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41044U - 电子膨胀阀、具有其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子膨胀阀、具有其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41044U
CN219841044U CN202320746149.9U CN202320746149U CN219841044U CN 219841044 U CN219841044 U CN 219841044U CN 202320746149 U CN202320746149 U CN 202320746149U CN 219841044 U CN219841044 U CN 2198410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assembly
electronic expansion
expansion valve
nee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4614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敏
叶梅娇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4614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410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410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410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ally Driven Valve-Operat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膨胀阀、具有其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电子膨胀阀包括:阀壳组件,阀壳组件设有阀口和容纳腔;阀针组件,阀针组件可往复移动地设于容纳腔内;定子组件和动子组件;定义阀针全开阀口切换到全关阀口,动子组件执行脉冲步数为P;阀针接触阀口切换至全关阀口,动子组件执行过关步数为电子膨胀阀的开阀脉冲数E,P=a*E,12.5<a<20。由此,通过动子组件与阀针组件的配合,使得阀针组件可以选择性地启闭阀口,阀杆与阀针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可以提供预紧力,通过将电子膨胀阀满足如下关系式:P=a*E,其中12.5<a<20,保证阀针与阀口的配合可靠性,同时保证电子膨胀阀的开阀能力,提高电子膨胀阀的控制精度。

Description

电子膨胀阀、具有其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膨胀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子膨胀阀、具有其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电子膨胀阀通常应用在空调系统或汽车的热管理系统中,以通过控制施加在电子膨胀阀上的电压或电流调节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从而回路中的流体流量。
相关技术中,电子膨胀阀的控制精度差,导致电子膨胀阀存在漏液或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子膨胀阀,以提高电子膨胀阀的控制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膨胀阀,包括:阀壳组件,所述阀壳组件设有阀口和容纳腔,所述阀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阀针组件,所述阀针组件可往复移动地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阀针组件包括阀杆、弹性件和阀针,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阀杆的第一端和所述阀针之间,所述阀杆移动以带动所述阀针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阀口;定子组件和动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设于所述阀壳组件,所述动子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定子组件和所述动子组件配合以使得所述动子组件可转动,所述动子组件与所述阀针组件配合以驱动所述阀针组件往复移动;定义所述阀针全开所述阀口切换到全关所述阀口,所述动子组件执行脉冲步数为P;所述阀针接触所述阀口切换至全关所述阀口,所述动子组件执行过关步数以压缩所述弹性件,定义所述过关步数为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阀脉冲数E,所述电子膨胀阀满足如下关系式:P=a*E,其中12.5<a<2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膨胀阀,通过动子组件与阀针组件的配合联动,以使得阀针组件可以做往复运动,从而选择性地启闭阀口,阀杆与阀针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可以用于提供预紧力,其中,通过将电子膨胀阀配置为满足如下关系式:P=a*E,其中12.5<a<20,以保证阀针与阀口的配合可靠性,避免出现漏液现象,同时可以保证电子膨胀阀的开阀能力,提高电子膨胀阀的控制精度以及合格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a的取值范围为15<a<1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子膨胀阀还包括转换组件,所述转换组件固定至容纳腔内,所述转换组件与所述阀杆螺纹配合以使得所述阀杆可相对所述转换组件转动且移动,所述动子组件固定至所述阀杆以带动所述阀杆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换组件与所述动子组件配合以限定所述动子组件的转动圈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换组件包括转换件和转动件,所述转换件与所述阀杆螺纹配合,所述转换件的外周设有限位组件;所述转动件可转动且可移动地设于所述转换件的外周,所述转动件与所述限位组件配合以限制所述转动件的移动位移;所述动子组件包括动子本体和导动件,所述动子本体外套于所述转换组件,所述导动件固定至所述动子本体,且所述导动件的一部分沿所述阀杆的移动方向延伸,所述导动件止抵于所述转动件以推动所述转动件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动件固定至所述阀杆,所述阀杆的自由端伸出所述导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换件的外周壁一体