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80523U - 电梯控制板及电梯控制柜 - Google Patents

电梯控制板及电梯控制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80523U
CN219780523U CN202321175082.4U CN202321175082U CN219780523U CN 219780523 U CN219780523 U CN 219780523U CN 202321175082 U CN202321175082 U CN 202321175082U CN 219780523 U CN219780523 U CN 2197805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interface terminal
board
elevator control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7508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腾飞
严彩忠
杨书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Winone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Winone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Winone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7508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805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805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805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梯控制板及电梯控制柜,电梯控制板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一接口端子、第二电路板及第二接口端子,第一接口端子安装于第一电路板的板面,第一接口端子与第一电路板电连接;第二电路板的板面与第一电路板的板面呈夹角设置,第二电路板安装于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与第一电路板电连接;第二接口端子安装于第二电路板的板面,第二接口端子与第二电路板电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提升电梯控制板上可供接口端子设置的面积,便于对第二电路板与第一电路板进行区分,进而便于对第一电路板上的第一接口端子与第二电路板上的第二接口端子进行区分,利于接线工作开展且便于查线。

Description

电梯控制板及电梯控制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控制板及电梯控制柜。
背景技术
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加,电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电梯控制柜作为电梯控制的核心,其输出给电梯系统的信号是最多的,使得电梯控制柜的电梯控制板上的接口端子繁多,接线密密麻麻,查线较为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梯控制板及电梯控制柜,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电梯控制板上的接口端子繁多,接线密密麻麻,查线较为困难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梯控制板,包括:
第一电路板;
第一接口端子,所述第一接口端子安装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板面,所述第一接口端子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
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的板面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板面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二电路板安装于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
第二接口端子,所述第二接口端子安装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板面,所述第二接口端子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路板的板面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板面垂直;和/或
所述第二电路板和第一接口端子位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同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口端子的接口朝向与所述第二接口端子的接口朝向相同。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口端子的接口朝向与所述第二接口端子的接口朝向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板面平行。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口端子于第一平面的投影为第一投影,所述第二接口端子于所述第一平面的投影为第二投影,所述第一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板面,所述第一投影与所述第二投影至少有部分不重合。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投影相较于所述第二投影位于靠近第一电路板的一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口端子为强电接口端子,所述第二接口端子为弱电接口端子。