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40502U - 一种电动门把手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门把手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40502U
CN219840502U CN202321928654.1U CN202321928654U CN219840502U CN 219840502 U CN219840502 U CN 219840502U CN 202321928654 U CN202321928654 U CN 202321928654U CN 219840502 U CN219840502 U CN 2198405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arm
door handle
framework
block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2865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廷元
闫继军
朱鹏辉
宁振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Jifeng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Jife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Jifeng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Jife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2865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405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405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405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门把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动门把手结构,具有初始状态与使用状态,包括:把手骨架、壳体骨架、前转臂以及后转臂,把手骨架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前转臂与后转臂,前转臂与后转臂远离把手骨架的端部铰接在壳体骨架上,且当门把手结构处于初始状态时,把手骨架的上端面与壳体骨架的上端面平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执行器的输出端连接驱动块,利用驱动块抵靠前转臂时使得门把手切换至使用状态,而门把手伸出后如果因尘土卡滞或被冰冻住而无法进行复位时,利用驱动块推动连杆移动,使得前转臂与后转臂转动并带动把手骨架进行复位,保证门把手结构的正常使用,提升客户的使用体验感。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门把手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门把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门把手结构。
背景技术
门把手是不可忽视与或缺的门配件,它同时具备装饰性与功能性,门把手按照造型分为外拉式和隐藏式。
针对于现有技术,常规的门把手基本都是突出在门外的,十分影响美观性,而针对于一些隐藏式门把手而言,在其使用过程中,即电动伸出模式时,门把手在推出过程中由于无法保证平行推出而出现卡滞现象,且在使用过程中,因为把手伸出后存在尘土卡滞或被冰冻住的情况,导致门把手结构无法正常进行复位,影响门把手正常使用的同时,也降低了客户的使用体验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通过活动设置驱动块,利用驱动块抵靠前转臂时使得门把手切换至使用状态,而门把手伸出后如果因尘土卡滞或被冰冻住而无法进行复位时,可利用驱动块推动连杆移动,进而使得前转臂与后转臂转动并带动把手骨架进行复位,该结构简单,保证了门把手在状态切换时的稳定性,提升客户使用体验感的电动门把手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电动门把手结构,具有初始状态与使用状态,包括:把手骨架、壳体骨架、前转臂以及后转臂,所述把手骨架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所述前转臂与所述后转臂,所述前转臂与所述后转臂远离所述把手骨架的端部铰接在所述壳体骨架上,且当门把手结构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把手骨架的上端面与所述壳体骨架的上端面平齐;
