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90682U - 全自动包装机 - Google Patents

全自动包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90682U
CN219790682U CN202321000671.9U CN202321000671U CN219790682U CN 219790682 U CN219790682 U CN 219790682U CN 202321000671 U CN202321000671 U CN 202321000671U CN 219790682 U CN219790682 U CN 2197906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
plate
cylinder
clamping jaw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0067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倪伟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tai Kangzhou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100067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906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906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906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lying Of Containers To The Packaging St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全自动包装机,包括框架以及设置在框架内侧的包装袋供料机构、夹持输送机构、开袋机构、输料机构和封袋机构,所述夹持输送机构包括设置在框架上的输送轨道和沿输送轨道移动的夹持装置,夹持装置从包装袋供料机构处夹持包装袋,沿输送轨道移动至输料机构处,输料机构处设有用于打开包装袋的开袋机构,输料机构位于包装袋上方,待包装材料落入包装袋内,夹持装置夹持包装袋沿输送轨道移动至封袋机构处封口。本申请全自动包装机其结构紧凑,从包装袋抓取至装料后的包装袋封口均可自动化完成,无需人员碰触材料,避免污染,整个设备可设置在相对封闭的空间中,便于消毒及保持清洁。

Description

全自动包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全自动包装机。
背景技术
PCR管是检测领域常用的耗材,分为单管和联管。单管的盖子与管体连接,而联管的管体与盖子分开。在包装过程中需要将联管的盖子与管体分装至同一个包装袋中。现有PCR管的包装往往需要人工操作,其包装效率低,且在包装过程中会碰触PCR管,存在污染PRC管的风险。此外,包装机大部分裸露在外,难以保持洁净的包装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包装机,可应用于PCR管等对包装环境要求高的物品的包装,其包装效率高、易于保持洁净环境,提高产品包装安全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全自动包装机,包括框架以及设置在框架内侧的包装袋供料机构、夹持输送机构、开袋机构、输料机构和封袋机构,所述夹持输送机构包括设置在框架上的输送轨道和沿输送轨道移动的夹持装置,夹持装置从包装袋供料机构处夹持包装袋,沿输送轨道移动至输料机构处,输料机构处设有用于打开包装袋的开袋机构,输料机构位于包装袋上方,待包装材料落入包装袋内,夹持装置夹持包装袋沿输送轨道移动至封袋机构处封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包装袋供料机构包括用于置放包装袋的升降平板,升降平板下端与推杆连接,取袋吸盘机构和取袋爪机构,取袋吸盘机构包括转板和第一气缸,转板后端与转轴连接,第一气缸顶推转板沿转轴转动,转板前端的下方设有吸盘;取袋爪机构包括从包装袋上端夹持的夹爪A、夹爪气缸A、转臂和第二气缸,夹爪气缸A前端与夹爪A连接,后端与转臂固定,转臂与销轴连接,后端与第二气缸连接。
更优地,所述升降平板中部与推杆连接,四周设有4根导杆,导杆上端与升降平板固定,下端穿过固定在支板C上导套,支板C与框架固定。
更优地,所述升降平板周围设有对包装袋限位的限位柱或限位板。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夹持输送机构的夹持装置包括移动底板,移动底板与输送轨道配合并在同步带的驱动下沿输送轨道移动,移动底板前端设有从包装袋两侧夹持包装袋的左夹爪和右夹爪,左夹爪和右夹爪分别与夹爪气缸B连接,夹爪气缸B与第三气缸的活塞杆连接。
更优地,所述移动底板前端左右两侧设有导轨,第三气缸沿导轨移动,移动底板上设置有第四气缸,第四气缸经连接轴分别与L形的左拨臂及右拨臂连接,左拨臂和右拨臂分别用销轴移动底板铰接,其前端与第三气缸缸体前端限位并拨动第三气缸沿导轨移动,在第三气缸缸体后端设有复位弹簧。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开袋机构包括左开袋臂和右开袋臂,左开袋臂和右开袋臂的前部分别设有吸盘,后端分别与开袋气缸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输料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输料器和第二输料器,第一输料器和第二输料器均包括输送带,设置在输送带始端的进料挡板和设置在输送带末端下方的下料导板;所述输送带两侧设置有挡料侧板。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封袋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加热板,加热板分别固定在安装板上,安装板与推进气缸的活塞杆连接。
