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70774U - 车架及婴儿推车 - Google Patents
车架及婴儿推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170774U CN217170774U CN202220650279.8U CN202220650279U CN217170774U CN 217170774 U CN217170774 U CN 217170774U CN 202220650279 U CN202220650279 U CN 202220650279U CN 217170774 U CN217170774 U CN 21717077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 frame
- foot
- rod
- front foo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架及婴儿推车。车架包括:前脚组,包括前脚杆、设置在所述前脚杆下端的前轮组和设置在所述前脚杆上端的前脚关节;和手把组,包括手把杆和设置在所述手把杆上端的扶手。所述车架还包括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包括:前脚支撑件、后脚支撑件和手把支撑件;其中,所述前脚支撑件与前脚杆或前脚关节铰接,所述后脚支撑件与后脚组铰接,所述手把支撑件与手把组铰接,被配置为在所述车架从展开状态到收合状态的过程中,当用户向下推动手把时,带动所述前脚组向后脚组转动靠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童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架及婴儿推车。
背景技术
为了方便婴儿推车的收纳,现有的婴儿推车多数在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车架可供使用;当不需要使用或要随身携带时,由用户解锁车架,然后推动车架的各组件将车架的前脚组、后脚组和手把组在前后方向上折叠起来。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人经研究发现,相关技术中的婴儿推车需要依赖人工辅助才能完成手把组与前脚组相对于后脚组的相互靠近收拢,无法实现手把组与前脚组或后脚组的联动收拢,且车架各关节结构可靠性较差,长时间使用时容易损坏。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车架及婴儿推车,能够提升各组件之间的联动性,并能实现较高的结构可靠性。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架,包括:前脚组、后脚组和手把组;
其中,所述前脚组包括前脚杆、设置在所述前脚杆下端的前轮组和设置在所述前脚杆上端的前脚关节;
所述手把组包括手把杆和设置在所述手把杆上端的扶手;
所述车架还包括联动组件,其中所述联动组件包括:前脚支撑件、后脚支撑件和手把支撑件;
其中,所述前脚支撑件与所述前脚杆或所述前脚关节铰接,所述后脚支撑件与所述后脚组铰接,所述手把支撑件与所述手把组铰接,被配置为在所述车架从展开状态到收合状态的过程中,当用户向下推动所述手把杆时,带动所述前脚组向所述后脚组转动靠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脚支撑件具有:
第一连接位置、第二连接位置和第三连接位置;
其中,所述前脚支撑件在所述第一连接位置与所述前脚组铰接,所述前脚支撑件在所述第二连接位置与所述后脚支撑件的第一端铰接,所述前脚支撑件在所述第三连接位置与所述手把支撑件的第一端铰接;
所述后脚支撑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后脚组铰接;
所述手把支撑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手把组铰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车架的收合过程中,所述前脚支撑件随所述手把支撑件的向下移动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位置向靠近地面的方向转动,带动所述后脚支撑件的第一端相对于所述后脚支撑件的第二端随所述前脚支撑件的转动向靠近地面的方向转动,从而使所述前脚组向所述后脚组靠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脚组包括:两个后脚杆、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后脚杆的下端的两个后轮组和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后脚杆的上端的两个后脚盖;
所述前脚支撑件呈折线形,包括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部靠近所述前脚杆的一端;
所述第二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二部,所述第二部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向车架外侧倾斜;
