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09128U - 一种干湿区分离的电子油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干湿区分离的电子油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09128U
CN219809128U CN202320689802.2U CN202320689802U CN219809128U CN 219809128 U CN219809128 U CN 219809128U CN 202320689802 U CN202320689802 U CN 202320689802U CN 219809128 U CN219809128 U CN 2198091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ucture part
oil
isolation
dry
st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8980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舟
史俊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ngzhi Thermal Management Technology Jiax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ngzhi Thermal Management Technology Jiax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ngzhi Thermal Management Technology Jiax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ngzhi Thermal Management Technology Jiax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8980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091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091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091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干湿区分离的电子油泵,通过在电机结构部与控制结构部之间形成的油液泄漏间隙靠外侧的区域设置外侧隔离结构将之与外界分隔,并在该油液泄漏间隙靠内侧的区域设置内侧隔离结构,形成位于两个隔离结构之间的隔离干区,两个隔离结构分别阻隔外界杂质以及油液冷却腔内的油液进入该隔离干区;用于连接定子和控制板的电连接单元即可根据需要间隔布置在该隔离干区内,并分别伸入控制结构部与电机结构部进行连接。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单元直接布置在隔离干区内,在其连接位置无密封需求,该部分尺寸精度要求低,注塑难度低,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干湿区分离的电子油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油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湿区分离的电子油泵。
背景技术
汽车行业迅猛发展,随着汽车性能向着更安全、更可靠、更稳定、全自动智能化和环保节能方向发展,电子油泵被大量运用于汽车润滑系统和冷却系统中,并能很好的满足市场的要求。
现有市场上的电子油泵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其实际应用场景的环境温度越来越高(例如应用于发动机舱内,最高温度可达到140℃),对于其内的控制板、电机等部件的寿命产生了巨大影响。而现有方案针对这一问题,通常会采用“湿式布置”,即引入其泵油腔内的油液进入电机部分进行循环,带走电机内以及与电机部分连接的控制板部分的热量,达到散热的目的,但这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即控制板部分是不能与油液发生接触的,电机部分与控制板部分之间的密封就变得十分关键。现有方案中,电机部分与控制板部分之间的电连接部件通常采用插针,直接注塑于控制板部分的壳体上,并点密封胶进行密封。但该种方案存在以下问题:
一、密封位置位于插针与控制板部分的壳体之间,对该部分尺寸精度要求高,注塑难度高;
二、插针与壳体为两种材料,虽然注塑为一体,但在长时间运行后,两者的连接面处会因为老化出现连接不紧密的问题(即产生缝隙),使得油液可通过该缝隙进入控制板部分,密封胶同样存在易老化的问题,在长时间使用后会损失密封性能,导致油液渗漏的情况发生,影响产品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干湿区分离的电子油泵,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干湿区分离的电子油泵,包括沿轴向依次连接的控制结构部、电机结构部、泵油结构部,以及,转轴、若干电连接单元、内侧隔离结构和外侧隔离结构;
定义所述电机结构部沿轴线朝向所述控制结构部的方向为向上,定义所述电机结构部沿轴线朝向所述泵油结构部的方向为向下;
