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35580U - 清洁组件及清洁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清洁组件及清洁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35580U
CN219835580U CN202321251694.7U CN202321251694U CN219835580U CN 219835580 U CN219835580 U CN 219835580U CN 202321251694 U CN202321251694 U CN 202321251694U CN 219835580 U CN219835580 U CN 2198355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shaft
transmission
cleaning
piece
transmission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5169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佘坤桓
黄悦
李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jing Intelligent Innovation Shenzhen Co ltd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jing Intelligent Innovation Shenzhen Co ltd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jing Intelligent Innovation Shenzhen Co ltd,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jing Intelligent Innovation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5169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355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355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355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清洁机器人及清洁组件,清洁组件包括电机、传动机构、清洁件、固定壳和轴向限位件,传动机构包括耦接的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第一传动件固定在输出轴上,清洁件与第二传动件同轴固定,电机固定于固定壳,电机的输出轴、传动机构设于固定壳内,输出轴、第二传动件中的至少一个与固定壳之间设有轴向限位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清洁组件的电机输出轴、第一传动件在轴向上的自由度受到轴向限位件的限制,或者,轴向限位件可以限制第二传动件将沿输出轴轴向方向的反作用力传递至第一传动件,因此第一传动件不会窜动,可以改善清洁件工作过程中出现较大噪音的现象,提升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清洁组件及清洁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清洁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清洁组件及清洁机器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居清洁逐步进入自动化、智能化的时代,扫地机器人的使用逐渐变得更加广泛,其能够将人们从家居清洁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效减轻人们在家居清洁方面的工作负担,缓解人们在进行家居清洁过程中的劳累程度。
目前,一些扫地机器人会采用边刷来辅助清扫,通过边刷的旋转将扫地机器人外围的灰尘等垃圾收集至扫地机器人的吸尘口附近。因此,边刷的存在,可以使得扫地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方便地清扫墙边与角落等不易清扫的区域,消除清扫盲区,提高清扫效果。
为了驱动边刷旋转,扫地机器人通常采用齿轮箱分别与电机、边刷配合,利用齿轮将电机的驱动力传递至边刷使之旋转工作。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此类扫地机器人的边刷受到较大载荷(例如,遇到障碍物阻挡而难以动作)时,边刷会将受到的反作用力传递至齿轮箱、电机输出轴,齿轮或电机输出轴的窜动会导致壳体内表面受到撞击,这将造成扫地机器人内部产生较大噪音,影响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清洁组件及清洁机器人,可以改善边刷等清洁件工作过程中出现较大噪音的现象,提升了使用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清洁组件,包括:
电机,包括电机本体和输出轴;
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件和耦接所述第一传动件的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固定在所述输出轴上;
清洁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同轴固定;
固定壳,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固定壳,所述输出轴、所述传动机构设于所述固定壳内;
