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19925U - 婴儿车车架和婴儿车 - Google Patents

婴儿车车架和婴儿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19925U
CN213619925U CN202022792565.1U CN202022792565U CN213619925U CN 213619925 U CN213619925 U CN 213619925U CN 202022792565 U CN202022792565 U CN 202022792565U CN 213619925 U CN213619925 U CN 2136199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plate
connecting hole
positioning tube
locking mechanism
driv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9256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修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tron Enterprises Zhu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nitron Enterprises Zhu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tron Enterprises Zhu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Unitron Enterprises Zhu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9256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199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199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199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车车架和婴儿车,其中婴儿车车架包括手把杆(10)、座板(20)、手把连接关节(30)、后脚杆(40)和第一锁定机构,手把连接关节与手把杆连接,座板与手把连接关节在第一铰点转动连接;后脚杆与手把连接关节在第二铰点转动连接并与座板在第三铰点转动连接;第一锁定机构,设置于座板上,第一锁定机构具有使座板和后脚杆相对锁定的锁定状态和使座板和后脚杆之间解除锁定的解锁状态;其中,第一锁定机构包括解锁件(1),解锁件设置在座板的顶部,通过向上提起解锁件能够使第一锁定机构进入解锁状态,以使手把杆和后脚杆能够相对于座板转动。本实用新型的车架收合更加方便。

Description

婴儿车车架和婴儿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婴儿车车架和婴儿车。
背景技术
目前,携带婴儿外出时通常会使用婴儿车,通过婴儿车承载婴儿,既可以减轻大人的负担,也可以使婴儿更加舒服地坐卧。
为了方便携带,婴儿车通常是可折叠的。但相关技术中婴儿车在收合折叠时,步骤比较复杂,操作也不是很方便,影响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婴儿车车架和婴儿车,提高收合方便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婴儿车车架,包括:
手把杆;
座板;
手把连接关节,与手把杆连接,座板与手把连接关节在第一铰点转动连接;
后脚杆,与手把连接关节在第二铰点转动连接并与座板在第三铰点转动连接;和
第一锁定机构,设置于座板上,第一锁定机构具有使座板和后脚杆相对锁定的锁定状态和使座板和后脚杆之间解除锁定的解锁状态;
其中,第一锁定机构包括解锁件,解锁件设置在座板的顶部,通过向上提起解锁件能够使第一锁定机构进入解锁状态,以使手把杆和后脚杆能够相对于座板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把杆被配置为收合至座板的下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定机构还包括卡销和设置在后脚杆的第一卡槽,卡销可动地设置于座板上,卡销具有插入第一卡槽中以限制座板和后脚杆发生相对转动的第一位置和脱离第一卡槽以使座板和后脚杆能够发生相对转动的第二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定机构还包括钢丝绳和驱动组件,解锁件通过钢丝绳与驱动组件连接,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卡销相对于座板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定机构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安装于卡销的远离后脚杆的一端,弹性件用于推动卡销复位至第一卡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第一驱动件相