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64580U - 车门限位装置及作业机械 - Google Patents

车门限位装置及作业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64580U
CN219864580U CN202320792845.3U CN202320792845U CN219864580U CN 219864580 U CN219864580 U CN 219864580U CN 202320792845 U CN202320792845 U CN 202320792845U CN 219864580 U CN219864580 U CN 2198645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limiting
seat body
arm
vehicle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9284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夏夏
周华建
王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Heavy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Heavy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Heavy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Heavy Machinery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9284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645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645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645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提供一种车门限位装置及作业机械,包括第一座体、第二座体、限位臂、限位件、第一弹性件和过渡缓冲件。且沿限位臂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过渡缓冲件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打开车门时,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相对远离,限位臂向活动腔外移动,带动过渡缓冲件向限位件靠近。当限位件开始沿过渡缓冲件移动后,限位件会逐渐向第一凹槽内移动,挤压第一弹性件,使第一弹性件的形变越来越大,从而施加于限位件的反作用力也随之变大。进而限位件对限位臂的压紧力变大,以对限位臂的运动起到阻碍作用,减缓限位臂的移动速度,防止操作人员用力过大而导致限位臂快速向外运动发生碰撞,保护限位装置免受损伤,延长其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车门限位装置及作业机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门限位装置及作业机械。
背景技术
车门限位结构是工程机械的车门总成中重要组成部件之一,其作用是限制车门的打开程度。一方面,限制车门的最大开度,防止车门开得过大,导致车门外板与车身发生碰撞。另一方面,可在需要时保持车门处于开启状态,防止车门在外力作用下突然关闭,造成人员夹伤。
但是,现有技术中,车门限位结构至少存在以下缺点:当打开车门时,若操作人员用力过大,限位结构的限位臂会快速向外移动发生碰撞,容易造成限位臂损坏,影响限位结构的使用寿命。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打开车门时操作人员用力过大,使得限位结构的限位臂快速移动,容易造成限位臂损坏,影响限位结构使用寿命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门限位装置及作业机械,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打开车门时操作人员用力过大,使得限位结构的限位臂快速移动,容易造成限位臂损坏,影响限位结构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门限位装置,包括:
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所述第一座体与所述第二座体能够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且所述第一座体内开设有沿其轴向设置的活动腔;
限位臂,其第一端滑动设置于所述活动腔中,第二端伸出所述活动腔并与所述第二座体转动连接;
限位件,与所述限位臂相抵接,所述第一座体的内壁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限位件的第一凹槽,所述限位件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中;
第一弹性件,用于将所述限位件抵紧在所述限位臂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中,另一端与所述限位件相连接;
