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91463U - 一种果蔬输送装置及果蔬分选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果蔬输送装置及果蔬分选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91463U
CN219791463U CN202321123311.8U CN202321123311U CN219791463U CN 219791463 U CN219791463 U CN 219791463U CN 202321123311 U CN202321123311 U CN 202321123311U CN 219791463 U CN219791463 U CN 2197914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uit
vegetable
wheel
matching
convey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2331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二
朱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vm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vm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vm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vm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2331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914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914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914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orting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果蔬输送装置及果蔬分选设备,涉及果蔬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其中果蔬分选设备包括果蔬输送装置。果蔬输送装置包括驱动机构、输送带以及果蔬承载件,输送带套设于驱动机构,输送带包括本体及设置于本体外表面的配合部,配合部远离本体的一侧为圆弧面,果蔬承载件包括承载部及与承载部转动连接的配合轮,配合轮具有与配合部配合的弧形凹槽。输送带能够与配合轮紧密接触,能够保证在运输过程中配合轮在输送带的带动下稳定的完成转动,使得承载件上的果蔬能够旋转,完成对果蔬全方位拍摄,获得更全面的果蔬表面图像,从而保证果蔬表面瑕疵等能够被精确识别,提升果蔬分选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果蔬输送装置及果蔬分选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果蔬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果蔬输送装置及果蔬分选设备。
背景技术
农业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果蔬采后机械化分级技术的不断进步,促使果蔬分级加工设备不断地提升,而果蔬输送装置也是果蔬分级加工设备的重要一环。
经发明人研究发现,现有的果蔬输送装置中的输送带大多为三角带,三角带在带动果蔬承载件的过程中稳定性不好,且磨损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果蔬输送装置及果蔬分选设备,其能够保证在带动果蔬承载件的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并且能够降低磨损,在输送带带动配合轮转动时,从而能够带动位于两个配合轮之间的果蔬进行转动,因此,在外检测装置对果蔬进行检测时,能够便于检测装置完成对果蔬全方位拍摄,获得更全面的果蔬表面图像,从而保证果蔬表面瑕疵等能够被精确识别,提升果蔬分选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果蔬输送装置,包括:
驱动机构;
输送带,输送带套设于驱动机构,输送带包括本体及设置于本体外表面的配合部,配合部远离本体的一侧为圆弧面;
果蔬承载件,果蔬承载件包括承载部及与承载部转动连接的配合轮,配合轮具有与配合部配合的弧形凹槽。
通过上述设置,输送带能够与配合轮紧密接触,能够保证在运输过程中配合轮在输送带的带动下稳定的完成转动,还能够降低输送带与配合轮的磨损,并且在输送带带动配合轮转动时,从而能够带动位于两个配合轮之间的果蔬进行转动,因此,在外检测装置对果蔬进行检测时,能够便于检测装置完成对果蔬全方位拍摄,获得更全面的果蔬表面图像,从而保证果蔬表面瑕疵等能够被精确识别,提升果蔬分选精度。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配合部的截面呈弓形或扇形。
通过上述设置,保证配合部的形状较为规则,能够保证配合部制作效率。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配合部由柔性材料制成。
通过上述设置,配合部能够在配合轮弧形凹槽的作用下发生形变,进而更加紧密的与配合轮配合。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配合部由泡棉材料制成。
通过上述设置,泡棉材料不仅具有一定的柔性,还能够有效的提高配合部与配合轮的摩擦力。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包括机架、驱动件、第一驱动轮及第二驱动轮,驱动件安装于机架,驱动件的驱动轴与第一驱动轮连接,第二驱动轮与机架连接且能相对机架沿自身轴线转动,输送带套设于第一驱动轮及第二驱动轮。
