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20995U - 芯片及耗材盒 - Google Patents

芯片及耗材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20995U
CN219820995U CN202321062003.9U CN202321062003U CN219820995U CN 219820995 U CN219820995 U CN 219820995U CN 202321062003 U CN202321062003 U CN 202321062003U CN 219820995 U CN219820995 U CN 2198209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s
contact
terminal
chip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6200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一静
梁仕超
夏敬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209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209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及耗材盒,该芯片包括:基板,基板的底面位于芯片安装入打印机的安装方向的下游侧;存储器,安装于基板上;多个第一端子和多个第二端子,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均设置在基板上,第一端子被构造为进行安装检测,第二端子与存储器电连接,多个第一端子分为多个第一主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一子端子,各第一端子和各第二端子均设置有与打印机的触针相接触的接触部;其中,第一子端子的接触部相对于第二端子的接触部位于更靠近底面的一侧,第一子端子的接触部在安装方向的上游侧设置有凹部,凹部被配置为容纳触针的至少一部分。保证了具有安装检测功能的端子/接触部先与打印机触针相接触的同时减少了触针的磨损或损坏。

Description

芯片及耗材盒
本申请要求于2023年02月17日提交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号为202320254993X、申请名称为“一种芯片及其耗材盒”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交叉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打印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芯片及耗材盒。
背景技术
打印机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耗材盒是一个需要经常更换的部件。芯片是耗材盒上的一个部件。以墨盒为例说明耗材盒的相关结构:墨盒上的芯片用于存储生产厂信息、墨水量信息、墨盒类别信息、墨水颜色等信息,墨盒上的芯片与打印机之间的触针相接触来传输相关的电信号。
相关技术中,芯片上设置具有检测功能的端子,通过具有检测功能的端子与打印机上相应的触针配合可以确定耗材盒的状态。设计者或者使用者希望具有检测功能的端子先与打印机的相应触针接触,而后其它端子在与打印机的其他触针接触。然而,这种具有检测功能的端子先与打印机触针相接触会给打印机触针带来更多的磨损或损坏,容易造成接触不良或者无法接触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一种芯片及耗材盒,以解决打印机上先与具有检测功能的端子接触的触针容易发生磨损或损坏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芯片,安装在耗材盒上的盒体上,包括:
基板,基板的底面位于芯片安装入打印机的安装方向的下游侧;
存储器,安装于基板上;
多个第一端子和多个第二端子,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均设置在基板上,第一端子被构造为进行安装检测,第二端子与存储器电连接,多个第一端子分为多个第一主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一子端子,各第一端子和各第二端子均设置有与打印机的触针相接触的接触部;
其中,第一子端子的接触部相对于第二端子的接触部位于更靠近底面的一侧,第一子端子的接触部在安装方向的上游侧设置有凹部,凹部被配置为容纳触针的至少一部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子端子的数量为一个,在垂直于安装方向的方向上,凹部设置于基板的一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子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一主端子为高压检测端子,多个第一端子的接触部和多个第二端子的接触部在安装方向上呈多排布置;多个高压检测端子的接触部分别设置在不同排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子端子和凹部的数量均为两个,在垂直于安装方向的方向上,两个凹部分别设置于基板相对的两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凹部包括位于安装方向的下游侧的第一侧壁,第一子端子分别覆盖基板背离盒体的一面以及第一侧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触针包括第一连接段、固定段和第一触头,固定段安装于打印机上,第一连接段的两端分别连接固定段和第一触头,第一触头包括尖端部和斜面部,斜面部连接尖端部和第一连接段;