对于座板固定设置,钢丝绳与第二驱动件连接,第二驱动件与第一驱动件配合,在被钢丝绳拉动时第二驱动件相对于座板转动并在第一驱动件的作用下向远离第一驱动件的方向运动,进而带动卡销相对于座板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设有第一斜面,第二驱动件设有第二斜面,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被配置为使第二驱动件在相对于座板转动的同时能够相对于第一驱动件向远离第一驱动件的方向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定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座板上的第一定位管,卡销插入第一定位管中,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套装在第一定位管的外周,第一驱动件相对于第一定位管固定,第二驱动件相对于第一定位管可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管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为长条孔,卡销设有第二连接孔,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以连接第一定位管和卡销,且第一连接件位于第二驱动件的远离后脚杆的一侧,以在第二驱动件相对于第一驱动件运动时通过驱动第一连接件而带动卡销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包括与第一驱动件配合的配合部和与配合部连接的驱动部,驱动部能够与第一连接件接触,以驱动第一连接件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座板上设有第二卡槽,驱动部位于第二卡槽中以对卡销进行限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定机构还包括第二连接件,第一驱动件设有第三连接孔,第一定位管设有第四连接孔,卡销设有第五连接孔,第五连接孔为长条孔,第二连接件穿过第三连接孔、第四连接孔和第五连接孔,以连接第一驱动件、第一定位管和卡销。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定机构还包括第三连接件,手把连接关节设有第六连接孔,第一定位管设有第七连接孔,卡销设有第八连接孔,第八连接孔为长条孔,第三连接件穿过第六连接孔、第七连接孔和第八连接孔,以连接手把连接关节、第一定位管和卡销。
在一些实施例中,婴儿车车架还包括伸缩管、安装在后脚杆上的后轮和用于锁定后轮的第二锁定机构,伸缩管的第一端套装于卡销的外周,伸缩管的第二端被配置使第二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以在后脚杆相对于座板运动后使伸缩管脱离使第二锁定机构锁定的位置而实现解锁,第二锁定机构解锁后后轮能够摆动至后轮的轮轴与地面平行的姿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锁定机构还包括第二定位管,手把连接关节设有第九连接孔,第一定位管插入第九连接孔中,第二定位管插入第一定位管中,卡销插入第二定位管中,伸缩管的第一端套装于第二定位管的外周,伸缩管的第一端设有第十一连接孔,第十一连接孔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卡位部,第十一连接孔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卡位部,第一定位管的端部顶靠于第一卡位部上,第二定位管包括第三卡位部,第三卡位部顶靠于第二卡位部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定位管设有第十连接孔,第三连接件穿过第十连接孔,以连接手把连接关节、第一定位管、第二定位管和卡销。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脚杆设有套筒,伸缩管可滑动地设置于套筒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婴儿车车架还包括连杆和前脚杆,前脚杆与座板和后脚杆在第三铰点转动连接,前脚杆与连杆在第四铰点转动连接,连杆与手把连接关节在第五铰点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婴儿车车架还包括靠背杆和连接座,靠背杆与座板连接,靠背杆通过连接座与手把杆连接,靠背杆能够相对于连接座的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婴儿车,包括上述的婴儿车车架。