加工形成有螺旋槽,所述转动件外套于所述转换件且与所述螺旋槽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动件与所述螺旋槽在转换件的径向上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换件的外周壁固定有配合弹簧,所述配合弹簧和所述转换件的外周壁之间限定出螺旋槽,所述转动件外套于所述转换件且与所述螺旋槽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换件设有固定台阶,所述固定台阶设于所述转换件的靠近所述阀口的一端,所述配合弹簧的一端钩挂于所述固定台阶的朝向所述阀口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斜面,所述斜面在朝向所述阀口且朝向背离所述配合弹簧的方向倾斜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动件与所述导动件止抵的部位为止抵部,所述止抵部背离所述转换件的中心轴线的端面与所述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导动件的外侧壁与所述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阀针组件还包括安装座,所述阀杆与所述安装座配合,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安装座内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止抵于所述阀杆且另一端止抵于所述安装座,所述阀针设于所述安装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座与所述阀壳组件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一间隙,所述安装座设有平衡孔,所述平衡孔连通所述安装座的内部空间和所述第一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阀针与所述阀壳组件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大于所述第二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阀口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靠近所述阀针的一侧,在远离所述阀针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部分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所述第二部分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所述阀针全关所述阀口时,所述阀针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一部分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热管理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热管理系统,包括上述的电子膨胀阀。
由于热管理系统设置有上述的电子膨胀阀,通过动子组件与阀针组件的配合联动,以使得阀针组件可以做往复运动,从而选择性地启闭阀口,阀杆与阀针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可以用于提供预紧力,其中,通过将电子膨胀阀配置为满足如下关系式:P=a*E,其中12.5<a<20,以保证阀针与阀口的配合可靠性,避免出现漏液现象,同时可以保证电子膨胀阀的开阀能力,提高电子膨胀阀的控制精度,从而提高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热管理系统。
由于热管理系统设置有上述的电子膨胀阀,通过动子组件与阀针组件的配合联动,以使得阀针组件可以做往复运动,从而选择性地启闭阀口,阀杆与阀针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可以用于提供预紧力,其中,通过将电子膨胀阀配置为满足如下关系式:P=a*E,其中12.5<a<20,以保证阀针与阀口的配合可靠性,避免出现漏液现象,同时可以保证电子膨胀阀的开阀能力,提高电子膨胀阀的控制精度,从而提高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效果,进而提高热管理系统对车辆的热管理效果,提高用户的使用感受。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膨胀阀在阀口全关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J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膨胀阀在阀口全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阀针组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转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膨胀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图6中K处的放大图;
图8为图6中M处的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膨胀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10为图9中N处的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膨胀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三;
图12为图11在O处的放大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转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在Q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电子膨胀阀100、阀口11、第一部分111、第二部分112、容纳腔12、阀座13、流体流道131、阀体14、连通流道141、移动通道142、第一间隙143、第二间隙144、阀壳15、
阀针组件20、阀杆21、限位配合部211、弹性件22、阀针23、本体部231、过渡段232、导向部233、配合部分234、卡接凸台2341、安装座24、螺母定位片241、衬套25、轴承26、
定子组件30、定子支架31、
动子本体41、导动件42、连接板43、
转换组件50、转换件51、转动件52、止抵部521、配合弹簧53、
第一限位件61、第二限位件62、固定台阶63、第一端面6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14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膨胀阀100。