耗材盒安装到打印机的过程中,第一子端子的接触部先接触尖端部;耗材盒安装到打印机上后,尖端部伸入凹部内,第一子端子的接触部与斜面部相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凹部包括位于安装方向的上游侧的第二侧壁,第二侧壁与触针之间具有间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板上设置有与凹部连通的凹槽,凹槽朝向基板的内部凹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板上设置有用于定位基板的定位槽。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耗材盒,包括盒体和上述的芯片,芯片可拆卸安装于盒体上。
本申请提供的芯片及耗材盒,该芯片在基板上设置多个第一端子和多个第二端子,第一端子被构造为进行安装检测,第二端子与基板上的储存器电连接。多个第一端子分为多个第一主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一子端子,第一子端子的接触部相对于第二端子的接触部位于更靠近底面的一侧,第一子端子的接触部在安装方向的上游侧设置有凹部,凹部被配置为容纳触针的至少一部分。这样,耗材盒在安装时,第一子端子先与打印机上对应的触针接触,耗材盒在安装后,由于触针的至少一部分容纳于凹部内,可以避免芯片过度挤压与第一子端子接触的触针,可以减少触针的磨损或损坏。此外,在安装方向上,凹部位于第一子端子的接触部的上游侧,可以避免耗材盒在安装的过程中凹部的侧壁抵推触针的端部而损坏触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打印机上的安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耗材盒安装到安装机构上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芯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图5所示芯片中各接触部的布置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芯片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耗材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芯片与部分触针的示意图一;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芯片与部分触针的示意图二;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芯片与部分触针的示意图三;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芯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芯片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四。
附图标记说明:
1-安装机构;11-框架;12-按压件;13-触针组件;131-触针;1311-第一连接段;1312-固定段;1313-第一触头;13131-尖端部;13132-斜面部;13133-山背部;13134-光滑部;1314-第二连接段;1315-第二触头;132-基座;133-容置槽;
2-耗材盒;21-芯片;211-基板;2111-底面;2112-顶面;2113-前面;2114-后面;2115-左侧面;2116-右侧面;212-存储器;2131-第一高压检测端子;2132-第二高压检测端子;2133-第一低压检测端子;2134-第二低压检测端子;2141-电源端子;2142-接地端子;2143-数据端子;2144-复位端子;2145-时钟端子; 2151-第一高压检测接触部; 2152-第二高压检测接触部;2153-第一低压检测接触部; 2154-第二低压检测接触部; 2155-电源接触部;2156-接地接触部;2157-数据接触部;2158-复位接触部;2159-时钟接触部;216-凹部;2161-第一侧壁;2162-第二侧壁;217-凹槽;218-定位槽;22-盒体;221-底表面;222-顶表面;223-前表面;224-后表面;23-芯片座;24-固定部;25-出墨口。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做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上”、“下”(如果存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第一”、“第二”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在相关技术中,芯片上设置具有检测功能的端子,通过具有检测功能的端子与打印机上相应的触针配合可以确定耗材盒的状态。其中,具有检测功能的端子的数量为多个,且至少一个上述端子的下方设置有缺口。当具有检测功能的端子先与打印机的相应触针接触,而后其它端子在与打印机的其他触针接触时,先与触针接触的端子可能过度挤压相应触针的尖部,造成触针磨损和损坏,此外,耗材盒在安装的过程中,缺口上方的壁面容易抵推触针的端部而损坏触针。
