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99679U - 连接器、适配器、配线盒及光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适配器、配线盒及光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99679U
CN220399679U CN202320803533.8U CN202320803533U CN220399679U CN 220399679 U CN220399679 U CN 220399679U CN 202320803533 U CN202320803533 U CN 202320803533U CN 220399679 U CN220399679 U CN 2203996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element
adapter
connector
clamping structure
electrical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0353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振
李俊豪
李唯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0353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996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996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996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适配器、配线盒及光通信系统,该适配器包括壳体和弹性部件,其中:壳体内设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在壳体上形成开口,容纳空间用于从开口收容连接器的第一外壳;弹性部件设于容纳空间内,弹性部件的一端固定于容纳空间的内壁,弹性部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卡接结构,弹性部件的另一端与内壁之间存在活动空间,第一卡接结构用于与连接器的第一外壳上的第二卡接结构配合以将适配器与连接器固定;弹性部件的另一端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在活动空间中活动。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方便连接器与适配器解锁。

Description

连接器、适配器、配线盒及光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适配器、配线盒及光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光纤传输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通信系统中,FTTR(Fiber tothe room,光纤到屋)作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让入户段实现高品质网络,助力云(Cloud),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以及物联网等发展。FTTR网络中,在入户阶段,从机房引出的光纤与入户光纤在光纤盒内实现对接,以实现将光网络铺设至各家各户。对于当前的主要涉及到联网设备都有供电需求,因此在光纤到具体对应的设备需要一根光纤进行通信和一根供电线进行供电,从而导致一个设备需要两条线缆充当不同的功能,而光电混合缆和光电混合连接器的应用优化了设备端口数量和操作便捷程度。随着城市人口的密集化,各光纤盒的端口的数量有所增加,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可以布置更多的光纤连接端口为业界研发的方向,针对各光纤连接器插头,如何简化结构,实现小型化的设计方案为业界研发的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适配器、配线盒及光通信系统,能够提高连接器和适配器解锁的便利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适配器,包括壳体(20)和弹性部件(25),其中:
所述壳体(20)内设容纳空间(21),所述容纳空间(21)在所述壳体(20)上形成开口,所述容纳空间(21)用于从所述开口收容连接器(100)的第一外壳(3);
所述弹性部件(25)设于所述容纳空间(21)内,所述弹性部件(25)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容纳空间(21)的内壁,所述弹性部件(25)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卡接结构(28);
所述第一卡接结构(28)朝向所述容纳空间(21)内,所述弹性部件(25)的另一端与所述内壁之间存在活动空间,所述第一卡接结构(28)用于与所述连接器(100)的第一外壳(3)上的第二卡接结构(32)配合以将所述适配器(200)与所述连接器(100)固定;所述弹性部件(25)的另一端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在所述活动空间中活动,以驱动所述第一卡接结构(28)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32)分离。
基于申请实施例的设计思想,对适配器(200)设置第一卡接结构(28),这样该第一卡接结构(28)就可以与连接器(100)上的第二卡接结构(32)适配,实现适配器(200)与连接器(100)的上锁,另外,弹性部件(25)的另一端与所述内壁之间存在活动空间,当该弹性部件(25)的另一端进到该活动空间,就可以带动第一卡接结构(28)与第二卡接结构(32)分离,从而实现适配器(200)和连接器(100)的解锁。因此,采用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方便适配器(200)与连接器(100)的上锁和解锁。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弹性部件(25)的另一端还设有第一凸起(29),所述第一凸起(29)朝向所述内壁,所述第一凸起(29)包括斜面,所述斜面相对所述适配器(200)的轴向方向倾斜,所述斜面用于与所述操作柄(22)配合以带动所述第一卡接结构(28)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32)分离,可以理解,所述斜面用于与所述操作柄(22)配合,所述斜面用于将所述操作柄(22)作用在所述斜面上的轴向力转化径向分力,径向分力用于带动第一卡接结构(28)产生远离所述第二卡接结构(32)的移动,通过以上设计,可以方便第一卡接结构(28)与第二卡接结构(32)的解锁。