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49909U - 一种多组辊立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组辊立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49909U
CN219849909U CN202321128179.XU CN202321128179U CN219849909U CN 219849909 U CN219849909 U CN 219849909U CN 202321128179 U CN202321128179 U CN 202321128179U CN 219849909 U CN219849909 U CN 2198499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nding roller
assembly
rocker arm
grinding
vertical mi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2817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祁佳
余中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Golden Cement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Golden Cement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Golden Cement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Golden Cement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2817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499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499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499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rushing And Gri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立磨应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多组辊立磨,包括选粉机、机架、传动组件、出风口、机架、入料口、回灰斗、磨辊组件、摇臂组件和磨盘组件等;其中,磨辊组件安装在摇臂组件上,磨盘组件设置在中壳体对称中心内,且与传动组件相配合使用,加载组件与摇臂组件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同等磨盘规格的传统立磨相比,本结构多组辊立磨的磨辊的直径大大降低,降低了制造成本和难度,由于磨辊和磨辊轴为一个整体,整体强度更高;与传动立磨相比,当辊面破损相同深度时,本结构多组辊立磨的摇臂上下摆动幅度只有破损深度的1/2,立磨仍能正常工作,降低了维护难度和费用,降低了检修频率,提高了设备运转率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多组辊立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立磨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组辊立磨。
背景技术
立磨是现代水泥、化工、煤炭和电力等部门广泛应用的一种研磨装备,集细碎、烘干、粉磨、选粉、输送于一体,广泛应用于非金属矿的各种固体物料的粉磨和超细碎粉磨。因其占地面积小、电耗小、钢耗少,而且集烘干、粉磨和选粉于一体,具有结构紧凑,易于操作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采用。
