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87332U - 铁路货车主阀装配线 - Google Patents

铁路货车主阀装配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87332U
CN219787332U CN202321134266.6U CN202321134266U CN219787332U CN 219787332 U CN219787332 U CN 219787332U CN 202321134266 U CN202321134266 U CN 202321134266U CN 219787332 U CN219787332 U CN 2197873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assembly line
valve body
station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3426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建龙
甄海玉
张衍祺
李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RRC Heavy Industry Mecha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RRC Heavy Industry Mecha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RRC Heavy Industry Mecha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RRC Heavy Industry Mecha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3426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873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873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873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铁路货车主阀装配线,包括主架体,所述主架体上设置有倍速链流水线,所述主架体沿所述倍速链流水线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所述倍速链流水线上设置有阀体托盘,所述阀体托盘上放置待组装的阀体;所述第三工位设置于所述倍速链流水线的输送方向的末端,所述第三工位处设置有三轴抓取装置和翻转机,所述三轴抓取装置用于将位于所述阀体托盘上的阀体抓取到所述翻转机上。本实用新型的铁路货车主阀装配线,降低了阀体上零部件错装漏装的风险,降低了组装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阀体的组装效率和质量。

Description

铁路货车主阀装配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阀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铁路货车主阀装配线。
背景技术
铁路货车主阀用于铁路货车的制动系统,具有充气、减速充气、缓解、加速缓解、制动、保压、紧急制动等作用,是铁路货车制动的核心部件。120型货车主阀为空气制动阀,是为适应和满足重载、高速货物列车需求而设计的货车主型制动机。
现有技术中,在一个安装位置组装主阀。由于120阀重量和体积的限制,搬运及翻转主阀困难,且120阀安装面繁多,导致组装人员在组装作业时需要耗费很大力气搬运及翻转阀体,使得主阀组装费时费力,组装人员劳动强度大,装配效率低。同时,由于120主阀的装配物料种类多,所用工具种类多,导致装配时零件相互接触磕碰,容易导致零部件错装漏装,影响主阀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铁路货车主阀装配线,降低了阀体上零部件错装漏装的风险,降低了组装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阀体的组装效率和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铁路货车主阀装配线,包括主架体,所述主架体上设置有倍速链流水线,所述主架体沿所述倍速链流水线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所述倍速链流水线上设置有阀体托盘,所述阀体托盘上放置待组装的阀体;
所述第三工位设置于所述倍速链流水线的输送方向的末端,所述第三工位处设置有三轴抓取装置和翻转机,所述三轴抓取装置用于将位于所述阀体托盘上的阀体抓取到所述翻转机上。
可选地,还包括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的始端设置在所述翻转机旁,所述输送机构旁设置有实验台。
可选地,所述输送机构为重载皮带输送机,所述重载皮带输送机的皮带水平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处均设置有顶升压紧组件;
所述顶升压紧组件包括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上设置有定位结构和夹紧结构,所述升降板通过第一动力装置连接在第一底座上。
可选地,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升降板上表面的第一定位销;
所述夹紧结构包括夹紧臂和夹紧气缸,所述夹紧臂转动连接在所述升降板下端,所述夹紧臂的一端为夹紧端,另一端为夹紧控制端,所述夹紧端设置于所述升降板的上端,所述夹紧控制端设置于所述升降板的下端;所述夹紧控制端与所述夹紧气缸连接。