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路板设有凸起、凹槽中的一种,所述第二电路板设有所述凸起、所述凹槽中的另一种,所述凸起位于所述凹槽,且所述凸起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中设有所述凹槽的一个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电连接件,所述电连接件包括第一电连接部及连接所述第一电连接部的第二电连接部,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电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的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且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二电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电连接部的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且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插接方向、与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的插接方向相同。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梯控制柜,包括:
壳体;
上述的电梯控制板,所述电梯控制板安装于所述壳体内。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罩板,所述罩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同侧,所述罩板用于罩设所述第一接口端子和/或所述第二接口端子。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罩板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接口端子对应的第一窗口及与所述第二接口端子对应的第二窗口。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罩板包括:
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位于所述第二电路板远离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板体用于罩设所述第二接口端子;
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位于所述第一接口端子背离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板体位于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一电路板之间,所述第二板体用于罩设所述第二接口端子;
第三板体,所述第三板体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二接口端子的接口端面所在的一侧,所述第三板体设有与所述第二接口端子对应的第二窗口。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罩板还包括:
第四板体,所述第四板体位于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电路板之间且连接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第四板体位于所述第一接口端子的接口端面所在的一侧,所述第四板体设有与所述第一接口端子对应的第一窗口。
本申请的电梯控制板及电梯控制柜,将电梯控制板设计成包括第一电路板及安装于第一电路板的第二电路板,第一电路板设置有第一接口端子,第二电路板设置有第二接口端子,相较于相关技术中控制板仅包括单块电路板使得接口端子仅设于单块电路板而言,可以提升电梯控制板上可供接口端子设置的面积。将第二电路板的板面与第一电路板的板面呈夹角设置,便于对第二电路板与第一电路板进行区分,进而便于对第一电路板上的第一接口端子与第二电路板上的第二接口端子进行区分,利于接线工作开展且便于查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电梯控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示出的电梯控制板于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示出的电梯控制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电梯控制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示出的电梯控制柜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示出的电梯控制柜的另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电梯控制柜;10、电梯控制板;11、第一电路板;111、凹槽;112、第一板面;113、第二板面;114、第一安装区间;115、第二安装区间;12、第二电路板;121、凸起;122、第三板面;123、第四板面;13、第一接口端子;131、第一接口端面;132、第一背面;133、弯折插针;14、第二接口端子;141、第二接口端面;142、第二背面;143、直插针;15、电连接件;151、第一电连接部;152、第二电连接部;20、壳体;30、罩板;31、第一窗口;32、第二窗口;33、第一板体;34、第二板体;35、第三板体;36、第四板体;37、扎线孔;x、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梯控制板10,电梯控制板10包括第一电路板11、第二电路板12、第一接口端子13及第二接口端子14。
第二电路板12的板面与第一电路板11的板面呈夹角设置,第二电路板12安装于第一电路板11,第二电路板12与第一电路板11电连接;第一接口端子13安装于第一电路板11的板面,第一接口端子13与第一电路板11电连接;第二接口端子14安装于第二电路板12的板面,第二接口端子14与第二电路板12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电路板(例如,第一电路板11、第二电路板12)大多呈薄板状,电路板的多个表面中,侧表面较为细窄,因此,可以将电路板的板面大致看作为其多个表面中除侧表面外的剩余表面,如此,电路板可以大致看作为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板面,电路板的两个板面中的个板面可以设置有接口端子、电子元件等等。电路板的两个板面可以大致平行。
