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86056U - 一种配件周向加压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配件周向加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86056U
CN219786056U CN202321199673.5U CN202321199673U CN219786056U CN 219786056 U CN219786056 U CN 219786056U CN 202321199673 U CN202321199673 U CN 202321199673U CN 219786056 U CN219786056 U CN 2197860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et
closing
collet chuck
hole
circumferent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9967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廷军
晏涛
白兵
吴旭
岳练
焦仁乾
苏向阳
刘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Jiaozh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Jiaozh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Jiaozh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Jiaozh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9967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860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860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860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收口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具体是一种配件周向加压设备,包括收口装置,收口装置包括收口部,所述收口部包括由上至下顺次设置的下压板与筒夹;所述下压板内部设有用于周向挤压筒夹的压筒;所述筒夹顶部的通孔内侧沿圆周方向固定连接有用于挤压套管的弧形凸块。通过收口装置精准控制收口位置以及收口尺寸,保证套管受压处的塑性变形一致,压紧效果相同,提升配件整体的加工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配件周向加压设备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收口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配件周向加压设备。
背景技术
在机械零件加工过程中,广泛涉及到杆件和套管的组合加工,例如将套管套入杆件后,需要对套管与杆件进行固定以防止套管与杆件发生相对滑动,以图15为例,图中成型套41套入钉杆42中,但由于成型套的内径大于钉杆的直径,当固定两者时,需要对成型套41的局部进行挤压并产生如图所示的凹陷。为此,现有技术一般采用滚压收口工艺实现两者的固定,但是对于精度较高的配件来说,现有的常用收口工具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滚压过程中无法保证圆周各处受力一致,从而导致局部塑性变形不一,压紧效果有差异,整体收口尺寸精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配件周向加压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配件收口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配件周向加压设备,包括收口装置,收口装置包括收口部,所述收口部包括由上至下顺次设置的下压板与筒夹;所述下压板内部设有用于周向挤压筒夹的压筒;所述筒夹顶部的通孔内侧沿圆周方向固定连接有用于挤压套管的弧形凸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收口装置能够精准控制收口位置以及收口尺寸,保证套管受压处的塑性变形一致,压紧效果相同,提升配件整体的加工质量。
进一步,所述收口部还包括位于筒夹外围的筒夹压环,所述筒夹压环分别与筒夹、工作台固定连接。
有益效果,筒夹压环能够有效防止筒夹在受力过程中发生转动,筒夹底座为筒夹提供支撑以及限位作用。
进一步,所述收口部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下方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伸入通孔内部。
有益效果,伸缩杆能够为筒夹内的配件提供支撑,并且调节配件的收口位置。
进一步,所述筒夹下方设有用于监测筒夹所受竖向压力的压力传感器。
有益效果,压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竖直方向作用于筒夹的力的大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一种配件周向加压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一种配件周向加压设备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1处的放大图,用于展示连接板、活动板、第一气缸的位置关系及连接关系。
图5为收口部的爆炸图,用于展示收口部所包含的零件及其位置关系。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下压板的俯视图。
图7为图6中A-A向的剖视图,用于展示下压板的内部构造。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压筒的俯视图。