更优地,安装板两侧与平行设置的导向杆配合,两个加热板的之间的导向杆上设有限位套筒。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框架外侧设有用于封闭的透明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全自动包装机其结构紧凑,从包装袋抓取至装料后的包装袋封口均可自动化完成,无需人员碰触材料,避免污染,整个设备可设置在相对封闭的空间中,便于消毒及保持清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全自动包装机结构示意图。
图2全自动包装机示意图(省略框架)。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包装袋供料机构。
图5包装袋供料机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夹持输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夹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开袋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9输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0封袋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框架;2支撑台,21支板A,22支板B,23支板C;3包装袋供料机构,31取袋吸盘机构,32取袋爪机构,301升降平板,302推杆,303限位柱,304导杆,305导套,306转轴,307转板,308吸盘,309第一气缸,310夹爪A,311夹爪气缸A,312转臂,313销轴,314第二气缸,315支撑立板,316转板安装立柱;4夹持输送机构,401支撑架,402输送轨道,403电机,404主动轮,405从动轮,406同步带,407连接夹板,408移动底板,409挡板,410第三气缸,411夹爪气缸B,412左夹爪,413右夹爪,414左拨臂,415右拨臂,416连接轴,417第四气缸,418导轨;5开袋机构,501、502吸盘,503左开袋臂,504右开袋臂,505开袋气缸,506固定底板A,507支撑立柱;6输料机构, 61第一输料器,62第二输料器, 601支撑立柱,602安装梁,603电机,604输送带,605进料挡板,606挡料侧板,607下料导板;7封袋机构, 701加热板,702安装板,703限位套筒,704导向杆,705推进气缸,706固定底板B,707支撑立柱;8导料板;9包装袋。
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包装机,包括框架1以及设置在框架1内侧的包装袋供料机构3、夹持输送机构4、开袋机构5、输料机构6和封袋机构7,在框架1上设置有起支撑作用的支撑台2,支撑台2包括支板A21、支板B22和支板C23,支板A21和支板B22设置在框架1两侧并对夹持输送机构4、开袋机构5、输料机构6和封袋机构7起到支撑作用,支板C23支撑包装袋供料机构3。框架1外侧设有用于封闭的透明板,透明板可以以柜门形式设置,方便打开。夹持输送机构4包括设置在框架1上的输送轨道402和沿输送轨道402移动的夹持装置,夹持装置从包装袋供料机构3处夹持包装袋9,沿输送轨道402移动至输料机构6处,输料机构6处设有用于打开包装袋9的开袋机构5,输料机构6位于包装袋9上方,待包装材料落入包装袋9内,夹持装置夹持包装袋9沿输送轨道402移动至封袋机构7处封口。
参见图4和图5,所述包装袋供料机构3包括用于置放包装袋9的升降平板301、取袋吸盘机构31和取袋爪机构32。升降平板301位于支板C23的上方,升降平板301中部与推杆302连接,四周设有4根导杆304,导杆304上端与升降平板301固定,下端穿过固定在支板C23上导套305,支板C23与框架1固定。推杆302可采用电动推杆302,其结构简单、行程大,导杆304与导套305配合,确保在推杆302推动升降平板301升降过程中升降平板301不会偏移。随着存放在升降平板301上的包装袋9取用,推杆302向上移动升降平板301,使取袋吸盘机构31能够顺利从升降平板301上抓取包装袋9。升降平板301周围设有对包装袋9限位的限位柱303或限位板。取袋吸盘机构31包括转板307和第一气缸309,转板安装立柱316固定在支板C23上,转轴306两端分别与转板安装立柱316连接,转板307后端与转轴306连接,第一气缸309顶推转板307沿转轴306转动,转板307前端的下方设有吸盘308,转板307在水平位置时吸盘308吸起置放在升降平板301上的包装袋9,第一气缸309向上顶起转板307前端,包装袋9倾斜,取袋爪机构32抓取取袋吸盘机构31上的包装袋9。取袋爪机构32包括从包装袋9上端夹持的夹爪A310、夹爪气缸A311、转臂312和第二气缸314,夹爪气缸A311前端与夹爪A310连接,转臂312呈L形其前端与夹爪气缸A311固定,后部与销轴313连接,后端与第二气缸314连接,销轴313与支撑立板315固定。图4中第二气缸314的活塞杆伸出,转臂312后端抬高,下端下降,转臂312处于位置(a),夹爪A310可夹持取袋吸盘机构31上的包装袋9;第二气缸314的活塞收缩,转臂312回到水平位置,处于位置(b),夹爪A310夹持的包装袋9垂直,方便夹持输送机构4抓取包装袋9。