传统的立磨主要由电机、减速机、磨盘部件、磨辊、摇臂、加载部件、壳体、选粉装置等组成。在传统的立磨中,物料经下料内筒落到磨盘上,磨盘转动的同时,物料在磨盘转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甩出,加载装置将力作用在摇臂上从而使得磨辊对磨盘上的物料具有一定碾压力,磨盘的转动而也带动磨辊转动;经过研磨之后的物料,在磨盘转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出磨盘,进入风环,风从风环下向上走,在风力作用下物料被带入立磨选粉机进行分级,细颗粒成品被选出,较粗颗粒直接回到磨盘,继续研磨,形成一个闭路循环过程,直至物料被磨细作为成品分选出来。
但传统的立磨一个摇臂上安装一个磨辊,磨盘上的物料在磨盘转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甩出的过程中,物料被碾压的次数只有一次,研磨效率不高;传统立磨的磨辊直径尺寸大,结构复杂,制造难度高,磨辊轴承采用滚动轴承,结构尺寸大且承载能力小,放置在磨辊内部,润滑和冷却难度都很高,检修和更换也不方便。磨盘上物料中夹杂较大尺寸的物料或金属,或者磨辊外表面破损到一定程度时,在其工作过程中,摇臂会大幅度上下摆动,对磨盘造成周期性冲击,从而使整体设备产生大幅振动,危害设备的运行以及基础的安全。
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组辊立磨。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组辊立磨,解决现有背景技术中立磨所存在的问题,研磨效率更高、结构更简单、制造成本降低,运行更平稳,稳定性更高。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组辊立磨,包括选粉机、机架和传动组件,所述选粉机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机架由组合装配的下机架和中壳体组成,所述中壳体上设置有入料口,所述选粉机安装在中壳体上,且位于中壳体的腔体内安装有回灰斗,所述传动组件由依次连接的电机、联轴器和减速机组成,所述中壳体内设置有磨辊组件、摇臂组件和磨盘组件,所述中壳体外部设置有加载组件;其中,磨辊组件安装在摇臂组件上,磨盘组件设置在中壳体对称中心内,且与传动组件相配合使用,加载组件与摇臂组件连接。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磨辊组件由磨辊架轴承、磨辊、磨辊轴承、磨辊架、盖板、轴承端盖、透盖、第一螺栓、磨辊下轴承座、磨辊架上轴承座、磨辊上轴承座、磨辊架下轴承座和连接臂组成;所述摇臂组件由摇臂轴、摇臂体、摇臂轴承座和保护套组成;所述磨盘组件由中间椎、磨盘、磨盘衬板、第二螺栓和顶板组成;所述加载组件由定位板、加载气缸和加载臂组成;其中,摇臂轴的一端设置有摇臂体,摇臂体的一端与摇臂轴承座连接,摇臂轴的另一端设置有磨辊架轴承,磨辊架轴承上设置有磨辊架,磨辊架一端设置有相配合使用的磨辊、磨辊轴承、盖板、轴承端盖、透盖和第一螺栓,磨辊轴承分别设置在磨辊下轴承座、磨辊上轴承座内,磨辊下轴承座、磨辊上轴承座分别设置在磨辊架上轴承座、磨辊架下轴承座上,连接臂分别与磨辊架上轴承座、磨辊架下轴承座连接,摇臂轴设置在保护套内,顶板安装在减速机上,顶板与磨盘通过第二螺栓连接,中间椎安装在顶板上,磨盘衬板设置在中壳体底部内且与磨辊相配合使用,加载臂的一端与摇臂体连接,加载气缸的两端分别与定位板、加载臂连接。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多组辊立磨,还包括限位组件,限位组件由限位座、伸缩臂和连接杆组成;其中,限位座安装在下机架上,连接杆与加载臂的一端连接,伸缩臂的两端分别与限位座、连接杆连接。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多组辊立磨,还包括检修气缸;其中,检修气缸的一端与定位板连接、另一端与摇臂体连接。