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前转臂上,所述连杆的另一端活动卡接在所述后转臂上;
驱动块,其活动设置在所述壳体骨架内,所述驱动块用于活动抵靠所述前转臂或所述连杆;
当门把手结构从所述初始状态切换至所述使用状态时,所述驱动块用于推动所述前转臂相对于所述壳体骨架转动,使得所述前转臂与所述后转臂将所述把手骨架平行推出;
当门把手结构从所述使用状态切换至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驱动块用于推动所述连杆移动,使得所述前转臂与所述后转臂带动所述把手骨架复位至所述初始状态。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门把手结构中,所述驱动块包括转动块与推力杆,所述壳体骨架内设置有执行器,所述转动块连接在所述执行器的输出端,所述推力杆的一端活动套设在转动块上,所述推力杆的另一端活动抵靠于所述前转臂或所述连杆。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门把手结构中,所述推力杆远离所述转动块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推块与第二推块,所述第一推块与所述第二推块位于所述推力杆的两侧并处在不同的高度上,所述第一推块活动抵靠于所述前转臂,所述第二推块活动抵靠于所述连杆。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门把手结构中,所述前转臂上设置有第一U型槽,所述连杆上形成有牵引弧面,所述第一推块活动抵靠在所述第一U型槽内,所述第二推块活动抵靠在所述牵引弧面上。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门把手结构中,所述前转臂与所述后转臂上均设置有连接销,所述壳体骨架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销转动设置在所述连接孔内。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门把手结构中,所述连接销上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壳体骨架连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前转臂或所述后转臂上。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门把手结构中,所述连杆靠近所述前转臂的端部设置有第二U型槽,所述前转臂上形成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活动卡接在所述第二U型槽内。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门把手结构中,所述第一U型槽与所述第二U型槽均沿水平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U型槽与所述第二U型槽的开口端均朝向远离所述把手骨架的一侧。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门把手结构中,所述后转臂远离所述连杆的端部设置有卡合块,所述把手骨架沿水平方向设置有让位槽,所述卡合块活动卡接在所述让位槽内。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门把手结构中,所述前转臂的转动轴心、所述后转臂的转动轴心、所述连杆与所述前转臂的铰接处以及所述连杆与所述后转臂的卡接处呈平行四边形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门把手结构通过在壳体骨架内活动设置驱动块,当门把手结构处于初始状态时,把手骨架的上端面与壳体骨架的上端面平齐,即达到隐蔽式的效果,避免长期暴露在外因雨水侵蚀而导致频繁更换,在门把手结构切换至使用状态的过程中,利用驱动块推动前转臂,即可使得前转臂与后转臂转同步转动过程中将把手骨架平行推出,确保门把手结构在伸出过程中保持稳定性,但当门把手伸出后因尘土卡滞或被冰冻住而无法进行复位时,利用驱动块反向移动过程中推动连杆,使得前转臂与后转臂转动而将把手骨架复位至初始状态,保证门把手结构的正常使用,也有利于提升客户的使用体验感。
(2)前转臂的转动轴心、后转臂的转动轴心、连杆与前转臂的铰接处以及连杆与后转臂的活动卡接处呈平行四边形设置,由于转动块、推力杆与前转臂形成曲柄摇杆结构,即通过转动块的转动利用推力杆推动前转臂转动,使得平行四边形结构在摆动过程中利用前转臂与后转臂将把手骨架水平推出,保证了门把手结构状态切换过程中的稳定性。
(3)在正常情况下,执行器进行反转,利用前转臂与后转臂上连接销以及套设在连接销上的扭簧即可带动把手骨架进行复位,但当门把手结构处于使用状态时出现尘土卡滞或被冰冻住的情况时,利用推力杆上的第二推块活动抵靠在连杆的牵引弧面上,即可使得推力杆回拉时带动连杆运动,进而将整个机构复位,提升该门把手结构稳定性的同时,也降低了机械的故障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电动门把手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去掉壳体骨架后把手骨架处于初始状态时的结构视图;