接口端子(例如,第一接口端子13、第二接口端子14)用于与电梯控制板10外的设备连接。电梯控制板10可以包括一个第一接口端子13也可以包括多个第一接口端子13,电梯控制板10可以包括一个第二接口端子14也可以包括多个第二接口端子14,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将电梯控制板10设计成包括第一电路板11及安装于第一电路板11的第二电路板12,第一电路板11设置有第一接口端子13,第二电路板12设置有第二接口端子14,相较于相关技术中控制板仅包括单块电路板使得接口端子仅设于单块电路板而言,可以提升电梯控制板10上可供接口端子设置的面积。
其中,第一电路板11可以为主电路板,第二电路板12可以为扩展电路板,第一电路板11可以相当于相关技术中的仅包括单块电路板的控制板。第一电路板11的尺寸大于第二电路板12的尺寸。
将第二电路板12的板面与第一电路板11的板面呈夹角设置,便于对第二电路板12与第一电路板11进行区分,进而便于对第一电路板11上的第一接口端子13与第二电路板12上的第二接口端子14进行区分,利于接线工作开展且便于查线。
例如,第一接口端子13可以为强电接口端子,第二接口端子14可以为弱电接口端子,即,在第一电路板11布置强电接口端子,在第二电路板12布置弱电接口端子,以对强电接口端子与弱电接口端子的设置区域进行区分,降低接线过程中的出错风险,降低强弱电干扰。其中,强电接口端子用于接强电器件,弱电接口端子用于接弱电器件,强电器件与弱电器件可以大致以器件工作时的电压信号大小进行区分;如,强电器件可以对应工作时电压信号大于或等于48v且小于或等于220v的器件,弱电器件可以对应工作时电压信号小于48v的器件,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强电接口端子的设置形式并不局限于上述形式,强电接口端子可以仅设置于第一电路板11与第二电路板12中的第一电路板11(即,第一接口端子13包括强电接口端子,第二接口端子14不包括强电接口端子)、强电接口端子也可以仅设置于第一电路板11与第二电路板12中的第二电路板12(即,第一接口端子13不包括强电接口端子,第二接口端子14包括强电接口端子)、或者强电接口端子可以既设置于第一电路板11又设置于第二电路板12(即,第二接口端子14包括强电接口端子,第二接口端子14包括强电接口端子)。
需要说明的是,弱电接口端子的设置形式并不局限于上述形式,弱电接口端子可以仅设置于第一电路板11与第二电路板12中的第一电路板11(即,第一接口端子13包括弱电接口端子,第二接口端子14不包括弱电接口端子)、弱电接口端子也可以仅设置于第一电路板11与第二电路板12中的第二电路板12(即,第一接口端子13不包括弱电接口端子,第二接口端子14包括弱电接口端子)、或者弱电接口端子既设置于第一电路板11又设置于第二电路板12(即,第二接口端子14包括弱电接口端子,第二接口端子14包括弱电接口端子)。
第一接口端子13与第二接口端子14中,对应强电接口端子的接口可以大于对应弱电接口端子的接口,以能够通过接口端子的接口尺寸对强电接口端子与弱电接口端子进行区分,降低强电接口端子与弱电接口端子在接线时的接错风险。其中,强电接口端子的接口大于弱电接口端子的接口,强电接口端子对应的强电线的接头也将大于弱电接口端子对应的弱电线的接头,使得强电线的大接头与强电接口端子的大接口连接,弱电线的小接头与弱电接口端子的小接口连接。
第一接口端子13的接口朝向与第二接口端子14的接口朝向相同,以便第一接口端子13与其对应的电线连接时的插接方向与第二接口端子14与其对应的电线连接时的插接方向一致,便于在电梯控制板10的同一方位完成第一接口端子13与第二接口端子14的接线,操作更为方便。
其中,第一接口端子13具有第一接口端面131及与第一接口端面131相背的第一背面132,第一接口端子13的接口设于第一接口端面131,第一接口端子13的接口朝向大致为第一背面132至第一接口端面131所确定的方向。第二接口端子14具有第二接口端面141及与第二接口端面141相背的第二背面142,第二接口端子14的接口设于第二接口端面141,第二接口端子14的接口朝向大致为第二背面142至第二接口端面141所确定的方向。
若第一接口端子13与第二接口端子14的接口朝向为第一方向x,第一方向x可以与第一电路板11的板面平行,也可以与第一电路板11的板面呈夹角设置,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方向x与第一电路板11的板面平行,电线的接头可以以平行于第一电路板11的板面的方向与第一接口端子13及第二接口端子14插接,可以提升电梯控制板10于平行于第一电路板11的板面方向的空间利用率。
若第一方向x与第一电路板11的板面平行,第一背面132将大致与第一电路板11的板面呈夹角设置(例如,垂直等),而第一背面132通常设置有电连接部,第一接口端子13可以通过第一背面132的电连接部与第一电路板11电连接,由于第一背面132大致与第一电路板11的板面呈夹角设置,则第一背面132的电连接部与第一电路板11的板面无法贴合设置,此时,可以选择第一背面132的电连接部与第一电路板11经弯折插针133电连接。
具体地,弯折插针133可以包括呈夹角设置且连接的第一部及第二部,第一部远离第二部的一端可以与第一背面132的电连接部电连接,第二部远离第一部的一端可以与第一电路板11电连接。其中,第一部与第一背面132可以插接固定,并在插接固定时第一部与第一表面的电连接部电连接;第二部与第一电路板11可以插接固定,并在插接固定时第二部与第一电路板11电连接等,对此不作限定。其中,第一部与第二部之间的夹角可以大致为90°,对此不作限定。
若第一方向x与第一电路板11的板面平行,第二背面142将大致与第一电路板11的板面呈夹角设置(例如,垂直等),而第二电路板12的板面大致与第一电路板11的板面呈夹角设置,则可以设计第二背面142大致与第二电路板12的板面贴合,以便第二背面142的电连接部与第二电路板12电连接。例如,可以选择第二背面142的电连接部与第二电路板12经直插针143电连接等等。
进一步地,第二电路板12可以位于第一电路板11的其中一板面所在的一侧。例如,第一电路板11的两个板面分别为第一板面112及第二板面113,第二电路板12可以位于第一电路板11的第一板面112所在的一侧。具体地,第二电路板12可以对应第一板面112的边缘设置,也可以对应第一电路板11的内部设置等等,对此不作限定。
若第一接口端子13与第二接口端子14的接口朝向均为第一方向x,且第一方向x与第一电路板11的板面平行,此时,第一接口端子13与第二接口端子14可以位于第一电路板11与第二电路板12限定出的同一安装区间。例如,第二电路板12的两个板面分别为第三板面122及第四板面123,第三板面122与第一板面112之间可以限定出第一安装区间114和/或第四板面123与第一板面112之间可以限定出第二安装区间115,第一接口端子13与第二接口端子14可以同时设于第一安装区间114或同时设于第二安装区间115。