过渡缓冲件,所述限位臂在与所述限位件的接触位置上设置有所述过渡缓冲件,所述过渡缓冲件位于所述限位臂的第一端,且沿所述限位臂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所述过渡缓冲件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门限位装置,还包括:
减震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座体与所述第二座体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门限位装置,所述减震组件包括:
固定件,所述第一座体在与所述第二座体的接触位置上设置有所述固定件,所述固定件沿所述第一座体的轴向设置;
滑动件,与所述固定件滑动连接,所述滑动件沿所述固定件的轴向移动,所述滑动件用于与所述第二座体相抵接;
第二弹性件,其一端与所述固定件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动件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门限位装置,所述固定件和所述滑动件设置为筒体结构,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固定件相套接,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筒体结构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门限位装置,所述减震组件还包括:
支撑件,沿所述第一座体的轴向设置,所述支撑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件内;
挤压板,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挤压板相抵接;和/或,
第一缓冲垫,设置于所述滑动件上,所述第一缓冲垫用于与所述第二座体相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门限位装置,还包括:
第二缓冲垫,设置于所述第二座体与所述第一座体的接触面上,所述第二缓冲垫设有供所述限位臂穿过的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门限位装置,所述过渡缓冲件与所述限位件的接触面设置为弧形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门限位装置,还包括:
滚珠,与所述限位件滚动连接;
至少两个限位槽,沿所述限位臂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滚珠与所述限位槽相卡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门限位装置,还包括:
限位台阶面,设置于所述活动腔中靠近所述第二座体的一侧;
挡板,设置于所述限位臂的第一端,所述挡板与所述限位台阶面相抵接,以阻止所述限位臂继续移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作业机械,包括车门,所述车门设置有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门限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门限位装置,包括: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第一座体与第二座体能够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且第一座体内开设有沿其轴向设置的活动腔;限位臂,其第一端滑动设置于活动腔中,第二端伸出活动腔并与第二座体转动连接;限位件,与限位臂相抵接,第一座体的内壁设有用于容纳限位件的第一凹槽,限位件滑动设置于第一凹槽中;第一弹性件,用于将限位件抵紧在限位臂上,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固定设置于第一凹槽中,另一端与限位件相连接;过渡缓冲件,限位臂在与限位件的接触位置上设置有过渡缓冲件,过渡缓冲件位于限位臂的第一端,且沿限位臂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过渡缓冲件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如此设置,限位件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始终压紧在限位臂上。打开车门时,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相对远离,限位臂向活动腔外移动,带动过渡缓冲件向限位件靠近。当限位件开始沿过渡缓冲件移动后,限位件会逐渐向第一凹槽内移动,挤压第一弹性件,使得第一弹性件的形变越来越大,从而施加于限位件的反作用力也随之变大。进而限位件对限位臂的压紧力变大,以对限位臂的运动起到阻碍作用,减缓限位臂的移动速度。这样在打开车门时,可以起到缓冲减速作用,防止操作人员用力过大而导致限位臂快速向外运动发生碰撞,保护限位装置免受损伤,延长其使用寿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打开车门时操作人员用力过大,使得限位结构的限位臂快速移动,容易造成限位臂损坏,影响限位结构使用寿命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门限位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门限位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限位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座体;2:第二座体;3:限位臂;4:限位件;5:第一弹性件;6:过渡缓冲件;7:减震组件;8:第二缓冲垫;
