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57567U - 一种用于汽车涉水的自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汽车涉水的自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57567U
CN219857567U CN202320113441.7U CN202320113441U CN219857567U CN 219857567 U CN219857567 U CN 219857567U CN 202320113441 U CN202320113441 U CN 202320113441U CN 219857567 U CN219857567 U CN 2198575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ckle
air bag
belt
double
sel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1344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志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to CN20232011344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575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575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575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用于汽车涉水的自救装置,包括双层回形气囊、中位和边位负重扣带、拉绳、多用途的可充电电机、充气管、可伸缩拉杆、可装拆舵桨、渡人网等,所述物件按用途可连接组装成小型汽车涉水自救装置或水灾中人员的逃生装置,既可以用于渡车也可以渡人。本实用新型安装操作简单,能折叠收存在箱内,体积不大,可作为车辆的随身救生工具备用,也可作为地下隧道、车库的备用应急物资,也可以提供给消防部门作为临时紧急救援工具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汽车涉水的自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涉水救生设备和水上游乐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汽车涉水的自救装置。
背景技术
每年全国各地因为暴雨带来的灾难都常有发生。在城市,暴雨来临时街道会受淹,很多地下隧道无法通车,严重时满街汽车遭殃,有些排水差的楼栋的地下停车场更像一锅饺子,雨水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且每年因为山洪暴发,受困的群众也不少,有些人因为缺少自救的工具且又等不到救援人员施救而丢去了宝贵生命。
范长志等在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杂志上发表了《汽车自救悬浮装置的研究》的文章,介绍了开发的一套可装于汽车底盘下的自动触发的涉水自救装置,但因为涉及对车辆底盘进行加工改造,系统较为复杂,推广起来比较困难。另外,李永平等在机械工程师杂志上发表了《新型水上自救装置设计》,介绍了一种个人的涉水自救装置,类似一个电动的游泳圈,但因使用繁琐,应用面不广,且单个成本也较高,难于推广。
在面对隧道、楼栋的地下停车场受淹后,滞留车辆的疏通和紧急迁移往往受限于场地空间不大而无法采用大型的起重设备,让工作很难推进,上述这些工具更是无法适用。虽然平常见到的救生圈和救生设备也很多,但针对汽车涉水自救的设备却是比较空白,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汽车涉水的自救装置,设计简单,易于生产,轻便能折叠,易于携带存放,安装方便高效。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汽车涉水的自救装置,包括双层回形气囊、边位负重扣带2根、中位负重扣带、拉绳2根、多用途可充电电机、充气管、可伸缩拉杆、可装拆舵桨、渡人网2张,可根据不同要求配合使用。
所述装置用于渡车或渡人,包括双层回形气囊、中位和边位负重扣带、多用途的可充电电机、充气管、可伸缩拉杆、可装拆舵桨和渡人网;
边位负重扣带和中位负重扣带用于设置在双层回形气囊的中框空位处,边位负重扣带的两端和中位负重扣带的两端均设置有钢扣以与双层回形气囊上相应位置处设置的扣环相扣,且边位负重扣带与双层回形气囊还能通过拉链连接,从而提高对车辆前后的承托力,有利保持车辆在水中的平衡;
双层回形气囊的外层上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均缝制有负重环带,扣环缝制在负重环带上;
双层回形气囊的上表面、前侧、后侧以及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小扣带;
当所述装置用于渡车时,中位和边位负重扣带承托在汽车的底部,通过拉紧双层回形气囊让其紧贴在汽车底盘周边,且可充电电机能够挂设在气囊前端或后端的小扣带上充当螺旋桨使用;
当所述装置用于渡人时,双层回形气囊的上下两个表面均分别设置有所述渡人网,两渡人网上均设置有网格带,且网格带的端部均设置有带扣,两渡人网均通过带扣与气囊相应位置处的小扣带连接,两渡人网的受力相反,逃生时利用可装拆舵桨充当方向舵或划桨使用。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配设有拉绳,拉绳的两端分别缝接有钢扣头,用于过渡时做牵引拖拉气囊用或捆扎车身吊起气囊用。