所述第三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三部,所述第三部和所述第一部平行设置;
在所述车架的收合过程中,所述后脚支撑件在所述第二部所在平面转动,以使所述后脚杆和所述后轮组相对于所述后脚盖向内摆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位置处的铰接轴轴线与所述第二连接位置处的铰接轴轴线所呈夹角为锐角或钝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脚支撑件还包括:
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外侧,被配置为:
在所述车架展开时,所述后脚支撑件移动到与所述前脚支撑件共线,以使所述后脚支撑件卡接在所述限位部内,限制所述后脚支撑件的第二端相对于所述后脚支撑件的第一端向靠近地面的方向转动,从而限制所述后脚组在车架宽度方向的移动;
在所述车架收合过程中,所述后脚支撑件与所述前脚支撑件相对转动,以使所述后脚支撑件脱离所述限位部,从而带动所述后脚组在车架宽度方向向内摆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脚支撑件还包括:
凸起部,设置在所述第三部远离所述前脚组的一侧,与所述手把支撑件铰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脚支撑件还具有:
第四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部靠近所述第二部的一端;
所述车架还包括:
旋转座,一端与所述前脚关节铰接,被配置为支撑童车座椅,并与所述童车座椅的底部可转动地连接;
滑套,可滑动地套在所述前脚杆上;
支撑杆,两端分别与所述旋转座的另一端和所述滑套铰接,被配置为在车架的展开状态下与所述旋转座和所述前脚杆之间形成支撑三角形;和
滑动支撑件,所述滑动支撑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滑套铰接,所述前脚支撑件在所述第四连接位置与所述滑动支撑件的第二端铰接,所述滑动支撑件被配置为在车架的收合状态下随所述滑套向下滑动而带动所述旋转座完全展开并贴合在所述前脚杆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脚组还包括:
插销,所述插销设置在所述前脚杆内,被配置为:
在车架的锁定状态下,所述插销插接在所述滑套上的通孔内,以锁定所述滑套在所述前脚杆的位置;
在车架的解锁过程中,用户向下推动手把杆带动所述插销从所述滑套上的通孔中缩回,从而解锁所述滑套在所述前脚杆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联动组件包括两个所述前脚支撑件,所述手把支撑件包括圆柱杆和两个弧形杆;
其中,所述圆柱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前脚支撑件铰接;
所述手把支撑件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弧形杆与所述圆柱杆的接触位置,所述手把支撑件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圆柱杆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脚支撑件、所述后脚支撑件和所述手把支撑件均为连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脚支撑件的长度小于所述前脚支撑件的长度。
在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婴儿推车,包括:前述车架。
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通过设置前脚支撑件、后脚支撑件和手把支撑件与前脚组、后脚组和手把组分别铰接,在用户向下推动手把杆时可以实现联动组件的相对转动,并带动前脚组向后脚组移动,进一步增强了各组件之间的联动关系,便于车架的收合。相比于相关技术,可提升收展车架时车架各组件的联动性,还能分散收合车架时前脚关节和手把关节的受力,提高了结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其中:
图1是本公开车架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车架的一些实施例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车架的一些实施例的支撑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车架的一些实施例的支撑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车架的一些实施例的后脚支撑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车架的一些实施例的滑动支撑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婴儿推车的一些实施例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婴儿推车的一些实施例的收合过程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车架的一些实施例的完全收合状态示意图。