结合图1至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膨胀阀100,包括:阀壳组件、阀针组件20、定子组件30和动子组件,其中,阀壳组件设有阀口11和容纳腔12,阀口11与容纳腔12连通,阀针组件20可往复移动地设于容纳腔12内,阀针组件20包括阀杆21、弹性件22和阀针23,弹性件22设于阀杆21的第一端和阀针23之间,阀杆21移动以带动阀针23移动以打开或关闭阀口11,定子组件30设于阀壳组件,动子组件设于容纳腔12内,定子组件30和动子组件配合以使得动子组件可转动,动子组件与阀针组件20配合以驱动阀针组件20往复移动。
具体地,定子组件30安装在阀壳组件上,定子组件30与动子组件相对设置,并且定子组件30通电后产生变化的磁场以驱动动子组件转动,动子组件可以与阀杆21传动相连以带动阀杆21在容纳腔12内往复移动,阀杆21靠近阀口11的一端定义为阀杆21的第一端,阀杆21的第一端与阀针23相连,阀针23可以用于封堵阀口11,以通过阀杆21的往复移动驱动阀针23选择性地开闭阀口11。
当动子组件驱动阀杆21向靠近阀口11的方向移动时,阀杆21可以带动阀针23向靠近阀口11的方向移动,结合图1和图2所示,阀针23与阀口11插接配合以使得阀针23将阀口11封堵,从而使得电子膨胀阀100处于关闭状态,如图3所示,当动子组件驱动阀杆21向背离阀口11的方向移动时,阀杆21可以带动阀针23向背离阀口11的方向移动,以将阀口11自关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
当阀针23接触阀口11切换至全关阀口11时,定子组件30继续与动子组件藕合以使得动子组件继续执行一定的过关步数,动子组件继续驱动阀杆21向靠近阀口11的方向移动,此时由于阀针23已经止抵于阀口11,因此弹性件22会在阀杆21的压力下被压缩,使得弹性件22产生预紧力,此时阀口处于全关状态。
进一步地,定义阀针23全开阀口11切换到全关阀口11,动子组件执行脉冲步数为P;阀针23接触阀口11切换至全关阀口11时,动子组件执行过关步数以压缩弹性件22,定义过关步数为电子膨胀阀100的开阀脉冲数E,电子膨胀阀100满足如下关系式:P=a*E,其中12.5<a<20。
具体地,“阀针23全关阀口11”指的是弹性件22产生预紧力将阀针23压抵使其与阀口11配合可靠,“阀针23接触阀口11”指的是阀针23将阀口11关闭,此时弹性件22未产生预紧力,从而电子膨胀阀100执行脉冲步数P包含电子膨胀阀100的开阀脉冲数。
如此设置,在阀针23全关阀口11时,弹簧的预紧力可以将阀针23压抵,其中,a>12.5可以保证阀针23与阀口11的配合可靠性,防止阀针23在受到流体压力时自阀口11脱出,从而保证电子膨胀阀100在全关时的封闭性,防止电子膨胀阀100漏液。a<20可以保证电子膨胀阀100的开阀能力,避免因为预紧力太大而无法正常打开阀口,且也避免因为开阀脉冲数E过大而使得弹性件过渡变形而无法恢复弹性力,提高电子膨胀阀100的控制精度以及合格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膨胀阀100,通过动子组件与阀针组件20的配合联动,以使得阀针组件20可以做往复运动,从而选择性地启闭阀口11,阀杆21与阀针23之间设置有弹性件22,弹性件22可以用于提供预紧力,其中,通过将电子膨胀阀100配置为满足如下关系式:P=a*E,其中12.5<a<20,以保证阀针23与阀口11的配合可靠性,避免出现漏液现象,同时可以保证电子膨胀阀100的开阀能力,提高电子膨胀阀100的控制精度以及合格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a的取值范围为15<a<18。
具体地,将a配置为15<a<18,可以在保证阀针23与阀口11配合可靠性的同时提高电子膨胀阀100的开阀能力,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子膨胀阀100的控制精度以及生产合格率。
结合图1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阀壳组件包括:阀座13、阀体14和阀壳15,其中,阀座13设置有装配腔室和多个流体通道131,并且多个流体通道131分别与装配腔室连通,装配腔室用于安装阀体14,阀体14上形成有阀口11和与阀口11连通的连通流道141,并且阀口11与连通流道141分别与不同的流体通道131相连通,阀壳15与阀座13和阀体14中的至少一个配合以限定出容纳腔12。
具体地,多个流体通道131分别设置在阀座13的不同位置处,阀体14安装在阀座13上,多个流体通道131分别与外部元件(例如热管理系统中的用于流通介质的管路、换热器等部件)相连,当阀口11打开且作为出口时,流体可以从其中一个流体通道131流入并通过连通流道141和阀口11从另一个流体通道131流出,从而实现电子膨胀阀的导通功能。当阀口11打开且作为进口时,流体可以从其中一个流体通道131流入阀口和连通流道141后从另一个流体通道131流出,从而实现电子膨胀阀的导通功能。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当阀针11关闭阀口时,阀针11的一部分插入到连通流道141内以截止连通流道141内的流体的流动。
进一步地,定子组件30套设在阀壳15上,并且定子组件30可以通过定子支架31与阀座13固定连接,动子组件安装在容纳腔12内并且定子组件30与动子组件相对设置,定子组件30通电后产生变化的磁场以驱动动子组件转动,动子组件与阀针组件20固定连接以使得动子组件可以与阀针组件20联动。
结合图11和图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阀壳15与阀体14过盈配合。
具体地,阀体14与阀壳15在轴向方向上相配合,并且阀壳15与阀体14可以焊接相连,以保证阀体14与阀壳15的固定连接效果,阀体14与阀壳15过盈配合可以防止阀体14与阀壳15脱落或阀体14与阀壳15焊接后歪斜。
优选地,阀体14与阀壳15过盈配合的尺寸h为0.8mm~1.5mm,并且在该范围内,阀体14与阀壳15过盈配合的尺寸优选1.2mm,防止由于阀壳15的壁厚较薄、阀体14与阀壳15之间的过盈量较大或过盈配合的距离较长而导致阀壳15与阀体14配合不到位或阀体14变形。
结合图1、图4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膨胀阀100还包括转换组件50,转换组件50固定至容纳腔12内,转换组件50与阀杆21螺纹配合以使得阀杆21可相对转换组件50转动且移动,动子组件固定至阀杆21以带动阀杆21转动。
具体地,转换组件50设置在容纳腔12内,并且转换组件50可以与阀体14固定连接,阀杆21可以与转换组件50螺纹配合,阀杆21背离阀口11的一端与动子组件固定连接,动子组件可以驱动阀杆21相对转换组件50转动,同时阀杆21与转换组件50之间的螺纹配合可以将阀杆21的转动转换为沿其轴向方向移动,阀杆21带动阀针23沿阀杆21的轴向方向移动,以选择性地将阀口11打开或关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转换组件50与动子组件配合以限定动子组件的转动圈数,从而通过限定动子组件可转动的圈数限定阀杆21可移动的距离,通过限定阀杆21的可移动距离从而限定阀针23的可移动距离,由此实现对阀针23的精确控制,从而进一步提高电子膨胀阀的控制精度和合格率。
