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62171U - 一种复合式地下道路及其沉降缝加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式地下道路及其沉降缝加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62171U
CN219862171U CN202321302681.8U CN202321302681U CN219862171U CN 219862171 U CN219862171 U CN 219862171U CN 202321302681 U CN202321302681 U CN 202321302681U CN 219862171 U CN219862171 U CN 2198621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steel
settlement joint
reinforcing structure
waterproof strip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0268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饶浩淼
徐营
郑苑
邱清琼
罗仰通
林耳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Urban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Urban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Urban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Urban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32130268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621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621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621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复合式地下道路及其沉降缝加强结构,该沉降缝加强结构包括设置在沉降缝两侧的混凝土本体,两个所述混凝土本体上均固定设有第一型钢,每个所述第一型钢上分别可拆卸连接有第二型钢,各所述第一型钢和与其对应连接的所述第二型钢之间至少部分间隔设置,以拼接形成有第一卡槽,各所述第二型钢上分别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沉降缝的上方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防水条、第二防水条,所述第一防水条的两端分别卡设在一所述第二卡槽内,所述第二防水条的两端分别卡设在一所述第一卡槽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式地下道及其路沉降缝加强结构,防水结构便于维护,更换效率高,中断交通时间短,维护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式地下道路及其沉降缝加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式地下道路的沉降缝结构。
背景技术
为减小基础不均沉降给隧道带来的不利影响,通常需要在纵向间隔一段距离设置沉降缝,沉降缝环向一周需要设置止水带以保证隧道的密闭性,如图1、2所示。隧道顶板由于承受车辆动荷载,顶板沉降缝处的防水结构相较于侧墙及底板更容易损坏。
顶板沉降缝处的防水结构常规设计如图3所示,一般在沉降缝上方设置双层防水毯,当路基层厚度较厚时,汽车活载通过路基层均匀扩散至隧道顶板,对沉降缝处的防水结构影响较小,当路基层厚度较小时,汽车活载对顶板的冲击较大,对沉降缝处的防水结构破坏较大,在对防水结构进行更换维护时,需要破除沥青铺装层及路基层,维修好之后需要重新回填路基层,重新铺设沥青铺装层,维护成本高,更换效率低,中断交通时间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式地下道路及其沉降缝加强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沉降缝防水结构维护不便、更换效率低、维护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复合式地下道路的沉降缝加强结构,包括设置在沉降缝两侧的混凝土本体,两个所述混凝土本体上均固定设有第一型钢,每个所述第一型钢上分别可拆卸连接有第二型钢,各所述第一型钢和与其对应连接的所述第二型钢之间至少部分间隔设置,以拼接形成有第一卡槽,各所述第二型钢上分别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沉降缝的上方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防水条、第二防水条,所述第一防水条的两端分别卡设在一所述第二卡槽内,所述第二防水条的两端分别卡设在一所述第一卡槽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型钢和所述第二型钢通过螺钉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型钢上开设有定位沉孔,所述第二型钢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沉孔配合定位的定位凸缘。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槽包括弯折段,所述第一型钢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型钢上设有配合插置于所述安装槽内的安装部,所述安装槽的内壁和所述安装部的外壁配合且呈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弯折段。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槽还包括开口段,所述第一型钢上具有抵压部,所述第二型钢上设有压紧部,所述抵压部与所述压紧部相对应呈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开口段,所述开口段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与所述弯折段的一端连通。
更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或梯形。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槽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防水条的厚度;所述第二卡槽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防水条的厚度。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型钢在长度方向上由多段结构相同的型钢单元拼接而成。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水条和所述第二防水条均采用橡胶条。
同样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复合式地下道路,其包括隧道顶板及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沉降缝加强结构,所述隧道顶板上设有沉降缝,所述沉降缝加强结构沿横向设于所述隧道顶板上;
