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07870U - 连接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连接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07870U
CN213307870U CN202022183049.9U CN202022183049U CN213307870U CN 213307870 U CN213307870 U CN 213307870U CN 202022183049 U CN202022183049 U CN 202022183049U CN 213307870 U CN213307870 U CN 2133078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insert
piece
cavity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8304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路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8304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078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078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078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连接结构及可穿戴设备,其中,连接结构包括:固定件,固定件上开设有空腔;嵌件,嵌件沿轴向开设有通槽,嵌件的一端设有朝通槽延伸的倒扣,嵌件设有倒扣的一端装入空腔内;旋转轴,旋转轴设于空腔内,嵌件至少设有倒扣的一端套设于旋转轴上,旋转轴位于通槽内的一端沿径向凸设有挡件,旋转轴相对固定件旋转形成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旋转轴处于第一位置,嵌件上的倒扣与旋转轴上的挡件沿轴向正对;旋转轴处于第二位置,嵌件上的倒扣与旋转轴上的挡件沿轴向错位。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转动旋转轴,使嵌件的倒扣和固定件的挡件正对或错位,实现嵌件和固定件的连接或拆卸,且该拆装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连接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穿戴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接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手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穿设设备。传统的手表包括表壳及表带,表壳和表带一般通过生耳结构连接,生耳结构包括钢通、弹弓、耳咀、和拨杆,具体地,耳咀通过弹弓设于钢通内,拨杆插入到钢通内并与耳咀连接,钢通整体穿入表带内与表带固定。
表壳和表带连接时,首先通过拨杆拨动耳咀,使弹弓压缩,让耳咀的两端收入钢通内,然后将钢通的两端对准表壳两侧的凹槽,再松开拨杆,使弹弓回弹,耳咀的两端在弹弓的弹性作用下从钢通的两头伸出,并卡入表壳的两侧凹槽内,从而完成表带和表壳的组装连接。需要拆卸表带和表壳时,同样需要通过拨杆拨动耳咀,使弹弓压缩,让耳咀的两端收入钢通内,使耳咀的两端从表壳的两侧凹槽退出,从而将表带与表壳拆分。因此,该表带和表壳的连接结构存在拆装不够方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连接结构及可穿戴设备,旨在提供一种可拆卸的连接结构,通过转动旋转轴,使嵌件的倒扣和固定件的挡件正对或错位,实现嵌件和固定件的连接或拆卸,且该拆装操作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连接结构,包括:固定件,固定件上开设有空腔;嵌件,嵌件沿轴向开设有通槽,嵌件的一端设有朝通槽延伸的倒扣,嵌件设有倒扣的一端装入空腔内;旋转轴,旋转轴设于空腔内,嵌件至少设有倒扣的一端套设于旋转轴上,旋转轴位于通槽内的一端沿径向凸设有挡件,旋转轴相对固定件旋转形成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旋转轴处于第一位置,嵌件上的倒扣与旋转轴上的挡件沿轴向正对;旋转轴处于第二位置,嵌件上的倒扣与旋转轴上的挡件沿轴向错位。
可选地,空腔的内壁设有限位件,旋转轴沿周向设有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其中,旋转轴处于第一位置,限位件卡接于第一定位槽内;旋转轴处于第二位置,限位件卡接于第二定位槽内。
可选地,连接结构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与旋转轴上远离挡件的一端抵接;其中,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的槽口均朝向嵌件,第一定位槽的端缘和第二定位槽的端缘通过导向斜面连接,嵌件上设有推件,弹性件将旋转轴顶向嵌件,使推件抵接于导向斜面。
可选地,固定件上开设有通孔,且通孔连通空腔,旋转轴远离挡件的一端从通孔中伸出,旋转轴位于固定件外的部分沿周向设有凸缘,且凸缘的外径大于通孔的内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可穿戴设备,如上述的连接结构;带体,嵌件与带体固定连接;壳体,固定件固定设于壳体上。
可选地,嵌件嵌装于带体内,带体具有弹性。