回形气囊由双层材料构成,内层为密封性、柔韧好的材料(如PVC、优质橡胶),外层材料结构缜密,具有耐磨、耐负重、柔韧、稳固弹性小、易缝制、易折叠等特点(如伞布)。同时内外层材料还满足易于折叠和耐久性的要求。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形气囊关键位置(如承托汽车重量的受力点位置)缝有负重环带,优选地,前后各1个,两侧各有5个(其中两端各1一个,中间有3个)。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形气囊上缝有34个小扣带,其中前后两端各6个,有2个较长的可用于卡电机用,中间两侧各有7个,上侧缝有8个小扣带(其中前后两端各1个,中间两侧各有3个)。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形气囊前后2端内侧缝拉链构件,可以链接边位负重扣带,对水中车辆前后提供很好的承托和支撑。由于发动机和烟囱会高温,所以边位负重扣带最好在车辆熄火降温后使用。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形气囊后端两侧各有一个充气孔,方便使用时在车辆的两侧都能充气,避免一侧受到阻隔而无法开展自救。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装置组合中的可伸缩拉杆采用不锈钢或铝合金材料,分3节可伸缩,顶端有小钩伸出,底端有螺纹能旋紧桨舵的手柄。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边位负重扣带有两条,分别位于中框空位的两侧,边位负重扣带包括位于底部的衬布以及缝制在衬布上的扣带,扣带的两端分别缝接有钢扣且扣带两端长于钢扣,衬布的一侧缝接有拉链配件,所述拉链配件能够与气囊上设置的拉链配件相配合。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中位负重扣带位于中框空位的中间位置处,中位负重扣带由3条扣带并列缝制在一块底衬布上,合3为一方便安装时可用拉杆从一侧一次拉到另外一侧,大大减少安装时间。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装置中可充电电机,进出风口开放,出风口有螺纹,充气时能与充气管旋紧。把手上设置有挂扣和松紧环,利用松紧环能用可伸缩拉杆支起来充气,利用挂扣能倒挂在气囊的后端的小扣带内,作为螺旋桨提供动力。充电电机可选取具有最少能提供半小时以上动力的电能,能3分钟内充满气囊的速度。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装置中渡人网的小口网的网孔比大人的手指大,有利于渡人时抓紧装置以免落水。渡人网为2张同时使用,使用时同时扣在气囊侧的小扣带上,所产生的合力能减少内嵌让气囊更稳定。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装置中可装拆舵桨由伸缩手柄和方向板两部分组成,其材料为硬质塑料,手柄能伸缩3节变1节,手柄下端有螺纹,方向板在板心和板端各有2个固定孔槽,槽内有螺纹,按功能需求可以把手柄插到板心或板端的孔槽内旋紧,桨舵就可以变身成为划水用的桨或决定行驶方向用的舵。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装置中2根拉绳能穿过气囊上侧的小扣带,其中一根前后扣,另外一根中间两侧来回“之”字扣,把气囊吊扎起来。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形气囊两边内侧各缝有8个不锈钢的扣环,其中前后各1个,中间各3个,可以扣上边位负重扣带和中位负重扣带,扣带长度比气囊内空位小5~8cm,使用时对车辆拉得更紧,让气囊能贴近车身底盘,对水中车辆提供更好的承托和支撑。不锈钢扣环位置处于气囊垂直方向的中间位置,让车辆浮起来时水位不会超过发动机的涉水深度。(如气囊半径28cm,车辆底盘如果高20cm,如一半气囊的排水量就可以承托起1.7顿小汽车,那相当于车辆的涉水位置在底盘附近,小于标准涉水深度45cm。)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双层回形气囊的内空尺寸长宽大于车身外观尺寸各2cm~3cm,方便套设安装使用;充气状态的双层回形气囊的截面为圆形,其半径尺寸根据大于或等于对应车辆排水量的两倍得到。
得,比如1.7吨的小汽车,利用排水重量大于等于车重的2倍,车身尺寸4.8*1.9米,根据F浮=G排=ρ液gV排,V=sl,s=πr2,算得气囊界面半径r大约28cm左右。由于负重扣带刚好至于气囊中位,28cm小于普通小车发动机涉水的安全高度(45cm)。汽车本身有4个轮子等排水补充,加上富余的排水空间可为车辆的负载提供更多的安全额度。实际生产中可以按需要生产不同尺寸的装置适应各种车型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汽车涉水的自救装置,操作简单,短时时间内能安装完成,能折叠占用空间小,一物多用易于推广,为车主出行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为突发灾情提供可靠的出逃工具,社会实用意义重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a~图1c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渡车时安装气囊装置的完整状态示意图,图1a图为俯视图,图1b图为正视图,图1c图为侧视图。