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58004U - 单动力驱动多组工作台移动的机构 - Google Patents

单动力驱动多组工作台移动的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58004U
CN219858004U CN202320085128.7U CN202320085128U CN219858004U CN 219858004 U CN219858004 U CN 219858004U CN 202320085128 U CN202320085128 U CN 202320085128U CN 219858004 U CN219858004 U CN 2198580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iction block
workbench
cylinder
nut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8512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冬
颜高翔
杜亚东
李钦超
丁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Seny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Sen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Seny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Sen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8512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580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580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580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纸箱包装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单动力驱动多组工作台移动的机构,包括:机壁、丝杆、工作台、螺母和气缸。机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横梁,另一侧设置有驱动电机;工作台的底端为固定载体,且工作台设有多个,并间隔穿设在丝杆上;螺母设有多个,且对应安装在每一工作台的内部,并套设在丝杆上;气缸固定安装在工作台的顶端面上,且气缸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摩擦块,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摩擦块,气缸可同步控制第一摩擦块与横梁的底端面接触和第二摩擦块与螺母分离,或同步控制第一摩擦块与横梁的底端面分离和第二摩擦块与螺母接触。在本申请中,能够简化技术结构,减少占用空间,同时还可以合理的选择受力位置,节省成本。

Description

单动力驱动多组工作台移动的机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纸箱包装机械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单动力驱动多组工作台移动的机构。
背景技术
纸箱包装是指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为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采用纸质箱体对产品所进行的包装,纸箱包装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包装方式,而目标在纸箱包装机械设备中最常用的移动机构为一组丝杆驱动控制一个工作台以进行纸箱包装作业。
相关技术中,由于多个工作台的并列工作需求,现有的控制方式需要采用多组副丝杆以驱动控制工作台的轴向移动,而适合的轴向驱动力的位置有限,因此多组丝杆受到空间位置相互冲突的影响,导致难以选择合理的受力位置,从而造成工作台的轴向移动精度低,不顺畅等问题,并且需要安装多组副丝杆、电机、减速机等驱动系统,技术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成本较高。
因此,如何能够简化技术结构,减少占用空间,同时还可以合理的选择受理位置,节省成本,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单动力驱动多组工作台移动的机构,以解决如何能够简化技术结构,减少占用空间,同时还可以合理的选择受力位置,节省成本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单动力驱动多组工作台移动的机构,包括:机壁、丝杆、工作台、螺母和气缸。