应当明白,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此外,相同或类似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透彻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公开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材料的组分、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
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本公开中,当描述到特定器件位于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之间时,在该特定器件与第一器件或第二器件之间可以存在居间器件,也可以不存在居间器件。当描述到特定器件连接其它器件时,该特定器件可以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不具有居间器件,也可以不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具有居间器件。
本公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定义。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是本公开车架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车架的一些实施例的展开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车架的一些实施例的支撑组件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图2和图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架及婴儿推车。该车架可用于婴儿推车,也可用于其他类型的手推车。车架包括:前脚组10、后脚组20和手把组30。为了实现婴儿或儿童乘坐,在前脚组10上方还可以安装童车座椅。
前脚组10包括前脚杆11、设置在所述前脚杆11下端的前轮组 12和设置在所述前脚杆11上端的前脚关节13。后脚组20包括两个后脚杆21、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后脚杆21的下端的两个后轮组22和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后脚杆21的上端的两个后脚盖23。手把组30包括手把杆31、设置在所述手把杆31上端的扶手32和设置在所述手把杆 31下端的手把关节33。
所述车架还包括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包括:前脚支撑件40、后脚支撑件50和手把支撑件6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联动组件包括但不限于两个前脚支撑件40和两个后脚支撑件50。在采用的材料方面,所述联动组件采用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为金属材料。所述前脚支撑件40与前脚组10铰接,所述后脚支撑件50与后脚组20铰接,所述手把支撑件60与手把组30铰接,被配置为在所述车架从展开状态到收合状态的过程中,当用户向下推动手把杆31时,带动所述手把支撑件60向前脚组10方向移动,从而拉动所述前脚支撑件40与所述后脚支撑件50相对转动,实现所述前脚组10向后脚组20转动靠拢。所述手把支撑件60为金属件,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可靠性。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前脚支撑件40、后脚支撑件50和手把支撑件60与前脚组10、后脚组20和手把组30分别铰接,在用户向下推动手把杆31时使前脚组10可以随联动组件的相对转动而向后脚组20移动,进一步增强了车架各组件之间的联动关系,便于车架的收合。相比于相关技术,本实施例可提升收展车架时车架各组件的联动性,还能分散收合车架时后脚盖23、前脚关节13和手把关节33的支撑受力,可以增加车架对座椅的支撑强度、提高车架的结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从而可以将后脚盖23、前脚关节13和手把关节33的尺寸设计得更小巧,更节省产品材料成本和开发成本。