其中1是气囊外层,2是小扣带,3是负重环带,4是充气孔,5是拉链,6是加固线码,7是拉绳,8是扣头,9是负重扣带,10是位于负重扣带底部的衬布。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渡人时安装气囊装置的完整状态示意图,其中,(a)图为渡人网示意图,其中11是小口网,12是网格带,13是带扣;(b)图是气囊安装渡人网俯视图;(c)图是气囊安装渡人网正视图,其中2是小扣带,12是网格带,13是带扣。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辆涉水使用自救装置的过程是示意图。(a)图把气囊套下车辆示意图;(b)图使用拉杆把中位负重扣带拉过来的示意图;(c)图为所有负重扣带扣好、拉链拉好后的示意图;(d)图是气囊充气过程示意图;(e)图是涉水自救装置全部安装完毕示意图;(f)图是涉水车辆渡过水域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辆涉水处于高水位时充气使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辆在斜坡时使用吊扎气囊示意图。(a)图是车辆在斜坡时使用示意图;(b)图吊扎气囊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利用涉水自救装置拉涉水车辆渡过浅水域过程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人利用自救装置渡过浅水域示意图。(a)图是利用电机提供动力,人通过拉杆来掌舵;(b)图是把可拆装桨舵变身为划船的桨,人手划水逃生。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几种配件使用示意图。(a)图是拉杆的拉钩开合示意图,其中14是可伸展小钩,15是拉杆;(b)图是电机与充气管对接示意图,其中16是挂扣,17是带螺纹充气口,18是松紧带环;(c)图是可拆装桨舵变换桨、舵的示意图,其中19是手柄,20是孔槽,21是方向板。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负重扣带的示意图;(a)图是负重扣带扣上气囊时的示意图,其中1是气囊外层,3是负重环带,9是负重扣带,22是气囊内层,23是钢扣,24是扣环;(b)图是负重扣带上缝制钢扣的方法示意图,其中9是负重扣带,23是钢扣,25是缝线。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气囊可以分成5幅进行折叠示意图,上下各往中间第3幅叠在一起,最后再把气囊圈起来扎好。
图1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救装置各种物件可折叠收存在一个箱子里,包括双层回形气囊、边位负重扣带2根、中位负重扣带、拉绳2根、多用途可充电电机、充气管、可伸缩拉杆、可装拆舵桨、渡人网2张。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桨舵几种状态示意图;(a)图和(b)图是方向板正面和侧面示意图;(c)图和(d)图是手柄收缩与拉长的示意图;(e)和(f)图是安装为桨与舵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配件示意图,其中,(a)为双层回形气囊、(b)(d)为边位负重扣带2根、(c)为中位负重扣带、(e)为拉绳2根、(f)为多用途可充电电机、(g)为充气管、(i)为可伸缩拉杆、(h)为可装拆舵桨、(j)为渡人网2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是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汽车涉水的自救装置,包括双层回形气囊、边位负重扣带2根、中位负重扣带、拉绳2根、多用途可充电电机、充气管、可伸缩拉杆、可装拆舵桨、渡人网2张等,可根据不同要求配合使用,用于渡车或渡人。平常不使用时,这套装置可折叠收存在箱内供车辆随身携带。
(一)汽车涉水自救
在汽车涉水自救中,需用到的物件有双层回形气囊、边位负重扣带2根、中位负重扣带、拉绳2根、多用途的可充电电机、充气管、可伸缩拉杆。拉绳7的两端分别缝接有钢扣头,用于过渡时做牵引拖拉气囊用或捆扎车身吊起气囊用。
(a)如果车辆是停在浅水区域(水没有过底盘或水位略高于底盘10cm左右),安装使用过程中,首先把没充气状态的气囊从车顶慢慢均衡往下套(车辆的后视镜需合起),当气囊放到地面上时,可以把中位负重扣带在车一侧先扣上,然后用可伸缩拉杆从车的另外一侧通过底盘下方位置把中位负重扣带拉出来,接着把前后侧位负重扣带扣上,把接气囊的拉链拉上,完成基本安装。这时就可以取出电机和充气管准备充气了。电机出风口一侧有螺纹跟充气管旋紧,充气管另外一端接气囊的充气口,电机充气过程中可以手持或者用拉伸杆支起插到车内或身边泥地上。如果车是停在浅水中的,气囊充气后车辆就会浮起来,然后就可以利用拉绳7或手工推的方式把车辆移走。此时电机可以倒挂到设置在气囊末端的小扣带,利用气囊自身的弹性把电机夹紧,电机就可以作为螺旋桨使用提供一定的动力。
(b)如果车辆是停在水边没水的地方,可以按上述(a)的方式先把气囊及相关配件安装好(边位负重扣带先不装),充气时先充一半,然后使用拉绳,把车辆和气囊挂扎在一起(如还需要发动车辆,请把气囊前后端利用拉绳拉高,让其不遮挡接触烟囱),然后把车辆推到浅水中或缓慢驾驶到浅水区域熄火,等烟囱降温后(可用水急降温),接着解开拉绳7放下气囊,再装上前后边位负重扣带,把气囊充满,最后就可推/拉安全过渡水域,这个特别适合渡过已局部被淹的隧道或马路。当过到对面后就把车辆推到浅水地方取下气囊。如果使用缓慢驾驶的方式的,切记后端边位负重扣带先不装,以免汽车的排气管受堵,等去到浅水中熄火后再装上。