通过上述设置,保证输送带在驱动件的作用下带动下顺利转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轮及第二驱动轮均设置有第一配合齿,本体内表面设置有与第一配合齿配合的第二配合齿。
通过上述设置,能够有效的增加输送带与第一驱动轮及第二驱动轮的摩擦力,从而保证第一驱动轮能够更加稳定的带动输送带转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还包括张紧件,张紧件设置于机架且与输送带连接。
通过上述设置,能够有效的提高输送带的张紧度,进而避免果蔬承载件在输送带上打滑。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还包括导向轮,导向轮设置于机架且能相对机架沿自身轴线转动,导向轮与输送带的内圈连接。
导向轮用于保证输送带处于正常输送路径,避免输送带跑偏。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向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向轮沿输送带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通过上述设置,能够进一步的避免输送带跑偏,能够保证输送带处于正常的运输路径上。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果蔬分选设备,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的果蔬输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果蔬输送装置包括驱动机构、输送带以及果蔬承载件,输送带套设于驱动机构,输送带包括本体及设置于本体外表面的配合部,配合部的截面呈弓形或扇形,果蔬承载件包括承载部及与承载部转动连接的配合轮,配合轮具有与配合部配合的弧形凹槽。输送带能够与配合轮紧密接触,能够保证在运输过程中配合轮在输送带的带动下稳定的完成转动,从而能够带动位于两个配合轮之间的果蔬进行转动,因此,在外检测装置对果蔬进行检测时,能够便于检测装置完成对果蔬全方位拍摄,获得更全面的果蔬表面图像,从而保证果蔬表面瑕疵等能够被精确识别。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果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果蔬承载件与输送带的配合示意图。
图标:1-果蔬输送装置;10-驱动机构;11-第一驱动轮;12-第二驱动轮;13-导向轮;14-第一配合齿;20-果蔬承载件;21-承载部;22-配合轮;30-输送带;31-本体;311-第二配合齿;32-配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专利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果蔬输送装置1的具体结构及其带来的相应的技术效果。
请参考图1-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果蔬输送装置1包括驱动机构10、输送带30以及果蔬承载件20。
其中输送带30套设于驱动机构10,输送带30包括本体31及设置于本体31外表面的配合部32,配合部32的远离本体31的一侧为圆弧面,果蔬承载件20包括承载部21及与承载部21转动连接的配合轮22,配合轮22具有与配合部32配合的弧形凹槽。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现有的输送带30为三角带,而三角带与配合轮22接触的一面为矩形平面,而矩形平面与配合轮22的弧形凹槽接触面较少,因此三角带在带动配合轮22转动的过程中配合轮22可能会出现打滑的情况,进而使得在运输过程中三角带与配合轮22的传动比不准确,并且传动效率较低。并且由于三角带矩形面与配合轮22的不完全接触,在运输的过程中,可能部分果蔬承载件20的配合轮22无法完成转动,并且由于三角带与配合轮22不完全接触,可能会出现部分打滑引起磨损,稳定性也不好。
而在本实施例中,配合部32的远离本体31的一侧为圆弧面,相对于三角带的矩形面与配合轮22的弧形凹槽接触,配合部32能够更加紧密的与配合轮22配合,从而可以避免输送带30在输送果蔬承载件20时出现打滑的情况,能够保证输送带30与配合轮22的传动比的精度,并且具有较高的传动效率,从而能够使得输送带30能够稳定的带动配合轮22完成转动,且降低输送带30与配合轮22之间的磨损,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果蔬承载件20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配合轮22,果蔬一般放置于两个配合轮22之间,在输送带30带动配合轮22转动时,从而能够带动位于两个配合轮22之间的果蔬进行转动,因此,在外检测装置对果蔬进行检测时,能够便于检测装置完成对果蔬全方位拍摄,获得更全面的果蔬表面图像,从而保证果蔬表面瑕疵等能够被精确识别,提升果蔬分选精度。
进一步地,该输送带30包括本体31及设置于本体31外表面的配合部32。其中配合部32的截面呈弓形或扇形,换句话说,配合部32的外表面呈圆弧状,当果蔬承载装置安装在输送带30上时,配合轮22的弧形凹槽会与输送带30上的配合部32接触,由于配合部32的截面呈弓形或扇形状,因此配合部32具有与弧形凹槽配合的弧形凸起,相比于三角带的平面部分与配合轮22的接触,输送带30的配合部32保证自身能够紧密的与配合轮22的弧形凹槽接触,进而在运输的过程中,能够保证输送带30与配合轮22的传动比的精度,并且具有较高的传动效率。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配合部32的截面呈半圆状,需要说明的是,配合部32的平面侧与本体31连接,配合部32的圆弧部用于与配合轮22的弧形凹槽紧密接触。