所述隧道顶板上位于所述沉降缝加强结构的两侧位置还依次铺设有路基层及沥青铺装层,所述沉降缝加强结构的顶面与所述沥青铺装层的顶面保持平齐,且所述路基层与所述隧道顶板之间、以及所述路基层的侧面与所述混凝土本体的侧面之间均设有防水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式地下道路沉降缝加强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第一型钢,并在第一型钢上可拆卸的设有第二型钢,无需在沉降缝上方设置沥青铺装层,同时,第二防水条卡设在第一型钢和第二型钢拼接形成的第一卡槽内,第一防水条卡设在第二卡槽内,在对防水结构进行维护时,只需将第二型钢进行拆卸,随后更换防水条即可;此外,第二型钢采用多段型钢单元拼接而成,其局部损坏时,只需更换相应的型钢单元即可,拆装方便,便于维护防水结构,降低了维护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隧道沉降缝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2是隧道沉降缝的纵断面示意图;
图3是隧道顶板防水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复合式地下道路沉降缝加强结构的纵断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复合式地下道路沉降缝加强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复合式地下道路沉降缝加强结构的第一型钢和第二型钢的安装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复合式地下道路沉降缝加强结构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中,a、顶板;b、底板;c、止水带;d、侧墙;e、路基层;f、沥青铺装层;g、防水毯;1、沉降缝;2、混凝土本体;3、第一型钢;31、定位沉孔;32、安装槽;33、抵压部;4、第二型钢;41、第二卡槽;42、安装部;43、压紧部;44、定位凸缘;5、第一卡槽;51、弯折段;52、开口段;6、第一防水条;7、第二防水条;8、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和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参阅图1至3,为隧道的结构,以及沉降缝处常规的防水结构,其中,a为顶板,b为底板,c为止水带,d为侧墙;e为路基层,f为沥青铺装层,g为防水毯。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复合式地下道路沉降缝加强结构,其可应用在路基层厚度小于0.2m的施工条件下,其包括设置在沉降缝1两侧的混凝土本体2,两个混凝土本体2上均固定设有第一型钢3,每个第一型钢3上分别可拆卸的连接有第二型钢4,其中,第一型钢3、第二型钢4的上端面和沥青铺装层的上端面处于同一平面;沉降缝1上方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防水条6、第二防水条7,为方便防水条的安装,各第一型钢3和与其对应连接的第二型钢4之间至少部分间隔设置,以拼接形成有第一卡槽5,第一防水条6的两端分别卡设在一第二卡槽41内,第二防水条7的两端分别卡设在一第一卡槽5内。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第一型钢3和第二型钢4的安装定位,第一型钢3上开设有定位沉孔31,第二型钢4上设有与定位沉孔31配合定位的定位凸缘44。安装时,定位凸缘44和定位沉孔31贴合进行限位,随后进行固定即可,在本实施例中,为方便第一型钢3和第二型钢4进行快速拆装,第一型钢3和第二型钢4通过螺钉8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第二防水条7安装时的密封效果,如图5所示,第一卡槽5包括弯折段51,第一型钢3上开设有安装槽32,第二型钢4上设有配合插置于安装槽32内的安装部42,安装槽32的内壁和安装部42的外壁配合且呈间隔设置,以形成弯折段。
第一卡槽5还包括开口段52,第一型钢3上具有抵压部33,第二型钢4上设有压紧部43,抵压部33与压紧部43相对应呈间隔设置,以形成开口段52,开口段52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与弯折段51的一端连通。
第二防水条7两端经多次弯折压紧,避免其脱出,安装牢靠,进一步地,安装槽32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或梯形,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槽32的截面形状优选为矩形。
进一步地,由于第一型钢3和第二型钢4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第一防水条6和第二防水条7一般采用橡胶或硅胶等防水材料制成,为了提升第一防水条6和第二防水条7装配的密封效果,第一卡槽5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防水条7的厚度;第二卡槽41的宽度小于第一防水条6的厚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防水条6和第二防水条7均采用橡胶条,橡胶条遇水膨胀,起到止水效果。
为避免在对第二防水条7进行安装时,或隧道发生不均匀沉降时,型钢损伤第二防水条7,影响第二防水条7的防水性能,因此,如图5所示,在安装槽32的内壁和安装部42的外壁设有圆弧倒角。
如图6所示,为了进一步使第二防水条7装配的更加牢靠,避免抵压部33和压紧部43损伤第二防水条7,因此,对抵压部33和压紧部43同样设置有圆弧倒角。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过程为:在施工时,先对沉降缝1两侧的混凝土本体2进行浇筑,将第一型钢3分别固定在混凝土本体2上后,将第二防水条7两端分别设置在安装槽32内,并将第一防水条6两端分别预装在第二型钢4的第二卡槽41内,随后将两个第二型钢4和第一防水条6整体进行安装,第二型钢4上的安装部42和安装槽32对准后下压,将第二防水条7压紧,最后将第二型钢4和第一型钢3采用螺钉固定,进而将第二防水条7固定,并在路基层上设置沥青铺装层至和第一型钢上端面相平。
在进行防水结构的维护时,只需对第二型钢4进行拆卸,更换第一防水条6和第二防水条7即可,无需破开沥青铺装层和路基层,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节约了施工成本,进一步地,为了降低第二型钢4的拆装难度,如图7所示,第二型钢4在长度方向上由多段结构相同的型钢单元拼接而成,当型钢局部损坏时,只需更换对应的型钢单元即可,无需将第二型钢4整体更换,拆装方便。
同样的目的,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复合式地下道路,其包括隧道顶板及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沉降缝加强结构,所述隧道顶板上设有沉降缝1,所述沉降缝加强结构沿横向设于所述隧道顶板上;
所述隧道顶板上位于所述沉降缝加强结构的两侧位置还依次铺设有路基层及沥青铺装层,所述沉降缝加强结构的顶面与所述沥青铺装层的顶面保持平齐,且所述路基层与所述隧道顶板之间、以及所述路基层的侧面与所述混凝土本体2的侧面之间均设有防水毯。
由于该复合式地下道路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沉降缝结构,因此具有第一方面沉降缝结构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作一一陈述。