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16827U - 包胶轮及包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包胶轮及包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16827U
CN219816827U CN202321166231.0U CN202321166231U CN219816827U CN 219816827 U CN219816827 U CN 219816827U CN 202321166231 U CN202321166231 U CN 202321166231U CN 219816827 U CN219816827 U CN 2198168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glue
wheel body
encapsulation
annular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6623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戢瑞凯
章伟冠
李刚
蒋晓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wei Solar Chengd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ngwei Solar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wei Solar Chengdu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ngwei Solar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6623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168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168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168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胶轮及包胶系统,包胶轮设有存胶腔,包胶轮的外侧壁设有绕包胶轮的轴线方向设置的第一环形槽,第一环形槽的槽宽由第一环形槽的槽口向第一环形槽的第一底壁趋于增大,第一环形槽的第一底壁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出胶孔,各个第一出胶孔均绕包胶轮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各个第一出胶孔均与存胶腔连通。本申请中第一环形槽的槽宽由第一环形槽的槽口向第一环形槽的第一底壁趋于增大,使得第一环形槽在不增加槽深的前提下增加容量,保证黄铜片的边缘在高速通过第一环形槽时,第一环形槽内的胶水能够连续、均匀的包裹在黄铜片正反两面的边缘,降低了黄铜片的边缘出现断胶的可能性,提高了包胶轮及包胶系统的包胶合格率。

Description

包胶轮及包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包胶轮及包胶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制备带铜栅线的双面异质结电池,需要在黄铜片上印刷感光胶水;黄铜片的制备流程为原硅片清洗-制绒-扩散异质结-PVD镀ITO-PVD镀铜膜;黄铜片双面印刷感光胶水烘干后进行曝光栅线图形,曝光后送去显影以去除栅线部分胶水,露出铜膜,然后经过电镀,在铜膜上长出栅线。在对黄铜片印刷感光胶水时,印刷网版图形应比黄铜片大一点或相等,但会有胶水溢出在印刷台面上,导致下一张黄铜片被粘住或被污染,发现不及时可能导致叠片、碎片等情况的发生。因此,在实际生产中,网版图形会比电池片稍微小一点,从而印刷烘干后的黄铜片在边缘会留下0.2-0.4mm宽度的区域没有胶水。而这种漏边的黄铜片在进行电镀时,会在边缘镀上铜,使得黄铜片正反面导通短路,产生不良。为了避免此种不良的产生,需要在电镀前对黄铜片的边缘进行包胶处理。但是,传统的包胶装置在对黄铜片的边缘进行包胶处理过程中,当黄铜片高速移动(即黄铜片的移动速度大于或等于350mm/s)时,黄铜片的边缘容易出现断胶情况,使得包胶合格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包胶装置在对黄铜片的边缘进行包胶处理过程中,当黄铜片高速移动时,黄铜片的边缘容易出现断胶情况,使得包胶合格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包胶轮及包胶系统。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胶轮,所述包胶轮设有存胶腔,所述包胶轮的外侧壁设有绕所述包胶轮的轴线方向设置的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的槽宽由所述第一环形槽的槽口向所述第一环形槽的第一底壁趋于增大,所述第一环形槽的第一底壁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出胶孔,各个所述第一出胶孔均绕所述包胶轮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各个所述第一出胶孔均与所述存胶腔连通。