可以理解的,由于配合部32的截面为半圆状,其形状较为规则,能够保证配合部32能够顺利制作。
当然,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配合部32的截面还可以为弓形或不为半圆状的扇形。
需要说明的是,弓形为扇形去掉三角形的部分。
进一步地,配合部32有柔性材料制成,可以理解的,由于配合部32有柔性材料制成,因此当果蔬承载件20的配合轮22安装在输送带30上时,配合部32能够在配合轮22弧形凹槽的作用下发生形变,进而更加紧密的与配合轮22配合。进一步地避免配合轮22在输送带30的带动下发生打滑。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配合部32由泡棉材料制成。可以理解的,泡棉材料不仅具有一定的柔性,还能够有效的提高配合部32与配合轮22的摩擦力。
当然,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配合部32的材料还可以并不仅限于由泡棉材料制成,还可以为其它的柔性材料。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10包括机架(图中未示出),驱动件(图中未示出)、链条(图中未示出)、第一驱动轮11及第二驱动轮12,其中驱动件安装于机架,驱动件的驱动轴与第一驱动轮11连接,第二驱动链与机架连接且能相对机架沿自身轴线转动,输送带30套设于第一驱动轮11及第二驱动轮12。其中链条设置于机架上,承载部21安装于链条上。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驱动件可以为电机。
可以理解的,在驱动件的驱动作用下,第一驱动轮11能够在驱动件的驱动轴的带动下实现转动,从而带动输送带30转动,以带动第二驱动轮12转动,可以理解的,其中第一驱动轮11为主动轮,第二驱动轮12为从动轮。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轮11及第二驱动轮12均设置有第一配合齿14,本体31的内表面设置有与第一配合齿14配合的第二配合齿311,也即本体31远离配合部3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配合齿311。可以理解的,第一驱动轮11及第二驱动轮12通过第一配合齿14与输送带30内圈的第二配合齿311配合,能够有效的增加输送带30与第一驱动轮11及第二驱动轮12的摩擦力,从而保证第一驱动轮11能够更加稳定的带动输送带30转动。
进一步地,在可选的实施例中,驱动机构10还包括张紧件(图中未示出),张紧件设置于机架且与输送带30连接,可以理解的通过张紧件的设置,能够有效的提高输送带30的张紧度,进而避免果蔬承载件20在输送带30上打滑。需要说明的是,其中张紧件的具体结构可以为本领域中常见的张紧辊,只要能够实现对输送带30的张紧作用即可,在此对张紧件的具体结构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10还包括导向轮13,导向轮13设置于机架且能相对机架沿自身轴线转动,导向轮13与输送带30的内圈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导向轮13用于保证输送带30处于正常输送路径,避免输送带30跑偏。
进一步的,其中导向轮1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向轮13沿输送带3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导向轮13的数量为两个。可以理解的,两个导向轮13能够进一步的避免输送带30跑偏,能够保证输送带30处于正常的运输路径上。
当然,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导向轮13的数量还可以并不仅限于两个,还可以为三个或四个,在此对导向轮13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果蔬分选设备,其包括上述的果蔬输送装置1。需要说明的是,果蔬输送装置1具有的有益效果果蔬分选设备同样具有,因此在此不再对果蔬分选设备的有益效果进行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果蔬输送装置1及果蔬分选设备,其中果蔬分选设备包括果蔬输送装置1,果蔬输送装置1包括驱动机构10、输送带30以及果蔬承载件20,输送带30套设于驱动机构10,输送带30包括本体31及设置于本体31外表面的配合部32,配合部32远离本体31一侧为圆弧面,果蔬承载件20包括承载部21及与承载部21转动连接的配合轮22,配合轮22具有与配合部32配合的弧形凹槽。输送带30能够与配合轮22紧密接触,能够保证在运输过程中配合轮22在输送带30的带动下稳定的完成转动,具有较高的传动效率。在输送带30带动配合轮22转动时,从而能够带动位于两个配合轮22之间的果蔬进行转动,因此,在外检测装置对果蔬进行检测时,能够便于检测装置完成对果蔬全方位拍摄,获得更全面的果蔬表面图像,从而保证果蔬表面瑕疵等能够被精确识别,提升果蔬分选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果蔬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机构;
输送带,所述输送带套设于所述驱动机构,所述输送带包括本体及设置于本体外表面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的远离所述本体的一侧为圆弧面;