图3是把手骨架处于使用状态时的结构视图;
图4是车门进行解锁时把手骨架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第一U型槽与第一推块、卡合块与让位槽之间的安装结构视图;
图6是图2靠近前转臂处局部结构的仰视图。
图中,1、把手骨架;2、壳体骨架;3、前转臂;4、后转臂;5、连杆; 6、驱动块;7、转动块;8、推力杆;9、执行器;10、第一推块;11、第二推块;12、连接销;13、连接孔;14、扭簧;15、第一U型槽;16、牵引弧面;17、第二U型槽;18、连接柱;19、卡合块;20、让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门把手结构,具有初始状态与使用状态,包括:把手骨架1、壳体骨架2、前转臂3以及后转臂4,把手骨架1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前转臂3与后转臂4,前转臂3与后转臂4远离把手骨架1的端部铰接在壳体骨架2上,且当门把手结构处于初始状态时,把手骨架1的上端面与壳体骨架2的上端面平齐;连杆5,连杆5的一端铰接在前转臂3上,连杆5的另一端活动卡接在后转臂4上;驱动块6,其活动设置在壳体骨架2内,驱动块6用于活动抵靠前转臂3或连杆5;当门把手结构从初始状态切换至使用状态时,驱动块6用于推动前转臂3相对于壳体骨架2转动,使得前转臂3与后转臂4将把手骨架1平行推出;当门把手结构从使用状态切换至初始状态时,驱动块6用于推动连杆5移动,使得前转臂3与后转臂4带动把手骨架1复位至初始状态。
具体的,当门把手结构处于初始状态时,如图1所示,把手骨架1的上端面与壳体骨架2的上端面处于平齐的位置,即把手骨架1起到隐藏式的效果,避免长期暴露在外因雨水侵蚀而导致频繁更换,当需要将车门进行解锁时,利用驱动块6推动前转臂3相对于壳体骨架2沿图2顺时针方向进行转动,由于连杆5一端铰接在后转臂4上,另一端活动卡接于前转臂3,所以前转臂3的转动能够推动连杆5沿图2向左移动,进而推动后转臂4相对于壳体骨架2沿图2顺时针方向转动,又因为把手骨架1分别与前转臂3与后转臂4进行铰接,因此在驱动块6的推动下,即可将把手骨架1水平推出至如图3所示的位置,保证了该门把手结构在伸出过程中的稳定性;在门把手处于图3所示的使用状态时,也常常出现门把手伸出后因尘土卡滞或被冰冻住而导致把手骨架无法进行复位的现象,此时则需要驱动块6沿图3向右进行回拉,利用驱动块6抵靠并推动连杆5沿图3向右移动,使得连杆5在移动过程中带动前转臂3与后转臂4相对于壳体骨架2同步进行转动,进而将把手骨架1复位至图1所示的初始状态,该结构简单,利用驱动块6的回拉推动连杆5移动,保证该门把手结构复位后的正常使用,避免门把手处于图3所示使用状态时因尘土卡滞或被冰冻住而无法正常复位的现象,降低该门把手结构的机械故障率,也提升了客户的使用体验感。
优选地,在壳体骨架2上可增设密封圈,利用密封圈抵紧在把手骨架1的周缘处,确保处于初始状态的把手骨架1与壳体骨架2之间保持密封性,避免外界的灰尘杂质进入而影响该门把手结构的正常使用。
驱动块6包括转动块7与推力杆8,壳体骨架2内设置有执行器9,转动块7连接在执行器9的输出端,推力杆8的一端活动套设在转动块7上,推力杆8的另一端活动抵靠于前转臂3或连杆5。
进一步,驱动块6由转动块7与推力杆8两部分组成,在使用者通过按动钥匙上的按钮,执行器接受信号并进行正转,利用执行器正转时带动转动块7沿图2顺时针方向转动,如图5所示,转动块7在转动过程中即可利用推力杆8抵靠于前转臂3,进而带动前转臂3相对于壳体骨架2进行转动,最终实现上述中把手骨架1水平推出至图2所示使用状态时的功能,该结构利用转动块7的转动实现推力杆8的移动,节省机械结构所占用的空间外,也有利于提升门把手结构在状态切换过程中的稳定性。
推力杆8远离转动块7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推块10与第二推块11,第一推块10与第二推块11位于推力杆8的两侧并处在不同的高度上,第一推块10活动抵靠于前转臂3,第二推块11活动抵靠于连杆5。
进一步,在执行器9正转带动转动块7沿图2顺时针转动时,推力杆8上的第一推块10则即给予了前转臂3相对于壳体骨架2转动的力,最终完成把手骨架1的水平推出,而在执行器9反转带动转动块7沿图3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第一推块10沿把手骨架1的方向远离,即第一推块10不再对前转臂3施加转动力,在此过程中,如果把手骨架1处于图3所示位置时因尘土卡滞或被冰冻住,则把手骨架1无法自动复位至图2所示的位置,而推力杆8上的第二推块11沿图3向右移动过程中,通过第二推块11抵靠在连杆5上,利用连杆5的移动带动前转臂3与后转臂4相对于壳体骨架2同步进行转动,最终将把手骨架1复位至图1所述的初始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第一推块10与第二推块11处于不同的高度上且与把手骨架1之间的距离也有所不同,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因为在第一推块10对前转臂3施加转动力的同时,第二推块11处于空行程状态,只有在门把手结构因伸出存在尘土卡滞或被冰冻住的情况下,利用第二推块11抵靠并推动连杆5,使得把手骨架1复位至图1所示的位置,确保两者在运动过程中互不进行位置干涉,提升了该门把手结构的稳定性。
