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63299U - 连接元件、连接组件、钢筋骨架、钢筋砼组合柱及单立柱 - Google Patents

连接元件、连接组件、钢筋骨架、钢筋砼组合柱及单立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63299U
CN219863299U CN202321280053.4U CN202321280053U CN219863299U CN 219863299 U CN219863299 U CN 219863299U CN 202321280053 U CN202321280053 U CN 202321280053U CN 219863299 U CN219863299 U CN 2198632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rete
reinforced
reinforced concrete
composite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8005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光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Shengbao Housing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Shengbao Housi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Shengbao Housing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Shengbao Housi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8005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632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632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632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元件、连接组件、钢筋骨架、钢筋砼组合柱及单立柱,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该连接元件包括公端,连接座包括方形基板,基板的四角位置或靠近四角处分别设有主筋,各主筋与基板垂直并延伸,基板的板面上设拉拔栓,部分拉拔栓伸入四根主筋围合而成的空间内,部分拉拔栓穿出基板并与主筋反向延伸;连接元件还包括母端,连接盒包括方形底板,底板的四角位置或靠近四角处分别设有主筋,各主筋与底板垂直并延伸,底板的板面上设有连接孔,连接孔贯通底板。该连接元件通过两个连接元件的配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常规预制钢筋砼梁柱在装配时操作不方便且作业质量不可靠的技术问题,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连接元件、连接组件、钢筋骨架、钢筋砼组合柱及单立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连接元件、连接组件、钢筋骨架、钢筋砼组合柱及单立柱。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
而本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常规预制钢筋砼梁柱在装配时需要大量脚手架做支撑,而且需要较高的生产精度和施工精度,经常在作业现场出现孔位相错情况,装配操作不方便且作业质量不可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元件、连接组件、钢筋骨架、钢筋砼组合柱及单立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规预制钢筋砼梁柱在装配时需要大量脚手架做支撑,而且需要较高的生产精度和施工精度,经常在作业现场出现孔位相错情况,装配操作不方便且作业质量不可靠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元件,所述连接元件包括主筋、连接座和拉拔栓构成的公端,所述连接座包括方形基板,所述基板的四角位置或靠近四角处分别设有所述主筋,各个所述主筋与所述基板垂直并沿所述基板的法向延伸,所述基板的板面上设有所述拉拔栓,部分所述拉拔栓伸入四根所述主筋围合而成的空间内,部分所述拉拔栓穿出所述基板并与所述主筋反向延伸;
所述连接元件还包括主筋、连接盒和连接孔构成的母端,所述连接盒包括方形底板,所述底板的四角位置或靠近四角处分别设有所述主筋,各个所述主筋与所述底板垂直并沿所述底板的法向延伸,所述底板的板面上设有所述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贯通所述底板。
进一步的,所述公端包括第一公端,所述第一公端包括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包括与四根所述主筋相连的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的板面正中部设有第一拉拔栓,所述第一拉拔栓与各个所述主筋之间均设有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侧边与所述第一基板固接;和/或,所述公端包括第二公端,所述第二公端包括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包括与四根所述主筋相连的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的板面上设有两个第二拉拔栓,各个所述第二拉拔栓与邻近的两个各个所述主筋之间及两个所述第二拉拔栓之间均设有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朝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侧边与所述第二基板固接;
所述母端包括第一母端,所述第一母端包括第一连接盒,所述第一连接盒包括与四根所述主筋相连的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的板面正中部设有第一连接孔,四根所述主筋合围而成的空间内设有与第一底板平行的第一顶板,所述第一顶板的四角位置或靠近四角位置处分别与各个所述主筋相连,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一顶板之间设有第一侧板,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一顶板和所述第一侧板界定一个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通的第一操作腔;和/或,所述母端包括第二母端,所述第二母端包括第二连接盒,所述第二连接盒包括与四根所述主筋相连的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的板面上设有两个第二连接孔,四根所述主筋合围而成的空间内设有与第二底板平行的第二顶板,所述第二顶板的四角位置或靠近四角位置处分别与各个所述主筋相连,所述第二底板和所述第二顶板之间设有第二侧板,所述第二底板、所述第二顶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界定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孔对应连通的第二操作腔。
进一步的,所述拉拔栓伸入四根所述主筋围合而成的空间内的端部和/或侧壁设有拉拔片,所述拉拔片在垂直所述拉拔栓长度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拉拔栓的横截面积。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所述第一公端和所述第一母端,所述第一基板远离所述主筋延伸方向的板面和所述第一底板远离所述主筋延伸方向的板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拉拔栓穿入所述第一连接孔中,所述第一拉拔栓位于所述第一操作腔中的部分套设有螺母;
或,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两个所述第一母端,两个所述第一底板远离所述主筋延伸方向的板面相对设置,其一所述底板上的所述第一连接孔与另一所述底板上的所述第一连接孔位置相对,其一所述第一操作腔中设有螺栓,所述螺栓串联两个所述第一母端的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螺栓位于另一所述第一操作腔中的部分套设有螺母;
或,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三连接组件,所述第三连接组件包括所述第二公端和所述第二母端,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主筋延伸方向的板面和所述第二底板远离所述主筋延伸方向的板面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拉拔栓分别穿入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中,两个所述第二拉拔栓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操作腔中的部分分别套设有螺母;