具体地,结合图1和图3,动子组件与转换组件50传动相连,并且动子组件可以相对转换组件50转动,同时动子组件可以沿转换组件50的轴向方向相对转换组件50移动,转换组件50可以与动子组件限位配合,以通过限制动子组件相对转换组件50移动的距离而实现限制动子组件的转动圈数。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转换组件50包括转换件51和转动件52,转换件51与阀杆21螺纹配合,转换件51的外周设有限位组件,转动件52可转动且可移动地设于转换件51的外周,转动件52与限位组件配合以限制转动件52的移动位移,动子组件与转动件52配合以推动转动件52转动。
具体地,结合图1、图5和图6,转动件52可以相对转换件51转动,动子组件可以与转动件52限位配合,以推动转动件52相对转换件51转动,转动件52在相对转换件51转动的同时沿其轴向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动子组件与转动件52的联动。
进一步参照图6,限位组件可以限制转动件52相对转换件51的移动位移,即限位组件可以限制转动件52的转动圈数以及转动件52相对于转换件51在轴向方向上的移动距离,由于动子组件与转动件52传动配合,因此转动件52与限位组件限位配合时可以限制动子组件继续转动,从而实现限定动子组件的转动圈数。从而使得转换组件50的结构简单。
结合图1和图3,动子组件包括动子本体41和导动件42,动子本体41外套于转换组件50,导动件42固定至动子本体41,且导动件42的一部分沿阀杆21的移动方向延伸,导动件42止抵于转动件52。
结合图1和图6,转换组件5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动子本体41内,导动件42设置在动子本体41内,并且动子本体41背离阀口11一端设置有连接板43,连接板43与动子本体41的内壁面固定连接,导动件42与连接板43固定连接,从而导动件42与动子本体41固定连接,动子本体41可以带动导动件42同步转动,同时导动件42的一部分沿转换件51的轴向方向延伸,以便于与转动件52止抵配合,通过导动件42与转动件52止抵配合,以实现动子本体41通过导动件42驱动转动件52在转换件51上移动,此外,转换件51可以对导动件42避让,以防止转换件51对导动件42的移动产生干涉,影响动子组件的移动效果。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导动件42与动子本体41的固定方式不限于此,只要可以实现固定,使得动子本体41与定子组件藕合转动的同时可以带动导动件42转动即可。
进一步地,限位组件与转动件52限位配合以限制转动件52相对于转换件51的移动,转动件52与导动件42止抵配合以限制导动件42的移动,从而通过设置限位组件限制动子组件的转动圈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动子组件与阀壳15的内壁之间的间隙的取值为0.35mm~0.4mm。
具体地,动子本体41与阀壳15间隔设置,以防止阀壳15干涉动子组件的移动,将动子本体41的外壁与阀壳15内壁之间的间隙设置在0.35mm~0.4mm之间防止定子组件30与动子组件之间的间隔过大,保证定子组件30对动子组件的驱动效果,同时可以防止因动子组件晃动而导致定子组件30对动子组件的驱动失效,保证电子膨胀阀100的正常运行。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转换件51的外周壁一体加工形成有螺旋槽,转动件52外套于转换件51且与螺旋槽配合。
具体地,螺旋槽与转换件51一体成型以便于电子膨胀阀100的装配,同时可以简化电子膨胀阀100的结构,转换件51上开设有螺旋槽,转动件52可以设置在螺旋槽内,并且转动件52可在螺旋槽内转动,转动件52在相对转换件51转动的同时沿其轴向方向移动,通过设置限位组件以及限定螺旋槽的长度,以限定转动件52可移动的距离,转动件52与动子组件配合联动,从而限定动子组件可转动的圈数。
其中,转换件51可以配置为开设有内螺纹和螺旋槽的螺母,并且螺母可以通过螺母定位片241固定在阀体14上,从而实现将转换组件50固定在阀体14上,结合图1、图3和图5,阀杆21可以配置为开设有外螺纹结构的螺杆,螺杆可以穿设于螺母并与内螺纹实现螺纹配合,转动件52可以通过螺旋槽相对于转换件51移动,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转换件51与阀杆21的结构仅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组件为沿阀杆21的移动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件61和第二限位件62,转动件52止抵于第一限位件61和第二限位件62中的其中一个以限制转动件52的移动位移。当然需要进行说明的是,通过控制动子组件执行过关步数,可以使得转动件52位于第一限位件61和第二限位件62之间的任意位置,以控制阀针23与阀口11之间的配合,调节阀口11的开度,从而实现调节流量的目的。
具体地,第一限位件61与第二限位件62在转换件51的轴向方向上间隔设置,以将第一限位件61设置在螺旋槽背离阀口11的一端、第二限位件62设置在螺旋槽靠近阀口11的一端为例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当转动件52转动至螺旋槽背离阀口11的端部时,第一限位件61与转动件52止抵配合,以限制转动件52继续转动,当转动件52转动至螺旋槽靠近阀口11的端部时,第二限位件62与转动件52止抵配合,以限制转动件52继续转动,并且动子组件与转动件52传动配合,通过限制转动件52的转动圈数以实现限制动子组件的转动圈数,动子组件与阀杆21相连,从而通过限定动子组件可转动的圈数限定阀杆21可移动的距离,通过限定阀杆21的可移动距离从而限定阀针23的可移动距离,由此实现对阀针23的精确控制。
其中,第一限位件61和第二限位件62可以配置为沿转换件51径向方向延伸的限位凸起,限位凸起可以在垂直于转换件51轴线的方向上与转动件52止抵配合,以限制转动件52继续转动,从而限制动子组件的转动圈数。
如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在转换件51的外周壁固定有配合弹簧53,配合弹簧5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转换件51上,通过配合弹簧53和转换件51的外周壁配合限定出螺旋槽,转动件52与螺旋槽配合以在转动的过程中相对转换件51移动。
进一步参照图14,转换件51上还设置有固定台阶63,固定台阶63设置在转换件51靠近阀口11的一端,配合弹簧53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台阶63上。更进一步地,配合弹簧53的一端可以钩挂于固定台阶63的朝向阀口的第一端面631上。
结合图13和图14,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示例中,第一端面631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斜面,斜面可以在朝向阀口且朝向背离配合弹簧53的方向倾斜延伸,并且第一端面63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β可以设置为5°,以对配合弹簧53的一端起到防脱作用。