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连接臂设置为三角形结构,磨辊与磨盘衬板之间不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组辊立磨的有益效果在于:(1)与同等磨盘规格的传统立磨相比,本结构多组辊立磨的磨辊的直径大大降低,降低了制造成本和难度,由于磨辊和磨辊轴为一个整体,整体强度更高;(2)与传动立磨相比,当辊面破损相同深度时,本结构多组辊立磨的摇臂上下摆动幅度只有破损深度的1/2,立磨仍能正常工作,降低了维护难度和费用,降低了检修频率,提高了设备运转率和安全性;而传统立磨摇臂上下摆动幅度与破损深度相当,造成设备振动加剧而需要停机修复辊面才能继续工作,增加了维护难度和费用检修频率高,设备运转率低,设备安全性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组辊立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组辊立磨的A-A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组辊立磨的B向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组辊立磨的磨辊过金属块示意图;
图5是传统立磨的磨辊过金属块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组辊立磨的磨辊破损时工作示意图;
图7是传统立磨的磨辊破损时工作示意图;
图8是图3的B向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标号如下:1-选粉机、2-磨辊组件、3-摇臂组件、4-磨盘组件、5-机架,6-限位组件、7-加载组件、8-检修气缸、9-传动组件、11-出风口、12-回灰斗、13-入料口、21-磨辊架轴承、22-磨辊、23-磨辊轴承、24-磨辊架、25-盖板、26-轴承端盖、27-透盖、28-第一螺栓、29-磨辊下轴承座、210-磨辊架上轴承座、241-磨辊上轴承座、242-磨辊架下轴承座、243-连接臂、31-摇臂轴、32-摇臂体、33-摇臂轴承座、34-保护套、41-中间椎、42-磨盘、43-磨盘衬板、44-第二螺栓、45-顶板、51-下机架、52-中壳体、91-减速机,92-电机,93-联轴器。
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顶部”、“底部”、“一侧”“另一侧”、“前面”、“后面”、“中间部位”、“内部”、“顶端”、“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图4、图6和图8所示的一种多组辊立磨,包括选粉机1、机架5和传动组件9,
选粉机1上设置有出风口11,
机架5由组合装配的下机架51和中壳体52组成,
中壳体52上设置有入料口13,
选粉机1安装在中壳体52上,且位于中壳体52的腔体内安装有回灰斗12,
传动组件9由依次连接的电机92、联轴器93和减速机91组成,
中壳体52内设置有磨辊组件2、摇臂组件3和磨盘组件4,
中壳体52外部设置有加载组件7。
磨辊组件2安装在摇臂组件3上,磨盘组件4设置在中壳体52对称中心内,且与传动组件9相配合使用,加载组件7与摇臂组件3连接。
其中,磨辊组件2由磨辊架轴承21、磨辊22、磨辊轴承23、磨辊架24、盖板25、轴承端盖26、透盖27、第一螺栓28、磨辊下轴承座29、磨辊架上轴承座210、磨辊上轴承座241、磨辊架下轴承座242和连接臂243组成;摇臂组件3由摇臂轴31、摇臂体32、摇臂轴承座33和保护套34组成;磨盘组件4由中间椎41、磨盘42、磨盘衬板43、第二螺栓44和顶板45组成;加载组件7由定位板71、加载气缸72和加载臂73组成;
摇臂轴31的一端设置有摇臂体32,摇臂体32的一端与摇臂轴承座33连接,摇臂轴31的另一端设置有磨辊架轴承21,磨辊架轴承21上设置有磨辊架24,磨辊架24一端设置有相配合使用的磨辊22、磨辊轴承23、盖板25、轴承端盖26、透盖27和第一螺栓28,磨辊轴承23分别设置在磨辊下轴承座29、磨辊上轴承座241内,磨辊下轴承座29、磨辊上轴承座241分别设置在磨辊架上轴承座210、磨辊架下轴承座242上,连接臂243分别与磨辊架上轴承座210、磨辊架下轴承座242连接,摇臂轴31设置在保护套34内,顶板45安装在减速机91上,顶板45与磨盘42通过第二螺栓44连接,中间椎41安装在顶板45上,磨盘衬板43设置在中壳体52底部内且与磨辊22相配合使用,加载臂73的一端与摇臂体32连接,加载气缸72的两端分别与定位板71、加载臂73连接。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多组辊立磨,还包括限位组件6,限位组件6由限位座61、伸缩臂62和连接杆63组成。
限位座61安装在下机架51上,连接杆63与加载臂73的一端连接,伸缩臂62的两端分别与限位座61、连接杆63连接。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多组辊立磨,还包括检修气缸8。
