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31425U - 一种hud盖板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hud盖板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31425U
CN219831425U CN202320940835.XU CN202320940835U CN219831425U CN 219831425 U CN219831425 U CN 219831425U CN 202320940835 U CN202320940835 U CN 202320940835U CN 219831425 U CN219831425 U CN 2198314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d
cover
split
clamping
cov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4083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谷玉龙
邱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deal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deal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deal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deal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4083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314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314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314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HUD盖板及车辆,HUD盖板包括盖板主体,所述盖板主体具有筒状的盖板筒;防反射膜,所述防反射膜贴敷式设置在至少所述盖板筒的部分内侧壁上,本申请的HUD盖板能避免HUD发射光被盖板筒的内侧壁反射而产生的彩虹斑缺陷,提高了HUD投影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HUD盖板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HUD盖板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提升,汽车成为能够独立感知外部环境的智能体,汽车需要传达给驾驶员的信息日益丰富,传统仪表盘已经难以满足多维度的人机交互需求。驾驶员的注意力优先专注于驾驶,频繁转换视角关注仪表盘、中控、手机的信息会带来诸多盲驾隐患,研究显示,如果驾驶员的视线离开前方路面超两秒,事故发的可能性会急剧上升。由此HUD(Head Up Display抬头显示器或者平视显示器)应运而生。HUD将虚拟的图像和实景贴合,一方面可以让驾驶员和乘客无需转移视线,直观的感受到行车状态、导航、辅助驾驶(如车道偏离预警)等信息,大幅提升安全性;另一方面随着成像面积的不断扩大,HUD能够进一步把生活娱乐的信息显示其中,实现观影、地图POI推送等功能,给乘客以沉浸式的交互体验,成为链接虚拟和现实世界的桥梁。
在实际的产品中,HUD显示屏可以直接使用汽车的挡风玻璃,显示效果更为一体化,也有助于造型布置。同时,HUD盖板作为辅助式零件,设置在仪表板上。HUD发射的信息通过HUD盖板后投射到挡风玻璃上。而HUD盖板的设置使得在挡风玻璃上形成彩虹斑,影响了HUD投影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HUD盖板及车辆,该HUD通过在盖板筒的至少部分内侧壁上贴敷防反射膜,避免HUD发射光被盖板筒的内侧壁反射而产生的彩虹斑缺陷,提高了HUD投影效果。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HUD盖板,包括:
盖板主体,所述盖板主体具有筒状的盖板筒,
防反射膜,所述防反射膜贴敷式设置在至少所述盖板筒的部分内侧壁上。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防反射膜构造为植绒膜。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盖板筒构造为方形筒,并且所述盖板筒的侧壁之间通过弧状过渡壁连接,所述防反射膜由设置有所述防反射膜的一内侧壁上向与该内侧壁相邻的所述弧状过渡壁上延伸。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盖板主体还包括一体式设置在所述盖板筒的一端的盖板外沿,所述盖板主体构造为分体部件,并包括设置有所述植绒膜的第一分体和非设置有所述植绒膜的第二分体,所述第二分体包括所述盖板外沿,所述第一分体与所述第二分体卡接。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第一分体的连接端一体式设置有折弯件,所述折弯件具有:
与所述第一分体连接的第一台阶部,
与所述第一台阶部连接的延伸引导部,
与所述延伸引导部连接的连接沿,
其中,所述第二分体的与所述第一分体相对应的连接端的侧壁抵接到所述第一台阶部上并与所述延伸引导部搭接且位于所述延伸引导部的内侧,在所述连接沿与所述第二分体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接组件。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卡接组件包括:
