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89522U - 排汗舒适涤纶布 - Google Patents

排汗舒适涤纶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89522U
CN219789522U CN202320627126.6U CN202320627126U CN219789522U CN 219789522 U CN219789522 U CN 219789522U CN 202320627126 U CN202320627126 U CN 202320627126U CN 219789522 U CN219789522 U CN 2197895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t
moisture
yarn
guiding
polyester fab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2712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钦凯
吴云龙
王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jiang Kaihuang Text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jiang Kaihuang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jiang Kaihuang Text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jiang Kaihuang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2712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895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895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895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排汗舒适涤纶布,涉及纺织品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互相固定连接的内层及外层,外层靠近内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条,内层与外层之间通过支撑条形成有散湿空间,外层靠近内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内层相抵的吸湿部,内层开设有与吸湿部的相对位置相同的若干通孔,内层的导湿性能大于外层的导湿性能,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能将内层吸收的汗液导向外层,并在外层将汗液散发至空气中,丙纶纤维具有良好的拒水排湿性能,利用丙纶纤维的特点来进一步加强面料在使用中的导湿排汗性能。

Description

排汗舒适涤纶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排汗舒适涤纶布。
背景技术
涤纶是一种弹性好、强度高的纤维,涤纶纤维同样具有保形性好的特点,涤纶是一种用途广、耗量大的常见纤维。
涤纶布是通过涤纶复合纱经纬编织形成的,涤纶布常被用来制作服饰等日常用品。
运动服是一种常见的服饰种类,当人们在穿着运动服进行体育锻炼时,使用者的体表会不断产生汗液并被运动服面料吸收,汗液会被面料不断吸收并填充在面料内部的孔隙中,被封堵的孔隙会造成后续的汗液无法排出并不断附着在面料上,从而使得面料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并附着在使用者的体表,影响了面料使用时的舒适性,因此设置一种结构来解决面料排湿性能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排汗舒适涤纶布,通过结构的设置达到提高面料整体排汗速干性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排汗舒适涤纶布,包括互相固定连接的内层及外层,所述外层靠近内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条,所述内层与外层之间通过支撑条形成有散湿空间,所述外层靠近内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内层相抵的吸湿部,所述内层开设有与吸湿部的相对位置相同的若干通孔,所述内层的导湿性能大于外层的导湿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层开设有与散湿空间连通的若干散湿孔,所述散湿孔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湿部与外层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导湿部的厚度大于支撑条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条与外层共同通过散湿纱线经纬编织形成凸条组织,所述凸条组织的经组织点为浮,所述凸条组织的纬组织点为沉,所述凸条组织的组织循环为:浮沉浮沉、浮沉浮浮、浮浮浮沉、浮沉浮浮、浮浮浮沉、浮沉浮浮、浮浮浮沉、沉浮沉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湿部位于相邻所述散湿孔之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湿纱线包括散湿纱芯及螺旋缠绕在其外侧的散湿包覆纱,所述散湿纱芯通过涤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散湿包覆纱通过维纶纤维加捻而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层通过导湿纱线编织而成,所述导湿纱线包括导湿纱芯及螺旋缠绕在其外侧的导湿包覆纱,所述导湿纱芯通过丙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导湿包覆纱通过涤纶纤维加