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57483U - 连接组件及代步车 - Google Patents

连接组件及代步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57483U
CN219857483U CN202321168408.0U CN202321168408U CN219857483U CN 219857483 U CN219857483 U CN 219857483U CN 202321168408 U CN202321168408 U CN 202321168408U CN 219857483 U CN219857483 U CN 2198574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driving
rotating shaft
component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6840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磊
黄亚军
刘利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nbaihe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nbaihe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nbaihe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Jinbaihe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6840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574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574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574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连接组件及代步车,该连接组件用于连接代步车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该连接组件包括转轴、第一杆件、第二杆件、第一驱动件和连接件。其中,转轴可转动设置于第一部件上,第一杆件的第一端与转轴连接,第二杆件的第一端与第一杆件的第二端铰接,第二杆件的第二端与第二部件铰接。第一驱动件套设在转轴上,第一驱动件具有第一连接状态和第二连接状态,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转轴转动,或能够绕转轴转动。连接件可活动地设置在转轴上,连接件用于第一驱动件在第一连接状态和第二连接状态下的切换。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具有两种用于切换连接状态的方式,有助于解决折叠代步车的解锁机构发生故障时无法完成收折的问题。

Description

连接组件及代步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结构,具体涉及一种连接组件及代步车。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折叠代步车包括手动折叠与电动折叠两种方式,手动折叠操作对于年龄大的老人来说操作困难,电动折叠代步车在机构发生故障时无法完成收折,存储空间大,给包装、维修、运输带来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电动折叠代步车解锁机构在发生故障时无法完成收折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连接组件,用于连接代步车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沿第一方向设置,包括:
转轴,所述转轴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部件上;
第一杆件,所述第一杆件的第一端与所述转轴连接;
第二杆件,所述第二杆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杆件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二杆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部件铰接,所述转轴、所述第一杆件与所述第二杆件之间的铰接轴、所述第二杆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的铰接轴均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垂直设置;
当所述第一杆件与所述第二杆件折叠时,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完成锁止,当所述第一杆件与所述第二杆件展开时,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解除锁止;
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一驱动件具有第一连接状态和第二连接状态,当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转轴处于所述第一连接状态时,在第一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转轴转动,以使所述第一杆件与所述第二杆件进行展开,当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转轴处于所述第二连接状态时,在所述第一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绕所述转轴转动;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连接件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在所述第一连接状态和所述第二连接状态下的切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组件,包括转轴、第一杆件、第二杆件、第一驱动件和连接件。通过将转轴可转动设置在第一部件上。第一杆件的第一端与转轴连接。第二杆件的第一端与第一杆件的第二端铰接,第二杆件的第二端与第二部件铰接,使得在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折叠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能够进行锁止,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展开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能够解除锁止,进而使得连接组件具有切换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连接状态的功能。
