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75584U - 一种led照明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led照明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75584U
CN219775584U CN202320065117.2U CN202320065117U CN219775584U CN 219775584 U CN219775584 U CN 219775584U CN 202320065117 U CN202320065117 U CN 202320065117U CN 219775584 U CN219775584 U CN 2197755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d
optical
led lighting
lighting devic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6511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名斌
张志超
张东梅
许吉锋
江涛
林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xing Super Lighti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xing Super Lighti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xing Super Lighti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xing Super Lighti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190000185.XU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2217805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755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755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ED照明设备,包括:底座,其具有底板及侧壁,所述底板与所述侧壁之间形成一凹腔;光学构件,其整体罩于所述底座在LED照明设备的出光方向的一侧;以及光源,其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凹腔内,所述光源包括若干LED阵列,所述LED阵列包括LED灯珠,所述光学构件包括光学单元及安装单元,所述光学单元包括若干第一光学构件及若干第二光学构件,所述LED灯珠和第一光学构件之间的距离控制在6至15毫米之间,避免视觉上产生颗粒感。

Description

一种LED照明设备
本实用新型申请是申请日为2021年12月31日,申请号为202190000185.X,发明名称为“一种LED照明设备”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LED照明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LED照明设备。
背景技术
LED照明因为具有节能、寿命长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现有技术中的LED灯具,常见的包括平板灯和格栅灯。
LED照明设备普遍通过若干LED灯珠来作为光源,LED灯珠发光具有单向发光特性,该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光线过于集中,在实际产品中产生眩光问题,故现有LED照明设备中通常需要设置灯罩、透镜、扩散板或导光板中的至少两组,以达到均匀出光,降低眩光的效果,即LED光源出射需要经过至少两组元件的处理后才能出射到LED照明设备的外部,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光损失,多组元件堆叠存在一定的散热阻碍。
现有技术中,常见LED灯具包括平板灯和格栅灯,平板灯需要导光板和扩散板,光损大且不利于控制成本,格栅灯格栅成本高,且格栅处易形成暗区。
综上所述,鉴于现有技术的LED照明设备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如何设计LED照明设备,通过尽量少的器件来解决眩光问题和散热问题,并保证出光均匀,是亟待本领域技术人员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此摘要描述关于本实用新型的许多实施例。然而所述词汇本实用新型仅仅用来描述在此说明书中揭露的某些实施例(不管是否已在权利要求项中),而不是所有可能的实施例的完整描述。以上被描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特征或方面的某些实施例可以不同方式合并以形成LED照明设备或其中一部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新的LED照明设备,以及各个方面的特征,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LED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其具有底板及侧壁,所述底板与所述侧壁之间形成一凹腔;
光学构件,其整体罩于所述底座在LED照明设备的出光方向的一侧,所述光学构件为一体式结构构成;
光源,其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凹腔内,所述光源包括若干LED阵列,所述LED阵列包括LED灯珠;以及
电源,其设置于所述光学构件与所述底座之间;
所述光学构件包括光学单元及安装单元,所述光学单元包括若干第一光学构件和与所述第一光学构件对应的第二光学构件;
所述底板包括若干凹槽,所述LED阵列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凹槽,所述LED阵列包括的LED灯珠与所述第一光学构件之间无阻隔且距离保持在6至15毫米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LED灯珠之间的中心距离大于4毫米或4.5毫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LED灯珠出射光线直接投射于所述第一光学构件的内表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LED灯珠的投射区域面积大于500平方毫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投射区域的光照强度小于50000勒克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LED灯珠的投射区域为m,所述LED灯珠间的投射区域的照度小于等于5L/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LED灯珠的总投射区域面积为M,所述LED灯珠之间存在投射区域重叠,至少两组所述投射区域面积的重叠面积为所述总投射区域面积M的30%以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至少四组投射区域面积的叠加面积为所述总投射区域面积的25%以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光源出光直接投射至所述光学构件,透过所述光学构件后出射至所述LED照明设备外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构件具有弧形或球形截面,且所述光学构件具有光扩散功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中所述光学构件以其本身材料特性或设置扩散层/膜实现光扩散功能。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光学构件集成了多种功能与一体,减少了LED照明设备中如灯罩、透镜、扩散板或导光板灯配置,降低了难度和生产成本的同时实现原有功能;通过在底板设置凹槽结构容纳LED灯条,来保证LED灯珠与光学构件的距离控制在预定范围内并且不对LED灯具的高度造成负面影响;通过集成功能的光学构件,来减少LED灯具的热阻层,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LED照明设备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处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LED照明设备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LED照明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1去掉光学构件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C处的放大图;