可选地,所述阀体托盘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夹紧臂的夹紧端对应设置,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定位销对应设置;
所述第一定位销包括第一菱形定位销和第一锥形定位销,所述第二通孔包括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菱形定位销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锥形定位销与所述第二定位孔对应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动力装置为直线电机或气缸。
可选地,所述倍速链流水线包括上层流水线和下层流水线,所述上层流水线悬设在所述下层流水线的上部,所述上层流水线和下层流水线的长度相同,位置对应;
所述倍速链流水线的两端均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上层流水线和下层流水线的端部对应。
可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二底座、升降组件和运输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和运输组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升降组件用于带动所述运输组件升降,所述运输组件用于输送所述阀体托盘;
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二动力装置和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二动力装置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带动所述运输组件升降;
所述运输组件包括支撑板、第三动力装置、第二传动组件和支撑辊,所述第三动力装置、第二传动组件和支撑辊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三动力装置通过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带动所述支撑辊转动,所述支撑辊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支撑辊的转动的切线方向与所述阀体的运输方向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啮合连接的链轮和链条,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在所述链条上;
所述支撑板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底座上的导轨上,所述导轨沿所述支撑板的升降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为链传动结构或者皮带传动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工位旁设置有第一流利架和第一操作台,所述第二工位旁设置有第二流利架和第二操作台,第三工位旁设置有第三流利架、缓解阀成品流利架和第三操作台。
可选地,所述三轴抓取装置包括X向导向组件、Y向导向组件、Z向导向组件和三轴抓取机械手,所述X向导向组件、Y向导向组件和Z向导向组件均设置于抓取支柱上,所述Y向导向组件直接固定设置在所述抓取支柱上,所述X向导向组件滑动连接在所述Y向导向组件上,所述Z向导向组件滑动连接在所述X向导向组件上,所述Z向导向组件与所述三轴抓取机械手连接。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铁路货车主阀装配线,阀体上不同面的零件安装在不同的工位进行,将安装零件分散在不同的安装工位,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一个安装位置安装,降低了零部件错装漏装的风险,每个工位对应相应的组装人员,每个组装人员安装设定的面的零件,每个工位的组装人员只需要掌握设定面的零件安装即可,降低了组装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组装效率和质量。且每个工位仅放置对应的组装面上的零件,减少了单工位的零件种类,减少了零件的磕碰,降低了错装的概率,提高了主阀阀体的组装质量。同时,主阀阀体使用倍速链流水线在不同的组装工位之间输送,采用翻转机翻转阀体,避免了人工搬运和翻转,搬运和翻转更容易,降低了组装的劳动强度,省时省力,提高了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铁路货车主阀装配线的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铁路货车主阀装配线的另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升压紧组件的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升压紧组件的另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B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C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阀体托盘的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阀体托盘的另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