通过在转轴上设置第一驱动件,使其能够在第一外力的作用下带动转轴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实现展开,进而实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锁止解除。除此之外,还通过设置连接件,以使第一驱动件能够绕转轴转动,从而使得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锁止和接触锁止,不再受到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的限制,进而达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锁止可解除效果,如此设置,使得连接组件具有两种用于调节连接状态的方式,且当其中一种方式因故障不能工作时,还可以通过另一种的方式实现连接状态的切换,从而有助于解决现有的电动折叠代步车的解锁机构在发生故障时无法完成收折的问题。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代步车,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沿所述转轴的轴向,所述连接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连接件在所述转轴上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转轴处于所述第一连接状态,当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驱动件分离,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转轴处于所述第二连接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设置,所述第二驱动件具有第一工作角度和第二工作角度;
当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驱动件处于所述第一工作角度,当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驱动件处于所述第二工作角度,在第二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二驱动件能够驱使所述连接件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驱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二驱动件上构造有第一容纳部,所述第一容纳部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设置有导向面;
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主动部,所述主动部可容置在所述第一容纳部中,当所述主动部处于所述第一端部时,所述第二驱动件处于所述第一工作角度,当所述主动部处于所述第二端部时,所述第二驱动件处于所述第二工作角度;
在所述第二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二驱动件绕所述转轴转动,所述主动部在所述导向面的作用下,从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连接设置在所述转轴上,能够限制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沿所述转轴的轴向移动,所述限位件上构造有第二容纳部,所述第二容纳部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
所述第二驱动件上设置有作用部,所述作用部用于承接所述第二外力的作用,所述作用部可容置在所述第二容纳部中;
当所述第二驱动件处于所述第一工作角度时,所述作用部处于所述第一侧,当所述第二驱动件处于所述第二工作角度,所述作用部处于所述第二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件上构造有第一啮合部,所述连接件构造有第二啮合部;
当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时,所述第一啮合部和所述第二啮合部啮合,当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驱动件分离时,所述第一啮合部和所述第二啮合部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啮合部上构造有第一作用面,所述第二啮合部上构造有第二作用面,当所述第一啮合部和所述第二啮合部啮合时,所述第一作用面和所述第二作用面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形态,和贴合设置的第二形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杆件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弹性件具有维持所述连接件位于第一位置的第一伸缩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出了一种代步车,包括:
底盘,所述底盘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一部分件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为前支架,所述第二部件为后支架;
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用于连接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以使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的其中一个上,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连接组件运动,以带动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相对转动,使所述底盘折叠或展开。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代步车,通过设置前车架、后车架、连接组件,使代步车能够折叠或展开,连接组件和驱动机构的配合,使其能够兼容手动折叠和电动折叠两种方式,当实施电动折叠的部件出现故障不能工作时,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实现代步车的折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机构具有驱动端,所述驱动端与所述第一驱动件铰接,且所述驱动端与所述第一驱动件之间的铰接轴线偏离所述转轴的轴线设置,所述铰接轴线与所述转轴的轴线沿同一方向设置。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连接组件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连接组件装配后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连接组件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连接组件的俯视图;
