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45623U - 拼接式光纖適配器組 - Google Patents

拼接式光纖適配器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45623U
TWM645623U TW112203674U TW112203674U TWM645623U TW M645623 U TWM645623 U TW M645623U TW 112203674 U TW112203674 U TW 112203674U TW 112203674 U TW112203674 U TW 112203674U TW M645623 U TWM645623 U TW M64562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body
side wall
optical fiber
wall surface
ba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2036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洋洋
常艷梅
Original Assignee
連訊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連訊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連訊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22036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45623U/zh
Publication of TWM6456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45623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一種拼接式光纖適配器組包括多個相拼接的光纖適配器;第一光纖適配器包括第一座體,第一座體之第一側壁面具有多個第一連接單元;第二光纖適配器包括第二座體,第二座體之第一側壁面具有多個第二連接單元,各第一連接單元與各第二連接單元為一對一對接,使兩個相鄰的光纖適配器並排組合。各光纖適配器為單邊插接光纖,各光纖適配器的整體長度小。

Description

拼接式光纖適配器組
一種適配器,特別是關於一種拼接式光纖適配器組。
光纖為光傳導工具,一般光纖連接裝置係由一母座適配器(Adapter)二端插接有公頭光纖適配器作為對接,藉以達到卡固與資料傳輸之目的,但此母座適配器尺寸結構長。一般Lucent Connector(簡稱LC)Type的光轉接適配器為光傳輸連接器,可以使LC Type光傳輸線進行連接,以傳遞光訊號。LC適配器的孔數固定,分為單孔,雙孔,四孔等,不能滿足靈活的佈線需求,造成佈線空間浪費。
現有SFP(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模組或者QSFP(quad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模組中佈置的光纖數量一般在兩芯或者四芯,且產品為市場成熟標準品,尺寸結構大,空間佔比高,無法集成高密度佈線,滿足5G對於佈線密度。
有鑑於此,本案的一些實施例係提供滿足5G小空間高佈線數量的需求、連接器與適配器滿足小空間位置需求、適配器可以組合拼接、適配器的彈臂與連接器卡合、通過工作夾具解鎖適配器與連接器之間的結合。
依據一些實施例,提供一種拼接式光纖適配器組適於裝配轉接盒並連接光纖與終端設備,拼接式光纖適配器組包括第一光纖適配器與 第二光纖適配器。第一光纖適配器包括第一座體,第一座體的二端分別定義有位於轉接盒內部且朝向終端設備的第一外接端,及位於轉接盒外部且供光纖穿設的第一穿設端,第一座體由四側壁面界定有第一容置槽,第一座體之第一穿設端具有連通於第一容置槽之第一插口,第一座體的四側壁面分別包括:第一側壁面、第二側壁面、第一封擋壁及第一組合基壁;第一座體的第一側壁面與第二側壁面分別自第一組合基壁兩側往遠離第一組合基壁的方向同向延伸,第一封擋壁連接第一側壁面與第二側壁面而間隔於第一組合基壁,第一座體之第一側壁面具有第一連接單元;第二光纖適配器包括第二座體,第二座體的二端分別定義有位於轉接盒內部且朝向終端設備的第二外接端,及位於轉接盒外部且供光纖穿設的第二穿設端,第二座體由四側壁面界定有第二容置槽,第二座體之第一穿設端具有連通於第二容置槽之第二插口,第二座體的四側壁面分別包括:第一側壁面、第二側壁面、第二封擋壁及第二組合基壁;第二座體的第一側壁面與第二側壁面分別自第二組合基壁兩側往遠離第二組合基壁的方向同向延伸,第二封擋壁連接第一側壁面與第二側壁面而間隔於第二組合基壁,第二座體之第一側壁面具有第二連接單元,第二連接單元對接於第一連接單元而使兩個相鄰的第一座體與第二座體並排組合。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連接單元具有位於第一座體的第一側壁面前段之第一凹部、及位於第一座體的第一側壁面後段之第一凸部,或者是,第一連接單元具有位於第一座體的第一側壁面前段之第二凸部、及位於第一座體的第一側壁面後段之第二凹部。
在一實施例中,第二連接單元具有位於第二座體的第二側壁 面前段之第三凸部、及位於第二座體的第二側壁面後段之第三凹部,或者是,第二連接單元具有位於第二座體的第二側壁面前段之第四凹部、及位於第二座體的第二側壁面後段之第四凸部。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凹部的寬度大於或等於第三凸部的寬度,第一凸部的寬度小於或等於第三凹部的寬度。