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形槽的第一底壁还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出胶孔,各个所述第二出胶孔与各个所述第一出胶孔沿所述包胶轮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各个所述第二出胶孔均绕所述包胶轮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各个所述第二出胶孔均与所述存胶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存胶腔的第二底壁设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位于所述第一环形槽的内侧,各个所述第一出胶孔均沿所述包胶轮的径向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二环形槽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包胶轮包括第一轮体、第二轮体、第三轮体及锁止件,所述第一轮体、所述第二轮体及所述第三轮体依次设置,所述第一轮体靠近所述第二轮体的一侧设有第一环形凸起,所述第二轮体靠近所述第一轮体的一侧设有存胶槽,所述第三轮体靠近所述第二轮体的一侧设有第二环形凸起,所述锁止件用于将所述第一轮体、所述第二轮体及所述第三轮体锁止为一体,使得所述第一环形凸起、所述第二轮体的外侧壁及所述第二环形凸起配合形成所述第一环形槽,所述存胶槽的内壁与所述第一轮体设有所述第一环形凸起的一侧配合形成所述存胶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轮体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轮体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设置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轮体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设置的螺纹孔,所述锁止件包括螺丝头部及螺丝本体,所述螺丝头部与所述第三轮体抵触配合,所述螺丝本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并与所述螺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轮体远离所述第二轮体的一侧设有注胶孔,所述第一轮体靠近所述第二轮体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注胶孔与所述凹槽连通,所述凹槽的内壁与所述存胶槽的内壁配合形成所述存胶腔。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胶系统,包括驱动机构及所述的包胶轮,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包胶轮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包胶轮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包胶轮传动连接,所述包胶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伺服电机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能够通过所述伺服电机控制所述包胶轮的转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包胶系统还包括注胶机构,所述注胶机构与所述包胶轮连通,所述注胶机构用于向所述包胶轮的存胶腔注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胶机构包括注胶泵、注胶管及集胶头,所述注胶泵设置于所述注胶管上,所述注胶管通过所述集胶头与所述包胶轮对应连通。
上述实施例中的包胶轮及包胶系统,当需要对黄铜片的边缘进行包胶处理时,将包胶轮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并向存胶腔内添加胶水,使得驱动机构能够带动包胶轮高速转动,进而使得存胶腔内的胶水能够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第一出胶孔甩出并填满第一环形槽,从而保证黄铜片的边缘在通过第一环形槽时,第一环形槽内的胶水能够包裹在黄铜片的边缘,实现对黄铜片的边缘进行包胶。另外,本申请中第一环形槽的槽宽由第一环形槽的槽口向第一环形槽的第一底壁趋于增大,使得第一环形槽在不增加槽深的前提下增加容量,保证黄铜片的边缘在高速通过第一环形槽时,第一环形槽内的胶水能够连续、均匀的包裹在黄铜片正反两面的边缘,降低了黄铜片的边缘出现断胶的可能性,提高了包胶轮及包胶系统的包胶合格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包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包胶轮沿轴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1的第一轮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第二轮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第三轮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的包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包胶系统;100、包胶轮;110、存胶腔;111、第二底壁;120、第一环形槽;121、第一底壁;130、第一轮体;131、第一环形凸起;132、螺纹孔;133、注胶孔;134、凹槽;140、第二轮体;141、第一出胶孔;142、第二出胶孔;143、第二环形槽;144、存胶槽;145、第二通孔;150、第三轮体;151、第二环形凸起;152、第一通孔;160、锁止件;200、驱动机构;210、伺服电机;220、传动带;300、安装本体;400、注胶机构;410、注胶泵;420、注胶管;430、集胶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包胶轮100,包胶轮100设有存胶腔110,包胶轮100的外侧壁设有绕包胶轮100的轴线方向设置的第一环形槽120,第一环形槽120的槽宽由第一环形槽120的槽口向第一环形槽120的第一底壁121趋于增大,第一环形槽120的第一底壁121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出胶孔141,各个第一出胶孔141均绕包胶轮100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各个第一出胶孔141均与存胶腔110连通。