图6为图5中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驱动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随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驱动件与随动部的连接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二驱动件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5中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连接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
100、连接组件;
1、转轴;101、导向孔;
2、第一杆件;
3、第二杆件;
4、第一驱动件;41、连接部;42、第一啮合部;421、第一作用面;
5、连接件;51、主动部;52、随动部;521、第二啮合部;5211、第二作用面;
6、弹性件;
7、第二驱动件;71、主体;711、第一容纳部;7111、导向面;72、作用部;
81、限位件;811、第二容纳部;82、限位组件;821、第一管件;822、第二管件;
9、前支架;
10、后支架;
11、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组件100,该连接组件100用于连接代步车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沿第一方向设置。整体设计上,该连接组件100包括转轴1、第一杆件2、第二杆件3、第一驱动件4和连接件5。
其中,转轴1可转动设置于第一部件上。第一杆件2的第一端与转轴1连接。第二杆件3的第一端与第一杆件2的第二端铰接,第二杆件3的第二端与第二部件铰接,转轴1、第一杆件2与第二杆件3之间的铰接轴、第二杆件3与第二部件之间的铰接轴均沿第二方向设置,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垂直设置。当第一杆件2与第二杆件3折叠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完成锁止,当第一杆件2与第二杆件3展开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解除锁止。
第一驱动件4套设在转轴1上,第一驱动件4具有第一连接状态和第二连接状态,当第一驱动件4与转轴1处于第一连接状态时,在第一外力作用下,第一驱动件4能够驱动转轴1转动,以使第一杆件2与第二杆件3进行展开,当第一驱动件4与转轴1处于第二连接状态时,在第一外力作用下,第一驱动件4能够绕转轴1转动。连接件5可活动地设置在转轴1上,连接件5用于第一驱动件4在第一连接状态和第二连接状态下的切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组件100,通过将转轴1可转动设置在第一部件上。第一杆件2的第一端与转轴1连接。第二杆件3的第一端与第一杆件2的第二端铰接,第二杆件3的第二端与第二部件铰接,使得在第一杆件2与第二杆件3折叠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能够进行锁止,第一杆件2与第二杆件3展开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能够解除锁止,进而使得连接组件100具有切换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连接状态的功能。
通过在转轴1上设置第一驱动件4,使其能够在第一外力的作用下带动转轴1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杆件2与第二杆件3实现展开,进而实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锁止解除。除此之外,还通过设置连接件5,以使第一驱动件4能够绕转轴1转动,从而使得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锁止和接触锁止,不再受到第一杆件2和第二杆件3的限制,进而达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锁止可解除效果,如此设置,使得连接组件100具有两种用于调节连接状态的方式,且当其中一种方式因故障不能工作时,还可以通过另一种的方式实现连接状态的切换,从而有助于解决现有的电动折叠代步车的解锁机构在发生故障时无法完成收折的问题。
基于上述的整体设计思路,本实施方式的连接组件100用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连接,其中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所示,且此时,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组件100,以其在代步车中的应用为例进行描述。当然,除此之外,连接组件100也可应用到其他设备或结构上,且具体地应用的方式根据以下描述实施即可。
结合图2和图3所示,该代步车还包括底盘和驱动机构11,其中,底盘包括沿第一方向a设置的前支架9和后支架10,在本实施方式中,后支架10作为第一部件进行使用,前支架9作为第二部件进行使用,此时,驱动机构11安装设置在后支架10上。除此之外,前支架9作为第一部件进行使用也可,并不影响连接组件100的使用效果。
具体来说,该连接组件100包括转轴1、第一杆件2、第二杆件3、第一驱动件4、连接件5、第二驱动件7、限位件81和弹性件6。其中,转轴1可转动地设置在后车架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杆件2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且分别靠近转轴1的两端布置,同时,第二杆件3的数量也设置为两个,且对应于第一杆件2一一对应设置。
结合图4-图6所示,第一杆件2的第一端与转轴1连接。具体地,在第一杆件2的第一端构造有连接座,连接座套设在转轴1上,并通过销进行连接固定。第一杆件2的第二端与第二杆件3的第一端铰接,而且第二杆件3的第二端与前车架铰接。此时,第二杆件3能够绕第一杆件2与第二杆件3之间的铰接轴进行转动。转轴1的轴线、第一杆件2与第二杆件3之间的铰接轴、第二杆件3与第二部件之间的铰接轴均沿第二方向b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方向b与第一方向a垂直设置。