在一實施例中,第二凸部的寬度小於或等於第四凹部的寬度,第二凹部的寬度大於或等於第四凸部的寬度。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座體具有位於第一外接端的多個第一彈臂,各第一彈臂間適於扣接有第一連接器,第二座體具有位於第二外接端的多個第二彈臂,各第二彈臂間適於扣接有第二連接器,第一連接器與第二連接器分別連接位於轉接盒內之傳輸線。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連接器包括外殼、插針及彈簧,外殼套接於插針與彈簧,彈簧的兩端分別抵靠於外殼內側與插針。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連接單元沿一軸向設置於第一座體之第一側壁面,軸向垂直於第一容置槽之插接方向,第二連接單元沿軸向設置於第二座體之第一側壁面,軸向垂直於第二容置槽之插接方向。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連接單元由第一封擋壁側端延伸設置至第一組合基壁側端,第二連接單元由第二封擋壁側端延伸設置至第二組合基壁側端。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座體之第一側壁面具有第一卡扣部,第二座體之第一側壁面具有第二卡扣部,第一卡扣部與第二卡扣部相結合。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座體之第一側壁面具有多個第一連接單 元,各第一連接單元分別位於第一座體之第一側壁面之二邊區域,第一卡扣部位於多個第一連接單元之間,第二座體之第一側壁面具有多個第二連接單元,各第二連接單元分別位於第二座體之第一側壁面之二邊區域,第二卡扣部位於多個第二連接單元之間。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卡扣部相鄰於多個第一連接單元之其中之一,第二卡扣部相鄰於多個第二連接單元之其中之一。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卡扣部具有凹槽及插入口,插入口兩側具有扣合部,第二卡扣部具有凸塊,凸塊由插入口扣入於凹槽內,各扣合部接觸於凸塊限位。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卡扣部位於第一座體之第一側壁面與第一座體之第一封擋壁之間,第二卡扣部位於第二座體之第一側壁面與第二座體之第二封擋壁之間。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座體之第一封擋壁與第二座體之第二封擋壁切齊,第一座體之第一組合基壁與第二座體之第二組合基壁切齊。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卡扣部位於第一座體之第一側壁面與第一座體之第一組合基壁之間,第二卡扣部位於第二座體之第一側壁面與第二座體之第二組合基壁之間。
在一實施例中,第二座體之第二側壁面與第二座體之第一側壁面相對稱位於第二座體之兩側,第二座體之第二側壁面具有多個第三連接單元及第三卡扣部,拼接式光纖適配器組更包括第三光纖適配器,第三光纖適配器包括第三座體,第三座體由四側壁面界定有第三容置槽,第三座體之兩端具有連通於第三容置槽之第三插口,第三座體之第一側壁面具 有多個第四連接單元及第四卡扣部,各第三連接單元與各第四連接單元相結合,第三卡扣部與第四卡扣部相結合。
在一實施例中,第二座體之第一側壁面具有多個第二連接單元,第二座體之第一側壁面的前後各第二連接單元分別與第二座體之第二側壁面的前後各第三連接單元相對應設置。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封擋壁的第一長度小於第一組合基壁的第一長度,第二封擋壁的第二長度小於第二組合基壁的第二長度。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座體具有相鄰於第一外接端之止擋部,第一座體的第二側壁面具有扣接結構,扣接結構卡掣於轉接盒的一面,止擋部卡掣於轉接盒的另一面。
綜合上述,依據一些實施例,通過第一座體的第一連接單元與第二座體的第二連接單元相對應對接,使兩個相鄰的光纖適配器並排組合。光纖適配器為單邊插接光纖,光纖適配器的整體長度小,滿足5G光纖模組需求。通過多個光纖適配器彼此並排且拼接在一塊,提供多個光纖適配器供多個光纖連接器插接,滿足光纖線靈活佈線的需求。依據一些實施例,通過多個第一連接單元與多個第二連接單元相結合、第一卡扣部與第二卡扣部相結合的固定作用,使各光纖適配器相對接的側邊不會因為各光纖線向下拉動的力量而使各光纖適配器彼此相脫離。
1:第一光纖適配器
11:第一座體
11a:第一側壁面
11b:第二側壁面
11b1:扣接結構
11c:第一封擋壁
11d:第一組合基壁
12:第一容置槽
13:第一插口
131:第一穿設端
132:第一外接端
133:第一彈臂
134:止擋部
14:第一連接器
141:外殼
142:插針
143:彈簧
15:第一連接單元
151:第一凹部
152:第一凸部
153:第二凸部
154:第二凹部
16:第一卡扣部
161:凸塊
2:第二光纖適配器
21:第二座體
21a:第一側壁面
21b:第二側壁面
21c:第二封擋壁
21d:第二組合基壁
22:第二容置槽
23:第二插口
231:第二穿設端
232:第二外接端
233:第二彈臂
24:第二連接器
25:第二連接單元
251:第三凸部
252:第三凹部
253:第四凹部
254:第四凸部