轴向限位件,所述输出轴、所述第二传动件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固定壳之间设有所述轴向限位件,所述轴向限位件用于限制与其相邻的所述输出轴或所述第二传动件相对于所述固定壳在所述输出轴轴向方向的轴向运动。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固定壳具有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输出轴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清洁件朝向所述第二传动件的一侧均位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所述轴向限位件和与其相邻的所述输出轴或所述第二传动件同轴设置。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传动件为蜗杆,所述第二传动件为斜齿蜗轮,且两者相互啮合传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彼此交错且连通。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轴向限位件包括设于所述输出轴上的轴承,所述轴承与所述固定壳连接,用于限制所述输出轴沿其轴向方向的移动。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于所述输出轴的外周面,其外圈固定于所述固定壳;
所述电机本体与所述第一传动件之间设有所述轴承,和/或,所述第一传动件的背离所述电机本体的一侧设有所述轴承。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固定壳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围成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纳空间,所述清洁件至少部分伸出所述下壳外。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轴承嵌设于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中的其中一个的内部。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轴向限位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传动件远离所述电机一端的限位凸台,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包括限位空间,所述限位空间将所述限位凸台围设于其中,以限制所述限位凸台的轴向移动。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上壳包括自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壁凸出的第一限位部,所述下壳包括朝向所述上壳延伸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分别对所述限位凸台的轴向两端进行限位。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轴向限位件包括弹性的垫片,所述垫片设于所述第二传动件的朝向所述清洁件的一侧与所述固定壳之间,以限制所述第二传动件的轴向移动。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垫片包括层叠的弹性层和耐磨层,所述耐磨层设于所述弹性层上朝向所述第二传动件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洁机器人,包括主体和设于所述主体的上述的清洁组件,所述清洁件部分伸出所述主体外。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轴向限位件固定安装在电机输出轴和/或第二传动件与固定壳之间,当边刷等清洁件受到的载荷传递至传动机构时,电机输出轴、第一传动件在轴向上的自由度受到轴向限位件的限制,或者,轴向限位件可以限制第二传动件将沿输出轴轴向方向的反作用力传递至第一传动件,因此电机输出轴、第一传动件不会窜动,可以改善清洁件工作过程中出现较大噪音的现象,提升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清洁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滚刷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滚刷组件的仰视图;
图4为图3的A-A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一种滚刷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一种滚刷组件的仰视图;
图7为图6的B-B向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一种滚刷组件的剖视图;
图9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一种滚刷组件的一个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9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一种滚刷组件的另一个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9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一种第一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一种滚刷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一种滚刷组件的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设置”、“设有”、“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的清洁机器人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清洁机器人或手持清洁机器人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洁机器人,该清洁机器人主要包括主体1和设于主体1的清洁组件,清洁组件包括清洁件30,清洁件30设于主体1底部,在主体1沿待清洁面行走过程中,清洁件30接触待清洁面,并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洁。