其中,检修气缸8的一端与定位板71连接、另一端与摇臂体32连接。
此外,优选的连接臂243设置为三角形结构,磨辊22与磨盘衬板43之间不接触。
本结构的多组辊立磨的工作原理或结构原理:
在工作过程中,电机92通过联轴器93驱动减速机91,使其顶板45旋转,磨盘42通过第二螺栓44与减速机91的顶板45连接,一起做旋转运动。
物料通过入料口13喂入立磨内部,落在中间锥41上后均匀的洒在磨盘42上,形成一定厚度的料层,物料在磨盘42的转动下受离心力的作用被向外甩出。磨盘衬板43安装在磨盘43上方,保护磨盘43不会磨损;磨辊组件2安装在摇臂组件3上,摇臂轴承座33安装在下机架51上,摇臂体32可围绕摇臂轴承座33摆动,加载组件7对摇臂体32下端加载,使得磨辊22压在磨盘42上的料层上,从而使磨辊22对料层就行碾压,同时从动旋转。
限位组件6限制了摇臂体32摆动的角度,可防止磨辊22与磨盘42衬板相碰撞。
检修气缸8可以在立磨停机状态下,将摇臂组件3翻出中壳体52,从而使检修工作更方便开展。
经过碾压的物料被甩出磨盘42,被下方的向上的气流带到选粉机1内,合格的物料被气流带走,从出风口11排出,不合格的物料从回灰斗13落回到磨盘42上重复上述碾压的过程。
每个磨辊架24上安装了一个磨辊组,一般为两个磨辊24,但不限于两个。在磨盘42直径规格相同的情况下,每个磨辊架24上安装有两个磨辊22,因此,磨辊22的数量相对于的传统立磨的磨辊数量增加一倍。磨盘42上的物料在磨盘42转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甩出的过程中,由于同一磨辊架24上的两个磨辊22间距较小,物料会先后被同一磨辊架24上的两个磨辊22先后碾压,相比于传统立磨工作过程中,相邻磨辊22的间距较大,物料被磨盘42的离心力甩出的过程中只能被碾压一次,因此研磨效率相对于传统立磨提高了一倍。
在磨盘42直径规格相同的情况下,相对于的传统立磨的磨辊直径,本方案多组辊立磨的磨辊22直径也更小了,磨辊22的制造难度和成本也大大降低,由于磨辊22的辊体和轴可制造成一个整体,磨辊22的强度也更高。
磨辊轴承23安装在磨辊22的轴两端的轴颈上,而传统立磨的磨辊轴承23在磨辊22内部,因此,传统立磨的磨辊轴承23的润滑、冷却、安装和检修难度很高。与传统立磨相比,本方案的磨辊轴承23,布置在磨辊22的外部,磨辊轴承23的润滑、冷却、安装和检修都更方便。由于磨辊22采用两端支撑,磨辊22的受力状态也更好。磨辊轴承23可采用滑动轴承,相对于传统立磨的磨辊轴承23采用的滚动轴承,结构尺寸更小,承载能力更强。
摇臂轴31安装在摇臂体32上,磨辊架轴承21安装在摇臂轴31的一端的磨辊架轴承座内部,磨辊架24可围绕摇臂轴31做一定角度的左右摆动,也可以随着摇臂体32一起绕摇臂轴承座33上下摆动。磨辊架轴承21可采用滑动轴承,结构尺寸更小,承载能力更强。在摇臂体32与磨辊架24之间的摇臂轴31上安装有保护套34,防止含尘气流磨损摇臂轴31的外表面。
磨辊轴承座和磨辊架轴承座均可采用分体轴承座。磨辊上轴承座241与磨辊架下轴承座242之间以及两个磨辊上轴承座241之间都用连接臂243连接成一个整体组成三角形结构,稳定性更高。磨辊上轴承座241与磨辊下轴承座29采用第一螺栓28连接,磨辊架上轴承座210与磨辊架下轴承座241采用第一螺栓28连接,安装检修更方便。
磨盘42上物料经常会夹杂较大尺寸的物料或金属块,磨辊22在碾压过较大尺寸的物料或金属块时,摇臂体会大幅度抬升然后迅速落下,对磨盘造成冲击。如图4所示,假设大块物料或金属块的尺寸为a,磨辊22在碾压大块物料或金属块时,摇臂体32的抬升高度ΔS1’=S1’-S1=a/2,而如图5中所示,传统立磨的磨辊22在碾压过较大尺寸的物料或金属块时,摇臂抬升高度ΔS2’=S2’-S21=a。因此,采用本方案多组辊立磨的磨辊架结构,摇臂体32抬升高度只有传统立磨的1/2,摇臂体32落下时对磨盘42的冲击大大降低,也降低了对基础的冲击,大大提高了设备的运行率和安全性。
当磨辊22的辊面有一定深度破损时,磨辊22在碾压磨盘42上的物料时,由于其从动的旋转,当磨辊22旋转到破损处碾压物料时,摇臂体会周期性的大幅度快速下沉然后迅速抬起,对磨盘造成冲击。如图6所示,假设辊面破损深度的尺寸为b,摇臂体32的上下摆动幅度ΔS1”=S1”-S1=b/2。而如图7中所示,传统立磨的磨辊在磨辊的辊面有深度为b的破损时,摇臂的上下摆动幅度ΔS2”=S2”-S21=b。因此,采用安装两个磨辊的磨辊架结构,摇臂体32的上下摆动幅度只有传统立磨的1/2,摇臂体32落下时对磨盘42的冲击大大降低,也降低了对基础的冲击,大大提高了设备的运行率和安全性。因此,当磨辊22的辊面有一定深度破损时,由于摇臂体32的上下摆动幅度只有传统立磨的1/2,立磨仍能正常工作,降低了维护难度和费用,降低了检修频率,提高了设备运转率和安全性。而传统立磨摇臂上下摆动幅度与破损深度相当时,摇臂的上下摆动造成的设备振动加剧而必须停机修复辊面才能继续工作,增加了维护难度和费用检修频率高,设备运转率低,设备安全性差。
