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90270U - 后轮转向器限制轴转动的v型压块结构 - Google Patents

后轮转向器限制轴转动的v型压块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90270U
CN219790270U CN202321091530.2U CN202321091530U CN219790270U CN 219790270 U CN219790270 U CN 219790270U CN 202321091530 U CN202321091530 U CN 202321091530U CN 219790270 U CN219790270 U CN 2197902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ped
pressing block
steering gear
rear wheel
wheel ste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9153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苗雨
王泽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Koyo Steering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Koyo Steering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Koyo Steering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Koyo Steering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9153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902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902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902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向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后轮转向器限制轴转动的V型压块结构,包括转向器壳体、V型轴和丝杠,V型轴和丝杠的一端活动插接在转向器壳体的内部,且丝杠和V型轴通过内外螺纹连接,所述V型轴与丝杠连接的一端底部呈“V”型状结构,转向器壳体的内部底端活动安装有呈“V”型排布的第一支撑压块和第二支撑压块,用于与V型轴的底部相抵接接触。本实用新型后轮转向器中丝杠与连接轴采用分体结构,采用V型齿条与V型支撑压块结构解决了转向器壳体内壁方形结构难以加工的问题;V型齿条与支撑压块上的压片面接触替代了方形滑块结构旋转时的线接触,使得接触面积更大,提高了径向负荷的承受能力。

Description

后轮转向器限制轴转动的V型压块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向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后轮转向器限制轴转动的V型压块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和道路条件的改善,对于汽车的舒适性、操控性以及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现有中为了改善转弯灵活性、车辆直线行驶的稳定性和车辆舒适性等,在车辆转向技术中增加了后轮随动转向技术(例如:后轮转向器)。
现有技术的后轮转向器防止轴转动的方形滑块结构(如图1、图2所示)转向机壳体内壁为方形,距离长且深度较深很难进行机加工,满足不了量产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后轮转向器限制轴转动的V型压块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后轮转向器限制轴转动的V型压块结构,后轮转向器限制轴转动的V型压块结构,包括转向器壳体、V型轴和丝杠,V型轴和丝杠的一端活动插接在转向器壳体的内部,且丝杠和V型轴通过内外螺纹连接,所述V型轴与丝杠连接的一端底部呈“V”型状结构,转向器壳体的内部底端活动安装有呈“V”型排布的第一支撑压块和第二支撑压块,用于与V型轴的底部相抵接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压块、第二支撑压块的顶面分别过盈压接有第一压片、第二压片,第一支撑压块、第二支撑压块通过第一压片、第二压片与V型轴的底部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压块、第二支撑压块的内腔处设置有垫片。
优选的,还包括支撑压块盖板,所述支撑压块盖板的顶面凸出部套接有弹簧,且弹簧的顶端与垫片的底面相抵接接触。
优选的,所述支撑压块盖板的中心处螺纹连接有调整螺栓,所述调整螺栓的顶端与垫片的底面相抵接接触,所述调整螺栓的底端螺纹连接有调整螺母。
优选的,所述支撑压块盖板和转向器壳体可拆卸连接安装,并通过定位销216进行定位,所述支撑压块盖板的连接有第一螺钉、第二螺钉,支撑压块盖板通过第一螺钉和第二螺钉可拆卸安装在转向器壳体的底端。
优选的,所述支撑压块盖板和转向器壳体之间设置的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压块、第二支撑压块采用金属材料。
优选的,所述第一压片、第二压片采用树脂材料。