上述实施例中的包胶轮100,当需要对黄铜片的边缘进行包胶处理时,将包胶轮100与驱动机构200传动连接,并向存胶腔110内添加胶水,使得驱动机构200能够带动包胶轮100高速转动,进而使得存胶腔110内的胶水能够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第一出胶孔141甩出并填满第一环形槽120,从而保证黄铜片的边缘在通过第一环形槽120时,第一环形槽120内的胶水能够包裹在黄铜片的边缘,实现对黄铜片的边缘进行包胶。另外,本申请中第一环形槽120的槽宽由第一环形槽120的槽口向第一环形槽120的第一底壁121趋于增大,使得第一环形槽120在不增加槽深的前提下增加容量,保证黄铜片的边缘在高速通过第一环形槽120时,第一环形槽120内的胶水能够连续、均匀的包裹在黄铜片正反两面的边缘,降低了黄铜片的边缘出现断胶的可能性,提高了包胶轮100的包胶合格率。
其中,第一环形槽120的槽宽由第一环形槽120的槽口向第一环形槽120的第一底壁121趋于增大,可以为第一环形槽120的槽宽由第一环形槽120的槽口向第一环形槽120的第一底壁121呈线性趋于增大,例如第一环形槽120的内侧壁为平面,也可以为第一环形槽120的槽宽由第一环形槽120的槽口向第一环形槽120的第一底壁121呈非线性趋于增大,例如第一环形槽120的内侧壁为弧面。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一环形槽120的截面形状为梯形,第一环形槽120的槽口的宽度与黄铜片的厚度相适配,或第一环形槽120的槽口的宽度略大于黄铜片的厚度。如此,当黄铜片的移动速度大于或等于500mm/s时,第一环形槽120内的胶水能够连续的包裹在黄铜片的边缘,满足黄铜片量产时的CT(生产循环时间)。
如图1及图2所示,进一步地,第一环形槽120的第一底壁121还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出胶孔142,各个第二出胶孔142与各个第一出胶孔141沿包胶轮100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各个第二出胶孔142均绕包胶轮100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各个第二出胶孔142均与存胶腔110连通。如此,通过增加第二出胶孔142,使得存胶腔110的出胶量增加,保证存胶腔110内的胶水能够及时快速的填满第一环形槽120,避免当包胶轮100高速时胶水包不上黄铜片的边缘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包胶轮100的包胶合格率。在其他实施例,还可以设置第三出胶孔等,第三出胶孔的相对于第二出胶孔142的位置关系与第二出胶孔142相对于第一出胶孔141的位置关系相同或相似,此处不在赘述。
其中,第一出胶孔141及第二出胶孔142的数量均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进行灵活调整。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一出胶孔141与第二出胶孔142的数量及孔径均相同,相邻的两个第一出胶孔141之间的间距相同,相邻的两个第二出胶孔142之间的间距相同,当黄铜片的边缘伸入第一环形槽120时,第一出胶孔141及第二出胶孔142对应位于黄铜片的正反两侧。如此,保证黄铜片的正反两侧的边缘包裹的胶水量相同且分布均匀,提高了包胶轮100的包胶质量。
如图1及图2所示,可选地,存胶腔110的第二底壁111设有第二环形槽143,第二环形槽143位于第一环形槽120的内侧,各个第一出胶孔141均沿包胶轮100的径向方向延伸并与第二环形槽143连通。如此,存胶腔110内的胶水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快速填满第二环形槽143内,且第二环形槽143内的胶水能够以最短的路径甩至第一环形槽120内,保证包胶轮100在高速转动时存胶腔110内的胶水能够及时快速填满第一环形槽120,避免黄铜片的边缘在进行包胶时出现断胶现象,提高了包胶轮100的包胶合格率。
其中,第二底壁111是指存胶腔110靠近包胶轮100的底部的一侧内壁。
如图2、图3、图4及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包胶轮100包括第一轮体130、第二轮体140、第三轮体150及锁止件160,第一轮体130、第二轮体140及第三轮体150依次设置,第一轮体130靠近第二轮体140的一侧设有第一环形凸起131,第二轮体140靠近第一轮体130的一侧设有存胶槽144,第三轮体150靠近第二轮体140的一侧设有第二环形凸起151,锁止件160用于将第一轮体130、第二轮体140及第三轮体150锁止为一体,使得第一环形凸起131、第二轮体140的外侧壁及第二环形凸起151配合形成第一环形槽120,存胶槽144的内壁与第一轮体130设有第一环形凸起131的一侧配合形成存胶腔110。如此,第一轮体130、第二轮体140及第三轮体150可以分别进行加工后,再通过锁止件160装配形成一体,提高了包胶轮100加工的便利性。
其中,第一底壁121是指第一凹槽120远离包胶轮100的外侧壁的一侧内壁。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一底壁121为第二轮体140的外侧壁。
其中,锁止件160可以为卡箍、夹具、螺栓、螺丝或其他锁止结构。
如图2、图3、图4及图5所示,进一步地,第三轮体150设有第一通孔152,第二轮体140设有与第一通孔152对应设置的第二通孔145,第一轮体130设有与第二通孔145对应设置的螺纹孔132,锁止件160包括螺丝头部及螺丝本体,螺丝头部与第三轮体150抵触配合,螺丝本体穿过第一通孔152及第二通孔145并与螺纹孔132的内壁螺纹连接。如此,螺丝头部与螺丝本体能够配合将第一轮体130、第二轮体140及第三轮体150稳定、可靠的锁止为一体,提高了包胶轮100的可靠性。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52设置为第一螺纹通孔,第二通孔145设置为第二螺纹通孔,螺丝本体与第一螺纹通孔的内壁及第二螺纹通孔的内壁均螺纹连接。如此,进一步提高了包胶轮100的可靠性。
