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81764U - 一种表带连接组件和表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表带连接组件和表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81764U
CN219781764U CN202321137610.7U CN202321137610U CN219781764U CN 219781764 U CN219781764 U CN 219781764U CN 202321137610 U CN202321137610 U CN 202321137610U CN 219781764 U CN219781764 U CN 2197817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chband
wristband
elastic
piece
buck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3761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磊
刘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orra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orra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orra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orra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3761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817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817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817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表带连接组件和表带,表带连接组件包括:壳体、卡扣件、操作件;卡扣件转动地安装于壳体内且与表带卡接;操作件至少部分在壳体内与卡扣件弹性连接,操作件用于操作卡扣件绕表带的径向摆动。该表带连接组件设有转动安装在壳体中且与表带卡接的卡扣件,并设置了能操作控制卡扣件进行转动的操作件,通过操作件来使卡扣件绕表带的径向摆动进而改变与表带的卡接状态实现表带调节,调节起来非常方便,安装了该表带连接组件的表带长度调节更加方便,佩戴体验感更佳。

Description

一种表带连接组件和表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表扣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表带连接组件和表带。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追求潮流,手表也成为了许多人必不可少的的佩戴品,手表是通过表扣来锁紧表带固定在手腕上,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手表的表扣大多采用卡柱卡接孔洞的固定方式,在一边的表带上设计用于锁紧表带的卡柱,在另一边的表带上设计多个等间距的孔洞,利用卡柱卡接孔洞来锁紧表带起到固定作用,表带的佩戴长度调节起来非常麻烦,佩戴时需要将卡柱调整到相应的孔洞中,解开时又要将卡柱从孔洞中取出,实际使用起来使非常繁琐,整体的可靠性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提供一种表带连接组件和表带,解决现有技术表带佩戴长度调节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表带连接组件,其包括:壳体、卡扣件、操作件;所述卡扣件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表带卡接;所述操作件至少部分在所述壳体内与所述卡扣件弹性连接,所述操作件用于操作所述卡扣件绕所述表带的径向摆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表带连接组件中,所述操作件上设有驱动部,所述卡扣件上设有传动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传动部传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表带连接组件中,所述传动部上设有导向面,所述驱动部上设有驱动面,所述驱动面与所述导向面部分抵接,当所述驱动部抵压所述传动部时,所述导向面相对于所述驱动面滑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表带连接组件中,所述操作件包括按键和第一弹性件,所述按键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设有弹力方向相反的第一弹性端和第二弹性端,所述第一弹性端和所述第二弹性端分别抵持于所述卡扣件和所述按键的一侧,当所述驱动部抵压所述传动部时,所述第一弹性端和所述第二弹性端分别向所述卡扣件和所述按键弹压。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表带连接组件中,所述卡扣件包括朝向所述表带轴向延伸的卡接部,所述传动部固定于所述卡接部的两端。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表带连接组件中,所述卡接部上设有朝向所述表带凸出的凸起段,所述凸起段与所述表带卡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表带连接组件中,所述卡扣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有弹力方向相反的第三弹性端和第四弹性端,所述卡接部远离所述表带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第三弹性端抵持于所述凹槽中,所述第四弹性端抵持于所述壳体,当所述操作件操作所述卡扣件绕所述表带的径向摆动时,所述第三弹性端和所述第四弹性端分别向所述凹槽和所述壳体弹压。