结合图1、图5和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转动件52可以配置为止挡圈,止挡圈具有沿径向方向向背离转换件51延伸的止抵部521,止抵部521用于与导动件42止抵配合,导动件42通过与止抵部521止抵配合以带动转动件52转动,限位组件通过与止挡圈的端部止抵配合以限制转动件52的转动圈数,转动组件与动子组件联动,从而限制动子组件的转动圈数。
进一步参照图6,止抵部521背离转换件51中心轴线的端面与导动件42背离转换件51中心轴线的壁面(外侧壁)间隔设置,并且止抵部521背离转换件51中心轴线的端面与转换件51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导动件42的外侧壁与转换件51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保证导动件42与止抵部521之间止抵配合的效果,以防止导动件42在驱动转动件52转动的过程中因导动件42与止抵部521之间的配合失效而导致动子组件与转动件52的配合失效,考虑到实际加工的角度和公差,止抵部521背离转换件51中心轴线的端面与导动件42外侧壁之间的距离E优选为1.4mm。
同时,将止抵部521背离转换件51中心轴线的端面与动子本体41的内壁面之间间隔设置,以防止二者之间发生摩擦而导致零件失效或干涉动子组件与转动件52的运动过程,防止电子膨胀阀100失效,优选地,考虑到实际加工角度和公差,将止抵部521背离转换件51中心轴线的端面与动子本体41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F配置为0.5mm,导动件42沿轴向方向延伸的部分与连接板43之间所限定出的角度87.7°≤α≤94.3°,优选地,α配置为90°,以防止导动件42与动子本体41之间发生摩擦,防止零件失效。
进一步结合图6和图11,在轴向方向上,导动件42靠近阀口11的端部与连接板43之间的距离G大于止挡圈在最靠近阀口11时止挡圈与连接板43之间的距离(在阀口11全关状态时止挡圈与连接板43之间的距离),以防止止挡圈沿轴向方向移动时与导动件42脱离配合,保证止挡圈与导动件42的止抵配合有效,考虑到实际加工角度和公差,导动件42靠近阀口11的端部与连接板43之间的距离G优选为15.2mm。
此外,结合图6和图11,导动件42与转换件51的螺旋槽在径向方向上间隔设置,以防止导动件42转动过程中与螺旋槽发生摩擦而导致零件失效,并且考虑到加工和装配的误差,导动件42靠近转换件51中心轴线的壁面(内侧壁)与螺旋槽之间的距离H优选为0.7mm。
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导动件42固定至阀杆21,阀杆21的自由端伸出导动件42。从而可以保证阀杆21和导动件42之间的固定可靠性。
进一步地,连接板43与动子本体41的内壁面固定连接,阀杆21与连接板43固定连接,同时导动件42与连接板43固定连接,从而导动件42与阀杆21固定连接,动子组件可以带动阀杆21相对于转换件51转动,由于阀杆21与转换件51之间为螺纹配合,阀杆21在相对与转换件51转动的同时可以沿转换件51的轴向方向移动,从而带动阀针23选择性地将阀口11开启或关闭。
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阀杆21可以与连接板43焊接相连,阀杆21的自由端(阀杆21背离阀针23的端部定义为阀杆21的自由端)穿设于连接板43设置,以提高阀杆21的稳定性,防止阀杆21的端部发生摆动,提高阀杆21的传动效果,并且阀杆21的自由端的顶端与连接板43的顶端之间的距离I优选为2.0mm,以保证阀杆21与连接板43之间的焊接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阀杆21与连接板43焊接前为间隙配合,为防止阀杆21与连接板43焊接前发生偏转,根据阀杆21的外径尺寸和阀杆21与连接板43之间的间隙尺寸合理设计阀杆21与连接板43之间的配合高度,优选地,阀杆21与连接板43之间的间隙公差为(+0.005~+0.04),阀杆21与连接板43之间的配合高度与阀杆21的外径的比值(即长径比)优选为1.75。
在本实用新型图1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导动件42直接与动子本体41相连,导动件42构造为L形,导动件42具有沿阀杆21移动方向延伸的部分以及垂直于阀杆21移动方向延伸的部分,当导动件42直接与动子本体41相连时,阀杆21的自由端穿设于导动件42垂直于阀杆21移动方向延伸的部分。
结合图1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阀针组件20还包括安装座24,阀杆21与安装座24配合,弹性件22设于安装座24内且弹性件22的一端止抵于阀杆21且另一端止抵于安装座24,阀针23设于安装座24。
具体地,参照图4,安装座24可以构造为弹簧套,弹簧套背离阀口11的端部固定设置有衬套25,阀杆21可以穿设于衬套25伸入弹簧套内,衬套25可以在阀杆21与弹簧套之间起到密封的作用,提高阀杆21与弹簧套之间的密封效果,同时衬套25可以降低弹簧套与阀杆21之间的摩擦,提高电子膨胀阀100的使用寿命。
阀杆21可以在弹簧套内沿轴向方向滑动,阀杆21靠近阀针23的端部设置有可以与衬套25配合的限位配合部211,限位配合部211与衬套25可以在轴向方向上止抵配合,以防止阀杆21自弹簧套内脱出,同时阀杆21可以通过限位配合部211带动弹簧套沿轴向方向移动,其中,限位配合部211的径向尺寸可以与弹簧套的内径尺寸相同,以使得限位配合部211可以与弹簧套的内周壁止抵,提高阀杆21与弹簧套的配合稳定性,防止阀杆21晃动。
进一步结合图1和图4,弹簧套靠近阀口11的端部位置处固定有轴承26,轴承26设置在弹簧套内,并且阀针23与轴承26的内环固定连接,弹性件22可以配置为弹簧,弹簧的一端与阀杆21止抵配合,弹簧的另一端与轴承26止抵配合,当动子组件驱动阀杆21向靠近阀口11的方向移动时,阀杆21压抵弹簧,弹簧具有驱动轴承26向靠近阀口11移动的趋势,轴承26带动弹簧套向靠近阀口11的方向移动,以实现阀杆21驱动弹簧套向靠近阀口11的方向移动,同时弹簧套通过轴承26带动阀针23向靠近阀口11的方向移动,由此阀针23将阀口11封堵,实现电子膨胀阀100的关闭。
此外,由于弹簧可以压抵轴承26,以防止弹簧套沿轴向发生滑移,从而保证电子膨胀阀100在关闭时阀针23与阀口11的配合可靠性,防止电子膨胀阀100漏液。
当动子组件驱动阀杆21向背离阀口11的方向移动时,阀杆21通过限位配合部211带动弹簧套向背离阀口11的方向移动,弹簧套通过轴承26带动阀针23向背离阀口11的方向移动,以实现电子膨胀阀100的开启。
结合图6和图10,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弹簧套与衬套25搭接后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弹簧套与轴承26焊接后会在搭接缝处形成焊疤,焊疤的正投影设置在弹簧套正投影的径向内侧,即焊疤的外周面与弹簧套的外周壁在径向方向上间隔设置,并且焊疤的外周面与转换件51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弹簧套的外周壁与转换件51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以防止焊疤与阀壳组件接触而导致弹簧套在移动时发生卡滞。
