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59009U - 表扣及手表 - Google Patents

表扣及手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59009U
CN211559009U CN201922378563.5U CN201922378563U CN211559009U CN 211559009 U CN211559009 U CN 211559009U CN 201922378563 U CN201922378563 U CN 201922378563U CN 211559009 U CN211559009 U CN 2115590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ch
elastic
pivot
clasp
tail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7856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裘里斯杨
魏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xin Hardware Heyu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xin Hardware Hey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xin Hardware Hey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xin Hardware Hey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7856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590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590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590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表扣及手表,所述表扣包括制框以及装配在所述制框的表带装配组件,所述表带装配组件包括尾片构件、以及用于装配到表带端部的带栓,所述尾片构件设有两个沿表带的长度方向排布并对向设置的第一卡槽,且每一所述第一卡槽内装设有一个弹力件;每一所述第一卡槽沿所述表带的长度方向上的侧壁设有多个第二卡槽,所述带栓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弹力件压紧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一卡槽的侧壁的第二卡槽内,并通过使所述弹力件变形以将所述带栓的两端移送到其他第二卡槽。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个第二卡槽,无需修改表带长度即可实现手表佩戴长度的调节,不仅简化了结构,还降低了操作难度,使得操作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使用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表扣及手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手表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表扣及手表。
背景技术
手表是人们的日常用品之一,用于佩戴于手腕上以进行时间的显示,使用方便且不影响正常活动,实用性相对较高。
目前,市场上的手表的佩戴长度(即佩戴到手腕时的手表总长度)通常无法调节,但由于消费者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包括手腕大小、佩戴习惯等等),因此消费者在手表的佩戴长度尺寸不合适时一般需要找专业人员进行表带长度的修改,从而给消费者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且修改困难,操作不方便,大大影响了手表使用的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针对上述现有手表的佩戴长度无法调节、需要对手表表带的长度进行修改且修改困难、操作不方便以及实用性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表扣及手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表扣,包括制框以及装配在所述制框的表带装配组件,其中:所述表带装配组件包括尾片构件、以及用于装配到表带端部的带栓,所述尾片构件设有两个沿表带的长度方向排布并对向设置的第一卡槽,且每一所述第一卡槽内装设有一个弹力件;
每一所述第一卡槽沿所述表带的长度方向上的侧壁设有多个第二卡槽,所述带栓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弹力件压紧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一卡槽的侧壁的第二卡槽内,并通过使所述弹力件变形以将所述带栓的两端移送到其他第二卡槽。
优选地,每一所述第一卡槽的第二卡槽所在的侧壁具有拆卸口,并通过使所述弹力件变形以将所述带栓的两端从所述拆卸口移出所述第一卡槽。
优选地,所述尾片构件包括第一尾片、第二尾片和第一枢轴,所述第一尾片和第二尾片的一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枢轴枢接到所述制框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尾片和第二尾片的内侧分别具有一个所述第一卡槽。
