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99842U - 拼接式光纤适配器组 - Google Patents

拼接式光纤适配器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99842U
CN219799842U CN202320887595.1U CN202320887595U CN219799842U CN 219799842 U CN219799842 U CN 219799842U CN 202320887595 U CN202320887595 U CN 202320887595U CN 219799842 U CN219799842 U CN 2197998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side wall
base
fiber optic
adap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8759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洋洋
常艳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nxun Communication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nxun Communication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nxun Communication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nxun Communication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8759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998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998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998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拼接式光纤适配器组包括多个相拼接的光纤适配器;第一光纤适配器包括第一座体,第一座体之第一侧壁面具有多个第一连接单元;第二光纤适配器包括第二座体,第二座体之第一侧壁面具有多个第二连接单元,各第一连接单元与各第二连接单元为一对一对接,使两个相邻的光纤适配器并排组合。各光纤适配器为单边插接光纤,各光纤适配器的整体长度小。

Description

拼接式光纤适配器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适配器,特别是关于一种拼接式光纤适配器组。
背景技术
光纤为光传导工具,一般光纤连接装置系由一母座适配器(Adapter)二端插接有公头光纤适配器作为对接,借以达到卡固与资料传输之目的,但此母座适配器尺寸结构长。一般Lucent Connector(简称LC)Type的光转接适配器为光传输连接器,可以使LC Type光传输线进行连接,以传递光讯号。LC适配器的孔数固定,分为单孔,双孔,四孔等,不能满足灵活的布线需求,造成布线空间浪费。
现有SFP(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模组或者QSFP(quad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模组中布置的光纤数量一般在两芯或者四芯,且产品为市场成熟标准品,尺寸结构大,空间占比高,无法集成高密度布线,满足5G对于布线密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案的一些实施例系提供满足5G小空间高布线数量的需求、连接器与适配器满足小空间位置需求、适配器可以组合拼接、适配器的弹臂与连接器卡合、通过工作夹具解锁适配器与连接器之间的结合。
依据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拼接式光纤适配器组适于装配转接盒并连接光纤与终端设备,拼接式光纤适配器组包括第一光纤适配器与第二光纤适配器。第一光纤适配器包括第一座体,第一座体的二端分别定义有位于转接盒内部且朝向终端设备的第一外接端,及位于转接盒外部且供光纤穿设的第一穿设端,第一座体由四侧壁面界定有第一容置槽,第一座体之第一穿设端具有连通于第一容置槽之第一插口,第一座体的四侧壁面分别包括:第一侧壁面、第二侧壁面、第一封挡壁及第一组合基壁;第一座体的第一侧壁面与第二侧壁面分别自第一组合基壁两侧往远离第一组合基壁的方向同向延伸,第一封挡壁连接第一侧壁面与第二侧壁面而间隔于第一组合基壁,第一座体之第一侧壁面具有第一连接单元;第二光纤适配器包括第二座体,第二座体的二端分别定义有位于转接盒内部且朝向终端设备的第二外接端,及位于转接盒外部且供光纤穿设的第二穿设端,第二座体由四侧壁面界定有第二容置槽,第二座体之第一穿设端具有连通于第二容置槽之第二插口,第二座体的四侧壁面分别包括:第一侧壁面、第二侧壁面、第二封挡壁及第二组合基壁;第二座体的第一侧壁面与第二侧壁面分别自第二组合基壁两侧往远离第二组合基壁的方向同向延伸,第二封挡壁连接第一侧壁面与第二侧壁面而间隔于第二组合基壁,第二座体之第一侧壁面具有第二连接单元,第二连接单元对接于第一连接单元而使两个相邻的第一座体与第二座体并排组合。
优选地,第一连接单元具有位于第一座体的第一侧壁面前段之第一凹部、及位于第一座体的第一侧壁面后段之第一凸部,或者是,第一连接单元具有位于第一座体的第一侧壁面前段之第二凸部、及位于第一座体的第一侧壁面后段之第二凹部。