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操作柄(22)活动连接至所述壳体(20)。可以理解,当操作柄(22)设置在该壳体(20)上时,解锁时会更方便快捷。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卡接结构(28)为凹槽,所述第二卡接结构(32)为凸起,或者,所述第一卡接结构(28)为凸起,所述第二卡接结构(32)为凹槽,或者,所述第一卡接结构(28)为凸起,所述第二卡接结构(32)为凸起。在这里,经过实验发现,第一卡接结构(28)和第二卡接结构(32)的这几种配合设置,都可以实现第一卡接结构(28)与第二卡接结构(32)的上锁,稳定性比较好,同时解锁也能够很顺畅的完成。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适配器(200)为光电适配器,所述光电适配器包括第一电组件(23),所述第一电组件(23)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容纳空间(21)内,所述第一电组件(23)包括第一导电元件(231)和第二导电元件(232),所述连接器(100)为光电连接器,所述光电连接器包括第二电组件(12),所述第二电组件(12)包括第三导电元件(121)和第四导电元件(122);所述第一导电元件(231)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三导电元件(121)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元件(232)一端与所述第四导电元件(122)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元件(231)和所述第二导电元件(232)为弹性结构,和/或,所述第三导电元件(121)和所述第四导电元件(122)为弹性结构,其中,所述弹性结构用于加固所述第一导电元件(231)与所述第三导电元件(121)之间的连接,以及加固所述第二导电元件(232)与所述第四导电元件(122)之间的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关于导电元件的弹性设置,能够使得连接器(100)的导电元件和适配器(200)的导电元件中,至少有一方的导电元件具备弹性,从而使其能够对另一方的导电元件产生夹紧效果,以加紧连接器(100)的导电元件和适配器(200)的导电元件之间的连接,提升电连接稳定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插芯(2)和第一外壳(3),其中:
所述第一外壳(3)包含前端面、后端面以及连接所述前端面和后端面的外表面,所述前端面、后端面和所述外表面包围形成空腔,所述插芯(2)的一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外壳(3)的空腔内,所述前端面设有第一插口(34),所述插芯(2)的另一部分从所述第一插口(34)伸出所述第一外壳(3);
所述第一外壳(3)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二凸起,所述外表面上的凸起用于与适配器(200)的第一卡接结构(28)配合以实现所述连接器(100)与所述适配器(200)之间的固定。
基于申请实施例的设计思想,对连接器(100)的第一外壳(3)设置凸起,这样该凸起就可以与适配器(200)上的第一卡接结构(28)适配,实现适配器(200)与连接器(100)的上锁,另外,弹性部件(25)的另一端与所述内壁之间存在活动空间,当该弹性部件(25)的另一端进到该活动空间,就可以带动第一卡接结构(28)与第一外壳(3)上的凸起分离,从而实现适配器(200)和连接器(100)的解锁。因此,采用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方便适配器(200)与连接器(100)的上锁和解锁。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器(100)还包括第二电组件(12),所述前端面还设有第二插口(35),所述第二插口(35)用于作为所述适配器(200)上的第一电组件(23)连接所述第二电组件(12)的入口,或者用于作为所述第二电组件(12)连接所述第一电组件(23)的出口。也即是说,通过提供第二插口(35),可以为第二电组件(12)与第一电组件(23)进行电连接提供便利。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电组件(12)包括绝缘端子座、第三导电元件(121)和第四导电元件(122),所述绝缘端子座设置在所述第三导电元件(121)和第四导电元件(122)之间,所述第三导电元件(121)和第四导电元件(122)上均设置有第三凸起,用于防止所述绝缘端子座相对所述第三导电元件(121)和第四导电元件(122)移动,所述绝缘端子座上设置有用于卡扣所述第一外壳(3)的第四凸起。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适配器(200)包括第一电组件(23),所述第一电组件(23)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容纳空间(21)内,所述第一电组件(23)包括第一导电元件(231)和第二导电元件(232),所述第三导电元件(121)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导电元件(231)电连接,所述第四导电元件(122)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元件(232)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元件(231)和所述第二导电元件(232)为弹性结构,和/或,所述第三导电元件(121)和所述第四导电元件(122)为弹性结构,其中,所述弹性结构用于加固所述第一导电元件(231)与所述第三导电元件(121)之间的连接,以及加固所述第二导电元件(232)与所述第四导电元件(122)之间的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关于导电元件的弹性设置,能够使得连接器(100)的导电元件和适配器(200)的导电元件中,至少有一方的导电元件具备弹性,从而使其能够对另一方的导电元件产生夹紧效果,以加紧连接器(100)的导电元件和适配器(200)的导电元件之间的连接,提升电连接稳定性。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通信系统,包括连接器(100)和适配器(200),所述适配器(200)包括壳体(20)和弹性部件(25),所述连接器(100)包括第一外壳(3)和第二卡接结构(32),其中:
所述壳体(20)内设容纳空间(21),所述容纳空间(21)在所述壳体(20)上形成开口,所述容纳空间(21)用于从所述开口收容连接器(100)的第一外壳(3);