参考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脚支撑件40具有第一连接位置40a、第二连接位置40b和第三连接位置40c。所述前脚支撑件40在所述第一连接位置40a与所述前脚组10铰接,所述前脚支撑件40在第二连接位置40b与所述后脚支撑件50的第一端50a铰接,所述前脚支撑件40在第三连接位置40c与所述手把支撑件60的第一端60a铰接;所述后脚支撑件50的第二端50b与所述后脚组20铰接,所述手把支撑件60的第二端60b与所述手把组30铰接。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前脚支撑件40上设置三个连接位置,分别与前脚组10、后脚支撑件50和手把支撑件60铰接,可以分散前脚支撑件40的受力,同时提升联动组件之间相对转动的灵活性以及前脚组 10、后脚组20和手把组30之间的联动性,使收展车架更便捷。
参考图1-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车架的收合过程中,所述前脚支撑件40随所述手把支撑件60的向下移动相对于第一连接位置40a向靠近地面的方向转动,带动所述后脚支撑件50的第一端50a 相对于所述后脚支撑件50的第二端50b随所述前脚支撑件40的转动向靠近地面的方向转动,从而使所述前脚组10向所述后脚组20靠近。
本实施例中,手把支撑件60的向下移动可以带动前脚组10向后脚组20收合,增加了车架收合时各组件之间的联动性,还能分散收合车架时前脚关节13和手把关节33的受力,提高了结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参考图1-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脚支撑件40呈折线形,包括第一部41、第二部42和第三部43。所述第一连接位置40a位于所述第一部41靠近所述前脚杆11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位置40b位于所述第二部42,所述第二部42相对于所述第一部41向车架外侧倾斜;所述第三连接位置40c位于所述第三部43,所述第三部43和所述第一部41平行设置。
在所述车架的收合过程中,所述后脚支撑件50在所述第二部42 所在平面转动,以使所述后脚杆21和后轮组22相对于后脚盖23向内摆动。
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第二部42相对于第一部41向车架外侧倾斜,从而使车架收合时,后脚杆21和后轮组22能相对于后脚盖23向内摆动,并通过向内摆动而获得两个后轮组22在所述车架的左右方向上更小的整体宽度,可以实现两个后轮组22在车架展开状态下更宽更稳定的支撑作用以及在车架收合状态下更窄空间的占用和更紧密的收合效果。
参考图1-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位置40a处的铰接轴轴线与所述第二连接位置40b处的铰接轴轴线不平行,所述两个轴线所呈夹角为图4中角A,所述角A为锐角或钝角。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连接位置处的铰接轴71与第二连接位置处的铰接轴7成角度设置,使第二部42所在平面在车架宽度方向上向车架外部倾斜,从而使车架从展开到收合的过程中,所述后脚支撑件50在相对转动的同时也相对向车架内部移动,因此可以带动后脚杆 21和后轮组22相对于后脚盖23向内摆动,并获得两个后轮组22在所述车架的左右方向上更小的整体宽度,能够实现车架更好的收合效果。
参考图1-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脚支撑件40还包括限位部44,限位部44设置在所述第二部42外侧,也即朝向车架外部的一侧,被配置为在所述车架展开时,所述后脚支撑件50移动到与所述前脚支撑件40共线,以使所述后脚支撑件50卡接在所述限位部44内,并限制后脚支撑件50的第二端50b相对于后脚支撑件50的第一端50a向靠近地面方向的进一步转动,从而限制所述后脚组20在车架宽度方向的移动;在所述车架收合过程中,所述后脚支撑件50与所述前脚支撑件40相对转动,以使所述后脚支撑件50脱离所述限位部44,从而带动所述后脚组20在车架宽度方向向内摆动。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部42外侧设置限位部44使所述车架展开时避免后脚组20在宽度方向上的移动,确保了展开状态下车架的稳定性。而在车架收合的过程中,通过后脚支撑件50与前脚支撑件40 的相对转动可以脱离限制状态,还能使后脚组20在车架宽度方向向内摆动,使得收合后的整体尺寸更紧凑。
参考图1-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脚支撑件40还包括凸起部45。凸起部45设置在所述第三部43上远离所述前脚组10的一侧,与所述手把支撑件60铰接。
所述后脚支撑件50位于所述凸起部45和所述限位部44之间,所述第三部43位于所述凸起部45和所述手把支撑件60之间,与所述凸起部45和所述手把支撑件60同轴转动。本实施例中的凸起部45 可以实现与手把支撑件60更好地配合和连接,增加车架收合过程及展开状态下的稳定性。
参考图6-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脚支撑件40还具有第四连接位置40d,第四连接位置40d位于所述第一部41靠近所述第二部42的一端。
所述车架还包括:旋转座81、滑套82、支撑杆83和滑动支撑件 90,所述滑动支撑件90为弧形杆。旋转座81一端与所述前脚关节13 铰接,被配置为支撑童车座椅,并与所述童车座椅的底部可转动地连接。通过旋转座81,童车座椅能够调整成向前、向后或侧向乘坐的状态。在旋转座81上还可以设置用于支撑儿童腿部的脚踏杆。在后脚杆 21上可设置用于支撑后向乘坐的儿童腿部的脚踏板。
