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68785U - 一种升降可旋转工装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升降可旋转工装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968785U CN218968785U CN202320178651.4U CN202320178651U CN218968785U CN 218968785 U CN218968785 U CN 218968785U CN 202320178651 U CN202320178651 U CN 202320178651U CN 218968785 U CN218968785 U CN 21896878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urntable
- lifting
- lifting seat
- frame
- for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20 hydraulic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56—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of vehicles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升降可旋转工装车,包括安装有车轮的车架;车架具有支撑架,支撑架上滑动安装有升降座,升降座上安装有能够在竖向上旋转的转台,转台上滑动安装有用于承载工件的叉杆,叉杆具有两个,并均向前伸出车体;车体上安装有驱动元件,驱动元件驱动升降座,转台和升降座之间装设有限位件,转台上装设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驱动两个叉杆相向移动或者相背移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升降座上安装转台,并在转台上设置两个叉杆,使工件能够被两个叉杆定位固定,并随着转台的旋转,调节工件的倾斜角度或者使之翻转,不仅满足前后移动和上下升降的工况要求,同时还满足了工件安装时角度倾斜或翻转的需要,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灵活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降可旋转工装车。
背景技术
工装车是一种用于生产制造的内部物流或随车配送的一种周转车,全称工业装备运输车。普通的工装车结构较大,车上的悬挂结构均是固定设置的,只能悬挂对应的部件或者设备,从而对其进行转运和辅助安装,当部件的外形发生变化时,无法悬挂到悬挂结构上;另外,普通的工装车功能单一,只能前后移动或者上下升降,对于一些部件或者设备安装时,无法实现角度倾斜或翻转的需要,使用灵活性较弱。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升降可旋转工装车,以解决当前普通工装车使用灵活性较弱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升降可旋转工装车,用于转运工件,包括安装有车轮的车架;
车架具有支撑架,支撑架上滑动安装有升降座,升降座上安装有能够在竖向上旋转的转台,转台上滑动安装有用于承载工件的叉杆,叉杆具有两个,并均向前伸出车架;
车架上安装有驱动元件,驱动元件驱动升降座,转台和升降座之间装设有限位件,用以限制转台的旋转,转台上装设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驱动两个叉杆相向移动或者相背移动,以调节两个叉杆之间的间距。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架的两侧均竖向安装有导轨,升降座安装在两个导轨上。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架呈龙门结构。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升降座具有转轴,转轴穿设转台开设的轴孔,限位件为定位销,并穿设升降座和转台。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限位件插接在升降座开设的限位孔中,限位孔沿同一圆周设置多个。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叉杆平行设置,调节组件为丝杠机构,丝杠机构的螺杆一端伸出转台,并装设手柄,丝杠机构具有两个螺母,两个叉杆分别连接两个螺母,两个螺母分别连接螺杆设置的两个驱动段,两个驱动段的螺纹方向相反,用以使丝杠机构驱动两个叉杆相向移动或相背移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丝杠机构位于转台设置的内腔中,叉杆通过转台设置的装配孔连接丝杠机构的螺母,装配孔为水平设置的腰孔,两个叉杆均垂直与转台。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元件为千斤顶,位于升降座的下方,千斤顶的操作杆向后伸出车架,并在其后端设置有脚踏。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车架包括底盘和位于底盘上方的承载台,底盘与承载台的后端之间通过立梁相连,支撑架的底端固接在底盘的前部,承载台的前端固接在支撑架上。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底盘的后部安装有配重件。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升降座上安装转台,并在转台上设置两个叉杆,使工件能够被两个叉杆定位固定,并随着转台的旋转,调节工件的倾斜角度或者使之翻转,不仅满足前后移动和上下升降的工况要求,同时还满足了工件安装时角度倾斜或翻转的需要,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灵活性;另外,两个叉杆之间的间距可调,从而能够定位固定不同形状的工件,也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灵活性,最终解决了当前普通工装车使用灵活性较弱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升降可旋转工装车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升降可旋转工装车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图2隐藏转台和转轴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车架;11、底盘;12、承载台;13、立梁;14、配重件;
2、车轮;3、支撑架;
4、升降座;41、转轴;42、限位孔;
5、转台;51、轴孔;52、装配孔;
6、叉杆;