所述电机结构部与所述泵油结构部配合形成一位于所述电机结构部内并连通所述泵油结构部的油液冷却腔;所述转轴安装于所述电机结构部的输出端,且所述转轴的上端转动或滑动连接于所述电机结构部的上端;
其中,所述电机结构部的上端面与所述控制结构部之间的间隙为连通外界的油液泄漏间隙,且所述油液泄漏间隙与所述油液冷却腔经所述转轴与所述电机结构部的连接处连通;
所述外侧隔离结构和所述内侧隔离结构间隔设于所述油液泄漏间隙,并在所述油液泄漏间隙内隔离形成一隔离干区;所述电连接单元分别布置于所述隔离干区内,并分别与所述电机结构部的定子和所述控制结构部的控制板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干湿区分离的电子油泵,所述内侧隔离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电机结构部的上端面或所述控制结构部上的内侧环状密封槽,以及安装于所述内侧环状密封槽内的内侧密封圈;其中,所述内侧环状密封槽环绕布置于所述转轴与所述电机结构部的连接处。
本实用新型的干湿区分离的电子油泵,所述外侧隔离结构包括开设于电机结构部的上端面或所述控制结构部上的外侧环状密封槽,以及安装于所述外侧环状密封槽内的外侧密封圈;其中,所述外侧环状密封槽环绕且间隔布置于所述内侧隔离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干湿区分离的电子油泵,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至少包覆于所述控制结构部与电机结构部的连接处;
所述外侧隔离结构包括开设于电机结构部与所述外壳之间或所述控制结构部与所述外壳之间的外沿环状密封槽,以及安装于所述外侧环状密封槽内的外沿密封圈;其中,所述外侧环状密封槽连通所述油液泄漏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干湿区分离的电子油泵,所述电机结构部包括定子包塑体、转子;
所述定子包塑体轴向上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控制结构部和所述泵油结构部,所述油液冷却腔为所述定子包塑体的中间空腔;所述转轴与所述转子同轴连接,且所述转子布置于所述中间空腔内;
所述定子包塑体内圈面的上端设有第一轴承结构,所述泵油结构部上设有第二轴承结构,所述转轴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轴承结构和所述第二轴承结构;所述油液冷却腔经所述第一轴承结构连通所述油液泄漏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干湿区分离的电子油泵,所述电连接单元的第一端伸入并包塑成型于所述定子包塑体。
本实用新型的干湿区分离的电子油泵,所述内侧隔离结构为所述定子包塑体延伸成型并盖合于所述第一轴承结构的盖合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干湿区分离的电子油泵,所述定子包塑体包括包塑成型的包塑壳本体和定子;
所述第一轴承结构包括径向向内延伸成型于所述包塑壳本体内圈面的上端的环形轴承安装段,以及,安装于所述环形轴承安装段的滚动轴承或滑动轴瓦;
所述盖合壳体延伸成型于所述环形轴承安装段,并配合形成一向上延伸的转轴端部容置腔。
本实用新型的干湿区分离的电子油泵,所述定子包塑体的上端面上设有若干用于使所述电连接单元伸入的包塑凸起,所述电连接单元的第一端伸入于所述包塑凸起;
所述控制结构部的下端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包塑凸起一一对应的插入凹陷,且所述插入凹陷的底面开设有用于使所述电连接单元的第二端伸入的伸入孔。
本实用新型的干湿区分离的电子油泵,所述电连接单元为导线。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通过在电机结构部与控制结构部之间形成的油液泄漏间隙靠外侧的区域设置外侧隔离结构将之与外界分隔,并在该油液泄漏间隙靠内侧的区域设置内侧隔离结构,形成位于两个隔离结构之间的隔离干区,两个隔离结构分别阻隔外界杂质以及油液冷却腔内的油液进入该隔离干区;用于连接定子和控制板的电连接单元即可根据需要间隔布置在该隔离干区内,并分别伸入控制结构部与电机结构部进行连接。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单元直接布置在隔离干区内,在其连接位置无密封需求,该部分尺寸精度要求低,注塑难度低,成本低。
二、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将密封位置外移至电机结构部与控制结构部之间,而非电连接单元伸入控制结构部的位置,密封效果稳定。
三、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内侧隔离结构和外侧隔离结构均采用密封圈的形式,对应的密封槽的尺寸要求采用注塑工艺即可满足,无需额外机加工,部件加工成本低;同时,密封圈与密封槽的配合形式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装备成本低。