图9为图8中B-B向的剖视图,用于展示压筒的内部构造。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筒夹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弧状凸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筒夹的俯视图,用于展示弧状凸块的安装位置。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筒夹压环的仰视图,用于展示限位凸起。
图14为图13中C-C向剖视图,用于展示筒夹压环的双层结构。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连接件的正视图,用于展示收口位置及收口尺寸。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收口装置的示意图,用于展示压力传感器的结构及安装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标记包括:
控制系统1 下压板306
微控制器11 压筒3061
显示器12 第一气缸307
工作台2 第二气缸308
收口装置3 连接板309
上料机械臂301 外固定杆310
筒夹302 内固定杆311
限位凹槽3021 活动板312
弧状凸块3022 升降杆313
筒夹压环303 压力传感器314
限位凸起3031 配件4
筒夹底座304 成型套41
底板305 钉杆42
实施例一,具体见图1-图15: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配件周向加压设备,包括控制系统1、工作台2,以及与工作台2螺栓连接的收口装置3。
本实施例中,控制系统1包括如图3所示的微控制器11和显示器12,其中微控制器11的型号为:STM32G4,微控制器11和显示器12通过螺钉与工作台2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以外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工作台2的上方加设机架,可将微控制器11和显示器12通过螺钉与机架螺栓连接。
如图2所示,收口装置3包括加压部和位于加压部内部的收口部和调高部,且调高部位于收口部的下方。本实施例中,加压部包括下压板306、第一气缸307、连接板309、外固定杆310、内固定杆311及活动板312;调高部包括第二气缸308;第一气缸307和第二气缸308分别与微控制器11电性连接。
如图2和图4所示,下压板306的四周螺栓连接有4根内固定杆311,内固定杆311穿过工作台2与活动板312的顶部焊接;收口部的顶部与下压板306内部的压筒3061相接触,收口部的底部与工作台2上表面螺栓连接,收口部的中心部位开有通孔;第二气缸308的顶部与工作台2的下表面螺栓连接,第二气缸308的动力输出轴沿竖直方向延伸至收口部中心部位的通孔内;连接板309通过4根外固定杆310与工作台2的底面焊接,连接板309的底部通过螺钉固定有如图4所示的第一气缸307,第一气缸307的动力输出端螺栓连接有升降杆313,升降杆313穿过连接板309及活动板312的中心部位并与活动板312螺栓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防止活动板312受第一气缸307的驱动在上下移动过程中发生旋转,特将处于对角位置的两根外固定杆310穿过活动板312,两根外固定杆310与活动板312滑动连接。
如图5所示,收口部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压筒3061、筒夹302、筒夹压环303、筒夹底座304及底板305。其中如图8所示的压筒3061与如图6、图7所示的下压板306底部凹槽螺栓连接,压筒3061中部开有如图9所示的通孔,通孔呈圆台状,通孔底部直径大于筒夹302的上部圆台的顶面直径并小于筒夹302上部圆台的底面直径,通过压筒3061将下压力转化为周向压力并对筒夹302进行挤压。
筒夹底座304顶部中心位置开有如图5所示的凹槽,凹槽尺寸与筒夹302的下部圆台尺寸一致,筒夹302卡入凹槽中,可防止筒夹302发生偏移,从而保证筒夹302的稳定性。底板305四周开有螺纹孔,并与工作台2螺栓连接,底板305的顶部中心位置开有限位槽,筒夹底座304通过限位槽与底板305相连接。筒夹底座304与底板305均为可拆卸连接,便于根据不同型号的筒夹302进行更换。
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筒夹302上部为圆台状,与上部连接的中部为圆柱状,上部圆台的底面直径与中部圆柱的直径相等,与中部圆柱连接的下部为圆柱与倒圆台的结合体,下部圆柱直径与倒圆台的顶面直径一致且下部圆柱的直径大于中部圆柱的直径,筒夹302一体成型,筒夹302下部圆柱与倒圆台结合体的顶面边缘处开有限位凹槽3021;筒夹302过轴心开有两条垂直的开合缝,开合缝贯穿至下部圆台;筒夹302内部通孔的直径大于成型套的直径,筒夹302顶部通孔处沿圆周方向焊接有如图11所示的4个弧状凸块3022,4个弧状凸块3022构成如图12所示的圆形夹持空间,圆形夹持空间的直径与成型套41的直径相等。成型套41与钉杆42的组合体插筒夹302中部的通孔后,筒夹302在受到周向压力的作用下会向内收缩,4个弧状凸块3022同步挤压成型套41,保证成型套41周向受力相等且形变一致。
为了使得筒夹302在受力状况下保持稳定,特设置如图13所示的筒夹压环303。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筒夹压环303如图14所示共有两层,上层圆环的四周开有螺纹孔,通过螺栓与底板305螺纹连接,上层圆环的内径与筒夹302中部圆柱的直径相同;下层圆环的内径与筒夹302下部圆柱的直径相同,且下层圆环的内侧焊接有与限位凹槽3021尺寸匹配的限位凸起3031。筒夹压环303与筒夹302榫接,一方面,筒夹压环303能够对筒夹302起到支撑作用,使得筒夹302时刻保持竖直,另一方面,筒夹压环303能够对筒夹302起到限位作用,防止筒夹302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转动。
本实施例中,收口装置3还包括设置于下压板306一侧的上料机械臂301,上料机械臂301与微控制器11电性连接。通过微控制器11控制机械臂左右上下移动,并控制机械臂上的气动夹爪夹持钉杆42并将成型套41与钉杆42的组合体插入筒夹302中部的通孔中。