图8是光学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底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一实施例中的LED照明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11是一实施例中的LED照明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12是一实施例中的LED照明设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的D处的放大图;
图14是图12中的E处的放大图;
图15一实施例中的LED照明设备去掉光学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一实施例中的光学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是一实施例中的LED照明设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的F处的放大图;
图19是LED灯珠的出光示意图;
图20是LED阵列的出光示意图;
图21是一实施例中的LED照明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2是一实施例中的LED照明设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2中的G处的放大图;
图24是安装结构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25是图22中H处的放大图;
图26是一些实施例中的LED照明设备的后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27是一些实施例中的LED照明设备的后视结构示意图二;
图28是一些实施例中的LED照明设备的后视结构示意图三;
图29是一实施例中的LED照明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0是图29中的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1是一实施例中的LED照明设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2是图31中J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3是一实施例中的LED照明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4是一实施例中的LED照明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5是一实施例中的LED照明设备的剖视图一;
图36是图35中K处的放大图;
图37是一实施例中的LED照明设备的剖视图二,其显示与图35不同方向的剖面;
图38是图37中的L处的放大图;
图39是一实施例中的LED照明设备水平安装并向下出光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0是一实施例中的LED照明设备水平安装并向下出光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1是一实施例中的LED照明设备水平安装并向下出光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2是一实施例中的LED照明设备水平安装并向下出光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更完整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这些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诸多不同的形式体现,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中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为彻底且完整的,并且将向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完全地传达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同的标号在图中指示相同的元件。
将理解的是,尽管用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使用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应由这些用语限制。这些用语仅用于将一种元件与另一种元件彼此区分开。例如,第一元件可被称为第二元件,并且类似地,第二元件可被称为第一元件,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当在本文中使用时,用语“和/或”包含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组合和全部组合。
将理解的是,当诸如层、区域或衬底的元件称为“在”另一个元件“上”或延伸“到”另一个元件“之上”时,元件可直接地在另一个元件上或直接地延伸到另一个元件之上,或也可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地,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地在”另一个元件“上”或“直接地延伸到”另一个元件“之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还将理解的是,当元件称为“连接”或“联接”到另一个元件上时,其可直接地连接或联接到另一个元件上,或可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地,当元件称为“直接地连接”或“直接地联接”到另一个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可在本文中使用诸如“下方”或“上方”或“上部”或“下部”或“水平”或“垂直”的相对用语来描述如图中所图示的一个元件、层或区域与另一个元件、层或区域的关系。将理解的是,这些用语意在涵盖除图中所描绘的定向之外的不同的器件定向。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垂直”、“水平”、“平行”定义为:包括在标准定义的基础上±10%的情形。例如,垂直通常指相对基准线夹角为90度,但在本实用新型中,垂直指的是包括80度至100以内的情形。