26:第二卡扣部
261:凹槽
262:插入口
263:扣合部
27:第三連接單元
28:第三卡扣部
3:第三光纖適配器
31:第三座體
31a:第一側壁面
32:第三容置槽
33:第三插口
37:第四連接單元
38:第四卡扣部
5:基座組件
6:傳輸線
8:光纖
9:轉接盒
I:插接方向
A1:第一軸線
A2:第二軸線
D1:第一長度
D2:第一長度
D3:第二長度
D4:第二長度
圖1繪示依據一實施例,光纖適配器組之外觀示意圖。
圖2繪示依據一實施例,光纖適配器組之分解示意圖,基座組件之分 解狀態。
圖3繪示依據一實施例,光纖適配器組之正面分解示意圖。
圖4繪示依據一實施例,光纖適配器組之背面分解示意圖。
圖5繪示依據一實施例,第一連接器之分解示意圖。
圖6A繪示依據一實施例,光纖適配器組組裝時之側視示意圖,第一卡扣部位於第一座體之第一側壁面的上方,第二卡扣部位於第二座體之第一側壁面的上方。
圖6B繪示依據一實施例,光纖適配器組組裝時之側視示意圖,一個第一連接單元與一個第二連接單元相配合卡掣。
圖7繪示依據一實施例,第一卡扣部與第二卡扣部組裝時之放大示意圖。
圖8繪示依據一實施例,第一卡扣部與第二卡扣部組裝後之放大示意圖。
圖9繪示依據一實施例,光纖適配器組之俯視示意圖,第一凹部與第三凸部相配合,第一凸部與第三凹部相配合。
圖10繪示依據一實施例,光纖適配器組組裝時之側視示意圖,第一卡扣部位於第一座體之第一側壁面的下方,第二卡扣部位於第二座體之第一側壁面的下方。
圖11繪示依據一實施例,光纖適配器組之俯視示意圖,第二凸部與第四凹部相配合,第二凹部與第四凸部相配合。
圖12繪示依據一實施例,轉接盒之俯視示意圖,多個光纖適配器組裝配轉接盒並供光纖連接之狀態。
為使本創作之目的、技術特徵及優點,能更為相關技術領域人員所了解並得以實施本創作,在此配合所附圖式,於後續之說明書闡明本創作之技術特徵與實施方式,並列舉較佳實施例進一步說明,然以下實施例說明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且以下文中所對照之圖式,係表達與本創作特徵有關之示意。
請同時參閱圖1至圖3,圖1為光纖適配器組之外觀示意圖;圖2為光纖適配器組之分解示意圖,基座組件5之分解狀態;圖3為光纖適配器組之正面分解示意圖;在一些實施例中,光纖適配器組適於裝配轉接盒9(如圖12所示),光纖適配器組連接光纖8與終端設備(例如機櫃),用在通訊機櫃中與LC(Lucent Connector)光纖適配器連接,傳輸信號。配合小空間高密度的SFP(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或QSFP(quad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應用。光纖適配器組用以供多個光纖8插接,光纖8具有光纖連接器為適於機櫃等用途的高密度連接;光纖適配器組包括並排且拼接的多個光纖適配器,以第一光纖適配器1及第二光纖適配器2為例說明,第一光纖適配器1及第二光纖適配器2內分別設置有基座組件5。
第一光纖適配器1包括第一座體11,第一座體11的二端分別定義有位於轉接盒9外部且供光纖8穿設的第一穿設端131,及位於轉接盒9內部且朝向終端設備的第一外接端132。第一光纖適配器1為單邊供插接光纖8(如圖12所示),第一光纖適配器1的整體長度小,滿足5G光纖模組需求。第一座體11由四側壁面界定有第一容置槽12,第一座體11的四 側壁面長度小而恰好符合覆蓋光纖8(如圖12所示)的前端。
第一座體11之第一穿設端131具有連通於第一容置槽12之第一插口13。第一座體11的四側壁面分別包括:第一側壁面11a、第二側壁面11b、第一封擋壁11c及第一組合基壁11d;第一座體11的第一側壁面11a與第二側壁面11b分別自第一組合基壁11d兩側往遠離第一組合基壁11d的方向同向延伸,第一封擋壁11c連接第一側壁面11a與第二側壁面11b而間隔於第一組合基壁11d,第一座體11之第一側壁面11a具有一第一連接單元15。
第二光纖適配器2包括第二座體21,第二座體21的二端分別定義有位於轉接盒9外部且供光纖8穿設的第二穿設端231,及位於轉接盒9內部且朝向終端設備的第二外接端232。第二光纖適配器2為單邊供插接光纖8(如圖12所示),第二光纖適配器2的整體長度小,滿足5G光纖模組需求。第二座體21由四側壁面界定有第二容置槽22,第二座體21的四側壁面長度小而恰好符合覆蓋光纖8(如圖12所示)的前端。
第二座體21之第二穿設端231具有連通於第二容置槽22之第二插口23。第二座體21的四側壁面分別包括:第一側壁面21a、第二側壁面21b、第二封擋壁21c及第二組合基壁21d;第二座體21的第一側壁面21a與第二側壁面21b分別自第二組合基壁21d兩側往遠離第二組合基壁21d的方向同向延伸,第二封擋壁21c連接第一側壁面21a與第二側壁面21b而間隔於第二組合基壁21d,第二座體21之第一側壁面21a具有一第二連接單元25。第二連接單元25對接於第一連接單元15而使兩個相鄰的第一座體11與第二座體21並排組合。
請同時參閱圖1至圖3,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封擋壁11c的第一長度D1小於第一組合基壁的第一長度D2(如圖6A所示),第二封擋壁21c的第二長度D3小於第二組合基壁的第二長度D4。
請同時參閱圖1至圖3,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座體11具有相鄰於第一外接端132之止擋部134,第一座體11的第二側壁面11b具有扣接結構11b1,扣接結構11b1卡掣於轉接盒9之面板的一面,止擋部134卡掣於轉接盒9之面板的另一面(如圖12所示)。