可选地,固定件上还开设有安装孔,壳体上对应开设有螺孔,安装孔和螺孔中穿设有紧固件。
可选地,固定件对应安装孔的位置开设有避位槽,安装孔位于避位槽的槽底。
可选地,嵌件的外周面凸设有卡件,且卡件卡接于带体内。
可选地,穿戴设备为腕戴设备。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固定件上开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旋转轴,嵌件沿轴向开设有通槽,嵌件的一端设有朝通槽延伸的倒扣,嵌件设有倒扣的一端装入空腔内并套设于旋转轴上,旋转轴位于通槽内的一端沿径向凸设有挡件,嵌件用于与可穿戴设备的带体连接,固定件用于与可穿戴设备的壳体连接。当旋转轴相对固定件转动至第一位置时,嵌件上的倒扣与旋转轴上的挡件沿轴向正对,嵌件的倒扣会限制嵌件沿轴向移动,从而实现嵌件和固定件的连接;当旋转轴相对固定件转动至第二位置时,嵌件上的倒扣与旋转轴上的挡件沿轴向错位,嵌件的倒扣不会受到旋转轴的挡件的阻挡,嵌件可以沿轴向自由移动,从而实现嵌件和固定件的拆卸。因此,通过转动旋转轴,使旋转轴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可以调节嵌件的倒扣和固定件的挡件处于卡合状态或脱离状态,从而实现嵌件和固定件之间的连接或拆卸,达到带体和壳体可拆卸连接的目的,且该拆装操作简单、方便、快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穿戴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穿戴设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穿戴设备的连接结构、带体和壳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穿戴设备的带体和连接结构的嵌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穿戴设备的壳体和连接结构的固定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穿戴设备的壳体和连接结构的固定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连接结构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连接结构的固定件的俯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连接结构的旋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连接结构的嵌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001157830000031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00115783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连接结构1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6至10所示,该一种连接结构10,包括:固定件11,固定件11上开设有空腔111;嵌件12,嵌件12沿轴向开设有通槽121,嵌件12的一端设有朝通槽121延伸的倒扣122,嵌件12设有倒扣122 的一端装入空腔111内;旋转轴13,旋转轴13设于空腔111内,嵌件12至少设有倒扣的一端套设于旋转轴13上,旋转轴13位于通槽121内的一端沿径向凸设有挡件131,旋转轴13相对固定件11旋转形成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旋转轴13处于第一位置,嵌件12上的倒扣122与旋转轴13上的挡件131沿轴向正对;旋转轴13处于第二位置,嵌件12上的倒扣122与旋转轴13上的挡件131沿轴向错位。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10,用于穿戴设备中带体20和壳体30的连接,而且是一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穿戴设备可以是穿戴在手部、头部、腰部或脚部等位置的产品,比如手表、手环等智能腕戴设备,本实用新型对穿戴设备的具体种类并不进行限定。以手表为例,手表包括表带和表壳,表带与表壳连接,功能模块设于表壳内,表带可束缚在手部。
具体地,嵌件12用于与可穿戴设备1000的带体20连接,固定件11用于与可穿戴设备1000的壳体30连接,通过该连接结构10,可以实现带体20 和壳体30的可拆卸连接。其中,嵌件12和旋转轴13均大致呈轴状结构,旋转轴13可以自身的轴心为中心作圆周自转运动。而控制旋转轴13转动的具体结构,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比如,可以在旋转轴13上设置伸出固定件11 外的拨杆,或者,可以在壳体30内设置齿轮来带动旋转轴13转动,等等。本实用新型对控制旋转转动的具体结构并不进行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旋转轴13相对固定件11转动形成的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并不限定只有一个,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均可以设置多个,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设置多个时,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可以交替分布。