优选地,第二连接单元具有位于第二座体的第二侧壁面前段之第三凸部、及位于第二座体的第二侧壁面后段之第三凹部,或者是,第二连接单元具有位于第二座体的第二侧壁面前段之第四凹部、及位于第二座体的第二侧壁面后段之第四凸部。
优选地,第一凹部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三凸部的宽度,第一凸部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三凹部的宽度。
优选地,第二凸部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第四凹部的宽度,第二凹部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四凸部的宽度。
优选地,第一座体具有位于第一外接端的多个第一弹臂,各第一弹臂间适于扣接有第一连接器,第二座体具有位于第二外接端的多个第二弹臂,各第二弹臂间适于扣接有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分别连接位于转接盒内之传输线。
优选地,第一连接器包括外壳、插针及弹簧,外壳套接于插针与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于外壳内侧与插针。
优选地,第一连接单元沿一轴向设置于第一座体之第一侧壁面,轴向垂直于第一容置槽之插接方向,第二连接单元沿轴向设置于第二座体之第一侧壁面,轴向垂直于第二容置槽之插接方向。
优选地,第一连接单元由第一封挡壁侧端延伸设置至第一组合基壁侧端,第二连接单元由第二封挡壁侧端延伸设置至第二组合基壁侧端。
优选地,第一座体之第一侧壁面具有第一卡扣部,第二座体之第一侧壁面具有第二卡扣部,第一卡扣部与第二卡扣部相结合。
优选地,第一座体之第一侧壁面具有多个第一连接单元,各第一连接单元分别位于第一座体之第一侧壁面之二边区域,第一卡扣部位于多个第一连接单元之间,第二座体之第一侧壁面具有多个第二连接单元,各第二连接单元分别位于第二座体之第一侧壁面之二边区域,第二卡扣部位于多个第二连接单元之间。
优选地,第一卡扣部相邻于多个第一连接单元之其中之一,第二卡扣部相邻于多个第二连接单元之其中之一。
优选地,第一卡扣部具有凹槽及插入口,插入口两侧具有扣合部,第二卡扣部具有凸块,凸块由插入口扣入于凹槽内,各扣合部接触于凸块限位。
优选地,第一卡扣部位于第一座体之第一侧壁面与第一座体之第一封挡壁之间,第二卡扣部位于第二座体之第一侧壁面与第二座体之第二封挡壁之间。
优选地,第一座体之第一封挡壁与第二座体之第二封挡壁切齐,第一座体之第一组合基壁与第二座体之第二组合基壁切齐。
优选地,第一卡扣部位于第一座体之第一侧壁面与第一座体之第一组合基壁之间,第二卡扣部位于第二座体之第一侧壁面与第二座体之第二组合基壁之间。
优选地,第二座体之第二侧壁面与第二座体之第一侧壁面相对称位于第二座体之两侧,第二座体之第二侧壁面具有多个第三连接单元及第三卡扣部,拼接式光纤适配器组更包括第三光纤适配器,第三光纤适配器包括第三座体,第三座体由四侧壁面界定有第三容置槽,第三座体之两端具有连通于第三容置槽之第三插口,第三座体之第一侧壁面具有多个第四连接单元及第四卡扣部,各第三连接单元与各第四连接单元相结合,第三卡扣部与第四卡扣部相结合。
优选地,第二座体之第一侧壁面具有多个第二连接单元,第二座体之第一侧壁面的前后各第二连接单元分别与第二座体之第二侧壁面的前后各第三连接单元相对应设置。
优选地,第一封挡壁的第一长度小于第一组合基壁的第一长度,第二封挡壁的第二长度小于第二组合基壁的第二长度。
优选地,第一座体具有相邻于第一外接端之止挡部,第一座体的第二侧壁面具有扣接结构,扣接结构卡掣于转接盒的一面,止挡部卡掣于转接盒的另一面。
综合上述,依据一些实施例,通过第一座体的第一连接单元与第二座体的第二连接单元相对应对接,使两个相邻的光纤适配器并排组合。光纤适配器为单边插接光纤,光纤适配器的整体长度小,满足5G光纤模组需求。通过多个光纤适配器彼此并排且拼接在一块,提供多个光纤适配器供多个光纤连接器插接,满足光纤线灵活布线的需求。依据一些实施例,通过多个第一连接单元与多个第二连接单元相结合、第一卡扣部与第二卡扣部相结合的固定作用,使各光纤适配器相对接的侧边不会因为各光纤线向下拉动的力量而使各光纤适配器彼此相脱离。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据一实施例,光纤适配器组之外观示意图。
图2绘示依据一实施例,光纤适配器组之分解示意图,基座组件之分解状态。
图3绘示依据一实施例,光纤适配器组之正面分解示意图。
图4绘示依据一实施例,光纤适配器组之背面分解示意图。
图5绘示依据一实施例,第一连接器之分解示意图。
图6A绘示依据一实施例,光纤适配器组组装时之侧视示意图,第一卡扣部位于第一座体之第一侧壁面的上方,第二卡扣部位于第二座体之第一侧壁面的上方。
图6B绘示依据一实施例,光纤适配器组组装时之侧视示意图,一个第一连接单元与一个第二连接单元相配合卡掣。
图7绘示依据一实施例,第一卡扣部与第二卡扣部组装时之放大示意图。
图8绘示依据一实施例,第一卡扣部与第二卡扣部组装后之放大示意图。
图9绘示依据一实施例,光纤适配器组之俯视示意图,第一凹部与第三凸部相配合,第一凸部与第三凹部相配合。
图10绘示依据一实施例,光纤适配器组组装时之侧视示意图,第一卡扣部位于第一座体之第一侧壁面的下方,第二卡扣部位于第二座体之第一侧壁面的下方。
图11绘示依据一实施例,光纤适配器组之俯视示意图,第二凸部与第四凹部相配合,第二凹部与第四凸部相配合。
图12绘示依据一实施例,转接盒之俯视示意图,多个光纤适配器组装配转接盒并供光纤连接之状态。
符号说明
1:第一光纤适配器
11:第一座体
11a:第一侧壁面
11b:第二侧壁面
11b1:扣接结构
11c:第一封挡壁
11d:第一组合基壁
12:第一容置槽
13:第一插口
131:第一穿设端
132:第一外接端
133:第一弹臂
134:止挡部
14:第一连接器
141:外壳
142:插针
143:弹簧