可选地,第一螺纹通孔、第二螺纹通孔、螺纹孔132、螺丝头部及螺栓本体的数量均至少为两个,各个第一螺纹通孔绕第三轮体150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各个第一螺纹通孔与各个第二螺纹通孔、各个螺纹孔132、各个螺丝头部及各个螺栓本体均一一对应设置。如此,进一步提高了包胶轮100的可靠性。
如图2、图3及图4所示,可选地,第一轮体130远离第二轮体140的一侧设有注胶孔133,第一轮体130靠近第二轮体140的一侧设有凹槽134,注胶孔133与凹槽134连通,凹槽134的内壁与存胶槽144的内壁配合形成存胶腔110。如此,可以通过注胶孔133对存胶腔110进行实时补充胶水,保证存胶腔110能够向第一环形槽120持续补充胶水,提高了包胶轮100的包胶效果及便利性。另外,通过在第一轮体130上设置凹槽134,使得包胶轮100沿包胶轮100的轴线方向的尺寸减小,降低包胶轮100的生产成本。
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包胶系统10,包括驱动机构200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包胶轮100,驱动机构200与包胶轮100传动连接以驱动包胶轮100转动。如此,驱动机构200能够带动包胶轮100转动,使得存胶腔110内的胶水能够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第一出胶孔141甩出并填满第一环形槽120,进而保证当黄铜片的边缘通过第一环形槽120时,第一环形槽120内的胶水能够包裹在黄铜片的边缘,实现对黄铜片的边缘进行包胶。
进一步地,驱动机构200包括驱动件及传动组件,驱动件与传动组件传动连接,传动组件与包胶轮100传动连接,使得传动组件能够带动包胶轮100转动。如此,驱动件与包胶轮100之间的位置能够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进行灵活调整,提高了包胶系统10的适用性。
其中,驱动件可以为电机、旋转液压缸、旋转气缸或其他驱动结构。传动组件可以为齿轮传动结构、皮带传动结构、链传动结构或其他传动结构。
如图6所示,可选地,包胶系统10还包括安装本体300,伺服电机210与包胶轮100对应安装在安装本体300上,伺服电机210设有输出轴,驱动机构200还包括传动带220,传动带220套设于输出轴的外侧壁及包胶轮100的外侧壁,使得伺服电机210能够通过传动带220驱动包胶轮100转动。如此,提高了包胶系统10安装的便利性及适应性。
其中,安装本体300可以为安装板、安装架或其他安装结构。
如图6所示,可选地,驱动机构200包括伺服电机210,伺服电机210与包胶轮100传动连接,包胶系统10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伺服电机210通信连接,控制器能够通过伺服电机210控制包胶轮100的转速。如此,当准备对黄铜片进行包胶时,伺服电机210驱动包胶轮100高速转动,保证存胶腔110内的胶水能够充满整个第一环形槽120;当黄铜片的边缘的起始段移动至第一环形槽120内以进行包胶时,由于第一环形槽120内的胶水相对较多一点,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210降速,使得伺服电机210驱动包胶轮100中速转动,保证黄铜片的边缘包胶的均匀性,提高了包胶系统10的包胶质量。当黄铜片的边缘的中间段移动至第一环形槽120以进行包胶时,由于第一环形槽120内的胶水量减小,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210加速,使得伺服电机210驱动包胶轮100高速转动,进而使得存胶腔110的出胶量增加,保证胶水能够及时充满第一环形槽120,降低黄铜片的边缘出现断胶及胶水分布不均的可能性,提高了包胶系统10的包胶合格率。当黄铜片的边缘的末段移动至第一环形槽120以进行包胶时,由于黄铜片的边缘的末段容易带胶形成水滴,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210降速,使得伺服电机210驱动包胶轮100中速转动,保证第一环形槽120内的胶水能够较为均匀的分别在黄铜片的边缘,提高了包胶系统10的包胶质量。
其中,控制器可以为单片机、可编辑逻辑控制器或其他控制结构。控制器与伺服电机210通信连接,可以通过电线、数据线、蓝牙、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或其他通信方式。
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包胶系统10还包括注胶机构400,注胶机构400与包胶轮100连通,注胶机构400用于向包胶轮100的存胶腔110注胶。如此,胶水能够在注胶机构400的作用下均匀的流入存胶腔110,保证流入存胶腔110内的胶水的流量稳定,避免黄铜片的边缘出现胶水厚度不均的情况,提高了包胶系统10的包胶质量。
如图6所示,可选地,注胶机构400包括注胶泵410、注胶管420及集胶头430,注胶泵410设置于注胶管420上,注胶管420通过集胶头430与包胶轮100对应连通。如此,通过调节注胶泵410的功率,使得注胶管420内的胶水能够以预设流量通过集胶头430并流入存胶腔110内,提高了包胶系统10的可靠性及适应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包胶系统10还包括第一电机、丝杆、滑块、转轴及平台,第一电机与丝杆传动连接,丝杆与滑块螺纹连接,滑块与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转轴的另一端与平台连接,平台用于安装黄铜片,第一电机能够通过丝杆、滑块及转轴驱动平台沿丝杆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使得平台上的黄铜片的边缘对应经过第一环形槽120以进行包胶。如此,通过转动转轴,使得平台上的黄铜片相对于包胶轮100的位置可调,进而保证黄铜片的每一侧的边缘均能够经过第一环形槽120以进行包胶,提高了包胶系统10的便利性。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平台能够通过抽真空机构(例如真空泵)吸住黄铜片。