7、驱动元件;71、操作杆;72、脚踏;
8、限位件;
9、调节组件;91、螺杆;92、螺母;93、手柄;
10、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升降可旋转工装车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中,该升降可旋转工装车包括车架1,车架1安装有车轮2,用以实现工装车的移动。
车架1具有支撑架3,支撑架3上滑动安装有升降座4,升降座4上安装有能够在竖向上旋转的转台5。转台5上滑动安装有用叉杆6,叉杆6具有两个,并均向前伸出车架1,从而能够伸入到工件的连接孔中或者伸入到工件下方,在升降座4升起后,使工件被悬挂在叉杆6上或者使叉杆6将工件托起。
车架1上安装有驱动元件7,驱动元件7驱动升降座4进行升降,从而调整两个叉杆6的高度位置。转台5和升降座4之间装设有限位件8,用以限制转台5的旋转,使转台5保持固定。转台5上装设有调节组件9,调节组件9驱动两个叉杆6相向移动或者相背移动,从而调节两个叉杆6之间的间距。
进行工件的转运时,将叉杆6与工件的插接,或者将叉杆6伸到工件底面上,再升起升降座,从而将工件悬挂在叉杆6上或者将被叉杆6所托举,通过车轮2进行移动,从而将工件运送至所需位置。由于两个叉杆6均连接工件,使工件与转台5之间的位置关系保持固定。拆下限位件8旋转转台5,即可使工件随之旋转,调节其倾斜角度。通过驱动元件7使升降座4进行升降,即可调节工件的高度位置。倾斜角度和高度位置调节后,从而将工件调整至所需要的安装姿态,移动工装车将工件贴到所需安装位置上,即可直接对准进行安装连接。由于工件具有不同的形状以及大小尺寸,通过调节组件9调节两个叉杆6之间的间距,使两个叉杆6能够托举不同大小的部件,或者悬挂连接点间距不同的多种工件。
在上述示意性实施例中,升降可旋转工装车不仅通过车架安装的车轮以及驱动元件驱动的升降座,实现移动和上下升降的功能,同时通过能够旋转的转台以及转台上安装的两个叉杆,对固定的工件实现倾斜角度调节甚至翻转的功能,满足了工件不同安装角度的需要,另外两个叉杆在调节组件的驱动下能够调节间距,适应工件不同的尺寸大小以及悬挂位置,提高了工装车的使用灵活性,解决了当前普通工装车使用灵活性较弱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架3的两侧均竖向安装有导轨10,升降座4安装在两个导轨10上。通过导轨10实现升降座4在支撑架3上的滑动,导轨10竖向设置使升降座4在支撑架上的滑动使其能够升降。通过两个导轨10对升降座4进行滑动连接,提高了升降座4连接的牢固性以及滑动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架3呈龙门结构,使支撑架3顶部具有一个横梁,横梁下方均为通透的空间,在保持支撑架强度的同时,减小了支撑架的重量,减少了支撑架的用料,降低成本,同时通过该通透的空间,使支撑架3后侧的操作人员能够观察到升降座4的高度位置以及叉杆6上所固定的工件,使工件的转运和安装操作更加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座4具有转轴41,转轴41穿设转台5开设的轴孔51,通过转轴41与轴孔51的装配,实现了转台5的旋转连接。转轴41在水平方向上设置,即使转台5的旋转方向位于竖直方向。限位件8为定位销,并穿设升降座4和转台5,从而通过定位销的限制,使转台5在升降座4上无法旋转,保持相对位置的固定,从而使叉杆6所固定的工件保持其角度位置的固定,进而在工装车移动的过程中防止工件因发生翻转而掉落,保证工件转运过程中的安全。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件8插接在升降座4开设的限位孔42中,限位孔42沿同一圆周设置多个。通过多个限位孔,使限位件8能够将转台5限位固定在多个角度位置上,满足工件转运过程中固定在多种倾斜角度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叉杆6平行设置,使两者之间的间距能够保持固定,更稳定的通过悬挂或者托举的方式固定工件。
调节组件9为丝杠机构,丝杠机构的螺杆91一端伸出转台5,并装设手柄93,使人工能够通过手柄93对螺杆91进行旋动。丝杠机构具有两个螺母92,两个叉杆6分别连接两个螺母92,两个螺母92分别连接螺杆91设置的两个驱动段,两个驱动段的螺纹方向相反,从而在旋动螺杆91时使两个螺母92相向移动或者相背移动,进而实现两个叉杆6相向移动或相背移动,调节两个叉杆6之间的间距,满足不同工件固定的需要。通过丝杠机构进行调节,间距的调节精度也相对较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丝杠机构位于转台5设置的内腔中,使丝杠机构安装在转台5的内部,避免其裸露在外接触被固定的工件而发生碰撞或者磨损,使转台5对丝杠机构进行保护;另外,还能够避免丝杠机构阻碍工件接触转台5,使转台5能够接触工件,从而对工件在水平方向起到支撑作用,满足工件水平方向进行安装的需要。
转台5设置装配孔52使叉杆6伸入到转台5中连接丝杠机构的螺母92,装配孔52为水平设置的腰孔,从而满足叉杆6移动的需求。叉杆6均垂直与转台5,使其外端与转台5之间的间距最大化,从而增加叉杆6向外延伸的长度,更便于对车架1外侧的工件进行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元件7为千斤顶,位于升降座4的下方,千斤顶的活塞杆连接升降座4。千斤顶的操作杆71向后伸出车架1,并在其后端设置有脚踏72,从而使工作人员手扶车架1对其进行移动操作,同时还能够操作脚踏72使千斤顶顶起或者放下升降座4,实现升降座的升降。千斤顶结构简单且紧凑,相比于液压缸或者电动机,无须设置传动机构或者液压油路结构,安装简单方便,同时所需安装空间较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架1包括底盘11和位于底盘11上方的承载台12,部分较小较轻的工件能够放置在承载台12上,从而使工装车能够同时转运更多工件。底盘11与承载台12的后端之间通过立梁13相连,支撑架3的底端固接在底盘11的前部,承载台12的前端固接在支撑架3上,使车架1和支撑架3构成中空的框架结构,减轻自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手推移动,也减少了用料降低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盘11的后部安装有配重件14。配重件14位于高度位置较低的底盘11上,并且位于底盘11的后部,远离叉杆6,能够提高车架1的稳定性,在叉杆6悬挂或者托举工件时,使工装车保持稳定,避免工装车倾倒而造成工件摔坏。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升降可旋转工装车,用于转运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有车轮的车架;
所述车架具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滑动安装有升降座,所述升降座上安装有能够在竖向上旋转的转台,所述转台上滑动安装有用于承载所述工件的叉杆,所述叉杆具有两个,并均向前伸出所述车架;