进一步地,第一接口端子13于第一平面的投影为第一投影,第二接口端子14于第一平面的投影为第二投影,第一平面垂直于第一电路板11的板面,第一投影与第二投影至少有部分不重合,可以避免第一接口端子13与第二接口端子14在接线过程中相互阻碍。
进一步地,若电梯控制板10包括多个第一接口端子13,多个第一接口端子13对应的第一投影可以位于第二投影的同侧,和/或,若电梯控制板10包括多个第二接口端子14,多个第二接口端子14对应的第二投影可以位于第一投影的同侧,可以实现第一接口端子13与第二接口端子14的分层排布,更有利于区分第一接口端子13与第二接口端子14,方便接线。具体地,第一投影可以位于靠近第一电路板11的一侧,第二投影可以位于第一投影远离第一电路板11的一侧。
其中,第二电路板12的板面与第一电路板11的板面呈夹角设置具体为:第二电路板12的板面与第一电路板11的板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180°。进一步地,第二电路板12的板面与第一电路板11的板面之间所夹的锐角可以大于或等于60°且小于或等于90°,例如,60°、65°、70°、75°、80°、85°、90°等等。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电路板12的板面与第一电路板11的板面大致垂直,即,第二电路板12的板面与第一电路板11的板面之间的夹角大致为90°,相较于第二电路板12的板面相对第一电路板11的板面倾斜而言,便于第二电路板12与第一电路板11的安装固定。
具体地,第二电路板12与第一电路板11之间的安装固定方式可以为焊接、胶接、卡合连接等等,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第一电路板11设有凸起121、凹槽111中的一种,第二电路板12设有凸起121、凹槽111中的另一种,凸起121位于凹槽111,且凸起121与第一电路板11和第二电路板12中设有凹槽111的一个固定连接。即,将第一电路板11与第二电路板12之间的安装固定转换成凸起121与凹槽111的安装固定,拆装更为方便。其中,凸起121与第一电路板11和第二电路板12中设置凸起121的一个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以提升二者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其中,凸起121与凹槽111之间可以为过盈配合连接、间隙配合连接等等。
凸起121与凹槽111可以大致沿与第一电路板11的板面垂直的方向延伸,使得凸起121与凹槽111连接时可以大致沿与第一电路板11的板面垂直的方向相互插接。进一步地,凹槽111可以设于第一电路板11,凸起121可以设于第二电路板12,在尺寸较大的第一电路板11设置凹槽111相较于在尺寸较小的第二电路板12设置凹槽111而言,可以提升第二电路板12的结构强度。其中,凹槽111可以贯穿第一电路板11,也可以不贯穿第一电路板11,凸起121可以设于第二电路板12的较为细窄的侧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为提升凸起121于凹槽111内的安装稳固性,凸起121与第一电路板11和第二电路板12中设有凹槽111的一个还焊接连接,使得凸起121安装于凹槽111内时可以实现第一电路板11与第二电路板12的安装预定位,凸起121与第一电路板11和第二电路板12中设有凹槽111的一个焊接时,可以实现凸起121与第一电路板11和第二电路板12中设有凹槽111的一个的稳固连接。具体地,可以于凹槽111的内壁和/或凸起121的外壁涂覆焊接层,使得凸起121位于凹槽111后还可以通过该焊接层焊接固定。
其中,凸起121的横截面可以大致呈长条形,凹槽111的横截面可以大致呈与凸起121的横截面相适配的长条形,凸起121的外壁涂覆焊接层可以为凸起121对应长条形的长边的壁面涂覆焊接层,凹槽111的内壁涂覆焊接层可以为凹槽111对应长条形的长边的壁面涂覆焊接层。需要说明的是,凸起121的横截面的形状并不局限于长条形,其也可以为圆形等等,对此不作限定,凹槽111的横截面的形状大致与凸起121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即可。
凸起12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凹槽111的数量与凸起121的数量相等,凸起121与凹槽111一一对应连接。在凸起121的数量为多个时,相邻两凸起121间隔设置;具体地,多个凸起121可以等间隔设置,多个凸起121之间也可以不等间隔设置,可以根据第一电路板11及第二电路板12上剩余区间合理设计凸起121和凹槽111的分布位置,避免对第一电路板11及第二电路板12上的接口端子、电子元件等设置产生干扰。
需要说明的是,凸起121除了可以设于第一电路板11与第二电路板12中的一个外,在凸起121的数量为多个时,也可以部分凸起121设于第一电路板11,部分凸起121设于第二电路板12。凹槽111除了可以设于第一电路板11与第二电路板12中的一个外,在凹槽111的数量为多个时,也可以部分凹槽111设于第一电路板11,部分凹槽111设于第二电路板12。
请继续参阅图2,电梯控制板10还包括电连接件15,第一电路板11与第二电路板12之间可以经电连接件15电连接。具体地,电连接件15的一端与第一电路板11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电路板12插接且电连接,电连接件15与第一电路板11的插接方向、与凸起121与凹槽111的插接方向相同。如此,在组装电梯控制板10时,可以首先将电连接件15安装于第二电路板12且与第二电路板12电连接,之后再将第二电路板12安装于第一电路板11,使得在凸起121插入凹槽111时电连接件15插入第一电路板11上的对应插口,完成电连接件15与第一电路板11的电连接及第二电路板12与第一电路板11的组装,组装更为方便。
进一步地,电连接件15包括第一电连接部151及连接第一电连接部151的第二电连接部152,第一电连接部151与第二电连接部152电连接,第一电连接部151与第二电连接部152呈夹角设置,第一电连接部151与第一电路板11呈夹角设置,第一电连接部151远离第二电连接部152的一端插接于第一电路板11且与第一电路板11电连接,第二电连接部152与第二电路板12呈夹角设置,第二电连接部152远离第一电连接部151的一端插接于第二电路板12且与第二电路板12电连接。其中,第一电连接部151与第二电连接部152之间的夹角可以大致为90°,电连接件15可以大致为90°的弯折插针,第一电连接部151与第一电路板11之间的夹角可以大致为90°,第二电连接部152与第二电路板12的夹角可以大致为90°。