在一个实施例中,清洁机器人还包括设于主体1底部的滚刷2、边刷301和拖布302,主体1具有吸尘口,滚刷2位于主体1内并至少部分伸出吸尘口外,通过将主体1接负压装置,可以利用负压将主体1下方的垃圾从吸尘口吸入,进行垃圾的清理与收集,例如,负压装置可以是主体1上内置或外置的风机。随着主体1沿待清洁面行走,滚刷2在旋转过程中将待清洁面的垃圾朝向吸尘口收集,负压装置产生的负压再将垃圾抽吸至主体1内部。边刷301设于滚刷32旁,用于在转动过程中将吸尘口外围的灰尘、毛发、碎屑等垃圾清扫至吸尘口内,再由负压装置产生的负压收集到主体1内。示例性地,两个边刷301分别设于吸尘口的左右两侧,拖布302用于在主体1沿待清洁面行走过程中进行旋转,以对待清洁面进行擦拭。
可以理解的是,在有的实施例中,清洁机器人可以仅包括边刷301和拖布302的其中一个。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清洁机器人的边刷301和拖布302均会在电机与传动机构的驱动下进行旋转,当边刷301或拖布302受到较大载荷而难以动作时,边刷301和拖布302会将受到的反作用力传递至传动机构的齿轮箱、电机输出轴,齿轮或电机输出轴受力后窜动,会与壳体内表面撞击,这将造成扫地机器人内部产生较大噪音,影响使用体验。
基于上述考虑,如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洁组件,该清洁组件包括:
电机10,包括电机本体和输出轴11;
传动机构20,包括第一传动件21和耦接第一传动件21的第二传动件22,第一传动件21固定在输出轴11上;
清洁件30,与第二传动件22同轴固定;
固定壳40,电机10固定于固定壳40,输出轴11、传动机构20设于固定壳40内;
轴向限位件,输出轴11、第二传动件22中的至少一个与固定壳40之间设有轴向限位件,轴向限位件用于限制第一传动件21相对于固定壳40在输出轴11轴向方向的轴向运动,或者,限制第二传动件将沿输出轴11的轴向方向的反作用力传递至第一传动件,最终改善输出轴11、第一传动件21与固定壳40的碰撞现象。
在电机10工作过程中,电机本体驱动输出轴11转动,带动第一传动件21转动,通过第二传动件22将扭矩传递给清洁件30,由于输出轴11、第二传动件22中的至少一个与固定壳40之间设有轴向限位件,轴向限位件可以限制输出轴11沿输出轴11轴向方向的移动,因此可以避免输出轴11、第一传动件21受反作用力,或者在受到反作用力时发生轴向移动而与固定壳40发生碰撞干涉,因此,可以改善清洁组件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现象。
可以理解的是,清洁件30可以是边刷301,也可以是拖布302,传动机构20在电机10的驱动下驱动清洁件30进行旋转,从而驱动清洁件30在待清洁面转动而实现对待清洁面的清洁。
其中,传动机构20通常采用齿轮箱,第一传动件21和第二传动件22通过齿与齿的啮合的方式实现扭矩的传递。
本实施例中,示出的是第一传动件21为蜗杆,第二传动件22为斜齿蜗轮的情形,两者相互啮合传动,第一传动件21套设在输出轴11上,第二传动件22套设在清洁件30的输出轴上。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件21和第二传动件22的配合也可以是直齿轮与直齿轮配合,或者是斜齿轮与斜齿轮的配合。
值得一提的是,当清洁机器人驱动清洁件30执行清洁任务,例如边刷扫地任务时,清洁件30在清扫地面脏污物的过程中,可能会触碰到位于地面上的障碍物,障碍物与清洁件30相互撞击,容易导致传动机构20受力震动,使传动机构20的内部零部件,如第一传动件21、第二传动件22出现窜动,进而与固定壳40碰撞产生噪音,因此,本申请的轴向限位件,可以设置于电机10输出轴11、第二传动件22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固定壳40之间,例如:
(一)、轴向限位件设置于输出轴11上,例如:轴向限位件设置于输出轴11朝向电机本体的一端,或者,设置于输出轴11远离电机本体的一端;甚至,轴线限位件可以设置两组,分别设置在电机输出轴11的两个端部上;
(二)、轴线限位件还可设置在第二传动件22与固定壳40之间;
上述关于轴线限位件的设置方式中,还可以组合设置,例如轴线限位件设置在第二传动件22与固定壳40之间,同时设置在输出轴11上,对于轴向限位件在输出轴11上的设置方式以及在第二传动件22与固定壳40之间的设置方式,可参考上述(一)、(二),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通过在输出轴11、第二传动件22中的至少一个与固定壳体40之间设置轴向限位件,在清洁件30与障碍物相互撞击后,轴向限位件可有效限制第一传动件21相对于固定壳40在输出轴11的轴向方向的运动,防止第一传动件21和/或第二传动件22出现窜动,极大地降低了清洁件30受到载力后发出的噪音强度。
如图2~4,示出了其中一种实施例的清洁组件。为了方便容纳电机10、传动机构20和清洁件30,固定壳40内部形成有第一容纳空间401和第二容纳空间402,第一传动件21和输出轴11位于第一容纳空间401,第二传动件22、清洁件30朝向第二传动件22的一侧均位于第二容纳空间402;轴向限位件和与其相邻的输出轴11或第二传动件22同轴设置。