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表带连接组件中,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可拆卸连接,所述下盖沿所述表带轴向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弧形部,所述上盖沿所述表带轴向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弧形部,当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连接时,所述卡扣件收容于所述第一弧形部和所述第二弧形部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表带连接组件中,所述上盖和/或所述下盖沿所述表带轴向设有卡槽,所述上盖和/或所述下盖沿所述表带轴向设有卡扣,当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连接时,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卡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表带,该表带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意一种所述的表带连接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表带连接组件和表带,表带连接组件包括:壳体、卡扣件、操作件;所述卡扣件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表带卡接;所述操作件至少部分在所述壳体内与所述卡扣件弹性连接,所述操作件用于操作所述卡扣件绕所述表带的径向摆动。该表带连接组件设置了转动安装在壳体中且与表带卡接的卡扣件,还设置了能操作控制卡扣件进行转动的操作件,通过操作件来使卡扣件绕表带的径向进行摆动进而改变卡扣件与表带的卡接状态实现了表带调节,调节起来非常方便,安装了该表带连接组件的表带长度调节更加方便,佩戴体验感更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表带连接组件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表带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表带连接组件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卡扣件与操作件的连接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卡扣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操作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键的立体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表带连接组件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表带连接组件的剖面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10、表带连接组件;11、壳体;101、上盖;102、下盖;103、第一弧形部;104、第二弧形部;105、凸起部;106、固定槽;107、卡槽;108、卡扣;20、卡扣件;21、传动部;210、导向面;22、卡接部;220、凹槽;221、凸起段;23、第二弹性件;230、第三弹性端;231、第四弹性端;30、操作件;31、驱动部;310、驱动面;301、按键;32、第一弹性件;320、第一弹性端;321、第二弹性端;40、表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至图4,其展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表扣的一实施例,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该表扣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做详细地说明。表带40连接组件10包括:壳体11、卡扣件20、操作件30;卡扣件20转动地安装于壳体11内且与表带40卡接;操作件30至少部分在壳体11内与卡扣件20弹性连接,操作件30用于操作卡扣件20绕表带40的径向摆动。
在本实施中,壳体11的材质任意,可采用塑料、金属、或者复合材料等进行设计,壳体11的一端可以用来连接表带40,可在壳体11上设计用来连接表带40的连接结构,将表带40一端连接在壳体11上,壳体11设计供表带穿插的通道,通道形状适配表带40的形状,通常设计成扁平状的通道,表带40轴向穿插在壳体11的通道中,卡扣件20用来卡接表带40,其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11中,能够在壳体11中绕表带40的径向进行摆动,并且在用来穿插表带40的通道里与表带40进行卡接,操作件30用来驱动卡扣件20相对于壳体11转动且绕带40的径向摆动以使卡扣件20与表带40卡接或者解除卡接,操作件30一部分在壳体11内,另一部分露出壳体11外,整体相对于壳体11可活动,如伸缩、转动等,对操作件30在壳体11外的部分进行操作就能使卡扣件20相对于壳体11转动且绕表带40的径向发生摆动,进而使卡扣件20与表带40卡接或解除卡接,操作件30的操作方式可以是按压操作,也可以是拨动操作、扭动操作等,操作件30可设计按压、拨动或扭动等驱动结构来驱动卡扣件20,只要是能使卡扣件20在壳体11中发生转动且绕表带40的径向发生摆动的驱动结构都可以。