优选地,所述尾片构件还包括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尾片和第二尾片的第二枢轴,所述第二枢轴平行于所述第一枢轴,且所述第一尾片和第二尾片在所述第二枢轴的联动下绕所述第一枢轴同步旋转。
优选地,所述弹力件具有第一弹力边,并在所述弹力件装配到所述第一卡槽时,所述弹力件的第一弹力边压接贴盖在所述拆卸口和每一所述第二卡槽朝向所述第一卡槽的开口上;
每一所述第一卡槽的拆卸口和多个第二卡槽均位于所述第一卡槽的下侧壁上,且每一所述第一卡槽的拆卸口位于相邻两个第二卡槽之间。
优选地,所述带栓的两个端部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尾片的第二卡槽到所述第二尾片的第二卡槽之间的距离相适配,且在所述带栓的两端压紧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一卡槽的侧壁的第二卡槽内时,所述带栓垂直于所述表带的长度方向。
优选地,所述表扣还包括扣舌组件和用于连接表带的连接制盖;所述扣舌组件的第一端通过第三枢轴铰接固定在所述制框的第二端,所述连接制盖通过第四枢轴铰接固定在所述扣舌组件的第二端,且在所述扣舌组件绕所述第三枢轴旋转扣合到所述制框时,所述连接制盖、扣舌组件及制框呈Z字型叠合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扣舌组件的第二端设有弹簧卡扣装置和用于驱动所述弹簧卡扣装置开合的按钮部,所述制框的首端设有对应所述弹簧卡扣装置的扣合钉,且在所述扣舌组件扣合到所述制框时,所述弹簧卡扣装置在所述按钮部的驱动下扣接到所述扣合钉,并将所述扣舌组件的第二端扣紧固定在所述制框的首端上。
优选地,所述弹力件还包括第二弹力边和弹力连接部,且所述第二弹力边和第一弹力边以平行的方式分别连接在所述弹力连接部的同一侧;并在所述弹力件装配到所述第一卡槽时,所述第一弹力边压接贴合在所述第一卡槽的下侧壁,所述第二弹力边压接贴合在所述第一卡槽的上侧壁;
所述弹力连接部设有对应所述第一枢轴的固定孔位,且在所述第一尾片和第二尾片通过第一枢轴枢接到所述制框时,所述第一枢轴穿过位于所述第一尾片上的弹力件的固定孔位和位于所述第二尾片的弹力件的固定孔位,并通过所述制框的第一端遮挡在每一所述第一卡槽对应所述弹力连接部的开口位置,将所述弹力件限位固定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卡槽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手表,包括表盘和装设在所述表盘上的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所述手表还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表扣,且所述表扣的带栓装配固定在所述第一表带远离所述表盘的一端;所述第二表带远离所述表盘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表扣的连接制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表扣及手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弹力件和多个位于表带长度方向上的第二卡槽,由此可将带栓压紧在不同的第二卡槽内,进而调节连接在带栓上的表带与表扣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无需修改表带长度即可实现手表的佩戴长度的调节,大大提高了使用的实用性;并且,通过使弹力件变形将带栓移送到不同的第二卡槽内的调节方式,不仅便于简化结构设计,还能有效降低了操作难度,使得操作更加方便快捷,无需寻求专业人员帮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表扣的分解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表带装配组件的分解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尾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表扣的调节后拆卸操作的过程示意图,其中:图(a)为带栓的两端分别压紧固定在两个第一卡槽的第二卡槽内的结构示意图;图(b)为带栓的两端分别压紧固定在两个第一卡槽的其他第二卡槽内的结构示意图;图(c)为带栓的两端使弹力件变形移送到拆卸口的结构示意图;图(d)是带栓脱离尾片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表扣的分解的结构示意图,该表扣可应用于手表领域,特别是在佩戴长度可以调节的手表中。本实施例中的表扣包括制框1以及装配在制框1的一端的表带装配组件2,该表带装配组件2主要用于表带与制框1的连接并达成手表佩戴长度的调节功能。
结合图2、3所示,上述表带装配组件2包括尾片构件21、以及用于装配到表带端部的带栓22。在使用时,能够通过带栓22固定连接到尾片构件21,进而使表带的端部与表带装配组件2相连接。
上述尾片构件21设有两个对向设置的第一卡槽211,且两个第一卡槽211均沿表带的长度方向排布,以便于进行带栓22沿表带长度方向的调节设计。另外,两个第一卡槽211内均装设有一个弹力件23,该弹力件23具体可由不锈钢钣金通过折弯工艺一体加工成型,由此可在保证弹力件23具有较好的弹性能力的同时提高结构强度,并且加工方便,还能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当然,弹力件23也可由塑胶材料一体成型,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进一步地,每一个第一卡槽211沿表带的长度方向上的侧壁设有多个第二卡槽212,且每一个第二卡槽212的形状和尺寸均与带栓22的端部形状和尺寸相适配(例如第二卡槽212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戴栓22的端部的直径),便于带栓22的端部能够顺畅且稳定的卡接到第二卡槽212内。并且,多个第二卡槽212沿表带的长度方向排布设置,使带栓22能够沿表带的长度方向选择卡接在不同的第二卡槽212上,由此可调节连接在带栓22上的表带突出于尾片构件21的距离,从而实现表带长度的调节。