示例性地,清洁件30包括安装部31和清洁头32,安装部31的一端位于第二容纳空间402内,并与第二传动件22同轴固定,另一端可用于安装清洁头32。第一传动件21为蜗杆,第二传动件22为斜齿蜗轮时,二者的轴向相互垂直,第一容纳空间401和第二容纳空间402彼此交错且连通。例如,第一容纳空间401、第二容纳空间402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电机10固定在固定壳40上且位于第一容纳空间401的一端,输出轴11、第二传动件22则伸入第一容纳空间401内。安装部31安装有第一传动件21的一端与第二传动件22啮合,安装有清洁头32的另一端伸出于第二容纳空间402外。
在一个实施例中,轴向限位件包括设于输出轴11上的轴承50,轴承50与固定壳40连接,用于限制输出轴11沿其轴向方向的移动。
具体地,在该实施例中,轴承50的内圈固定于输出轴11的外周面,其外圈固定于固定壳40。由于轴承50被固定于固定壳40与输出轴11之间,其可用于限制输出轴11、第一传动件21的轴向运动,输出轴11、第一传动件21仅能相对于进行固定壳40周向的旋转,即使清洁件30受到阻挡产生对输出轴11、第一传动件21的反作用力,输出轴11也不会发生轴向窜动,因此,可以避免输出轴11、第一传动件21发生轴向窜动而与固定壳40碰撞产生的噪音现象。
示例性地,轴承50与输出轴11之间的装配方式可以是,先将胶水涂抹在输出轴11上,再将轴承50的内圈套设于输出轴11上。
如图4中,轴承50包括第一轴承51,第一轴承51靠近电机本体,位于输出轴11的根部,其嵌设于固定壳40内,并与第一容纳空间401具有间隔,如此,第一轴承51可以顺畅地转动而不会与固定壳40发生干涉。即第一轴承51安装于电机本体与第一传动件21之间,第一传动件21则安装于输出轴11的自由端。在将电机10安装于固定壳40时,可以先将第一轴承51安装固定于电机10的输出轴11,再将电机10安装到固定壳40,并将第一轴承51固定于固定壳40,最后将第一传动件21安装于输出轴11。
为了方便装配,固定壳40可以包括上壳41和下壳42,上壳41和下壳42围成第一容纳空间401和第二容纳空间402,清洁件30至少部分伸出下壳42外,轴承50嵌设于上壳41和下壳42中的其中一个的内部。例如,上壳41和下壳42上均设有一部分凹陷,上壳41和下壳42上的凹陷可以拼合成完整的第一容纳空间401和第二容纳空间402,上壳41和下壳42可以通过卡扣等方式可拆卸地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上壳41和下壳42也可以采用螺纹紧固件连接、销钉与销孔插接等方式连接。另外,当固定壳40内部的零部件,如输出轴11、传动机构20的第一传动件21、第二传动件22、轴承50等需要维修或更换时,只需拆开上壳41和下壳42,即可方便地取出和装入对应的零部件,提高了零部件的拆装和维修效率。
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容纳空间401由上壳41和下壳42合围而成,第二容纳空间402位于上壳41内。在组装时,可以先将电机10安装于下壳42,将清洁件30安装于上壳41,最后,将上壳41盖设于装有电机10的下壳42上完成组装。当将电机10安装于下壳42时,可以先将第一轴承51粘合于输出轴11,再将电机10安装到下壳42,再将第一传动件21安装于输出轴11上。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轴承51通过胶水固定在输出轴11靠近电机本体的一端上,待第一轴承51完全固定在输出轴11上后,将电机10锁在下壳42,最后将第一传动件21装配于上壳41和下壳42之间。上述结构中,通过下壳42对第一轴承51进行限位,第一轴承51对输出轴11的窜动进行限制,从而改善输出轴11来回窜动产生的敲击声音,也即极大降低了清洁件30受到载力后发出的噪音强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形成第一容纳空间401、第二容纳空间402时,可以将第一容纳空间401形成于上壳41和下壳42中的其中一个的内部,第二容纳空间402形成于上壳41和下壳42中的另一个的内部;或者,第一容纳空间401形成于上壳41和下壳42中的其中一个的内部,第二容纳空间402由上壳41和下壳42合围而成;又或者,第二容纳空间402形成于上壳41和下壳42中的其中一个的内部,第一容纳空间401由上壳41和下壳42合围而成。
如图5~7,示出了另一种实施例的清洁组件。与图4的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一传动件21安装于输出轴11的中部,轴承50设于输出轴11上,位于第一传动件21的背离电机本体的一侧。具体地,轴承50包括第二轴承52,第二轴承52固定于输出轴11的自由端,第二轴承52可以通过对输出轴11的自由端进行轴向和径向限位,限制输出轴11和第一传动件21的来回窜动,降低清洁件30受到载力后发出的噪音强度。
为了方便组装,该实施例中,第一容纳空间401由上壳41和下壳42合围而成,第二容纳空间402形成于上壳41中。在组装时,可以先将第二轴承52采用粘合等方式固定于上壳41,然后在电机10的输出轴11上涂抹胶水,将输出轴11固定到下壳42内,并使输出轴11的自由端穿设并固定在第二轴承52内圈,最后,将上壳41与下壳42扣合完成组装。上述结构中,由于第一传动件21为蜗杆,在第一传动件21与第二传动件22(斜齿涡轮)啮合后,第一传动件21与第二传动件22整体实际为齿轮组结构,因此,在清洁件30受到载力后,电机10的输出轴11被第二轴承52在各方向上进行限制而无法窜动,从而改善输出轴11来回窜动产生的敲击声音,也即极大降低了清洁件30受到载力后发出的噪音强度。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轴承51、第二轴承52可以同时存在,二者分别位于输出轴11的两端与固定壳40之间。如此,输出轴11的两端均被相应的轴承在轴向上和径向上进行限位,输出轴11的两端均难以发生窜动,可以更可靠地避免输出轴11来回窜动产生噪音。
如图8~9C,示出了又一种实施例的清洁组件。在该实施例中,轴向限位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传动件21远离电机10的一端的限位凸台211,与之相应地,第一容纳空间包括限位空间400,限位空间400将限位凸台211围设于其中,以限制限位凸台211的轴向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限位空间400可以形成于上壳41和下壳42的其中一个内,也可以由上壳41和下壳42拼合而成。