或,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四连接组件,所述第四连接组件包括两个所述第二母端,两个所述第二底板远离所述主筋延伸方向的板面相对设置,其一所述底板上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与另一所述底板上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位置相对,其一所述第二母端的两个所述第二操作腔中分别设有螺栓,所述螺栓串联两个所述第二母端的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螺栓位于另一所述第二母端的两个所述第二操作腔中的部分分别套设有螺母。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钢筋骨架,所述钢筋骨架包括平直式钢筋骨架,所述平直式钢筋骨架包括至少两个所述连接组件,各个所述连接组件中的所述主筋平行,且各个所述连接组件呈单排并列设置,不同所述连接组件中的所述主筋之间设有箍筋,以使各个所述连接组件成为整体;
或,所述钢筋骨架包括平直式钢筋骨架,所述转角式钢筋骨架包括至少三个所述连接组件,各个所述连接组件中的所述主筋平行,以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组件为中心,其余所述连接组件在居中的所述连接组件的外围形成两列且两列延展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或锐角,位于同一列中的不同所述连接组件中的所述主筋之间设有箍筋,以使同一列中的所述连接组件成为整体;
或,所述钢筋骨架包括交错式钢筋骨架,所述交错式钢筋骨架包括至少四个所述连接组件,各个所述连接组件中的所述主筋平行,以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组件为中心,其余所述连接组件在居中的所述连接组件的外围形成至少三列且相邻两列延展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直角、钝角或平角,位于同一列中的不同所述连接组件中的所述主筋之间设有箍筋,以使同一列中的所述连接组件成为整体;
或,所述钢筋骨架包括复合式钢筋砼立柱,所述复合式钢筋砼立柱中包括至少五个所述连接组件,各个所述连接组件中的所述主筋平行,以其中至少两个所述连接组件为中心,其余所述连接组件在在每个居中的所述连接组件的外围形成至少两列且相邻两列延展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直角、钝角或平角,位于同一列中的不同所述连接组件中的所述主筋之间设有箍筋,以使同一列中的所述连接组件成为整体。
进一步的,在所述平直式钢筋骨架中,各个所述连接组件为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第三连接组件或第四连接组件中的任意一种;
在所述转角式钢筋骨架中,居中的所述连接组件为第一连接组件或第三连接组件,其余所述连接组件为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第三连接组件或第四连接组件中的任意一种;
在所述交错式钢筋骨架中,居中的所述连接组件为第一连接组件或第三连接组件,其余所述连接组件为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第三连接组件或第四连接组件中的任意一种;
在所述复合式钢筋骨架中,居中的所述连接组件为第一连接组件或第三连接组件,其余所述连接组件为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第三连接组件或第四连接组件中的任意一种。
第四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钢筋砼组合柱,包括至少两个前述的钢筋骨架及填充在所述钢筋骨架内和/或包覆在所述钢筋骨架外的第一混凝土层,位于同一个所述钢筋骨架上的所述第一混凝土层根据所述钢筋骨架仿形为第一砼体,至少部分所述钢筋骨架埋设在对应的所述第一砼体中,至少部分所述连接座和/或所述连接盒从所述第一砼体长度方向的端面露出所述第一混凝土层,所述第一砼体对应所述连接盒的位置设有第一让位槽。
进一步的,所述钢筋砼组合柱包括平直式钢筋砼组合柱、转角式钢筋砼组合柱、交错式钢筋砼组合柱或复合式钢筋砼组合柱,其中:
所述平直式钢筋砼组合柱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平直式钢筋骨架和至少两个由第一混凝土层构成的第一平直式砼体,其一所述平直式钢筋骨架部分埋设于其一所述第一平直式砼体的内部,另一所述平直式钢筋骨架部分埋设于另一所述第一平直式砼体的内部;
所述转角式钢筋砼组合柱包括至少两个所述转角式钢筋骨架和至少两个由第一混凝土层构成的第一转角式砼体,其一所述转角式钢筋骨架部分埋设于其一所述第一转角式砼体的内部,另一所述转角式钢筋骨架部分埋设于另一所述第一转角式砼体的内部;
所述交错式钢筋砼组合柱包括至少两个所述交错式钢筋骨架和至少两个由第一混凝土层构成的第一交错式砼体,其一所述交错式钢筋骨架部分埋设于其一所述第一交错式砼体的内部,另一所述交错式钢筋骨架部分埋设于另一所述第一交错式砼体的内部;
所述复合式钢筋砼组合柱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复合式钢筋骨架和至少两个由第一混凝土层构成的第一复合式砼体,其一所述复合式钢筋骨架部分埋设于其一所述第一复合式砼体的内部,另一所述复合式钢筋骨架部分埋设于另一所述第一复合式砼体的内部。
第五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钢筋砼单立柱,包括一个前述的钢筋骨架及填充在所述钢筋骨架内和/或包覆在所述钢筋骨架外的第二混凝土层,所述第二混凝土层根据所述钢筋骨架仿形为第二砼体,至少部分所述钢筋骨架埋设在所述第二砼体中,至少部分所述连接座和/或所述连接盒从所述第二砼体长度方向的端面露出所述第二混凝土层,所述第二砼体对应所述连接盒的位置设有第二让位槽。
进一步的,所述钢筋砼单立柱包括平直式钢筋砼单立柱、转角式钢筋砼单立柱、交错式钢筋砼单立柱或复合式钢筋砼单立柱,其中:
所述平直式钢筋砼单立柱包括一个所述平直式钢筋骨架和一个由第二混凝土层构成的第二平直式砼体,至少部分所述平直式钢筋骨架埋设于所述第二平直式砼体的内部;
所述转角式钢筋砼单立柱包括一个所述转角式钢筋骨架和一个由第二混凝土层构成的第二转角式砼体,至少部分所述转角式钢筋骨架埋设于所述第二转角式砼体的内部;
所述交错式钢筋砼单立柱包括一个所述交错式钢筋骨架和一个由第二混凝土层构成的第二交错式砼体,至少部分所述交错式钢筋骨架埋设于所述第二交错式砼体的内部;
所述复合式钢筋砼单立柱包括一个所述复合式钢筋骨架和一个由第二混凝土层构成的第二复合式砼体,至少部分所述复合式钢筋骨架埋设于所述第二复合式砼体的内部。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元件、连接组件、钢筋骨架、钢筋砼组合柱及单立柱至少具有如下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元件包括主筋、连接座和拉拔栓构成的公端,连接座包括方形基板,基板的四角位置或靠近四角处分别设有主筋,各个主筋与基板垂直并沿基板的法向延伸,基板的板面上设有拉拔栓,部分拉拔栓伸入四根主筋围合而成的空间内,部分拉拔栓穿出基板并与主筋反向延伸;连接元件还包括主筋、连接盒和连接孔构成的母端,连接盒包括方形底板,底板的四角位置或靠近四角处分别设有主筋,各个主筋与底板垂直并沿底板的法向延伸,底板的板面上设有连接孔,连接孔贯通底板。该连接元件通过两个连接元件的配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常规预制钢筋砼梁柱在装配时需要大量脚手架做支撑,而且需要较高的生产精度和施工精度,经常在作业现场出现孔位相错情况,装配操作不方便且作业质量不可靠的技术问题,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中(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公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和第一公端在省略拉拔片的状态下的仰视图;
图1中(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母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和第一母端在省略第一顶板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1中(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公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和第二公端在省略拉拔片的状态下的仰视图;
