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33105U - 连接器及其止退件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及其止退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33105U
CN219833105U CN202320465483.7U CN202320465483U CN219833105U CN 219833105 U CN219833105 U CN 219833105U CN 202320465483 U CN202320465483 U CN 202320465483U CN 219833105 U CN219833105 U CN 2198331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aining
hole
insertion hole
positioning hole
backst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6548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远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Qiaohe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Qiaohe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Qiaohe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Qiaohe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6548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331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331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331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止退件,用于止退电接触件,电接触件包括止挡部,止退件包括多个止退单元,多个止退单元围成插入孔,止退单元包括止退部,止退部能转动,插入孔的轴心线和止退部的转动轴心线所在的平面与止退部之间的夹角能变大或复位;当电接触件插入所述插入孔时,止挡部能抵推止退单元绕转动轴心线转动,夹角变大,使得插入孔的内径增大;当止挡部越过止退单元时,夹角复位,插入孔的内径复位,止挡部与止退部相互抵顶,以使电接触件定位于插座,能防止电接触件脱离插座;止退件的磨损较少,提高止退件的使用寿命。本申请还公开一种设有止退件的连接器。

Description

连接器及其止退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器接插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及其止退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连接器一般包括插座及接触件,所述接触件与插座之间一般通过弹性的卡扣与卡槽的配合卡接,所述卡槽设于所述接触件和所述插座中的一者,所述卡槽设于所述接触件和所述插座中的另一者。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卡扣容易磨损坏,影响接触件与插座的卡接。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止退件及设有所述止退件的连接器。
本申请提供一种止退件,用于止退电接触件,所述电接触件包括止挡部,所述止退件包括多个止退单元,多个所述止退单元围成插入孔,所述止退单元包括止退部,所述止退部能转动,所述插入孔的轴心线和所述止退部的转动轴心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止退部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能变大或复位;当所述电接触件插入所述插入孔时,所述止挡部抵推所述止退单元绕所述转动轴心线转动,所述夹角变大,所述插入孔的内径增大;当所述止挡部越过所述止退单元时,所述夹角复位,所述插入孔的内径复位,所述止挡部与所述止退部相互抵顶。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退单元还包括支撑部及连接部,所述支撑部连接于所述止退部的一端,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止退部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所述连接部的相对另一端连接于相邻的所述止退单元的支撑部远离所述止退部的一端。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退单元的止退部、支撑部和连接部围成三角形的支撑架,多个所述支撑架的首尾相连接形成以所述轴心线为中心环绕的圆环结构,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插入孔的轴心线,多个所述止退单元的止退部和连接部的连接处围成所述插入孔。