降机构的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的D-D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的E-E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降机构的另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轴抓取装置的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的F-F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轴抓取装置的另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升降机构,
101、立柱,102、支撑辊,103、结构加强板,104、支撑板,105、导轨,106、链轮,107、链条,108、螺杆,109、第一支撑杆,110、限位柱,111、第三动力装置,112、第二底座,113、第二支撑杆,114、光电传感器安装板,115、光电传感器,116、罩板,
2、倍速链流水线,
3、输送机构,
4、第一工位,
5、第二工位,
6、第三工位,
7、三轴抓取装置,
701、抓取支柱,702、三轴抓取机械手,703、导向连接板,704、X支撑梁,705、X向滑轨,706、Y支撑梁,707、Y向滑轨,708、Z支撑梁,709、Z向滑轨,
8、翻转机,
9、第一操作台,
10、第二操作台,
11、第三操作台,
12、第一流利架,
13、第二流利架,
14、第三流利架,
15、实验台,
16、阀体托盘,
1601、板体,1602、第一通孔,1603、第二菱形定位销,1604、第二锥形定位销,1605、保护块,1606、第一定位孔,1607、第二定位孔,
17、阻挡块,
18、顶升压紧组件,
1801、升降板,1802、开槽,1803、第一菱形定位销,1804、夹紧臂,1805、尼龙垫块,1806、第一锥形定位销,1807、第一底座,1808、第一动力装置,1809、限位柱,1810、夹紧气缸,1811、第二转轴,1812、第一转轴,1813、连接板,1814、耐磨铜套,
19、第一灯架,
20、第二灯架,
21、第三灯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铁路货车主阀装配线,降低了阀体上零部件错装漏装的风险,降低了组装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阀体的组装效率和质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至图16,本实用新型的铁路货车主阀装配线,包括主架体,所述主架体上设置有倍速链流水线2,所述主架体沿倍速链流水线2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工位4、第二工位5和第三工位6。倍速链流水线2上设置有阀体托盘16,阀体托盘16上放置待组装的阀体。第三工位6设置于倍速链流水线2的输送方向的末端,第三工位6处设置有三轴抓取装置7和翻转机8,三轴抓取装置7用于将位于阀体托盘16上的阀体抓取到翻转机8上,翻转机8用于翻转阀体,以便于安装阀体的下盖面零件。
其中,倍速链流水线2用于将阀体托盘16上的阀体运送到装配的不同工位,阀体托盘16运送到对应的工位后,由控制器控制在对应工位位置的停留时间,以便安装相应面上的零件。阀体在第一工位4处进行上盖面零件组装,完成上盖面零件组装后,阀体运送到第二工位5处,在第二工位5处进行阀体的前盖面零件组装,完成前盖面零件组装后,阀体流转至第三工位6处,在第三工位6处进行下盖面零件的组装。翻转机8为现有技术中的设备,此处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铁路货车主阀装配线,阀体上不同面的零件安装在不同的工位进行,将安装零件分散在不同的安装工位,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一个安装位置安装,降低了零部件错装漏装的风险,每个工位对应相应的组装人员,每个组装人员安装设定的面的零件,每个工位的组装人员只需要掌握设定面的零件安装即可,降低了组装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组装效率和质量。且每个工位仅放置对应的组装面上的零件,减少了单工位的零件种类,减少了零件的磕碰,降低了错装的概率,提高了主阀阀体的组装质量。同时,主阀阀体使用倍速链流水线2在不同的组装工位之间输送,采用翻转机8翻转阀体,避免了人工搬运和翻转,搬运和翻转更容易,降低了组装的劳动强度,省时省力,提高了装配效率。
为了使阀体停在对应的工位进行零件组装,第一工位4和第二工位5处均设置有顶升压紧组件18。顶升压紧组件18的定位部分可以升降,载有阀体的阀体托盘16到达组装工位时,顶升压紧组件18升起,将阀体托盘16从倍速链流水线2上顶起后对阀体托盘16定位,在组装好相应工位的零件后,顶升压紧组件18下降,将阀体托盘16松开后放置在倍速链流水线2上,输送到下一工位。顶升压紧组件18的前端设置有阻挡气缸,所述阻挡气缸设置在所述主架体上,所述阻挡气缸的杆端连接有阻挡块17,阻挡块17用于阻挡阀体托盘16。
具体的,参照图4至图7,顶升压紧组件18包括升降板1801,升降板1801上设置有定位结构和夹紧结构。升降板1801通过第一动力装置1808连接在第一底座1807上。第一动力装置1808带动升降板1801升降,可以理解,第一动力装置1808为直线驱动动力装置。具体的,第一动力装置1808为直线电机或者气缸,具体根据现场条件选定。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升降板1801上表面的第一定位销。所述第一定位销包括第一菱形定位销1803和第一锥形定位销1806。第一菱形定位销1803和第一锥形定位销1806与阀体托盘16上相应位置的通孔对应设置,从而实现升降板1801与阀体托盘16的可靠连接,便于升降板1801带动阀体托盘16升降,第一菱形定位销1803避免阀体托盘16相对于升降板1801转动,第一菱形定位销1803和第一锥形定位销1806配合使用,避免升降过程中阀体托盘16相对于升降板1801发生侧移或者旋转。可以理解的,为了实现更好地定位,第一菱形定位销1803和第一锥形定位销1806分设在升降板1801相对设置的两个边角位置。