经过反复思考与验证,本申请发明人发现,如果在芯片的基板上设置至少一个端子相较于其他端子更靠近基板的底面,且更靠近基板底面的端子具有安装检测功能。更靠近基板底面的端子具有与打印机的触针相接触的接触部,在该接触部的上方设置凹部,且凹部可以容纳触针的至少一部分。当耗材盒上的芯片自上向下安装时,凹部的壁面不会抵推触针的端部,在耗材盒安装后,触针的至少一部分容纳于凹部内,避免芯片过度挤压触针,减少触针的磨损和损坏,保证触针能够可靠的与芯片上的端子接触。
有鉴于此,本申请发明人设计了一种芯片及耗材盒,该芯片在基板上设置多个第一端子和多个第二端子,第一端子被构造为进行安装检测,第二端子与存储器电连接,多个第一端子分为多个第一主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一子端子。第一子端子的接触部相对于第二端子的接触部位于更靠近底面的一侧,耗材盒在安装时,其上芯片的第一子端子先与打印机的相应触针接触。第一子端子的接触部在安装方向的上游侧设置有凹部,通过凹部容纳触针的至少一部分,避免芯片过度挤压触针,且凹部的壁面不会抵推触针的端部。减少触针的磨损和损坏,保证触针能够可靠的与芯片上的端子接触。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耗材盒是打印机上经常需要更换的部件,耗材盒用芯片是耗材盒上的一个部件。耗材盒可以是墨盒、硒鼓、色带等。耗材盒用芯片可以是墨盒、硒鼓或者色带上的芯片。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装入耗材盒2的打印机上的安装机构1,安装机构1包括:框架11、按压件12、触针组件13及供墨单元(图中未示出)。其中,耗材盒2内的墨水通过供墨单元提供给打印头,从而完成打印机的打印任务。框架11用于保护位于框架11的内的触针组件13且框架11还用于容纳耗材盒2。当需要将耗材盒2从安装机构1内取出时,拉动/按动按压件12,从而将耗材盒2从框架11内释放出来,进而取出耗材盒2。
其中,按压件12的数量可以与触针组件13的数量相同,安装机构1可以具有多个按压件12和多个触针组件13。例如图1中示出的,安装机构1具有两个按压件12和两个触针组件13,故安装机构1内可以容纳两个耗材盒2,这两个耗材盒2可以存储不同颜色的墨水,比如,其中一个耗材盒2可以具有三种颜色的墨水(例如,黄色、洋红色、蓝色),该耗材盒2对应有三个储墨腔及三个出墨口。另一个耗材盒2可以只存储一种颜色的墨水,比如黑色。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安装机构1也可以容纳四个或者六个耗材盒2,每个耗材盒2均存储一种颜色的墨水;当安装机构1容纳四个或者六个耗材盒2时,则安装机构1内相应具有四个或者六个安装机构1及触针组件13。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触针组件13依次排列有多个触针131,多个触针131用于与耗材盒2上芯片21的多个端子一一对应电连接,进而实现电信号的传输。多个触针131可以包括多个第一触针和多个第二触针。多个触针131在触针组件13上可以呈两排设置,其中,靠近按压件12的一排设置有多个第一触针和多个第二触针,具体的,靠近按压件12的一排位于端部的两个为第一触针,位于两个第一触针之间的为两个第二触针。设置在远离按压件12的一排同样设置有多个第一触针和多个第二触针,具体的,远离按压件12的一排位于端部的两个为第一触针,位于两个第一触针之间的为三个第二触针。
示意性的,触针组件13包括基座132和多个触针131,基座132设置有多个容置槽133,多个触针131一一对应安装于多个容置槽133内。
如图4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耗材盒2的后端设置有凸起,安装机构1的框架11上设置与凸起配合的凹陷。耗材盒2在安装的过程中,其后端的凸起首先与安装机构1上的凹陷配合,而后耗材盒2的前端沿安装方向D(以后端的凸起为支点的旋转方向)旋转进入框架11内,按压件12与耗材盒2相抵接,芯片21与多个触针131相接触,耗材盒2安装到位。其中,安装方向D基本是平行于芯片21的侧面。
如图5-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芯片21包括基板211、存储器212、多个第一端子和多个第二端子。基板211的底面2111位于芯片21安装入打印机的安装方向D的下游侧。存储器212安装于基板211上。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均设置在基板211上,第一端子被构造为进行安装检测,第二端子与存储器212电连接,多个第一端子分为多个第一主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一子端子,各第一端子和各第二端子均设置有与打印机的触针131相接触的接触部。其中,第一子端子的接触部相对于第二端子的接触部位于更靠近底面2111的一侧,第一子端子的接触部在安装方向D的上游侧设置有凹部216,凹部216被配置为容纳触针131的至少一部分。