同样地,嵌件12上可以设置多个倒扣122,多个倒扣122沿嵌件12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相应地,旋转轴13上可以设置与倒扣122数量相同的多个挡件131,多个挡件131 沿旋转轴13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容易理解的是,倒扣122和挡件131的数量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数量相关。比如,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均设置为三个,则倒扣122和挡件131的数量也对应设置为三个,此情形下,将旋转轴13相对固定件11转动60度时,旋转轴13处于第一位置,将旋转轴13相对固定件11再次转动60度时,旋转轴13处于第二位置,将旋转轴13相对固定件11再次转动60度时,旋转轴13又处于第一位置,依次类推,通过多个位置,可以提高拆装的灵活性。
其中,当旋转轴13相对固定件11转动至第一位置时,嵌件12上的倒扣 122与旋转轴13上的挡件131沿轴向正对,此时,若将嵌件12从固定件11 的空腔111内取出,则嵌件12的倒扣122会抵接在旋转轴13的挡件131上,故而限制了嵌件12沿轴向的进一步移动,可以保证嵌件12与固定件11二者的相对位置固定,从而实现了嵌件12和固定件11的连接。当旋转轴13相对固定件11转动至第二位置时,嵌件12上的倒扣122与旋转轴13上的挡件131 沿轴向错位,此时,若将嵌件12从固定件11的空腔111内取出,嵌件12的倒扣122不会受到旋转轴13的挡件131的阻挡,嵌件12可以沿轴向自由移动,即嵌件12能够脱离固定件11,从而实现了嵌件12和固定件11的拆卸。
因此,通过转动旋转轴13,使旋转轴13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可以调节嵌件12的倒扣122和固定件11的挡件131处于卡合状态或脱离状态,从而实现嵌件12和固定件11之间的连接或拆卸,且该拆装操作简单、方便、快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至9,空腔111的内壁设有限位件112,旋转轴13沿周向设有第一定位槽133和第二定位槽134;其中,旋转轴13处于第一位置,限位件112卡接于第一定位槽133内;旋转轴13处于第二位置,限位件112卡接于第二定位槽134内。
通过上述设置,当旋转轴13相对固定件11转动至第一位置时,固定件 11上的限位件112卡接于旋转轴13的第一定位槽133内,此时,嵌件12上的倒扣122与旋转轴13上的挡件131沿轴向正对,嵌件12与固定件11二者的相对位置固定,可实现嵌件12和固定件11连接;当旋转轴13相对固定件 11转动至第二位置时,固定件11上的限位件112卡接于旋转轴13的第二定位槽134内,此时,嵌件12上的倒扣122与旋转轴13上的挡件131沿轴向错位,嵌件12可以脱离固定件11,可实现嵌件12和固定件11拆卸。通过旋转轴13上的第一定位槽133和第二定位槽134配合固定件11上的限位件112,可以容易地定位嵌件12相对固定件11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便于嵌件12 和固定件11的拆装操作。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和6,连接结构10还包括:弹性件14,弹性件14 与旋转轴13上远离挡件131的一端抵接;其中,第一定位槽133和第二定位槽134的槽口均朝向嵌件12,第一定位槽133的端缘和第二定位槽134的端缘通过导向斜面135连接,嵌件12上设有推件123,弹性件14将旋转轴13 顶向嵌件12,使推件123抵接于导向斜面135。
本实施例中,旋转轴13的周面设置有定位块132,定位块132朝向嵌件 12的表面部分弯曲形成多个依次间隔分布的第一定位槽133和第二定位槽 134,同时,定位块132朝向嵌件12的表面在第一定位槽133和第二定位槽 134的间隔处形成有多个导向斜面135。其中,第一定位槽133和第二定位槽 134均至少具有一沿旋转轴13轴向延伸的定位面,导向斜面135均朝同一方向倾斜,以保证旋转轴1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切换和定位效果。此外,推件123和限位件112与导向斜面135接触的端面设置成与导向斜面135对应的斜面,可便于旋转轴13的旋转。
拆装时,将嵌件12沿轴向朝空腔111内按压,弹性件14压缩,嵌件12 通过推件123抵接在导向斜面135上,带动旋转轴13沿着按压方向移动,使固定件11上的限位件112从定位槽内滑出,此时,释放按压操作,弹性件14 回弹,将旋转轴13朝嵌件12方向推动,因为第一定位槽133的端缘和第二定位槽134的端缘之间连接有导向斜面135,导向斜面135抵接在固定件11 上的限位件112表面,顺着导向斜面135的倾斜方向,旋转轴13会自动转动并使限位件112滑入到相邻的定位槽内。因此,采用按压操作,通过推件123、弹性件14、限位件112和导向斜面135的配合,旋转轴13能够跟随调节操作相应地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和定位,从而实现嵌件12和固定件11 之间的拆装,且该拆装操作简单方便。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和6,固定件11上开设有通孔113,且通孔113 连通空腔111,旋转轴13远离挡件131的一端从通孔113中伸出,旋转轴13 位于固定件11外的部分沿周向设有凸缘136,且凸缘136的外径大于通孔113 的内径。