优选地,如图3至图5所示,当把手骨架1水平推出至图3所示的位置后,使用者即可将手扣在把手骨架1内,通过将把手骨架1绕着其与前转臂3的铰接处转动至图4所示的位置,此时BCM收到信号后对车门进行解锁,完成对车门的开启。
前转臂3与后转臂4上均设置有连接销12,壳体骨架2上设置有连接孔13,连接销12转动设置在连接孔13内;连接销12上设置有扭簧14,扭簧14的一端与壳体骨架2连接,扭簧14的另一端连接在前转臂3或后转臂4上。
需要说明的是,当门把手结构处于图3所示的使用状态,待车门解锁使用完成后,正常情况下,执行器9进行反转,因为前转臂3与后转臂4均通过连接销12转动设置在壳体骨架2上的连接孔13内,再加上套设在连接销12上的扭簧14,所以在转动块7沿图3逆时针转动使得推力杆8不再对前转臂3施加转动力后,依靠扭簧14即可带动前转臂3与后转臂4进行转动,进而完成把手骨架1的自动复位,但把手骨架1处于图3使用状态时,因把手骨架1暴露在外,使得其容易在尘土卡滞或被冰冻住的情况,这样执行器9在反转后,扭簧14则无法起到对把手骨架1自动复位的现象,但执行器9在反转过程中带动转动块7沿图3逆时针方向转动,使得推力杆8上的第二推块11沿图3向右回拉过程中,利用第二推块11推动连杆5回拉,最终通过连杆5的移动带动前转臂3与后转臂4转动,完成把手骨架1的复位,该结构利用机械构造提升了门把手结构的稳定性,解决了把手骨架1复位异常的问题,降低了机械的故障率。
前转臂3上设置有第一U型槽15,连杆5上形成有牵引弧面16,第一推块10活动抵靠在第一U型槽15内,第二推块11活动抵靠在牵引弧面16上。
如图5至图6所示,第一推块10活动卡接在第一U型槽15内,第二推块11活动抵靠于牵引弧面16上,具体的,当执行器9正转通过转动块7带动推力杆8沿图5向左移动时,第二推块11即可给予前转臂3相对于壳体骨架2转动的力,同理,当把手骨架1从使用状态切换至初始状态的过程中出现复位异常时,执行器9反转下带动推力杆8沿图5向右移动,最终第二推块11抵靠在连杆5的牵引弧面16上,在第二推块11继续移动的过程中即可带动连杆5沿图3向右移动,使得前转臂3与后转臂4相对于壳体骨架2同步转动的过程中实现把手骨架1复位至图1所述的初始状态。
连杆5靠近前转臂3的端部设置有第二U型槽17,前转臂3上形成有连接柱18,连接柱18活动卡接在第二U型槽17内。
为了保证前转臂3与后转臂4相对于壳体骨架2同步进行转动,利用前转臂3上的连接柱18活动卡接在连杆5上的第二U型槽17内,当执行器9正转时,推力杆8上的第二推块11给予前转臂3相对于壳体骨架2转动的力,在前转臂3转动的过程中,前转臂3上的连接柱18抵靠并推动连杆5沿图2向左移动,利用连杆5的移动推动后转臂4相对于壳体骨架2转动,最终在前转臂3与后转臂4同步转动的情况下实现把手骨架1的水平推出,保证该门把手结构在状态切换过程中的稳定性。
第一U型槽15与第二U型槽17均沿水平方向设置,且第一U型槽15与第二U型槽17的开口端均朝向远离把手骨架1的一侧。
如图2与图5所示,第一U型槽15起到与第一推块10活动卡接的作用,同时在执行器9反转时,推力杆8带动第一推块10沿图5向右移动,即第一推块10不对前转臂3施加转动力的情况下,依靠连接销12上的扭簧14即可使得前转臂3与后转臂4在转动过程中实现把手骨架1的自动复位,同理,第二U型槽17起到与前转臂3上的连接柱18进行活动卡接,通过连接柱18抵靠并推动连杆5,使得前转臂3与后转臂4同步转动过程中实现把手骨架1的水平推出,因此第一U型槽15与第二U型槽17均能够起到该门把手结构正常切换至使用状态外,也能够在执行器9反转后分别给予第一推块10和连接柱18移动的空间,即起到一定的让位效果,避免第一推块10与连接柱18出现卡死现象而影响该门把手结构的正常使用。
优选地,第一U型槽15与第二U型槽17的开口端均朝向远离把手骨架1的一侧,有利于第一推块10装配到第一U型槽15内,连接柱18卡接在第二U型槽17内,提升该门把手结构在装配时的效率,同时也便于零部件在长久使用后进行拆卸更换。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U型槽15长度方向的距离要大于第一推块10所能够移动的最大行程,同理第二U型槽17长度方向的距离要大于连接柱18所能够移动的最大行程,以此方式保证安装与拆卸便捷性的同时,也保证了该门把手结构的稳定性。
后转臂4远离连杆5的端部设置有卡合块19,把手骨架1沿水平方向设置有让位槽20,卡合块19活动卡接在让位槽20内。
进一步,当上述中的连杆5沿图2向左移动推动后转臂4相对于壳体骨架2转动时,后转臂4在转动过程中能够使得卡合块19在把手骨架1上的让位槽20内移动,如图5所示,利用卡合块19活动卡接在让位槽20内,在保证后转臂4相对于壳体骨架2转动的同时,也有利于把手骨架1通过前转臂3与后转臂4的同步转动进行水平推出,有效的避免了该门把手结构在状态切换过程中出现卡死现象,提升了稳定性。