图1中(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母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和第二母端在省略第二顶板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2中(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中(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连接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中(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连接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中(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四连接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中(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平直式钢筋骨架的端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中(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平直式钢筋骨架的端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中(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角式钢筋骨架之L型钢筋骨架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中(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角式钢筋骨架之V型钢筋骨架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中(E)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交错式钢筋骨架之T型钢筋骨架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中(F)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交错式钢筋骨架之Y型钢筋骨架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中(G)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交错式钢筋骨架之十型钢筋骨架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中(H)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合式钢筋骨架之工型钢筋骨架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中(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合式钢筋骨架之囗型钢筋骨架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中(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型钢筋骨架在选用不同连接组件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中(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型钢筋骨架在选用不同连接组件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中(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型钢筋骨架在选用不同连接组件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中(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型钢筋骨架在选用不同连接组件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四;
图5中(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平直式钢筋砼组合柱的端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中(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平直式钢筋砼组合柱的端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中(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角式钢筋砼组合柱之L型钢筋砼组合柱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中(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角式钢筋砼组合柱之V型钢筋砼组合柱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中(E)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交错式钢筋砼组合柱之T型钢筋砼组合柱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中(F)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交错式钢筋砼组合柱之Y型钢筋砼组合柱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中(G)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交错式钢筋砼组合柱之十型钢筋砼组合柱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中(H)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合式钢筋砼组合柱之工型钢筋砼组合柱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中(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合式钢筋砼组合柱之囗型钢筋砼组合柱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中(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平直式钢筋砼组合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中(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平直式砼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中(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平直式钢筋砼单立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中(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角式钢筋砼组合柱之V型钢筋砼组合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中(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转角式砼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中(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角式钢筋砼单立柱之V型钢筋砼单立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中(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交错式钢筋砼组合柱之T型钢筋砼组合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中(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交错式砼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中(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交错式钢筋砼单立柱之T型钢筋砼单立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主筋;101、连接座;102、连接盒;103、拉拔栓;104、连接孔;105、拉拔片;11、第一公端;110、第一连接座;111、第一基板;112、第一拉拔栓;113、第一加强板;12、第一母端;120、第一连接盒;121、第一底板;122、第一连接孔;123、第一顶板;124、第一侧板;125、第一操作腔;13、第二公端;130、第二连接座;131、第二基板;132、第二拉拔栓;133、第二加强板;14、第二母端;140、第二连接盒;141、第二底板;142、第二连接孔;143、第二顶板;144、第二侧板;145、第二操作腔;