如图8,上壳41包括自第一容纳空间内壁凸出的第一限位部411,下壳42包括朝向上壳41延伸的第二限位部421,第二限位部421、第一限位部411分别对限位凸台211的轴向两端进行限位。
由于限位空间400的限位,限位凸台211被限制在限位空间400内进行旋转,且限位空间400仅允许限位凸台211在轴向上进行小幅度的微调,可以限制第一传动件21、输出轴11的轴向活动幅度,也能减小噪音。
在装配时,可以先将电机10安装到上壳41,然后将第一传动件21从端部压入输出轴11的自由端,最后再将上壳41与下壳42组装。
上述结构中,由于第一传动件21为蜗杆,在第一传动件21与第二传动件22(斜齿涡轮)啮合后,第一传动件21与第二传动件22整体实际为齿轮组结构,因此,在清洁件30受到载力后,电机10的输出轴11被限位凸台211在各方向上进行限制而无法窜动,从而改善输出轴11来回窜动产生的敲击声音,也即极大降低了清洁件30受到载力后发出的噪音强度。
可以理解的是,限位凸台211可以是第一传动件21的一部分,两者一体成型,通过上壳41和下壳42对限位凸台211进行限位,实现减少第一传动21件窜动量的目的。同时,限位凸台211与第一传动件21一体成型也可以减少零部件数量,提高清洁组件的拆卸和装配的效率。
如图10、11所示,示出了又一种实施例的清洁组件。在该实施例中,轴向限位件包括弹性的垫片60,垫片60设于第二传动件22的朝向清洁件30的一侧与固定壳40之间,可以限制第二传动件22的轴向移动,从而避免其大幅度运动而推动第一传动件21沿输出轴11的轴向方向窜动。
如图11所示的方位,上述结构中,由于第一传动件21为蜗杆,在与第二传动件22(斜齿涡轮)啮合后,蜗杆斜齿在传动中具有倾斜向上的分力,当清洁件30受到负载后,位于蜗杆斜齿上的分力将加大,蜗杆传动过程中无法保持稳定的啮合传动,进而导致输出轴11出现上下窜动的现象,且在此结构中,清洁件30受到的负载越大,产生的撞击越大,产生的噪音越大。
有鉴于此,第二传动件22的朝向清洁件30的一侧即第二传动件22的下方,第二传动件22下表面与固定壳40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垫片60位于该间隙内,在清洁件30工作过程中,当清洁件30在旋转过程中受到阻挡时,其垫片60可被压缩,第二传动件22可朝待清洁面轴向移动,从而避免第二传动件22将反作用力传递至第一传动件21,引起第一传动件21沿输出轴11的轴向方向窜动。第二传动件22朝待清洁面轴向移动过程中,第二传动件22下表面受到垫片60的弹性力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第二传动件22的轴向上的缓冲和减震,避免了第二传动件22与固定壳40的硬性碰撞,进一步改善了噪音现象。
示例性地,垫片60包括层叠的弹性层和耐磨层,耐磨层设于弹性层上朝向第二传动件22的一侧,用于与第二传动件22接触,可以延长垫片60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上述各实施例可以自由组合,并不仅限于单个实施例,例如:在输出轴11靠近电机本体的一端设置第一轴承51,在输出轴11的自由端设置第二轴承52,同时,在第二传动件22下表面与固定壳40之间设置垫片60,利用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限制第一传动件21在输出轴11的轴向上的窜动,利用垫片60缓冲第二传动件22所受到的载力,避免第一传动件21直接接收与第二传动件22所受强度一致的载力,避免第一传动件21出现较大的窜动,从而改善输出轴11来回窜动产生的敲击声音。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轴向限位件固定安装在电机输出轴和/或第二传动件与固定壳之间,当边刷等清洁件受到的载荷传递至传动机构时,电机输出轴、第一传动件在轴向上的自由度受到轴向限位件的限制,或者,轴向限位件可以限制第二传动件将沿输出轴轴向方向的反作用力传递至第一传动件,因此电机输出轴、第一传动件不会窜动,可以改善清洁件工作过程中出现较大噪音的现象,提升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清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机,包括电机本体和输出轴;
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件和耦接所述第一传动件的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固定在所述输出轴上;
清洁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同轴固定;
固定壳,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固定壳,所述输出轴、所述传动机构设于所述固定壳内;
轴向限位件,所述输出轴、所述第二传动件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固定壳之间设有所述轴向限位件,所述轴向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第一传动件相对于所述固定壳在所述输出轴轴向方向的轴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具有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输出轴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清洁件朝向所述第二传动件的一侧均位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所述轴向限位件和与其相邻的所述输出轴或所述第二传动件同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件为蜗杆,所述第二传动件为斜齿蜗轮,且两者相互啮合传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彼此交错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限位件包括设于所述输出轴上的轴承,所述轴承与所述固定壳连接,用于限制所述输出轴沿其轴向方向的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于所述输出轴的外周面,其外圈固定于所述固定壳;