可选地,包胶系统10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及上料机械手,第一驱动组件与上料机械手传动连接,使得上料机械手能够沿丝杆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上料机械手用于将黄铜片从第一预设位置移动至平台上。如此,提高了包胶系统10的智能化程度。其中,第一驱动组件可以为丝杆滑块驱动机构、伸缩电机、伸缩气缸或其他驱动结构。
可选地,包胶系统10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及下料机械手,第二驱动组件与下料机械手传动连接,使得下料机械手能够沿丝杆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下料机械手用于将黄铜片从平台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如此,提高了包胶系统10的智能化程度。其中,第二驱动组件可以为丝杆滑块驱动机构、伸缩电机、伸缩气缸或其他驱动结构。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还应当理解的是,在解释元件的连接关系或位置关系时,尽管没有明确描述,但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解释为包括误差范围,该误差范围应当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确定的特定值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例如,“大约”、“近似”或“基本上”可以意味着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在此不作限定。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包胶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胶轮(100)设有存胶腔(110),所述包胶轮(100)的外侧壁设有绕所述包胶轮(100)的轴线方向设置的第一环形槽(120),所述第一环形槽(120)的槽宽由所述第一环形槽(120)的槽口向所述第一环形槽(120)的第一底壁(121)趋于增大,所述第一环形槽(120)的第一底壁(121)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出胶孔(141),各个所述第一出胶孔(141)均绕所述包胶轮(100)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各个所述第一出胶孔(141)均与所述存胶腔(11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胶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槽(120)的第一底壁(121)还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出胶孔(142),各个所述第二出胶孔(142)与各个所述第一出胶孔(141)沿所述包胶轮(100)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各个所述第二出胶孔(142)均绕所述包胶轮(100)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各个所述第二出胶孔(142)均与所述存胶腔(110)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胶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存胶腔(110)的第二底壁(111)设有第二环形槽(143),所述第二环形槽(143)位于所述第一环形槽(120)的内侧,各个所述第一出胶孔(141)均沿所述包胶轮(100)的径向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二环形槽(143)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包胶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胶轮(100)包括第一轮体(130)、第二轮体(140)、第三轮体(150)及锁止件(160),所述第一轮体(130)、所述第二轮体(140)及所述第三轮体(150)依次设置,所述第一轮体(130)靠近所述第二轮体(140)的一侧设有第一环形凸起(131),所述第二轮体(140)靠近所述第一轮体(130)的一侧设有存胶槽(144),所述第三轮体(150)靠近所述第二轮体(140)的一侧设有第二环形凸起(151),所述锁止件(160)用于将所述第一轮体(130)、所述第二轮体(140)及所述第三轮体(150)锁止为一体,使得所述第一环形凸起(131)、所述第二轮体(140)的外侧壁及所述第二环形凸起(151)配合形成所述第一环形槽(120),所述存胶槽(144)的内壁与所述第一轮体(130)设有所述第一环形凸起(131)的一侧配合形成所述存胶腔(1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胶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轮体(150)设有第一通孔(152),所述第二轮体(140)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152)对应设置的第二通孔(145),所述第一轮体(130)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145)对应设置的螺纹孔(132),所述锁止件(160)包括螺丝头部及螺丝本体,所述螺丝头部与所述第三轮体(150)抵触配合,所述螺丝本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52)及所述第二通孔(145)并与所述螺纹孔(132)的内壁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胶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体(130)远离所述第二轮体(140)的一侧设有注胶孔(133),所述第一轮体(130)靠近所述第二轮体(140)的一侧设有凹槽(134),所述注胶孔(133)与所述凹槽(134)连通,所述凹槽(134)的内壁与所述存胶槽(144)的内壁配合形成所述存胶腔(110)。