机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横梁,另一侧设置有驱动电机;丝杆设置于横梁的下侧,且丝杆的一端穿过机壁,并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工作台的底端为固定载体,且工作台设有多个,并间隔穿设在丝杆上;螺母设有多个,且对应安装在每一工作台的内部,并套设在丝杆上;气缸固定安装在工作台的顶端面上,且气缸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摩擦块,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摩擦块,气缸可同步控制第一摩擦块与横梁的底端面接触和第二摩擦块与螺母分离,或同步控制第一摩擦块与横梁的底端面分离和第二摩擦块与螺母接触。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单动力驱动多组工作台移动的机构,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能够在需要控制工作台移动时,可以通过控制与工作台对应的气缸的伸缩端向下移动,使第一摩擦块与横梁的底端面分离,第二摩擦块与螺母接触,以对螺母进行固定限位,然后控制驱动电机转动以带动丝杆转动,从而可以通过丝杆的转动带动螺母做直线运动,以实现带动工作台进行直线移动;而在需要控制工作台固定时,可以通过控制与工作台对应的气缸的伸缩端向上移动,使第一摩擦块与横梁的底端面接触,第二摩擦块与螺母分离,由于工作台的轴向约束,在驱动电机的的驱动下,螺母会与丝杆同步转动,此时该工作台处于脱离状态,从而可以通过控制每一工作台上的气缸的伸缩端向上或向下运动,对工作台内部的螺母进行锁定或打开,有利于对每一工作台进行单独控制,可以控制单个工作台进行直线运动或控制多个工作台同步进行直线运动,能够简化技术结构,减少占用空间,同时还可以合理的选择受力位置,节省成本。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单动力驱动多组工作台移动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单动力驱动多组工作台移动的机构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视角的单动力驱动多组工作台移动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单动力驱动多组工作台移动的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机壁;101、横梁;102、驱动电机;103、轴承支撑座;104、减速机;105、PLC控制器;106、旋转编码器;200、丝杆;300、工作台;301、安装空腔;302、滑孔;303、滑块;304、直线滑轨;305、滑轨脚座;400、螺母;500、气缸;501、第一摩擦块;502、第二摩擦块;600、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结合图1-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单动力驱动多组工作台移动的机构,包括:机壁100、丝杆200、工作台300、螺母400和气缸500。机壁10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横梁101,另一侧设置有驱动电机102;丝杆200设置于横梁101的下侧,且丝杆200的一端穿过机壁100,并与驱动电机102的输出端连接;工作台300的底端为固定载体,且工作台300设有多个,并间隔穿设在丝杆200上;螺母400设有多个,且对应安装在每一工作台300的内部,并套设在丝杆200上;气缸500固定安装在工作台300的顶端面上,且气缸50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摩擦块50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摩擦块502,气缸500可同步控制第一摩擦块501与横梁101的底端面接触和第二摩擦块502与螺母400分离,或同步控制第一摩擦块501与横梁101的底端面分离和第二摩擦块502与螺母400接触。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单动力驱动多组工作台300移动的机构,能够在需要控制工作台300移动时,可以通过控制与工作台300对应的气缸500的伸缩端向下移动,使第一摩擦块501与横梁101的底端面分离,第二摩擦块502与螺母400接触,以对螺母400进行固定限位,然后控制驱动电机102转动以带动丝杆200转动,从而可以通过丝杆200的转动带动螺母400做直线运动,以实现带动工作台300进行直线移动;而在需要控制工作台300固定时,可以通过控制与工作台300对应的气缸500的伸缩端向上移动,使第一摩擦块501与横梁101的底端面接触,第二摩擦块502与螺母400分离,由于工作台300的轴向约束,在驱动电机102的的驱动下,螺母400会与丝杆200同步转动,此时该工作台300处于脱离状态,从而可以通过控制每一工作台300上的气缸500的伸缩端向上或向下运动,对工作台300内部的螺母400进行锁定或打开,有利于对每一工作台300进行单独控制,可以控制单个工作台300进行直线运动或控制多个工作台300同步进行直线运动,能够简化技术结构,减少占用空间,同时还可以合理的选择受力位置,节省成本。
可选地,机壁100的下侧内部设置有轴承支撑座103,且丝杆200的一端穿过轴承支撑座103与驱动电机102的输出端连接。这样,轴承支撑座103可以承受直线运动的反作用力,同时轴承支撑座103还能够对丝杆200的轴向位置起到约束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丝杆200转动的平稳性,以使螺母400可以更加稳定的在丝杆200上做直线运动。