捻而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湿纱线的捻度大于导湿纱线的捻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者体表的汗液被内层吸附后会导向外层并被外层吸收,外层吸收的汗液会快速散发至空气中,保证了面料整体的吸湿速干性能,通孔及散湿孔的设置实现了面料内外空气的流通,通过流动的空气进一步带走面料内部的水分量,避免面料由于潮湿而粘黏在使用者体表,丙纶纤维具有拒水排湿性能,利用丙纶纤维的特点来将内层吸附的使用者体表的汗液快速导向外层,从而保证了内层在使用过程中的干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凸条组织的组织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散湿纱线的切片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导湿纱线的切片图。
图中:1、内层;2、外层;3、吸湿部;4、通孔;5、散湿孔;6、散湿纱线;7、涤纶纤维;8、维纶纤维;9、导湿纱线;10、丙纶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该排汗舒适涤纶布,如图1及图2所示,包括互相固定连接的内层1及外层2,内层1与外层2通过缝纫机缝合在一起,内层1与外层2之间通过支撑条形成有散湿空间,散湿空间的设置实现了面料内外空气的流通,外界空气能通过外层2内部的孔隙进入散湿空间内,并沿散湿空间进入面料内部的孔隙,使得外层2空气能更好的进入面料内并带走面料内部的水分,保证了面料在使用时的速干性能,外层2靠近内层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内层1相抵的吸湿部3,当外层2受到外界对其施加的压力而向内层1移动时,吸湿部3的设置增大了外层2与内层1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大了外层2在使用过程中对内层1的吸湿效率。
如图1及图2所示,内层1沿厚度方向通过激光打孔机开设有与吸湿部3的轴线重合的通孔4,面料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外界物质对其施加的压力从而发生形变,使得外层2向靠近内层1的方向移动并与内层1相抵,吸湿部3会在外界压力的作用下伸入通孔4内,进一步增大了内层1与外层2的接触面积,优化了外层2的吸湿散湿效率,内层1的导湿性能大于外层2的导湿性能,内层1吸收的使用者体表的汗液会在内层1的作用下导向外层2,使得内层1在使用过程中长时间处于干爽状态,保证了面料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
如图1及图2所示,外层2通过激光打孔机开设有与散湿空间连通的若干散湿孔5,散湿孔5的开设进一步增大了面料内部的孔隙量,使得外层2空气能通过散湿孔5进入面料内,并在通孔4的作用下与使用者的体表接触,通过减小面料内部的水分量来减小面料与使用者体表的粘黏度,散湿孔5的直径大于通孔4的直径,减小通孔4的直径一方面保证了面料内外基本的空气的流通及交换,保证了面料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另一方面通过减小通孔4直径来增大面料与使用者体表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内层1的导湿效率,吸湿部3与外层2一体成型设置,吸湿部3设置为绒毛层,将外层2放入拉毛机内拉毛处理形成吸湿部3,吸湿部3的厚度大于支撑条的厚度,从而使得在初始状态时,会有一部分绒毛伸入通孔4内,通过增大内层1与外层2的接触面积来加强面料在使用过程中的吸湿性能,吸湿部3位于相邻散湿孔5之间,当外层2吸湿了内层1的水分后会散发至空气中,通孔4的设置增大了外层2与空气的流通面积,从而增加了外层2的散湿效率。
如图1、图2、图4及图5所示,散湿纱线6的捻度大于导湿纱线9的捻度,从而使得散湿纱线6的直径小于导湿纱线9的直径,通过对纱线捻度的控制使得导湿纱线9的纤维之间形成较粗的毛细管,散湿纱线6的纤维之间形成较细的毛细管,从而在内层1与外层2之间产生附加压力差,在附加压力差的作用下,面料内部的液体会从内层1导向外层2,从而实现了面料内液体的导向作用,保证了面料在使用过程中的导湿速干性能。
如图1-图4所示,支撑条与外层2共同通过散湿纱线6经纬编织形成凸条组织,凸条组织的经组织点为浮,凸条组织的纬组织点为沉,凸条组织的组织循环为:浮沉浮沉、浮沉浮浮、浮浮浮沉、浮沉浮浮、浮浮浮沉、浮沉浮浮、浮浮浮沉、沉浮沉浮,通过上述的编织方式形成稳定的凸条组织。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散湿纱线6包括散湿纱芯及螺旋缠绕在其外侧的散湿包覆纱,散湿纱芯及散湿包覆纱通过走锭纺工艺加工形成散湿纱线6,散湿纱芯由涤纶纤维7通过加捻机加捻而成,涤纶纤维7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及耐磨性,面料在使用过程中会与外界坚硬物质发生摩擦,通过涤纶纤维7的设置来避免外层2由于长期摩擦而出现断纤的现象,保证了散湿纱线6的强度及面料的使用寿命,散湿包覆纱由维纶纤维8通过加捻机加捻而成,维纶纤维8具有良好的吸湿性,通过维纶纤维8的设置来保证外层2及面料的整体吸湿性能,从而使得外层2能够更好的吸收内层1的水分从而散发至空气中,进一步保证了面料的吸湿散湿性能。
如图1、图2及图5所示,内层1由导湿纱线9通过喷气织机编织而成,导湿纱线9包括导湿纱芯及螺旋缠绕在其外侧的导湿包覆纱,导湿纱芯及导湿包覆纱通过走锭纺工艺加工形成导湿纱线9,导湿纱芯由丙纶纤维10通过加捻机加捻而成,丙纶纤维10具有良好的导湿性能,利用丙纶纤维10的特点能将内层1吸收的使用者体表的汗液快速导向外层2,减小汗液在内层1的停留时间从而保证了使用时的舒适性,导湿包覆纱由涤纶纤维7通过加捻机加捻而成,涤纶纤维7具有良好的弹性,面料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拉伸的形变,利用涤纶纤维7的特点使得面料在发生形变时能在弹性形变的作用下复位,保证了面料的正常使用。