7.一种包胶系统(10),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机构(200)及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包胶轮(100),所述驱动机构(200)与所述包胶轮(100)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包胶轮(100)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胶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200)包括伺服电机(210),所述伺服电机(210)与所述包胶轮(100)传动连接,所述包胶系统(10)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伺服电机(210)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能够通过所述伺服电机(210)控制所述包胶轮(100)的转速。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胶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胶系统(10)还包括注胶机构(400),所述注胶机构(400)与所述包胶轮(100)连通,所述注胶机构(400)用于向所述包胶轮(100)的存胶腔(110)注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胶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胶机构(400)包括注胶泵(410)、注胶管(420)及集胶头(430),所述注胶泵(410)设置于所述注胶管(420)上,所述注胶管(420)通过所述集胶头(430)与所述包胶轮(100)对应连通。
CN202321166231.0U 2023-05-15 2023-05-15 包胶轮及包胶系统 Active CN2198168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66231.0U CN219816827U (zh) 2023-05-15 2023-05-15 包胶轮及包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66231.0U CN219816827U (zh) 2023-05-15 2023-05-15 包胶轮及包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16827U true CN219816827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46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66231.0U Active CN219816827U (zh) 2023-05-15 2023-05-15 包胶轮及包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168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14057A (zh) 保护膜涂胶处理工艺
CN219816827U (zh) 包胶轮及包胶系统
CN116118336B (zh) 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硅片的印刷定位设备
CN108568387A (zh) 一种机械电机加工用挤压结构的轴承室涂油装置
CN102259082A (zh) 极板涂膏的挡膏板
CN108355899A (zh) 一种机械电机加工用滴灌型轴承室涂油装置
CN209791880U (zh) 一种喇叭生产用点胶机
CN115300922B (zh) 具有缓冲筒组件的重力式负压出料器
CN214210545U (zh) 一种自转式催化剂浸渍装置
CN108568386A (zh) 一种机械电机加工用滚珠型轴承室涂油装置
CN110787966B (zh) 一种锂电池极片涂布机
CN219547438U (zh) 一种相片纸原纸涂布装置
CN206273379U (zh) 上胶机
CN220825010U (zh) 涂胶装置
CN217799622U (zh) 极片加工设备
CN112536180A (zh) 一种涂敷系统
CN215141510U (zh) 一种具有风干结构的pet单层片材涂硅油装置
CN217754206U (zh) 一种环氧涂料生产用灌装设备
CN216704864U (zh) 基片边缘涂覆用转轮及涂覆装置
CN217888488U (zh) 一种能够自动进出料且浸胶时间可控的浸胶设备
CN220077329U (zh) 一种球形载体加料自动分布均匀装置
CN214442816U (zh) 一种砂料冷却装置
CN218872634U (zh) 一种锂电池涂布喷淋装置
CN221245804U (zh) 一种圆柱电池涂油装置
CN214111525U (zh) 一种3d打印设备铺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