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退单元的止退部与支撑部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所述止退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第二夹角,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第三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值大于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值及所述第三夹角的角度值。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角的角度值的范围为15度-20度;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值的范围为80度-95度。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轴心线平行于所述转动轴心线,所述止挡部能抵推所述连接部以使所述止挡部绕所述转动轴心线转动,以增大所述夹角的角度值,使得所述插入孔的内径增大。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退部为止退杆,所述支撑部为支撑杆,所述止退杆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轴心线及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轴心线。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止退件、插座、止挡件及电接触件,所述插座设有插接孔,所述插座于所述插接孔的内周面设有相邻的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所述插接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及所述第二定位孔相互连通,所述止退件定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孔,所述止挡件定位于所述第二定位孔,所述止挡件抵顶于所述止退件,所述电接触件的止挡部抵顶于所述止退件的止退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接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及所述第二定位孔共轴心线,所述插接孔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内径,所述插座在所述插接孔与所述第一定位孔之间形成第一台阶面,所述止退件定位于所述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二定位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内径,所述插座在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孔之间形成第二台阶面,所述止挡件定位于所述第二台阶面。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台阶面远离所述插接孔的周围设有定位槽,所述止退单元的支撑部与连接部的连接处定位于所述定位槽。
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的止退件通过止退单元绕对应的转动轴心线转动来改变插入孔的内径的大小,以方便电接触件的止退部的穿过;止退单元发生弹性变形,当止退部越过止退单元后,止退单元恢复形变,使得止退部复位,插入孔的内径复位,止挡部抵顶于止退部,以使电接触件定位于插座,能防止电接触件脱离插座。由于插入孔的内径可以根据止退部的外径大小进行改变,因此,止退件能定位不同的电接触件;其次,止退单元绕对应的转动轴心线转动以实现止退部对止退部的抵顶,因此,止退单元的磨损较少,提高止退件的使用寿命,能使电接触件与插座之间的连接更稳定、更牢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示止退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所示止退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所示止退件的其中一支撑单元的侧部示意图。
图6是图3中所示止退件的顶部示意图。
图7-图9是图5中的连接器的组装过程示意图。
图10是图7及图9中的连接器的止退件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8中的连接器的止退件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12-图14是图5中的连接器的拆卸过程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的连接器的侧部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的连接器沿XVII-XVII线的剖面视图。