优选的,所述第一压片、第二压片与V型轴接触的一面开设有油脂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本实用新型后轮转向器中丝杠与连接轴采用分体结构,采用V型齿条与V型支撑压块结构解决了转向器壳体内壁方形结构难以加工的问题;V型齿条与支撑压块上的压片面接触替代了方形滑块结构旋转时的线接触,使得接触面积更大,提高了径向负荷的承受能力;采用了弹簧和调整螺栓、螺母的结构使整套机构对齿条有了压力调节作用,实现了磨损补偿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201、转向器壳体;202、V型轴;203、丝杠;204、第一压片;205、第一支撑压块;206、垫片;207、弹簧;208、密封圈;209、支撑压块盖板;210、第一螺钉;211、调整螺栓;212、第二压片;213、第二支撑压块;214、第二螺钉;215、调整螺母;216、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转向结构并不限定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后轮转向器限制轴转动的V型压块结构,如图3-4所示,后轮转向器限制轴转动的V型压块结构,包括转向器壳体201、V型轴202和丝杠203,V型轴202和丝杠203的一端活动插接在转向器壳体201的内部,且丝杠203和V型轴202通过内外螺纹连接,V型轴202与丝杠203连接的一端底部呈“V”型状结构,转向器壳体201的内部底端活动安装有呈“V”型排布的第一支撑压块205和第二支撑压块213,用于与V型轴202的底部相抵接接触,丝杠203在丝杠螺母带动下将旋转运动转化为丝杠203和V型轴202的直线运动,因为V型轴202和丝杠203是连接在一起的,在丝杠203受力时V型轴202也会发生转动,但V型轴202与第一支撑压块205、第二支撑压块213的配合下,使V型轴202只能沿着转向器壳体201内壁做直线运动而不能发生转动,V型齿条与支撑压块上的压片面接触替代了目前方形滑块结构旋转时的线接触,接触面积更大,故其承受径向负荷能力更强。
现有技术如图1所示的限制原理为:丝杠103和连接轴102通过内外螺纹连接,在丝杠103受丝杠螺母104传动力时连接轴102也会有发生转动的趋势,通过方形滑块105使连接轴102在受力时不发生转动;
现有技术如图2所示的限制原理为:方形滑块105和丝杠103采用内外六边形结构过盈连接,在方形滑块105行程范围内转向机壳体101的内壁也为方形结构,这样在丝杠103受力将要带动连接轴102旋转时通过方形滑块105与转向机壳体101内壁接触起到了防止轴转动作用。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压块205、第二支撑压块213的顶面分别过盈压接有第一压片204、第二压片212,第一支撑压块205、第二支撑压块213通过第一压片204、第二压片212与V型轴202的底部相接触,第一压片204、第二压片212,与V型轴102接触相对滑动时摩擦力更低且润滑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压块205、第二支撑压块213的内腔处设置有垫片206,还包括支撑压块盖板209,支撑压块盖板209的顶面凸出部套接有弹簧207,且弹簧207的顶端与垫片206的底面相抵接接触,支撑压块盖板209的中心处螺纹连接有调整螺栓211,调整螺栓211的顶端与垫片206的底面相抵接接触,调整螺栓211的底端螺纹连接有调整螺母215,可以调整弹簧207的弹性调节张紧力,张紧力调节好后再通过调整螺母215拧紧,实现对齿条有了压力调节作用,故具有了磨损补偿功能,调节时,转动调整螺栓211,使调整螺栓211向下/向下运动对垫片206进行顶起或者下降,从而使垫片206对第一支撑压块205、第二支撑压块213进行顶起或者下降,此时弹簧207的进行伸缩,进而完成张紧的调节。
进一步的,支撑压块盖板209和转向器壳体201可拆卸连接,并通过定位销216进行定位,支撑压块盖板209的连接有第一螺钉210、第二螺钉214,支撑压块盖板209通过第一螺钉210和第二螺钉214可拆卸安装在转向器壳体201的底端,定位销216用于将支撑压块盖板209先定位到转向器壳体201的下方,然后在利用第一螺钉210和第二螺钉214对支撑压块盖板209进行固定,使支撑压块盖板209精准的固定安装在转向器壳体201的底端。
进一步的,支撑压块盖板209和转向器壳体201之间设置的密封圈208,密封圈208起防水和防尘作用,密封圈208可采用直接垫放在转向器壳体201上或者在转向器壳体201内壁上开设环形凹槽将密封圈208嵌入安装。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压块205、第二支撑压块213采用金属材料,第一支撑压块205、第二支撑压块213可以使用铝合金或钢。
进一步的,第一压片204、第二压片212采用树脂材料,树脂材料具有耐磨,摩擦力低的性能,且可在第一压片204、第二压片212与V型轴202接触的一面开设油脂槽,存储油脂,通过油脂进一步的降低摩擦力。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后轮转向器限制轴转动的V型压块结构,包括转向器壳体(201)、V型轴(202)和丝杠(203),V型轴(202)和丝杠(203)的一端活动插接在转向器壳体(201)的内部,且丝杠(203)和V型轴(202)通过内外螺纹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轴(202)与丝杠(203)连接的一端底部呈“V”型状结构,转向器壳体(201)的内部底端活动安装有呈“V”型排布的第一支撑压块(205)和第二支撑压块(213),用于与V型轴(202)的底部相抵接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轮转向器限制轴转动的V型压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压块(205)、第二支撑压块(213)的顶面分别过盈压接有第一压片(204)、第二压片(212),第一支撑压块(205)、第二支撑压块(213)通过第一压片(204)、第二压片(212)与V型轴(202)的底部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轮转向器限制轴转动的V型压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压块(205)、第二支撑压块(213)的内腔处设置有垫片(20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轮转向器限制