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起设置在座板上的解锁件实现第一锁定机构的解锁,使手把杆和后脚杆能够相对于座板转动,实现手把杆的收合,收合操作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在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在收合状态时解锁件被拉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在收合状态时解锁件被按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中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锁定机构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中部分结构的后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锁定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中座板的仰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中座板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中解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中卡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定位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中前脚杆、连杆、手把连接关节和座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中后脚杆、前脚杆、连杆、手把连接关节和座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卡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锁定机构的半剖视图。
图中:
10、手把杆;20、座板;30、手把连接关节;40、后脚杆;50、后轮;60、前轮;70、前脚杆;80、扶手杆;90、靠背杆;100、连接座;
1、解锁件;2、卡销;3、钢丝绳;4、弹性件;5、第一驱动件;6、第二驱动件;7、第一定位管;8、第一连接件;9、第二连接件;11、第三连接件;12、伸缩管;13、第二定位管;14、连杆;
201、第二卡槽;202、第一通孔;203、第二通孔;204、第三通孔;
101、第四通孔;102、第五通孔;
401、第一卡槽;402、后脚关节;403、第一连接部;404、第二连接部;
701、前脚关节;
A、第一铰点;B、第二铰点;C、第三铰点;D、第四铰点;E、第五铰点;
21、第二连接孔;22、第五连接孔;23、第八连接孔;24、凹槽;
31、第六连接孔;32、第九连接孔;
51、第一斜面;52、第三连接孔;
61、第二斜面;62、第六通孔;63、第一配合面;64、第二配合面;
71、第一连接孔;72、第四连接孔;73、第七连接孔;74、第十二连接孔;75、第十三连接孔;76、第十四连接孔;
131、第十连接孔;132、第三卡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参考图1~2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婴儿车车架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婴儿车车架包括手把杆10、座板20、手把连接关节30、后脚杆40和第一锁定机构,手把连接关节30与手把杆10连接,座板20与手把连接关节30在第一铰点A转动连接,后脚杆40与手把连接关节30在第二铰点B转动连接,并且后脚杆40与座板20在第三铰点C转动连接,第一锁定机构设置于座板20上,第一锁定机构具有使座板20和后脚杆40相对锁定的锁定状态和使座板20和后脚杆40之间解除锁定的解锁状态。
在第一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座板20和后脚杆40不能发生相对转动,同时由于手把连接关节30与座板20的铰接点和手把连接关节30与后脚杆40的铰接点分别为不同的铰接点,因此手把连接关节30也不能相对于座板20或后脚杆40转动,即手把连接关节30也处于锁定状态;第一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座板20和后脚杆40能够发生相对转动,手把连接关节30也被解锁,可以逐步实现车架的收合。
其中,第一锁定机构包括解锁件1,解锁件1设置在座板20的顶部,通过向上提起解锁件1能够使第一锁定机构进入解锁状态,以使手把杆10和后脚杆40能够相对于座板20转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提起设置在座板20上的解锁件1实现第一锁定机构的解锁,使手把杆10和后脚杆40能够相对于座板20转动,实现手把杆10的收合,收合操作更加方便。
设置于座板20上的解锁件1除了用作解锁的部件之外,还可以用作提起整个车架进行移动的部件,方便车架的携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把连接关节30大体呈P字型。手把连接关节30的延伸端与手把杆10固定连接,手把连接关节30的圆形连接端与后脚杆40可转动地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把杆10被配置为收合至座板20的下方。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婴儿车车架收合完成后,手把杆10收合至座板20的下方,座板20的姿态在收合过程中保持不变。在如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座板20仍然保持水平状态。