本结构的多组辊立磨具备以下优点:
(1)其每个摇臂装置都安装了一个磨辊架,磨辊架可以围绕摇臂轴做一定角度旋转,每个磨辊架上安装了一个磨辊组,一般为两个磨辊,但不限于两个;磨辊架轴承座和磨辊轴承座连成一体,摇臂轴和两个磨辊组成一个三角形结构,稳定性更高。
(2)磨辊轴承安装在磨辊轴两端的轴颈上,布置在磨辊的外部,磨辊架轴承座和磨辊轴承座均可采用分体结构,因此,磨辊架轴承和磨辊轴承检修和更换更方便,同时相比于传统立磨的磨辊轴承放置在磨辊内部,本结构的磨辊轴承的润滑和冷却也更方便;磨辊轴承和磨辊架造成均可采用滑动轴承,相比传统立磨采用的滚动轴承,结构尺寸更小,承载能力更强。
(3)磨辊数量相对于同等磨盘直径规格的传统立磨的磨辊数量增加一倍,磨盘上的物料在磨盘转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甩出的过程中,物料先后被同一磨辊架上的两个磨辊碾压,研磨效率相对于传统立磨提高了一倍,因此与传统立磨相比,本结构的多组辊立磨大大降低了电耗,产量也有了大幅提升。
(4)当所述磨盘上物料中夹杂较大尺寸的物料或金属块,磨辊在碾压过较大尺寸的物料或金属块时,摇臂会大幅度抬升然后迅速落下,对磨盘造成冲击,采用所述安装两个磨辊的磨辊架结构,摇臂的抬升高度只有传统立磨的1/2,摇臂落下时对磨盘的冲击大大降低,也降低了对基础的冲击,大大提高了设备的运行率和安全性。
(5)磨辊架的数量会根据磨盘直径大小和结构形式、物料类型等因素而发生变化,如图2所示为三磨辊架示意图,本结构的多组辊立磨不限磨辊架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5)

1.一种多组辊立磨,包括选粉机(1)、机架(5)和传动组件(9),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粉机(1)上设置有出风口(11),
所述机架(5)由组合装配的下机架(51)和中壳体(52)组成,
所述中壳体(52)上设置有入料口(13),
所述选粉机(1)安装在中壳体(52)上,且位于中壳体(52)的腔体内安装有回灰斗(12),
所述传动组件(9)由依次连接的电机(92)、联轴器(93)和减速机(91)组成,
所述中壳体(52)内设置有磨辊组件(2)、摇臂组件(3)和磨盘组件(4),
所述中壳体(52)外部设置有加载组件(7);
其中,磨辊组件(2)安装在摇臂组件(3)上,磨盘组件(4)设置在中壳体(52)对称中心内,且与传动组件(9)相配合使用,加载组件(7)与摇臂组件(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组辊立磨,其特征在于:所述磨辊组件(2)由磨辊架轴承(21)、磨辊(22)、磨辊轴承(23)、磨辊架(24)、盖板(25)、轴承端盖(26)、透盖(27)、第一螺栓(28)、磨辊下轴承座(29)、磨辊架上轴承座(210)、磨辊上轴承座(241)、磨辊架下轴承座(242)和连接臂(243)组成;
所述摇臂组件(3)由摇臂轴(31)、摇臂体(32)、摇臂轴承座(33)和保护套(34)组成;
所述磨盘组件(4)由中间椎(41)、磨盘(42)、磨盘衬板(43)、第二螺栓(44)和顶板(45)组成;
所述加载组件(7)由定位板(71)、加载气缸(72)和加载臂(73)组成;
其中,摇臂轴(31)的一端设置有摇臂体(32),摇臂体(32)的一端与摇臂轴承座(33)连接,摇臂轴(31)的另一端设置有磨辊架轴承(21),磨辊架轴承(21)上设置有磨辊架(24),磨辊架(24)一端设置有相配合使用的磨辊(22)、磨辊轴承(23)、盖板(25)、轴承端盖(26)、透盖(27)和第一螺栓(28),磨辊轴承(23)分别设置在磨辊下轴承座(29)、磨辊上轴承座(241)内,磨辊下轴承座(29)、磨辊上轴承座(241)分别设置在磨辊架上轴承座(210)、磨辊架下轴承座(242)上,连接臂(243)分别与磨辊架上轴承座(210)、磨辊架下轴承座(242)连接,摇臂轴(31)设置在保护套(34)内,顶板(45)安装在减速机(91)上,顶板(45)与磨盘(42)通过第二螺栓(44)连接,中间椎(41)安装在顶板(45)上,磨盘衬板(43)设置在中壳体(52)底部内且与磨辊(22)相配合使用,加载臂(73)的一端与摇臂体(32)连接,加载气缸(72)的两端分别与定位板(71)、加载臂(7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组辊立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组辊立磨,还包括限位组件(6),限位组件(6)由限位座(61)、伸缩臂(62)和连接杆(63)组成;