11:活动腔;12:第一凹槽;13:限位台阶面;14:第二凹槽;15:第三凹槽;
21:安装槽;
31:第一端;32:第二端;33:限位槽;34:挡板;35:连接件;36:转轴;
41:滚珠;
61:弧形面;
71:固定件;72:滑动件;73:第二弹性件;74:支撑件;75:挤压板;76:第一缓冲垫;77:第一限位挡边;78:第二限位挡边;8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至图5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车门限位装置。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门限位装置,包括第一座体1,第二座体2,限位臂3,限位件4,第一弹性件5,以及过渡缓冲件6。具体来说,第一座体1与第二座体2能够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例如,在打开车门时,第一座体1和第二座体2相对远离,由相接触变为逐渐远离。在关闭车门时,第一座体1和第二座体2相对靠近,直至再次相接触。
如图2所示,第一座体1内开设有沿其轴向设置的活动腔11。限位臂3的第一端31滑动设置于活动腔11中,限位臂3的第二端32伸出活动腔11,且与第二座体2转动连接。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二座体2内开设有安装槽21,限位臂3的第二端32设有连接件35。连接件35伸入安装槽21中,并通过转轴36与第二座体2转动连接。其中,连接件35可设置为杆状。
如图3所示,限位件4与限位臂3相抵接。第一座体1的内壁设有用于容纳限位件4的第一凹槽12,限位件4滑动设置于第一凹槽12中,从而可沿第一凹槽12移动,运动更加稳定。具体地,第一凹槽12垂直于第一座体1的轴向设置,从而限位件4可垂直抵压在限位臂3端面上,作用效果更佳。
第一弹性件5可选用弹簧,用于将限位件4抵紧在限位臂3上。第一弹性件5的一端固定设置于第一凹槽12中,另一端与限位件4相连接。例如,限位件4内可开设有空腔,弹簧的一端抵接于第一凹槽12的槽底,另一端伸入空腔中并与空腔底部相抵。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小装置重量,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弹簧更加可靠地作用于限位件4。
限位臂3在与限位件4的接触位置上设置有过渡缓冲件6,且过渡缓冲件6位于限位臂3的第一端31。其中,如图4所示,过渡缓冲件6可设置为板式结构。并且,如图2所示,沿限位臂3的第一端31至第二端32的方向,过渡缓冲件6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从而从左向右,过渡缓冲件6向远离限位臂3的方向逐渐扩张。这样,在打开车门时,限位臂3向左运动,过渡缓冲件6随之靠近限位件4。随着过渡缓冲件6不断向左运动,会将限位件4向第一凹槽12内进行挤压,使得第一弹性件5的变形逐渐增大。相应地,第一弹性件5对限位件4产生的反作用力变大,则限位件4对过渡缓冲件6的挤压力变大,从而对限位臂3的运动起到更大的阻碍作用,阻止限位臂3快速向外移动。因此,随着限位臂3不断向左移动,限位臂3的移动越来越缓慢。
需要说明的是,以如图2所示的车门限位装置的摆放位置来说,图中左右方向即为第一座体1的轴向,图中限位臂3的右端即为限位臂3的第一端31,图中限位臂3的左端即为限位臂3的第二端32;垂直于第一座体1轴向且与过渡缓冲件6相交所得的截面即为过渡缓冲件6的横截面。
如此设置,限位件4在第一弹性件5的作用下始终压紧在限位臂3上。打开车门时,第一座体1和第二座体2相对远离,限位臂3向活动腔11外移动,带动过渡缓冲件6向限位件4靠近。当限位件4开始沿过渡缓冲件6移动后,限位件4会逐渐向第一凹槽12内移动,挤压第一弹性件5,使得第一弹性件5的形变越来越大,从而施加于限位件4的反作用力也随之变大。进而限位件4对限位臂3的压紧力变大,以对限位臂3的运动起到阻碍作用,减缓限位臂3的移动速度。这样在打开车门时,可以起到缓冲减速作用,防止操作人员用力过大而导致限位臂3快速向外运动发生碰撞,保护限位装置免受损伤,延长其使用寿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打开车门时操作人员用力过大,使得限位结构的限位臂快速移动,容易造成限位臂损坏,影响限位结构使用寿命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门限位装置还包括减震组件7,减震组件7设置于第一座体1与第二座体2之间。这样设置,在关闭车门时,当第一座体1与第二座体2相接触时,可通过减震组件7吸收碰撞时的冲击力,从而防止车门震动,减小对车门内部结构或车窗玻璃造成的损伤,保护人员安全。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减震组件7包括固定件71,滑动件72,以及第二弹性件73。如图2所示,第一座体1在与第二座体2的接触位置上固定设置有固定件71,固定件71沿第一座体1的轴向设置。如图5所示,滑动件72与固定件71滑动连接,滑动件72能够沿固定件71的轴向移动。并且,滑动件72用于与第二座体2相抵接。第二弹性件73可选用弹簧,其一端与固定件71相连接,另一端与滑动件72相连接。