(c)如果车辆是处于完全淹没状态,只有车辆底部淤泥没高过底盘时可以使用,并需要配合其他个人潜水设备来一起使用(个人潜水设备不在本装置讨论范围),方法参考上述(a),只是充气时电机必须保持在水面上。这个特别适用于隧道或停车场内受淹车辆的迁移。
(二)人涉水自救
本实用新型可作为一物多用的逃生设备,在遇到突发山洪等自然灾害中,车辆实在无法驶出或自救时,要考虑涉险的人员需要自救。在人涉水自救中,需用到的物件有双层回形气囊、渡人网2张、多用途可充电电机、充气管、可伸缩拉杆、可装拆舵桨。
所述可充电电机的进出风口不封闭,出风口处设有螺纹,在充气时能锁紧充气管接口,其把手一侧设有挂扣16,在渡车时用于卡住位于气囊后侧的小扣带2,让可充电电机作为螺旋桨提供动力;另一侧设有松紧带环18,利用拉杆能穿插在带环里支起可充电电机,使充气时不会进水。所述可装拆舵桨包括伸缩手柄19和方向板21,方向板21的板心和板端均设置有固定孔槽,伸缩手柄19通过固定孔槽与方向板可拆卸连接,可装拆舵桨即能变身成为划水用的桨或决定行驶方向用的舵。
所述渡人网包括小口网和缝制在小口网上的网格带,小口网的网格大小要能穿过大人的手指,网格带的两端设置有带扣13,使用时带扣13扣接到气囊上的小扣带2上实现固定,渡人时2张渡人网上下同时使用扣紧气囊,使得带扣13上下同时扣住一个小扣带2。
使用过程中先把气囊铺开,取出可充电电机和充气管充气,电机出风口一侧有螺纹可与充气管旋紧,充气管另外一端接气囊的充气口,可充电电机充气过程中可以手持或者用拉伸杆支起插到身边泥地上,免于淹没在水中。等气囊充满气后,把渡人网覆盖到气囊上,然后把渡人网上的扣头逐一扣到气囊上的小扣带,完成后把气囊翻过来再扣上另外一张渡人网,两网相扣受力相反,大大增加气囊的抗内嵌的能力,能增强气囊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此时电机可以倒挂夹在气囊末端的小扣带里作为螺旋桨,并取出方向板和伸缩手柄,与拉伸杆一起组装成方向舵。人坐在网内能掌控方向舵,电机提供动力,这样作为短时间的逃生工具就安装完成。如果电机没电后,也可把方向舵拆下来,重新组装成桨,用于人手划水继续逃生。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汽车涉水的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用于渡车或渡人,包括双层回形气囊、中位和边位负重扣带、多用途的可充电电机、充气管、可伸缩拉杆、可装拆舵桨和渡人网;
边位负重扣带和中位负重扣带用于设置在双层回形气囊的中框空位处,边位负重扣带的两端和中位负重扣带的两端均设置有钢扣以与双层回形气囊上相应位置处设置的扣环相扣,且边位负重扣带与双层回形气囊还能通过拉链连接,从而提高对车辆前后的承托力,有利保持车辆在水中的平衡;
双层回形气囊的外层上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均缝制有负重环带(3),扣环缝制在负重环带上;
双层回形气囊的上表面、前侧、后侧以及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小扣带(2);
当所述装置用于渡车时,中位和边位负重扣带承托在汽车的底部,通过拉紧双层回形气囊让其紧贴在汽车底盘周边,且可充电电机能够挂设在气囊前端或后端的小扣带(2)上充当螺旋桨使用;
当所述装置用于渡人时,双层回形气囊的上下两个表面均分别设置有所述渡人网,两渡人网上均设置有网格带(12),且网格带(12)的端部均设置有带扣(13),两渡人网均通过带扣(13)与气囊相应位置处的小扣带(2)连接,两渡人网的受力相反,逃生时利用可装拆舵桨充当方向舵或划桨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涉水的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配设有拉绳(7),拉绳(7)的两端分别缝接有钢扣头,用于过渡时做牵引拖拉气囊用或捆扎车身吊起气囊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涉水的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回形气囊的内空尺寸长宽大于车身外观尺寸各2cm~3cm;充气状态的双层回形气囊的截面为圆形,其半径尺寸根据大于或等于对应车辆排水量的两倍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涉水的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边位负重扣带有两条,分别位于中框空位的两侧,边位负重扣带包括位于底部的衬布以及缝制在衬布上的扣带,扣带的两端分别缝接有钢扣且扣带两端长于钢扣,衬布的一侧缝接有拉链配件,所述拉链配件能够与气囊上设置的拉链配件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涉水的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中位负重扣带位于中框空位的中间位置处,包括位于底部的衬布和等分缝制在衬布上的3条扣带,每条扣带的两端均分别缝接有钢扣,扣带两端长于钢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涉水的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中位负重扣带上的扣带的长度比气囊中框空位宽度短5~1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涉水的