2、连接组件;201、螺栓;202、螺母;21、第一连接组件;22、第二连接组件;23、第三连接组件;24、第四连接组件;
3、钢筋骨架;301、箍筋;31、平直式钢筋骨架;32、转角式钢筋骨架;321、L型钢筋骨架;322、V型钢筋骨架;33、交错式钢筋骨架;331、T型钢筋骨架;332、Y型钢筋骨架;333、十型钢筋骨架;34、复合式钢筋骨架;341、工型钢筋骨架;342、囗型钢筋骨架;
4、钢筋砼组合柱;401、第一混凝土层;402、第一砼体;403、第一让位槽;41、平直式钢筋砼组合柱;410、第一平直式砼体;42、转角式钢筋砼组合柱;420、第一转角式砼体;421、L型钢筋砼组合柱;422、V型钢筋砼组合柱;43、交错式钢筋砼组合柱;430、第一交错式砼体;431、T型钢筋砼组合柱;432、Y型钢筋砼组合柱;433、十型钢筋砼组合柱;44、复合式钢筋砼立柱;440、第二复合式砼体;441、工型钢筋砼组合柱;442、囗型钢筋砼组合柱;
5、钢筋砼单立柱;501、第二混凝土层;502、第二砼体;503、第二让位槽;51、平直式钢筋砼单立柱;510、第二平直式砼体;52、转角式钢筋砼单立柱;520、第二转角式砼体;521、L型钢筋砼单立柱;522、V型钢筋砼单立柱;53、交错式钢筋砼单立柱;530、第二交错式砼体;531、T型钢筋砼单立柱;532、Y型钢筋砼单立柱;533、十型钢筋砼单立柱;54、复合式钢筋砼单立柱;540、第二复合式砼体;541、工型钢筋砼单立柱;542、囗型钢筋砼单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而且,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说明书附图1所示,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元件,连接元件包括主筋10、连接座101和拉拔栓103构成的公端,连接座101包括方形基板,基板的四角位置或靠近四角处分别设有主筋10,各个主筋10与基板垂直并沿基板的法向延伸,基板的板面上设有拉拔栓103,部分拉拔栓103伸入四根主筋10围合而成的空间内,部分拉拔栓103穿出基板并与主筋10反向延伸;连接元件还包括主筋10、连接盒102和连接孔104构成的母端,连接盒102包括方形底板,底板的四角位置或靠近四角处分别设有主筋10,各个主筋10与底板垂直并沿底板的法向延伸,底板的板面上设有连接孔104,连接孔104贯通底板。
可以理解的是,常规预制钢筋砼梁柱在装配时需要大量脚手架做支撑,而且需要较高的生产精度和施工精度,经常在作业现场出现孔位相错情况,装配操作不方便且作业质量不可靠。本实施例提供的公端和母端可以预埋在钢筋砼梁柱中并且至少部分外露于砼体外部,在装配时两个连接元件(公端与母端或母端与母端)相对,公端的拉拔栓103插入母端的连接孔104中或者连接件串联两个母端的连接孔104即可实现定位对正,再通过紧固件的紧固即可实现简便而可靠的连接。优选的,连接孔104为腰形孔、长条孔、十字孔等允许拉拔栓103或连接件在小范围内相对运动的异形孔,可以进一步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优化装配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主筋10与基板或底板垂直相连,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螺接、卡接等多种不同的形式,只要能够保证主筋10与基板或底板的连接牢靠并保持垂直关系(此处所称垂直,并不要求数学意义上的绝对的垂直,而是近似垂直或基本垂直)即可。
继续参照说明书附图1中(A)和(C)所示,作为可选的实施例,拉拔栓103伸入四根主筋10围合而成的空间内的端部和/或侧壁设有拉拔片105,拉拔片105在垂直拉拔栓103长度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拉拔栓103的横截面积。可以理解的是,在拉拔栓103端部或侧壁设置拉拔片105,当连接元件至少部分预埋在砼体中后,主筋10及主筋10围合而成的空间中充满混凝土,由于拉拔片105比拉拔栓103粗大,从而可以被混凝土夹持住,进而获得更大的拉拔力,使连接座101与砼体连接更加牢靠。
参照说明书附图1所示,作为进一步的实施例,公端包括第一公端11和第二公端13两种结构形式,母端包括第一母端12和第二母端14两种结构形式,下面做具体介绍——
参照说明书附图1中(A)所示,公端包括第一公端11,第一公端11包括第一连接座110,第一连接座110包括与四根主筋10相连的第一基板111,第一基板111的板面正中部设有第一拉拔栓112,第一拉拔栓112与各个主筋10之间均设有第一加强板113,第一加强板113朝向第一基板111的侧边与第一基板111固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公端11中可以设置四个第一加强板113,每个第一加强板113的一侧边与第一基板111相连、一侧边与主筋10相连、一侧边与第一拉拔栓112相连,从而使第一连接座110和主筋10、第一拉拔栓112形成强度更高、刚性更好的整体。
参照说明书附图1中(B)所示,母端包括第一母端12,第一母端12包括第一连接盒120,第一连接盒120包括与四根主筋10相连的第一底板121,第一底板121的板面正中部设有第一连接孔122,四根主筋10合围而成的空间内设有与第一底板121平行的第一顶板123,第一顶板123的四角位置或靠近四角位置处分别与各个主筋10相连,第一底板121和第一顶板123之间设有第一侧板124,第一底板121、第一顶板123和第一侧板124界定一个与第一连接孔122相通的第一操作腔125。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母端12中的第一底板121与第一顶板123平行设置,第一底板121和第一顶板123相对应的侧边之间设置第二侧板144,至多可以设置三个侧板,保留一侧空缺以使外界与第一操作腔125相通,第一连接孔122与第一操作腔125相通,以便在插入第一操作腔125中的拉拔栓103或连接件上设置紧固件。
参照说明书附图1中(C)所示,公端包括第二公端13,第二公端13包括第二连接座130,第二连接座130包括与四根主筋10相连的第二基板131,第二基板131的板面上设有两个第二拉拔栓132,各个第二拉拔栓132与邻近的两个各个主筋10之间及两个第二拉拔栓132之间均设有第二加强板133,第二加强板133朝向第二基板131的侧边与第二基板131固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公端13中可以设置五个第二加强板133,其中一个第二加强板133的一侧边与第二基板131相连、两侧边分别与两个第二拉拔栓132相连,其余第二加强板133的一侧边与第二基板131相连、一侧边与主筋10相连、一侧边与两个第二拉拔栓132中较近的那个相连,从而使第二连接座130和主筋10、第二拉拔栓132形成强度更高、刚性更好的整体。
参照说明书附图1中(D)所示,母端包括第二母端14,第二母端14包括第二连接盒140,第二连接盒140包括与四根主筋10相连的第二底板141,第二底板141的板面上设有两个第二连接孔142,四根主筋10合围而成的空间内设有与第二底板141平行的第二顶板143,第二顶板143的四角位置或靠近四角位置处分别与各个主筋10相连,第二底板141和第二顶板143之间设有第二侧板144,第二底板141、第二顶板143和第二侧板144界定两个分别与两个连接孔104对应连通的第二操作腔145。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母端14中的第二底板141与第二顶板143平行设置,第二底板141和第二顶板143之间设置多个第二侧板144,例如可以设置三个侧板,其中两块第二侧板144分别位于第二底板141或第二顶板143相对的两个侧边且两块第二侧板144平行设置,并优选为两块平行的第二侧板144的板面与两个第二连接孔142的连线方向平行,另一块第二侧板144则位于连个第二连接孔142之间且分别与两个平行的第二侧板144垂直相连,从而保留两侧空缺以使外界分别与两个第二操作腔145相通,两个第二连接孔142分别与两个第二操作腔145相通,以便在插入第二操作腔145中的拉拔栓103或连接件上设置紧固件。
参照说明书附图2所示,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组件2,每个连接组件2由两个连接元件组合而成,包含第一连接组件21、第二连接组件22、第三连接组件23和第四连接组件24四种结构形式,下面做具体介绍——
参照说明书附图2中(A)所示,第一连接组件21包括第一公端11和第一母端12,第一基板111远离主筋10延伸方向的板面和第一底板121远离主筋10延伸方向的板面相对设置,第一拉拔栓112穿入第一连接孔122中,第一拉拔栓112位于第一操作腔125中的部分套设有螺母20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公端11和第二母端14相连,第一拉拔栓112插入第二连接孔142中,并至少部分暴露于第一操作腔125中,通过在第一拉拔栓112上套设螺母202等紧固件,即可将第一公端11和第一母端12连接牢靠。