所述夹紧结构包括夹紧臂1804和夹紧气缸1810,夹紧臂1804转动连接在升降板1801下端,夹紧臂1804通过第一转轴1812转动连接在连接板1813上。为了便于勾住阀体,夹紧臂1804为L型臂,夹紧臂1804的一端为夹紧端,另一端为夹紧控制端,所述夹紧端的L型段便于勾住阀体,为了避免夹紧臂1804的勾紧面划坏阀体表面,夹紧臂1804的勾紧面上固定连接有尼龙垫块1805。所述夹紧端设置于升降板1801的上端,所述夹紧控制端设置于升降板1801的下端。所述夹紧控制端与夹紧气缸1810连接。为了夹紧阀体,夹紧臂1804设置有两个,两个夹紧臂1804对称设置于升降板1801的两侧。
其中,夹紧臂1804的中部通过第一转轴1812转动连接在连接板1813上,靠近夹紧气缸1810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1811与夹紧气缸1810转动连接。为了方便控制两个夹紧臂1804,夹紧气缸1810设置有一个,夹紧气缸1810的两端各连接一个夹紧臂1804。夹紧气缸1810拉动夹紧臂1804的底端,从而实现夹紧臂1804绕第一转轴1812转动,实现夹紧臂1804对阀体的夹紧或者放开。升降板1801的侧面设置有开槽1802,夹紧臂1804穿设在开槽1802内,连接板1813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柱1809,限位柱1809设置于靠近开槽1802的开口端一侧,限位柱1809的轴线与第一转轴1812的轴线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从而既可实现对夹紧臂1804的限位,又能避免影响夹紧臂1804的转动。为了提升第一转轴1812与夹紧臂1804上的连接通孔处的耐磨性,夹紧臂1804用于与第一转轴1812连接的连接通孔内固定设置有耐磨铜套1814,耐磨铜套1814套设在第一转轴1812上。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阀体托盘16包括板体1601,板体160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602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1602与夹紧臂1804的夹紧端对应设置,夹紧臂1804的夹紧端穿过第一通孔1602,从而使夹紧臂1804的夹紧端伸出在板体1601的上端。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定位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定位销包括第一菱形定位销1803和第一锥形定位销1806。相应的,所述第二通孔包括第一定位孔1606和第二定位孔1607,第一菱形定位销1803与第一定位孔1606对应设置,第一锥形定位销1806与第二定位孔1607对应设置。由于第一菱形定位销1803和第一锥形定位销1806分设在升降板1801相对设置的两个边角位置,第一定位孔1606和第二定位孔1607分设在板体1601的相对设置的两个边角位置。为了提高第一定位孔1606和第二定位孔1607的耐磨性能,第一定位孔1606和第二定位孔1607的内侧均固定设置有定位衬套,所述定位衬套通过端部的法兰结构和螺钉固定连接在板体1601上。
为了便于对放置在阀体托盘16上的阀体限位,阀体托盘16上设置有第二菱形定位销1603和第二锥形定位销1604,如图9所示,第二菱形定位销1603和第二锥形定位销1604与阀体上对应位置的定位孔对应设置,此处不再赘述。板体1601的边缘固定连接有保护块1605,保护块1605为尼龙块,保护块1605通过螺钉连接在板体1601的侧面,从而保护板体1601,避免刚性碰撞。
本实用新型的铁路货车主阀装配线还包括输送机构3,输送机构3的始端设置在翻转机8旁,输送机构3旁设置有实验台15。翻转机8上组装好的阀体通过三轴抓取装置7抓取到输送机构3上,输送机构3将阀体输送到试验区的实验台15旁,实验台15进行性能试验。具体的,输送机构3为重载皮带输送机,所述重载皮带输送机的皮带水平设置。
为了便于阀体托盘16在倍速链流水线2上循环使用,倍速链流水线2包括上层流水线和下层流水线,所述上层流水线悬设在所述下层流水线的上部,所述上层流水线和下层流水线的长度相同,位置对应。所述上层流水线上的阀体托盘16上放置有阀体,用于输送阀体,所述下层流水线用于将空载(未放置阀体)的阀体托盘16输送回倍速链流水线2的始端。倍速链流水线2的两端均设置有升降机构1,升降机构1与所述上层流水线和下层流水线的端部对应。位于倍速链流水线2始端的升降机构1用于将空载的阀体托盘16转运回以利于循环利用。位于所述下层流水线上的阀体托盘16进入升降机构1,升降机构1抬升阀体托盘16到与所述上层流水线平齐的位置,将阀体托盘16输送到所述上层流水线。