通过实施本实施例,对操作件30进行按压、拨动或扭动等驱动操作,就能带动设于卡扣件20在壳体11中转动且相对于表带40的径向摆动一定角度,改变了卡扣件20与穿插在壳体11的穿插通道中的表带40的卡接状态,卡扣件20在操作件30的驱动操作下可自由地与表带40卡接或解除卡接,实现了表带40长度的自由调节,实际使用时只需通过操作件30的按压、拨动或者扭动的驱动操作方式就能够自由调节表带40的长度,调节起来非常方便。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4,操作件30上设有驱动部31,卡扣件20上设有传动部21,驱动部31与传动部21传动连接。传动部21具体可以是具备传动导向作用的结构,如斜面、齿轮、偏心轮等结构,传动部21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驱动部31具体可以是具备驱动导向的结构,如斜面、球面、齿轮、滚轮等结构,驱动部31数量具体根据传动部21的数量一对一设置,驱动部31和传动部21设置在同一个方向上,通常设置在表带40的径向上进行驱动,对操作件30部分施加按压、拨动、扭动等驱动力,通过驱动部31与传动部21的传动连接结构,施加在操作件30上的驱动力传到卡扣件20上转变为卡扣件20转动的作用力,使得卡扣件20在表带40的径向上进行摆动,进而改变了卡扣件20与表带40的卡接状态,实现表带长度自由调整,调节起来非常方便。
进一步地,参照图4至图7,传动部21上设有导向面210,驱动部31上设有驱动面310,驱动面310与导向面210部分抵接,当驱动部31抵压传动部21时,导向面210相对于驱动面310滑动。具体地,这里操作件30采用按压的方式来操作驱动卡扣件20,导向面210为传动部21上沿表带40径向倾斜一定角度的一个斜切面,导向面210足够光滑,驱动面310为驱动部31上沿表带40径向倾斜一定角度的另一个斜切面,并且也足够光滑,两个斜切面倾斜的角度相等,倾斜方向相反,在驱动面310与导向面210完全抵压时,驱动面310与导向面210几乎完全抵接,沿表带40的径向对操作件30进行按压操作时,由于导向面210为斜切面,相对光滑具有导向作用,而驱动面310也是斜切面并且也相对光滑,驱动面310受力朝向表带40径向突进对导向面210进行抵压,导向面210相对于驱动面310发生滑动,由于驱动面310是在表带40轴向进行固定的伸缩运动的,而导向面210随卡扣件20整体是相对于表带40的径向是可转动的,导向面210随驱动面310的伸缩而滑动位置发生偏移,带动了卡扣件20整体绕表带40径向转动一定角度,驱动面310与导向面210相配合将操作件30按压操作的直线伸缩运动转变为卡扣件20的旋转运动,导向结构稳定,驱动效果更加好。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4、图6和图8,操作件30包括按键301和第一弹性件32,按键301与壳体11活动连接,第一弹性件32设有弹力方向相反的第一弹性端320和第二弹性端321,第一弹性端320和第二弹性端321分别抵持于卡扣件20和按键301的一侧,当驱动部31抵压传动部21时,第一弹性端320和第二弹性端321分别向卡扣件20和按键301弹压。具体地,这里操作件30采用按压驱动的操作方式,可在壳体11上表带40径向设置按压通道,按键301设于按压通道里并且相对于按压通道可伸缩,按键301一侧部分在壳体11外凸出,用来进行按压操作,而另一侧部分在壳体11中,驱动部31设置在壳体11中的朝向卡扣件20一侧部分,第一弹性件32具体可以是弹簧,也可以是其他具有弹性势能的结构,其具备两个弹力方向相反的弹性连接端第一弹性端320和第二弹性端321,两者分别抵压在卡扣件20和按键301在表带40的径向上相对的两侧,在抵压处可以通过设置固定结构来使第一弹性件32保持稳定,例如在可以在卡扣件20上和按键301上朝向第一弹性件32端部的一侧设置凸起的定位柱或凹设的定位口,将第一弹性件32的两个弹性端固定在定位柱上或定位口中,在对操作件30进行按压操作时,第一弹性件32受力压缩,与此同时驱动部31抵压传动部21带动卡扣件20与表带40解除卡接,第一弹性端320和第二弹性端321产生相反的弹力,松开按键301后,按键301受到弹力被弹压回原位,实现操作件30按压调节的自动复位,非常方便。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5,卡扣件20包括朝向表带40轴向延伸的卡接部22,传动部21固定于卡接部22的两端。卡接部22整体扁平并朝向表带40轴向延伸一定长度,对操作件30进行按压或其他操作时卡扣件20绕表带40的径向转动,卡接部22在表带40的径向上发生摆动,卡接部22延伸长度越长,其摆动角度越小,具体延伸长度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进一步地,参照图5,卡接部22上设有朝向表带40凸出的凸起段221,凸起段221与表带40卡接。凸起段221设置在卡接部22朝向表带40径向延伸的一端,并且朝向表带40的径向凸出,凸起段221的末端设计倾斜一定角度,表带40上朝向卡扣件20的一侧设置卡接结构,例如设计卡接槽、卡接孔等等,凸起段221的末端可与卡接结构进行卡接,在未对操作件30进行操作时,凸起段221与表带40之间处于卡接状态,对操作件30进行操作时,卡接部22在表带40的径向上摆动带动凸起段221脱离表带40上的卡接结构,卡扣件20整体与表带40解除卡接状态,实现表带40的长度的调节控制。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4、图5和图9,卡扣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23,第二弹性件23设有弹力方向相反的第三弹性端230和第四弹性端231,卡接部22远离表带40的一侧设有凹槽220,第三弹性端230抵持于凹槽220中,第四弹性端231抵持于壳体11,当操作件30操作卡扣件20绕表带40的径向摆动时,第三弹性端230和第四弹性端231分别向凹槽220和壳体11弹压。具体地,第二弹性件23可以是扭簧结构,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具备弹性势能的结构,其具备两个弹力方向相反的弹性连接端第三弹性端230和第四弹性端231,第三弹性端230抵压在卡扣件20的卡接部22上的凹槽220里,凹槽220与第三弹性端230的形状相适配,其将第三弹性端230稳固连接在卡扣件20上,第四弹性端231抵压在壳体11的内壁上,第三弹性端230和第四弹性端231朝向相反的方向抵压,对操作件30进行按压等操作时,操作件30操作卡扣件20绕表带40的径向摆动,第二弹性件23受力压缩,弹性势能增大,第三弹性端230和第四弹性端231产生方向相反的弹力,分别向卡接部22上的凹槽220和壳体11的内壁弹压,卡扣件20整体具备绕表带40径向回转的趋势,终止操作件30的操作后卡扣件20整体转动回弹到原来的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0至图13,壳体11包括上盖101和下盖102,上盖101与下盖102可拆卸连接,下盖102沿表带40轴向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弧形部103,上盖101沿表带40轴向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弧形部104,当上盖101与下盖102连接时,卡扣件20收容于第一弧形部103和第二弧形部104之间。