图18是图17中XVIII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中出现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在……上”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至图6,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100,连接器100包括插座20、止退件40、止挡件60及电接触件80,插座20设有插接孔201,插座20于插接孔201的内周面设有相邻的第一定位孔203及第二定位孔205;插接孔201、第一定位孔203及第二定位孔205相互连通,止退件40定位于第一定位孔203,止挡件60定位于第二定位孔205,止挡件60抵顶于止退件40,以避免止退件40脱离插座;止退件40用于抵顶电接触件80,以防止电接触件80脱离插座20;止退件40包括多个止退单元42,多个止退单元42围成插入孔45,本实施例中,多个止退单元42首尾连接以围合成插入孔45,止退单元42包括止退部421,止退部421能转动,插入孔45的轴心线L1和止退部421的转动轴心线L2所在的平面与止退部421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能变大或复位;电接触件80包括止挡部82,当电接触件80插入该插入孔45时,止挡部82能抵推止退单元42绕转动轴心线L2转动,夹角α变大,使得插入孔45的内径D增大;当止挡部82越过止退单元42后,夹角α复位,插入孔45的内径D复位,止挡部82与止退部421相互抵顶,以使电接触件80定位于插座20,防止电接触件80脱离插座20。转动轴心线L2位于止退部421与支撑部423的连接处,轴心线L1平行于转动轴心线L2。
本申请连接器100中,止退件40通过止退单元42绕对应的转动轴心线L2转动来改变插入孔45的内径D的大小,以方便电接触件80的止挡部82的穿过;当止挡部82越过止退单元42后,止退单元42的止退部421复位,插入孔45的内径D复位,止挡部82抵顶于止退部421,以使电接触件80定位于插座20,能防止电接触件80脱离插座20。由于插入孔45的内径D可以根据止挡部82的外径大小进行改变,因此,止退件40能定位不同外径大小的止挡部82,也就是止退件40能定位不同的电接触件80;其次,止退单元42绕对应的转动轴心线L2转动以实现止退部421对止挡部82的抵顶,或者止退部421与止挡部82的相互脱离,因此,止退单元42的磨损较少,提高止退件40的使用寿命,能使电接触件80与插座20之间的连接更稳定、更牢固。
止退单元42采用弹性丝扭曲折弯形成,多个止退单元42的首尾相连形成以轴心线L1为中心环绕一圈以形成圆环结构的止退件40;止退件40由一根弹性丝扭曲折弯形成,且所述弹性丝的首尾通过焊接或者钢套连在一起。所述弹性丝可以是弹性金属丝或弹性非金属丝,所述弹性金属丝可以是但不限于不锈钢丝、铜合金丝、琴钢线等;所述弹性非金属丝可以是但不限于弹性塑料丝或弹性橡胶丝等。可选地,止退件40采用截面为圆形的一根金属丝扭曲折弯而成;止退件40采用弹簧机加工而成,所述弹簧机的出线孔都是为圆形,因此,制造成止退件40的金属丝的截面为圆形,能确保电接触件80插入止退件40的插入孔45的柔顺性,且避免止退件40刮伤电接触件80的镀层。本实施例中,止退件40采用一根圆形不锈钢丝扭曲折弯而成,因为不锈钢丝不需要表面处理即可达到防锈,且不锈钢丝具有较好的钢性与弹性,使用寿命会更长,且不锈钢丝市场应用广泛且成本较低,供应快且充足。止退件40采用弹簧机加工制成,无需采用模具,加工成本较低。
如图3-图6所示,多个止退单元42以轴心线L1为中心大致成发射状布局,止退部421的长度方向与轴心线L1和转动轴心线L2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α为锐角,即夹角α大于0度小于90度;可选地,夹角α的范围在15度-20度之间。每一止退单元42还包括支撑部423及连接部425,支撑部423连接于止退部421远离轴心线L1的一端,连接部425的一端连接于止退部421远离支撑部423的一端,连接部425的相对另一端连接于相邻的止退单元42的支撑部远离止退部421的一端。本实施例中,支撑部423远离轴心线L1,且支撑部423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于轴心线L1,止退部421远离支撑部423的一端靠近轴心线L1;止退部421与连接部425之间的第一连接处4211相较于支撑部423与止退部421之间的第二连接处4213,及支撑部423与连接部425之间的第三连接处4215更靠近轴心线L1。多个止退单元42的止退部421和连接部425之间的第一连接处4211围成插入孔45。
可选地,止退部421与连接部425之间的连接处圆弧过渡,也就是第一连接处4211为圆弧过渡,能避免第一连接处4211划伤或损坏止挡部82。
可选地,止退单元42的止退部421、支撑部423和连接部425围成三角形的支撑架,止退部421与支撑部423大致垂直,止退部421与支撑部423之间的第一夹角A的角度值的范围为80度-95度。若第一夹角A的角度值小于80度,电接触件80在受退力时,对止退件40会有下滑力,可能会导致止退件40脱离插座20的风险。优选地,止退部421与支撑部423之间的第一夹角A的角度值的范围为90度-95度。本实施例中,第一夹角A的角度值为90度;止退部421与连接部425之间的第二夹角B为锐角,支撑部423与连接部425之间的第三夹角C为锐角;第一夹角A的角度值大于第二夹角B的角度值及第三夹角C的角度度。