参见图6,夹持输送机构4包括设置在框架1上的输送轨道402和沿输送轨道402移动的夹持装置,输送轨道402固定在支撑架401,支撑架401固定在支板A21上。夹持装置包括移动底板408,移动底板408与输送轨道402配合并在同步带406的驱动下沿输送轨道402移动,移动底板408前端设有从包装袋9两侧夹持包装袋9的左夹爪412和右夹爪413,左夹爪412和右夹爪413分别与夹爪气缸B411连接,夹爪气缸B411与第三气缸410的活塞杆连接。同步带406套设在主动轮404和从动轮405上,移动底板408经连接夹板407与同步带406连接,电机403驱动主动轮404转动,经同步带406驱动移动底板408沿着输送轨道402移动,将所夹持的包装袋9从包装袋供料机构3处依次送至输料机构6处、封袋机构7处。图6中P1、P2和P3夹持装置分别处于包装袋供料机构3处、输料机构6处和封袋机构7处。
更优地,参见图7,所述移动底板408前端左右两侧设有导轨418,第三气缸410沿导轨418移动,移动底板408上设置有第四气缸417,第四气缸417经连接轴416分别与L形的左拨臂414及右拨臂415连接,左拨臂414和右拨臂415分别用销轴313移动底板408铰接,其前端与第三气缸410缸体前端限位并拨动第三气缸410沿导轨418移动,在第三气缸410缸体后端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移动与第三气缸410固定,另一端与设置在移动底板408上的挡板409固定。当第四气缸417驱动左拨臂414和右拨臂415相互远离时,左右两侧的第三气缸410相互远离,左夹爪412和右夹爪413之间距离变大,当解除作用在复位弹簧作用下第三气缸410复位,左夹爪412和右夹爪413之间距离变小。通过左拨臂414和右拨臂415作用与第三气缸410可以快速控制左夹爪412和右夹爪413之间的距离,方便左夹爪412和右夹爪413从两侧夹持包装袋9的操作。
参见图8,开袋机构5包括左开袋臂503和右开袋臂504,左开袋臂503和右开袋臂504的前部分别设有吸盘501、502,后端分别与开袋气缸505连接。开袋气缸505固定在固定底板A506上,固定底板A506的两端均设有支撑立柱507,两端的支撑立柱507分别固定在支板A21和支板B22上。夹持装置输将包装袋送至输料机构6处,需要打开包装袋进行装料前,第三气缸410活塞杆伸出推进夹爪气缸B,使得夹持包装袋左右两侧的左夹爪412和右夹爪413靠近,同时左开袋臂503和右开袋臂504上的吸盘501、502分别从包装袋9前后两侧吸附包装袋壁,开袋气缸505活塞杆收缩,包装袋9打开,输料机构6输送的待包装物顺畅落入包装袋9内。
输料机构6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输料器61和第二输料器62,第一输料器61和第二输料器62结构参见图9,均包括输送带604,电机603驱动输送带604运动,设置在输送带604始端的进料挡板605和设置在输送带604末端下方的下料导板607;所述输送带604两侧设置有挡料侧板606。第一输料器61的支撑立柱601固定支板A21上,第二输料器62的支撑立柱601固定在支板B22上,安装梁602固定在支撑立柱601上,挡料侧板606和下料导板607固定在安装梁602上,进料挡板605。PCR联管的盖子与管体分别由第一输料器61和第二输料器62输送,从各自的输送带604滑落至相应的下料导板607而落入包装袋9内。
参见图10,封袋机构7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加热板701,加热板701分别固定在安装板702上,安装板702与推进气缸705的活塞杆连接。推进气缸705固定在固定底板B706的下方,固定底板B706下方两端分别设有支撑立柱707,支撑立柱707分别与支板A21和支板B22固定。安装板702两侧与平行设置的导向杆704配合,两个加热板701的之间的导向杆704上设有限位套筒703。夹持装置沿输送轨道402移动,夹持装置夹持的包装袋9上端至两个加热板701之间,推进气缸705推动加热板701靠近热塑封口。封口后,夹持装置上的左夹爪412和右夹爪413分开,包装袋9顺着设置在支板A21和支板B22之间的导料板8滑落至包装箱内。
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包装机结构设计合理,可自动完成取袋、向包装袋中分装管体(管盖)以及包装袋封口的操作,其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在整个包装过程中避免人员碰触材料,从包装源头降低污染风险。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全自动包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以及设置在框架内侧的包装袋供料机构、夹持输送机构、开袋机构、输料机构和封袋机构,所述夹持输送机构包括设置在框架上的输送轨道和沿输送轨道移动的夹持装置,夹持装置从包装袋供料机构处夹持包装袋,沿输送轨道移动至输料机构处,输料机构处设有用于打开包装袋的开袋机构,输料机构位于包装袋上方,待包装材料落入包装袋内,夹持装置夹持包装袋沿输送轨道移动至封袋机构处封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袋供料机构包括用于置放包装袋的升降平板,升降平板下端与推杆连接,取袋吸盘机构和取袋爪机构,取袋吸盘机构包括转板和第一气缸,转板后端与转轴连接,第一气缸顶推转板沿转轴转动,转板前端的下方设有吸盘;取袋爪机构包括从包装袋上端夹持的夹爪A、夹爪气缸A、转臂和第二气缸,夹爪气缸A前端与夹爪A连接,后端与转臂固定,转臂与销轴连接,后端与第二气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板中部与推杆连接,四周设有4根导杆,导杆上端与升降平板固定,下端穿过固定在支板C上导套,支板C与框架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全自动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板周围设有对包装袋限位的限位柱或限位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输送机构的夹持装置包括移动底板,移动底板与输送轨道配合并在同步带的驱动下沿输送轨道移动,移动底板前端设有从包装袋两侧夹持包装袋的左夹爪和右夹爪,左夹爪和