如图2所示,前转臂3的转动轴心(前转臂3与壳体骨架2之间的连接销12)、后转臂4的转动轴心(后转臂4与壳体骨架2之间的连接销12)、连杆5与前转臂3的铰接处以及连杆5与后转臂4的卡接处呈平行四边形设置,需要说明的是,连杆5与后转臂4的卡接处为连杆5与前转臂3上的连接柱18卡接的位置,由此可见,将四处连接起来即可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机构,再加上上述中执行器9输出端的转动块7,利用转动块7的转动使得推力杆8施加前转臂3的转动力,此时该平行四边形机构即可开始运动,因此在转动块7、推力杆8以及前转臂3组成了曲柄摇杆机构,再加上上述的平行四边形运动机构,即可在转动块7转动的情况下,通过连杆5带动后转臂4实现同角速度转动,使得把手骨架1沿着一定的平度平行推出,避免了把手骨架1从初始状态切换至使用状态过程中因出现倾斜而影响正常的使用。
优选地,曲柄摇杆机构相较于传统中的凸轮机构摩擦力较小,且传动效率较高,在满足大功率传动需求的同时,也保证了该门把手结构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除此之外,本方案中的门把手结构还具备应急开启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当车辆出现断电的情况时,该结构则不能通过执行器9实现把手骨架1在初始状态与使用状态之间的切换,此时使用者可通过手动操作并利用钥匙打开车门,具体的,如图5所示,使用者按压把手骨架1的最右端,使得把手骨架1绕着前转臂3与把手骨架1的铰接处沿图5顺时针转动,进而让把手骨架1靠近后转臂4的一端弹出至壳体骨架2外,此时使用者即可将手扣在把手骨架1内,通过继续带动把手骨架1运动直至完全伸出即可,进而便于将钥匙插入把手骨架1内中部位置的钥匙孔内(图中未示出),实现开门动作。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动门把手结构,具有初始状态与使用状态,其特征在于,包括:
把手骨架、壳体骨架、前转臂以及后转臂,所述把手骨架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所述前转臂与所述后转臂,所述前转臂与所述后转臂远离所述把手骨架的端部铰接在所述壳体骨架上,且当门把手结构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把手骨架的上端面与所述壳体骨架的上端面平齐;
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前转臂上,所述连杆的另一端活动卡接在所述后转臂上;
驱动块,其活动设置在所述壳体骨架内,所述驱动块用于活动抵靠所述前转臂或所述连杆;
当门把手结构从所述初始状态切换至所述使用状态时,所述驱动块用于推动所述前转臂相对于所述壳体骨架转动,使得所述前转臂与所述后转臂将所述把手骨架平行推出;
当门把手结构从所述使用状态切换至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驱动块用于推动所述连杆移动,使得所述前转臂与所述后转臂带动所述把手骨架复位至所述初始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门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块包括转动块与推力杆,所述壳体骨架内设置有执行器,所述转动块连接在所述执行器的输出端,所述推力杆的一端活动套设在转动块上,所述推力杆的另一端活动抵靠于所述前转臂或所述连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门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杆远离所述转动块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推块与第二推块,所述第一推块与所述第二推块位于所述推力杆的两侧并处在不同的高度上,所述第一推块活动抵靠于所述前转臂,所述第二推块活动抵靠于所述连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门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转臂上设置有第一U型槽,所述连杆上形成有牵引弧面,所述第一推块活动抵靠在所述第一U型槽内,所述第二推块活动抵靠在所述牵引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门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转臂与所述后转臂上均设置有连接销,所述壳体骨架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销转动设置在所述连接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动门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销上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壳体骨架连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