进一步地,婴儿车车架还包括前脚杆70和后脚杆40,前脚杆70和后脚杆40收合至座板20的下方。相比于使座板20随手把杆10一起向前折叠至前脚杆70的相关技术方案来说,本发明实施例中座板20的姿态基本保持不变,将前脚杆70、后脚杆40和手把杆10均收合至座板20的下方,可以使前脚杆70、后脚杆40和手把杆10更加紧凑地折叠于座板20的下方,从而减少车架收合后的前后厚度,减小在厚度方向的占用空间。
如图4~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定机构还包括卡销2和设置在后脚杆40的第一卡槽401,卡销2可动地设置于座板20上,卡销2具有插入第一卡槽401中以限制座板20和后脚杆40发生相对转动的第一位置和脱离第一卡槽401以使座板20和后脚杆40能够发生相对转动的第二位置。
通过设置卡销2,可以通过卡销2的移动实现对座板20和后脚杆40之间的相对转动的锁定或解除锁定。卡销2位于第一位置时,卡销2插入第一卡槽401中,可限制座板20和后脚杆40发生相对转动,第一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卡销2位于第二位置时,卡销2脱离第一卡槽401,座板20和后脚杆40可以发生相对转动,同时手把杆10也可以相对于座板20和后脚杆40转动,第一锁定机构进入解锁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定机构还包括钢丝绳3和驱动组件,解锁件1通过钢丝绳3与驱动组件连接,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卡销2相对于座板20运动。
解锁件1被拉动时,会通过钢丝绳3带动驱动组件运动,驱动组件运动后会进一步驱动卡销2相对于后脚杆40运动,从而实现卡销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切换,实现第一锁定机构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的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定机构还包括弹性件4,弹性件4安装于卡销2的远离后脚杆40的一端,弹性件4用于推动卡销2复位至第一卡槽401内。
通过设置弹性件4,在车架展开后,可以通过弹性件4在弹性势能的作用下推动卡销2复位至第一卡槽401内,实现第一锁定机构的锁定,保持车架在展开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如图8和图9所示,座板20设有第二通孔203,解锁件1设置于第二通孔203中。第二通孔203的孔壁设有第三通孔204,解锁件1通过第三通孔204与座板20连接。座板20的背面设有两个第一通孔202,第一锁定机构安装于第一通孔202中。
如图10所示,解锁件1设有第四通孔101和第五通孔102,解锁件1通过第四通孔101与座板20转动连接,第一锁定机构中的钢丝绳3通过第五通孔102与解锁件1连接。
如图11所示,卡销2上设有第二连接孔21、第五连接孔22和第八连接孔23,第二连接孔21为圆孔,第五连接孔22和第八连接孔23均为长条孔。卡销2的远离后脚杆40的一端端部设有凹槽24,弹性件4的两端分别顶靠于两个卡销2的凹槽24的槽底部。
如图12~1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5和第二驱动件6,第一驱动件5相对于座板20固定设置,钢丝绳3与第二驱动件6连接,第二驱动件6与第一驱动件5配合,在被钢丝绳3拉动时第二驱动件6相对于座板20转动并在第一驱动件5的作用下向远离第一驱动件5的方向运动,进而带动卡销2相对于座板20运动。
通过设置第一驱动件5和第二驱动件6,可以在第二驱动件6相对于座板20转动的同时在第一驱动件5的作用下向远离第一驱动件5的方向运动,从而靠近或远离后脚杆40,实现卡销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切换,进而实现第一锁定机构的锁定或解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5设有第一斜面51,第二驱动件6设有第二斜面61,第一斜面51和第二斜面61被配置为使第二驱动件6在相对于座板20转动的同时能够相对于第一驱动件5向远离第一驱动件5的方向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定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座板20上的第一定位管7,卡销2插入第一定位管7中,第一驱动件5和第二驱动件6套装在第一定位管7的外周,第一驱动件5相对于第一定位管7固定,第二驱动件6相对于第一定位管7可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管7设有第一连接孔71,第一连接孔71为长条孔,卡销2设有第二连接孔21,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8,第一连接件8穿过第一连接孔71和第二连接孔21以连接第一定位管7和卡销2,且第一连接件8位于第二驱动件6的远离后脚杆40的一侧,以在第二驱动件6相对于第一驱动件5运动时通过驱动第一连接件8而带动卡销2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6包括与第一驱动件5配合的配合部和与配合部连接的驱动部,驱动部能够与第一连接件8接触,以驱动第一连接件8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座板20上设有第二卡槽201,驱动部位于第二卡槽201中以对卡销2进行限位。