滑套82可滑动地套在所述前脚杆11上,支撑杆83两端分别与所述旋转座81的另一端和所述滑套82铰接,被配置为在车架的展开状态下与所述旋转座81和所述前脚杆11之间形成支撑三角形;所述滑动支撑件90的第一端90a与所述滑套82铰接,所述滑动支撑件90的第二端90b与所述第四连接位置40d铰接,被配置为在车架的收合状态下随所述滑套82向下滑动而带动所述旋转座81完全展开并贴合在所述前脚杆11上。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滑动支撑件90与滑套82铰接,可使所述滑动支撑件90随所述滑套82相对于前脚杆11的移动而转动,并带动联动组件相对运动,从而分散了各关节的受力,保证了车架结构强度的可靠性,也进一步增强了各关节的联动性。这种滑动支撑件90、旋转座81、滑套82和支撑杆83的配合结构既能够在车架展开状态下稳定可靠地支撑童车座椅,又能够在车架收合状态下与前脚杆11贴合,减少收合后的空间占用。
参考图6-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脚组10还包括插销,所述插销设置在所述前脚杆11内,被配置为在车架的锁定状态下,所述插销插接在所述滑套82上的通孔内,以锁定所述滑套82在所述前脚杆11的位置;并被配置为在车架的解锁过程中,用户向下推动手把杆31带动所述插销从所述滑套82上的通孔中缩回,从而解锁所述滑套82在所述前脚杆11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插销、滑套82与手把杆31的配合实现了联动解锁,相比于相关技术中需要人工辅助分别收合旋转座81和车架的手把组30、前脚组10和后脚组20的方式,本实施例使收合过程更加简化,在提起手把组30来收合车架的手把组30、前脚组10和后脚组20 时同步地解锁滑套82,使旋转座81及支撑杆83也自动地收合。
参考图6-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联动组件包括两个所述前脚支撑件40,所述手把支撑件60包括圆柱杆61和两个弧形杆62;所述圆柱杆6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前脚支撑件40铰接;所述手把支撑件60的第一端60a位于所述弧形杆62与圆柱杆61的接触位置,所述手把支撑件60的第二端60b位于所述圆柱杆61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把支撑件60采用圆柱件和弧形件组成,能够减小铰接点的应力集中,使转动时各铰接点的受力更平稳。
参考图6-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脚支撑件40、后脚支撑件50和手把支撑件60均为连杆。本实施例中的联动组件结构简单小巧,便于减小车架的空间占用。
参考图6-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脚支撑件50的长度小于所述前脚支撑件40的长度。本实施例中,将后脚支撑件50的长度设置为小于前脚支撑件40的长度,以使所述后脚支撑件50的尾端相对于所述前脚支撑件40的第三部43露出,以更好地支撑后脚组30, 使后脚组30可以实现更大角度的展开和收合。
本公开上述车架的各个实施例可应用于婴儿推车,因此本公开还提供了包括前述任一种车架实施例的婴儿推车实施例。
参考图1-5,下面对一个车架实例从展开状态到收合状态的过程中各个部件间的配合进行说明。
用户向下推动手把杆31时,所述手把支撑件60也随之向下移动,所述前脚支撑件40随所述手把支撑件60的向下移动相对于第一连接位置40a向靠近地面的方向转动,带动所述后脚支撑件50脱离限位部 44。所述后脚支撑件50的第一端50a相对于所述后脚支撑件50的第二端50b随所述前脚支撑件40的转动在所述第二部42所在平面向靠近地面的方向转动,从而使所述前脚组10向所述后脚组20靠近,并使所述后脚杆21和后轮组22相对于后脚盖23向内摆动。
用户向下推动手把杆31时,还带动插销滑套52上的通孔中缩回,从而实现滑套52在前脚杆11上解锁。而滑套52的解锁则使得旋转座 51及支撑杆53在重力下展平,滑套52则沿前脚杆11向下滑动,从而实现童车座椅的支撑结构的收合。
参考图4和图6-图9,下面对车架另一个实例从展开状态到收合状态的过程中各个部件间的配合进行说明。
在车架展开状态下,用户向下推动手把杆31带动所述手把支撑件60向下移动,所述前脚支撑件40随所述手把支撑件60的向下移动相对于第一连接位置40a向靠近地面的方向转动。用户解锁所述滑套 82在所述前脚杆11上的位置后,所述前脚支撑件40的转动还进一步带动所述滑动支撑件90的第一端90a在前脚杆11上向下移动,使得旋转座51及支撑杆53随所述滑动支撑件的移动而展平,滑套52沿前脚杆11向下滑动。
所述前脚支撑件40随所述手把支撑件60向下移动而转动,还带动所述后脚支撑件50的第一端50a相对于所述后脚支撑件50的第二端50b随所述前脚支撑件40的转动在所述第二部42所在平面向靠近地面的方向转动,使所述前脚组10向所述后脚组20靠近,并使所述后脚杆21和后轮组22相对于后脚盖23向内摆动,从而实现童车座椅的支撑结构的收合。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为了避免遮蔽本公开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公开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3)