如此设置,当关闭车门时,第二座体2作用于滑动件72上,带动滑动件72向右移动,并挤压第二弹性件73。在挤压力的作用下,第二弹性件73的变形增大,对滑动件72产生反作用力,从而对车门关闭产生的撞击力起到一个缓冲作用,防止关闭车门时用力过大,造成车门震动,而对车门内部结构和车窗玻璃的损坏。需要说明的是,以如图5所示的减震组件7的摆放位置来说,图中左右方向即为所指左右方位,以及固定件71的轴向。
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固定件71和滑动件72设置为筒体结构。滑动件72与固定件71相套接,第二弹性件73设置于筒体结构内。例如,滑动件72套接于固定件71中,第二弹性件73设置于滑动件72内。这样设置,可减小装置重量,而且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为了防止滑动件72与固定件71分离脱落,滑动件72上设有第一限位挡边77,固定件71上设有第二限位挡边78。第一限位挡边77的外沿与固定件71的内壁紧密贴合,第二限位挡边78的内沿与滑动件72的外壁紧密贴合。当第二座体2与滑动件72分离,在第二弹性件73的作用下,第一限位挡边77与第二限位挡边78相抵接,从而阻止滑动件72继续运动,保证滑动件72与固定件71可靠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减震组件7还包括支撑件74和挤压板75。如图5所示,支撑件74固定设置于固定件71内,且沿第一座体1的轴向设置。具体地,支撑件74可设置为杆状,其端部延伸至滑动件72内。挤压板75设置于支撑件74端部,并与滑动件72内壁滑动连接,第二弹性件73与挤压板75相抵接。这样,通过设置支撑件74和挤压板75,不仅可缩短第二弹性件73的使用长度,还可减小第二弹性件73对固定件71内壁的磨损。
此外,减震组件7还包括第一缓冲垫76,固定设置于滑动件72上。具体地,第一缓冲垫76位于滑动件72与第二座体2相接触的位置上。第一缓冲垫76用于与第二座体2相抵接,从而在第二座体2撞向滑动件72时,可起到缓冲减震作用。其中,第一缓冲垫76可选用橡胶垫。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车门限位装置还包括第二缓冲垫8。第二缓冲垫8设置于第二座体2上,且第二缓冲垫8位于第二座体2与第一座体1的接触位置上。如图4所示,第二缓冲垫8设有供限位臂3穿过的通孔81。其中,第二缓冲垫8可选用橡胶垫。如此设置,通过第二缓冲垫8可起到缓冲作用,防止第二座体2撞向第一座体1,对限位装置造成损伤,而影响限位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配合减震组件7,能够更加有效地减少关门时产生的震动,防止车门损伤。
具体来说,如图2所示,第二座体2右端设有凸台,第一座体1左端设有与凸台相配合的第二凹槽14,减震组件7固定安装在第二凹槽14中。在车门关闭时,凸台伸入第二凹槽14中,且凸台与减震组件7相接触,以使第二座体2与第一座体1接触更加紧密。进一步地,第一座体1左端还设有与第二缓冲垫8相配合的第三凹槽15,以用于容纳第二缓冲垫8。此外,如图1所示,减震组件7可至少设置为两个,各个减震组件7均匀布置在第二凹槽14中,减震效果更好。第二凹槽14开设有若干装配孔,固定件71固定安装在装配孔中。
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过渡缓冲件6与限位件4相接触的端面设置为弧形面61。这样设置,在限位件4运动过程中更加圆滑顺畅,缓慢过渡。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门限位装置还包括滚珠41和至少两个限位槽33。滚珠41与限位件4滚动连接,从而可形成滚动摩擦,减小对限位臂3的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此外,还可在弧形面61上设置与滚珠41相适配的导槽,使得滚珠41沿一定轨迹滚动,运动更加稳定可靠。
如图2所示,各个限位槽33沿限位臂3的轴向间隔设置。限位槽33可设置为弧形槽,滚珠41与限位槽33相卡接。这样设置,通过在限位臂3上布置多个限位槽33,从而实现车门多角度开启及关闭。需要说明的是,以如图2所示的车门限位装置的摆放位置来说,图中左右方向即为限位臂3的轴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车门限位装置还包括限位台阶面13和挡板34。如图2所示,限位台阶面13设置于活动腔11中靠近第二座体2的一侧,即,限位台阶面13位于活动腔11的左端。挡板34设置于限位臂3的第一端31,当挡板34与限位台阶面13相抵接,限位臂3不再向外运动,从而限制了限位臂3的移动范围,确定了车门最大开合角度。此外,限位件4可至少设置为两个,各个限位件4沿限位臂3的周向均匀设置,且第一弹性件5、限位槽33、过渡缓冲件6等结构对应设置。例如,两个限位件4对称布置在限位臂3两侧,且限位臂3两侧均设有过渡缓冲件6和若干限位槽33,从而使限位臂3两侧均匀受力,限位更加可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门限位装置,适用于挖掘机等工程机械,具体包括第一座体1,第二座体2,限位臂3,限位件4,第一弹性件5,过渡缓冲件6,减震组件7,以及第二缓冲垫8等。如图2所示,当打开车门时,限位臂3向左移动,滚珠41落入不同位置的限位槽33中,实现车门多角度开启。当滚珠41与过渡缓冲件6接触时,限位臂3在带动过渡缓冲件6向左移动的过程中,将滚珠41、限位件4持续向第一凹槽12内进行挤压。此时,第一弹性件5的变形越来越大,对限位件4的反作用力逐渐变大,从而滚珠41对过渡缓冲件6的挤压力越大,阻碍限位臂3向左运动的作用力越大,阻止限位臂3快速向左移动。因此,限位臂3越是向左移动,其运动速度越慢,从而可防止用力过大时,限位臂3快速移动撞击第一座体1内壁,而造成限位装置的损伤变形,影响限位装置的使用。