可选地,气缸500设置为双头电磁阀控制气缸500。这样,能够以电控的方式控制气缸500向上运动,以实现带动第一摩擦块501与横梁101的底端面接触,第二摩擦块502与螺母400分离,或者向下运动以实现带动第一摩擦块501与横梁101的底端面分离,第二摩擦块502与螺母400接触。
可以理解地,双头电磁阀控制气缸500为本领域的成熟技术,其具体结构以及运行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因此双头电磁阀控制气缸500的具体结构以及运行原理在此不一一赘述。
可选地,工作台300的内部设置有安装空腔301,且安装空腔301与螺母400相适配。这样,能够通过安装空腔301将螺母400对应安装在每一工作台300的内部,使安装空腔301可以对螺母400形成轴向约束,从而有利于在气缸500向上运动使第一摩擦块501与横梁101的底端面接触,第二摩擦块502与螺母400分离后,使螺母400可以在安装空腔301内随着丝杆200同步转动,以避免工作台300发生直线移动。
可选地,工作台300与气缸500的连接处设置有滑孔302,滑孔302与安装空腔301相连通,且滑孔302与第二摩擦块502相适配。这样,可以在气缸500向下运动时,使其伸缩端能够带动第二摩擦块502在滑孔302内移动,直至第二摩擦块502与螺母400接触,以对螺母400进行锁定,从而有利于使螺母400在丝杆200的带动下做直线运动,并带动工作台300进行直线移动。
可选地,第一摩擦块501和第二摩擦块502均设置为圆柱体结构,且第一摩擦块501的直径小于第二摩擦块502的直径。这样,能够提高第一摩擦块501与横梁101的底端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第一摩擦块501与横梁101的底端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能够在第一摩擦块501与横梁101的底端面接触时,有利于提高第一摩擦块501与横梁101之间的稳固性,以对工作台300进行更好地固定;同时还能够减少第二摩擦块502在工作台300内的占用空间,使第二摩擦块502能够更好地在滑动内移动,并与螺母400接触,以对螺母400进行锁定。
可选地,工作台30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滑块303,横梁101的底端面上设置有直线滑轨304,且滑块303限定在直线滑轨304上滑动。这样,直线滑轨304可以为滑块303提供直线运动的导向,并提供其他方向的约束,使滑块303可以更好的做直线运动,而由于滑块303与工作台300固定连接,因此通过滑块303与直线滑轨304的相互配合,能够对工作台300的直线运动提供导向以及其他方向的约束,从而有利于使工作台300更好地做直线运动,提高工作台300的移动平稳性。
可选地,工作台300与滑块303之间设置有滑轨脚座305。这样,工作台300可以通过滑轨脚座305与滑块303进行连接固定,有利于提高工作台300与滑块303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同时还能够避免工作台300对滑块303的移动造成阻碍,使滑块303可以更好地沿着直线滑轨304做直线运动。
可选地,滑轨脚座305设置为L形状结构。这样,便于通过L形状结构的滑轨脚座305,将工作台300与滑块303之间进行连接固定,以提高工作台300与滑块303之间的连接稳固性。
可选地,滑轨脚座305相邻的两个外侧面中的一个与工作台300的侧壁固定连接,另一个与滑块303的底端面固定连接。这样,能够将工作台300和滑块303分别固定安装在滑轨脚座305相邻的两个侧面上,使工作台300与滑块303固定连接,进而有利于滑块303能够与工作台300同步移动,并对工作台300提供直线运动导向,有利于提高工作台300直线移动的平稳性。
可选地,滑轨脚座305设置于丝杆200的一侧,且与丝杆200之间具有设置间隔。这样,有利于避免滑轨脚座305与丝杆200相接触,对工作台300的直线运动造成阻碍,从而有利于使工作台300在螺母400的带动下,更加顺畅地做直线运动。
可选地,驱动电机102与机壁100平行设置,且驱动电机102的输出端通过减速机104与丝杆200的一端连接。这样,驱动电机102能够将动力通过减速机104传递给丝杆200,使丝杆200可以与螺母400相互配合以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从而有利于提高丝杆200转动的平稳性和高效性,使丝杆200可以更好地带动螺母400做直线运动,以带动工作台300进行直线运动。
可选地,减速机104与驱动电机102相互垂直设置。这样,便于驱动电机102的输出端与减速机104连接,从而使减速机104可以更好地将驱动电机102的动力传递给丝杆200,以使丝杆200能够更好地与螺母400进行相互配合,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
可选地,驱动电机102的一侧连接有PLC控制器105(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简称PLC,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且PLC控制器105的一侧连接有旋转编码器106。这样,用户可以通过旋转编码器106将旋转信号传递给PLC控制器105,进而通过PLC控制器105控制驱动电机102转动,从而有利于提高控制驱动电机102转动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可选地,PLC控制器105还与气缸500连接,可控制气缸500向上或向下运动。这样,便于通过PLC控制器105对气缸500的运动状态进行便捷地控制,以提高气缸500的向上或向下移动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从而有利于使气缸500可以更好地向上运动,带动第一摩擦块501与横梁101接触和第二摩擦块502与螺母400分离,或向下运动以带动第一摩擦块501与横梁101脱离和第二摩擦块502与螺母400接触,实现控制单个或多个工作台300进行直线运动,能够简化技术结构,减少占用空间,同时还可以合理的选择受力位置,节省成本。