如图14和图15所示,驱动部连接于配合部的周向侧面。驱动部呈圆柱体形状。第六通孔62设置于驱动部上。第二斜面61设置于配合部上。配合部的靠近第二斜面61的一侧设有第二配合面64,该第二配合面64可以与第二卡槽201的槽壁相互接触,以限制卡销2的位置;配合部的远离第二斜面61的一侧设有第一配合面63,第一配合面63与第一连接件8接触,以通过推动第一连接件8而带动卡销2运动。如图2所示,解锁件1被拉起时,第二驱动件6向内侧移动,第二配合面64离开第二卡槽201的槽壁,第二配合面64与第二卡槽201的槽壁之间具有间隙;如图3所示,解锁件1被按下,即解锁件1复位至锁定状态时,第二驱动件6向外侧移动,第二配合面64与第二卡槽201的槽壁接触,通过第二卡槽201的槽壁可以限制第二驱动件6的继续运动,从而使卡销2保持在锁定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定机构还包括第二连接件9,第一驱动件5设有第三连接孔52,第一定位管7设有第四连接孔72,卡销2设有第五连接孔22,第五连接孔22为长条孔,第二连接件9穿过第三连接孔52、第四连接孔72和第五连接孔22,以连接第一驱动件5、第一定位管7和卡销2。
通过设置第二连接件9,可以实现第一驱动件5与座板20的相对固定。
如图13所示,第一驱动件5的侧面设有凹槽,第三连接孔52设置在凹槽内。
如图16所示,第一定位管7设有第一连接孔71、第四连接孔72、第七连接孔73、第十二连接孔74、第十三连接孔75和第十四连接孔76。第一连接孔71和第十二连接孔74关于第一定位管7在长度方向上的中心对称布置。第四连接孔72和第十三连接孔75关于第一定位管7在长度方向上的中心对称布置。第七连接孔73和第十四连接孔76关于第一定位管7在长度方向上的中心对称布置。
分别用于锁定左右两侧的后脚杆40的两个卡销2均安装于第一定位管7中,其中一个卡销2通过第一连接孔71、第四连接孔72和第七连接孔73与第一定位管7配合,另一个卡销2通过第十二连接孔74、第十三连接孔75和第十四连接孔76与第一定位管7配合。
如图17所示,第二定位管13上设有第十连接孔131,端部设有第三卡位部13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定机构还包括第三连接件11,手把连接关节30设有第六连接孔31,第一定位管7设有第七连接孔73,卡销2设有第八连接孔23,第八连接孔23为长条孔,第三连接件11穿过第六连接孔31、第七连接孔73和第八连接孔23,以连接手把连接关节30、第一定位管7和卡销2。通过设置第三连接件11,可以实现手把连接关节30、第一定位管7和卡销2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婴儿车车架还包括伸缩管12、安装在后脚杆40上的后轮50和用于锁定后轮50的第二锁定机构,伸缩管12的第一端与座板20连接,伸缩管12的第二端被配置使第二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以在后脚杆40相对于座板20运动后使伸缩管12脱离使第二锁定机构锁定的位置而实现解锁,第二锁定机构解锁后后轮50能够摆动至后轮50的轮轴与地面平行的姿态。
通过设置伸缩管12和第二锁定机构,可以在车架展开后对后轮50进行锁定,防止后轮50发生意外偏转;在车架收合时,通过伸缩管12脱离使第二锁定机构锁定的位置而使第二锁定机构解锁,即后轮50的锁定被解锁,使得后轮50可以摆动,后轮50摆动至其轮轴与地面平行的姿态,可以降低收合后车架的整体高度,减小车架的占用体积。从图2可以看出后轮50摆动后的状态。
伸缩管12作为第二锁定机构的解锁件,而且伸缩管12的第一端与座板20连接,因此伸缩管12可以通过后轮50相对于座板20的运动而动作以实现解锁或锁定。车架在展开状态时,后轮50与座板20相对靠近,伸缩管12到达使第二锁定机构锁定的位置,第二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车架在收合过程中,后轮50与座板20相对远离,伸缩管12离开使第二锁定机构锁定的位置,第二锁定机构进入解锁状态,从而使后轮50可以相对后脚杆40摆动,以实现后轮50的折叠。
进一步地,伸缩管12套装于卡销2的外周,便于伸缩管12的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锁定机构还包括第二定位管13,手把连接关节30设有第九连接孔32,第一定位管7插入第九连接孔32中,第二定位管13插入第一定位管7中,卡销2插入第二定位管13中,伸缩管12的第一端套装于第二定位管13的外周,伸缩管12的第一端设有第十一连接孔,第十一连接孔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卡位部,第十一连接孔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卡位部,第一定位管7的端部顶靠于第一卡位部上,第二定位管13包括第三卡位部132,第三卡位部132顶靠于第二卡位部上。
通过设置第二定位管13,可以将伸缩管12套装于卡销2的外周,同时保持轴向的相对固定。在轴向方向上,伸缩管12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一定位管7和第二定位管13进行定位。手把连接关节30的设置第九连接孔32的部分位于伸缩管12的内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定位管13设有第十连接孔131,第三连接件11穿过第十连接孔131,以连接手把连接关节30、第一定位管7、第二定位管13和卡销2。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脚杆40设有套筒,伸缩管12可滑动地设置于套筒中。