当关闭车门时,限位臂3向右移动,滚珠41落入不同位置的限位槽33中,实现车门多角度关闭。限位臂3在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第二座体2挤压第一缓冲垫76,带动滑动件72向右运动,从而带动第二弹性件73向挤压板75移动。在挤压力的作用下,第二弹性件73产生变形,对滑动件72产生反作用力,从而对车门关闭产生的撞击力起到缓冲作用,防止车门震动,而影响车门内部结构及对车窗玻璃的损坏。
如此设置,关闭车门时,通过利用减震组件7和第二缓冲垫8起到缓冲减震作用,防止用力过大,第二座体2对车身造成撞击,而造成车门震动,对车窗玻璃或者车门内部结构造成损伤。而且,打开车门时,通过过渡缓冲件6对限位件4的挤压作用,阻碍限位臂3快速移动,可以起到缓冲功能,防止用力过大,造成限位臂3快速撞向第一座体1内壁,容易造成限位臂3损伤,影响限位装置的使用寿命。从而可以防止车门与车身碰撞,减轻车门震动,避免挖掘机受损,保护人员安全,增加限位装置使用寿命。
同时,通过在限位臂3上设置多个限位槽33,可以实现车门多角度开启及关闭。从而可以对车门开度进行限位及调节,使挖掘机在多开度下限位,方便进入驾驶室,便于车门开启及关闭,避免车门呈180度打开,撞击车身。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作业机械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作业机械与上文描述的车门限位装置可相互对应参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作业机械,例如,作业机械为挖掘机。作业机械包括车门,车门设置有如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车门限位装置。如此设置,限位件4在第一弹性件5的作用下始终压紧在限位臂3上。打开车门时,第一座体1和第二座体2相对远离,限位臂3向活动腔11外移动,带动过渡缓冲件6向限位件4靠近。当限位件4开始沿过渡缓冲件6移动后,限位件4会逐渐向第一凹槽12内移动,挤压第一弹性件5,使得第一弹性件5的形变越来越大,从而施加于限位件4的反作用力也随之变大。进而限位件4对限位臂3的压紧力变大,以对限位臂3的运动起到阻碍作用,减缓限位臂3的移动速度。这样在打开车门时,可以起到缓冲减速作用,防止操作人员用力过大而导致限位臂3快速向外运动发生碰撞,保护限位装置免受损伤,延长其使用寿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打开车门时操作人员用力过大,使得限位结构的限位臂快速移动,容易造成限位臂损坏,影响限位结构使用寿命的问题。该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和上述车门限位装置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致类似,故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作业机械的种类并不构成限定,例如作业机械还可以是起重机、装载机等。换句话说,只要作业机械能够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车门限位装置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门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所述第一座体与所述第二座体能够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且所述第一座体内开设有沿其轴向设置的活动腔;
限位臂,其第一端滑动设置于所述活动腔中,第二端伸出所述活动腔并与所述第二座体转动连接;
限位件,与所述限位臂相抵接,所述第一座体的内壁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限位件的第一凹槽,所述限位件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中;
第一弹性件,用于将所述限位件抵紧在所述限位臂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中,另一端与所述限位件相连接;
过渡缓冲件,所述限位臂在与所述限位件的接触位置上设置有所述过渡缓冲件,所述过渡缓冲件位于所述限位臂的第一端,且沿所述限位臂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所述过渡缓冲件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减震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座体与所述第二座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包括:
固定件,所述第一座体在与所述第二座体的接触位置上设置有所述固定件,所述固定件沿所述第一座体的轴向设置;
