝缘本体1发生向两侧开裂的情况。
对于上述第一卡接部35,第一卡接部35与第一延伸部314连接,第一卡接部35卡接于第一卡槽131。
对于上述第二卡接部36,第二卡接部36与第二延伸部315连接,第二卡接部36卡接于第三卡槽141。
对于上述第三卡接部37,第三卡接部37与第三延伸部324连接,第三卡接部37卡接于第二卡槽132。
对于上述第四卡接部38,第四卡接部38与第四延伸部325连接,第四卡接部38卡接于第四卡槽142。
对于上述第五卡接部39,第五卡接部39与第一弯折部312连接,第五卡接部39卡接于第五卡槽123。
对于上述第六卡接部3a,第六卡接部3a与第二弯折部322连接,第六卡接部3a卡接于第六卡槽124。其中,第一卡接部35、第二卡接部36和第五卡接部39进一步使得第一主体部31与绝缘本体1连接固定,第三卡接部37、第四卡接部38和第六卡接部3a进一步使得第二主体部32与绝缘本体1连接固定,从而进一步提高绝缘本体1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21、第二凹槽122、第一突入部311、第二突入部321、第一焊接部313和第二焊接部323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凹槽121相对设置于插卡部12的一侧的表面的两端。两个第二凹槽122相对设置于插卡部12的另一侧的表面的两端。一第一突入部311卡接于一第一凹槽121。一第二突入部321卡接于一第二凹槽122。两个第一焊接部313相对设置于第一主体部31的另一侧的两端,两个第一焊接部313用于使得第一主体部31与电路板连接更稳定。两个第二焊接部323相对设置于第二主体部32的另一侧的两端,两个第二焊接部323用于使得第二主体部32与电路板连接更稳定。
对于上述第一锁卡件4,请参阅图2,第一锁卡件4设置于第一锁卡部13,第一锁卡件4用于锁紧或者解锁插接于插槽11的扩充卡的一端。
对于上述第二锁卡件5,请参阅图2,第二锁卡件5枢接于第二锁卡部14,第二锁卡件5用于锁紧或者解锁插接于插槽11的扩充卡的另一端。
对于上述保护件6,请参阅图2,保护件6套接于防呆部15,保护件6用于保护防呆部15,防止扩充卡在插接于插槽11时损坏防呆部15。
对于上述固定组件7,请参阅图2,固定组件7包括第一固定件71、第二固定件72和第三固定件73。第一固定件71的一端设置于插卡部12的一端,第一固定件71的另一端伸出插卡部12用于与电路板焊接固定。第二固定件72的一端设置于插卡部12的另一端,第二固定件72的另一端伸出插卡部12用于与电路板焊接固定。第三固定件73的一端设置于插卡部12,第三固定件73位于第一固定件71和第二固定件72之间,第三固定件73的另一端伸出插卡部12用于与电路板焊接固定,第一固定件71、第二固定件72和第三固定件73用于使得绝缘本体1与电路板连接固定。
对于上述连接件8,请参阅图2,连接件8卡接于安装槽143,使得连接件8与第二锁卡部14连接固定,提供第二锁卡部14的强度,从而避免绝缘本体1向插槽11的两侧外张。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若干端子2和金属外壳3,绝缘本体1设置有插槽,若干端子2设置于绝缘本体1内,并且若干端子2的一端暴露于插槽,金属外壳3设置有第一主体部31、第二主体部32、第一卡接部35、第二卡接部36、第三卡接部37和第四卡接部38,第一主体部31贴覆于绝缘本体1的一侧的表面,第一卡接部35与第一主体部31的一侧的一端连接,第一卡接部35卡接于绝缘本体1,第二卡接部36与第一主体部31的一侧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卡接部36卡接于绝缘本体1,第二主体部32贴覆于绝缘本体1的另一侧的表面,第三卡接部37与第二主体部32的一侧的一端连接,第三卡接部37卡接于绝缘本体1,第四卡接部38与第二主体部32的一侧的另一端连接,第四卡接部38卡接于绝缘本体1。通过第一卡接部35和第三卡接部37卡接于绝缘本体1的一端,以及,第二卡接部36和第四卡接部38卡接于绝缘本体1的另一端,使得金属外壳3提高绝缘本体1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实施例,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连接器100,对于连接器100的结构和功能可参阅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本体,设置有插槽;
若干端子,设置于绝缘本体内,并且若干端子的一端暴露于插槽;
金属外壳,设置有第一主体部、第二主体部、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第三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所述第一主体部贴覆于绝缘本体的一侧的表面,所述第一卡接部与第一主体部的一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于绝缘本体,所述第二卡接部与第一主体部的一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于绝缘本体,所述第二主体部贴覆于绝缘本体的另一侧的表面,所述第三卡接部与第二主体部的一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卡接部卡接于绝缘本体,所述第四卡接部与第二主体部的一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卡接部卡接于绝缘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本体设置有插卡部、第一锁卡部和第二锁卡部,所述第一锁卡部连接于插卡部的一端,所述第二锁卡部连接于插卡部的另一端,并且所述第一锁卡部和第二锁卡部凸出于插卡部,所述第一锁卡部的远离插卡部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二锁卡部远离插卡部的表面设置有第三卡槽和第四卡槽;
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于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于第三卡槽,所述第三卡接部卡接于第二卡槽,所述第四卡接部卡接于第四卡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卡部位于插槽的槽口的一侧的表面设置有第五卡槽;
所述金属外壳还设置有第五卡接部,所述第五卡接部与第一主体部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五卡接部卡接于第五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一侧延伸有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贴覆于插卡部远离插槽的槽底的表面,所述第一弯折部设置于插槽的槽口的一侧,所述第五卡接部与第一弯折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另一侧延伸有第一焊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卡部的一侧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主体部设置有第一突入部,所述第一突入部卡接于所述第一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外壳还设置有第六卡接部,所述第六卡接部卡接于插卡部,所述第六卡接部设置于插槽的槽口的另一侧;
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一侧延伸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贴覆于插卡部远离插槽的槽底的表面,所述第二弯折部与第六卡接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另一侧延伸有第二焊接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锁卡部设置有安装槽;
所述连接器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卡接于安装槽。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
CN202320697840.2U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93507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97840.2U CN219350757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97840.2U CN219350757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50757U true CN219350757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100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97840.2U Active CN219350757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507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33058B2 (en) Micro plug connector
US11139597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TW202036991A (zh) 端子結構和板端連接器
CN218887646U (zh) 线端连接器
EP4336657A1 (en) Terminal connection structure
CN216488678U (zh) 电连接器
CN219246978U (zh) 双头连接器
CN219350757U (zh)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9350756U (zh)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8525788U (zh) 立式插座连接器
US2010030460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terminal-connecting element thereof
CN210985007U (zh) 一种电连接器
TWI749671B (zh) 抗損耗傳輸裝置組
CN106410541B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12848967U (zh) 一种微型大电流btb连接器母座
CN216085477U (zh) 一种防水连接器
CN219874369U (zh) 一种连接器基座及电子系统
CN220253553U (zh) 一体式连接器用屏蔽壳及连接器
CN219246981U (zh) 板端母座连接器
CN213124777U (zh) 一种焊接牢固的连接器结构
CN211629472U (zh) 二合一hsd板端连接器
CN219247077U (zh) 基于错位接触的fpc连接器组件
CN216085418U (zh) 一种板端连接器
CN217544969U (zh) 一种连接器
CN215989335U (zh) 一种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