设置在所述连接沿上的第一卡接孔,
设置在所述第二分体的外侧壁上朝向所述第一卡接孔延伸的第一卡接柱,
其中,在所述第一卡接柱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构造为三角形截面,以用于匹配所述第一卡接孔形成卡接配合。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第一分体的弧状过渡壁上分别设置有连接耳,在各所述连接耳与相应的弧状过渡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二分体的相应的侧壁抵接到所述第二台阶部处并位于所述连接耳的内侧,在所述连接耳与相应的所述第二分体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卡接组件。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第一分体和所述第二分体的外侧壁上分别固定设置有加强筋。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盖板主体的除去所述防反射膜的区域的内侧壁上设置喷漆层,所述喷漆层的光泽度为0.1~0.5。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HUD盖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工作中,HUD可以发射光线到盖板筒的背离挡风玻璃一侧的内侧壁上,通过在盖板筒的相应内壁上设置有防反射膜,用于使得光线到达此处不能产生能形成彩虹斑的反射,由此避免在挡风玻璃上形成彩虹斑缺陷,提高HUD投影效果。
附图说明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HUD盖板的内侧三维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HUD盖板的外侧三维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HUD盖板的第二分体三维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HUD盖板的第一分体三维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HUD盖板和挡风玻璃的竖向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彩虹斑形成原理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HUD盖板。在本申请中,HUD盖板包括盖板主体1和防反射膜3。其中,盖板主体1具有盖板筒11和盖板外沿12。在使用过程中,如图5所示,该HUD盖板用于安装到车辆的仪表板(图中未示出)上,并位于HUD(图中未示出)的上端。盖板筒11自身为筒状,内腔用于HUD工作中发射的信息通过。盖板外沿12设置在盖板筒11的一端,该端HUD盖板用于安装到车辆的仪表板上后处于上端。盖板外沿12用于与仪表板搭接,以保证结构优化,提高视觉效果。根据本申请,防反射膜3贴敷式设置在至少盖板筒11的背离车辆的挡风玻璃4的内侧壁上。可以理解的,在HUD盖板安装到车辆后,该防反射膜3设置在盖板筒11的后侧内壁上,并与挡风玻璃4大体相对。
现有技术中,挡风玻璃4’上常形成彩虹斑。经研究发现,如图6所示,HUD在工作中,有些光线(该光线在图6中以实线标识)通过HUD盖板1’的内腔直接投射到挡风玻璃4’上,用于形成影像。有些光线(该光线在图6中以虚线标识)投射到HUD盖板1’的内侧壁上,会被HUD盖板1’的内侧壁反射后再投射到挡风玻璃4上,并形成彩虹斑。根据本申请,通过在盖板筒11的后侧的内侧壁上设置防反射膜3,在HUD发射的光线到达盖板筒11的内侧壁上,防反射膜3限制光线的进一步反射,进而避免彩虹斑的产生,提高HUD视觉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防反射膜3构造为植绒膜。当然,本申请并不限于这种设置,例如,该防反射膜3还可以构造为毛毡等。植绒布在汽车内饰比较常见,可以就地取材,节省开支。该植绒膜可以通过粘贴的方式设置到盖板筒11的内侧壁上。
盖板筒11构造为方形筒,该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盖板筒11的侧壁之间通过弧状过渡壁13连接。防反射膜3由背离车辆的挡风玻璃侧的内壁上向相邻的弧状过渡壁13上延伸。也就是说,在盖板筒11的后侧壁与左右侧壁之间的弧状过渡壁13的内侧也设置有防反射膜3。根据试验,HUD发射的光线到达后侧壁与左右侧壁之间的弧状过渡壁13处时,有可能通过该处反射进而形成彩虹斑。由此,在该区域设置有防反射膜3可以有效避免彩虹斑。这种设置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彩虹斑的产生,还能保证在乘员可视范围内见不到防反射膜3,保证视觉效果。容易理解的,为了进一步减少或者杜绝彩虹斑的产生,该防反射膜3还可以延伸到盖板筒11的左右内侧壁上。
为了带有防反射膜3的盖板筒11制造方便,将盖板主体1构造为分体部件。具体地,如图2到5所示,盖板主体1包括设置有植绒膜的第一分体15和不设置有植绒膜的第二分体14。也就是说,盖板主体1依据是否设置植绒膜而进行拆分,而被拆分后的第一分体15和第二分体14各自独立制成。这种设置可以使得植绒膜直接贴敷到第一分体15的内侧壁上形成一个零件后再与第二分体14连接,用于保证植绒膜在第一分体15贴敷的牢固度,以及制造的便利性和美观性。本申请的图给出了植绒膜贴敷到后侧壁并延伸到与后侧壁的左右分别连接的弧状过渡壁13处,则第一分体15形状与防反射膜3的形状匹配,后文也会以该实施例为依据进行描述。可以理解的,当植绒膜贴敷到盖板筒11的左右侧壁时,其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的自身形状会有变化,而这种变化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预见的。