如图1-图5所示,当需要制作该面料时,将散湿纱芯及散湿包覆纱通过走锭纺工艺加工形成散湿纱线6,将散湿纱线6放入喷气织机内编织形成外层2,支撑条由散湿纱线6经纬编织形成的凸条组织而形成,将外层2通过拉毛机拉毛处理形成吸湿部3,沿外层2的厚度方向通过激光打孔机切割形成散湿孔5,将导湿纱芯及导湿包覆纱通过走锭纺工艺加工形成导湿纱线9,将导湿纱线9放入喷气织机内编织形成内层1,沿内层1的厚度方向通过激光打孔机切割形成通孔4,将内层1平铺在桌面上,再由操作人员将外层2形成支撑条及吸湿部3的一侧朝向内层1放置,最后将内层1与外层2通过缝纫机缝合在一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排汗舒适涤纶布,包括互相固定连接的内层(1)及外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2)靠近内层(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条,所述内层(1)与外层(2)之间通过支撑条形成有散湿空间,所述外层(2)靠近内层(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内层(1)相抵的吸湿部(3),所述内层(1)开设有与吸湿部(3)的相对位置相同的若干通孔(4),所述内层(1)的导湿性能大于外层(2)的导湿性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汗舒适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2)开设有与散湿空间连通的若干散湿孔(5),所述散湿孔(5)的直径大于通孔(4)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汗舒适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部(3)与外层(2)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吸湿部(3)的厚度大于支撑条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汗舒适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条与外层(2)共同通过散湿纱线(6)经纬编织形成凸条组织,所述凸条组织的经组织点为浮,所述凸条组织的纬组织点为沉,所述凸条组织的组织循环为:浮沉浮沉、浮沉浮浮、浮浮浮沉、浮沉浮浮、浮浮浮沉、浮沉浮浮、浮浮浮沉、沉浮沉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汗舒适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部(3)位于相邻所述散湿孔(5)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汗舒适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湿纱线(6)包括散湿纱芯及螺旋缠绕在其外侧的散湿包覆纱,所述散湿纱芯通过涤纶纤维(7)加捻而成,所述散湿包覆纱通过维纶纤维(8)加捻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汗舒适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1)通过导湿纱线(9)编织而成,所述导湿纱线(9)包括导湿纱芯及螺旋缠绕在其外侧的导湿包覆纱,所述导湿纱芯通过丙纶纤维(10)加捻而成,所述导湿包覆纱通过涤纶纤维(7)加捻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汗舒适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湿纱线(6)的捻度大于导湿纱线(9)的捻度。
CN202320627126.6U 2023-03-27 2023-03-27 排汗舒适涤纶布 Active CN2197895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27126.6U CN219789522U (zh) 2023-03-27 2023-03-27 排汗舒适涤纶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27126.6U CN219789522U (zh) 2023-03-27 2023-03-27 排汗舒适涤纶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89522U true CN219789522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56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27126.6U Active CN219789522U (zh) 2023-03-27 2023-03-27 排汗舒适涤纶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895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789522U (zh) 排汗舒适涤纶布
CN213549944U (zh) 一种吸湿排汗面料
CN220242620U (zh) 散湿涤塔夫面料
CN220615146U (zh) 散湿速干织物
CN220318078U (zh) 散湿涤纶面料
CN220447405U (zh) 速干涤纶面料
CN219749128U (zh) 吸湿涤纶面料
CN219749152U (zh) 吸湿型牛津面料
CN220352329U (zh) 吸湿型涤粘梭织面料
CN220390549U (zh) 排汗舒适涤纶面料
CN220349218U (zh) 速干涤粘梭织面料
CN219789486U (zh) 吸湿型春亚纺复合面料
CN219969022U (zh) 导湿涤纶梭织布
CN219947521U (zh) 一种透气纳米纤维膜面料
CN219969104U (zh) 透气型涤纶布
CN220009065U (zh) 防霉涤纶布
CN220538055U (zh) 排汗涤纶织物
CN219618674U (zh) 透气舒适锦棉复合布
CN219381877U (zh) 透气涤纶面料
CN220242668U (zh) 透气涤纶布
CN220242613U (zh) 耐磨涤塔夫面料
CN220180326U (zh) 吸湿型涤纶布
CN219079763U (zh) 透湿凉感涤棉织物
CN220390593U (zh) 速干型涤纶织物
CN220995713U (zh) 散湿型绣花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