第二方面,请参阅图4和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梯控制柜1,电梯控制柜1包括壳体20及上述的电梯控制板10,电梯控制板10安装于壳体20内。
请参阅图5和图6,电梯控制柜1还包括罩板30,罩板30与第二电路板12位于第一电路板11的同侧,罩板30用于罩设第一接口端子13和/或第二接口端子14。罩板30可以对第一接口端子13及第二接口端子14进行遮挡,解决安规问题。其中,罩板30可以采用金属、塑料等材料制成,对此不作限定。
罩板30形成有与各第一接口端子13对应的第一窗口31及与各第二接口端子14对应的第二窗口32,避免罩板30的设置对第一接口端子13及第二接口端子14的接线造成影响。
进一步地,罩板30还抵接第二电路板12背离第一电路板11的一侧,以提升电梯控制板10于壳体20内的安装稳定性。
罩板30可以包括第一板体33、第二板体34、第三板体35及第四板体36,第一板体33位于第二电路板12远离第一电路板11的一侧,第一板体33用于罩设第二接口端子14,第二板体34位于第一接口端子13背离第一电路板11的一侧且第二板体34位于第一板体33与第一电路板11之间,第二板体34用于罩设第二接口端子14,第三板体35连接于第一板体33与第二板体34之间且位于第二接口端子14的接口端面所在的一侧,第三板体35设有第二窗口32,第四板体36位于第二板体34与第一电路板11之间且连接第二板体34,第四板体36位于第一接口端子13的接口端面所在的一侧,第四板体36设有第一窗口31。通过罩板30的阶梯设计实现对第一接口端子13与第二接口端子14罩设,使得电梯控制板10与罩板30之间的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缩减电梯控制柜1的体型。
其中,第一板体33可以与第二板体34平行,第一板体33可以与第三板体35及第四板体36垂直。
其中,罩板30的第一板体33、第二板体34、第三板体35及第四板体36可以通过一块板体弯折成型、通过注塑等工艺一体成型、或者通过各个分板焊接成型等等,对此不作限定。
罩板30可以设有扎线孔37,扎线孔37用于固定扎带,进而能够通过扎带对第一接口端子13及第二接口端子14连接的电线进行固定。具体地,第二板体34可以设有扎线孔37。扎线孔37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可以结合实际需求灵活设计。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四个等等。“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电梯控制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路板;
第一接口端子,所述第一接口端子安装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板面,所述第一接口端子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
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的板面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板面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二电路板安装于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
第二接口端子,所述第二接口端子安装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板面,所述第二接口端子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板面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板面垂直;和/或
所述第二电路板和第一接口端子位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同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端子的接口朝向与所述第二接口端子的接口朝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端子的接口朝向与所述第二接口端子的接口朝向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板面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梯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端子于第一平面的投影为第一投影,所述第二接口端子于所述第一平面的投影为第二投影,所述第一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板面,所述第一投影与所述第二投影至少有部分不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投影相较于所述第二投影位于靠近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端子为强电接口端子,所述第二接口端子为弱电接口端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设有凸起、凹槽中的一种,所述第二电路板设有所述凸起、所述凹槽中的另一种,所述凸起位于所述凹槽,且所述凸起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中设有所述凹槽的一个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控制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连接件,所述电连接件包括第一电连接部及连接所述第一电连接部的第二电连接部,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电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的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且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二电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电连接部的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且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插接方向、与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的插接方向相同。