四、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内侧隔离机构设置为直接一体注塑在定子包塑体上的盖合壳体,即直接将定子包塑体的上端开口进行封闭,直接通过实体结构隔绝油液冷却腔与油液泄露间隙,避免油液泄漏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干湿区分离的电子油泵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干湿区分离的电子油泵的定子包塑体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干湿区分离的电子油泵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控制壳体;2、定子包塑体;3、内侧环状密封槽;4、外沿环状密封槽;5、内侧密封圈;6、外沿密封圈;7、转轴;8、外壳;9、油液泄漏间隙;10、轴瓦;11、控制板;12、电连接单元;13、包塑凸起;14、环形轴承安装段;15、油液冷却腔;16、盖合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干湿区分离的电子油泵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
实施例一
参看图1和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干湿区分离的电子油泵,包括沿轴向依次连接的控制结构部、电机结构部、泵油结构部,以及,转轴7、若干电连接单元12、内侧隔离结构和外侧隔离结构。
定义电机结构部沿轴线朝向控制结构部的方向为向上,定义电机结构部沿轴线朝向泵油结构部的方向为向下。
电机结构部与泵油结构部配合形成一位于电机结构部内并连通泵油结构部的油液冷却腔15。转轴7安装于电机结构部的输出端,且转轴7的上端转动或滑动连接于电机结构部的上端。
其中,电机结构部的上端面与控制结构部之间的间隙为连通外界的油液泄漏间隙9,且油液泄漏间隙9与油液冷却腔15经转轴7与电机结构部的连接处连通。外侧隔离结构和内侧隔离结构间隔设于油液泄漏间隙9,并在油液泄漏间隙9内隔离形成一隔离干区。电连接单元12分别布置于隔离干区内,并分别与电机结构部的定子和控制结构部的控制板11电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在电机结构部与控制结构部之间形成的油液泄漏间隙9靠外侧的区域设置外侧隔离结构将之与外界分隔,并在该油液泄漏间隙9靠内侧的区域设置内侧隔离结构,形成位于两个隔离结构之间的隔离干区,两个隔离结构分别阻隔外界杂质以及油液冷却腔15内的油液进入该隔离干区;用于连接定子和控制板11的电连接单元12即可根据需要间隔布置在该隔离干区内,并分别伸入控制结构部与电机结构部进行连接。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单元12直接布置在隔离干区内,在其连接位置无密封需求,该部分尺寸精度要求低,注塑难度低,成本低。
并且,实施例将密封位置外移至电机结构部与控制结构部之间,而非电连接单元12伸入控制结构部的位置,密封效果稳定。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干湿区分离的电子油泵的具体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电机结构部具体可包括定子包塑体2、转子。
该定子包塑体2轴向上的两端分别连接控制结构部和泵油结构部,上述的油液冷却腔15为定子包塑体2的中间空腔。转轴7与转子同轴连接,且转子布置于中间空腔内。其中,定子包塑体2内圈面的上端设有第一轴承结构,泵油结构部上设有第二轴承结构,转轴7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轴承结构和第二轴承结构,即转轴7为两端定位泵油结构部内的油液可通过转子与第二轴承结构处进入油液冷却腔15中;而油液冷却腔15则是可经第一轴承结构连通至油液泄漏间隙9,即第一轴承结构处成为了油液泄漏至控制结构部的泄露通道。
而控制结构部具体可包括控制壳体1以及设置在其内的控制板11,控制壳体1的下端面用于贴合至定子包塑体2的上端面,并在前述的上下端面之间形成该油液泄漏间隙9。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阻隔油液进入控制结构部,将上述的内侧隔离结构设置为包括开设于定子包塑体2的上端面或控制腔体的下端面上的内侧环状密封槽3,以及安装于该内侧环状密封槽3内的内侧密封圈5。其中,内侧环状密封槽3环绕布置于该第一轴承结构,相当于在油液泄漏间隙9内设置一密封圈,将油液冷却腔15内油液的泄漏通道给堵死。
而外侧隔离结构同样可包括开设于定子包塑体2的上端面或控制腔体的下端面上的外侧环状密封槽,以及安装于该外侧环状密封槽内的外侧密封圈。其中,外侧环状密封槽环绕且间隔布置于内侧隔离结构,即外侧环状密封槽套设于内侧环状密封槽3,两个槽之间形成一环状的隔离干区。
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子油泵还可包括外壳8,该外壳8至少包覆于控制结构部与电机结构部的连接处(通常会对控制结构部、电机结构部、泵油结构部进行包覆,作为三者的外层保护或者起到三个结构部的轴向限位功能)。而在设置该外壳8的情况下,外侧隔离结构并不一定需要设置在油液泄漏间隙9内,外侧隔离结构具体可包括开设于定子包塑体2外侧壁与外壳8之间或控制壳体1外壁面与外壳8之间的外沿环状密封槽4,以及安装于外侧环状密封槽内的外沿密封圈6。其中,外侧环状密封槽连通油液泄漏间隙9。(即看哪个结构部与外壳8之间的缝隙会连通至外界,由外沿密封圈6密封该连通外界的缝隙,如两个结构部与外壳8之间的缝隙均会连通至外界,则可将该外侧环状密封槽设置在两个结构部与外壳8三者的交汇处)
在本实施例中,电连接单元12的第一端伸入并包塑成型于定子包塑体2,即与该定子包塑体2一体注塑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定子包塑体2具体可包括包塑成型的包塑壳本体和定子。上述的第一轴承结构包括径向向内延伸成型于包塑壳本体内圈面的上端的环形轴承安装段14,环形轴承安装段14的内圈面即可为轴承安装面,滚动轴承的外圈或滑动轴承的轴瓦10即可安装至该轴承安装面,转轴7即可安装至滚动轴承的内圈或直接滑动连接于该轴瓦10的内圈面。