第一分体15与第二分体14卡接。具体地,在第一分体15的靠近盖板外沿12的端设置有折弯件,折弯件与第一分体15一体式连接。在HUD盖板安装到车辆后,折弯件相对于第一分体15位于上端。折弯件具有与第一分体15连接的第一台阶部16、与第一台阶部16连接的延伸引导部17,以及与延伸引导部17连接的连接沿18。在连接第一分体15与第二分体14的过程中,第二分体14的与第一分体相对应部位的下端面抵接到第一台阶部16上,第二分体14的下端与延伸引导部17搭接且第二分体14的下端位于延伸引导部17的内侧。上述设置可以保证第一分体15与第二分体14的内壁面平整,提高视觉效果。在连接沿18与第二分体14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接组件。
详细地,第一卡接组件具有设置在连接沿18上的第一卡接孔19,以及设置在第二分体14的外侧壁上的第一卡接柱20。在第一卡接柱20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21。第一卡接部21构造为三角形截面。在卡接过程中,在第一卡接部21的三角形斜边引导下,第一卡接柱20插入到第一卡接孔19内,到位后,第一卡接部21卡接到第一卡接孔19的外沿上,以形成卡接配合。上述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其中,第一卡接柱20和第一卡接部21均与第二分体14一体式构造。可以理解的,在第一分体15的后侧连接沿18上间隔式设置有多个,例如,2-6个第一卡接孔19,而在第一分体15的左右侧分别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卡接孔19,以用于稳定的连接第一分体15和第二分体14。第一卡接孔19与第一卡接柱20一一配合式连接。
在第一分体15的弧状过渡壁上分别设置有连接耳22。在各连接耳22与相应的弧状过渡壁13之间设置有第二台阶部23。在第一分体15与第二分体14连接过程中,第二分体14的相应的侧壁分别抵接到第二台阶部23处,定位连接操作容易。在连接耳22与相应的第二分体14的左右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卡接组件。第二卡接组件的结构和原理可以与第一卡接组件的结构和原理相同。例如,第二卡接件具有设置在第一分体15上的第二卡接孔24和设置在第二分体14上的第二卡接柱25,在第二卡接柱25插入到第二卡接孔24中后,形成卡接。由此,第一分体15与第二分体14通过两组卡接组件可以实现卡接配合,并且这种卡接结构简单,操作容易。
在第一分体15和第二分体14的外侧壁上分别固定设置有加强筋17。该加强筋17构造为开口向上遮罩状。一方面,该加强筋17可以提高第一分体15和第二分体14的强度。另一方面,在使用中,该加强筋17与HUD的海绵条接触,起到了防止异响的功能。
除去防反射膜3区域处,在盖板主体1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喷漆层(图中未示出)。也就是说,在盖板外沿1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喷涂层,在第二分体14的盖板筒11的内侧壁上也设置有喷涂层。喷漆层的光泽度为0.1~0.5,例如光泽度为0.3。通过这种设置可以使得第二分体14的内侧壁的光泽度比较小,进而避免挡风玻璃上产生倒影和反光。
第一分体15和第二分体14均可以采用PC+ABS、ABS等材料制成。
本申请还涉及车辆。车辆包括仪表板(图中未示出)、上述的HUD盖板、HUD和挡风玻璃4。其中,仪表板设置在车厢内,并位于前侧。在仪表板上设置有HUD盖板安装孔(图中未示出),以用于安装HUD盖板。具体地,盖板筒11嵌入设置到HUD盖板安装孔处,而盖板外沿12与盖板安装孔外的仪表板搭接。HUD可以固定设置在仪表板的横梁上或车身上,并且HUD设置在HUD盖板的下端。挡风玻璃4设置在车身上。在工作过程中,HUD发射的信息通过盖板筒11后投射在挡风玻璃4上,以将挡风玻璃作为显示屏。根据本申请,在盖板筒11的后侧壁上设置有防反射膜3,用于有效避免彩虹斑。另外,通过设置HUD盖板的内侧壁的光泽度,用于避免HUD盖板在挡风玻璃上反光和倒影的问题。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HUD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板主体,所述盖板主体具有筒状的盖板筒,
防反射膜,所述防反射膜贴敷式设置在至少所述盖板筒的部分内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HUD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反射膜构造为植绒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HUD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筒构造为方形筒,并且所述盖板筒的侧壁之间通过弧状过渡壁连接,所述防反射膜由设置有所述防反射膜的一内侧壁上向与该内侧壁相邻的所述弧状过渡壁上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HUD盖板,其特征在于,盖板主体还包括一体式设置在所述盖板筒的一端的盖板外沿,所述盖板主体构造为分体部件,并包括设置有所述植绒膜的第一分体和非设置有所述植绒膜的第二分体,所述第二分体包括所述盖板外沿,所述第一分体与所述第二分体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HUD盖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分体的连接端一体式设置有折弯件,所述折弯件具有:
与所述第一分体连接的第一台阶部,
与所述第一台阶部连接的延伸引导部,
与所述延伸引导部连接的连接沿,