参照说明书附图2中(B)所示,第二连接组件22包括两个第一母端12,两个第一底板121远离主筋10延伸方向的板面相对设置,其一底板上的第一连接孔122与另一底板上的第一连接孔122位置相对,其一第一操作腔125中设有螺栓201,螺栓201串联两个第一母端12的第一连接孔122,螺栓201位于另一第一操作腔125中的部分套设有螺母202。可以理解的是,两个第一母端12相对设置且二者的第一连接孔122位置相对,在其中一个第一操作腔125中设置螺栓201等连接件,在另一个第一操作腔125中设置螺母202等紧固件,螺栓201穿过两个第一连接孔122以将两个第一母端12串联起来,螺母202套设在螺栓201上并紧固,即可将两个第一母端12连接牢靠。
参照说明书附图2中(C)所示,第三连接组件23包括第二公端13和第二母端14,第二基板131远离主筋10延伸方向的板面和第二底板141远离主筋10延伸方向的板面相对设置,两个第二拉拔栓132分别穿入对应的两个第二连接孔142中,两个第二拉拔栓132位于两个第二操作腔145中的部分分别套设有螺母202。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公端13和第二母端14相连,两个第二拉拔栓132分别插入两个第二连接孔142中,并至少部分暴露于第二操作腔145中,通过在第二拉拔栓132上套设螺母202等紧固件,即可将第二公端13和第二母端14连接牢靠。
参照说明书附图2中(D)所示,第四连接组件24包括两个第二母端14,两个第二底板141远离主筋10延伸方向的板面相对设置,其一底板上的两个第二连接孔142与另一底板上的两个第二连接孔142位置相对,其一第二母端14的两个第二操作腔145中分别设有螺栓201,螺栓201串联两个第二母端14的第二连接孔142,螺栓201位于另一第二母端14的两个第二操作腔145中的部分分别套设有螺母202。可以理解的是,两个第二母端14相对设置且二者的两个第二连接孔142位置分别相对,两对第二连接孔142中类似第二连接组件22,分别在其中一个第二操作腔145中设置螺栓201等连接件,在另一个第二操作腔145中设置螺母202等紧固件,螺栓201穿过两个第二连接孔142以将两个第二母端14串联起来,螺母202套设在螺栓201上并紧固,即可将两个第二母端14连接牢靠。
参照说明书附图3所示,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钢筋骨架3,钢筋骨架3包括平直式钢筋骨架31、转角式钢筋骨架32、交错式钢筋骨架33和复合式钢筋骨架34四类结构形式,每一类结构形式又包含多个不同构型的变体样式,下面做具体介绍——
参照说明书附图3中(A)—(B)所示,平直式钢筋骨架31包括至少两个连接组件2,各个连接组件2中的主筋10平行,且各个连接组件2呈单排并列设置,不同连接组件2中的主筋10之间设有箍筋301,以使各个连接组件2成为整体。可以理解的是,平直式钢筋骨架31中具有两个、三个或更多个并列设置的连接组件2,各个连接组件2排成一列,具体宽度则根据需要适当增减。例如图3中(A)所示的由两个并列的连接组件2构成的平直式钢筋骨架31,又如图3中(B)所示的由三个并列的连接组件2构成的平直式钢筋骨架31。
参照说明书附图3中(C)—(D)所示,转角式钢筋骨架32包括至少三个连接组件2,各个连接组件2中的主筋10平行,以其中一个连接组件2为中心,其余连接组件2在居中的连接组件2的外围形成两列且两列延展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或锐角,位于同一列中的不同连接组件2中的主筋10之间设有箍筋301,以使同一列中的连接组件2成为整体。可以理解的是,转角式钢筋骨架32中具有一个居中的连接组件2且其余连接组件2形成两列,也即居中的连接组件2对于外围的两列来说是共用的,而外围的每一列的宽度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例如图3中(C)所示的两列延展方向形成直角的L型钢筋骨架321,又如图3中(D)所示的两列延展方向形成锐角的V型钢筋骨架322。
参照说明书附图3中(E)—(G)所示,交错式钢筋骨架33包括至少四个连接组件2,各个连接组件2中的主筋10平行,以其中一个连接组件2为中心,其余连接组件2在居中的连接组件2的外围形成至少三列且相邻两列延展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直角、钝角或平角,位于同一列中的不同连接组件2中的主筋10之间设有箍筋301,以使同一列中的连接组件2成为整体。可以理解的是,交错式钢筋骨架33中具有一个居中的连接组件2且其余连接组件2形成三列、四列或更多列,也即居中的连接组件2对于外围其他列来说是共用的,而外围的每一列的宽度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例如图3中(E)所示的外围设有三列且各自延展方向形成直角的T型钢筋骨架331,又如图3中(F)所示的外围设有三列且夹角为两个钝角一个锐角的Y型钢筋骨架332,还如图3中(G)所示的外围设有四列且各自延展方向形成直角的十型钢筋骨架333。需要说明的是,前述三种只是常见变体样式的举例说明,外围设置三列且三列圆周均布、外围设置四列且四列呈X型分布、外围设置五列且五列圆周均布等在本实施例技术构思之下的变形,在具体实施时也可根据需要合理选用。
参照说明书附图3中(H)—(I)所示,复合式钢筋砼立柱44中包括至少五个连接组件2,各个连接组件2中的主筋10平行,以其中至少两个连接组件2为中心,其余连接组件2在在每个居中的连接组件2的外围形成至少两列且相邻两列延展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直角、钝角或平角,位于同一列中的不同连接组件2中的主筋10之间设有箍筋301,以使同一列中的连接组件2成为整体。可以理解的是,可以理解的是,交错式钢筋骨架33中具有至少两个居中的连接组件2而其余连接组件2形成两列、三列、四列或更多列均可,可以看作是前面平直式钢筋骨架31、转角式钢筋骨架32、交错式钢筋骨架33中任意两个或多个的复合,核心就在于具有两个或多个居中的连接组件2。例如图3中(H)所示的含有两个居中的连接组件2且连同外围连接组件2整体呈工型的工型钢筋骨架341,又如图3中(I)所示的含有四个居中的连接组件2且连同外围连接组件2整体呈囗型的囗型钢筋骨架342。需要说明的是,前述两种只是常见变体样式的举例说明,含有两个居中的连接组件2且连同外围连接组件2整体呈Z型、含有两个居中的连接组件2且连同外围连接组件2整体呈匚型、含有三个居中的连接组件2且连同外围连接组件2整体呈△型等在本实施例技术构思之下的变形,在具体实施时也可根据需要合理选用。
参照说明书附图3—4所示,作为进一步的实施例,平直式钢筋骨架31、转角式钢筋骨架32、交错式钢筋骨架33和复合式钢筋骨架34四类结构形式的钢筋骨架3中,连接组件2可以根据需要在第一连接组件21、第二连接组件22、第三连接组件23和第四连接组件24中合理选用,具体而言——
在平直式钢筋骨架31中,各个连接组件2为第一连接组件21、第二连接组件22、第三连接组件23或第四连接组件24中的任意一种,也即平直式钢筋骨架31无论是两个并列的连接组件2构成、或是三个并列的连接组件2构成、还是更多个并列的连接组件2构成,每个连接组件2都可以是第一连接组件21、第二连接组件22、第三连接组件23或第四连接组件24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位于平直式钢筋骨架31端部的连接组件2为第一连接组件21或第三连接组件23,由于第一连接组件21和第三连接组件23自带可实现初步定位的拉拔栓103,因此装配时定位更加方便快捷,而中部的连接组件2为第一连接组件21、第二连接组件22、第三连接组件23或第四连接组件24中的任意一种。
在转角式钢筋骨架32、交错式钢筋骨架33、复合式钢筋骨架34中,居中的连接组件2为第一连接组件21或第三连接组件23,其余连接组件2为第一连接组件21、第二连接组件22、第三连接组件23或第四连接组件24中的任意一种。可以理解的是,居中的连接组件2选用为自带可实现初步定位的第一连接组件21和第二连接组件22,能够让装配时的定位更加方便快捷。当然,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可以居中的连接组件2和其余连接组件2均为第一连接组件21、第二连接组件22、第三连接组件23或第四连接组件24中的任意一种。
参照说明书附图4所示,以转角式钢筋骨架32中的L型钢筋骨架321为例,对非平直式钢筋骨架31中连接组件2的选用进行举例说明:如说明书附图4中(A)所示,居中的连接组件2和其余外围的连接组件2均为第二连接组件22;如说明书附图4中(B)所示,居中的连接组件2为第一连接组件21而其余外围的连接组件2为第二连接组件22;如说明书附图4中(C)所示,居中的连接组件2为第一连接组件21而其余外围的连接组件2为第四连接组件24;如说明书附图4中(D)所示,居中的连接组件2为第一连接组件21而其余外围的连接组件2为第三连接组件23。可以理解的是,前述四种只是示例性介绍,居中的连接组件2和其余外围的连接组件2均为第一连接组件21、均为第三连接组件23、均为第四连接组件24也是可行的,居中的连接组件2为第三连接组件23而其余外围的连接组件2为第一连接组件21、居中的连接组件2为第三连接组件23而其余外围的连接组件2为第二连接组件22、居中的连接组件2为第三连接组件23而其余外围的连接组件2为第四连接组件24也是可行的,居中的连接组件2为第二连接组件22而其余外围的连接组件2为第一连接组件21、居中的连接组件2为第二连接组件22而其余外围的连接组件2为第三连接组件23、居中的连接组件2为第二连接组件22而其余外围的连接组件2为第四连接组件24也是可行的,居中的连接组件2为第四连接组件24而其余外围的连接组件2为第一连接组件21、居中的连接组件2为第四连接组件24而其余外围的连接组件2为第二连接组件22、居中的连接组件2为第四连接组件24而其余外围的连接组件2为第三连接组件23也是可行的。