结合图4所示,弹力件23压接封盖在对应第一卡槽211上的每一个第二卡槽212的开口上。在使用时,上述带栓22的两端分别通过弹力件23压紧固定在两个第一卡槽211的侧壁的第二卡槽212内。而当需要进行手表的佩戴长度调节时,只需要手持与带栓22连接的表带,驱动表带以带动带栓22挤压弹力件23,使弹力件23克服弹力发生弹性形变,这时,驱动表带带动带栓22移动,将带栓22移送到其他第二卡槽212内。当带栓22移送到其他第二卡槽212内时,弹力件23在弹力的作用下复原,从而将带栓22压紧固定在其他第二卡槽212内,以此完成佩戴长度的调节操作。
上述表扣通过设置弹力件23和多个第二卡槽212,可有效将带栓22压紧固定在不同的第二卡槽212内以调节连接在带栓22上的表带与上述表扣之间的相对位置(即调节连接在带栓22上的表带突出于尾片构件21的长度),从而达成调节功能。区别于现有需要通过加工修改表带的长度以调节佩戴长度的手表,上述表扣无需修改表带长度即可实现手表的佩戴长度调节,不仅能够提高使用的实用性,还能在简化结构设计的同时降低调节操作的难度,使调节操作更加方便快捷,无需专业人员帮助即可完成调节操作,由此可大大提高使用的实用性,便于消费者使用,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实际应用中,每一个第一卡槽211的第二卡槽21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确定,优选设置两个第二卡槽212,避免第二卡槽212的数量过多而使尾片构件21的结构复杂化。
由于每一个第一卡槽211的第二卡槽212所在的侧壁还设有拆卸口213,因此在使用拆卸时,可通过驱动表带带动带栓22挤压弹力件23,使弹力件23发生弹性形变,然后移送带栓22到拆卸口213,由拆卸口213移出第一卡槽211,以此完成拆卸操作。
具体地,上述尾片构件21包括第一尾片214、第二尾片215和第一枢轴216,且第一尾片214和第二尾片215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一枢轴216枢接到制框1的第一端。上述第一尾片214和第二尾片215分别设有对应第一枢轴216的铰接通孔,且在第一尾片214和第二尾片215枢接到制框1的第一端时,第一尾片214和第二尾片215的铰接通孔铰接在第一枢轴216上。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尾片214和第二尾片215的内侧分别具有一个第一卡槽211,这时,第一尾片214内侧的第一卡槽211和第二尾片215内侧的第一卡槽211对向设置,从而保证带栓22的两个端部能够分别压接固定在第一尾片214的第二卡槽212和第二尾片215的第二卡槽212上。
并且,上述带栓22的两个端部的距离与第一尾片214的第二卡槽212到第二尾片215的第二卡槽212之间的距离相适配,且在带栓22的两端压紧固定在两个第一卡槽211的侧壁的第二卡槽212内时,带栓22垂直于表带的长度方向,有利于带栓22的平衡受力,提高手表佩戴时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尾片构件21还包括第三尾片,该第三尾片同样由第一枢轴216枢接在制框1的第一端,且第三尾片位于第一尾片214和第二尾片215之间。
具体地,第三尾片设有与第一卡槽211的形状和尺寸相对应的通孔,且通孔内装设有一个弹力片23。此外,通孔沿皮带长度方向上的侧壁设有多个对应第二卡槽212的多个通槽,且第一枢轴216上还设有对应通槽的卡接部。并在带栓22的两端分别通过弹力件23压紧固定在两个第一卡槽211的侧壁的第二卡槽212内时,第一枢轴216的卡接部通过弹力片23压紧固定在通槽内。
为进一步降低带栓22的调节操作难度,上述尾片构件21还设有分别连接到第一尾片214和第二尾片215的第二枢轴217,且该第二枢轴217平行于第一枢轴216,由此可实现第一尾片214和第二尾片215在第二枢轴217的联动下绕第一枢轴216的同步旋转,避免带栓22的两端无法同时准确且顺畅的卡接到第一尾片214和第二尾片215的第二卡槽212上。在实际应用中,优选将第二枢轴217与第一枢轴216相邻设置,避免第二枢轴217影响带栓22的调节操作,提高带栓22的调节的可操作性。上述第二枢轴217也可由固定杆代替。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尾片214、第二尾片215和第二枢轴217可直接一体加工成型,通过一体加工成型的方式可使第一尾片214和第二尾片215实现同步联动。
上述弹力件23具有第一弹力边231,并在弹力件23装配到第一卡槽211时,弹力件23的第一弹力边231压接贴盖在拆卸口213和每一个第二卡槽212朝向第一卡槽211的开口上,确保能够稳定的将带栓22的两端分别压紧固定在两个第一卡槽211的第二卡槽212内。
为便于操作,且使带栓22的两端能够更加稳定的固定在第二卡槽212内,优选将每一个第一卡槽211的拆卸口213和多个第二卡槽212设于相应的第一卡槽211的下侧壁上,避免带栓22在重力的作用下挤压弹力件23而窜动脱离,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
由于每一个第一卡槽211的拆卸口213位于相邻两个第二卡槽212之间,因此可在增大两个卡槽211之间的距离以提高可调节长度的同时,缩减第一尾片214和第二尾片215在表带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尺寸。