可以理解地,PLC控制器105固定连接在机壁100的侧壁上。
可选地,单动力驱动多组工作台移动的机构还包括:盖板600。盖板600固定安装在工作台300的一侧,且穿设在丝杆200上。这样,盖板600能够与工作台300相互配合对螺母400形成轴向约束,进而在第二摩擦块502与螺母400分离后,使螺母400与丝杆200同步旋转,使与其对应的工作台300处于脱离状态,有利于防止工作台300发生直线移动,便于用户选择合理的受力位置,控制不同的工作台300的工作状态,可以有效地简化移动机构,节省成本。
可选地,盖板600设置于工作台300与滑轨脚座305连接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这样,既能够将盖板600固定安装在工作台300上,使工作台300和盖板600可以相互配合为螺母400提供轴向约束,又不会对滑轨脚座305的安装造成阻碍,同时还能够节省安装占用空间。
可选地,盖板600与工作台300之间为可拆卸连接。这样,结构简单,便于进行拆卸维修和安装固定。
可选地,盖板600设有多个,且每一盖板600对应固定安装在工作台300的外侧壁上。这样,通过每一工作台300的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盖板600,能够使盖板600与工作台300相互配合对螺母400形成轴向约束,从而有利于对每一工作台300的工作台300状态进行控制,便于用户合理的选择不同的受力位置。
值得说明的是,以该技术方案为基础,将会使印刷包装机械中的开槽机组可以每块轴向移动单元使用最佳驱动力位置点,达到减少力矩的目的,使移动更顺畅,同时可以节约80%轴向移动的驱动成本;将会使移动板式清废机的移动板轴向移动更准确可靠;将会使送纸前规系统的轴向调整机构更节省空间,以便送纸机组可以有更大的空间布置除尘系统等。
可以理解地,该单动力驱动多组工作台移动的机构的工作原理为:当控制气缸500向上运动时,第一摩擦块501会与横梁101的底端面接触,第二摩擦块502会与螺母400分离,然后控制驱动电机102转动,工作台300会由于第一摩擦块501与横梁101的底端面之间的摩擦力作用被固定在原处,螺母400由于工作台300和盖板600的轴向约束,会与丝杆200同步转动,机构处于脱离状态,此时旋转编码器106传递的信号,不被PLC控制器105计算为该组工作台300的位置变化参数;
当控制气缸500向下运动时,第一摩擦块501会与横梁101的底端面分离,第二摩擦块502会与螺母400接触,然后控制驱动电机102转动,螺母400在第二摩擦块502的摩擦力作用下无法转动,发挥螺母400的作用将丝杆200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在工作台300和盖板600的共同作用下,螺母400会带动工作台300做直线运动,此时旋转编码器106传递的信号,将被PLC控制器105计算为该组工作台300的位置变化参数;
同理,丝杆200相关联的其他类似机构,可同时执行气缸500向上运动或向下运动,从而实现多组工作台300的移动或者固定。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8)

1.一种单动力驱动多组工作台移动的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壁(100),其一侧固定连接有横梁(101),另一侧设置有驱动电机(102);
丝杆(200),设置于所述横梁(101)的下侧,且所述丝杆(200)的一端穿过所述机壁(100),并与所述驱动电机(102)的输出端连接;
工作台(300),其底端为固定载体,且所述工作台(300)设有多个,并间隔穿设在所述丝杆(200)上,其中,所述工作台(30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滑块(303),所述工作台(300)与滑块(303)之间设置有滑轨脚座(305),且滑轨脚座(305)设置于丝杆(200)的一侧,且与丝杆(200)之间具有设置间隔;
螺母(400),设有多个,且对应安装在每一所述工作台(300)的内部,并套设在所述丝杆(200)上;
气缸(500),固定安装在所述工作台(300)的顶端面上,且所述气缸(50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摩擦块(50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摩擦块(502),所述气缸(500)可同步控制所述第一摩擦块(501)与所述横梁(101)的底端面接触和所述第二摩擦块(502)与所述螺母(400)分离,或同步控制所述第一摩擦块(501)与所述横梁(101)的底端面分离和所述第二摩擦块(502)与所述螺母(400)接触;其中,第一摩擦块(501)和第二摩擦块(502)均设置为圆柱体结构,且第一摩擦块(501)的直径小于第二摩擦块(502)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动力驱动多组工作台移动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300)的内部设