所述电机本体与所述第一传动件之间设有所述轴承,和/或,所述第一传动件的背离所述电机本体的一侧设有所述轴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围成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纳空间,所述清洁件至少部分伸出所述下壳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嵌设于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中的其中一个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限位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传动件远离所述电机一端的限位凸台,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包括限位空间,所述限位空间将所述限位凸台围设于其中,以限制所述限位凸台的轴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包括自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壁凸出的第一限位部,所述下壳包括朝向所述上壳延伸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分别对所述限位凸台的轴向两端进行限位。
10.根据权利要求2~9任一所述的清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限位件包括弹性的垫片,所述垫片设于所述第二传动件的朝向所述清洁件的一侧与所述固定壳之间,以限制所述第二传动件的轴向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清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包括层叠的弹性层和耐磨层,所述耐磨层设于所述弹性层上朝向所述第二传动件的一侧。
12.一种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设于所述主体的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清洁组件,所述清洁件部分伸出所述主体外。
CN202321251694.7U 2023-05-22 2023-05-22 清洁组件及清洁机器人 Active CN2198355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51694.7U CN219835580U (zh) 2023-05-22 2023-05-22 清洁组件及清洁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51694.7U CN219835580U (zh) 2023-05-22 2023-05-22 清洁组件及清洁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35580U true CN219835580U (zh) 2023-10-17

Family

ID=88302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51694.7U Active CN219835580U (zh) 2023-05-22 2023-05-22 清洁组件及清洁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355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80742B2 (ja) ホイール駆動装置、および、ホイール駆動装置を有する掃除ロボット
JP2006034813A (ja) 自走式掃除機
CN219835580U (zh) 清洁组件及清洁机器人
CN111466847B (zh) 一种可挤压变形的抹布盘结构、清洁机构及扫地机
CN113229745A (zh) 用于吸尘器的地刷总成和吸尘器
CA2666076A1 (en) Worm drive assembly for agitator
JP2017074321A (ja) 自律走行型掃除機および駆動装置付き車輪
CN220089389U (zh) 清洁机器人
TW201918210A (zh) 自律行走式掃地機器人及附驅動裝置的車輪
CN213721726U (zh) 地刷
CN211491288U (zh) 电动螺丝批及其减震机构
JP5470319B2 (ja) 電気掃除機の吸口体およびこの吸口体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CN220027921U (zh) 键盘清洁器
CN216628407U (zh) 传动机构、清洁装置以及清洁设备
CN216702461U (zh) 滚刷、地刷组件及洗地机
CN217547961U (zh) 一种驱动机构及清洁装置
CN216776882U (zh) 自适应机构、清洁模组及清洁机器人
CN217659687U (zh) 地刷组件及具有该地刷组件的洗地机
CN218943210U (zh) 一种低噪音表面清洁装置
CN219814009U (zh) 一种低噪音扫地机
CN220025274U (zh) 一种电动牙刷
CN114052577A (zh) 滚刷、地刷组件及洗地机
CN114617504B (zh) 一种边扫装置及清洁机器人
CN215874501U (zh) 毛刷轴驱动结构、地刷组件及清洗机
CN216905999U (zh) 一种拔禾链安全离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