請同時參閱圖1至圖3,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連接單元15具有位於第一座體11的第一側壁面11a前段之第一凹部151、及位於第一座體11的第一側壁面11a後段之第一凸部152(如圖9所示);或者是,第一連接單元15具有位於第一座體11的第一側壁面11a前段之第二凸部153、及位於第一座體11的第一側壁面11a後段之第二凹部154(如圖11所示)。
請同時參閱圖1至圖3,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連接單元25具有位於第二座體21的第二側壁面21b前段之第三凸部251、及位於第二座體21的第二側壁面21b後段之第三凹部252,或者是,第二連接單元25具有位於第二座體21的第二側壁面21b前段之第四凹部253、及位於第二座體21的第二側壁面21b後段之第四凸部254。
第一凹部151與第三凸部251為一對一對接,第一凸部152與第三凹部252為一對一對接,而使兩個相鄰的第一座體11與第二座體21並排組合(如圖9所示)。或者是,第二凸部153與第四凹部253為一對一對接,第二凹部154與第四凸部254為一對一對接,而使兩個相鄰的第一座 體11與第二座體21並排組合(如圖11所示)。
請同時參閱圖3至圖4,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座體11具有位於第一外接端132的多個第一彈臂133,各第一彈臂133間適於扣接有第一連接器14,各第一彈臂133斜向延伸並靠朧,各第一彈臂133內側具有凸塊;第二座體21具有位於第二外接端232的多個第二彈臂233,各第二彈臂233間適於扣接有第二連接器24,各第二彈臂233斜向延伸並靠朧,各第二彈臂233內側具有凸塊。第一連接器14與第二連接器24分別連接位於轉接盒9內之傳輸線6(如圖12所示)。通過工作夾具分別將第一彈臂133、第二彈臂233打開,解除與第一連接器14與第二連接器24扣接。
第一連接器14與第一光纖適配器1整體體積的長度小,第二連接器24與第二光纖適配器2整體體積的長度小,滿足5G光纖模組需求。
請同時參閱圖4至圖5,圖4為光纖適配器組之背面分解示意圖,圖5為第一連接器14之分解示意圖。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連接器14與第二連接器24為相同結構,以第一連接器14為例說明,第一連接器14包括外殼141、插針142及彈簧143,外殼141套接於插針142與彈簧143,彈簧143的兩端分別抵靠於外殼141內側與插針142。
請同時參閱圖1至圖3,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凹部151的寬度大於或實質上等於第三凸部251的寬度,第一凸部152的寬度小於或實質上等於第三凹部252的寬度(如圖9所示)。或者是,第二凸部153的寬度小於或實質上等於第四凹部253的寬度,第二凹部154的寬度大於或實質上等於第四凸部254的寬度(如圖11所示)。
請同時參閱圖1至圖3,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座體11之第 一側壁面11a具有多個第一連接單元15,第二座體21之第一側壁面21a具有多個第二連接單元25。以兩個第一連接單元15與兩個第二連接單元25為例說明,於組裝時,使第一座體11的前後兩個第一連接單元15與對應的第二座體21的前後兩個第二連接單元25兩兩對應對接,具有防止誤插的效果。使第一座體11前段的第一連接單元15(如第一凹部151)無法對接於第二座體21後段的第二連接單元25(如第三凹部252),使第一座體11後段的第一連接單元15(如第一凸部152)無法對接於第二座體21前段的第二連接單元25(如第三凸部251)。
請同時參閱圖3與圖6A,圖3為光纖適配器組之分解示意圖,圖6A為光纖適配器組組裝時之側視示意圖。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座體11之第一側壁面11a具有第一卡扣部16;第二座體21之第一側壁面21a具有第二卡扣部26;第一卡扣部16位於第一座體11之第一側壁面11a的上方,第二卡扣部26位於第二座體21之第一側壁面21a的上方。
當第一光纖適配器1及第二光纖適配器2相組裝時,將第一光纖適配器1的第一側壁面11a對接於第二光纖適配器2的第一側壁面21a,使第一座體11之多個第一連接單元15由下向上分別與多個第二連接單元25相結合(如圖6A所示),使第一卡扣部16與第二卡扣部26相結合並到達定位(如圖7與圖8所示),第一光纖適配器1及第二光纖適配器2組成拼接式光纖適配器組(如圖9所示),通過拼接多個光纖適配器增加容置槽(孔數),提高光纖適配器組的適用性。
請同時參閱圖6B,圖6B為光纖適配器組組裝時之側視示意圖,一個第一連接單元15與一個第二連接單元25相配合卡掣。在一些實施 例中,第一座體11僅具有一個第一連接單元15,第二座體21僅具有一個第二連接單元25。圖6B的第一連接單元15與第二連接單元25的寬度大於圖6A的第一連接單元15與第二連接單元25的寬度,第一連接單元15的寬度約為第一座體11之側面整體的三分之一,第二連接單元25的寬度約為第二座體21之側面整體的三分之一,第一連接單元15由下向上與第二連接單元25相結合後提供光纖適配器組穩固的定位。
請同時參閱圖1至圖3,在一些實施例中,通過第一座體11的前段第一連接單元15與設置於相鄰的第二座體21的前段第二連接單元25為一對一對接,第一座體11的後段第一連接單元15與設置於相鄰的第二座體21的後段第二連接單元25為一對一對接,使兩個相鄰的光纖適配器並排組合,使各光纖適配器彼此對齊排列且外觀整齊。