前转臂或所述后转臂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动门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靠近所述前转臂的端部设置有第二U型槽,所述前转臂上形成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活动卡接在所述第二U型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动门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型槽与所述第二U型槽均沿水平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U型槽与所述第二U型槽的开口端均朝向远离所述把手骨架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门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转臂远离所述连杆的端部设置有卡合块,所述把手骨架沿水平方向设置有让位槽,所述卡合块活动卡接在所述让位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门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转臂的转动轴心、所述后转臂的转动轴心、所述连杆与所述前转臂的铰接处以及所述连杆与所述后转臂的卡接处呈平行四边形设置。
CN202321928654.1U 2023-07-21 2023-07-21 一种电动门把手结构 Active CN2198405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28654.1U CN219840502U (zh) 2023-07-21 2023-07-21 一种电动门把手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28654.1U CN219840502U (zh) 2023-07-21 2023-07-21 一种电动门把手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40502U true CN219840502U (zh) 2023-10-17

Family

ID=88298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28654.1U Active CN219840502U (zh) 2023-07-21 2023-07-21 一种电动门把手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405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08505A (zh) 一种隐藏式机械回摆把手
CN219840502U (zh) 一种电动门把手结构
CN107361710A (zh) 一种多功能清洁器
CN102426950A (zh) 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的触头位置指示装置
CN210828638U (zh) 一种智能门锁把手传动机构
CN219412241U (zh) 一种车外把手升降结构
CN219826521U (zh) 一种车外把手升降举升结构
CN114613625B (zh) 双电源快速转换开关
CN202423050U (zh) 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的触头位置指示装置
CN109018156B (zh) 便于控制的隐藏式驻车控制机构
CN2535833Y (zh) 一种闹钟机芯结构
CN210575795U (zh) 一种自动分合闸机构及断路器
CN201117538Y (zh) 负荷开关柜机构手动与电动之间的机械闭锁机构
CN216305674U (zh) 一种平推隐藏式门把手结构
CN212362124U (zh) L型集成灶面板展开组件
CN217641020U (zh)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
CN113838439B (zh) 一种钢琴键盖联动系统
CN220888422U (zh) 一种车位锁的摇臂定位机构
CN114304975B (zh) 一种床架及床
CN219832444U (zh) 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自动转换开关
CN220705488U (zh) 机车电动升降侧窗
CN210502424U (zh) 锁止机构、杯托及汽车
CN217061980U (zh) 一种插入式断路器
CN219085912U (zh) 一种断路器操作机构用储能释能状态指示组件
CN219371850U (zh) 一种开关柜抽屉手摇推进机构、开关柜抽屉及开关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