其中,基板211设置有底面2111、顶面2112、前面2113、后面2114、左侧面2115和右侧面2116。底面2111与顶面2112相对设置,前面2113与后面2114相对设置,左侧面2115与右侧面2116相对设置。底面2111在安装方向D的下游侧,顶面2112在安装方向D的上游侧。储存器存储了耗材盒2的相关信息,比如墨水量、墨水颜色、耗材盒2的型号、耗材盒2的区域等信息。当芯片21与打印机上的触针131接触后,储存器内的信息可以与打印机之间实现信息传输、数据更新等。
示意性的,多个第一端子包括第一高压检测端子2131、第二高压检测端子2132、第一低压检测端子2133和第一低压检测端子2133。其中,第一高压检测端子2131和第二高压检测端子2132分别为被施加高压的端子,且具有安装检测功能。高压是比存储器212工作电压高的电压,比如42V或者40V。第一低压检测端子2133和第一低压检测端子2133分别为被施加低压的端子,且具有安装检测功能。低压可以是3.3V或者3.6V,跟存储器212工作电压基本相当或者略低。图5和图6示出了,第一子端子可以为第二高压检测端子2132,在安装方向D上,第二高压检测端子2132设置在凹部216的下游侧。
多个第二端子包括复位端子2144、时钟端子2145、电源端子2141、接地端子2142和数据端子2143。其中,复位端子2144用于对存储器212内部数据进行复位;时钟端子2145用于接收时钟信号;电源端子2141用于接收不同于接地电位的电源电位(比如3.6V),通过此端子为存储器212的工作提供电源;接地端子2142用于接收接地电位;数据端子2143用于进行数据信号的发送或者接收。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形状不限于矩形,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状等,在此不做唯一限定。
图6示出了,各第一端子和各第二端子均设置有与打印机的触针131相接触的接触部,接触部是当芯片21安装到安装机构1上后,各端子与相应触针131相接触的部分。具体的,第一高压检测端子2131上的接触部为第一高压检测接触部2151;第二高压检测端子2132上的接触部为第二高压检测接触部2152;第一低压检测端子2133上的接触部为第一低压检测接触部2153;第二低压检测端子2134上的接触部为第二低压检测接触部2154;复位端子2144上的接触部为复位接触部2158;时钟端子2145上的接触部为时钟接触部2159;电源端子2141上的接触部为电源接触部2155;接地端子2142上的接触部为接地接触部2156;数据端子2143上的接触部为数据接触部2157。如图6所示,第一子端子为第二高压检测端子2132,相应的,第二高压检测接触部2152相对于第二端子的接触部即电源接触部2155、接地接触部2156、数据接触部2157、复位接触部2158以及时钟接触部2159更靠近基板211的底面2111,凹部216位于第二高压检测接触部2152在安装方向D的上游侧。
图5-图7示出了,凹部216贯穿基板211的前面2113和后面2114,且凹部216的形状与第一子端子的形状相匹配,例如,当第一子端子的形状为矩形时,凹部216的形状同样为矩形。
本实施例提供的芯片21,在基板211上设置多个第一端子和多个第二端子,第一端子被构造为进行安装检测,第二端子与基板211上的储存器电连接。多个第一端子分为多个第一主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一子端子,第一子端子的接触部相对于第二端子的接触部位于更靠近底面2111的一侧,第一子端子的接触部在安装方向的上游侧设置有凹部216,凹部216被配置为容纳触针131的至少一部分。这样,耗材盒2在安装时,第一子端子先与打印机上对应的触针131接触,耗材盒2在安装后,由于触针131的至少一部分容纳于凹部216内,可以避免芯片21过度挤压与第一子端子接触的触针131,可以减少触针131的磨损或损坏。此外,在安装方向上,凹部216位于第一子端子的接触部的上游侧,可以避免耗材盒2在安装的过程中或者安装到位后凹部216的侧壁抵推触针131的侧部而损坏触针131。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5-图7所示,第一子端子的数量为一个,在垂直于安装方向D的方向上,凹部216设置于基板211的一侧。
其中,第一子端子可以为第二高压检测端子2132,相应的,凹部216位于基板211的右侧且凹部216自基板211的顶面2112向基板211的底面2111方向延伸。进一步的,凹部216的宽度不小于第二高压检测端子2132的宽度,进而确保耗材盒2安装到打印机上后,与第二高压检测端子2132相接触的触针13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伸入凹部216内。
耗材盒2在安装的过程中,一个第一端子先与打印机的相应触针131接触,上述设置可以减少先与第一端子接触的触针131发生磨损和损坏。
如图6所示,第一子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一主端子为高压检测端子。多个第一端子的接触部和多个第二端子的接触部在安装方向上呈多排布置;多个高压检测端子的接触部分别设置在不同排上。