如图4所示,当第一杆件2与第二杆件3折叠在一起时,在第一方向a上,前车架和后车架完成锁止,当第一杆件2与第二杆件3展开时,在第一方向a上,前车架和后车架的锁止解除,如此设置,使得后车架和前车架在第一方向a上具有两种连接方式,进而实现前车架和后车架之间能够进行折叠和展开,有助于提高代步车的使用效果,减少代步车在搬运时的体积。
此时,在转轴1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驱动件4,将第一驱动件4设置在转轴1的中部,此时,沿转轴1的轴线,第一驱动件4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当第一驱动件4受到第一外力作用时,能够将力传导并均分给两个第一杆件2,以能够提高连接组件100的使用效果。其中,第一驱动件4具有第一连接状态和第二连接状态,在第一连接状态下,第一驱动件4与转轴1为连接设置,即此时,转轴1与第一驱动件4能够以转轴1的轴线为中心进行转动。在第二连接状态下,第一驱动件4与转轴1为可转动设置,此时,第一驱动件4能够绕转轴1转动。
具体地,在转轴1上套设有限位件81,限位件81设置在第一驱动件4的第一侧,且与第一驱动件4贴合设置,限位件81与转轴1连接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件81通过销与转轴1连接。同时,在第一驱动件4和转轴1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82,限位组件82包括第一管件821和第二管件822,其中,第一管件821具有斜面,第二管件822采用弹性材料,当第一驱动件4沿转轴1的轴线向第二侧运动时,第二管件822能够驱使第一管件821的斜面与转轴1贴合,从而使得第一驱动件4无法沿该方向进行移动,且此时,由于限位件81设置在第一侧,使得第一驱动件4无法沿转轴1的轴线进行移动。
此时,在第一驱动件4上设置有连接部41,且上述驱动机构11安装在后车架上,驱动机构11的驱动端与连接部41铰接,且二者的铰接轴线偏离转轴1的轴线设置,当驱动机构11工作时,驱动端运动能够向第一驱动件4施加第一外力,使其能够绕转轴1进行转动。当驱动机构11不工作时,驱动机构11仅具有连接作用,且此时,第一驱动件4无法绕转轴1转动。驱动机构11的设置,使得代步车具有了电动折叠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代步车的使用效果。
如图5和图6所示,在第一驱动件4的第二侧设置有连接件5,该连接件5可移动地设置转轴1上。沿转轴1的轴向,该连接件5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连接件5位于第一位置时,连接件5与第一驱动件4连接,此时,通过第一连接件5的连接,使得第一驱动件4能够在第一外力作用下带动转轴1转动。当连接件5位于第一位置时,连接件5与第一驱动件4分离,此时,第一驱动件4与转轴1为可转动设置。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5,可用于切换第一驱动件4的第一连接状态和第二连接状态,进而可辅助切换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两种连接状态。
此时,该连接件5包括随动部52和主动部51,其中,随动部52套设在转轴1上,随动部52通过主动部51实现连接件5的可移动。具体地,在转轴1上周面上开设有导向孔101,主动部51与导向孔101相适配,导向孔101沿第二方向b设置,同时,在随动部52上开设有固定孔,主动部51可通过穿经固定孔插设在导向孔101中,如此设置,使得连接件5仅能在转轴1上移动,而不能相对于转轴1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主动部51位于导向孔101的第一端时,连接件5处于第一位置,当主动部51位于导向孔101的第二端时,连接件5处于第二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件4上构造有第一啮合部42,连接件5构造有第二啮合部521。当连接件5与第一驱动件4连接,第一啮合部42和第二啮合部521啮合,当连接件5与第一驱动件4分离,第一啮合部42和第二啮合部521间隔设置。具体来说,如图7所示,在第一驱动件4靠近连接件5的一端构造有第一啮合部42,如图8所示,在随动部52靠近第一驱动件4的一端构造第二啮合部521。当连接件5处于第一位置,第一啮合部42和第二啮合部521啮合,此时,连接件5与第一驱动件4连接,当连接件5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啮合部42和第二啮合部521间隔设置,此时连接件5与第一驱动件4分离。
此时,在第一啮合部42上构造有第一作用面421,第二啮合部521上构造有第二作用面5211。具体地,在第一啮合部42与第一驱动件4侧面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作用面421,在第二啮合部521与随动部52侧面的连接处上构造有第二作用面5211,如图9所示,当第一啮合部42和第二啮合部521啮合时,第一作用面421和第二作用面5211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形态,此外,当第一啮合部42和第二啮合部521啮合时,第一作用面421和第二作用面5211具有贴合设置的第二形态,第二形态未示出。第一作用面421和第二作用面5211的设置,连接件5与第一驱动件4之间具有的可转动空间,有助于提高连接组件100的使用效果。
如图1、图3、图5和图6所示,弹性件6的一端与第一杆件2连接,弹性件6的另一端与连接件5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件6为套设在转轴1上的弹簧。弹簧具有第一伸缩状态和第二伸缩状态。当弹簧处于第一伸缩状态时,弹簧能够作用于连接件5,但由于导向孔101的设置,以使连接件5的主动部51一直处于导向孔101的第一端,实现连接件5在第一位置上维持不动。当弹簧处于第二伸缩状态时,连接件5的主动部51处于导向孔101的第一端,此时,弹簧具有驱使连接件5移动的作用力。弹性件6的设置,使得连接件5具有回复效果,并且有助于提高连接件5和第一驱动件4的连接效果。
如图10所示,第二驱动件7可活动地设置在转轴1上,第二驱动件7具有第一工作角度和第二工作角度,当连接件5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驱动件7处于第一工作角度,当连接件5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驱动件7处于第二工作角度,在第二外力作用下,第二驱动件7能够驱使连接件5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动。
具体来说,第二驱动件7包括主体71和作用部72。其中,主体71套设在转轴1上,主体71和作用部72连接设置,作用部72可承接第二外力的作用,以使主体71绕转轴1转动,从而实现第二驱动件7在第一工作角度和第二工作角度上的切换,同时配合下述的第一容纳部711和导向面7111,能够实现第二驱动件7对连接件5的驱动,使连接件5能够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动,实现第一驱动件4和连接件5的间隔设置。第二驱动件7的设置,为前车架和后车架在第一方向a上的锁止和解除锁止提供了另外一种手段,使得代步车具有了手动折叠的能力,当电动折叠因故障不能工作时,还可以通过手动折叠实现连接状态的切换,有助于提高代步车的使用效果。