15:第一连接单元
151:第一凹部
152:第一凸部
153:第二凸部
154:第二凹部
16:第一卡扣部
161:凹槽
162:插入口
163:扣合部
2:第二光纤适配器
21:第二座体
21a:第一侧壁面
21b:第二侧壁面
21c:第二封挡壁
21d:第二组合基壁
22:第二容置槽
23:第二插口
231:第二穿设端
232:第二外接端
233:第二弹臂
24:第二连接器
25:第二连接单元
251:第三凸部
252:第三凹部
253:第四凹部
254:第四凸部
26:第二卡扣部
261:凸块
27:第三连接单元
28:第三卡扣部
3:第三光纤适配器
31:第三座体
31a:第一侧壁面
32:第三容置槽
33:第三插口
37:第四连接单元
38:第四卡扣部
5:基座组件
6:传输线
8:光纤
9:转接盒
I:插接方向
A1:第一轴线
A2:第二轴线
D1:第一长度
D2:第一长度
D3:第二长度
D4:第二长度。
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3,图1为光纤适配器组之外观示意图;图2为光纤适配器组之分解示意图,基座组件5之分解状态;图3为光纤适配器组之正面分解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光纤适配器组适于装配转接盒9(如图12所示),光纤适配器组连接光纤8与终端设备(例如机柜),用在通讯机柜中与LC(Lucent Connector)光纤适配器连接,传输信号。配合小空间高密度的SFP(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或QSFP(quad small form-factorpluggable)应用。光纤适配器组用以供多个光纤8插接,光纤8具有光纤连接器为适于机柜等用途的高密度连接;光纤适配器组包括并排且拼接的多个光纤适配器,以第一光纤适配器1及第二光纤适配器2为例说明,第一光纤适配器1及第二光纤适配器2内分别设置有基座组件5。
第一光纤适配器1包括第一座体11,第一座体11的二端分别定义有位于转接盒9外部且供光纤8穿设的第一穿设端131,及位于转接盒9内部且朝向终端设备的第一外接端132。第一光纤适配器1为单边供插接光纤8(如图12所示),第一光纤适配器1的整体长度小,满足5G光纤模组需求。第一座体11由四侧壁面界定有第一容置槽12,第一座体11的四侧壁面长度小而恰好符合覆盖光纤8(如图12所示)的前端。
第一座体11之第一穿设端131具有连通于第一容置槽12之第一插口13。第一座体11的四侧壁面分别包括:第一侧壁面11a、第二侧壁面11b、第一封挡壁11c及第一组合基壁11d;第一座体11的第一侧壁面11a与第二侧壁面11b分别自第一组合基壁11d两侧往远离第一组合基壁11d的方向同向延伸,第一封挡壁11c连接第一侧壁面11a与第二侧壁面11b而间隔于第一组合基壁11d,第一座体11之第一侧壁面11a具有一第一连接单元15。
第二光纤适配器2包括第二座体21,第二座体21的二端分别定义有位于转接盒9外部且供光纤8穿设的第二穿设端231,及位于转接盒9内部且朝向终端设备的第二外接端232。第二光纤适配器2为单边供插接光纤8(如图12所示),第二光纤适配器2的整体长度小,满足5G光纤模组需求。第二座体21由四侧壁面界定有第二容置槽22,第二座体21的四侧壁面长度小而恰好符合覆盖光纤8(如图12所示)的前端。
第二座体21之第二穿设端231具有连通于第二容置槽22之第二插口23。第二座体21的四侧壁面分别包括:第一侧壁面21a、第二侧壁面21b、第二封挡壁21c及第二组合基壁21d;第二座体21的第一侧壁面21a与第二侧壁面21b分别自第二组合基壁21d两侧往远离第二组合基壁21d的方向同向延伸,第二封挡壁21c连接第一侧壁面21a与第二侧壁面21b而间隔于第二组合基壁21d,第二座体21之第一侧壁面21a具有一第二连接单元25。第二连接单元25对接于第一连接单元15而使两个相邻的第一座体11与第二座体21并排组合。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封挡壁11c的第一长度D1小于第一组合基壁的第一长度D2(如图6A所示),第二封挡壁21c的第二长度D3小于第二组合基壁的第二长度D4。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座体11具有相邻于第一外接端132之止挡部134,第一座体11的第二侧壁面11b具有扣接结构11b1,扣接结构11b1卡掣于转接盒9之面板的一面,止挡部134卡掣于转接盒9之面板的另一面(如图12所示)。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单元15具有位于第一座体11的第一侧壁面11a前段之第一凹部151、及位于第一座体11的第一侧壁面11a后段之第一凸部152(如图9所示);或者是,第一连接单元15具有位于第一座体11的第一侧壁面11a前段之第二凸部153、及位于第一座体11的第一侧壁面11a后段之第二凹部154(如图11所示)。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单元25具有位于第二座体21的第二侧壁面21b前段之第三凸部251、及位于第二座体21的第二侧壁面21b后段之第三凹部252,或者是,第二连接单元25具有位于第二座体21的第二侧壁面21b前段之第四凹部253、及位于第二座体21的第二侧壁面21b后段之第四凸部254。
第一凹部151与第三凸部251为一对一对接,第一凸部152与第三凹部252为一对一对接,而使两个相邻的第一座体11与第二座体21并排组合(如图9所示)。或者是,第二凸部153与第四凹部253为一对一对接,第二凹部154与第四凸部254为一对一对接,而使两个相邻的第一座体11与第二座体21并排组合(如图11所示)。