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可充电电机用于通过充气管与双层回形气囊连接以给双层回形气囊充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涉水的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充电电机的进出风口不封闭,出风口处设有螺纹,在充气时能锁紧充气管接口,其把手一侧设有卡扣(16),在渡车时用于卡住位于气囊后侧的小扣带(2),让可充电电机作为螺旋桨提供动力;另一侧设有松紧带环(18),利用可伸缩拉杆能穿插在带环里支起可充电电机,使充气时不会进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涉水的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装拆舵桨包括伸缩手柄(19)和方向板(21),方向板(21)的板心和板端均设置有固定孔槽,伸缩手柄(19)通过固定孔槽与方向板可拆卸连接,可装拆舵桨即能变身成为划水用的桨或决定行驶方向用的舵。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涉水的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渡人网包括小口网和缝制在小口网上的网格带,小口网的网格大小要能穿过大人的手指,网格带的两端设置有带扣(13),使用时带扣(13)扣接到气囊上的小扣带(2)上实现固定,渡人时2张渡人网上下同时使用扣紧气囊,使得带扣(13)上下同时扣住一个小扣带(2)。
CN202320113441.7U 2023-01-18 2023-01-18 一种用于汽车涉水的自救装置 Active CN2198575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13441.7U CN219857567U (zh) 2023-01-18 2023-01-18 一种用于汽车涉水的自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13441.7U CN219857567U (zh) 2023-01-18 2023-01-18 一种用于汽车涉水的自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57567U true CN219857567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48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13441.7U Active CN219857567U (zh) 2023-01-18 2023-01-18 一种用于汽车涉水的自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575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894233T3 (es) Estaciones de amarre modulares inflables y de plataforma y procedimiento de construcción para las mismas
US3092854A (en) Life raft
US5301630A (en) Inflatable rescue ramp
US5421757A (en) Rescue raft
US4138077A (en) Helicopter-carried rescue apparatus
US5540178A (en) Recreational and emergency ladder for watercraft
ES2405704A1 (es) Conjunto de elementos de montaje y unión de embarcaciones y estructuras flotantes de construcción modular
CN109371810B (zh) 一种用于涉水辅助救援的便携式防穿刺浮桥
CN112537424A (zh) 两面用气胀救生筏
US5687664A (en) Foldable inflatable rescue pontoon
CN219857567U (zh) 一种用于汽车涉水的自救装置
CN201030157Y (zh) 充气式安全救生通道
US5888111A (en) Inflatable ice mud water rescue craft
US3808625A (en) Device for transferring personnel to and from a vessel
CN211448037U (zh) 一种新型的浮动帐篷
CN209667333U (zh) 一种多功能可扩容的水面救生浮岛平台系统
CN207045289U (zh) 多功能充气浮垫
CN216861794U (zh) 一种舷外机防沉装置
CN216783810U (zh) 一种海上救生用漂浮担架
CN210216114U (zh) 轻型模块化堤道系统
CN209482119U (zh) 一种用于涉水辅助救援的便携式防穿刺浮桥
GB2463099A (en) Inflatable water recovery apparatus
CN211833667U (zh) 一种单兵携行野外露营装备
CN202537792U (zh) 一种便携式水陆多用担架床
KR20030085550A (ko) 착탈가능한 셸터를 포함하는 역전형 래프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