进一步参照图10,焊疤的轴向尺寸小于衬套25凸出于弹簧套顶端的轴向尺寸e与弹簧套顶端的轴向尺寸f之和,优选地,e=0.5,f=1.2,以保证焊疤可以覆盖弹簧套与衬套25之间的搭接缝,提高衬套25与弹簧套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22可以止抵于阀针23,只要保证阀杆21可以带动阀针23同步移动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转换件51靠近阀口11的端部设置有避让空间,当动子组件驱动阀杆21向背离阀口11的方向移动时,阀杆21可带动弹簧套向背离阀口11的方向移动,弹簧套的至少部分可以移动至转换件51的避让空间内,以减小电子膨胀阀100的轴向尺寸。
结合图6和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座24与阀壳组件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一间隙143,安装座24设有平衡孔,平衡孔连通安装座24的内部空间和第一间隙143。
具体地,在径向方向上,安装座24与阀体14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143,安装座24在周向方向上的侧壁上形成有平衡孔,平衡孔贯穿安装座24的侧壁设置以将安装座24的内部空间与第一间隙143连通。
当阀针23打开阀口11使得流体通过电子膨胀阀100时,流入到第一间隙143内的部分流体可以通过平衡孔流入到安装座24内,实现泄压的目的,以减小流体流经电子膨胀阀100时的压力,保证电子膨胀阀100内部压力的稳定,保证电子膨胀阀100的正常运行,提高电子膨胀阀100的使用寿命,同时可以减小流体流经电子膨胀阀100时产生的湍流,有效降低电子膨胀阀100开启时产生的噪音。
进一步地,为保证流体进入电子膨胀阀100后流体的压力能够快速平衡,减小热管理系统中流体压力的波动,需要使得平衡孔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间隙143的横截面积,其中,将平衡孔的直径设置为d,用于安装安装座24的第一通道的直径设置为c,安装座24的直径设置为b,则平衡孔的横截面积满足下面的关系式:(πd2/4)>π(c2-b2)/4*2,优选地,c=φ6.2,b=φ6.1,d=φ1,以保证电子膨胀阀100内部压力的稳定,保证电子膨胀阀100的正常运行。
结合图6、图7和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阀壳组件内设有与阀口11连通的移动通道142,安装座24与移动通道142的内壁之间的第一间隙143大于阀针23与移动通道142的内壁之间的第二间隙144。
具体地,阀体14内形成有移动通道142,安装座24设置在阀体14内,并且安装座24与移动通道142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143,阀针23与移动通道142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144,以便于安装座24以及阀针23在移动通道142内移动,阀针23可以通过移动通道142移动至阀口11,以选择性地将阀口11开启或关闭。
进一步地,第二间隙144小于第一间隙143使得导向通道可以进一步对阀针23进行导向以及限位,提高移动通道142对阀针23的限位效果,同时阀针23与移动通道142之间的间隙较小可以防止阀针23在移动通道142内摆动,保证阀针23与阀口11的配合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道142包括连通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通道的横截面积,安装座24与第一通道滑动配合,阀针23与第二通道滑动配合。
具体地,第一通道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通道的横截面积以便于阀针23以及安装座24自背离阀口11的一侧向阀口11的方向装配,电子膨胀阀100装配完成后安装座24与第一通道滑动配合,并且安装座24与第一通道之间形成第一间隙143,阀针23与第二通道滑动配合,并且阀针23与第二通道之间形成第二间隙144,第一间隙143的尺寸大于第二间隙144的尺寸。
优选地,第一间隙143的单侧径向尺寸可以配置为0.05mm,第二间隙144的单侧径向尺寸可以配置为0.025mm,当电子膨胀阀100打开时,流体自阀口11通过连通通道后流入第二通道,第二间隙144的尺寸相对第一间隙143的尺寸较小,可以减小流入电子膨胀阀100内的流体的压力,保证电子膨胀阀100的正常运行。
结合图6和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座24与第一通道的配合部分的外径为D1,安装座24伸入第一通道内的长度为L1,长度L1和外径D1的比值为第一长径比,在阀针组件20的移动过程中,第一长径比均落入如下范围:0.8~1.4。
具体地,弹簧套在第一通道内移动的过程中,弹簧套伸入到第一通道内的长度L1会发生变化,通过使得第一长径比为0.8~1.4,可以根据弹簧套的外径D1合理设置弹簧套的轴向尺寸,防止因弹簧套的轴向尺寸过小而导致阀针组件20与阀口11过度偏心,保证阀针组件20与阀口11的配合效果。
结合图6和图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阀针23与第二通道滑动配合的配合部分234的外径为D2,配合部分234伸入到第二通道内的部分的长度为L2,长度L2和外径D2的比值为第二长径比,在阀针组件20移动的过程中,第二长径比的比值均落入如下范围:0.4~1.6。
具体地,阀针23在第二通道内移动的过程中,配合部分234伸入到第二通道内的部分的长度会发生变化,通过使得阀针组件20移动的过程中,第二长径比均落入到0.4~1.6,可以根据阀针23的外径D2合理设计配合部分234的轴向尺寸,防止因配合部分234的轴向尺寸过小而导致阀针23与阀口11过度偏心,保证阀针组件20与阀口11的配合效果。
结合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阀口11包括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第一部分111位于第二部分112的靠近阀针23的一侧,在远离阀针23的方向上,第一部分111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第二部分112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阀针23全关阀口11时,阀针23的外壁面与第一部分111接触。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部分111设置在阀口11靠近阀杆21的一端,第二部分112设置在远离阀杆21的一端,第一部分111与第二部分112相连通,并且第一部分111与第二部分112相连的位置处阀口11的横截面积最小,通过控制阀针23插入阀口11的体积以控制电子膨胀阀100的启闭以及电子膨胀阀100的开度,当电子膨胀阀100全关阀口11时,阀针23插入阀口11的体积最大,并且阀针23的外壁面与第一部分111接触以实现密封配合,从而将电子膨胀阀100关闭,防止流体流入电子膨胀阀100。
结合图1至图3,通过驱动阀针23向背离阀口11的方向移动,以解除阀针23与第一部分111的密封配合,从而将电子膨胀阀100打开,流体通过第二部分112流向第一部分111,在流体流向第一部分111的过程中,第二部分112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防止流入电子膨胀阀100内的流体压力过大。