滑动件,与所述固定件滑动连接,所述滑动件沿所述固定件的轴向移动,所述滑动件用于与所述第二座体相抵接;
第二弹性件,其一端与所述固定件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动件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和所述滑动件设置为筒体结构,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固定件相套接,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筒体结构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还包括:
支撑件,沿所述第一座体的轴向设置,所述支撑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件内;
挤压板,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挤压板相抵接;和/或,
第一缓冲垫,设置于所述滑动件上,所述第一缓冲垫用于与所述第二座体相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缓冲垫,所述第二座体在与所述第一座体的接触位置上设置有所述第二缓冲垫,所述第二缓冲垫设有供所述限位臂穿过的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缓冲件与所述限位件的接触面设置为弧形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滚珠,与所述限位件滚动连接;
至少两个限位槽,沿所述限位臂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滚珠与所述限位槽相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限位台阶面,设置于所述活动腔中靠近所述第二座体的一侧;
挡板,设置于所述限位臂的第一端,所述挡板与所述限位台阶面相抵接,以阻止所述限位臂继续移动。
10.一种作业机械,包括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门限位装置。
CN202320792845.3U 2023-04-11 2023-04-11 车门限位装置及作业机械 Active CN2198645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92845.3U CN219864580U (zh) 2023-04-11 2023-04-11 车门限位装置及作业机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92845.3U CN219864580U (zh) 2023-04-11 2023-04-11 车门限位装置及作业机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64580U true CN219864580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24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92845.3U Active CN219864580U (zh) 2023-04-11 2023-04-11 车门限位装置及作业机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645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50610B1 (ko) 자동차용 도어 핸들 장치
JP6320536B2 (ja) 自動車のハッチ用の推進装置
JP6325503B2 (ja) 引戸の跳ね返り抑制機構
CN219864580U (zh) 车门限位装置及作业机械
CN111843984A (zh) 水平多关节机器人
WO2004033354A1 (en) Elevator safety device
CN115538835B (zh) 一种自复位旋转放大摩擦耗能阻尼器
US4606667A (en) Controlled deceleration stopping device for robot base
CN215516265U (zh) 一种曳引机的减震装置
JP3780671B2 (ja) 直進運動装置
CN216940780U (zh) 门体结构和机器人
KR101706212B1 (ko) 차량의 현수 장치
KR20090016222A (ko) 미세진동상쇄부를 갖는 중력축 공작기계
CN114216005B (zh) 一种铸造机械用减震底座
JP2890016B2 (ja) ボールネジの衝撃緩衝装置
CN211280924U (zh) 一种具有新型缓冲结构的汽车保险杠
CN220613209U (zh) 缓冲装置及加工设备
CN217573959U (zh) 具有防开型安全门的注塑机
CN219622995U (zh) 立式重型阻挡气缸
CN219135556U (zh) 限位机构
JP4322015B2 (ja) 摺動装置
CN219170304U (zh) 一种高速导轨防护罩导向缓冲减震装置
CN212503502U (zh) 一种稳定性好的电梯限速器
CN212687363U (zh) 一种起重机端梁缓冲防撞机构
CN215255471U (zh) 行李箱盖铰链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