参照说明书附图5所示,第四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钢筋砼组合柱4,包括至少两个前述的钢筋骨架3及填充在钢筋骨架3内和/或包覆在钢筋骨架3外的第一混凝土层401,位于同一个钢筋骨架3上的第一混凝土层401根据钢筋骨架3仿形为第一砼体402,至少部分钢筋骨架3埋设在对应的第一砼体402中,至少部分连接座101和/或连接盒102从第一砼体402长度方向的端面露出第一混凝土层401,第一砼体402对应连接盒102的位置设有第一让位槽403。可以理解的是,两个前述的钢筋骨架3沿长度方向首尾相连,即可形成钢筋砼组合柱4,填充在钢筋骨架3内和/或包覆在钢筋骨架3外的第一混凝土层401在模具的规范下仿形钢筋骨架3成为第一砼体402,并且连接座101的基板远离主筋10延伸方向的板面露出第一砼体402或者至少与第一砼体402的端面平齐,以使钢筋砼露出第一砼体402,而连接盒102位于第一砼体402的第一让位槽403中,以使第一操作腔125或第二操作腔145能够与外界相通。
继续参照说明书附图5所示,钢筋砼组合柱4包括平直式钢筋砼组合柱41、转角式钢筋砼组合柱42、交错式钢筋砼组合柱43和复合式钢筋砼组合柱4四类结构形式,每一类结构形式又包含多个不同构型的变体样式,下面做具体介绍——
参照说明书附图5中(A)—(B)所示,平直式钢筋砼组合柱41包括至少两个平直式钢筋骨架31和至少两个由第一混凝土层401构成的第一平直式砼体410,其一平直式钢筋骨架31部分埋设于其一第一平直式砼体410的内部,另一平直式钢筋骨架31部分埋设于另一第一平直式砼体410的内部。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平直式钢筋砼组合柱41的第一平直式砼体410仿形平直式钢筋骨架31而成,因此也具有近似的横截面,例如图5中(A)所示的内含两个并列的连接组件2的平直式钢筋砼组合柱41,又如图5中(B)所示的内含三个并列的连接组件2的平直式钢筋砼组合柱41。
参照说明书附图5中(C)—(D)所示,转角式钢筋砼组合柱42包括至少两个转角式钢筋骨架32和至少两个由第一混凝土层401构成的第一转角式砼体420,其一转角式钢筋骨架32部分埋设于其一第一转角式砼体420的内部,另一转角式钢筋骨架32部分埋设于另一第一转角式砼体420的内部。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转角式钢筋砼组合柱42的第一转角式砼体420仿形转角式钢筋骨架32而成,因此也具有近似的横截面,例如图5中(C)所示的两列延展方向形成直角的L型钢筋砼组合柱421,又如图5中(D)所示的两列延展方向形成锐角的V型钢筋砼组合柱422。
参照说明书附图5中(E)—(G)所示,交错式钢筋砼组合柱43包括至少两个交错式钢筋骨架33和至少两个由第一混凝土层401构成的第一交错式砼体430,其一交错式钢筋骨架33部分埋设于其一第一交错式砼体430的内部,另一交错式钢筋骨架33部分埋设于另一第一交错式砼体430的内部。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交错式钢筋砼组合柱43的第一交错式砼体430仿形交错式钢筋骨架33而成,因此也具有近似的横截面,例如图5中(E)所示的外围设有三列且各自延展方向形成直角的T型钢筋砼组合柱431,又如图5中(F)所示的外围设有三列且夹角为两个钝角一个锐角的Y型钢筋砼组合柱432,还如图5中(G)所示的外围设有四列且各自延展方向形成直角的十型钢筋砼组合柱433。需要说明的是,前述三种只是常见变体样式的举例说明,外围设置三列且三列圆周均布、外围设置四列且四列呈X型分布、外围设置五列且五列圆周均布等在本实施例技术构思之下的变形,在具体实施时也可根据需要合理选用。
参照说明书附图5中(H)—(I)所示,复合式钢筋砼组合柱4包括至少两个复合式钢筋骨架34和至少两个由第一混凝土层401构成的第一复合式砼体,其一复合式钢筋骨架34部分埋设于其一第一复合式砼体的内部,另一复合式钢筋骨架34部分埋设于另一第一复合式砼体的内部。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复合式钢筋砼组合柱4的第一复合式砼体仿形复合式钢筋骨架34而成,因此也具有近似的横截面,例如图5中(H)所示的含有两个居中的连接组件2且连同外围连接组件2整体呈工型的工型钢筋砼组合柱441,又如图5中(I)所示的含有四个居中的连接组件2且连同外围连接组件2整体呈囗型的囗型钢筋砼组合柱442。需要说明的是,前述两种只是常见变体样式的举例说明,含有两个居中的连接组件2且连同外围连接组件2整体呈Z型、含有两个居中的连接组件2且连同外围连接组件2整体呈匚型、含有三个居中的连接组件2且连同外围连接组件2整体呈△型等在本实施例技术构思之下的变形,在具体实施时也可根据需要合理选用。
参照说明书附图6—8所示,分别以包含两组连接组件2的平直式钢筋砼组合柱41、转角式钢筋砼组合柱42中的L型钢筋砼组合柱421、交错式钢筋砼组合柱43中的T型钢筋砼组合柱431为例,对钢筋砼组合柱4的具体结构进行举例说明:
如说明书附图6中(A)和(B)所示,平直式钢筋砼组合柱41包括两个平直式钢筋骨架31和两个第一平直式砼体410,两个平直式钢筋骨架31分别对应埋设在两个第一平直式砼体410中,第一平直式砼体410对应连接盒102的位置设有第一让位槽403。
如说明书附图7中(A)和(B)所示,L型钢筋砼组合柱421包括两个L型钢筋骨架321和两个第一转角式砼体420,两个L型钢筋骨架321分别对应埋设在两个第一转角式砼体420中,第一转角式砼体420对应连接盒102的位置设有第一让位槽403,拉拔栓103从第一转角式砼体420的端面伸出。
如说明书附图8中(A)和(B)所示,T型钢筋砼组合柱431包括两个T型钢筋骨架331和两个第一交错式砼体430,两个L型钢筋骨架321分别对应埋设在两个第一交错式砼体430中,第一交错式砼体430对应连接盒102的位置设有第一让位槽403,拉拔栓103从第一交错式砼体430的端面伸出。
参照说明书附图6—8并结合说明书附图5所示,第五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钢筋砼单立柱5,包括一个前述的钢筋骨架3及填充在钢筋骨架3内和/或包覆在钢筋骨架3外的第二混凝土层501,第二混凝土层501根据钢筋骨架3仿形为第二砼体502,至少部分钢筋骨架3埋设在第二砼体502中,至少部分连接座101和/或连接盒102从第二砼体502长度方向的端面露出第二混凝土层501,第二砼体502对应连接盒102的位置设有第二让位槽503。可以理解的是,前述钢筋砼组合柱4通常应用在所需梁跨度较大或所需柱挑高较大的场合,并且需要多个钢筋砼柱组装拼合而成,本实施例提供的钢筋砼单立柱5可以应用在所需梁跨度不大或所需柱挑高不大的场合,由单根即可满足需求,无需组装,整体性更好,与其他预制构件装配更便捷。
参照说明书附图6—8并结合说明书附图5所示,作为进一步的实施例,类似于钢筋砼组合柱4包括平直式钢筋砼组合柱41、转角式钢筋砼组合柱42、交错式钢筋砼组合柱43和复合式钢筋砼组合柱4四类结构形式,钢筋砼单立柱5也包括平直式钢筋砼单立柱51、转角式钢筋砼单立柱52、交错式钢筋砼单立柱53和复合式钢筋砼单立柱54四类结构形式,每一类结构形式又包含多个不同构型的变体样式,下面做具体介绍——
平直式钢筋砼单立柱51包括一个平直式钢筋骨架31和一个由第二混凝土层501构成的第二平直式砼体510,至少部分平直式钢筋骨架31埋设于第二平直式砼体510的内部。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平直式钢筋砼单立柱51的第一平直式砼体410仿形平直式钢筋骨架31而成,因此也具有近似的横截面,例如内含两个并列的连接组件2的平直式钢筋砼单立柱51,又如内含三个并列的连接组件2的平直式钢筋砼单立柱51。
转角式钢筋砼单立柱52包括一个转角式钢筋骨架32和一个由第二混凝土层501构成的第二转角式砼体520,至少部分转角式钢筋骨架32埋设于第二转角式砼体520的内部。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转角式钢筋砼单立柱52的第一转角式砼体420仿形转角式钢筋骨架32而成,因此也具有近似的横截面,例如两列延展方向形成直角的L型钢筋砼单立柱521,又如两列延展方向形成锐角的V型钢筋砼单立柱522。
交错式钢筋砼单立柱53包括一个交错式钢筋骨架33和一个由第二混凝土层501构成的第二交错式砼体530,至少部分交错式钢筋骨架33埋设于第二交错式砼体530的内部。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交错式钢筋砼单立柱53的第一交错式砼体430仿形交错式钢筋骨架33而成,因此也具有近似的横截面,例如外围设有三列且各自延展方向形成直角的T型钢筋砼单立柱531,又如外围设有三列且夹角为两个钝角一个锐角的Y型钢筋砼单立柱532,还如外围设有四列且各自延展方向形成直角的十型钢筋砼单立柱533。需要说明的是,前述三种只是常见变体样式的举例说明,外围设置三列且三列圆周均布、外围设置四列且四列呈X型分布、外围设置五列且五列圆周均布等在本实施例技术构思之下的变形,在具体实施时也可根据需要合理选用。
复合式钢筋砼单立柱54包括一个复合式钢筋骨架34和一个由第二混凝土层501构成的第二复合式砼体440,至少部分复合式钢筋骨架34埋设于第二复合式砼体440的内部。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复合式钢筋砼单立柱54的第一复合式砼体仿形复合式钢筋骨架34而成,因此也具有近似的横截面,例如含有两个居中的连接组件2且连同外围连接组件2整体呈工型的工型钢筋砼单立柱541,又如含有四个居中的连接组件2且连同外围连接组件2整体呈囗型的囗型钢筋砼单立柱542。需要说明的是,前述两种只是常见变体样式的举例说明,含有两个居中的连接组件2且连同外围连接组件2整体呈Z型、含有两个居中的连接组件2且连同外围连接组件2整体呈匚型、含有三个居中的连接组件2且连同外围连接组件2整体呈△型等在本实施例技术构思之下的变形,在具体实施时也可根据需要合理选用。