請同時參閱圖3,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座體11與第二座體21為長矩形的中空殼體,為射出成型成一體式結構,結構穩固、強度提高。
請同時參閱圖2與圖3,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容置槽12與第二容置槽22內設置有基座組件5,使第一容置槽12內分隔成二個容置槽(亦可無基座組件5而為單一個容置槽),使第二容置槽22內分隔成二個容置槽(亦可無基座組件5而為單一個容置槽);第一座體11包括多個第一插口13,第二座體21包括多個第二插口23,如四埠、八埠、十六埠、三十二埠插口等,供多個光纖連接器分別插入第一插口13與第二插口23使用。
請同時參閱圖3與圖6A,在一些實施例中,各第一連接單元15與各第二連接單元25為相互匹配的凹凸結構,第一連接單元15為鳩尾 形狀的凹槽,第二連接單元25為鳩尾形狀的凸塊,非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連接單元15為鳩尾形狀的凸塊,第二連接單元25為鳩尾形狀的凹槽;在一些實施例中,各第一連接單元15與各第二連接單元25分別為T字型或葫蘆型相互匹配的凹凸結構,各第一連接單元15與各第二連接單元25相結合後避免各光纖適配器側邊受力而脫離。
請同時參閱圖3與圖6A,在一些實施例中,各第一連接單元15與各第二連接單元25彼此可為導軌型式的結構供滑移相卡掣,但非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各第一連接單元15與各第二連接單元25彼此可為干涉迫緊方式卡掣。
請同時參閱圖7與圖8,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卡扣部16與第二卡扣部26分別為相互匹配的凹凸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卡扣部16為凸塊161,第二卡扣部26為凹槽261;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卡扣部26具有凹槽261及插入口262,插入口262兩側具有扣合部263,凸塊161由插入口262扣入於凹槽261內,各扣合部263接觸於凸塊161限位,使第一卡扣部16與第二卡扣部26相卡掣固定,使第一座體11與第二座體21相結合固定;欲將第一卡扣部16與第二卡扣部26相拆解時,使用者施予一作用力將第一座體11與第二座體21相分解,使得原卡掣固定的第一卡扣部16與第二卡扣部26脫離。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卡扣部16為凹槽(可為圓形、方形或其他幾何形狀),第二卡扣部26為凸塊(可為圓形、方形或其他幾何形狀)。
請同時參閱圖1與圖3,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容置槽12供光纖連接器插接之插接方向I與第二容置槽22供光纖連接器插接之插接方 向I相同;各第一連接單元15沿一軸向設置於第一座體11之第一側壁面11a,軸向垂直於第一容置槽12之插接方向I,各第二連接單元25沿軸向設置於第二座體21之第一側壁面21a,軸向垂直於第二容置槽22之插接方向I。
請同時參閱圖3與圖6A,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連接單元15為長形滑槽,第一連接單元15由第一座體11之第一封擋壁11c的側端延伸設置至第一座體11之第一組合基壁11d的側端。第二連接單元25為長形滑塊,第二連接單元25由第二座體21之第二封擋壁21c的側端延伸設置至第二座體21之第二組合基壁21d的側端。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連接單元15亦可為滑塊,而第二連接單元25為滑槽。長形滑槽內的任何部位的寬度相同,長形滑塊的任何部位的寬度相同。長形滑槽的側端開口處可以加寬寬度並設有導角,長形滑塊的側端處可以減縮寬度並設有導角,以便利長形滑槽與長形滑塊對接。
請同時參閱圖3與圖6A,在一些實施例中,各第一連接單元15分別位於第一座體11之第一側壁面11a之二邊區域,第一卡扣部16位於多個第一連接單元15之間,非以此為限;第一卡扣部16亦可位於非多個第一連接單元15之間的第一座體11之第一側壁面11a的任何位置。各第二連接單元25分別位於第二座體21之第一側壁面21a之二邊區域,第二卡扣部26位於多個第二連接單元25之間,非以此為限;第二卡扣部26亦可位於非多個第二連接單元25之間的第二座體21之第一側壁面21a的任何位置。
當各光纖適配器分別插接各光纖連接器與其光纖線時,各光纖線的重力會使各光纖適配器向下拉扯,使各光纖適配器受到向下拉動的 力量,通過多個第一連接單元15與多個第二連接單元25相結合與第一卡扣部16與第二卡扣部26相結合的固定作用,使各光纖適配器相對接的側邊不會因為受到向下拉動的力量而使各光纖適配器彼此相脫離。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第一卡扣部16與第二卡扣部26相結合後,在各光纖適配器上方覆蓋一面板來壓持固定,避免第一卡扣部16與第二卡扣部26相分離。
請同時參閱圖3與圖6A,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卡扣部16位於多個第一連接單元15之間且相鄰於多個第一連接單元15之其中之一。第二卡扣部26位於多個第二連接單元25之間且相鄰於多個第二連接單元25之其中之一;當第一光纖適配器1及第二光纖適配器2相組裝時,使第一座體11之多個第一連接單元15由下向上分別與多個第二連接單元25相結合,使第一卡扣部16由下向上與第二卡扣部26相結合並到達定位。第一卡扣部16與第二卡扣部26具有防呆功能且避免第一卡扣部16由上向下與第二卡扣部26的錯誤組裝方向,使第一卡扣部16與第二卡扣部26相結合並到達定位後,第一座體11之第一封擋壁11c與第二座體21之第二封擋壁21c切齊,第一座體11之第一組合基壁11d與第二座體21之第二組合基壁21d切齊。