请同时参阅图3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座体11具有位于第一外接端132的多个第一弹臂133,各第一弹臂133间适于扣接有第一连接器14,各第一弹臂133斜向延伸并靠胧,各第一弹臂133内侧具有凸块;第二座体21具有位于第二外接端232的多个第二弹臂233,各第二弹臂233间适于扣接有第二连接器24,各第二弹臂233斜向延伸并靠胧,各第二弹臂233内侧具有凸块。第一连接器14与第二连接器24分别连接位于转接盒9内之传输线6(如图12所示)。通过工作夹具分别将第一弹臂133、第二弹臂233打开,解除与第一连接器14与第二连接器24扣接。
第一连接器14与第一光纤适配器1整体体积的长度小,第二连接器24与第二光纤适配器2整体体积的长度小,满足5G光纤模组需求。
请同时参阅图4至图5,图4为光纤适配器组之背面分解示意图,图5为第一连接器14之分解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4与第二连接器24为相同结构,以第一连接器14为例说明,第一连接器14包括外壳141、插针142及弹簧143,外壳141套接于插针142与弹簧143,弹簧143的两端分别抵靠于外壳141内侧与插针142。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部151的宽度大于或实质上等于第三凸部251的宽度,第一凸部152的宽度小于或实质上等于第三凹部252的宽度(如图9所示)。或者是,第二凸部153的宽度小于或实质上等于第四凹部253的宽度,第二凹部154的宽度大于或实质上等于第四凸部254的宽度(如图11所示)。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座体11之第一侧壁面11a具有多个第一连接单元15,第二座体21之第一侧壁面21a具有多个第二连接单元25。以两个第一连接单元15与两个第二连接单元25为例说明,于组装时,使第一座体11的前后两个第一连接单元15与对应的第二座体21的前后两个第二连接单元25两两对应对接,具有防止误插的效果。使第一座体11前段的第一连接单元15(如第一凹部151)无法对接于第二座体21后段的第二连接单元25(如第三凹部252),使第一座体11后段的第一连接单元15(如第一凸部152)无法对接于第二座体21前段的第二连接单元25(如第三凸部251)。
请同时参阅图3与图6A,图3为光纤适配器组之分解示意图,图6A为光纤适配器组组装时之侧视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座体11之第一侧壁面11a具有第一卡扣部16;第二座体21之第一侧壁面21a具有第二卡扣部26;第一卡扣部16位于第一座体11之第一侧壁面11a的上方,第二卡扣部26位于第二座体21之第一侧壁面21a的上方。
当第一光纤适配器1及第二光纤适配器2相组装时,将第一光纤适配器1的第一侧壁面11a对接于第二光纤适配器2的第一侧壁面21a,使第一座体11之多个第一连接单元15由下向上分别与多个第二连接单元25相结合(如图6A所示),使第一卡扣部16与第二卡扣部26相结合并到达定位(如图7与图8所示),第一光纤适配器1及第二光纤适配器2组成拼接式光纤适配器组(如图9所示),通过拼接多个光纤适配器增加容置槽(孔数),提高光纤适配器组的适用性。
请同时参阅图6B,图6B为光纤适配器组组装时之侧视示意图,一个第一连接单元15与一个第二连接单元25相配合卡掣。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座体11仅具有一个第一连接单元15,第二座体21仅具有一个第二连接单元2。图6B的第一连接单元15与第二连接单元25的宽度大于图6A的第一连接单元15与第二连接单元25的宽度,第一连接单元15的宽度约为第一座体11之侧面整体的三分之一,第二连接单元25的宽度约为第二座体21之侧面整体的三分之一,第一连接单元15由下向上与第二连接单元25相结合后提供光纤适配器组稳固的定位。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座体11的前段第一连接单元15与设置于相邻的第二座体21的前段第二连接单元25为一对一对接,第一座体11的后段第一连接单元15与设置于相邻的第二座体21的后段第二连接单元25为一对一对接,使两个相邻的光纤适配器并排组合,使各光纤适配器彼此对齐排列且外观整齐。
请同时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座体11与第二座体21为长矩形的中空壳体,为射出成型成一体式结构,结构稳固、强度提高。
请同时参阅图2与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容置槽12与第二容置槽22内设置有基座组件5,使第一容置槽12内分隔成二个容置槽(亦可无基座组件5而为单一个容置槽),使第二容置槽22内分隔成二个容置槽(亦可无基座组件5而为单一个容置槽);第一座体11包括多个第一插口13,第二座体21包括多个第二插口23,如四埠、八埠、十六埠、三十二埠插口等,供多个光纤连接器分别插入第一插口13与第二插口23使用。
请同时参阅图3与图6A,在一些实施例中,各第一连接单元15与各第二连接单元25为相互匹配的凹凸结构,第一连接单元15为鸠尾形状的凹槽,第二连接单元25为鸠尾形状的凸块,非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单元15为鸠尾形状的凸块,第二连接单元25为鸠尾形状的凹槽;在一些实施例中,各第一连接单元15与各第二连接单元25分别为T字型或葫芦型相互匹配的凹凸结构,各第一连接单元15与各第二连接单元25相结合后避免各光纤适配器侧边受力而脱离。
请同时参阅图3与图6A,在一些实施例中,各第一连接单元15与各第二连接单元25彼此可为导轨型式的结构供滑移相卡掣,但非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各第一连接单元15与各第二连接单元25彼此可为干涉迫紧方式卡掣。