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式道路沉降缝加强结构,通过设置第一型钢,并在第一型钢上可拆卸的设有第二型钢,无需在沉降缝上方设置沥青铺装层,同时,第二防水条卡设在第一型钢和第二型钢拼接形成的第一卡槽内,第一防水条卡设在第二卡槽内,在对防水结构进行维护时,只需将第二型钢进行拆卸,随后更换防水条即可,第二型钢采用多段型钢单元拼接而成,其局部损坏时,只需更换相应的型钢单元即可,拆装方便,便于维护防水结构,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复合式地下道路沉降缝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沉降缝(1)两侧的混凝土本体(2),两个所述混凝土本体(2)上均固定设有第一型钢(3),每个所述第一型钢(3)上分别可拆卸连接有第二型钢(4),各所述第一型钢(3)和与其对应连接的所述第二型钢(4)之间至少部分间隔设置,以拼接形成有第一卡槽(5),各所述第二型钢(4)上分别开设有第二卡槽(41);所述沉降缝(1)的上方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防水条(6)、第二防水条(7),所述第一防水条(6)的两端分别卡设在一所述第二卡槽(41)内,所述第二防水条(7)的两端分别卡设在一所述第一卡槽(5)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地下道路沉降缝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钢(3)和所述第二型钢(4)通过螺钉(8)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地下道路沉降缝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钢(3)上开设有定位沉孔(31),所述第二型钢(4)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沉孔(31)配合定位的定位凸缘(4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地下道路沉降缝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5)包括弯折段(51),所述第一型钢(3)上开设有安装槽(32),所述第二型钢(4)上设有配合插置于所述安装槽(32)内的安装部(42),所述安装槽(32)的内壁和所述安装部(42)的外壁配合且呈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弯折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式地下道路沉降缝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5)还包括开口段(52),所述第一型钢(3)上具有抵压部(33),所述第二型钢(4)上设有压紧部(43),所述抵压部(33)与所述压紧部(43)相对应呈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开口段(52),所述开口段(52)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与所述弯折段(51)的一端连通。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式地下道路沉降缝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32)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或梯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地下道路沉降缝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5)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防水条(7)的厚度;所述第二卡槽(41)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防水条(6)的厚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地下道路沉降缝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型钢(4)在长度方向上由多段结构相同的型钢单元拼接而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地下道路沉降缝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条(6)和所述第二防水条(7)均采用橡胶条。
10.一种复合式地下道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隧道顶板及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沉降缝加强结构,所述隧道顶板上设有沉降缝(1),所述沉降缝加强结构沿横向设于所述隧道顶板上;
所述隧道顶板上位于所述沉降缝加强结构的两侧位置还依次铺设有路基层及沥青铺装层,所述沉降缝加强结构的顶面与所述沥青铺装层的顶面保持平齐,且所述路基层与所述隧道顶板之间、以及所述路基层的侧面与所述混凝土本体(2)的侧面之间均设有防水毯。
CN202321302681.8U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复合式地下道路及其沉降缝加强结构 Active CN2198621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02681.8U CN219862171U (zh)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复合式地下道路及其沉降缝加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02681.8U CN219862171U (zh)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复合式地下道路及其沉降缝加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62171U true CN219862171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32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02681.8U Active CN219862171U (zh)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复合式地下道路及其沉降缝加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621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72579B2 (en) Expansion joint system of concrete slab arrangement
KR100589877B1 (ko) 파형강판 구조물의 보강라이너 설치용 거푸집
CN107190584B (zh) 用于无砟轨道的装配式限位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无砟轨道
CN107012887B (zh) 弧顶综合管廊分块预制拼装式节点
CN113106879B (zh) 一种用于钢箱梁拓宽混凝土箱梁的连接构造及施工方法
CN219862171U (zh) 一种复合式地下道路及其沉降缝加强结构
CN111636316A (zh) 一种分块拼接式预制混凝土箱涵及其施工工艺
CN109505237B (zh) 一种钢混组合桥梁伸缩缝处主梁纵向连接构造及施工方法
CN212103531U (zh) 环保临时道路系统
CN212774333U (zh) 一种法兰连接防渗漏的钢波纹板结构
CN210658403U (zh) 预制挡水坎节段及离壁排水结构
KR101886744B1 (ko) 도로용 프리캐스트 반단면 데크
CN111172867A (zh) 一种单元式桥梁伸缩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112458878A (zh) 一种节段拼装钢混组合连续梁及其施工方法
CN112695638A (zh) 排水型伸缩装置的施工方法
CN220789286U (zh) 一种预制道路结构件
CN219709954U (zh) 一种混凝土u型路基连接结构
CN111236314A (zh) 一种综合管廊用装配式矩形混凝土板
CN213507873U (zh) 一种预制装配路面结构
CN212956616U (zh) 一种装配式混合结构地下综合管廊
CN220538460U (zh) 一种轻骨料混凝土预制箱涵
CN210177537U (zh) 一种干作业螺栓连接综合管廊
CN219795279U (zh) 一种用于铁路隧道缺陷和病害整治的高强度金属加固构件
CN214116695U (zh) 一种模块化预制电力通信给水组合通道
CN220724832U (zh) 全支撑装配式桥梁伸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