进一步地,通过驱动阀针23逐渐向背离阀口11的方向移动以逐渐减小阀针23插入阀口11的体积,并且在远离第二部分112的方向上,第一部分111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从而使得电子膨胀阀100的开度逐渐增大,由此,通过控制阀针23插入阀口11的面积实现控制电子膨胀阀100的开度。
结合图1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朝向阀口11的方向上,阀针23包括顺序设置的本体部231、过渡段232和导向部233,本体部231与弹性件22配合,过渡段232和导向部233的横截面积均在朝向阀口11的方向逐渐减小,过渡段232适于止抵于第一部分111。
具体地,本体部231与轴承26的内环固定连接,并且本体部231通过轴承26与弹性件22止抵配合,本体部231背离弹性件22的一端与配合部分234固定连接,过渡段232连接在配合部分234靠近阀口11的端部,沿阀口11的第一部分111向第二部分112延伸的方向,过渡段232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并且过渡段232的周侧壁可以与第一部分111止抵配合以将阀口11密封,实现全关阀口11。
进一步地,导向部233连接在过渡段232靠近第二部分112的端部,沿阀口11的第一部分111向第二部分112延伸的方向,导向部233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当阀杆21驱动阀针23向阀口11的方向移动时,导向部233可以起到导向作用,以便于阀针23插入阀口11内,同时导向部233还可以起到扰流的作用,以减小流向电子膨胀阀100的流体压力。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配合部分234设置有卡接凸台2341,卡接凸台2341设置在配合部分234的径向外侧,并且卡接凸台2341自配合部分234沿径向方向向背离配合部分234的方向延伸以形成凸台结构,卡接凸台2341在轴向方向上与轴承26的内环止抵配合,以防止阀针23在受到流体压力时移动至安装座24内,保证阀针23对阀口11的封堵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热管理系统,包括上述的电子膨胀阀100,由于热管理系统设置有上述的电子膨胀阀100,通过动子组件与阀针组件20的配合联动,以使得阀针组件20可以做往复运动,从而选择性地启闭阀口11,阀杆21与阀针23之间设置有弹性件22,弹性件22可以用于提供预紧力,其中,通过将电子膨胀阀100配置为满足如下关系式:P=a*E,其中12.5<a<20,以保证阀针23与阀口11的配合可靠性,同时可以保证电子膨胀阀100的开阀能力,提高电子膨胀阀100的控制精度,从而提高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热管理系统,由于热管理系统设置有上述的电子膨胀阀100,通过动子组件与阀针组件20的配合联动,以使得阀针组件20可以做往复运动,从而选择性地启闭阀口11,阀杆21与阀针23之间设置有弹性件22,弹性件22可以用于提供预紧力,其中,通过将电子膨胀阀100配置为满足如下关系式:P=a*E,其中12.5<a<20,以保证阀针23与阀口11的配合可靠性,避免出现漏液的现象,同时可以保证电子膨胀阀100的开阀能力,提高电子膨胀阀100的控制精度,从而提高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效果,进而提高热管理系统对车辆的热管理效果,提高用户的使用感受。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些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7)

1.一种电子膨胀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壳组件,所述阀壳组件设有阀口(11)和容纳腔(12),所述阀口(11)与所述容纳腔(12)连通;
阀针组件(20),所述阀针组件(20)可往复移动地设于所述容纳腔(12)内,所述阀针组件(20)包括阀杆(21)、弹性件(22)和阀针(23),所述弹性件(22)设于所述阀杆(21)的第一端和所述阀针(23)之间,所述阀杆(21)移动以带动所述阀针(23)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阀口(11);
定子组件(30)和动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30)设于所述阀壳组件,所述动子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12)内,所述定子组件(30)和所述动子组件配合以使得所述动子组件可转动,所述动子组件与所述阀针组件(20)配合以驱动所述阀针组件(20)往复移动;
定义所述阀针(23)全开所述阀口(11)切换到全关所述阀口(11),所述动子组件执行脉冲步数为P;所述阀针(23)接触所述阀口(11)切换至全关所述阀口(11),所述动子组件执行过关步数以压缩所述弹性件(22),定义所述过关步数为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阀脉冲数E,所述电子膨胀阀满足如下关系式:P=a*E,其中12.5<a<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膨胀阀,其特征在于,a的取值范围为15<a<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膨胀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换组件(50),所述转换组件(50)固定至容纳腔(12)内,所述转换组件(50)与所述阀杆(21)螺纹配合以使得所述阀杆(21)可相对所述转换组件(50)转动且移动,所述动子组件固定至所述阀杆(21)以带动所述阀杆(21)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组件(50)与所述动子组件配合以限定所述动子组件的转动圈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组件(50)包括转换件(51)和转动件(52),所述转换件(51)与所述阀杆(21)螺纹配合,所述转换件(51)的外周设有限位组件;
所述转动件(52)可转动且可移动地设于所述转换件(51)的外周,所述转动件(52)与所述限位组件配合以限制所述转动件(52)的移动位移;