如图18~2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婴儿车车架还包括连杆14和前脚杆70,前脚杆70与座板20和后脚杆40在第三铰点C转动连接,前脚杆70与连杆14在第四铰点D转动连接,连杆14与手把连接关节30在第五铰点E转动连接。
前脚杆70包括前脚杆本体和前脚关节701,前脚关节701连接于前脚杆本体的端部。后脚杆40包括后脚杆本体和后脚关节402,后脚关节402连接于后脚杆本体的端部。后脚关节402包括第一连接部403和第二连接部404。
前脚关节701的中部、后脚关节402的第二连接部404在第三铰点C与座板20的前部转动连接。前脚关节701的远离前脚杆本体的一端与连杆14在第四铰点D转动连接;连杆14与手把连接关节30的中下部在第五铰点E转动连接;手把连接关节30的远离手把杆10的一端与座板20在第一铰点A转动连接,第一铰点A为卡销2的伸出位置,卡销2作为第一铰点A的铰轴;手把连接关节30的中上部与后脚关节402的第一连接部403在第二铰点B转动连接。
在手把杆10的折叠过程中,前脚杆70在手把杆10带动联动作用下向靠近后脚杆40的方向收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婴儿车车架还包括靠背杆90和连接座100,靠背杆90与座板20连接,靠背杆90通过连接座100与手把杆10连接,靠背杆90能够相对于连接座100的滑动。
通过设置连接座100,可以在收合手把杆10时带动靠背杆90一起联动收合,而不需要为靠背杆90设置专门的收合机构,提高收合效率,降低投入成本。
下面基于附图1~21对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的收合过程进行说明:
首先,向上提起解锁件1,解锁件1通过钢丝绳3带动第二驱动件6相对于第一定位管7转动,第二驱动件6转动的同时在与第一驱动件5的斜面配合作用下,第二驱动件6沿卡销2的轴向做直线运动,第二驱动件6的第一配合面63与第一连接件8接触,驱动第一连接件8在第一连接孔71内运动,第一连接件8带动卡销2沿轴向向远离后脚杆40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卡销2脱离第一卡槽401,实现座板20与后脚杆40之间的解锁,同时解锁手把杆10;
手把杆10包括手把上杆和手把下杆,先将手把上杆向前折向手把下杆,再将手把杆10整体向后折叠;
在手把杆10向后折叠的过程中,手把连接关节30与后脚杆40之间的第二铰点B的高度降低,带动连杆14发生倾斜,连杆14通过与前脚关节701的第四铰点D带动前脚关节701相对于座板20转动,进而带动前脚杆70向后收合;
在手把杆10折叠过程中,后脚杆40与座板20之间的位置变化还会带动伸缩管12脱离使第二锁定机构锁定的位置,从而解锁后轮50,使得后轮50可以摆动至轮轴与地面平行的姿态,进一步降低车架的整体高度;
靠背杆90和扶手杆80可以随手把杆10一起向后折叠至座板20的下方;
车架收合的状态可以参考图2和图3所示。
车架收合后,与前脚杆70连接的前轮60仍保持其轮轴与地面平行的姿态。
基于上述的婴儿车车架,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婴儿车,该婴儿车包括上述的婴儿车车架。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婴儿车车架所具有的积极技术效果同样适用于婴儿车,这里不再赘述。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这些修改和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20)

1.一种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把杆(10);
座板(20);
手把连接关节(30),与所述手把杆(10)连接,所述座板(20)与所述手把连接关节(30)在第一铰点(A)转动连接;
后脚杆(40),与所述手把连接关节(30)在第二铰点(B)转动连接并与所述座板(20)在第三铰点(C)转动连接;和
第一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座板(20)上,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具有使所述座板(20)和所述后脚杆(40)相对锁定的锁定状态和使所述座板(20)和所述后脚杆(40)之间解除锁定的解锁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包括解锁件(1),所述解锁件(1)设置在所述座板(20)的顶部,通过向上提起所述解锁件(1)能够使所述第一锁定机构进入所述解锁状态,以使所述手把杆(10)和所述后脚杆(40)能够相对于所述座板(20)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把杆(10)被配置为收合至所述座板(20)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机构还包括卡销(2)和设置在所述后脚杆(40)的第一卡槽(401),所述卡销(2)可动地设置于所述座板(20)上,所述卡销(2)具有