此外,上述表扣还包括扣舌组件3和用于连接表带的连接制盖4。具体地,扣舌组件3的第一端通过第三枢轴铰接固定在制框1的第二端,连接制盖4通过第四枢轴铰接固定在扣舌组件3的第二端,且在扣舌组件3绕第三枢轴旋转扣合到制框1时,连接制盖4、扣舌组件3及制框1呈Z字型叠合在一起,由此实现表扣的长度伸缩,以确保手表能够正常佩戴和拆卸。
进一步地,上述扣舌组件3的第二端设有弹簧卡扣装置和用于驱动弹簧卡扣装置开合的按钮部31。并且,上述制框1的首端设有对应弹簧卡扣装置的扣合钉11。由此,在扣舌组件3扣合到制框1时,弹簧卡扣装置在按钮部31的驱动下可扣接到制框1首端的扣合钉11上,从而将扣舌组件3的第二端扣紧固定在制框1的首端上。
上述弹力件23还包括第二弹力边232和弹力连接部233,且第二弹力边232和第一弹力边231以平行的方式分别连接在弹力连接部233的同一侧。并且,在弹力件23装配到第一卡槽211时,第一弹力边231压接贴合在第一卡槽211的下侧壁,第二弹力边232压接贴合在第一卡槽211的上侧壁。由此方便第一弹力边231的受力,使第一弹力边231能够稳定的压接贴盖在拆卸口213和每一个第二卡槽212朝向第一卡槽211的开口上。
特别地,上述弹力连接部233设有对应第一枢轴216的固定孔位,且在第一尾片214和第二尾片215通过第一枢轴216枢接到制框1时,第一枢轴216穿过位于第一尾片214上的弹力件23的固定孔位、和位于第二尾片215的弹力件23的固定孔位,同时通过制框1的第一端遮挡在每一个第一卡槽211对应弹力连接部233的开口位置,从而可将弹力件23限位固定在相应的第一卡槽211内。
结合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手表,该手表包括表盘、装设在表盘上的第一表带5和第二表带、以及上述的表扣,且该表扣的带栓22装配固定在第一表带5远离表盘的一端,而第二表带远离表盘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上述表扣的连接制盖4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表扣,其特征在于,包括制框以及装配在所述制框的表带装配组件,其中:所述表带装配组件包括尾片构件、以及用于装配到表带端部的带栓,所述尾片构件设有两个沿表带的长度方向排布并对向设置的第一卡槽,且每一所述第一卡槽内装设有一个弹力件;
每一所述第一卡槽沿所述表带的长度方向上的侧壁设有多个第二卡槽,所述带栓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弹力件压紧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一卡槽的侧壁的第二卡槽内,并通过使所述弹力件变形以将所述带栓的两端移送到其他第二卡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扣,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卡槽的第二卡槽所在的侧壁具有拆卸口,并通过使所述弹力件变形以将所述带栓的两端从所述拆卸口移出所述第一卡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片构件包括第一尾片、第二尾片和第一枢轴,所述第一尾片和第二尾片的一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枢轴枢接到所述制框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尾片和第二尾片的内侧分别具有一个所述第一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片构件包括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尾片和第二尾片的第二枢轴,所述第二枢轴平行于所述第一枢轴,且所述第一尾片和第二尾片在所述第二枢轴的联动下绕所述第一枢轴同步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件具有第一弹力边,并在所述弹力件装配到所述第一卡槽时,所述弹力件的第一弹力边压接贴盖在所述拆卸口和每一所述第二卡槽朝向所述第一卡槽的开口上;
每一所述第一卡槽的拆卸口和多个第二卡槽均位于所述第一卡槽的下侧壁上,且每一所述第一卡槽的拆卸口位于相邻两个第二卡槽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栓的两个端部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尾片的第二卡槽到所述第二尾片的第二卡槽之间的距离相适配,且在所述带栓的两端压紧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一卡槽的侧壁的第二卡槽内时,所述带栓垂直于所述表带的长度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扣,其特征在于,所述表扣还包括扣舌组件和用于连接表带的连接制盖;所述扣舌组件的第一端通过第三枢轴铰接固定在所述制框的第二端,所述连接制盖通过第四枢轴铰接固定在所述扣舌组件的第二端,且在所述扣舌组件绕所述第三枢轴旋转扣合到所述制框时,所述连接制盖、扣舌组件及制框呈Z字型叠合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表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扣舌组件的第二端设有弹簧卡扣装置和用于驱动所述弹簧卡扣装置开合的按钮部,所述制框的首端设有对应所述弹簧卡扣装置的扣合钉,且在所述扣舌组件扣合到所述制框时,所述弹簧卡扣装置在所述按钮部的驱动下扣接到所述扣合钉,并将所述扣舌组件的第二端扣紧固定在所述制框的首端上。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件还包括第二弹力边和弹力连接部,且所述第二弹力边和第一弹力边以平行的方式分别连接在所述弹力连接部的同一侧;并在所述弹力件装配到所述第一卡槽时,所述第一弹力边压接贴合在所述第一卡槽的下侧壁,所述第二弹力边压接贴合在所述第一卡槽的上侧壁;