止退部421的长度与支撑部423的长度可以相同或不同;本实施例中,止退部421的长度小于支撑部423的长度。在其他实施例中,止退部421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支撑部423的长度。多个所述支撑架的首尾相连接形成以轴心线L1为中心环绕成一个圆环结构,也就是插入孔45为圆形孔;多个止退单元42的止退部421和连接部425的第一连接处4211围成圆形的插入孔45。本实施例中,止退部421为止退杆,支撑部423为支撑杆,以及连接部425为连接杆,该止退杆与支撑杆大致垂直,也就是止退杆与支撑杆之间的第一夹角A的角度值的范围为80度-95度;止退杆与连接杆围成第二夹角B,支撑杆与连接杆围成第三夹角C。优选地,所述止退杆的长度方向垂直于轴心线L1及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轴心线L1,连接杆相对于轴心线L1倾斜,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止退杆远离支撑杆的一端,连接杆的相对另一端连接于相邻的止退单元42的支撑杆远离轴心线L1的一端。止退单元42的止退部421的长度、支撑部423的长度、连接部425的长度、第一夹角A的大小、第二夹角B的大小,以及第三夹角C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任意设计,不局限于特定的尺寸和角度大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止退杆的长度方向可在不垂直于轴心线L1及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如止退杆靠近轴心线L1的一端稍微下沉一定角度,此时,止退杆的长度方向与轴心线L1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止退杆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杆的长度方向不垂直;或者止退杆靠近轴心线L1的一端稍微上升一定角度,此时,止退杆的长度方向与轴心线L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止退杆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杆的长度方向不垂直。
连接部425相对于轴心线L1倾斜,具体地,连接部425自支撑部423远离止退部421的一端向相邻的止退单元42的止退部421远离支撑部423的一端延伸,连接部425靠近第一连接处4211的一端相较于连接部425靠近第三连接处4215的一端更靠近轴心线L1。由于连接部425相对于轴心线L1倾斜,因此,在向插入孔45插入电接触件80的过程中,止挡部82能滑动地抵推每一止退单元42的连接部425,以使止退单元42的止退部421和连接部425一并绕对应的转动轴心线L2转动而发生弹性变形,以增大夹角α的角度值,使得插入孔45的内径增大,方便止挡部82越过止退部421。当止挡部82越过止退部421时,止退单元42弹性复位,夹角α复位,插入孔45的内径D复位,直至止退部421与止挡部82相互抵顶。
如图3-图6所示,止退单元42的止退部421与连接部425共面,也就是每一止退单元42的止退部421与连接部425完全重合。支撑部423的一端连接于止退部421远离插入孔45的一端,支撑部423的相对另一端连接于相邻的止退单元42的连接部425远离插入孔45的一端。通过止退部421与连接部425共面,能在止退部421受到止挡部82轴向的反退力时,通过连接部425支撑止退部421,使止退部421不会容易发生变形,从而提供更大的保持力;通过支撑部423的倾斜使每一止退单元42的止退部421与斜边都能重合。所述反退力是指与电接触件80插入至插座20的插接孔201的方向相反的力。
可选地,多个止退单元42的止退部421共面,以增大止退件40与止挡部82之间的相互抵顶面积,使得止退件40更牢固地定位于插座20。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止退单元42首尾连接可以围成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的插入孔、多边形的插入孔等。电接触件80的止挡部82可以设计为圆形、椭圆形的止挡部、多边形的止挡部82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止退单元42分别独立,多个止退单元42分别安装于连接框,多个止退单元42围合成插入孔,止退单元42能相对于连接框转动;当电接触件插入该插入孔时,止挡部82滑动地抵推止退单元42相对于连接框转动,使得插入孔的内径增大,直至止挡部82越过止退件40,止退单元42相对于连接框转动而复位,插入孔的内径复位,使得止退部421与止挡部82相互抵顶。
如图1及图2所示,插接孔201、第一定位孔203及第二定位孔205共轴心线L1,第一定位孔203位于插接孔201与第二定位孔205之间,第一定位孔203的相对两端分别连通插接孔201及第二定位孔205,插接孔201远离第二定位孔205的一端穿通插座20的底面,第二定位孔205远离插接孔201的一端穿通插座20的顶面;插接孔201的内径小于第一定位孔203的内径,插座20于插接孔201与第一定位孔203之间形成第一台阶面204,止退件40容置于第一定位孔203并定位于第一台阶面204;第二定位孔205的内径大于第一定位孔203的内径,插座20在第一定位孔203与第二定位孔205之间形成第二台阶面206,止挡件60容置于第二定位孔203并定位于第二台阶面206。
可选地,第一台阶面204远离插接孔201的周围设有定位槽207,止退单元42的支撑部423与连接部425的连接处定位于定位槽207。具体地,定位槽207沿第一定位孔203的周向围设一圈,定位槽207包括环形的支撑面2071、设于支撑面2071的相对两侧的第一内周面2073及第二内周面2075,定位槽207的第一内周面2073与第一定位孔203的内周面共面,第二内周面2075倾斜于第一台阶面204;优选地,第二内周面2075的倾斜角度与连接部425的倾斜角度一致,有利于止退单元42绕转动轴心线L2转动。