插入所述第一卡槽(401)中以限制所述座板(20)和所述后脚杆(40)发生相对转动的第一位置和脱离所述第一卡槽(401)以使所述座板(20)和所述后脚杆(40)能够发生相对转动的第二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机构还包括钢丝绳(3)和驱动组件,所述解锁件(1)通过所述钢丝绳(3)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卡销(2)相对于所述座板(20)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机构还包括弹性件(4),所述弹性件(4)安装于所述卡销(2)的远离所述后脚杆(40)的一端,所述弹性件(4)用于推动所述卡销(2)复位至所述第一卡槽(401)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5)和第二驱动件(6),所述第一驱动件(5)相对于所述座板(20)固定设置,所述钢丝绳(3)与所述第二驱动件(6)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6)与所述第一驱动件(5)配合,在被所述钢丝绳(3)拉动时所述第二驱动件(6)相对于所述座板(20)转动并在所述第一驱动件(5)的作用下向远离所述第一驱动件(5)的方向运动,进而带动所述卡销(2)相对于所述座板(20)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5)设有第一斜面(51),所述第二驱动件(6)设有第二斜面(61),所述第一斜面(51)和所述第二斜面(61)被配置为使所述第二驱动件(6)在相对于所述座板(20)转动的同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驱动件(5)向远离所述第一驱动件(5)的方向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座板(20)上的第一定位管(7),所述卡销(2)插入所述第一定位管(7)中,所述第一驱动件(5)和所述第二驱动件(6)套装在所述第一定位管(7)的外周,所述第一驱动件(5)相对于所述第一定位管(7)固定,所述第二驱动件(6)相对于所述第一定位管(7)可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管(7)设有第一连接孔(71),所述第一连接孔(71)为长条孔,所述卡销(2)设有第二连接孔(21),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8),所述第一连接件(8)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71)和所述第二连接孔(21)以连接所述第一定位管(7)和所述卡销(2),且所述第一连接件(8)位于所述第二驱动件(6)的远离所述后脚杆(40)的一侧,以在所述第二驱动件(6)相对于所述第一驱动件(5)运动时通过驱动所述第一连接件(8)而带动所述卡销(2)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件(6)包括与所述第一驱动件(5)配合的配合部和与所述配合部连接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件(8)接触,以驱动所述第一连接件(8)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20)上设有第二卡槽(201),所述驱动部位于所述第二卡槽(201)中以对所述卡销(2)进行限位。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机构还包括第二连接件(9),所述第一驱动件(5)设有第三连接孔(52),所述第一定位管(7)设有第四连接孔(72),所述卡销(2)设有第五连接孔(22),所述第五连接孔(22)为长条孔,所述第二连接件(9)穿过所述第三连接孔(52)、所述第四连接孔(72)和所述第五连接孔(22),以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5)、所述第一定位管(7)和所述卡销(2)。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机构还包括第三连接件(11),所述手把连接关节(30)设有第六连接孔(31),所述第一定位管(7)设有第七连接孔(73),所述卡销(2)设有第八连接孔(23),所述第八连接孔(23)为长条孔,所述第三连接件(11)穿过所述第六连接孔(31)、所述第七连接孔(73)和所述第八连接孔(23),以连接所述手把连接关节(30)、所述第一定位管(7)和所述卡销(2)。