本实施例中,旋转轴13远离挡件131的一端从固定件11的通孔113穿出,复位弹性件14的一端与旋转轴13远离挡件131的一端的抵接,复位弹性件14的另一端与穿戴设备的壳体30抵接,从而保证复位弹性件14的伸缩方向与旋转轴13的轴向平行。为了避免旋转轴13在弹性件14的弹力作用下从固定件11的空腔111一侧脱出,旋转轴13位于固定件11外的部分沿周向设有凸缘136,旋转轴13通过凸缘136能够卡于固定件11的通孔113处,从而实现了旋转轴13与固定件11及穿戴设备的壳体30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可穿戴设备1000,如图1至4所示,该可穿戴设备1000包括带体20、壳体30和连接结构10,该主题一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可穿戴设备10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嵌件12与带体20固定连接,固定件11固定设于壳体30上。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4,嵌件12嵌装于带体20内,带体20具有弹性。
容易理解的是,如果带体20是硬性的,那么,为了实现对嵌件12的按压操作,嵌件12必须从带体20中伸出,且带体20和固定件11之间应该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本实施例中,嵌件12整体嵌入在带体20内,为了能够按压嵌件12,以实现嵌件12和固定件11之间的连接或拆卸的调节,带体20 对应设置为具有弹性,即用户能够通过按压带体20上装设有嵌件12的部分,来完成对嵌件12的按压操作。释放按压操作时,带体20装设有嵌件12的部分能够回弹,嵌件12在弹性件14的弹力作用下可以复位。此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带体20设置成具有弹性,可以将嵌件12完全装入到带体20内,不会影响按压嵌件12的操作,并能够实现带体20与壳体30的紧密连接,即,除了嵌件12安装在带体20内,固定件11也容置在带体20内,从而增强了带体20和壳体30的一体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至8,固定件11上还开设有安装孔114,壳体30 上对应开设有螺孔,安装孔114和螺孔中穿设有紧固件116。
本实施例中,固定件11通过紧固件116安装在壳体30上。将固定件11 安装到壳体30上时,首先将固定件11上的安装孔114与壳体30上的螺孔对准,通过紧固件116如螺丝依次穿过安装孔114和螺孔,可以实现固定件11 与壳体30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固定件11设有通孔113的一面朝向壳体30,旋转轴13远离挡件131的一端从固定件11的通孔113穿出,复位弹性件14的一端与旋转轴13远离挡件131的一端的抵接,复位弹性件14的另一端与壳体30抵接,为保证弹性件14伸缩活动所需的空间,壳体30上对应开设有弹簧腔31,且弹簧腔31经由固定件11的通孔113与固定件11的空腔 111连通。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至8,固定件11对应安装孔114的位置开设有避位槽115,安装孔114位于避位槽115的槽底。
本实施例中,固定件11和壳体30通过紧固件116如螺丝固定连接,为了保证带体20和壳体30的紧密连接,固定件11对应安装孔114的位置开设有避位槽115,则紧固件116能够经过避位槽115穿入到安装孔114内,使得紧固件116不会凸出在固定件11外,有利于带体20在与壳体30连接时能够紧贴固定件11和壳体30。
进一步地,嵌件12的外周面凸设有卡件124,且卡件124卡接于带体20 内。
带体20设有嵌件12的一端开设有与嵌件12外形相同的安装腔,嵌件12 嵌装于该安装腔内,嵌件12上的卡件124向嵌件12外侧凸出并与安装腔的内壁卡接,通过该卡件124结构,能够增大嵌件12与带体2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带体20的受力面积,可满足可穿戴设备1000在佩戴于人体时带体20所需的拉力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开设有空腔;
嵌件,所述嵌件沿轴向开设有通槽,所述嵌件的一端设有朝所述通槽延伸的倒扣,所述嵌件设有所述倒扣的一端装入所述空腔内;
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设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嵌件至少设有所述倒扣的一端套设于所述旋转轴上,所述旋转轴位于所述通槽内的一端沿径向凸设有挡件,所述旋转轴相对所述固定件旋转形成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其中,所述旋转轴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嵌件上的所述倒扣与所述旋转轴上的所述挡件沿轴向正对;所述旋转轴处于第二位置,所述嵌件上的所述倒扣与所述旋转轴上的所述挡件沿轴向错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的内壁设有限位件,所述旋转轴沿周向设有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
其中,所述旋转轴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限位件卡接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所述旋转轴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限位件卡接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旋转轴上远离所述挡件的一端抵接;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槽的槽口均朝向所述嵌件,所述第一定位槽的端缘和所述第二定位槽的端缘通过导向斜面连接,所述嵌件上设有推件,所述弹性件将所述旋转轴顶向所述嵌件,使所述推件抵接于所述导向斜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上开设有通孔,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空腔,所述旋转轴远离所述挡件的一端从所述通孔中伸出,所述旋转轴位于所述固定件外的部分沿周向设有凸缘,且所述凸缘的外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内径。