如图2所示,止挡件60为定位于第二定位孔205内的止挡柱,止挡件60沿其轴向设有第一避位孔601、第二避位孔603及位于第一避位孔601与第二避位孔603之间的第三避位孔605;第一避位孔601、第二避位孔603及第三避位孔605相互连通,第一避位孔601远离第二避位孔603的一端穿通止挡件60的底面,第三避位孔605远离第一避位孔601的一端穿通止挡件60的顶面。第二避位孔603的内径与第一避位孔601的内径相同,第三避位孔605的内径小于第一避位孔601的内径。
电接触件80还包括第一接触杆83、第二接触杆85及导滑部86;第一接触杆83、导滑部86、止挡部82及第二接触杆85沿第一接触杆83的轴向依次排列,第一接触杆83的外径小于第二接触杆85的外径,导滑部86的外径大于第二接触杆85的外径,止挡部82的外径大于导滑部86的外径。可选地,导滑部86面朝第一接触杆83的端面边缘设有圆弧面,止挡部82面朝导滑部86的端面设有圆弧形的导滑面822。止挡部82设有抵顶面824,抵顶面824位于止挡部82背离导滑部86的端面。
如图1-图2及图7-图11所示,组装连接器100时,将止退件40安装至插座20,具体地,将止退件40自插座20的第二定位孔205定位至第一定位孔203中,使得支撑部423与连接部425的第三连接处4215容置于定位槽207内,且第三连接处4215抵顶于支撑面2071;将止挡件60安装至插座20,具体地,将止挡件60定位于第二定位孔205中,使止挡件60抵顶于止退部421远离插入孔45的一端,以防止所述止退件40脱离插座20;此时,止退件40的顶面如图10所示,夹角α的角度值为原始角度,所述原始角度为止退单元42在没有发生弹性形变时的角度值。如图7-图9所示,将电接触件80的第一接触杆83插入所述插接孔201及插入孔45中,使得止挡部82的导滑面822滑动地抵推连接部425,以使止退单元42的止退部421和连接部425一并沿对应的转动轴心线L2转动,使得止退单元42的发生弹性变形,此时,如图11所示,夹角α的角度值增大,插入孔45的内径D增大。直至止挡部82越过止退部421时,止退单元42弹性复位,夹角α的角度值复位至原始角度,插入孔45的内径D复位,使得止挡部82的抵顶面824抵顶止退部421。电接触件80的止挡部82越过止退部421所需的插入力较小,止退件40对止挡部82的止挡阻力较大,增大了电接触件80的易装性和可靠性。此时,电接触件80定位于插座20,止挡部82、导滑部86及第一接触杆83分别容置于止挡件60的第一避位孔601、第三避位孔605及第二避位孔603中。根据止退件40的线径大小和材料调节电接触件80插入阻力,在不需使用治具情况下,手动即可将止退件40装入至插座20,组装方便;其次,随着止退单元42的转动的角度变化可适配不同尺寸的电接触件80,使止退件40适用尺寸范围广,也就是止退件40适配的电接触件的尺寸范围大,可减少电接触件规范种类,从而降低管理成本;另外,止退件40的使用寿命长。
当使用连接器100时,若对电接触件80施加退力,所述退力的方向与电接触件80插入至插座20的插接孔201的方向相反,所述退力通过止挡部82作用于止退部421,所述退力会作用于止退单元42的连接部425和支撑部423上,大部分退力将交汇于连接部425和支撑部423的连接处(即第三连接处4215),形成V字形以达到力的相互抗恒效果,第三连接处4215抵顶在插座20的支撑面上,能防止止退件40外张变形。且止退件40的止退部421远离插入孔45的周围被止挡件60压住,能防止止退件40从顶端脱离出。止退件40抵顶止挡部82,止挡件60抵顶于止挡部82背离止退件40的一侧,因此,在电接触件80的轴向的两个自由度方向都对电接触件80进行了约束,达到了防止电接触件80退出的目的。
如图12-图14所示,从插座20取出电接触件80时,提供拆卸治具90,具体地,拆卸治具90为拆卸圆筒,所述拆卸圆筒的内径大于止挡部82的外径;将所述拆卸圆筒插入插座20的插接孔201中,拆卸治具90滑动地抵推止退单元42的连接部425,使得止退部421和连接部425一并绕对应的转动轴心线L2转动,夹角α的角度值增大,插入孔45的内径D增大,直至止退件40的插入孔45的内径大于止挡部82的外径,止退件40的每个止退单元42避开止挡部82,再将电接触件80沿其退出方向顺着拆卸圆筒的内腔直接取出。从插座20上取出止退件40时,具体地,将止挡件60从插座20的第二定位孔205拔出,再将止退件40从插座20的第一定位孔203中取出止退件40。取出后的止退件40能重复使用,本申请的止退件40的拆卸方便,即只需要一个拆卸圆筒就能将电接触件80取出,拆装方便;整个拆卸过程不会损坏任何零部件即可完成拆卸,拆卸简单,拆卸下来的止退件40可再进行组装装配,也就是止退件40能重复使用,加大了止退件40的重复利用率,降低了损耗率,降低成本,提高连接器的维修便易性。电接触件80故障时,拆卸简单方便,便于维修、更换。
请一并参阅图15-图18,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100a结构与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100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实施例中的连接器100a在连接器100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电接触件80,也就是连接器100a包括两个相同的电接触件80,两个电接触件80分别为正极及负极。具体地,连接器100a包括外壳30、设于外壳30内的两个插座20、两个止退件40、两个止挡件60及两个电接触件80;外壳30包括基板32及设于基板32上的围板34,围板34围成环形的收容空间341,两个相互间隔的插座20设于基板32的顶面,并容置于收容空间341内,插座20的插接孔201穿通基板32背离围板34的底面,两个止退件40分别定位于两个插座20的第一定位孔203中,两个止挡件60分别卡接于两个插座20的第二定位孔205,以防止两个止退件40退出插座20,两个电接触件80分别插接于两个插座20,以使每一止挡部82与对应的止退件40相互抵顶,使得电接触件80可拆卸地连接于插座20,避免电接触件80脱离插座20。