参照说明书附图6—8所示,分别以两组并列的连接组件2构成的平直式钢筋砼单立柱51、转角式钢筋砼单立柱52中的L型钢筋砼单立柱521、交错式钢筋砼单立柱53中的T型钢筋砼单立柱531为例,对钢筋砼单立柱5的具体结构进行举例说明:
如说明书附图6中(B)和(C)所示,平直式钢筋砼单立柱51包括一个平直式钢筋骨架31和一个第二平直式砼体510,平直式钢筋骨架31分别对应埋设在第二平直式砼体510中,第二平直式砼体510对应连接盒102的位置设有第二让位槽503。
如说明书附图7中(B)和(C)所示,L型钢筋砼单立柱521包括一个L型钢筋骨架321和一个第二转角式砼体520,L型钢筋骨架321分别对应埋设在第二转角式砼体520中,第二转角式砼体520对应连接盒102的位置设有第二让位槽503,拉拔栓103从第二转角式砼体520的端面伸出。
如说明书附图8中(B)和(C)所示,T型钢筋砼单立柱531包括一个T型钢筋骨架331和一个第二交错式砼体530,L型钢筋骨架321分别对应埋设在第二交错式砼体530中,第二交错式砼体530对应连接盒102的位置设有第二让位槽503,拉拔栓103从第二交错式砼体530的端面伸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元件包括主筋(10)、连接座(101)和拉拔栓(103)构成的公端,所述连接座(101)包括方形基板,所述基板的四角位置或靠近四角处分别设有所述主筋(10),各个所述主筋(10)与所述基板垂直并沿所述基板的法向延伸,所述基板的板面上设有所述拉拔栓(103),部分所述拉拔栓(103)伸入四根所述主筋(10)围合而成的空间内,部分所述拉拔栓(103)穿出所述基板并与所述主筋(10)反向延伸;
所述连接元件还包括主筋(10)、连接盒(102)和连接孔(104)构成的母端,所述连接盒(102)包括方形底板,所述底板的四角位置或靠近四角处分别设有所述主筋(10),各个所述主筋(10)与所述底板垂直并沿所述底板的法向延伸,所述底板的板面上设有所述连接孔(104),所述连接孔(104)贯通所述底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包括第一公端(11),所述第一公端(11)包括第一连接座(110),所述第一连接座(110)包括与四根所述主筋(10)相连的第一基板(111),所述第一基板(111)的板面正中部设有第一拉拔栓(112),所述第一拉拔栓(112)与各个所述主筋(10)之间均设有第一加强板(113),所述第一加强板(113)朝向所述第一基板(111)的侧边与所述第一基板(111)固接;和/或,所述公端包括第二公端(13),所述第二公端(13)包括第二连接座(130),所述第二连接座(130)包括与四根所述主筋(10)相连的第二基板(131),所述第二基板(131)的板面上设有两个第二拉拔栓(132),各个所述第二拉拔栓(132)与邻近的两个各个所述主筋(10)之间及两个所述第二拉拔栓(132)之间均设有第二加强板(133),所述第二加强板(133)朝向所述第二基板(131)的侧边与所述第二基板(131)固接;
所述母端包括第一母端(12),所述第一母端(12)包括第一连接盒(120),所述第一连接盒(120)包括与四根所述主筋(10)相连的第一底板(121),所述第一底板(121)的板面正中部设有第一连接孔(122),四根所述主筋(10)合围而成的空间内设有与第一底板(121)平行的第一顶板(123),所述第一顶板(123)的四角位置或靠近四角位置处分别与各个所述主筋(10)相连,所述第一底板(121)和所述第一顶板(123)之间设有第一侧板(124),所述第一底板(121)、所述第一顶板(123)和所述第一侧板(124)界定一个与所述第一连接孔(122)相通的第一操作腔(125);和/或,所述母端包括第二母端(14),所述第二母端(14)包括第二连接盒(140),所述第二连接盒(140)包括与四根所述主筋(10)相连的第二底板(141),所述第二底板(141)的板面上设有两个第二连接孔(142),四根所述主筋(10)合围而成的空间内设有与第二底板(141)平行的第二顶板(143),所述第二顶板(143)的四角位置或靠近四角位置处分别与各个所述主筋(10)相连,所述第二底板(141)和所述第二顶板(143)之间设有第二侧板(144),所述第二底板(141)、所述第二顶板(143)和所述第二侧板(144)界定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孔(104)对应连通的第二操作腔(1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拔栓(103)伸入四根所述主筋(10)围合而成的空间内的端部和/或侧壁设有拉拔片(105),所述拉拔片(105)在垂直所述拉拔栓(103)长度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拉拔栓(103)的横截面积。
4.一种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2)包括第一连接组件(21),所述第一连接组件(21)包括所述第一公端(11)和所述第一母端(12),所述第一基板(111)远离所述主筋(10)延伸方向的板面和所述第一底板(121)远离所述主筋(10)延伸方向的板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拉拔栓(112)穿入所述第一连接孔(122)中,所述第一拉拔栓(112)位于所述第一操作腔(125)中的部分套设有螺母(202);
或,所述连接组件(2)包括第二连接组件(22),所述第二连接组件(22)包括两个所述第一母端(12),两个所述第一底板(121)远离所述主筋(10)延伸方向的板面相对设置,其一所述底板上的所述第一连接孔(122)与另一所述底板上的所述第一连接孔(122)位置相对,其一所述第一操作腔(125)中设有螺栓(201),所述螺栓(201)串联两个所述第一母端(12)的所述第一连接孔(122),所述螺栓(201)位于另一所述第一操作腔(125)中的部分套设有螺母(202);
或,所述连接组件(2)包括第三连接组件(23),所述第三连接组件(23)包括所述第二公端(13)和所述第二母端(14),所述第二基板(131)远离所述主筋(10)延伸方向的板面和所述第二底板(141)远离所述主筋(10)延伸方向的板面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拉拔栓(132)分别穿入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142)中,两个所述第二拉拔栓(132)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操作腔(145)中的部分分别套设有螺母(202);
或,所述连接组件(2)包括第四连接组件(24),所述第四连接组件(24)包括两个所述第二母端(14),两个所述第二底板(141)远离所述主筋(10)延伸方向的板面相对设置,其一所述底板上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142)与另一所述底板上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142)位置相对,其一所述第二母端(14)的两个所述第二操作腔(145)中分别设有螺栓(201),所述螺栓(201)串联两个所述第二母端(14)的所述第二连接孔(142),所述螺栓(201)位于另一所述第二母端(14)的两个所述第二操作腔(145)中的部分分别套设有螺母(202)。
5.一种钢筋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骨架(3)包括平直式钢筋骨架(31),所述平直式钢筋骨架(31)包括至少两个所述连接组件(2),各个所述连接组件(2)中的所述主筋(10)平行,且各个所述连接组件(2)呈单排并列设置,不同所述连接组件(2)中的所述主筋(10)之间设有箍筋(301),以使各个所述连接组件(2)成为整体;
或,所述钢筋骨架(3)包括平直式钢筋骨架(31),所述转角式钢筋骨架(32)包括至少三个所述连接组件(2),各个所述连接组件(2)中的所述主筋(10)平行,以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组件(2)为中心,其余所述连接组件(2)在居中的所述连接组件(2)的外围形成两列且两列延展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或锐角,位于同一列中的不同所述连接组件(2)中的所述主筋(10)之间设有箍筋(301),以使同一列中的所述连接组件(2)成为整体;
或,所述钢筋骨架(3)包括交错式钢筋骨架(33),所述交错式钢筋骨架(33)包括至少四个所述连接组件(2),各个所述连接组件(2)中的所述主筋(10)平行,以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组件(2)为中心,其余所述连接组件(2)在居中的所述连接组件(2)的外围形成至少三列且相邻两列延展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直角、钝角或平角,位于同一列中的不同所述连接组件(2)中的所述主筋(10)之间设有箍筋(301),以使同一列中的所述连接组件(2)成为整体;