果蔬承载件,所述果蔬承载件包括承载部及与承载部转动连接的配合轮,所述配合轮具有与所述配合部配合的弧形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蔬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合部的截面呈弓形或扇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蔬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合部由柔性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果蔬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合部由泡棉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蔬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机架、驱动件、第一驱动轮及第二驱动轮,所述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驱动件的驱动轴与所述第一驱动轮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轮与所述机架连接且能相对所述机架沿自身轴线转动,所述输送带套设于所述第一驱动轮及所述第二驱动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果蔬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轮及第二驱动轮均设置有第一配合齿,所述本体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齿配合的第二配合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果蔬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张紧件,所述张紧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且与所述输送带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果蔬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导向轮,所述导向轮设置于所述机架且能相对所述机架沿自身轴线转动,所述导向轮与所述输送带的内圈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果蔬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向轮沿所述输送带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10.一种果蔬分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果蔬输送装置。
CN202321123311.8U 2023-05-11 2023-05-11 一种果蔬输送装置及果蔬分选设备 Active CN2197914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23311.8U CN219791463U (zh) 2023-05-11 2023-05-11 一种果蔬输送装置及果蔬分选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23311.8U CN219791463U (zh) 2023-05-11 2023-05-11 一种果蔬输送装置及果蔬分选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91463U true CN219791463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57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23311.8U Active CN219791463U (zh) 2023-05-11 2023-05-11 一种果蔬输送装置及果蔬分选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914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279337A (en) Positive drive conveyor system
JP5171168B2 (ja) 農産物の清浄装置
US6382399B2 (en) Article conveyance having mechanical drive
CN219791463U (zh) 一种果蔬输送装置及果蔬分选设备
CN210971763U (zh) 果杯旋转装置
JP3865621B2 (ja) 農産物の清浄装置
US5984082A (en) Roller-bed conveyor drive assembly
WO2024055382A1 (zh) 一种果蔬分选输送装置及果蔬分选设备
EP1007453B1 (en) Device for arranging lying objects into a row of upright objects
JPH06340315A (ja) カーブコンベア
JPH10167455A (ja) 容器反転排出装置
JP4520535B2 (ja) 果菜自動選別装置
CN211997348U (zh) 一种用于长圆形或带把果蔬的供果设备
TW200535073A (en) Conveyor
JPS6016575Y2 (ja) 物品集合装置
JP3009362B2 (ja) アンスタッカー装置およびアンスタッカー方法
JPH04243723A (ja) 作物の選別用搬送装置
CN218023679U (zh) 一种传送装置的校正机构
WO2023013412A1 (ja) 搬送ベルトおよび搬送装置
CN219707446U (zh) 一种避免磕碰的果蔬包装设备
CN214376774U (zh) 介质输送装置及金融自助设备
CN212449897U (zh) 工业胶片传动机构
FR2639332A1 (fr) Appareillage de transport
JPH0638012Y2 (ja) 果菜等の搬送装置
US857772A (en) Belt convey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