所述车架上安装有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驱动所述升降座,所述转台和所述升降座之间装设有限位件,用以限制所述转台的旋转,所述转台上装设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驱动两个所述叉杆相向移动或者相背移动,以调节两个所述叉杆之间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可旋转工装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的两侧均竖向安装有导轨,所述升降座安装在两个所述导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可旋转工装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呈龙门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可旋转工装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座具有转轴,所述转轴穿设所述转台开设的轴孔,所述限位件为定位销,并穿设所述升降座和所述转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升降可旋转工装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插接在所述升降座开设的限位孔中,所述限位孔沿同一圆周设置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可旋转工装车,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叉杆平行设置,所述调节组件为丝杠机构,所述丝杠机构的螺杆一端伸出所述转台,并装设手柄,所述丝杠机构具有两个螺母,两个所述叉杆分别连接两个所述螺母,两个所述螺母分别连接所述螺杆设置的两个驱动段,两个所述驱动段的螺纹方向相反,用以使所述丝杠机构驱动两个所述叉杆相向移动或相背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升降可旋转工装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机构位于所述转台设置的内腔中,所述叉杆通过所述转台设置的装配孔连接所述丝杠机构的螺母,所述装配孔为水平设置的腰孔,两个所述叉杆均垂直与所述转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可旋转工装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元件为千斤顶,位于所述升降座的下方,所述千斤顶的操作杆向后伸出所述车架,并在其后端设置有脚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可旋转工装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底盘和位于底盘上方的承载台,所述底盘与所述承载台的后端之间通过立梁相连,所述支撑架的底端固接在所述底盘的前部,所述承载台的前端固接在所述支撑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升降可旋转工装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的后部安装有配重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78651.4U CN218968785U (zh) | 2023-02-06 | 2023-02-06 | 一种升降可旋转工装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78651.4U CN218968785U (zh) | 2023-02-06 | 2023-02-06 | 一种升降可旋转工装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968785U true CN218968785U (zh) | 2023-05-05 |
Family
ID=86163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178651.4U Active CN218968785U (zh) | 2023-02-06 | 2023-02-06 | 一种升降可旋转工装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968785U (zh) |
-
2023
- 2023-02-06 CN CN202320178651.4U patent/CN21896878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297693B (zh) | 一种汽车冲压-焊接生产线零件及总成的柔性抱具 | |
CN111943082A (zh) | 一种多自由度升降平台 | |
CN106428300B (zh) | 汽车总装零部件输送系统柔性抱具装置 | |
CN106927358A (zh) | 夹装吊具 | |
CN113651236B (zh) | 一种轨道车辆铝型材自定位搬运装备 | |
CN108529522B (zh) | 一种吊装式可旋转钣金车间用举升机 | |
CN218968785U (zh) | 一种升降可旋转工装车 | |
US20020150453A1 (en) | Jig assembly | |
CN112706809B (zh) | 动车组车下部件四自由度精确吊装运载车 | |
CN111689374B (zh) | 一种吊具结构 | |
CN113845023A (zh) | 一种车身升降翻转吊具及其使用方法 | |
CN219489326U (zh) | 一种工程车辆驾驶室通用举升机 | |
CN116332021A (zh) | 一种可调节式驾驶室平衡吊装工具 | |
CN215034676U (zh) | 变位机用上料结构 | |
CN214057624U (zh) | 一种动车组车下部件四自由度精确吊装运载车 | |
KR20240000030U (ko) | 차량 정비용 리프트에 적용되는 수동 락킹 장치 | |
JP3143930U (ja) | 産業車両のバッテリ交換用アタッチメント | |
CN211540077U (zh) | 一种能够固定后再次调整位置的白车身焊装装置 | |
CN220766378U (zh) | 多自由度举升装置 | |
CN221563453U (zh) | 一种用于无人机发动机的安装装置 | |
CN220093918U (zh) | 适配坡口机的加工床 | |
CN221420455U (zh) | 一种变速箱快速吊装工具 | |
CN220766403U (zh) | 一种通用三坐标测量乘用车侧围吊具 | |
CN221070763U (zh) | 一种汽车维修用吊架 | |
CN217801501U (zh) | 一种大型法兰类零件辅助安装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