示例性的,第一端子具有两个高压检测端子,两个高压检测端子分别为第一高压检测端子2131和第二高压检测端子2132,其中,第一高压检测端子2131为第一主端子,第二高压检测端子2132为第一子端子。各高压检测端子均具有高压检测接触部,两个高压检测接触部在安装方向D上不设置在同一排。
如图6所示,多个第一端子和多个第二端子在安装方向上排列为三排,分别为第一排L1、第二排L2和第三排L3。第二高压检测端子2132即第一子端子位于第一排L1,第一高压检测端子2131、电源端子2141、接地端子2142和数据端子2143位于第二排L2,第一低压检测端子2133、第二低压检测端子2134、复位端子2144和时钟端子2145位于第三排L3。多个第一端子的接触部和多个第二端子的接触部在安装方向上同样排列为三排,第二高压检测接触部2152即第一子端子的接触部位于第一排L1,第一高压检测接触部2151、电源接触部2155、接地接触部2156和数据接触部2157位于第二排L2,第一低压检测接触部2153、第二低压检测接触部2154、复位接触部2158和时钟接触部2159位于第三排L3。
上述设置可以减少芯片21倾斜的安装到耗材盒2上以及耗材盒2倾斜安装到打印机的安装机构1上的情况,也即是说,当芯片21倾斜的安装到耗材盒2上或耗材盒2倾斜安装到安装机构1上后,位于不同排上的高压检测端子会出现其中一个无法接收到有效电信号,表明芯片21或耗材盒2安装错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凹部216包括位于安装方向的下游侧的第一侧壁2161,第一子端子分别覆盖基板211背离盒体22的一面以及第一侧壁2161。
示例性的,第二端子、第一高压检测端子2131、第一低压检测端子2133和第二低压检测端子2134均设置在基板211的前面2113上,第二高压检测端子2132即第一子端子的一部分设置在基板211的前面2113上、另一部分设置在凹部216的第一侧壁2161上,第一子端子的接触部即第二高压检测接触部2152位于基板211背离盒体22的一面(前面2113)以及第一侧壁2161相交接位置处;进一步的,第一子端子的接触部分别覆盖基板211背离盒体22的一面(前面2113)以及第一侧壁2161。
通过上述设置,当耗材盒2安装到打印机的安装机构1上后,可以保证第一子端子的接触部能够与相应的触针131可靠接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触针131包括第一连接段1311、固定段1312和第一触头1313,固定段1312安装于打印机上,第一连接段1311的两端分别连接固定段1312和第一触头1313。第一触头1313包括尖端部13131和斜面部13132,斜面部13132连接尖端部13131和第一连接段1311。耗材盒2安装到打印机的过程中,第一子端子的接触部先接触尖端部13131;耗材盒2安装到打印机上后,尖端部13131伸入凹部216内,第一子端子的接触部与斜面部13132相抵。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各触针131的结构都是一致的,本实施例以与第一子端子配合的触针131为例进行说明。
示例性的,触头还包括第二连接段1314和第二触头1315,第一连接段1311和第二连接段1314分别与固定段1312相对的两端连接,固定段1312的长度方向分别与第一连接段1311的长度方向以及第二连接段1314的长度方向垂直。固定段1312固定安装于基座132上,或者,固定段1312铰接安装于基座132上且能够相对基座132转动。第一触头1313位于第一连接段1311远离固定段1312的一端,第二触头1315位于第二连接段1314远离固定段1312的一端。在自然状态下,第一触头1313和第二触头1315分别突出于基座132,且第一触头1313是朝向容纳耗材盒2的部分突出的,第二触头1315是远离容纳耗材盒2的部分突出的。可以理解的,第二触头1315用于与打印机内部的电路连接。
当触针131与芯片21接触时,第一触头1313会以固定段1312为旋转支点旋转。图3示出了,第一触头1313具有尖端部13131、斜面部13132、山背部13133和光滑部13134。其中,尖端部13131为第一触头1313高度最高的部分,斜面部13132连接尖端部13131和第一连接段1311。第二连接段1314连接第二触头1315与固定段1312,第二触头1315能够以固定段1312为旋转支点旋转,第二触头1315的结构同第一触头1313一致。当第一触头1313和第二触头1315旋转时,第一触头1313和第二触头1315的至少一部分会回缩到基座132的内部,具体的当第一触头1313和第二触头1315旋转时,第一触头1313和第二触头1315的至少一部分会进入到容置槽133内。
通过上述设置,当耗材盒2安装到打印机的安装机构1上后,第一触头1313的尖端部13131伸入凹部216内,且斜面部13132与第一子端子的接触部接触,减少第一子端子对尖端部13131的磨损,避免第一子端子过度挤压第一触头1313的尖端部13131,进而减少了触针131的磨损和损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5和图6所示,基板211上设置有与凹部216连通的凹槽217,凹槽217朝向基板211的内部凹陷。
其中,凹槽217和凹部216位于基板211的同一侧。示例性的,凹槽217的形状为半圆形,凹槽217的位置与凹部216的第一侧壁2161相邻。本实施例对于凹槽217的具体尺寸并不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通过设置凹槽217,有利于基板211的生产与制造,便于将第一子端子设置在基板211上。