进一步的,升降机构1包括第二底座112、升降组件和运输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和运输组件均设置于第二底座112上,所述升降组件用于带动所述运输组件升降,所述运输组件用于输送阀体托盘16。具体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二动力装置和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二动力装置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带动所述运输组件升降。所述运输组件包括支撑板104、第三动力装置111、第二传动组件和支撑辊102,第三动力装置111、第二传动组件和支撑辊102设置在支撑板104上。所述第三动力装置通过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带动支撑辊102转动,支撑辊102转动连接在支撑板104上,支撑辊102的转动的切线方向与所述阀体的运输方向相同。可以理解的,为了提高支撑的稳定性,支撑辊102设置有多个,多个支撑辊102平行设置。第二底座112上设置有导轨105,支撑板104滑动连接在导轨105上。第三动力装置111为电机。第三动力装置111转动通过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带动其中一个支撑辊102转动,此支撑辊102通过端部的第三传动组件带动其他支撑辊102转动,此处的所述第三传动组件优选为链轮和链条结构,链轮固定设置在支撑辊102的端部。为了便于向相邻的支撑辊102传递动力,每个支撑辊102的端部一般设置两个平行设置的链轮。
进一步的,第三动力装置111固定连接在支撑板104的下表面,支撑辊102转动连接在支撑板104的上表面。支撑板104的下表面设置有结构加强板103,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第二底座112上设置有限位柱110,限位柱110用于限制支撑板104下降的最低高度,避免撞坏第三动力装置111。限位柱110为尼龙材质的柱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啮合连接的链轮106和链条107,支撑板104固定连接在链条107上。支撑板104的端部通过螺杆108连接在链条107上。链轮106转动,带动链条107升降,带动支撑板104升降。支撑板104滑动连接在第二底座112上的导轨105上,导轨105沿支撑板104的升降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动力装置为电机。为了提高支撑板104升降的稳定性,链轮106至少设置两个,多个链轮106同轴设置。链轮106的转轴通过设置于第一轴承套内的轴承支撑,所述第一轴承套由第一支撑杆109支撑。链轮106的转轴的端部通过第二支撑杆113支撑,第二支撑杆113用于连接链轮106的转轴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套,所述第二轴承套内设置有轴承,链轮106的转轴的端部通过此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轴承套内。可以理解的,第二支撑杆113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支撑杆113分设在链轮106的转轴的两端。
为了便于检测是否有阀体托盘16,支撑板104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安装板114,光电传感器安装板114上安装有光电传感器115。第二底座112上设置有立柱101,立柱101焊接在第二底座112上,立柱101设置在第二底座112的边缘,立柱101的外侧固定设置有罩板116,罩板116通过螺钉连接在立柱101上,或者,罩板116焊接在立柱101上。罩板116罩设在第二底座112上设置的各个结构的外侧,形成保护壳体。
其中,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为链传动结构或者皮带传动结构,此处的链传动结构或者皮带传动结构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为了提高装配效率,第一工位4旁设置有第一流利架12和第一操作台9,第二工位5旁设置有第二流利架13和第二操作台10,第三工位6旁设置有第三流利架14、缓解阀成品流利架和第三操作台11。在第一操作台9、第二操作台10和第三操作台11上进行部分零件的预组装,第一操作台9、第二操作台10和第三操作台11均设置在倍速链流水线2旁,便于将预组装好的零件安装在阀体上。所述缓解阀成品流利架上放置有装配用的缓解阀。第一流利架12、第二流利架13和第三流利架14上放置待组装的零件,第一流利架12、第二流利架13和第三流利架14均为现有技术中的流利架。为了保证组装效率,第一工位4旁设置有第一灯架19,第二工位5旁设置有第二灯架20,第三工位6旁设置有第三灯架21。第一灯架19、第二灯架20和第三灯架21上安装有照明灯,提高了工位组装位置的可见度。
为了满足三轴抓取装置7的工作需求,三轴抓取装置7包括抓取支柱701、X向导向组件、Y向导向组件、Z向导向组件和三轴抓取机械手702,如图14至图16所示,所述X向导向组件、Y向导向组件和Z向导向组件均设置于抓取支柱701上。具体的,所述Y向导向组件直接固定设置在抓取支架701上,所述X向导向组件滑动连接在所述Y向导向组件上,所述Z向导向组件滑动连接在所述X向导向组件上,所述Z向导向组件与三轴抓取机械手702连接,三轴抓取机械手702滑动连接在所述Z向导向组件上。
其中,所述X向导向组件包括X支撑梁704,X支撑梁704滑动连接在所述Y向导向组件上。X支撑梁704上固定设置有X向滑轨705,X向滑轨705沿X支撑梁704的长度方向设置。X向滑轨705上滑动连接有导向连接板703,导向连接板703上固定连接有Z支撑梁708,Z支撑梁708沿Z向设置,Z支撑梁708上固定设置有Z向滑轨709,Z向滑轨709沿Z支撑梁708的长度方向设置,Z向滑轨709上滑动连接三轴抓取机械手702。三轴抓取机械手702为现有技术中的三轴抓取机械手,其为采购件。所述Y向导向组件包括Y支撑梁706,Y支撑梁706上固定设置有Y向滑轨707,Y向滑轨707沿Y支撑梁706的长度方向设置,Y向滑轨707上滑动连接X支撑梁704。Y支撑梁706固定连接在抓取支柱701的顶部。Y支撑梁706的端部设置有第一直线驱动装置,所述第一直线驱动装置用于驱动X支撑梁704沿Y向滑轨707滑动。X支撑梁704的端部设置有第二直线驱动装置,所述第二直线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导向连接板703沿X向滑轨705滑动。Z支撑梁708的端部设置有第三直线驱动装置,所述第三直线驱动装置用于驱动三轴抓取机械手702沿Z向滑轨709滑动。所述第一直线驱动装置、第二直线驱动装置和第三直线驱动装置为直线电机或者气缸。