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伸缩管(12)、安装在所述后脚杆(40)上的后轮(50)和用于锁定所述后轮(50)的第二锁定机构,所述伸缩管(12)的第一端套装于所述卡销(2)的外周,所述伸缩管(12)的第二端被配置使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以在所述后脚杆(40)相对于所述座板(20)运动后使所述伸缩管(12)脱离使所述第二锁定机构锁定的位置而实现解锁,所述第二锁定机构解锁后所述后轮(50)能够摆动至所述后轮(50)的轮轴与地面平行的姿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定机构还包括第二定位管(13),所述手把连接关节(30)设有第九连接孔(32),所述第一定位管(7)插入所述第九连接孔(32)中,所述第二定位管(13)插入所述第一定位管(7)中,所述卡销(2)插入所述第二定位管(13)中,所述伸缩管(12)的第一端套装于所述第二定位管(13)的外周,所述伸缩管(12)的第一端设有第十一连接孔,所述第十一连接孔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卡位部,所述第十一连接孔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卡位部,所述第一定位管(7)的端部顶靠于所述第一卡位部上,所述第二定位管(13)包括第三卡位部(132),所述第三卡位部(132)顶靠于所述第二卡位部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管(13)设有第十连接孔(131),所述第三连接件(11)穿过第十连接孔(131),以连接所述手把连接关节(30)、所述第一定位管(7)、所述第二定位管(13)和所述卡销(2)。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脚杆(40)设有套筒,所述伸缩管(12)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套筒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杆(14)和前脚杆(70),所述前脚杆(70)与所述座板(20)和所述后脚杆(40)在所述第三铰点(C)转动连接,所述前脚杆(70)与所述连杆(14)在第四铰点(D)转动连接,所述连杆(14)与所述手把连接关节(30)在第五铰点(E)转动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靠背杆(90)和连接座(100),所述靠背杆(90)与所述座板(20)连接,所述靠背杆(90)通过所述连接座(100)与所述手把杆(10)连接,所述靠背杆(90)能够相对于所述连接座(100)的滑动。
20.一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婴儿车车架。
CN202022792565.1U 2020-11-27 2020-11-27 婴儿车车架和婴儿车 Active CN2136199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92565.1U CN213619925U (zh) 2020-11-27 2020-11-27 婴儿车车架和婴儿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92565.1U CN213619925U (zh) 2020-11-27 2020-11-27 婴儿车车架和婴儿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19925U true CN213619925U (zh) 2021-07-06

Family

ID=76636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92565.1U Active CN213619925U (zh) 2020-11-27 2020-11-27 婴儿车车架和婴儿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199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57226U (zh) 一种推车车架
CN109131517B (zh) 婴儿车
US10000226B2 (en) Infant stroller apparatus
US20110221169A1 (en) Stroller
CN107128350B (zh) 一种折叠婴儿推车
CN106828579B (zh) 一种座位、车架可连动一体折叠婴儿推车
WO2010015004A1 (en) Fold latch for a stroller
CN211196327U (zh) 婴儿车车架和婴儿车
CN213619925U (zh) 婴儿车车架和婴儿车
CN111619646A (zh) 儿童推车
US20230365180A1 (en) Child carrying mechanism and related child carrier
CN209904848U (zh) 折叠儿童推车的推杆组件及折叠儿童推车
CN210653254U (zh) 一种童车骨架
CN211844589U (zh) 童车骨架以及儿童推车
CN211995806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10391282U (zh) 婴儿车车架和婴儿车
CN216232519U (zh) 座位收折组件和儿童手推车
CN220447954U (zh) 一种新型儿童手推车车架
CN220615918U (zh) 一种可折叠车架及具有可折叠车架的童车
CN117734806A (zh) 推车
CN212290000U (zh) 童车车架和童车
CN115158433B (zh) 一种儿童推车及其折叠方法
CN217170774U (zh) 车架及婴儿推车
CN220682467U (zh) 一种可联动折叠的童车
CN211167046U (zh) 折叠童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