所述弹性部件(25)设于所述容纳空间(21)内,所述弹性部件(25)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容纳空间(21)的内壁,所述弹性部件(25)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卡接结构(28),所述第一卡接结构(28)朝向所述容纳空间(21)内,所述另一端与所述内壁之间存在第一活动空间;
所述第二卡接结构(32)设于所述第一外壳(3)上,第二卡接结构(32)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28)配合以将所述连接器(100)与所述适配器(200)固定;
所述弹性部件(25)的另一端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在所述第一活动空间中活动,并驱动所述第一卡接结构(28)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32)分离。
基于申请实施例的设计思想,对适配器(200)设置第一卡接结构(28),对连接器(100)设置第二卡接结构(32),这样该第一卡接结构(28)就可以与连接器(100)上的第二卡接结构(32)适配,实现适配器(200)与连接器(100)的上锁,另外,弹性部件(25)的另一端与所述内壁之间存在活动空间,当该弹性部件(25)的另一端进到该活动空间,就可以带动第一卡接结构(28)与第二卡接结构(32)分离,从而实现适配器(200)和连接器(100)的解锁。因此,采用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方便适配器(200)与连接器(100)的上锁和解锁。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配线盒,包括安装在配线盒上的适配器(200),其中适配器(200)为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适配器(200)。
附图说明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到的附图进行介绍。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的一种具体的应用场景,具体为FTTH网络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所在的通信设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组装后在一个方向的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组装后在又一个方向的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内部结构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和适配器的连接关系的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电组件在一个方向上的视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电组件插入第一外壳后的一个剖面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适配器在一个方向上的剖面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适配器在一个方向上的剖面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和适配器的适配视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和适配器的适配视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又一种适配器的结构视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适配器与连接器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电组件与第二电组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电组件与第二电组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方便理解,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相关技术术语进行解释和描述。
轴向方向:可以理解为连接器的轴向方向,等同于光纤和插芯的延伸方向,即光纤的尾部延伸至光纤的前端再继续延伸至插芯前端的方向,等同于光电连接器插头中的套设在光纤外围的壳组件的轴向方向。
径向方向:垂直于轴向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连接器可以是集成了光纤连接器插头功能和电连接器插头功能的光电连接器,该光电连接器接入的线缆为光电混合缆,即既包括光纤也包括电缆。该连接器还可以是具有光纤连接器插头功能但不具有电连接器插头功能的光纤连接器,该光纤连接器接入的线缆为光缆,不含电缆。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适配器可以为光电适配器,也可以为光纤适配器,其中,光电适配器能够与上述光电连接器相适配,其集成了光纤适配器功能和电适配器功能。该光纤适配器能够与上述光纤连接器相适配。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适配器及光通信系统应用在FFTx系统,FFTx系统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FFTH(fiber to the home,光纤到户)、FFTC(fiber to the curb,光纤到路边)、FTTP(fiber to the premises,光纤到驻地)、FTTN(fiber to the node orneighborhood,光纤到节点)、FTTO(fiber to the office,光纤到办公室)、FTTSA(fiberto the servicearea,光纤到服务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以通信设备应用至光纤到户(fiber to the home,FTTH)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参阅图1,图1所示为FTTH网络的示意图,在中心机房(Central Office,CO)101和用户终端盒(Customer Splicing Point,CSP)104之间设有预连接配线点(Connectorised Fiber Distribution Point,CFDP)102和分纤盒(103),中心机房(101)内的通信设备通过光缆连接至预连接配线点(102),将信号分配至预连接配线点(102),预连接配线点(102)通过光缆将信号输送至分纤盒(103),再通过分纤盒(103)输出(通过光缆传输)至用户终端盒(104)。