如图11所示,主体71和作用部72为分体式设置,以能够提高第二驱动件7的装配效率。在本实施方式中,作用部72套设在主体71上,并通过相适配的凸起和凹槽实现连接,凸起和凹槽的配合结构,制作简单,连接效果好。
如图6和图11所示,在限位件81上开设有第二容纳部811,第二容纳部811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作用部72容置在第二容纳部811中,当第二驱动件7处于第一工作角度时,作用部72处于第一侧,当第二驱动件7处于第二工作角度,作用部72处于第二侧。具体来说,在限位件81靠近第一驱动件4的侧面上开设有容纳槽,由于限位件81与第一驱动件4贴合设置,限位件81与第一驱动件4配合形成有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作为第二容纳部811进行使用,以容纳上述作用部72,且此时,限位件81与第一驱动件4能够配合作用,限制第二驱动件7沿转轴1的轴向移动。
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第二驱动件7上构造有第一容纳部711,第一容纳部711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设置有导向面7111,连接件5上设置有主动部51,主动部51可容置在第一容纳部711中,当主动部51处于第一端部时,第二驱动件7处于第一工作角度,当主动部51处于第二端部时,第二驱动件7处于第二工作角度。在上述第二外力作用下,第二驱动件7绕转轴1转动,主动部51在导向面711的作用下,从第一端部向第二端部运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容纳部711设置在主体71远离作用部72的一侧,以能够进一步地降低连接组件100的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
本实施方式还涉及一种代步车,该代步车包括底盘、上述连接组件100和驱动机构11。其中,底盘包括沿第一方向a设置的前支架9和后支架10,连接组件100用于连接前支架9和后支架10,以使前支架9和后支架10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驱动机构11设置在前支架9和后支架10的其中一个上,驱动机构11用于驱动连接组件100运动,以带动前支架9和后支架10相对转动,使底盘折叠或展开。同时,驱动机构11具有驱动端,驱动端与第一驱动件4铰接,且二者的铰接轴线偏离转轴1的轴线设置,驱动端与第一驱动件4之间的轴线与转轴1的轴线均沿第二方向设置。
本实施方式提出的代步车,通过设置前车架、后车架、连接组件,使代步车能够折叠或展开,连接组件和驱动机构的配合,使其能够兼容手动折叠和电动折叠两种方式,当实施电动折叠的部件出现故障不能工作时,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实现代步车的折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连接组件,用于连接代步车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沿第一方向设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轴,所述转轴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部件上;
第一杆件,所述第一杆件的第一端与所述转轴连接;
第二杆件,所述第二杆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杆件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二杆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部件铰接,所述转轴、所述第一杆件与所述第二杆件之间的铰接轴、所述第二杆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的铰接轴均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垂直设置;
当所述第一杆件与所述第二杆件折叠时,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完成锁止,当所述第一杆件与所述第二杆件展开时,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解除锁止;
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一驱动件具有第一连接状态和第二连接状态,当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转轴处于所述第一连接状态时,在第一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转轴转动,以使所述第一杆件与所述第二杆件进行展开,当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转轴处于所述第二连接状态时,在所述第一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绕所述转轴转动;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连接件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在所述第一连接状态和所述第二连接状态下的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转轴的轴向,所述连接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连接件在所述转轴上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转轴处于所述第一连接状态,当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驱动件分离,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转轴处于所述第二连接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设置,所述第二驱动件具有第一工作角度和第二工作角度;
当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驱动件处于所述第一工作角度,当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驱动件处于所述第二工作角度,在第二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二驱动件能够驱使所述连接件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二驱动件上构造有第一容纳部,所述第一容纳部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设置有导向面;