所述动子组件包括动子本体(41)和导动件(42),所述动子本体(41)外套于所述转换组件(50),所述导动件(42)固定至所述动子本体(41),且所述导动件(42)的一部分沿所述阀杆(21)的移动方向延伸,所述导动件(42)止抵于所述转动件(52)以推动所述转动件(52)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动件(42)固定至所述阀杆(21),所述阀杆(21)的自由端伸出所述导动件(4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件(51)的外周壁一体加工形成有螺旋槽,所述转动件(52)外套于所述转换件(51)且与所述螺旋槽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动件(42)与所述螺旋槽在转换件(51)的径向上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件(51)的外周壁固定有配合弹簧(53),所述配合弹簧(53)和所述转换件(51)的外周壁之间限定出螺旋槽,所述转动件(52)外套于所述转换件(51)且与所述螺旋槽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件(51)设有固定台阶(63),所述固定台阶(63)设于所述转换件(51)的靠近所述阀口(11)的一端,所述配合弹簧(53)的一端钩挂于所述固定台阶(63)的朝向所述阀口(11)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斜面,所述斜面在朝向所述阀口(11)且朝向背离所述配合弹簧(53)的方向倾斜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52)的与所述导动件(42)止抵的部位为止抵部(521),所述止抵部(521)背离所述转换件(51)的中心轴线的端面与所述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导动件(42)的外侧壁与所述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针组件(20)还包括安装座(24),所述阀杆(21)与所述安装座(24)配合,所述弹性件(22)设于所述安装座(24)内且所述弹性件(22)的一端止抵于所述阀杆(21)且另一端止抵于所述安装座(24),所述阀针(23)设于所述安装座(24)。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4)与所述阀壳组件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一间隙(143),所述安装座(24)设有平衡孔,所述平衡孔连通所述安装座(24)的内部空间和所述第一间隙(143)。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针(23)与所述阀壳组件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二间隙(144),所述第一间隙(143)大于所述第二间隙(144)。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口(11)包括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所述第一部分(111)位于所述第二部分(112)的靠近所述阀针(23)的一侧,在远离所述阀针(23)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部分(111)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所述第二部分(112)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所述阀针(23)全关所述阀口(11)时,所述阀针(23)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一部分(111)接触。
16.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膨胀阀。
1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热管理系统。
CN202320746149.9U 2023-03-31 2023-03-31 电子膨胀阀、具有其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Active CN2198410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46149.9U CN219841044U (zh) 2023-03-31 2023-03-31 电子膨胀阀、具有其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46149.9U CN219841044U (zh) 2023-03-31 2023-03-31 电子膨胀阀、具有其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41044U true CN219841044U (zh) 2023-10-17

Family

ID=88298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46149.9U Active CN219841044U (zh) 2023-03-31 2023-03-31 电子膨胀阀、具有其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410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056706A1 (en) Valve device
CN107606236B (zh) 流量控制装置
JP7369815B2 (ja) 電子膨張弁
US11313475B2 (en) Flow control valve
CN210344303U (zh) 一种电动阀
CN110966434B (zh) 球阀
US11846455B2 (en) Valve needl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expansion valve having the valve needle assembly
CN219841044U (zh) 电子膨胀阀、具有其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219827733U (zh) 电子膨胀阀、具有其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219841043U (zh) 电子膨胀阀、具有其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JP2022538266A (ja) 電子膨張弁
CN212106931U (zh) 电动调节阀
JP2021507193A (ja) 電動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4321396A (zh) 电动阀
CN113028118A (zh) 步进电机及燃气阀装置
CN220911733U (zh) 膨胀阀、空调器及车辆
CN218992370U (zh) 控制阀
CN220505806U (zh) 阀门
EP4306833A1 (en) Electric valve
CN218913905U (zh) 一种止动装置及电动阀
CN217177431U (zh) 电动组合阀
CN215371080U (zh) 一种定时、常开双功能阀芯
CN217736286U (zh) 电子膨胀阀
CN220060542U (zh) 电动阀
CN214578996U (zh) 一种控制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