具体地,上盖101与下盖102可设计成沿表带40轴向左右接合的连接方式,拆卸起来更加方便,第一弧形部103设计成上盖101侧壁上的一个圆弧面,第二弧形部104可设置成下盖102侧壁上延伸出的带圆弧面的夹爪,上盖101与下盖102在接合后,第二弧形部104与第一弧形部103之间在表带40的径向形成一个圆形的通道,卡扣件20在表带40的径向上设置转轴,转轴部分处在通道中可沿表带40的径向进行自由转动,卡扣件20整体的转动变得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参照图11和图12,上盖101和/或下盖102沿表带40轴向设有卡槽107,上盖101和/或下盖102沿表带40轴向设有卡扣108,当上盖101与下盖102连接时,卡扣108与卡槽107卡接。具体地,上盖101与下盖102沿表带40的轴向左右接合,在下盖102沿表带40轴向的左右两侧设置卡槽107,在上盖101沿表带40轴向的左右两侧设置卡扣108,上盖101与下盖102接合后,上盖101两侧的卡扣108卡接在下盖102两侧的卡槽107中,将上盖101与下盖102的牢牢固定在一起,也可以将卡槽107设置在上盖101,将卡扣108设置在下盖102,实现稳固,并且拆装更加方便。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0至图12,上盖101和/或下盖102沿表带40轴向的侧壁上设有凸起部105,上盖101和/或下盖102沿表带40轴向的侧壁上设有固定槽106,当上盖101与下盖102连接时,凸起部105嵌设于固定槽106中,上盖101与下盖102沿表带40轴向左右接合,凸起部105为下盖102沿表带40轴向的上下两侧的任意一侧延伸出的结构,上盖101沿表带40轴向的上下两侧的任意一侧凹设形成固定槽106,上盖101的上下两侧与下盖102的上下两侧相对应,凸起部105嵌合在固定槽106中,可以在固定槽106中设置螺孔,在凸起部105设置过孔,通过螺丝穿过过孔将凸起部105固定在固定槽106中,使上盖101与下盖102的连接更加稳固。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表带40,表带40上安装有表带连接组件10以用来调节表带40的长度,表带40通常有两部分,第一部分用来连接表带连接组件10,第二部分用来与表带连接组件10的卡扣件20配合进行长度调节,表带40的第一部分一端可设计成与表带连接组件10活动连接,例如在表带连接组件10的壳体11上设置连接轴,表带40上设置相对应的轴孔,连接轴穿插轴孔中形成铰接的活动连接结构,表带连接组件10整体能够相对于表带40第一部分的一端转动,表带40的第二部分穿插在表带连接组件10的壳体11上的通道中,表带连接组件10的卡扣件20在通道中与表带40的第二部分卡接,表带40的第二部分朝向卡扣件20的一侧设置有卡接结构,具体地,卡接结构可设计成多个等间距且在表带40轴向上平行排列的卡接槽,并且每个卡接槽在表带40的轴向的槽壁同向倾斜,表带连接组件中的凸起段221可卡接在任意一个卡接槽中,在未对表带连接组件10的操作件30进行操作时,卡扣件20与表带40的第二部分处于卡接状态,表带40的第二部分在一个方向上可以拉伸,而在另一个方向上则无法拉伸,需要对操作件30进行操作以解除卡扣件20的卡接状态才可以拉伸,实际使用时非常方便。本实施例中的表带连接组件10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意一种表带连接组件10,由于前面说明书已经对表带连接组件10的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做了详细地介绍,为了说明书的简洁性,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表带40,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表带连接组件10,在实际使用时,只需通过对表带连接组件10的操作件30进行按压、拨动或扭动等操作就可将表带调节到想要的佩戴长度,表带的调节变得更加方便,使用体验感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表带连接组件,用于连接表带且位于表带的径向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卡扣件,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表带卡接;
操作件,至少部分在所述壳体内与所述卡扣件弹性连接,所述操作件用于操作所述卡扣件绕所述表带的径向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上设有驱动部,所述卡扣件上设有传动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传动部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带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上设有导向面,所述驱动部上设有驱动面,所述驱动面与所述导向面部分抵接,当所述驱动部抵压所述传动部时,所述导向面相对于所述驱动面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带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包括按键和第一弹性件,所述按键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设有弹力方向相反的第一弹性端和第二弹性端,所述第一弹性端和所述第二弹性端分别抵持于所述卡扣件和所述按键的一侧,当所述驱动部抵压所述传动部时,所述第一弹性端和所述第二弹性端分别向所述卡扣件和所述按键弹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