本实用新型的铁路货车主阀装配线,倍速链流水线2为包括上层流水线和下层流水线的双层结构,便于阀体托盘16在装配线中循环利用,采用升降机构1辅助阀体托盘16在上层流水线和下层流水线之间流转,使装配线占用空间小。阀体托盘16流转到各个工位后,通过顶升压紧组件18对阀体托盘16进行顶起及定位。由第一工位4、第二工位5流转过来的阀体,通过第三工位6处的三轴抓取机械手702抓取到翻转机8上进行翻转装配,三工位装配后通过三轴抓取机械手702抓取到输送机构3上流转至试验区,通过实验台15进行性能试验。第一工位4、第二工位5和第三工位6所用的工具均定置在各个工位上,所用物料均定置在对应工位旁的流利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铁路货车主阀装配线,减少了组装工人的搬运工步,降低了组装工人的劳动强度,阀体组装分工位进行,物料及工位器具定制管理,降低了错装及漏装的风险,提高了阀体零件的一次组装合格率。
在本方案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方案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方案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铁路货车主阀装配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架体,所述主架体上设置有倍速链流水线,所述主架体沿所述倍速链流水线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所述倍速链流水线上设置有阀体托盘,所述阀体托盘上放置待组装的阀体;
所述第三工位设置于所述倍速链流水线的输送方向的末端,所述第三工位处设置有三轴抓取装置和翻转机,所述三轴抓取装置用于将位于所述阀体托盘上的阀体抓取到所述翻转机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货车主阀装配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的始端设置在所述翻转机旁,所述输送机构旁设置有实验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货车主阀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为重载皮带输送机,所述重载皮带输送机的皮带水平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货车主阀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处均设置有顶升压紧组件;
所述顶升压紧组件包括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上设置有定位结构和夹紧结构,所述升降板通过第一动力装置连接在第一底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铁路货车主阀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升降板上表面的第一定位销;
所述夹紧结构包括夹紧臂和夹紧气缸,所述夹紧臂转动连接在所述升降板下端,所述夹紧臂的一端为夹紧端,另一端为夹紧控制端,所述夹紧端设置于所述升降板的上端,所述夹紧控制端设置于所述升降板的下端;所述夹紧控制端与所述夹紧气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铁路货车主阀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托盘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夹紧臂的夹紧端对应设置,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定位销对应设置;
所述第一定位销包括第一菱形定位销和第一锥形定位销,所述第二通孔包括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菱形定位销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锥形定位销与所述第二定位孔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铁路货车主阀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为直线电机或气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货车主阀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倍速链流水线包括上层流水线和下层流水线,所述上层流水线悬设在所述下层流水线的上部,所述上层流水线和下层流水线的长度相同,位置对应;
所述倍速链流水线的两端均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上层流水线和下层流水线的端部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铁路货车主阀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二底座、升降组件和运输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和运输组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升降组件用于带动所述运输组件升降,所述运输组件用于输送所述阀体托盘;