如图5-图7所示,基板211上设置有用于定位基板211的定位槽218。
可以理解的,定位槽218是将芯片21固定到耗材盒2的盒体22上的定位机构,通过定位槽218与盒体22上的对应部分的配合,使得芯片21固定到盒体22上。示例性的,盒体22上设置有定位柱,通过定位柱伸入芯片21的定位槽218中可以将芯片21固定。定位槽218可以设置在底面2111、顶面2112、前面2113、后面2114、左侧面2115和右侧面2116的一个面或者多个面上。定位槽218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此不做唯一限定。
图9-图11描述了耗材盒2安装到安装机构1上的过程中芯片21与触针13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在安装的前期,芯片21与触针131尚未接触,位置关系如图9所示;耗材盒2安装到位后的芯片21与触针131的位置关系如图10和图11所示。
耗材盒2安装到安装机构1上的过程中,第二高压检测端子2132即第一子端子和其它端子与触针131的接触方式不同。第二高压检测端子2132在耗材盒2安装到安装机构1上的过程中的前期,与第二高压检测端子2132配合的触针131与第二高压检测端子2132接触前,该触针131先与基板211的前面2113相接触,触针131的第一触头1313会绕固定段1312旋转,第一触头1313的一部分会进入到容置槽133内。随着耗材盒2的继续安装,第二高压检测端子2132先与第一触头1313的尖端部13131相接触。当尖端部13131越过第二高压检测端子2132在前面2113上的一部分并到达凹部216时,触针131的旋转程度会被释放一部分,第二高压检测端子2132与触针131的接触位置从尖端部13131变为斜面部13132。当耗材盒2安装到位后,第二高压检测端子2132与第一触针的斜面部13132相接触,此时接触的位置为第二高压检测接触部2152。因第二高压检测端子2132比起所有的第二端子来说,更靠近基板211的底面2111,保证了具有安装检测功能的端子/接触部先与打印机触针131相接触。同时,耗材盒2安装到位后,第二高压检测端子2132与触针131接触的位置不是尖端部13131而是斜面部13132,尖端部13131属于第一触头1313的尖部,属于被易磨损的地方,因此最终的接触位置不在尖端部13131,可以减少触针131的磨损或损坏。综上,上述设置保证了具有安装检测功能的端子/接触部先与打印机触针131相接触的同时减少了触针131的磨损或损坏。
除了第二高压检测端子2132即第一子端子之外,其余端子与触针131的接触是一致的,以第二低压检测端子2134为例进行说明。第二低压检测端子2134在耗材盒2安装到安装机构1上的过程中的前期,与第二低压检测端子2134对应的触针131先与基板211的前面2113相接触,该触针131的第一触头1313会绕固定段1312旋转,第一触头1313的一部分会进入到容置槽133内。随着耗材盒2的继续安装,第二低压检测端子2134与触针131的第一触头1313的尖端部13131相接触。耗材盒2安装到位后,第二低压检测端子2134与第一触针的第一触头1313的尖端部13131相接触,此时接触的位置为第二低压检测端子2134的接触部。
当耗材盒2安装到打印机的安装机构1的过程中,至少一个第一子端子的接触部(具体为第二高压检测接触部2152)先接触相应触针131的尖端部13131。当耗材盒2安装到安装机构1上后,上述第一子端子的接触部(具体为第二高压检测接触部2152)与触针131的斜面部13132相接触。此时,触针131的尖端部13131被容纳在凹部216内。
凹部216设置在第一子端子的上游侧,可以减少凹部216的侧壁抵推触针131的山背部13133,尽可能避免了损坏触针131,尽可能的防止触针131失去弹性或者触针131离开触针131槽的情况。值得一提的是,芯片21安装到耗材盒2的盒体22上后,基板211的底面2111与盒体22的后表面224之间的距离小于基板211的顶面2112与盒体22的后表面224之间的距离,避免耗材盒2在安装时基板211的底面2111抵推触针131的山背部13133而损坏触针131。
实施例二:
如图12所示,凹部216包括位于安装方向的上游侧的第二侧壁2162,第二侧壁2162与触针131之间具有间隔。
示例性的,凹部216可以为长条形,具体的,凹部216从基板211的右侧面2116向基板211的左侧面2115方向延伸。凹部216的宽度大于触针131的第一触头1313伸入凹部216中部分的宽度,本实施例对于凹部216的宽度并不限制,只要触针131的尖端部13131伸入凹部216中后,凹部216的第二侧壁2162与触针131的山背部13133之间具有间隔即可。
本实施例中,在凹部216的第二侧壁2162与触针131之间设置间隔,此间隔可以防止当耗材盒2上的芯片21被过度挤压的时候,凹部216的第二侧壁2162抵推触针131的山背部13133而损坏触针131。
其余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三: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子端子为第一高压检测端子2131,相应的,凹部216在安装方向D上设置在第一高压检测接触部2151的上游侧。第二高压检测端子2132及其接触部不位于第一排L1而是位于第二排L2;第一高压检测端子2131及其接触部位于第一排L1。本实施例中,第一高压检测端子2131及其接触部与实施例一中的第二高压检测端子2132及其接触部的功能、作用以及与触针131的接触形式均一致。第一高压检测端子2131及其接触部位于第一排L1。当耗材盒2及其上的芯片21安装到位后第一高压检测端子2131与相应触针131的斜面部13132相接触。