轴转动的V型压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压块盖板(209),所述支撑压块盖板(209)的顶面凸出部套接有弹簧(207),且弹簧(207)的顶端与垫片(206)的底面相抵接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轮转向器限制轴转动的V型压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压块盖板(209)的中心处螺纹连接有调整螺栓(211),所述调整螺栓(211)的顶端与垫片(206)的底面相抵接接触,所述调整螺栓(211)的底端螺纹连接有调整螺母(21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轮转向器限制轴转动的V型压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压块盖板(209)和转向器壳体(201)可拆卸连接安装,并通过定位销(216)进行定位,所述支撑压块盖板(209)的连接有第一螺钉(210)、第二螺钉(214),支撑压块盖板(209)通过第一螺钉(210)和第二螺钉(214)可拆卸安装在转向器壳体(201)的底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轮转向器限制轴转动的V型压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压块盖板(209)和转向器壳体(201)之间设置的密封圈(20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轮转向器限制轴转动的V型压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压块(205)、第二支撑压块(213)采用金属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轮转向器限制轴转动的V型压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片(204)、第二压片(212)采用树脂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后轮转向器限制轴转动的V型压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片(204)、第二压片(212)与V型轴(202)接触的一面开设有油脂槽。
CN202321091530.2U 2023-05-08 2023-05-08 后轮转向器限制轴转动的v型压块结构 Active CN2197902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91530.2U CN219790270U (zh) 2023-05-08 2023-05-08 后轮转向器限制轴转动的v型压块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91530.2U CN219790270U (zh) 2023-05-08 2023-05-08 后轮转向器限制轴转动的v型压块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90270U true CN219790270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83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91530.2U Active CN219790270U (zh) 2023-05-08 2023-05-08 后轮转向器限制轴转动的v型压块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902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39020B1 (en) Telescopic actuator
CN219790270U (zh) 后轮转向器限制轴转动的v型压块结构
CN105115842A (zh) 差动螺旋硬度测量装置
CN212885104U (zh) 一种预装减速机的前置式气动卡盘
CN207311587U (zh) 用于助力转向系统的间隙补偿机构和助力转向系统
CN107878553A (zh) 新型转向器
US20180231101A1 (en) Balancer shaft assemblies
CN210344056U (zh) 一种推力阻尼轴承
CN202500903U (zh) 小游隙低摩擦力矩轮毂轴承单元
CN203202160U (zh) 齿条调整压块组件
JP5903755B2 (ja) 油圧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CN207026116U (zh) 一种轧机支撑辊液压衬板组件
CN208682912U (zh)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齿条定位装置
CN208966865U (zh) 一种汽车转向节用推力滚针组合轴承
CN218402315U (zh) 一种一体化结构驱动轮
CN114289566A (zh) 一种自润滑轴承金属件加工用卷圆机
CN111981047A (zh) 一种电子制动助力装置齿轮轴承内外圈轴向限位方法
CN210898672U (zh) 一种电机转子总成
CN105539550A (zh) 一种转向器齿条压紧结构
CN216833879U (zh) 一种具有储油功能的齿条支撑座总成
CN2646481Y (zh) 一种冷却塔减速箱
CN112061105A (zh) 一种用于检测踏板位移的角度传感器模块装置
CN220096450U (zh) 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输入端结构
CN216519152U (zh) 一种空压机上的轴承轴向距离补偿机构
CN218402316U (zh) 一种模块组合式的驱动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