請同時參閱圖6A,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卡扣部16位於第一座體11之第一側壁面11a與第一座體11之第一封擋壁11c之間,第二卡扣部26位於第二座體21之第一側壁面21a與第二座體21之第二封擋壁21c之間,非以此為限。
請同時參閱圖1、圖3與圖9,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座體21 之第一側壁面21a的前後各第二連接單元25分別與第二座體21之第二側壁面21b的前後各第三連接單元27相對應設置,第一側壁面21a的前側的第二連接單元25與第二側壁面21b的前側的第三連接單元27位在同一第一軸線A1,第一側壁面21a的後側的第二連接單元25與第二側壁面21b的後側的第三連接單元27位在同一第二軸線A2。第一軸線A1與第二軸線A2為相同水平方向的軸線。
請同時參閱圖3與圖10,圖10為光纖適配器組組裝時之側視示意圖,第一卡扣部16位於第一座體11之第一側壁面11a的下方,第二卡扣部26位於第二座體21之第一側壁面21a的下方;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卡扣部16位於第一座體11之第一側壁面11a與第一座體11之第一組合基壁11d之間,第二卡扣部26位於第二座體21之第一側壁面21a與第二座體21之第二組合基壁21d之間。
請同時參閱圖1與圖3,在一些實施例中,為詳細說明多個光纖適配器相互拼接的結構,以二個的光纖適配器(第二光纖適配器2與第三光纖適配器3)為例說明,但非不以此為限,亦可將六個或八個或十二個等數量的光纖適配器相拼接使用;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光纖適配器2的第二座體21之第二側壁面21b與第二座體21之第一側壁面21a相對稱位於第二座體21之兩側,第二座體21之第二側壁面21b具有多個第三連接單元27及第三卡扣部28。
拼接式光纖適配器組更包括第三光纖適配器3,第三光纖適配器3包括第三座體31,第三座體31由四側壁面界定有第三容置槽32,第三座體31具有連通於第三容置槽32之第三插口33,第三座體31之第一側 壁面31a具有多個第四連接單元37及第四卡扣部38,各第三連接單元27與各第四連接單元37分別相結合,第三卡扣部28與第四卡扣部38相結合。
綜合上述,依據一些實施例,通過第一座體的第一連接單元與第二座體的第二連接單元相對應對接,使兩個相鄰的光纖適配器並排組合。光纖適配器為單邊插接光纖,光纖適配器的整體長度小,滿足5G光纖模組需求。通過多個光纖適配器彼此並排且拼接在一塊,提供多個光纖適配器供多個光纖連接器插接,滿足光纖線靈活佈線的需求。依據一些實施例,通過多個第一連接單元與多個第二連接單元相結合、第一卡扣部與第二卡扣部相結合的固定作用,使各光纖適配器相對接的側邊不會因為各光纖線向下拉動的力量而使各光纖適配器彼此相脫離。
雖然本創作以前述之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熟習本領域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創作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界定者為準。
1:第一光纖適配器
11:第一座體
11a:第一側壁面
11b:第二側壁面
11c:第一封擋壁
11d:第一組合基壁
12:第一容置槽
13:第一插口
131:第一穿設端
132:第一外接端
133:第一彈臂
134:止擋部
14:第一連接器
15:第一連接單元
151:第一凹部
152:第一凸部
16:第一卡扣部
2:第二光纖適配器
21:第二座體
21a:第一側壁面
21b:第二側壁面
21c:第二封擋壁
21d:第二組合基壁
22:第二容置槽
23:第二插口
231:第二穿設端
232:第二外接端
233:第二彈臂
24:第二連接器
25:第二連接單元
251:第三凸部
252:第三凹部
26:第二卡扣部
27:第三連接單元
28:第三卡扣部
3:第三光纖適配器
31:第三座體
31a:第一側壁面
32:第三容置槽
33:第三插口
37:第四連接單元
38:第四卡扣部
5:基座組件

Claims (20)

  1. 一種拼接式光纖適配器組,適於裝配一轉接盒並連接一光纖與一終端設備,該拼接式光纖適配器組包括: 一第一光纖適配器,包括一第一座體,該第一座體的二端分別定義有位於該轉接盒內部且朝向該終端設備的一第一外接端,及位於該轉接盒外部且供該光纖穿設的一第一穿設端,該第一座體由四側壁面界定有一第一容置槽,該第一座體之該第一穿設端具有連通於該第一容置槽之一第一插口,該第一座體的四側壁面分別包括:一第一側壁面、一第二側壁面、一第一封擋壁及一第一組合基壁;該第一座體的該第一側壁面與該第二側壁面分別自該第一組合基壁兩側往遠離該第一組合基壁的方向同向延伸,該第一封擋壁連接該第一側壁面與該第二側壁面而間隔於該第一組合基壁,該第一座體之該第一側壁面具有一第一連接單元;及 一第二光纖適配器,包括一第二座體,該第二座體的二端分別定義有位於該轉接盒內部且朝向該終端設備的一第二外接端,及位於該轉接盒外部且供該光纖穿設的一第二穿設端,該第二座體由四側壁面界定有一第二容置槽,該第二座體之該第一穿設端具有連通於該第二容置槽之一第二插口,該第二座體的四側壁面分別包括:一第一側壁面、一第二側壁面、一第二封擋壁及一第二組合基壁;該第二座體的該第一側壁面與該第二側壁面分別自該第二組合基壁兩側往遠離該第二組合基壁的方向同向延伸,該第二封擋壁連接該第一側壁面與該第二側壁面而間隔於該第二組合基壁,該第二座體之該第一側壁面具有一第二連接單元,該第二連接單元對接於該第一連接單元而使兩個相鄰的該第一座體與該第二座體並排組合。