置有安装空腔(301),且所述安装空腔(301)与所述螺母(400)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动力驱动多组工作台移动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300)与所述气缸(500)的连接处设置有滑孔(302),所述滑孔(302)与所述安装空腔(301)相连通,且所述滑孔(302)与所述第二摩擦块(502)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单动力驱动多组工作台移动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01)的底端面上设置有直线滑轨(304),且所述滑块(303)限定在所述直线滑轨(304)上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单动力驱动多组工作台移动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102)与所述机壁(100)平行设置,且所述驱动电机(102)的输出端通过减速机(104)与所述丝杆(200)的一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动力驱动多组工作台移动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102)的一侧连接有PLC控制器(105),且所述PLC控制器(105)的一侧连接有旋转编码器(106)。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单动力驱动多组工作台移动的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盖板(600),固定安装在所述工作台(300)的一侧,且穿设在所述丝杆(200)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动力驱动多组工作台移动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600)设有多个,且每一所述盖板(600)对应固定安装在所述工作台(300)的外侧壁上。
CN202320085128.7U 2023-01-30 2023-01-30 单动力驱动多组工作台移动的机构 Active CN2198580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85128.7U CN219858004U (zh) 2023-01-30 2023-01-30 单动力驱动多组工作台移动的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85128.7U CN219858004U (zh) 2023-01-30 2023-01-30 单动力驱动多组工作台移动的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58004U true CN219858004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23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85128.7U Active CN219858004U (zh) 2023-01-30 2023-01-30 单动力驱动多组工作台移动的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580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22067U (zh) 一种高精度机器人
CN109262676A (zh) 一种提高切纸精度的切纸机
CN106826781A (zh) 坐标机器人
CN102284878A (zh) 龙门加工中心自动换头头库机构
CN102729084A (zh) 用于机床的刀具装卸装置
CN105058173A (zh) 一种cnc联动一体化设备
CN103331600A (zh) 双工位自动螺钉装卸机构
CN219858004U (zh) 单动力驱动多组工作台移动的机构
CN202240631U (zh) 龙门加工中心自动换头头库机构
CN206677533U (zh) 一种自动锁螺丝设备
CN203127771U (zh) 一种龙门码垛机箱体推送装置
CN203255748U (zh) 收料机构
CN114714437A (zh) 一种伺服驱动行星滚柱丝杠裁断机
CN102248699B (zh) 一种柔性板冲床智能工作台
CN113830383A (zh) 一种单动力驱动多组工作台移动的机构
CN201181921Y (zh) 直线电机驱动的多轴运动机构
CN105642769A (zh) 一种自动切换铆压头的铆压机构
CN208513677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镗孔机床
CN210305834U (zh) 基于plc系统控制的钻孔设备
CN208843274U (zh) 玻璃工件生产线及其地轨式机械手
CN208528540U (zh) 一种五轴联动机构
CN203437735U (zh) 一种切割机
CN203753827U (zh) 用于生产发动机的缸盖托盘系统
CN109018811B (zh) 智能仓储系统
CN215848591U (zh) 一种纸板钻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