10.一种电梯控制柜,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控制板,所述电梯控制板安装于所述壳体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控制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罩板,所述罩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同侧,所述罩板用于罩设所述第一接口端子和/或所述第二接口端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梯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罩板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接口端子对应的第一窗口及与所述第二接口端子对应的第二窗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梯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罩板包括:
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位于所述第二电路板远离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板体用于罩设所述第二接口端子;
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位于所述第一接口端子背离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板体位于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一电路板之间,所述第二板体用于罩设所述第二接口端子;
第三板体,所述第三板体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二接口端子的接口端面所在的一侧,所述第三板体设有与所述第二接口端子对应的第二窗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梯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罩板还包括:
第四板体,所述第四板体位于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电路板之间且连接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第四板体位于所述第一接口端子的接口端面所在的一侧,所述第四板体设有与所述第一接口端子对应的第一窗口。
CN202321175082.4U 2023-05-15 2023-05-15 电梯控制板及电梯控制柜 Active CN2197805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75082.4U CN219780523U (zh) 2023-05-15 2023-05-15 电梯控制板及电梯控制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75082.4U CN219780523U (zh) 2023-05-15 2023-05-15 电梯控制板及电梯控制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80523U true CN219780523U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38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75082.4U Active CN219780523U (zh) 2023-05-15 2023-05-15 电梯控制板及电梯控制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805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90048538A (ko) 기판 접속용 커넥터
CN219780523U (zh) 电梯控制板及电梯控制柜
CN219477044U (zh) 直头线端连接器
US20030036313A1 (en) Plug connector with adapter
JPH09245862A (ja) 端子台
JPH08250165A (ja) アース構造
US20060128213A1 (en) Connector and nut holding structure for connector
CN210403488U (zh) 一种自带一次线圈和磁屏蔽的电流互感器
CN107706571B (zh) 电机
JP3123391B2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組付け方法
CN219498289U (zh) 塔式插座
US7021956B2 (en)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terminal
JP2021061190A (ja) 導電部材を保持する保持部材を有するコネクタ
CN220368195U (zh) 板端连接器
JP4044646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12850151U (zh) 接线端子、电路板以及电机
CN221010405U (zh) 一种线路板模块及电能表
CN219535008U (zh) 插针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9350757U (zh)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20233639U (zh) 电源连接器
CN219937417U (zh) 一种网口连接器
CN216903605U (zh) 屏蔽板及母端连接器
JPH051112Y2 (zh)
CN211879702U (zh) 一种转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19086656U (zh) 防护结构、环网柜及环网柜并柜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