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二动力装置和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二动力装置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带动所述运输组件升降;
所述运输组件包括支撑板、第三动力装置、第二传动组件和支撑辊,所述第三动力装置、第二传动组件和支撑辊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三动力装置通过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带动所述支撑辊转动,所述支撑辊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支撑辊的转动的切线方向与所述阀体的运输方向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铁路货车主阀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啮合连接的链轮和链条,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在所述链条上;
所述支撑板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底座上的导轨上,所述导轨沿所述支撑板的升降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为链传动结构或者皮带传动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货车主阀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位旁设置有第一流利架和第一操作台,所述第二工位旁设置有第二流利架和第二操作台,第三工位旁设置有第三流利架、缓解阀成品流利架和第三操作台。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货车主阀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轴抓取装置包括X向导向组件、Y向导向组件、Z向导向组件和三轴抓取机械手,所述X向导向组件、Y向导向组件和Z向导向组件均设置于抓取支柱上,所述Y向导向组件直接固定设置在所述抓取支柱上,所述X向导向组件滑动连接在所述Y向导向组件上,所述Z向导向组件滑动连接在所述X向导向组件上,所述Z向导向组件与所述三轴抓取机械手连接。
CN202321134266.6U 2023-05-11 2023-05-11 铁路货车主阀装配线 Active CN2197873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34266.6U CN219787332U (zh) 2023-05-11 2023-05-11 铁路货车主阀装配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34266.6U CN219787332U (zh) 2023-05-11 2023-05-11 铁路货车主阀装配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87332U true CN219787332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51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34266.6U Active CN219787332U (zh) 2023-05-11 2023-05-11 铁路货车主阀装配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873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73089B (zh) 一种涂装积放链直接用于装配的多工位装配系统
CN206445408U (zh) 多车型白车身焊接总组合夹具
JP3333169B2 (ja) 輪軸圧抜装置と輪軸圧入装置と輪軸着脱装置
CN112958933B (zh) 车身自动化焊接生产线
CN113715936B (zh) 一种叉车转向桥装配生产线
CN219787332U (zh) 铁路货车主阀装配线
CN108928407B (zh) 一种报废车辆的拆解流水线及拆解方法
JPH0218272B2 (zh)
CN116276060A (zh) 铁路货车主阀装配线
CN113788091A (zh) 柔性化汽车装配系统
KR100220859B1 (ko) 원통형 중량물 틸팅장치
JP2573699B2 (ja) 自走体使用の搬送設備
JP3082651B2 (ja) パレット移載装置
CN111606179A (zh) 一种铣床用可升降式汽车发动机连杆模具转运车
CN112222587A (zh) 置物篮自动点焊设备及其焊接方法
CN113247610A (zh) 一种推拉式搬运机器人
CN215658783U (zh) 机器人焊接工作站夹具自动切换库存系统
CN109290777A (zh) 一种纵臂装配自动化生产线
CN219821499U (zh) 一种汽车加工件转运装置
CN112207606B (zh) 一种槽钢加工转运装置、加工装置和生产线
CN219446150U (zh) 一种用于3d打印工件取件的辅助设备
CN111943032B (zh) 用于吊装重型工件的吊具及用于装配渣浆泵的设备及方法
CN218968785U (zh) 一种升降可旋转工装车
JP2580328B2 (ja) 昇降作業台付き搬送装置
CN220786679U (zh) 一种汽车配件转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