请同时参阅图7与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扣部16与第二卡扣部26分别为相互匹配的凹凸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扣部16为凹槽(可为圆形、方形或其他几何形状),第二卡扣部26为凸块(可为圆形、方形或其他几何形状),非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扣部16为凸块,第二卡扣部26为凹槽;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扣部16具有凹槽161及插入口162,插入口162两侧具有扣合部163,第二卡扣部26具有凸块261,凸块261由插入口162扣入于凹槽161内,各扣合部163接触于凸块261限位,使第一卡扣部16与第二卡扣部26相卡掣固定,使第一座体11与第二座体21相结合固定;欲将第一卡扣部16与第二卡扣部26相拆解时,使用者施予一作用力将第一座体11与第二座体21相分解,使得原卡掣固定的第一卡扣部16与第二卡扣部26脱离。
请同时参阅图1与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容置槽12供光纤连接器插接之插接方向I与第二容置槽22供光纤连接器插接之插接方向I相同;各第一连接单元15沿一轴向设置于第一座体11之第一侧壁面11a,轴向垂直于第一容置槽12之插接方向I,各第二连接单元25沿轴向设置于第二座体21之第一侧壁面21a,轴向垂直于第二容置槽22之插接方向I。
请同时参阅图3与图6A,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单元15为长形滑槽,第一连接单元15由第一座体11之第一封挡壁11c的侧端延伸设置至第一座体11之第一组合基壁11d的侧端。第二连接单元25为长形滑块,第二连接单元25由第二座体21之第二封挡壁21b的侧端延伸设置至第二座体21之第二组合基壁21d的侧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单元15亦可为滑块,而第二连接单元25为滑槽。长形滑槽内的任何部位的宽度相同,长形滑块的任何部位的宽度相同。长形滑槽的侧端开口处可以加宽宽度并设有导角,长形滑块的侧端处可以减缩宽度并设有导角,以便利长形滑槽与长形滑块对接。
请同时参阅图3与图6A,在一些实施例中,各第一连接单元15分别位于第一座体11之第一侧壁面11a之二边区域,第一卡扣部16位于多个第一连接单元15之间,非以此为限;第一卡扣部16亦可位于非多个第一连接单元15之间的第一座体11之第一侧壁面11a的任何位置。各第二连接单元25分别位于第二座体21之第一侧壁面21a之二边区域,第二卡扣部26位于多个第二连接单元25之间,非以此为限;第二卡扣部26亦可位于非多个第二连接单元25之间的第二座体21之第一侧壁面21a的任何位置。
当各光纤适配器分别插接各光纤连接器与其光纤线时,各光纤线的重力会使各光纤适配器向下拉扯,使各光纤适配器受到向下拉动的力量,通过多个第一连接单元15与多个第二连接单元25相结合与第一卡扣部16与第二卡扣部26相结合的固定作用,使各光纤适配器相对接的侧边不会因为受到向下拉动的力量而使各光纤适配器彼此相脱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卡扣部16与第二卡扣部26相结合后,在各光纤适配器上方覆盖一面板来压持固定,避免第一卡扣部16与第二卡扣部26相分离。
请同时参阅图3与图6A,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扣部16位于多个第一连接单元15之间且相邻于多个第一连接单元15之其中之一。第二卡扣部26位于多个第二连接单元25之间且相邻于多个第二连接单元25之其中之一;当第一光纤适配器1及第二光纤适配器2相组装时,使第一座体11之多个第一连接单元15由下向上分别与多个第二连接单元25相结合,使第一卡扣部16由下向上与第二卡扣部26相结合并到达定位。第一卡扣部16与第二卡扣部26具有防呆功能且避免第一卡扣部16由上向下与第二卡扣部26的错误组装方向,使第一卡扣部16与第二卡扣部26相结合并到达定位后,第一座体11之第一封挡壁11c与第二座体21之第二封挡壁21b切齐,第一座体11之第一组合基壁11d与第二座体21之第二组合基壁21d切齐。
请同时参阅图6A,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扣部16位于第一座体11之第一侧壁面11a与第一座体11之第一封挡壁11c之间,第二卡扣部26位于第二座体21之第一侧壁面21a与第二座体21之第二封挡壁21c之间,非以此为限。
请同时参阅图1、图3与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座体21之第一侧壁面21a的前后各第二连接单元25分别与第二座体21之第二侧壁面21b的前后各第三连接单元27相对应设置,第一侧壁面21a的前侧的第二连接单元25与第二侧壁面21b的前侧的第三连接单元27位在同一第一轴线A1,第一侧壁面21a的后侧的第二连接单元25与第二侧壁面21b的后侧的第三连接单元27位在同一第二轴线A2。第一轴线A1与第二轴线A2为相同水平方向的轴线。
请同时参阅图3与图10,图10为光纤适配器组组装时之侧视示意图,第一卡扣部16位于第一座体11之第一侧壁面11a的下方,第二卡扣部26位于第二座体21之第一侧壁面21a的下方;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扣部16位于第一座体11之第一侧壁面11a与第一座体11之第一组合基壁11d之间,第二卡扣部26位于第二座体21之第一侧壁面21a与第二座体21之第一组合基壁21d之间。