右夹爪分别与夹爪气缸B连接,夹爪气缸B与第三气缸的活塞杆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板前端左右两侧设有导轨,第三气缸沿导轨移动,移动底板上设置有第四气缸,第四气缸经连接轴分别与L形的左拨臂及右拨臂连接,左拨臂和右拨臂分别用销轴移动底板铰接,其前端与第三气缸缸体前端限位并拨动第三气缸沿导轨移动,在第三气缸缸体后端设有复位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袋机构包括左开袋臂和右开袋臂,左开袋臂和右开袋臂的前部分别设有吸盘,后端分别与开袋气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包装机,其特征在于:输料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输料器和第二输料器,第一输料器和第二输料器均包括输送带,设置在输送带始端的进料挡板和设置在输送带末端下方的下料导板;所述输送带两侧设置有挡料侧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袋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加热板,加热板分别固定在安装板上,安装板与推进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安装板两侧与平行设置的导向杆配合,两个加热板的之间的导向杆上设有限位套筒。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外侧设有用于封闭的透明板。
CN202321000671.9U 2023-04-24 2023-04-24 全自动包装机 Active CN2197906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00671.9U CN219790682U (zh) 2023-04-24 2023-04-24 全自动包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00671.9U CN219790682U (zh) 2023-04-24 2023-04-24 全自动包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90682U true CN219790682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83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00671.9U Active CN219790682U (zh) 2023-04-24 2023-04-24 全自动包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906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58862B (zh) 一种适用于m形方口袋的包装方法及装置
CN114261553B (zh) 一种用于包装袋的套袋封口设备及套袋工艺
CN113734544A (zh) 一种试剂盒包装设备
CN214986436U (zh) 一种上袋装置
CN219790682U (zh) 全自动包装机
CN116750297B (zh) 一种风琴式包装袋的自动包装设备及方法
CN211766573U (zh) 一种粽子包装机
CN211593126U (zh) 全自动装袋机
CN111152969A (zh) 一种粽子包装机
CN117864523A (zh) 全自动包装机
CN114955092B (zh) 纱布片自动包装机中的包装袋上料装置及方法
CN112407372A (zh) 多晶硅块状散料立式二次装袋方法及装置
CN214986238U (zh) 一种摆臂供袋纵向移送式包装机
CN213443302U (zh) 吹塑瓶自动装箱机
EP0207647B1 (en) A method of and an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operations in relation to a container sleeve
CN114771903A (zh) 一种产品自动装箱设备
CN213008926U (zh) 易拉罐盖体打包装置
CN109455354B (zh) 一种片盒自动包装设备
CN111483642A (zh) 易拉罐盖体打包装置
CN112124683A (zh) 吹塑瓶自动装箱机
CN110949768A (zh) 食用菌菌包自动取包机与入袋机
CN215156156U (zh) 一种真空封袋装置
CN111498193A (zh) 一种小袋入大袋给袋机
CN220114929U (zh) 一种餐盒包装装置
CN220865878U (zh) 自动包装生产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11

Address after: Within Wolong Economic Park, No. 76 Donglin South Street, Zhifu District, Yanta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64000

Patentee after: Yantai KangZhou Plastic Industr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242, Tazhuang Village, Yuli Town, Rushan City, Weiha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64517

Patentee before: Ni Weibin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