在本实施例中,定子包塑体2的上端面上可设有若干用于使电连接单元12伸入的包塑凸起13,电连接单元12的第一端伸入于包塑凸起13。通过设置包塑凸起13,使得电连接单元12插入定子包塑体2内的长度增长,两者之间可形成一类似于迷宫密封的结构,可使得电机结构内的冷却油液无法从该途径进入控制壳体1内。
控制壳体1的下端面则可开设有与包塑凸起13一一对应的插入凹陷,且插入凹陷的底面开设有用于使电连接单元12的第二端伸入的伸入孔。包塑凸起13与插入凹陷之间的配合可实现定子包塑体2与控制壳体1之间的装配定位。
进一步地,电连接单元12具体可为导线。导线的第一端直接包塑在定子上形成定子包塑体2,与控制壳体1上的伸入孔之间的直接装配,无密封需求,该部分尺寸精度要求较低,注塑难度小。
实施例二
参看图3,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干湿区分离的电子油泵,对实施例一中的内侧隔离结构进行了调整,具体如下:
在本实施例中,内侧隔离结构具体可为包塑壳本体在环形轴承安装段14向上延伸成型并盖合于上述第一轴承结构的盖合壳体16,并配合形成一向上延伸的转轴7端部容置腔。即直接通过注塑的方式封闭定子包塑体2的上端,并在该处(定子包塑体2内)形成转轴7转动所需的轴承安装空间。上面提到的转轴7端部容置腔具体可为容置转轴7伸出于轴承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伸出部分可为转轴7上的磁饼设置区域。
本实施例的方案可进一步省去一个密封槽和密封圈的设置,进一步降低装配难度,减少装配成本。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使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变化,倘若这些变化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仍落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干湿区分离的电子油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轴向依次连接的控制结构部、电机结构部、泵油结构部,以及,转轴、若干电连接单元、内侧隔离结构和外侧隔离结构;
定义所述电机结构部沿轴线朝向所述控制结构部的方向为向上,定义所述电机结构部沿轴线朝向所述泵油结构部的方向为向下;
所述电机结构部与所述泵油结构部配合形成一位于所述电机结构部内并连通所述泵油结构部的油液冷却腔;所述转轴安装于所述电机结构部的输出端,且所述转轴的上端转动或滑动连接于所述电机结构部的上端;
其中,所述电机结构部的上端面与所述控制结构部之间的间隙为连通外界的油液泄漏间隙,且所述油液泄漏间隙与所述油液冷却腔经所述转轴与所述电机结构部的连接处连通;
所述外侧隔离结构和所述内侧隔离结构间隔设于所述油液泄漏间隙,并在所述油液泄漏间隙内隔离形成一隔离干区;所述电连接单元分别布置于所述隔离干区内,并分别与所述电机结构部的定子和所述控制结构部的控制板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湿区分离的电子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隔离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电机结构部的上端面或所述控制结构部上的内侧环状密封槽,以及安装于所述内侧环状密封槽内的内侧密封圈;其中,所述内侧环状密封槽环绕布置于所述转轴与所述电机结构部的连接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湿区分离的电子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隔离结构包括开设于电机结构部的上端面或所述控制结构部上的外侧环状密封槽,以及安装于所述外侧环状密封槽内的外侧密封圈;其中,所述外侧环状密封槽环绕且间隔布置于所述内侧隔离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湿区分离的电子油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至少包覆于所述控制结构部与电机结构部的连接处;
所述外侧隔离结构包括开设于电机结构部与所述外壳之间或所述控制结构部与所述外壳之间的外沿环状密封槽,以及安装于所述外沿环状密封槽内的外沿密封圈;其中,所述外沿环状密封槽连通所述油液泄漏间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湿区分离的电子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结构部包括定子包塑体、转子;
所述定子包塑体轴向上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控制结构部和所述泵油结构部,所述油液冷却腔为所述定子包塑体的中间空腔;所述转轴与所述转子同轴连接,且所述转子布置于所述中间空腔内;