请同时参阅图1与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为详细说明多个光纤适配器相互拼接的结构,以二个的光纤适配器(第二光纤适配器2与第三光纤适配器3)为例说明,但非不以此为限,亦可将六个或八个或十二个等数量的光纤适配器相拼接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光纤适配器2的第二座体21之第二侧壁面21b与第二座体21之第一侧壁面21a相对称位于第二座体21之两侧,第二座体21之第二侧壁面21b具有多个第三连接单元27及第三卡扣部28。
拼接式光纤适配器组更包括第三光纤适配器3,第三光纤适配器3包括第三座体31,第三座体31由四侧壁面界定有第三容置槽32,第三座体31具有连通于第三容置槽32之第三插口33,第三座体31之第一侧壁面31a具有多个第四连接单元37及第四卡扣部38,各第三连接单元27与各第四连接单元37分别相结合,第三卡扣部28与第四卡扣部38相结合。
综合上述,依据一些实施例,通过第一座体的第一连接单元与第二座体的第二连接单元相对应对接,使两个相邻的光纤适配器并排组合。光纤适配器为单边插接光纤,光纤适配器的整体长度小,满足5G光纤模组需求。通过多个光纤适配器彼此并排且拼接在一块,提供多个光纤适配器供多个光纤连接器插接,满足光纤线灵活布线的需求。依据一些实施例,通过多个第一连接单元与多个第二连接单元相结合、第一卡扣部与第二卡扣部相结合的固定作用,使各光纤适配器相对接的侧边不会因为各光纤线向下拉动的力量而使各光纤适配器彼此相脱离。

Claims (20)

1.一种拼接式光纤适配器组,适于装配一转接盒并连接一光纤与一终端设备,所述拼接式光纤适配器组其特征在于:一第一光纤适配器,包括一第一座体,所述第一座体的二端分别定义有位于所述转接盒内部且朝向所述终端设备的一第一外接端,及位于所述转接盒外部且供所述光纤穿设的一第一穿设端,所述第一座体由四侧壁面界定有一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座体之所述第一穿设端具有连通于所述第一容置槽之一第一插口,所述第一座体的四侧壁面分别包括:一第一侧壁面、一第二侧壁面、一第一封挡壁及一第一组合基壁;所述第一座体的所述第一侧壁面与所述第二侧壁面分别自所述第一组合基壁两侧往远离所述第一组合基壁的方向同向延伸,所述第一封挡壁连接所述第一侧壁面与所述第二侧壁面而间隔于所述第一组合基壁,所述第一座体之所述第一侧壁面具有一第一连接单元;及 一第二光纤适配器,包括一第二座体,所述第二座体的二端分别定义有位于所述转接盒内部且朝向所述终端设备的一第二外接端,及位于所述转接盒外部且供所述光纤穿设的一第二穿设端,所述第二座体由四侧壁面界定有一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座体之所述第一穿设端具有连通于所述第二容置槽之一第二插口,所述第二座体的四侧壁面分别包括:一第一侧壁面、一第二侧壁面、一第二封挡壁及一第二组合基壁;所述第二座体的所述第一侧壁面与所述第二侧壁面分别自所述第二组合基壁两侧往远离所述第二组合基壁的方向同向延伸,所述第二封挡壁连接所述第一侧壁面与所述第二侧壁面而间隔于所述第二组合基壁,所述第二座体之所述第一侧壁面具有一第二连接单元,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对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而使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座体与所述第二座体并排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式光纤适配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座体的所述第一侧壁面前段之一第一凹部、及位于所述第一座体的所述第一侧壁面后段之一第一凸部,或者是,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座体的所述第一侧壁面前段之一第二凸部、及位于所述第一座体的所述第一侧壁面后段之一第二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拼接式光纤适配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具有位于所述第二座体的所述第二侧壁面前段之一第三凸部、及位于所述第二座体的所述第二侧壁面后段之一第三凹部,或者是,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具有位于所述第二座体的所述第二侧壁面前段之一第四凹部、及位于所述第二座体的所述第二侧壁面后段之一第四凸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拼接式光纤适配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凸部的宽度,所述第一凸部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凹部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拼接式光纤适配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部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四凹部的宽度,所述第二凹部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凸部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式光纤适配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体