1.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脚组(10)、后脚组(20)和手把组(30);
其中,所述前脚组(10)包括前脚杆(11)、设置在所述前脚杆(11)下端的前轮组(12)和设置在所述前脚杆(11)上端的前脚关节(13);
所述手把组(30)包括手把杆(31)和设置在所述手把杆(31)上端的扶手(32);
所述车架还包括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包括:前脚支撑件(40)、后脚支撑件(50)和手把支撑件(60);
其中,所述前脚支撑件(40)与所述前脚杆(11)或所述前脚关节(13)铰接,所述后脚支撑件(50)与所述后脚组(20)铰接,所述手把支撑件(60)与所述手把组(30)铰接,被配置为在所述车架从展开状态到收合状态的过程中,当用户向下推动所述手把杆(31)时,带动所述前脚组(10)向所述后脚组(20)转动靠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支撑件(40)具有:第一连接位置(40a)、第二连接位置(40b)和第三连接位置(40c);
其中,所述前脚支撑件(40)在所述第一连接位置(40a)与所述前脚组(10)铰接,所述前脚支撑件(40)在所述第二连接位置(40b)与所述后脚支撑件(50)的第一端(50a)铰接,所述前脚支撑件(40)在所述第三连接位置(40c)与所述手把支撑件(60)的第一端(60a)铰接;
所述后脚支撑件(50)的第二端(50b)与所述后脚组(20)铰接;
所述手把支撑件(60)的第二端(60b)与所述手把组(30)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架的收合过程中,所述前脚支撑件(40)随所述手把支撑件(60)的向下移动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位置(40a)向靠近地面的方向转动,带动所述后脚支撑件(50)的第一端(50a)相对于所述后脚支撑件(50)的第二端(50b)随所述前脚支撑件(40)的转动向靠近地面的方向转动,从而使所述前脚组(10)向所述后脚组(20)靠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脚组(20)包括:
两个后脚杆(21)、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后脚杆(21)的下端的两个后轮组(22)和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后脚杆(21)的上端的两个后脚盖(23);
所述前脚支撑件(40)呈折线形,包括第一部(41)、第二部(42)和第三部(43);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位置(40a)位于所述第一部(41)靠近所述前脚杆(11)的一端;
所述第二连接位置(40b)位于所述第二部(42),所述第二部(42)相对于所述第一部(41)向车架外侧倾斜;
所述第三连接位置(40c)位于所述第三部(43),所述第三部(43)和所述第一部(41)平行设置;
在所述车架的收合过程中,所述后脚支撑件(50)在所述第二部(42)所在平面转动,以使所述后脚杆(21)和所述后轮组(22)相对于后脚盖(23)向内摆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位置(40a)处的铰接轴轴线与所述第二连接位置(40b)处的铰接轴轴线所呈夹角为锐角或钝角。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支撑件(40)还包括:
限位部(44),设置在所述第二部(42)外侧,被配置为:
在所述车架展开时,所述后脚支撑件(50)移动到与所述前脚支撑件(40)共线,以使所述后脚支撑件(50)卡接在所述限位部(44) 内,限制所述后脚支撑件(50)的第二端(50b)相对于所述后脚支撑件(50)的第一端(50a)向靠近地面方向的转动,从而限制所述后脚组(20)在车架宽度方向的移动;
在所述车架收合过程中,所述后脚支撑件(50)与所述前脚支撑件(40)相对转动,以使所述后脚支撑件(50)脱离所述限位部(44),从而带动所述后脚组(20)在车架宽度方向向内摆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支撑件(40)还包括:
凸起部(45),设置在所述第三部(43)上远离所述前脚组(10)的一侧,与所述手把支撑件(60)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或7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支撑件(40)还具有:第四连接位置(40d),位于所述第一部(41)靠近所述第二部(42)的一端;
所述车架还包括:
旋转座(81),一端与所述前脚关节(13)铰接,被配置为支撑童车座椅,并与所述童车座椅的底部可转动地连接;
滑套(82),可滑动地套在所述前脚杆(11)上;