其余同上述实施例。
实施例四: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芯片21,第一子端子和凹部216的数量均为两个,在垂直于安装方向D的方向上,两个凹部216分别设置于基板211相对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芯片21具有实施例一一致的凹部216和实施例三一致的凹部216。第一高压检测端子2131和第二高压检测端子2132均为第一子端子,第一高压检测端子2131及其接触部以及第二高压检测端子2132及其接触部均位于第一排L1。当耗材盒2安装到位后,第一高压检测端子2131与相应触针131的斜面部13132相接触,第二高压检测端子2132与相应触针131的斜面部13132相接触。
其余同上述实施例。
实施例五: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耗材盒2,包括盒体22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芯片21,芯片21可拆卸安装于盒体22上。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耗材盒2还包括芯片座23、固定部24和出墨口25。盒体22包括底表面221、顶表面222、前表面223、后表面224、左表面和右表面,芯片座23和芯片21设置在前表面223上且芯片21倾斜于盒体22的前表面223。芯片21的前面2113基本与安装方向D平行。盒体22具有用于存储墨水的容纳室,容纳室可以容纳一种或者多种颜色的墨水。示例性的,容纳室可以分为多个独立的储墨腔以容纳多种颜色的墨水。图8示出了,容纳室可以容纳三种颜色例如黄色、洋红色和蓝色的墨水,容纳室分为三个独立储墨腔存储这三种颜色的墨水,出墨口25的数量同样为三个,三个出墨口25均设置在盒体22的底表面221并且与三个储墨腔一一对应连通。固定部24设置在盒体22的前表面223,该固定部24会和安装机构1上的按压件12相匹配,防止耗材盒2脱离安装机构1。当耗材盒2需要安装到安装机构1上时,耗材盒2的后表面224上的凸起(图中未示出)会先与安装机构1上的凹陷(图中未示出)相结合,而后耗材盒2沿安装方向D旋转式进入框架11内,按压件12与固定部24相抵接或相卡合,芯片21与多个触针131相接触,耗材盒2安装到位。当耗材盒2需要从安装机构1中取出时,需要拉动/按动按压件12,解除按压件12与固定部24之间的配合,耗材盒2弹出,从而可以顺利取出耗材盒2。
此结构,采用上述芯片21的耗材盒2,打印机上先与芯片21上具有检测功能的端子接触的触针131不容易发生磨损或损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芯片,安装在耗材盒上的盒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的底面位于所述芯片安装入打印机的安装方向的下游侧;
存储器,安装于所述基板上;
多个第一端子和多个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均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一端子被构造为进行安装检测,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存储器电连接,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分为多个第一主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一子端子,各所述第一端子和各所述第二端子均设置有与所述打印机的触针相接触的接触部;
其中,所述第一子端子的接触部相对于所述第二端子的接触部位于更靠近所述底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子端子的接触部在所述安装方向的上游侧设置有凹部,所述凹部被配置为容纳所述触针的至少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端子的数量为一个,在垂直于所述安装方向的方向上,所述凹部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端子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主端子为高压检测端子,多个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部和多个所述第二端子的接触部在所述安装方向上呈多排布置;多个所述高压检测端子的接触部分别设置在不同排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端子和所述凹部的数量均为两个,在垂直于所述安装方向的方向上,两个所述凹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板相对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包括位于所述安装方向的下游侧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子端子分别覆盖所述基板背离所述盒体的一面以及所述第一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针包括第一连接段、固定段和第一触头,所述固定段安装于所述打印机上,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固定段和所述第一触头,所述第一触头包括尖端部和斜面部,所述斜面部连接所述尖端部和所述第一连接段;