5.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
带体,所述嵌件与所述带体固定连接;
壳体,所述固定件固定设于所述壳体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嵌件嵌装于所述带体内,所述带体具有弹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上还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壳体上对应开设有螺孔,所述安装孔和所述螺孔中穿设有紧固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对应所述安装孔的位置开设有避位槽,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避位槽的槽底。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嵌件的外周面凸设有卡件,且所述卡件卡接于所述带体内。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设备为腕戴设备。
CN202022183049.9U 2020-09-28 2020-09-28 连接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2133078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83049.9U CN213307870U (zh) 2020-09-28 2020-09-28 连接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83049.9U CN213307870U (zh) 2020-09-28 2020-09-28 连接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07870U true CN213307870U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68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83049.9U Active CN213307870U (zh) 2020-09-28 2020-09-28 连接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078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45549A (zh) * 2021-12-21 2022-03-08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45549A (zh) * 2021-12-21 2022-03-08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CN114145549B (zh) * 2021-12-21 2023-12-2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890000076Y1 (ko) 끈 조임구
US10667584B2 (en) Wearable device and main body of wearable device
CN113907496B (zh) 可穿戴设备
CN213307870U (zh) 连接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CN211379892U (zh) 一种表壳装置以及手表
CN112120363A (zh) 可穿戴设备
CN111972791B (zh) 一种便于穿戴的穿戴手环表带固定装置
CN109393668A (zh) 可穿戴设备的连接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可穿戴设备
WO2020259158A1 (zh) 可穿戴设备及表壳组合件
CN110897279A (zh) 快拆模组、表带及腕戴设备
CN110840026A (zh) 表带组件及穿戴设备
JP3083998B2 (ja) 装身具の留め具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CN216316035U (zh) 可穿戴设备
WO2022247240A1 (zh) 头戴组件和头戴显示设备
KR900007984B1 (ko) 시계줄 접속 장치
CN213428722U (zh) 一种可快速拆装的表带及包括该表带的手表
CN216255797U (zh) 一种表带扣
KR200322938Y1 (ko) 낚시대 받침구의 각도조절장치
CN219894889U (zh) 手表表带及手表
CN217471384U (zh) 一种腕戴设备
CN113455791B (zh) 绑带调节机构、带体结构以及腕戴设备
CN218889390U (zh) 表带伸缩机构及智能手表
CN219781764U (zh) 一种表带连接组件和表带
CN116909032B (zh) 绑带调节机构和头戴显示设备
CN219373983U (zh) 表带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