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26969U - 连接组件 - Google Patents

连接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26969U
CN219826969U CN202321167357.XU CN202321167357U CN219826969U CN 219826969 U CN219826969 U CN 219826969U CN 202321167357 U CN202321167357 U CN 202321167357U CN 219826969 U CN219826969 U CN 2198269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cover
tube
outer tube
inner tube
connection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6735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民华
颜航
张宏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enneco Exhaust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enneco Exhaust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enneco Exhaust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enneco Exhaust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6735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269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269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269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组件,其包括端盖、内管以及外管,所述端盖设有定位凸起,所述内管穿出所述端盖,所述外管套接在穿出所述端盖的所述内管上,所述外管设有边缘,所述边缘与所述定位凸起相抵接以在所述端盖与所述边缘之间形成焊接缝隙,所述内管至少部分暴露在所述焊接缝隙中,所述焊接缝隙用以容纳焊料以将所述端盖、所述内管以及所述外管三者焊接固定。如此设置,降低了所述端盖、所述内管以及所述外管三者的焊接难度。

Description

连接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组件,属于发动机排气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因结构原因,例如消音器的内管端部扩口与相邻零件干涉或距离偏小,或例如消音器的外管设计空间限制等,无法对外管与消音器进行传统的外管插入消声器的内管,并与消音器的端盖三者施行搭接圆周角焊连接。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连接组件进行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焊接的连接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组件,其包括端盖、内管以及外管,所述端盖设有定位凸起,所述内管穿出所述端盖,所述外管套接在穿出所述端盖的所述内管上,所述外管设有边缘,所述边缘与所述定位凸起相抵接以在所述端盖与所述边缘之间形成焊接缝隙,所述内管至少部分暴露在所述焊接缝隙中,所述焊接缝隙用以容纳焊料以将所述端盖、所述内管以及所述外管三者焊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内管固定于所述端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凸起为若干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端盖一体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端盖设有翻边孔,所述定位凸起位于所述翻边孔的端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内管插入所述翻边孔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凸起设有与所述外管的边缘相抵接的弧形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外管为消音器上从外部可见的管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外管为连接管或者尾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内管为消音器的内部管子,所述内管为出气管或者进气管。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外管的边缘与所述端盖的定位凸起相抵接以在所述端盖与所述边缘之间形成焊接缝隙,所述内管至少部分暴露在所述焊接缝隙中,所述焊接缝隙用以容纳焊料以将所述端盖、所述内管以及所述外管三者焊接固定;如此设置,降低了所述端盖、所述内管以及所述外管三者的焊接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消音器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2中端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沿图1中某一剖面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其中如果存在若干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当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说明,不同附图中相同的数字或者符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内容并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产品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例如“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特征的命名。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消音器的连接组件,其包括端盖1、内管2以及外管3。
所述端盖1设有定位凸起11。
所述内管2穿出所述端盖1。
所述外管3套接在穿出所述端盖1的所述内管2上。
所述外管3设有边缘31,所述边缘31与所述定位凸起11相抵接以在所述端盖1与所述边缘31之间形成焊接缝隙30。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所述定位凸起11的凸出的尺寸能够调节所述焊接缝隙30的宽度。优选地,所述定位凸起11凸出的尺寸不超过10mm。
所述内管2至少部分暴露在所述焊接缝隙30中,所述焊接缝隙30用以容纳焊料以将所述端盖1、所述内管2以及所述外管3三者焊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管2固定于所述端盖1。
所述定位凸起11为若干个。所述定位凸起11与所述端盖1一体成型。
所述端盖1设有翻边孔12,所述定位凸起11位于所述翻边孔12的端面上。
所述内管2插入所述翻边孔12中且与所述翻边孔12焊接固定。
所述定位凸起11设有与所述外管3的边缘31相抵接的弧形面111。
所述外管3为消音器上从外部可见的管子。所述外管3为连接管或者尾管。
所述内管2为消音器的内部管子,所述内管2为出气管或者进气管。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外管3的边缘31与所述端盖1的定位凸起11相抵接以在所述端盖1与所述边缘31之间形成焊接缝隙30,所述内管2至少部分暴露在所述焊接缝隙30中,所述焊接缝隙30用以容纳焊料以将所述端盖1、所述内管2以及所述外管3三者焊接固定;如此设置,降低了所述端盖1、所述内管2以及所述外管3三者的焊接难度。
当无法施行传统的消音器与外管搭接圆周角焊连接时,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另外,本实用新型减少气流导流面的尖锐角,使消音器系统内部气流流动更平滑,降低了系统气流噪声。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端盖、内管以及外管,所述端盖设有定位凸起,所述内管穿出所述端盖,所述外管套接在穿出所述端盖的所述内管上,所述外管设有边缘,所述边缘与所述定位凸起相抵接以在所述端盖与所述边缘之间形成焊接缝隙,所述内管至少部分暴露在所述焊接缝隙中,所述焊接缝隙用以容纳焊料以将所述端盖、所述内管以及所述外管三者焊接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固定于所述端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起为若干个。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端盖一体成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设有翻边孔,所述定位凸起位于所述翻边孔的端面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插入所述翻边孔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起设有与所述外管的边缘相抵接的弧形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为消音器上从外部可见的管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为连接管或者尾管。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为消音器的内部管子,所述内管为出气管或者进气管。
CN202321167357.XU 2023-05-15 2023-05-15 连接组件 Active CN2198269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67357.XU CN219826969U (zh) 2023-05-15 2023-05-15 连接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67357.XU CN219826969U (zh) 2023-05-15 2023-05-15 连接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26969U true CN219826969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74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67357.XU Active CN219826969U (zh) 2023-05-15 2023-05-15 连接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269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84446B2 (ja) タービンハウジングアセンブリおよびタービンハウジングアセンブリの製造方法
JP5054817B2 (ja) 排気処理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549508B2 (en) Muffler
JP5986767B2 (ja) タービンハウジングアセンブリ
JP2009101855A (ja) 車両用燃料タンクの給油口装置
JP4485334B2 (ja) ターボチャージャのタービンハウジング
CN216518226U (zh) 发动机排气装置
CN219826969U (zh) 连接组件
JP4948976B2 (ja) 排気系部材と挿入部材の接続構造
JP2006161579A (ja) ターボチャージャのタービンハウジング
CN101408125B (zh) 排气歧管组件
JP6356413B2 (ja) 触媒コンバータ
US20070144720A1 (en) Heat exchanger
CN110005513B (zh) 管道的接合结构
CN218883329U (zh) 进气管组件
CN220890306U (zh) 隔热罩
CN218542378U (zh) 消音器
US7591345B1 (en) Angled muffler seam construction and method
JP2001227413A (ja) 多管式egrガス冷却装置
CN217538822U (zh) 混合管组件
CN214145633U (zh) 尾气后处理封装
CN220082450U (zh) 一种循环钢管
CN220395799U (zh) 一种新型柴油机消声器
CN113323745B (zh) 传感器用凸台、以及传感器用凸台的安装结构
CN219826955U (zh) 消声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