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主动部,所述主动部可容置在所述第一容纳部中,当所述主动部处于所述第一端部时,所述第二驱动件处于所述第一工作角度,当所述主动部处于所述第二端部时,所述第二驱动件处于所述第二工作角度;
在所述第二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二驱动件绕所述转轴转动,所述主动部在所述导向面的作用下,从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连接设置在所述转轴上,能够限制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沿所述转轴的轴向移动,所述限位件上构造有第二容纳部,所述第二容纳部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
所述第二驱动件上设置有作用部,所述作用部用于承接所述第二外力的作用,所述作用部可容置在所述第二容纳部中;
当所述第二驱动件处于所述第一工作角度时,所述作用部处于所述第一侧,当所述第二驱动件处于所述第二工作角度,所述作用部处于所述第二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上构造有第一啮合部,所述连接件构造有第二啮合部;
当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时,所述第一啮合部和所述第二啮合部啮合,当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驱动件分离时,所述第一啮合部和所述第二啮合部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啮合部上构造有第一作用面,所述第二啮合部上构造有第二作用面,当所述第一啮合部和所述第二啮合部啮合时,所述第一作用面和所述第二作用面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形态,和贴合设置的第二形态。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杆件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弹性件具有维持所述连接件位于第一位置的第一伸缩状态。
9.一种代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盘,所述底盘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一部分件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为前支架,所述第二部件为后支架;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用于连接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以使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的其中一个上,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连接组件运动,以带动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相对转动,使所述底盘折叠或展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具有驱动端,所述驱动端与所述第一驱动件铰接,且所述驱动端与所述第一驱动件之间的铰接轴线偏离所述转轴的轴线设置,所述铰接轴线与所述转轴的轴线沿同一方向设置。
CN202321168408.0U 2023-05-12 2023-05-12 连接组件及代步车 Active CN2198574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68408.0U CN219857483U (zh) 2023-05-12 2023-05-12 连接组件及代步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68408.0U CN219857483U (zh) 2023-05-12 2023-05-12 连接组件及代步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57483U true CN219857483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69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68408.0U Active CN219857483U (zh) 2023-05-12 2023-05-12 连接组件及代步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574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49598A (zh) 双运动可展的开车辆上落踏板
US6131999A (en) Folding vehicle seat assembly
CN101676491B (zh) 用于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的防护罩结构
CN110063847B (zh) 移动载具
WO2008029952A2 (en) Vehicle seat
KR20030051304A (ko) 차량용 지붕 장착 안테나
JP5138231B2 (ja) キャスタ及び該キャスタを有するベビーカー
JP4869083B2 (ja) ベビーカー
CN219857483U (zh) 连接组件及代步车
CN215155323U (zh) 折叠组件及车辆
CN106828215B (zh) 便于解锁地锁的汽车座椅
CN113712746B (zh) 折叠设备用转轴装置及折叠设备
JP3817112B2 (ja) 電動格納式ドアミラーの駆動構造
EP3992054B1 (en) Foldable vehicular coupler and vehicle
CN109795597B (zh) 一种双前轮车辆的活动式转向机构
CN106585441B (zh) 汽车折叠座椅用地锁解锁机构
CN213035947U (zh) 一种折叠座椅及电动车
CN219680150U (zh) 座椅用翻转踏板
CN113335163B (zh) 后排座椅大扶手
CN216660266U (zh) 飞行器的机臂自锁连杆机构及飞行器
CN218599300U (zh) 一种调节装置、显示装置及车辆
CN216660270U (zh) 一种无人机机臂折叠锁紧机构及无人机
CN220682660U (zh) 一种折叠机架和无人机
CN220349770U (zh) 儿童推车
CN213619925U (zh) 婴儿车车架和婴儿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