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设备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光纤分纤箱(fiber accessterminal,FAT)、光缆接头盒(splitting and splicing closure,SSC)。
图2所示为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通信设备(1000)的示意图,通信设备(1000)包括第二外壳(400)、适配器组件(200A)、室内连接器组件(300A)和室外连接器组件(100A)。适配器组件(200A)固定于第二外壳(400),室内连接器组件(300A)收容于第二外壳(400)的内部,室外连接器组件(100A)位于第二外壳(400)外部,且室外连接器组件(100A)和室内连接器组件(300A)能够通过适配器组件(200A)的连接而实现对插,进而实现光信号的传输。
应当理解,室内连接器组件(300A)和室外连接器组件(100A)的区别在于各自使用场景的不同,室内连接器组件(300A)可理解为位于第二外壳(400)内部而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内,能够有效将外界灰尘、水汽等隔绝。室外连接器组件(100A)可理解为位于第二外壳(400)外部而处于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内,需具备较佳的环境适应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
具体而言,第二外壳(400)包括盒体(401)和盖合于盒体(401)上的顶盖(402),盒体(401)设有多个并排设置的外接插口(4011),外接插口(4011)可排列为一排或多排。适配器组件(200A)包括多个适配器(200),适配器(200)的数量等于或小于外接插口(4011)的数量(小于的情况表示,部分外接插口可以预留为其它用途)。其它实施方式中,外接插口(4011)也可以设置在顶盖(402)上。每一适配器(200)均能够对应设置在相应外接插口(4011)的位置处。
室内连接器组件(300A)包括多个室内连接器(300),多个室内连接器(300)均收容于第二外壳(400)内。另外,室内连接器(300)的数量与适配器(200)的数量相同,也可以少于适配器(200)的数量,从而使得每一室内连接器(300)均能与对应的一个适配器(200)插接。
室外连接器组件(100A)包括多个室外连接器(100),室外连接器(100)的数量与适配器(200)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少于适配器(200)的数量,每一室外连接器(100)可以从第二外壳(400)的外部与对应的一个适配器(200)插接。
可以理解的是,适配器(200)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与室内连接器(300)适配和一个与室外连接器(100)适配的开口,室内连接器(300)和室外连接器(100)分别插接在适配器(200)的两个开口中,使得室内连接器(300)和室外连接器(100)的插芯在适配器(200)中对接,即实现两个需要连接的光纤的对接,以使发射光纤输出的光信号能最大限度地耦合到接收光纤中。
由此,各室内连接器(300)和各室外连接器(100)能够分别从第二外壳(400)的内部和外部,与对应的适配器(200)插接,进而使得每一室内连接器(300)均能和对应的室外连接器(100)实现对插。即,一个室内连接器(300)、一个适配器(200)和一个室外连接器(100)能够共同构成一个连接器组件,以实现一条光信号的链路传输。
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设备(1000),包括多个成排布置,或多排布置的外接插口(4011),通过适配器(200)对应设置在外接插口(4011)的位置,能够实现在有限的空间内可以布置更多的连接端口,提升通信设备中布置的适配器的密度。
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可以为图2所示实施方式的通信设备(1000)中的室外连接器(100),也可以为图2所示实施方式的通信设备(1000)中的室内连接器(300)。接下来以三种不同结构的连接器及与其配合的适配器的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其中连接器为室外连接器。
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对连接器(100)上的部件的第一端、第二端进行说明。当连接器(100)插入到适配器(200)后,连接器(100)插入到适配器(200)的一端可以简称为“连接器插接端”,连接器(100)上的一些部件可能存在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是指靠近连接器(100)的连接器插接端的一端,第二端是指远离连接器(100)的连接器插接端的一端,例如,后面会涉及插芯、第一外壳等部件,那么,插芯的第一端是指插芯上靠近该连接器插接端的一端,插芯的第二端是指插芯上远离该连接器插接端的一端;第一外壳的第一端是指第一外壳上靠近该连接器插接端的一端,第一外壳的第二端是指第一外壳上远离该连接器插接端的一端;该连接器上的其余部件的第一端、第二端均可依此类推。另外,这里提及的第一端的端面可以称为前端面,这里提及的第二端的端面可以称为后端面。
关于连接器(100):
请参见图3、图4和图5,图3为连接器(100)在一个方向的视图,图4为连接器(100)在又一个方向的视图,图5为连接器(100)中第一外壳(3)内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连接器(100)与适配器(200)未上锁情况下的示意图,其中:
连接器(100)包括:插芯(2)、第一外壳(3),其中:第一外壳(3)包含了空腔,具体来说,所述第一外壳(3)包含前端面、后端面以及连接所述前端面和后端面的外表面,所述前端面、后端面和所述外表面包围形成空腔,所述插芯(2)的一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外壳(3)的空腔内,所述前端面设有第一插口(34),所述插芯(2)的另一部分从所述第一插口(34)伸出所述第一外壳(3),所述第一外壳(3)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二凸起(32),外表面上的第二凸起(32)用于与适配器(200)的第一卡接结构(28)配合以实现所述连接器(100)与所述适配器(200)之间的固定(第一卡接结构(28)在图9中有示意)。
可选的,该第一卡接结构(28)可以为凸起,也可以为凹槽,还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当为凸起时,该凸起与第二凸起(32)相互扣住,以避免连接器(100)和适配器(200)分离;当为凹槽时,该第二凸起(32)卡在该凹槽中,以避免连接器(100)和适配器(200)分离。