其中,限位座(61)安装在下机架(51)上,连接杆(63)与加载臂(73)的一端连接,伸缩臂(62)的两端分别与限位座(61)、连接杆(6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组辊立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组辊立磨,还包括检修气缸(8);
其中,检修气缸(8)的一端与定位板(71)连接、另一端与摇臂体(3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组辊立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243)设置为三角形结构,磨辊(22)与磨盘衬板(43)之间不接触。
CN202321128179.XU 2023-05-11 2023-05-11 一种多组辊立磨 Active CN2198499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28179.XU CN219849909U (zh) 2023-05-11 2023-05-11 一种多组辊立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28179.XU CN219849909U (zh) 2023-05-11 2023-05-11 一种多组辊立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49909U true CN219849909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36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28179.XU Active CN219849909U (zh) 2023-05-11 2023-05-11 一种多组辊立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499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04242U (zh) 一种自动上下料的分层式球磨机
CN203778148U (zh) 破磨机
CN101462087B (zh) 层叠式行星立磨
CN104668044B (zh) 斜辊加压外循环磨粉机
CN219849909U (zh) 一种多组辊立磨
CN1259142C (zh) 滚磨机
CN112007719A (zh) 轴磨机
CN209287441U (zh) 一种钢渣水选高效破碎球磨机
CN116786215A (zh) 一种无尘环保重钙粉体生产设备及其生产工艺
CN214439413U (zh) 一种便于拆卸磨辊的磨粉机
CN202621229U (zh) 双腔立磨
CN210994563U (zh) 一种高效粉碎机
CN201380098Y (zh) 球辊磨机
CN2351196Y (zh) 圆锥破碎机
CN2255312Y (zh) 新型高压悬辊磨
CN201366356Y (zh) 层叠式行星立磨
CN2799073Y (zh) 一种旋臼辊磨机
CN2652497Y (zh) 用于悬辊侧摆式高效磨粉机的侧摆悬辊机构
CN108543572A (zh) 一种锤击式分散循环破碎机
CN220027760U (zh) 一种筛分结构及磨粉机
CN211706968U (zh) 一种石英砂生产用研磨装置
CN2255874Y (zh) 偏心圆锥破碎机
CN213611724U (zh) 一种高效球磨机
CN212686819U (zh) 一种用于螺旋铰刀上的旋转分料器
CN117583076A (zh) 一种薄磨盘立磨及其工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