组装时,将两个止退件40分别从插座20的第二定位孔205定位至第一定位孔203中,使得每一止退件40的支撑部423与连接部425的连接处容置于对应的定位槽207内;将两个止挡件60分别定位于两个第二定位孔205中,使每一止挡件60抵顶于对应的止退部421,以防止止退件40脱离插座20;将两个电接触件80的第一接触杆83分别插入插接孔201中,使得止挡部82滑动地抵推对应的连接部425,以使止退单元42的止退部421和连接部425一并转动,止退单元42的发生弹性变形,此时,插入孔45的内径增大,直至止挡部82越过止退部421,止退单元42弹性复位,插入孔45的内径复位,使得止挡部82与止退部421相互抵顶。此时,每一电接触件80牢固地定位于插座20。本实施例中的电接触件80及止退件40的拆卸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拆卸方法相同,在此不再描述。
可选地,基板32的底面于基板32的周围设有防水圈35,以便于连接器100a密封地连接于其他元件。具体地,基板32的底面于基板32的周围设有定位环槽322,防水圈35定位于定位环槽322,且防水圈35的部分外露出基板32的底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的连接器也可以包括外壳、设有于外壳的三个插座20、三个止退件40、三个止挡件60及三个电接触件80;三个止退件40分别定位于三个插座20的第一定位孔203中,三个止挡件60分别卡接于三个插座20的第二定位孔205,以防止止退件40退出插座20,三个电接触件80分别插接于三个插座20,以使每一止挡部82与对应的止退件40相互抵顶,使得电接触件80可拆卸地连接于插座20,避免电接触件80脱离插座20。
本申请的连接器不限定于外壳的变化,连接器的外形变化不会影响止退件40的作用,因此,止退件40能适用于任何需要定位电接触件至外壳的连接器。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

Claims (10)

1.一种止退件,用于止退电接触件,所述电接触件包括止挡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退件包括多个止退单元,多个所述止退单元围合成插入孔,所述止退单元包括止退部,所述止退部能转动,所述插入孔的轴心线和所述止退部的转动轴心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止退部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能变大或复位;当所述电接触件插入所述插入孔时,所述止挡部抵推所述止退单元绕所述转动轴心线转动,所述夹角变大,所述插入孔的内径增大;当所述止挡部越过所述止退单元时,所述夹角复位,所述插入孔的内径复位,所述止挡部与所述止退部相互抵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退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退单元还包括支撑部及连接部,所述支撑部连接于所述止退部的一端,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止退部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所述连接部的相对另一端连接于相邻的所述止退单元的支撑部远离所述止退部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退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退单元的止退部、支撑部和连接部围成三角形的支撑架,多个所述支撑架的首尾相连接形成以所述轴心线为中心环绕的圆环结构,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插入孔的轴心线,多个所述止退单元的止退部和连接部的连接处围成所述插入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止退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退单元的止退部与支撑部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所述止退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第二夹角,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第三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值大于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值及所述第三夹角的角度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止退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的角度值的范围为15度-20度;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值的范围为80度-95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退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心线平行于所述转动轴心线,所述止挡部能抵推所述连接部以使所述止挡部绕所述转动轴心线转动,以增大所述夹角的角度值,使得所述插入孔的内径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止退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退部为止退杆,所述支撑部为支撑杆,所述止退杆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轴心线及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轴心线。