可选的,该连接器(100)可以为光电连接器,这种情况下所述连接器(100)还包括第二电组件(12),所述前端面还设有第二插口(35),所述第二插口(35)用于作为所述适配器(200)上的第一电组件(23)连接所述第二电组件(12)的入口,或者用于作为所述第二电组件(12)连接所述第一电组件(23)的出口。也即是说,该第一电组件(23)可以伸入该第二插口(35)与第二电组件(12)连接,或者第二电组件(12)可以伸出该第二插口(35)与第一电组件(23)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电组件(12)包括两个导电元件,比如第三导电元件(121)和第四导电元件(122),所述两个导电元件分别与光电混合缆中的两条电线电连接,所述第二电组件(12)位于所述第一外壳(3)的内侧,可选的,第二电组件(12)可以从第一外壳(3)的第二端的空腔开口中插入,第二电组件(12)靠近上述连接器(100)插接端的一端可以称为第二电组件(12)的第一端,第二电组件(12)远离上述连接器(100)插接端的一端可以称为第二电组件(12)的第二端,第二电组件(12)的第一端可以完全收容在该第一外壳(3)的空腔内,第二电组件(12)的第二端分别与光电混合缆中的两条电线电连接,比如,第三导电元件(121)的第二端和第四导电元件(122)的第二端各连接一条电线。
请参见图7,图7为第二电组件(12)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二电组件(12)包括绝缘端子座(133)、第三导电元件(121)和第四导电元件(122),这两个导电元件可以对称设置,绝缘端子座(133)设置在第三导电元件(121)和第四导电元件(122)之间,具体来说,所绝缘端子座(133)的表面可以设置凸起,用于防止所述第二电组件(12)在所述第一外壳(3)内移动,该凸起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另外,该第三导电元件(121)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1211)和第二端(1212),第四导电元件(122)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1221)和第二端(1222),第三导电元件(121)的第一端(1211)和该第四导电元件(122)的第一端(1221)均处于第一外壳(3)的空腔内靠近第二插口(35)的位置。
如图4和图5所示,从第一外壳(3)的第一端可以看到,第三导电元件(121)的第一端(1211)和第四导电元件(122)的第一端(1221)完全收容于空腔内,并未伸出第二插口(35);而第三导电元件(121)的第二端(1212)和第四导电元件(122)的第二端(1222)可能处于第一外壳(3)的空腔内,也可能会伸出该第一外壳(3)的空腔。
请参见图8,图8为第二电组件(12)在第一外壳(3)内的一种剖面图,从图8中可以看出第二电组件(12)与第一外壳(3)内壁的位置关系,该第二电组件(12)与该第一外壳(3)内壁耦合,从而将该第二电组件(12)固定在该第一外壳(3)内。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如图4所示,插芯(2)从第一插口(34)伸出,所述第三导电元件(121)的第一端(1211)和第四导电元件(122)的第一端(1221)未从对应的第二插口(35)伸出。直观上看,该插芯(2)伸出的第一插口(34)与该两个导电元件(即第三导电元件(121)和第四导电元件(122))的第一端(1211)最近的第二插口(35)是隔开的或者说相互独立的,即插芯(2)的第一端与该两个导电元件(121、122)的第一端(1211、1221)位于不同的空间。
在又一种可选的方案中,第一插口(34)与第二插口(35)连通,因此,看上去该第一插口(34)和第二插口(35)实际为一个空腔开口,可以称之为第三插口,第一外壳(3)的前端包括第三插口,插芯(2)未从第三插口伸出,两个导电元件(121、122)各自的第一端(1211、1221)均位于第一外壳(3)的内壁上,两个导电元件(121、122)可以在第一外壳(3)的内壁上集中设置,也可以分散设置,本申请不做限定。两个导电元件(121、122)各自的第一端(1211、1221)在第三插口附近,但是未伸出第三插口,直观上看,该插芯(2)和该导电元件(121、122)的第一端(1211、1221)位于一个连通的空间内。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插芯(2)的第一端可以伸出第一插口(34)或第三插口外,也可以不伸出第一插口(34)或第三插口外。也即是说,所述插芯(2)可以凸出也可以不凸出所述第一外壳(3)的前端面。
关于适配器(200):
请参见图9,图9为图6所示适配器(200)在一个方向上的剖面图,该适配器(200)包括壳体(20),所述壳体(20)内设容纳空间(21),如图6所示,所述容纳空间(21)用于收容连接器(100),例如,所述容纳空间(21)在所述壳体(20)上形成开口,所述容纳空间(21)用于从所述开口收容连接器(100)的第一外壳(3)。
可选的,该适配器(200)还包括蘑菇头(24),该蘑菇头(24)用于插入到集成电路板以稳固该适配器(200)。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如图9所示,该适配器(200)还包括弹性部件(25),所述弹性部件(25)设于所述容纳空间(21)内,所述弹性部件(25)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容纳空间(21)的内壁,所述弹性部件(25)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卡接结构(28),该第一卡接结构(28)可以为凸起(如图9),也可以为凹槽(如图10),所述第一卡接结构(28)朝向所述容纳空间(21)内,所述弹性部件(25)的另一端与所述内壁之间存在活动空间,所述第一卡接结构(28)用于与所述第一外壳(3)上的第二卡接结构(32)配合以将所述适配器(200)与所述连接器(100)固定,所述弹性部件(25)的另一端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在所述活动空间中活动,以驱动所述第一卡接结构(28)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32)分离,比如,可以对该弹性部件(25)的另一端的结构进行设置,将该弹性部件(25)的另一端的端面设置为斜面,通过这种设置,使得对操作柄(22)施加力时,该力能够传导到该弹性部件(25)的另一端,从而使得该弹性部件(25)的另一端向所述活动空间移动。
可选的,所述弹性部件(25)的另一端还设有第一凸起(29),所述第一凸起(29)朝向所述内壁,所述第一凸起(29)包括斜面,所述斜面相对所述适配器(200)的轴向方向倾斜,所述斜面用于与所述操作柄(22)配合,所述斜面用于与所述操作柄(22)配合以带动所述第一卡接结构(28)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32)分离,具体的,所述斜面用于将所述操作柄(22)作用在所述斜面上的轴向力转化径向分力,所述径向分力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卡接结构(28)产生远离所述第二卡接结构(32)的移动,从而促使两者分离。可选的,如图10所示,第一卡接结构(28)是凹槽时,壳体(20)上也可以开一个凹槽供第一凸起(29)活动,在壳体(20)上开凹槽的情况下,就不用设置上述活动空间,两者二选一即可,达到的效果相同,都可以供第一凸起(29)活动。