或,所述钢筋骨架(3)包括复合式钢筋砼立柱(44),所述复合式钢筋砼立柱(44)中包括至少五个所述连接组件(2),各个所述连接组件(2)中的所述主筋(10)平行,以其中至少两个所述连接组件(2)为中心,其余所述连接组件(2)在在每个居中的所述连接组件(2)的外围形成至少两列且相邻两列延展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直角、钝角或平角,位于同一列中的不同所述连接组件(2)中的所述主筋(10)之间设有箍筋(301),以使同一列中的所述连接组件(2)成为整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筋骨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平直式钢筋骨架(31)中,各个所述连接组件(2)为第一连接组件(21)、第二连接组件(22)、第三连接组件(23)或第四连接组件(24)中的任意一种;
在所述转角式钢筋骨架(32)中,居中的所述连接组件(2)为第一连接组件(21)或第三连接组件(23),其余所述连接组件(2)为第一连接组件(21)、第二连接组件(22)、第三连接组件(23)或第四连接组件(24)中的任意一种;
在所述交错式钢筋骨架(33)中,居中的所述连接组件(2)为第一连接组件(21)或第三连接组件(23),其余所述连接组件(2)为第一连接组件(21)、第二连接组件(22)、第三连接组件(23)或第四连接组件(24)中的任意一种;
在所述复合式钢筋骨架(34)中,居中的所述连接组件(2)为第一连接组件(21)或第三连接组件(23),其余所述连接组件(2)为第一连接组件(21)、第二连接组件(22)、第三连接组件(23)或第四连接组件(24)中的任意一种。
7.一种钢筋砼组合柱,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权利要求5—6任意一项所述的钢筋骨架(3)及填充在所述钢筋骨架(3)内和/或包覆在所述钢筋骨架(3)外的第一混凝土层(401),位于同一个所述钢筋骨架(3)上的所述第一混凝土层(401)根据所述钢筋骨架(3)仿形为第一砼体(402),至少部分所述钢筋骨架(3)埋设在对应的所述第一砼体(402)中,至少部分所述连接座(101)和/或所述连接盒(102)从所述第一砼体(402)长度方向的端面露出所述第一混凝土层(401),所述第一砼体(402)对应所述连接盒(102)的位置设有第一让位槽(40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筋砼组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砼组合柱(4)包括平直式钢筋砼组合柱(41)、转角式钢筋砼组合柱(42)、交错式钢筋砼组合柱(43)或复合式钢筋砼组合柱(4),其中:
所述平直式钢筋砼组合柱(41)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平直式钢筋骨架(31)和至少两个由第一混凝土层(401)构成的第一平直式砼体(410),其一所述平直式钢筋骨架(31)部分埋设于其一所述第一平直式砼体(410)的内部,另一所述平直式钢筋骨架(31)部分埋设于另一所述第一平直式砼体(410)的内部;
所述转角式钢筋砼组合柱(42)包括至少两个所述转角式钢筋骨架(32)和至少两个由第一混凝土层(401)构成的第一转角式砼体(420),其一所述转角式钢筋骨架(32)部分埋设于其一所述第一转角式砼体(420)的内部,另一所述转角式钢筋骨架(32)部分埋设于另一所述第一转角式砼体(420)的内部;
所述交错式钢筋砼组合柱(43)包括至少两个所述交错式钢筋骨架(33)和至少两个由第一混凝土层(401)构成的第一交错式砼体(430),其一所述交错式钢筋骨架(33)部分埋设于其一所述第一交错式砼体(430)的内部,另一所述交错式钢筋骨架(33)部分埋设于另一所述第一交错式砼体(430)的内部;
所述复合式钢筋砼组合柱(4)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复合式钢筋骨架(34)和至少两个由第一混凝土层(401)构成的第一复合式砼体,其一所述复合式钢筋骨架(34)部分埋设于其一所述第一复合式砼体的内部,另一所述复合式钢筋骨架(34)部分埋设于另一所述第一复合式砼体的内部。
9.一种钢筋砼单立柱,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权利要求5—6任意一项所述的钢筋骨架(3)及填充在所述钢筋骨架(3)内和/或包覆在所述钢筋骨架(3)外的第二混凝土层(501),所述第二混凝土层(501)根据所述钢筋骨架(3)仿形为第二砼体(502),至少部分所述钢筋骨架(3)埋设在所述第二砼体(502)中,至少部分所述连接座(101)和/或所述连接盒(102)从所述第二砼体(502)长度方向的端面露出所述第二混凝土层(501),所述第二砼体(502)对应所述连接盒(102)的位置设有第二让位槽(50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钢筋砼单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砼单立柱(5)包括平直式钢筋砼单立柱(51)、转角式钢筋砼单立柱(52)、交错式钢筋砼单立柱(53)或复合式钢筋砼单立柱(54),其中:
所述平直式钢筋砼单立柱(51)包括一个所述平直式钢筋骨架(31)和一个由第二混凝土层(501)构成的第二平直式砼体(510),至少部分所述平直式钢筋骨架(31)埋设于所述第二平直式砼体(510)的内部;
所述转角式钢筋砼单立柱(52)包括一个所述转角式钢筋骨架(32)和一个由第二混凝土层(501)构成的第二转角式砼体(520),至少部分所述转角式钢筋骨架(32)埋设于所述第二转角式砼体(520)的内部;
所述交错式钢筋砼单立柱(53)包括一个所述交错式钢筋骨架(33)和一个由第二混凝土层(501)构成的第二交错式砼体(530),至少部分所述交错式钢筋骨架(33)埋设于所述第二交错式砼体(530)的内部;
所述复合式钢筋砼单立柱(54)包括一个所述复合式钢筋骨架(34)和一个由第二混凝土层(501)构成的第二复合式砼体(440),至少部分所述复合式钢筋骨架(34)埋设于所述第二复合式砼体(440)的内部。
CN202321280053.4U 2023-05-24 2023-05-24 连接元件、连接组件、钢筋骨架、钢筋砼组合柱及单立柱 Active CN2198632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80053.4U CN219863299U (zh) 2023-05-24 2023-05-24 连接元件、连接组件、钢筋骨架、钢筋砼组合柱及单立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80053.4U CN219863299U (zh) 2023-05-24 2023-05-24 连接元件、连接组件、钢筋骨架、钢筋砼组合柱及单立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63299U true CN219863299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39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80053.4U Active CN219863299U (zh) 2023-05-24 2023-05-24 连接元件、连接组件、钢筋骨架、钢筋砼组合柱及单立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632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32735B1 (ko) 스틸 하우스의 구조 형식 및 구축 방법
CN114599842B (zh) 多功能连接器
CN113136940A (zh) 一种预制建筑单元、拼装式建筑、带屋顶的拼装式建筑及施工方法
CN106555433B (zh) 房屋框架
CN111270762A (zh) 装配式混凝土梁柱插入式螺栓拼接节点及制作施工方法
CN219863299U (zh) 连接元件、连接组件、钢筋骨架、钢筋砼组合柱及单立柱
KR20160027595A (ko) 골조 모듈러 구조물
JP5396663B2 (ja) 建材接続構造
CN109138220B (zh) 纤维水泥板复合拼装骨架、墙身构件和装配式钢混剪力墙
CN110741125B (zh) 用于制造水平建筑结构的平直的建筑元件
JP6484752B1 (ja) 耐力パネル及び木造軸組建築物
CN210104958U (zh) 一种装配式房屋及其装配组件
CN111255057A (zh) 模块化建筑和安装工艺
CN219430999U (zh) 一种装配式框架混凝土建筑连接节点结构
CN214739252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梁体结构
JP2524409B2 (ja) 軸組、パネル工法の家屋
US11913218B2 (en) Modular construction connection mechanism
CN220908669U (zh) 预制墙板、预制柱以及装配式建筑
KR102678742B1 (ko) 주택 모듈러 유닛의 결합 구조 및 시공 방법
CN215670511U (zh) 装配式内隔墙板
CN216195426U (zh) 一种用于模块化安装的预制板柱连接节点
CN214461258U (zh) 钢节砼构柱梁节点结构及装配式建筑
JP7489261B2 (ja) 壁面構造
CN218116763U (zh) 一种模块化全拼装建造的多、高层钢结构工业建筑
CN211312853U (zh) 一种采用构造柱、条形板的装配式栓锚结构板式房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