其中,所述第二分体的与所述第一分体相对应的连接端的侧壁抵接到所述第一台阶部上并与所述延伸引导部搭接且位于所述延伸引导部的内侧,在所述连接沿与所述第二分体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接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HUD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组件包括:
设置在所述连接沿上的第一卡接孔,
设置在所述第二分体的外侧壁上朝向所述第一卡接孔延伸的第一卡接柱,
其中,在所述第一卡接柱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构造为三角形截面,以用于匹配所述第一卡接孔形成卡接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HUD盖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分体的弧状过渡壁上分别设置有连接耳,在各所述连接耳与相应的弧状过渡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二分体的相应的侧壁抵接到所述第二台阶部处并位于所述连接耳的内侧,在所述连接耳与相应的所述第二分体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卡接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HUD盖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分体和所述第二分体的外侧壁上分别固定设置有加强筋。
9.根据权利要求1到8中任一项所述的HUD盖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板主体的除去所述防反射膜的区域的内侧壁上设置喷漆层,所述喷漆层的光泽度为0.1~0.5。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到9中任一项所述的HUD盖板。
CN202320940835.XU 2023-04-24 2023-04-24 一种hud盖板及车辆 Active CN2198314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40835.XU CN219831425U (zh) 2023-04-24 2023-04-24 一种hud盖板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40835.XU CN219831425U (zh) 2023-04-24 2023-04-24 一种hud盖板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31425U true CN219831425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74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40835.XU Active CN219831425U (zh) 2023-04-24 2023-04-24 一种hud盖板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314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20423B2 (en) Motor vehicle windscreen in which the zone of the field of a camera has a reduced optical distortion
CN106536254A (zh) 车辆用平视显示装置
CA3062501A1 (en) Hud system and method for hud image generation
JPH0651451B2 (ja) 車両用表示装置
JP7041109B2 (ja) 車両に使用されるスポイラー器具
WO2019044020A1 (ja) 車両用外板パネル及び車両用外板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CN219831425U (zh) 一种hud盖板及车辆
US7001032B2 (en) Automotive rear view mirror
JP6040969B2 (ja) 車両用バックドア構造
JP2006076557A5 (zh)
CN218463585U (zh) 主体透明式无缝集成激光雷达的汽车饰件
US8465154B2 (en) Vehicle instrument panel with rear projection system
JP2011235851A (ja) 車両の後方確認装置
JP2019014284A (ja) 表示装置、及び、内装部材ユニット
CN211252125U (zh) 汽车除霜风口结构和汽车
CN218839196U (zh) 车辆
CN111844676B (zh) 用于制造车辆的车门外压条的方法
CN113715775A (zh) 车载玻璃加热器固定结构、加热器单元及加热器维护方法
CN219601123U (zh) 车载摄像头的安装支架及汽车
CN215417313U (zh) 用于车载显示屏的封装结构、车载面板及车辆
CN218228600U (zh) 车辆天窗及车辆
CN219799978U (zh) 投影装置和车载投影系统
CN211196039U (zh) 多功能显示屏的装置结构及汽车
US20220089027A1 (en) Head-up display unit for vehicle with flocking and methods for flocking
US9139233B2 (en) Motor vehicle cockpit with an instrument unit and a shadow reg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