所述弹力连接部设有对应所述第一枢轴的固定孔位,且在所述第一尾片和第二尾片通过第一枢轴枢接到所述制框时,所述第一枢轴穿过位于所述第一尾片上的弹力件的固定孔位和位于所述第二尾片的弹力件的固定孔位,并通过所述制框的第一端遮挡在每一所述第一卡槽对应所述弹力连接部的开口位置,将所述弹力件限位固定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卡槽内。
10.一种手表,包括表盘和装设在所述表盘上的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表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表扣,且所述表扣的带栓装配固定在所述第一表带远离所述表盘的一端;所述第二表带远离所述表盘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表扣的连接制盖。
CN201922378563.5U 2019-12-25 2019-12-25 表扣及手表 Active CN2115590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78563.5U CN211559009U (zh) 2019-12-25 2019-12-25 表扣及手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78563.5U CN211559009U (zh) 2019-12-25 2019-12-25 表扣及手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59009U true CN211559009U (zh) 2020-09-25

Family

ID=72550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78563.5U Active CN211559009U (zh) 2019-12-25 2019-12-25 表扣及手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590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1043A1 (zh) * 2022-09-19 2024-03-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连接结构、表带以及手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1043A1 (zh) * 2022-09-19 2024-03-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连接结构、表带以及手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51193A (en) Mechanism for connecting ornamental parts of wrist watch
RU2358630C2 (ru) Корпус наручных часов, включающий застежку ремешка
US6804867B2 (en) Pull of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GB2037570A (en) Releasable and adjustable end attachment for watchband and the like
WO1995002208A1 (en) Watchband adaptor fitting for a wristwatch casing
EP3157372B1 (en) Adjustable watch strap
CN211559009U (zh) 表扣及手表
CN110403306A (zh) 用于将腕带固定至表壳的装置
WO2020259158A1 (zh) 可穿戴设备及表壳组合件
CN210158134U (zh) 一种便于佩戴的手表表带
CN111920153A (zh) 按压调节表带松紧的表扣及手表
US4359808A (en) Adjustable length strap with non-expansible non-metallic strap members interconnected by a metallic coupling device
CN109991831A (zh) 手表
CN215455890U (zh) 可调节表带松紧的表扣及手表
CN212590718U (zh) 一种可调节弹性表带及手表
CN217137028U (zh) 可调节表带松紧的表扣及手表
US5774952A (en) Size adjuster
CN212661274U (zh) 腕带组件、腕带以及腕戴设备
CN209769237U (zh) 一种卡扣式表带表壳连接结构
CN212697931U (zh) 腕带组件、腕带以及腕戴设备
WO1998042227A1 (fr) Montre-bracelet
CN215455889U (zh) 可调节表带松紧的表扣及手表
EP4046525B1 (en) Anti-disassemble watch buckle and a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CN219762653U (zh) 一种易装拆表带及表头
CN217446900U (zh) 一种表扣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