带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件包括朝向所述表带轴向延伸的卡接部,所述传动部固定于所述卡接部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表带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上设有朝向所述表带凸出的凸起段,所述凸起段与所述表带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表带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有弹力方向相反的第三弹性端和第四弹性端,所述卡接部远离所述表带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第三弹性端抵持于所述凹槽中,所述第四弹性端抵持于所述壳体,当所述操作件操作所述卡扣件绕所述表带的径向摆动时,所述第三弹性端和所述第四弹性端分别向所述凹槽和所述壳体弹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可拆卸连接,所述下盖沿所述表带轴向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弧形部,所述上盖沿所述表带轴向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弧形部,当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连接时,所述卡扣件收容于所述第一弧形部和所述第二弧形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表带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和/或所述下盖沿所述表带轴向设有卡槽,所述上盖和/或所述下盖沿所述表带轴向设有卡扣,当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连接时,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卡接。
10.一种表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种所述的表带连接组件。
CN202321137610.7U 2023-05-10 2023-05-10 一种表带连接组件和表带 Active CN2197817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37610.7U CN219781764U (zh) 2023-05-10 2023-05-10 一种表带连接组件和表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37610.7U CN219781764U (zh) 2023-05-10 2023-05-10 一种表带连接组件和表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81764U true CN219781764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85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37610.7U Active CN219781764U (zh) 2023-05-10 2023-05-10 一种表带连接组件和表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817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61270U (zh) 可穿戴电子设备腕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电子设备
US6210004B1 (en) Turning mechanism of a temple with respect to a bracket and eyeglasses using the same
WO2020259159A1 (zh) 可穿戴设备、表带组合件及表壳组合件
US20050272486A1 (en) Hinge apparatus and watch type portab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WO2020259158A1 (zh) 可穿戴设备及表壳组合件
CN219781764U (zh) 一种表带连接组件和表带
CN116449575B (zh) 头戴式设备
CN211211713U (zh) 表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JP4787009B2 (ja) 締結金具の構造
CN111012008A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可拆卸安装模组
CN214386387U (zh) 一种快拆快装式连接结构及具有该连接结构的腕戴设备
CN114815253A (zh) 一种头戴设备及其锁紧调节机构
CN214047813U (zh) 快拆结构和腕戴设备
CN213307870U (zh) 连接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JPWO2005124168A1 (ja) ヒンジ装置及びその取付け構造
CN211672727U (zh) 手表及手表的弹性定位转轴连接结构
CN212661273U (zh) 腕带组件、腕带以及腕戴设备
CN114468498A (zh) 快拆结构及穿戴设备
CN211559009U (zh) 表扣及手表
US20060144185A1 (en) Shift-positioning structure of gear case
JP6707170B2 (ja) バンド、制御装置およびバンド調節装置
CN211581801U (zh) 表扣及手表
CN111803861A (zh) 一种手柄可伸缩的跳绳
CN112075732A (zh) 表带、可穿戴设备及卡合机构
CN216255797U (zh) 一种表带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