可选的,第一卡接结构(28)和第二卡接结构(32)的耦合关系至少包括如下三种:
第一种,第一卡接结构(28)为凹槽,第二卡接结构(32)为凸起,如图11所示。
第二种,第一卡接结构(28)为凸起,第二卡接结构(32)为凹槽,如图12所示。
第三种,第一卡接结构(28)为凸起,第二卡接结构(32)为凸起。
当所述连接器(100)收容于所述容纳空间(21)时,第一卡接结构(28)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32)卡接在一起,从而实现连接器(100)与适配器(200)的连接,需要将所述连接器(100)从所述容纳空间(21)解锁时,所述操作柄(22)向弹性部件(25)移动(也可能是其他操作),以产生对该弹性部件(25)的另一端的作用力,从而带动第一卡接结构(28)与第二卡接结构(32)分离,进而实现适配器(200)和连接器(100)的解锁。
该操作柄(22)与该弹性部件(25)的相对位置此处不做限定,只要能够使得推动(或移动)操作柄(22)时,因两者的相互作用力,促使弹性部件(25)的另一端向远离第二卡接结构(32)的方向形变,最终连带第一卡接结构(28)偏离该第二卡接结构(32)即可。
所述操作柄(22)为所述适配器(200)以外的一个部件,或者为所述适配器(200)上的部件,当其为适配器(200)上的部件时,其可以活动连接至所述壳体(20),这种情况下,该操作柄(22)与该弹性部件(25)的可选的位置关系为:该操作柄(22)位于该适配器(200)上更靠近连接器(100)接入的一端,而该弹性部件(25)位于该适配器(200)上远离连接器(100)接入的一端;当然,也可以设置为:该操作柄(22)位于该适配器(200)上远离连接器(100)接入的一端,而该弹性部件(25)位于该适配器(200)上更靠近连接器(100)接入的一端,当然还可以有其他方式。
如图13所示,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该适配器(200)还包括弹簧(26),弹簧(26)弹性连接在所述壳体(20)和所述操作柄(22)之间,所述连接器(100)与所述适配器(200)解锁的过程中,所述操作柄(22)相对所述壳体(20)移动且压缩所述弹簧(26),解锁后,通过所述弹簧(26)的弹性抵持力使得所述操作柄(22)弹回原位。当推动操作柄(22)向弹性部件(25)的方向移动时,该弹簧(26)会被压缩,从而积累与该操作柄(22)移动方向相反的力,当操作柄(22)不受外界干扰时,该弹簧(26)积累的力会释放,从而推动该操作柄(22)复位到其移动前的位置。
可选的,该适配器(200)可以为光电适配器,相应的,连接器(100)为光电连接器,这种情况下该适配器(200)还包括第一电组件(23),连接器(100)还包括第二电组件(12),请参见图14,示意了第一电组件(23)和第二电组件(12)的连接情况,为了便于理解,图14中没有画出适配器(200)的壳体(20),也没用画出连接器(100)的第一外壳(3),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展示适配器(200)内的第一电组件(23)与连接器(100)内的第二电组件(12)的连接关系。可以看出,所述第一电组件(23)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容纳空间(21)内,用于与所述连接器(100)的第一外壳(3)中的第二电组件(12)电连接;所述第一电组件(23)的第二端位于所述适配器(200)的外表面,用于与集成电路板电连接。
可选的,如图15所示,所述第一电组件(23)包括第一导电元件(231)和第二导电元件(232),所述第一导电元件(231)一端插入所述连接器(100)的第一外壳(3)内,与所述第二电组件(12)中的第三导电元件(121)的一端(1211)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元件(231)的另一端(2311)伸出所述适配器(200)的外表面,用于与集成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元件(232)一端用于插入所述第一外壳(3)内,与所述第二电组件(12)的第四导电元件(12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元件(232)的另一端(未示出)伸出所述适配器(200)的外表面,用于与所述集成电路板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电元件(231)和第二导电元件(232)为弹性结构,和/或,所述第三导电元件(121)和所述第四导电元件(122)为弹性结构,其中,所述弹性结构用于加固所述第一导电元件(231)与所述第三导电元件(121)之间的连接,以及加固所述第二导电元件(232)与第四导电元件(122)之间的连接。
如图15所示,所述第一导电元件(231)和第二导电元件(232)为弹性结构,所述第三导电元件(121)和所述第四导电元件(122)为非弹性结构,具体的,第一导电元件(231)的一端(2312),以及第二导电元件(232)的一端(2322),均为弯曲状,这是为了体现其弹性结构特性,而第三导电元件(121)的一端(1211),以及第四导电元件(122)的一端,均为直条状,这是为了体现其为非弹性结构。在图15中,第一导电元件(231)的一端(2312)与第三导电元件(121)的一端(1211)两者之间看上去存在嵌入关系(是因为弹性变形后的该一端(1211)的变形结构未示出),实际上不存在该嵌入关系,在弹性结构变形后,该两者是贴合的关系。
如图16所示,所述第一导电元件(231)和第二导电元件(232)为弹性结构,所述第三导电元件(121)和所述第四导电元件(122)也为弹性结构,具体的,第一导电元件(231)的一端(2312),以及第二导电元件(232)的一端(2322),均为弯曲状,这是为了体现其弹性结构特性,第三导电元件(121)的一端(1211),以及第四导电元件(122)的一端(1221),也均为弯曲状,这是为了体现其为弹性结构。在图16中,第一导电元件(231)的一端(2312)与第三导电元件(121)的一端(1211)两者之间看上去存在嵌入关系(是因为弹性变形后的该一端(1211)的变形结构未示出),实际上不存在该嵌入关系,在弹性结构变形后,该两者是贴合的关系。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弹性结构可以是铜片,或者其他具有弹性的导电材料。
可选的,该第一电组件(23)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装配到该适配器(200)中,可选的,该第一电组件(23)上设置有卡扣,且与该连接器(100)上的卡槽相耦合,该卡扣和卡槽用于将该第一电组件(23)固定在适配器(200)上。可选的,该卡扣为可解锁的卡扣,因此,第一电组件(23)可以从适配器(200)上拆卸下来。