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拼接式光纖適配器組,其中該第一連接單元具有位於該第一座體的該第一側壁面前段之一第一凹部、及位於該第一座體的該第一側壁面後段之一第一凸部,或者是,該第一連接單元具有位於該第一座體的該第一側壁面前段之一第二凸部、及位於該第一座體的該第一側壁面後段之一第二凹部。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拼接式光纖適配器組,其中該第二連接單元具有位於該第二座體的該第二側壁面前段之一第三凸部、及位於該第二座體的該第二側壁面後段之一第三凹部,或者是,該第二連接單元具有位於該第二座體的該第二側壁面前段之一第四凹部、及位於該第二座體的該第二側壁面後段之一第四凸部。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拼接式光纖適配器組,其中該第一凹部的寬度大於或等於該第三凸部的寬度,該第一凸部的寬度小於或等於該第三凹部的寬度。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拼接式光纖適配器組,其中該第二凸部的寬度小於或等於該第四凹部的寬度,該第二凹部的寬度大於或等於該第四凸部的寬度。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拼接式光纖適配器組,其中該第一座體具有位於該第一外接端的多個第一彈臂,各該第一彈臂間適於扣接有一第一連接器,該第二座體具有位於該第二外接端的多個第二彈臂,各該第二彈臂間適於扣接有一第二連接器,該第一連接器與該第二連接器分別連接位於該轉接盒內之一傳輸線。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拼接式光纖適配器組,其中該第一連接器包括一外殼、一插針及一彈簧,該外殼套接於該插針與該彈簧,該彈簧的兩端分別抵靠於該外殼內側與該插針。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拼接式光纖適配器組,其中該第一連接單元沿一軸向設置於該第一座體之該第一側壁面,該軸向垂直於該第一容置槽之一插接方向,該第二連接單元沿該軸向設置於該第二座體之該第一側壁面,該軸向垂直於該第二容置槽之該插接方向。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拼接式光纖適配器組,其中該第一連接單元由該第一封擋壁側端延伸設置至該第一組合基壁側端,該第二連接單元由該第二封擋壁側端延伸設置至該第二組合基壁側端。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拼接式光纖適配器組,其中該第一座體之該第一側壁面具有一第一卡扣部,該第二座體之該第一側壁面具有一第二卡扣部,該第一卡扣部與該第二卡扣部相結合。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拼接式光纖適配器組,其中該第一座體之該第一側壁面具有多個第一連接單元,各該第一連接單元分別位於該第一座體之該第一側壁面之二邊區域,該第一卡扣部位於該些第一連接單元之間,該第二座體之該第一側壁面具有多個第二連接單元,各該第二連接單元分別位於該第二座體之該第一側壁面之二邊區域,該第二卡扣部位於該些第二連接單元之間。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拼接式光纖適配器組,其中該第一卡扣部相鄰於該些第一連接單元之其中之一,該第二卡扣部相鄰於該些第二連接單元之其中之一。
  13.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拼接式光纖適配器組,其中該第一卡扣部具有一凹槽及一插入口,該插入口兩側具有一扣合部,該第二卡扣部具有一凸塊,該凸塊由該插入口扣入於該凹槽內,各該扣合部接觸於該凸塊限位。
  14.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拼接式光纖適配器組,其中該第一卡扣部位於該第一座體之該第一側壁面與該第一座體之該第一封擋壁之間,該第二卡扣部位於該第二座體之該第一側壁面與該第二座體之該第二封擋壁之間。
  15.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拼接式光纖適配器組,其中該第一卡扣部位於該第一座體之該第一側壁面與該第一座體之該第一組合基壁之間,該第二卡扣部位於該第二座體之該第一側壁面與該第二座體之該第二組合基壁之間。
  1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拼接式光纖適配器組,其中該第一座體之該第一封擋壁與該第二座體之該第二封擋壁切齊,該第一座體之該第一組合基壁與該第二座體之該第二組合基壁切齊。