8.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止退件、插座、止挡件及电接触件,所述插座设有插接孔,所述插座于所述插接孔的内周面设有相邻的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所述插接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及所述第二定位孔相互连通,所述止退件定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孔,所述止挡件定位于所述第二定位孔,所述止挡件抵顶于所述止退件,所述电接触件的止挡部抵顶于所述止退件的止退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及所述第二定位孔共轴心线,所述插接孔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内径,所述插座在所述插接孔与所述第一定位孔之间形成第一台阶面,所述止退件定位于所述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二定位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内径,所述插座在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孔之间形成第二台阶面,所述止挡件定位于所述第二台阶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阶面远离所述插接孔的周围设有定位槽,所述止退单元的支撑部与连接部的连接处定位于所述定位槽。
CN202320465483.7U 2023-03-10 2023-03-10 连接器及其止退件 Active CN2198331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65483.7U CN219833105U (zh) 2023-03-10 2023-03-10 连接器及其止退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65483.7U CN219833105U (zh) 2023-03-10 2023-03-10 连接器及其止退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33105U true CN219833105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78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65483.7U Active CN219833105U (zh) 2023-03-10 2023-03-10 连接器及其止退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331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01004A (en) Retention clip for electrical contacts
US20120178317A1 (en) Electrical Contact With Embedded Wiring
JP2010034065A (ja) 同軸コネクタの内部接点構造
CN219833105U (zh) 连接器及其止退件
JP2010086797A (ja) 端子金具及び端子金具付き電線
US11063384B2 (en) Connector
US4143930A (en) Swivel connection
WO2023246794A1 (zh) 纤维固定器、轴承电腐蚀防护导电环及电机
CN218997143U (zh) 一种新能源快充电连接器及卡簧端子
CN116487915A (zh) 充电用组合端子
JP4066529B2 (ja) 可撓性チューブの端末保持具
US5788531A (en) Connector alignment guide
CN109038018B (zh) 一种线簧端子连接结构
CN210859509U (zh) 一种分体式螺母
CN220122142U (zh) 改进型充电用组合端子
CN218494917U (zh) 一种r7s灯头结构
US6007360A (en) Guide socket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9811682U (zh) 讯号接头
CN218040637U (zh) 可挠动的保护管接头
CN218677793U (zh) 多定位推拉式插头
CN218694720U (zh) 一种装配式焊接组件
CN217215416U (zh) 一种可旋转电连接器
CN220106965U (zh) 一种模块化可拆分接触件
CN219350815U (zh) 一种旋接式快接公接头
CN216355233U (zh) 一种smpm-kk型连接器装配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