本申请实施例中,要保证该连接器(100)能够插入该适配器(200)且与该适配器(200)有较好的连接,尤其需要保证连接器(100)中的插芯(2)能够插入到适配器(200)中相应的插槽中,以及适配器(200)中的第二电组件(12)的一端(1211)与适配器(200)中第二导电元件(232)的一端(2322)进行连接(第一导电元件(231)同理),那么,可以对该连接器(100)的外表面轮廓和该适配器(200)的内表面的轮廓进行设计,使得该连接器(100)在接入该适配器(200)时,以能够使得连接器(100)的插芯(2)和第二电组件(12)适配到适配器(200)上正确的位置上的插入角度进行插入,即进行引导(或者导向)设计;通过适配器(200)的第一收容空间的形状设计,以及连接器(100)外形的设计,例如,设计为以中心轴为中心的非对称架构,这样在二者对插的过程中,只能通过确定的方向,才能实现连接器(100)插入适配器(200),这种结构可以实现防呆。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连接器(100)插入到适配器(200)中形成的器件可以称为连接器组件,可以基于该连接器组件进一步组装得到相应的器件、通信设备等。关于连接器组件和通信设备前面都已有介绍,此处不再赘述。另外,该适配器(200)还可以组装在其他产品上,比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配线盒,该配线盒包括上述适配器(200)。
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器(100)的插芯(2)可以为SC标准,或者LC标准,或者其它标准,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针对不同标准的插芯(2),适配器(200)的容纳空间的尺寸也会有所差异,该差异主要体现在于插芯(2)的适配上,例如,适配器(200)可以为SC标准的适配器SC BOSA,或者LC标准的适配器LC BOSA。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0)和弹性部件(25),其中:
所述壳体(20)内设容纳空间(21),所述容纳空间(21)在所述壳体(20)上形成开口,所述容纳空间(21)用于从所述开口收容连接器(100)的第一外壳(3);
所述弹性部件(25)设于所述容纳空间(21)内,所述弹性部件(25)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容纳空间(21)的内壁,所述弹性部件(25)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卡接结构(28);
所述第一卡接结构(28)朝向所述容纳空间(21)内,所述弹性部件(25)的另一端与所述内壁之间存在活动空间,所述第一卡接结构(28)用于与所述连接器(100)的第一外壳(3)上的第二卡接结构(32)配合以将所述适配器(200)与所述连接器(100)固定;所述弹性部件(25)的另一端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在所述活动空间中活动,以驱动所述第一卡接结构(28)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32)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25)的另一端还设有第一凸起(29),所述第一凸起(29)朝向所述内壁,所述第一凸起(29)包括斜面,所述斜面相对所述适配器(200)的轴向方向倾斜,所述斜面用于与操作柄(22)配合以带动所述第一卡接结构(28)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32)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柄(22)活动连接至所述壳体(2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接结构(28)为凹槽,所述第二卡接结构(32)为凸起,或者,
所述第一卡接结构(28)为凸起,所述第二卡接结构(32)为凹槽,或者,
所述第一卡接结构(28)为凸起,所述第二卡接结构(32)为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适配器(200)为光电适配器,所述光电适配器包括第一电组件(23),所述第一电组件(23)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容纳空间(21)内,所述第一电组件(23)包括第一导电元件(231)和第二导电元件(232),所述连接器(100)为光电连接器,所述光电连接器包括第二电组件(12),所述第二电组件(12)包括第三导电元件(121)和第四导电元件(122);所述第一导电元件(231)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三导电元件(121)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元件(232)一端与所述第四导电元件(122)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元件(231)和所述第二导电元件(232)为弹性结构,和/或,所述第三导电元件(121)和所述第四导电元件(122)为弹性结构,其中,所述弹性结构用于加固所述第一导电元件(231)与所述第三导电元件(121)之间的连接,以及加固所述第二导电元件(232)与所述第四导电元件(122)之间的连接。
6.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插芯(2)和第一外壳(3),其中:
所述第一外壳(3)包含前端面、后端面以及连接所述前端面和后端面的外表面,所述前端面、后端面和所述外表面包围形成空腔,所述插芯(2)的一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外壳(3)的空腔内,所述前端面设有第一插口(34),所述插芯(2)的另一部分从所述第一插口(34)伸出所述第一外壳(3);
所述第一外壳(3)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二凸起,所述外表面上的凸起用于与适配器(200)的第一卡接结构(28)配合以实现所述连接器(100)与所述适配器(200)之间的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100)还包括第二电组件(12),所述前端面还设有第二插口(35),所述第二插口(35)用于作为所述适配器(200)上的第一电组件(23)连接所述第二电组件(12)的入口,或者用于作为所述第二电组件(12)连接所述第一电组件(23)的出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组件(12)包括绝缘端子座、第三导电元件(121)和第四导电元件(122),所述绝缘端子座设置在所述第三导电元件(121)和第四导电元件(122)之间,所述第三导电元件(121)和第四导电元件(122)上均设置有第三凸起,用于防止所述绝缘端子座相对所述第三导电元件(121)和第四导电元件(122)移动,所述绝缘端子座上设置有用于卡扣所述第一外壳(3)的第四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200)包括第一电组件(23),所述第一电组件(23)的第一端位于容纳空间(21)内,所述第一电组件(23)包括第一导电元件(231)和第二导电元件(232),所述第三导电元件(121)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导电元件(231)电连接,所述第四导电元件(122)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元件(232)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元件(231)和所述第二导电元件(232)为弹性结构,和/或,所述第三导电元件(121)和所述第四导电元件(122)为弹性结构,其中,所述弹性结构用于加固所述第一导电元件(231)与所述第三导电元件(121)之间的连接,以及加固所述第二导电元件(232)与所述第四导电元件(122)之间的连接。