  1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拼接式光纖適配器組,其中該第二座體之該第二側壁面與該第二座體之該第一側壁面相對稱位於該第二座體之兩側,該第二座體之該第二側壁面具有多個第三連接單元及一第三卡扣部,該拼接式光纖適配器組更包括一第三光纖適配器,該第三光纖適配器包括一第三座體,該第三座體由四側壁面界定有一第三容置槽,該第三座體具有連通於該第三容置槽之一第三插口,該第三座體之一第一側壁面具有多個第四連接單元及一第四卡扣部,各該第三連接單元與各該第四連接單元相結合,該第三卡扣部與該第四卡扣部相結合。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拼接式光纖適配器組,其中該第二座體之該第一側壁面具有多個第二連接單元,該第二座體之該第一側壁面的前後各該第二連接單元分別與該第二座體之該第二側壁面的前後各該第三連接單元相對應設置。
  1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拼接式光纖適配器組,其中該第一封擋壁的一第一長度小於該第一組合基壁的一第一長度,該第二封擋壁的一第二長度小於該第二組合基壁的一第二長度。
  2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拼接式光纖適配器組,其中該第一座體具有相鄰於該第一外接端之一止擋部,該第一座體的該第二側壁面具有一扣接結構,該扣接結構卡掣於該轉接盒的一面,該止擋部卡掣於該轉接盒的另一面。
TW112203674U 2023-04-19 2023-04-19 拼接式光纖適配器組 TWM6456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03674U TWM645623U (zh) 2023-04-19 2023-04-19 拼接式光纖適配器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03674U TWM645623U (zh) 2023-04-19 2023-04-19 拼接式光纖適配器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45623U true TWM645623U (zh) 2023-09-01

Family

ID=88926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203674U TWM645623U (zh) 2023-04-19 2023-04-19 拼接式光纖適配器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456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41293B2 (en)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and apparatus of facilitating to pull out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EP1092995B1 (en) Optical connector having multiple modular housings
EP0183820B1 (en) High precision fiber optic connectors
US6076975A (en) Fiber optic connector assembly
US9632256B2 (en) Optical fiber adapter with shutter member
US6059461A (en)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assembly
PL173558B1 (pl) Zespół złącza światłowodowego
MX2013013868A (es) Conector de clavija y ensamble receptor para conectar el mismo.
TW201821842A (zh) 可改變對接極性之光纖連接器
JP2002098860A (ja) 光コネクタ用の整列装置
CN210243897U (zh) 新型mpo光纤适配器
CN111897060B (zh) 一种光模块
WO2001033273A1 (fr) Corps de connecteur optique, connecteur optique utilisant ce corps et structure de connexion entre un connecteur optique et un composant optique utilisant le corps
WO2021127531A1 (en) Multi-port uniboot connector for multi-fiber plug housings
TWM645623U (zh) 拼接式光纖適配器組
US20140072263A1 (en) Optical fiber adapter having vertical wings
CN219799842U (zh) 拼接式光纤适配器组
CN220105344U (zh) 拼接式光纤适配器组
TWM635667U (zh) 拼接式光纖適配器組
US20230400640A1 (en) Combinable optical-fiber adapter assembly
TWM598955U (zh) 光纖連接裝置
CN220399679U (zh) 连接器、适配器、配线盒及光通信系统
CN220289904U (zh) 光纤连接器
CN218123778U (zh) 一种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JP3524331B2 (ja) 多連レセプタク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