所述耗材盒安装到所述打印机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子端子的接触部先接触所述尖端部;所述耗材盒安装到所述打印机上后,所述尖端部伸入所述凹部内,所述第一子端子的接触部与所述斜面部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包括位于所述安装方向的上游侧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触针之间具有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凹部连通的凹槽,所述凹槽朝向所述基板的内部凹陷。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基板的定位槽。
10.一种耗材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和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芯片,所述芯片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盒体上。
CN202321062003.9U 2023-02-17 2023-05-05 芯片及耗材盒 Active CN21982099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54993 2023-02-17
CN202320254993X 2023-02-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20995U true CN219820995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77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62003.9U Active CN219820995U (zh) 2023-02-17 2023-05-05 芯片及耗材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209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92045B1 (en) Inkjet printer chip and inkjet printer
EP1338931B1 (en) Connector, development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20160043015A (ko) 잉크 카트리지 및 잉크젯 프린터
RU2726914C2 (ru) Тонер-картридж и проявляющий картридж для устройства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KR20160035066A (ko) 잉크 카트리지 및 잉크젯 프린터
EP3386759B1 (en) System for consuming consumable material
CN212636918U (zh) 芯片组及成像盒
CN110297413B (zh)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设备用显影盒
JP7164845B2 (ja) イメージング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メージングカートリッジに適用されるチップ
CN219820995U (zh) 芯片及耗材盒
CN211106354U (zh) 一种打印机的安装部及打印机
CN214751346U (zh) 处理盒
US8728645B2 (en) Battery pack
CN110936723B (zh) 墨盒
JP6885011B2 (ja) カートリッジ収容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CN104260555B (zh) 耗材芯片和耗材容器
CN107608192B (zh) 耗材、成像设备及成像系统
JP4386616B2 (ja) コネクタ、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19667761U (zh) 芯片及打印耗材
CN215041407U (zh) 墨盒
JP7256331B2 (ja) インク容器のチップ及びインク容器
CN217574546U (zh) 墨盒及喷墨打印机
CN219988801U (zh) 回收芯片、耗材盒及耗材盒组
CN116909114A (zh) 定位适配器、适配件、盒、盒组及图像形成装置
CN209999886U (zh) 手持式热敏打印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