支撑杆(83),两端分别与所述旋转座(81)的另一端和所述滑套(82)铰接,被配置为在车架的展开状态下与所述旋转座(81)和所述前脚杆(11)之间形成支撑三角形;和
滑动支撑件(90),所述滑动支撑件(90)的第一端(90a)与所述滑套(82)铰接,所述滑动支撑件(90)的第二端(90b)与所述第四连接位置(40d)铰接,被配置为在车架的收合状态下随所述滑套(82)向下滑动而带动所述旋转座(81)完全展开并贴合在所述前脚杆(11)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组(10)还包括:
插销,所述插销设置在所述前脚杆(11)内,被配置为:
在车架的锁定状态下,所述插销插接在所述滑套(82)上的通孔内,以锁定所述滑套(82)在所述前脚杆(11)的位置;
在车架的解锁过程中,用户向下推动所述手把杆(31)带动所述插销从所述滑套(82)上的通孔中缩回,从而解锁所述滑套(82)在所述前脚杆(11)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包括两个所述前脚支撑件(40);
所述手把支撑件(60)包括圆柱杆(61)和两个弧形杆(62);
其中,所述圆柱杆(6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前脚支撑件(40)铰接;
所述手把支撑件(60)的第一端(60a)位于所述弧形杆(62)与圆柱杆(61)的接触位置,所述手把支撑件(60)的第二端(60b)位于所述圆柱杆(61)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支撑件(40)、所述后脚支撑件(50)和所述手把支撑件(60)均为连杆。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脚支撑件(50)的长度小于所述前脚支撑件(40)的长度。
13.一种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650279.8U CN217170774U (zh) | 2022-03-24 | 2022-03-24 | 车架及婴儿推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650279.8U CN217170774U (zh) | 2022-03-24 | 2022-03-24 | 车架及婴儿推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170774U true CN217170774U (zh) | 2022-08-12 |
Family
ID=82745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650279.8U Active CN217170774U (zh) | 2022-03-24 | 2022-03-24 | 车架及婴儿推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170774U (zh) |
-
2022
- 2022-03-24 CN CN202220650279.8U patent/CN21717077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087689B2 (en) | Compact collapsible stroller | |
CN106627720B (zh) | 儿童推车 | |
CN114104071B (zh) | 一种双人儿童推车 | |
CN110816633A (zh) | 儿童推车 | |
CN212637616U (zh) | 儿童推车 | |
CN217170774U (zh) | 车架及婴儿推车 | |
CN106828580B (zh) | 儿童推车 | |
CN212637604U (zh) | 双人儿童推车 | |
CN212637615U (zh) | 一种儿童推车 | |
CN216140044U (zh) | 一种转动关节及含该转动关节的儿童推车 | |
CN211663319U (zh) | 便携推车车架及儿童手推车 | |
CN212637622U (zh) | 一种儿童推车 | |
CN211442450U (zh) | 一种可折叠的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婴儿车架 | |
CN212401328U (zh) | 儿童推车 | |
CN109849997B (zh) | 儿童推车 | |
CN111874077A (zh) | 儿童推车 | |
CN212047538U (zh) | 自动折叠并保持站立的儿童推车 | |
CN112009554A (zh) | 儿童推车 | |
CN106218695A (zh) | 一种折叠后体积较小的童车车架 | |
CN108284868B (zh) | 婴儿推车的踏脚延伸结构 | |
CN219056349U (zh) | 儿童推车 | |
CN107985381B (zh) | 一种双人儿童推车 | |
CN219257454U (zh) | 儿童推车 | |
CN220905078U (zh) | 一种儿童推车车架 | |
CN219056350U (zh) | 儿童推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