初次使用时,上料机械臂301夹持钉杆42的杆身尾端(远离成型套41的一端),将成型套41与钉杆42的组合体插入筒夹302的中部的通孔中,通过第二气缸308的动力输出轴调节钉杆42及成型套41的高度位置,使得成型套41的收口位置满足要求;然后,在第一气缸307的驱动下升降杆313收缩,使得与升降杆313螺栓连接的活动板312下移并带动下压板306同步下降,下压板306内部的压筒3061对筒夹302施加周向压力,筒夹302向内收缩的同时弧状凸块3022挤压成型套41,使得成型套41周向发生相等凹陷形变,成型套41的凹陷处与钉杆42相压紧,使得成型套41与钉杆42固定;最后,在第一气缸307的驱动下活动板312上升并带动下压板306上升,取出加工完毕的成型套41及钉杆42。对于相同尺寸的成型套41及钉杆42,后续重复性工作中,无需在放入成型套41及钉杆42前调节第二气缸508,只需进行其后续的步骤。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成型套41的收口质量,特设置压力传感器314,用于实时监测成型套41在收口过程中的受力大小,收口力过大或过小均会影响收口质量。具体的,压力传感器314呈如图16所示的圆盘状,压力传感器314位于筒夹底座304的下方,圆盘状的压力传感器314能够与筒夹底座304的底面完全接触,具备最大的接触面积且受力均匀,从而有效提升监测精度。压力传感器314四周开有螺纹孔并通过螺钉与底板305固定连接;压力传感器314的中部开有凹槽,凹槽尺寸与筒夹底座304的底面尺寸匹配。压力传感器314与微控制器11电性连接,压力传感器314将作用在筒夹302上的竖向压力的实时数值传递给微控制器11,微控制器11与显示器12电性连接,微控制器11将采集到的实时压力数据并结合第一气缸307在下压过程中的实时位移数据,生成位移-压力曲线并通过显示器12展示。微控制器11设定每个位移数值均对应特定的压力范围,若实时压力数值处于特定压力范围之外,微控制器11将其判定该配件为不合格产品,控制器控制上料机械臂301将不合格的产品取出并放置废料回收盘中。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实施案例涉及的领域,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4)

1.一种配件周向加压设备,包括收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口装置包括收口部,所述收口部包括由上至下顺次设置的下压板与筒夹;所述下压板内部设有用于周向挤压筒夹的压筒;所述筒夹顶部的通孔内侧沿圆周方向固定连接有用于挤压套管的弧形凸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件周向加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口部还包括位于筒夹外围的筒夹压环,所述筒夹压环分别与筒夹、工作台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配件周向加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口部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下方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伸入通孔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件周向加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夹下方设有用于监测筒夹所受竖向压力的压力传感器。
CN202321199673.5U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配件周向加压设备 Active CN2197860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99673.5U CN219786056U (zh)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配件周向加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99673.5U CN219786056U (zh)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配件周向加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86056U true CN219786056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54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99673.5U Active CN219786056U (zh)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配件周向加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860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17710B (zh) 一种薄壁壳体激光焊接装夹装置和操作方法
CN110303359A (zh) 薄壁筒形工件加工工装
CN219786056U (zh) 一种配件周向加压设备
CN109570311B (zh) 一种汽车座椅滑轨用冲压模具
CN209961610U (zh) 一种钢珠抗压检测装置
CN101590503A (zh) 一种瓶盖内胀形模
CN108581431B (zh) 汽车凸轮轴压装机装置
CN210305354U (zh) 一种冷压成型模具
CN2920473Y (zh) 手动凸环工具
CN211386862U (zh) 一种高强度快速手爪
CN204900565U (zh) 一种圆锥滚子轴承的压装装置
CN216632980U (zh) 一种具有自动定位功能的螺母凸焊工装模具
CN202684590U (zh) 缸套半精镗内圆夹具
CN208496182U (zh) 一种钢圈焊接定位装置
CN215359871U (zh) 一种活塞预包胶装置
CN217297235U (zh) 一种半自动轧盖装置
CN215994871U (zh) 一种紫苏籽油软胶囊压丸机
CN217413694U (zh) 一种基于压装设备用定位装置
CN217370820U (zh) 一种新型冲压件加工装夹工装
CN217550863U (zh) 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模具
CN207372154U (zh) 一种医用品加工用精密模具
CN220837437U (zh) 一种定位稳定的半导体冲压机
CN221049092U (zh) 中医药加工用粉剂压片装置
CN215202474U (zh) 多辊协同对心挤压装置
CN211042013U (zh) 一种偏摆量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