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外接端的多个第一弹臂,各所述第一弹臂间适于扣接有一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二座体具有位于所述第二外接端的多个第二弹臂,各所述第二弹臂间适于扣接有一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分别连接位于所述转接盒内之一传输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拼接式光纤适配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一外壳、一插针及一弹簧,所述外壳套接于所述插针与所述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于所述外壳内侧与所述插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式光纤适配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沿一轴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座体之所述第一侧壁面,所述轴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容置槽之一插接方向,所述第二连接单元沿所述轴向设置于所述第二座体之所述第一侧壁面,所述轴向垂直于所述第二容置槽之所述插接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式光纤适配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由所述第一封挡壁侧端延伸设置至所述第一组合基壁侧端,所述第二连接单元由所述第二封挡壁侧端延伸设置至所述第二组合基壁侧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式光纤适配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体之所述第一侧壁面具有一第一卡扣部,所述第二座体之所述第一侧壁面具有一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一卡扣部与所述第二卡扣部相结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拼接式光纤适配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体之所述第一侧壁面具有多个第一连接单元,各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座体之所述第一侧壁面之二边区域,所述第一卡扣部位于各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之间,所述第二座体之所述第一侧壁面具有多个第二连接单元,各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座体之所述第一侧壁面之二边区域,所述第二卡扣部位于各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拼接式光纤适配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部相邻于各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之其中之一,所述第二卡扣部相邻于各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之其中之一。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拼接式光纤适配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部具有一凹槽及一插入口,所述插入口两侧具有一扣合部,所述第二卡扣部具有一凸块,所述凸块由所述插入口扣入于所述凹槽内,各所述扣合部接触于所述凸块限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拼接式光纤适配器组,其中所述第一卡扣部位于所述第一座体之所述第一侧壁面与所述第一座体之所述第一封挡壁之间,所述第二卡扣部位于所述第二座体之所述第一侧壁面与所述第二座体之所述第二封挡壁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拼接式光纤适配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部位于所述第一座体之所述第一侧壁面与所述第一座体之所述第一组合基壁之间,所述第二卡扣部位于所述第二座体之所述第一侧壁面与所述第二座体之所述第二组合基壁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式光纤适配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体之所述第一封挡壁与所述第二座体之所述第二封挡壁切齐,所述第一座体之所述第一组合基壁与所述第二座体之所述第二组合基壁切齐。