10.一种光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器(100)和适配器(200),所述适配器(200)包括壳体(20)和弹性部件(25),所述连接器(100)包括第一外壳(3)和第二卡接结构(32),其中:
所述壳体(20)内设容纳空间(21),所述容纳空间(21)在所述壳体(20)上形成开口,所述容纳空间(21)用于从所述开口收容连接器(100)的第一外壳(3);
所述弹性部件(25)设于所述容纳空间(21)内,所述弹性部件(25)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容纳空间(21)的内壁,所述弹性部件(25)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卡接结构(28),所述第一卡接结构(28)朝向所述容纳空间(21)内,所述另一端与所述内壁之间存在第一活动空间;
所述第二卡接结构(32)设于所述第一外壳(3)上,第二卡接结构(32)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28)配合以将所述连接器(100)与所述适配器(200)固定;
所述弹性部件(25)的另一端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在所述第一活动空间中活动,并驱动所述第一卡接结构(28)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32)分离。
11.一种配线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所述配线盒上的适配器(200),其中,所述适配器(200)为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适配器(200)。
CN202320803533.8U 2023-03-31 2023-03-31 连接器、适配器、配线盒及光通信系统 Active CN2203996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03533.8U CN220399679U (zh) 2023-03-31 2023-03-31 连接器、适配器、配线盒及光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03533.8U CN220399679U (zh) 2023-03-31 2023-03-31 连接器、适配器、配线盒及光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99679U true CN220399679U (zh) 2024-01-26

Family

ID=89598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03533.8U Active CN220399679U (zh) 2023-03-31 2023-03-31 连接器、适配器、配线盒及光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996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49590B1 (ko) 하이브리드 플러그 커넥터
CN107567593B (zh) 用于光学模块的闩锁和电磁干扰屏蔽机构
US6854895B2 (en) Media wall converter and housing
US9448370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US20170307828A1 (en) Hybrid electrical optical connector with spring-loaded electrical contacts at a contact face
CN111830641A (zh) 一种光模块
CN112882162A (zh) 一种光电连接器以及光电适配器
US11366272B2 (en) Wall-plate-interfaceable-housed electrical-polarity switching hybrid coupler
US20240111100A1 (en) Connector, adapter, connector assembly,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12764174A (zh) 一种光电混合连接器以及光电混合适配器
CN116569087A (zh) 复合模块、复合缆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1897060B (zh) 一种光模块
US6554495B1 (en) Optical connector with slidable shielding door
CN220399679U (zh) 连接器、适配器、配线盒及光通信系统
RU2358297C2 (ru) Много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ая штепсельная розетка и много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ая штепсельная вилка для монтажа оптического волокна
CN214375419U (zh) 一种光电混合连接器以及光电混合适配器
CN219799842U (zh) 拼接式光纤适配器组
CN115051188B (zh) 一种光电复合连接器及适配器
EP3786676A1 (en) Multi-fiber connector for telecommunication enclosures
CN113866904A (zh) 一种光纤连接装置和网络设备
KR100555044B1 (ko) 통신용 커넥터 장치 및 그 어댑터
CN116203679A (zh) 适配器、连接器以及光电同传连接组件
CN115395271A (zh) 一种光电连接器、夹具及连接器组件
CN116231350A (zh) 适配器、连接器以及光电同传连接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