所述定子包塑体内圈面的上端设有第一轴承结构,所述泵油结构部上设有第二轴承结构,所述转轴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轴承结构和所述第二轴承结构;所述油液冷却腔经所述第一轴承结构连通所述油液泄漏间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湿区分离的电子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单元的第一端伸入并包塑成型于所述定子包塑体。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湿区分离的电子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隔离结构为所述定子包塑体延伸成型并盖合于所述第一轴承结构的盖合壳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湿区分离的电子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包塑体包括包塑成型的包塑壳本体和定子;
所述第一轴承结构包括径向向内延伸成型于所述包塑壳本体内圈面的上端的环形轴承安装段,以及,安装于所述环形轴承安装段的滚动轴承或滑动轴瓦;
所述盖合壳体延伸成型于所述环形轴承安装段,并配合形成一向上延伸的转轴端部容置腔。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湿区分离的电子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包塑体的上端面上设有若干用于使所述电连接单元伸入的包塑凸起,所述电连接单元的第一端伸入于所述包塑凸起;
所述控制结构部的下端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包塑凸起一一对应的插入凹陷,且所述插入凹陷的底面开设有用于使所述电连接单元的第二端伸入的伸入孔。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湿区分离的电子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单元为导线。
CN202320689802.2U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干湿区分离的电子油泵 Active CN2198091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89802.2U CN219809128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干湿区分离的电子油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89802.2U CN219809128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干湿区分离的电子油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09128U true CN219809128U (zh) 2023-10-10

Family

ID=88210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89802.2U Active CN219809128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干湿区分离的电子油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091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30246B2 (en) Electronic pump
CN113586512B (zh) 转子组件以及电驱动泵
US10326328B2 (en) Electric pump
CN108604848B (zh) 用于电机的壳体盖
EP3770434A1 (en) Electronic oil pump
CN219809128U (zh) 一种干湿区分离的电子油泵
US10742095B2 (en) Electronic housing, motor pump having the electronic housing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electronic housing
CN207960963U (zh) 电子水泵
CN208445385U (zh) 电子泵
CN217713756U (zh) 一种电动阀以及集成组件
CN219287325U (zh) 一种用于电子油泵的电气密封结构及电子油泵
CN211481035U (zh) 电机壳体、电机和车辆
CN211116646U (zh) 电子水泵
CN113410957A (zh) 电动泵
CN111106702B (zh) 电机壳和电机
CN113007364A (zh) 电子膨胀阀
CN210744878U (zh) 电机壳体、电机和车辆
CN113090763A (zh) 电子膨胀阀
CN220022436U (zh) 一种湿式电子油泵的转子部件及湿式电子油泵
CN219871411U (zh) 一种适用于双电控油冷密封的电流传感器
CN215870995U (zh) 电梯门用电机
CN219107186U (zh) 电机外壳、电机、水泵和电器
CN211230855U (zh) 屏蔽循环泵
CN220015446U (zh) 一种电子油泵的电气布置结构及电子油泵
CN218449679U (zh) 一种采用外嵌内衬结构的单轴承真空泵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