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式光纤适配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座体之所述第二侧壁面与所述第二座体之所述第一侧壁面相对称位于所述第二座体之两侧,所述第二座体之所述第二侧壁面具有多个第三连接单元及一第三卡扣部,所述拼接式光纤适配器组更包括一第三光纤适配器,所述第三光纤适配器包括一第三座体,所述第三座体由四侧壁面界定有一第三容置槽,所述第三座体具有连通于所述第三容置槽之一第三插口,所述第三座体之一第一侧壁面具有多个第四连接单元及一第四卡扣部,各所述第三连接单元与各所述第四连接单元相结合,所述第三卡扣部与所述第四卡扣部相结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拼接式光纤适配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座体之所述第一侧壁面具有多个第二连接单元,所述第二座体之所述第一侧壁面的前后各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二座体之所述第二侧壁面的前后各所述第三连接单元相对应设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式光纤适配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挡壁的一第一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组合基壁的一第一长度,所述第二封挡壁的一第二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组合基壁的一第二长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式光纤适配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体具有相邻于所述第一外接端之一止挡部,所述第一座体的所述第二侧壁面具有一扣接结构,所述扣接结构卡掣于所述转接盒的一面,所述止挡部卡掣于所述转接盒的另一面。
CN202320887595.1U 2023-04-19 2023-04-19 拼接式光纤适配器组 Active CN2197998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87595.1U CN219799842U (zh) 2023-04-19 2023-04-19 拼接式光纤适配器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87595.1U CN219799842U (zh) 2023-04-19 2023-04-19 拼接式光纤适配器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99842U true CN219799842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80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87595.1U Active CN219799842U (zh) 2023-04-19 2023-04-19 拼接式光纤适配器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998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307518B1 (en) High precision fiber optic connectors
KR100749590B1 (ko) 하이브리드 플러그 커넥터
JP2860473B2 (ja) 光ファイバーコネクタのアダプタ
US5076656A (en) High precision optical fiber connectors
US20100266245A1 (en) Fiber termination for fiber optic connection system
EP1092995B1 (en) Optical connector having multiple modular housings
EP0848267B1 (en)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assembly
JP2002098860A (ja) 光コネクタ用の整列装置
CN210243897U (zh) 新型mpo光纤适配器
US20020028055A1 (en) Optical cable adapter or connector
CN111897060B (zh) 一种光模块
WO2012015734A1 (en) Ferrules with complimentary mating geometry and related fiber optic connectors
CN219799842U (zh) 拼接式光纤适配器组
CN220105344U (zh) 拼接式光纤适配器组
TWM645623U (zh) 拼接式光纖適配器組
CN211263859U (zh) 一种光纤线缆适配器
CN217639647U (zh) 拼接式光纤适配器组
CN218123778U (zh) 一种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20399679U (zh) 连接器、适配器、配线盒及光通信系统
CN219915992U (zh) 阶梯型多联一体式适配器
US20230400640A1 (en) Combinable optical-fiber adapter assembly
CN220289904U (zh) 光纤连接器
CN216563637U (zh)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其组合
EP3992682A1 (en) A hybrid optical power distribution box
CN113866904A (zh) 一种光纤连接装置和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