本文中使用的用语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且并非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当在本文中使用时,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说明,否则单数形式“一种”、“一个”和“该”意在也包含复数形式。还将理解的是,当在本文中使用时,用语“包括”、“包括了”、“包含”和/或“包含了”指定了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或增加。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含技术和科学用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还将理解的是,本文中使用的用语应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本说明书的上下文和相关领域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的意义来解释,除非在本文中明确地如此限定。
除非另外明确地声明,否则比较性数量用语(诸如“小于”和“大于”)意在涵盖相等的概念。作为示例,“小于”不仅可表示最严格的数学意义上的“小于”,而且也可表示“小于或等于”。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LED照明设备,该LED照明设备包括:底座1、光源2、光学构件3及电源4。其中光源2与电源4电性连接,光源2设置在底座1上,光学构件3设置于光源2的出光方向。
参见图9,本实施例中的底座1具有底板11及侧壁12,侧壁12设置于底板11的外缘,以在侧壁12及底板11之间形成一凹腔101。光源2设置于该凹腔101内。底座1可采用金属制成,如可采用铁或不锈钢制成,以增加其散热性能。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为一体式结构构成,侧壁12直接相对底板11折弯而形成。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为一体式结构构成,其通过冲压或拉伸而直接形成,使其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也可采用塑料材质。
参见图6和图7,本实施例中,光源2可直接固定至底座1的底板11上。具体的,光源2包括LED灯珠21和电路板22,其中,LED灯珠21固定在电路板22上,光源2通过电路板22而直接固定至底座1的底板11。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22通过粘接的方式直接固定至底座1的底板11。一些实施例中,光源2可通过电路板22而卡接在底座1的底板11上。一些实施例中,光源2可通过焊接直接固定至底座2的底板11。上述实施例中,光源2均与底座1的底板形成热传导路径,以使LED灯珠21工作时产生的热,可快速热传导至底座1,并通过底座1进行散热,以提高散热效率。参见图6,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22上的LED灯珠21设置有两列。参见图13和图15,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22上的LED灯珠21设置有1列。
参见图12、图13和图15,一实施例中,底座1上可设置有定位单元102,以用于定位光源2。定位单元102包括设于底板11上的条形的凹槽,而光源2的电路板22至少部分或全部容置于凹槽内,以将电路板22的位置相对固定的配置为底板11。另外,于底板11上冲压形成凹槽,相当于在底板11上设置了加强筋,可增加底板11抗挠曲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电路板22的厚度尺寸大致与凹槽的深度尺寸相同。电连接单元24可贴覆在底板11上,并与位于凹槽内的电路板22电连接。电连接单元24贴覆于底板11,可压紧电路板22,以限制电路板22的松动。另外,电连接单元24可与底板11固定,例如通过胶或螺丝等进行固定,以此增加其稳定性,防止因电连接单元24的松动,而导致电连接单元24与电路板22的电连接因脱离而失效。
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中,光学构件3包括光学单元31及安装单元32,安装单元32与底座1对应匹配。具体的,安装单元32与底座1的侧壁12连接。安装单元32可设置于侧壁12的内侧或外侧。本实施例中,安装单元32设置于侧壁12的外侧,以使光学构件3整体罩于底座1在LED照明设备的出光方向的一侧。当LED照明设备安装于天花板时,底座1不外露,用户无法直接看到底座1。光学单元31仅设置一组。
参见图10和图16,一实施例中,安装单元32包括设置于光学构件3上的孔洞302。相应的,底座1上也设置对应孔洞302的孔洞,因此,可通过铆钉穿过光学构件3及底座1相互对应的孔洞,并将光学构件3与底座1固定。
参见图21至图24,一实施例中,安装单元32设置于光学构件3的外缘,并包括一壁部321,壁部321围绕底座1的侧壁12而设置,并设于侧壁12的外侧。壁部321上设置一弯折部3211,弯折部3211在LED照明设备的厚度方向上包覆或抵接侧壁12的端部,因此可通过弯折部3211及光学构件3本身而夹住侧壁12,以使光学构件3固定至底座1上。并且,通过这种固定方式,无需设置紧固件(如螺栓、铆钉等)而将光学构件3与底座1固定,可防止紧固件设置于光学构件3的出光面而影响光学构件3的出光(例如光学构件3的出光面因设置紧固件而造成的局部的暗点),且可保证光学构件1的外表的完整性及美观度。
光学构件3采用塑料材质成型。当光学构件3套于底座1外时,可通过热压使光线构件3的壁部321变形,以形成弯折部3211。
其他实施例中,光学构件3套于底座1外时,壁部321与底座1的侧壁12也可通过卡扣、紧固件等进行固定。
上述通过光学构件3的壁部321设置于侧壁12外侧并固定的方式,可简化结构,以此减小灯具的边框,提升美观度及出光效果,减小因边框而造成的暗区。
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中的光学单元31包括若干第一光学构件311(透光部件),光源2工作时产生的光可从第一光学构件311透过。光源2包括若干LED阵列23,LED阵列23包括至少一个LED灯珠21。本实施例中,每个LED阵列23包括多个LED灯珠21。LED阵列23对应于第一光学构件311,也就是说,LED阵列23与第一光学构件311一一对应配置,两者设置有相同的数量。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设置为第一光学构件311的数量大于LED阵列23的数量。
本实施例中,LED阵列23中LED灯珠21仅对应于第一光学构件311,也就是说,LED阵列23中的灯珠21完全被第一光学构件311覆盖。LED阵列23中的LED灯珠21工作时产生的光至少一部分从第一光学构件311射出。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光学构件311具有一出光面3111,该出光面3111与LED阵列23的LED灯珠21之间具有间距,LED灯珠21工作时产生的光从出光面3111射出。
参见图6和图7,本实施例中,LED阵列23的多个LED灯珠21沿一第一方向设置。第一光学构件311(或出光面3111)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
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中,出光面3111具有一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主体部31111及位于主体部31111的第一方向上的两端的端部31112。其中,主体部31111的截面(在出光面3111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弧形,而端部31112配置为一弧形面,从而使得出光面3111具有更好的出光效果。另外,弧形面相比平面,LED灯珠21发出的光射至弧形面时,光反射减少,可提高出光效率,从而增加光效。并且,出光面3111相对第二光学构件312更靠近LED灯珠21,LED灯珠21工作时,出光面3111处相比第二光学构件312具有更高的温度,因此,出光面3111采用弧形,可提升结构强度,受热时,具有更佳的抗形变性能。在其他实施例中,出光面3111也可配置为一球形面或一平面。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光学构件311配置为具有光扩散功能,以增加光源2的出光角度,同时避免光线集中,而造成视觉的不舒适性。一实施例中,第一光学构件311以其自身的材料属性而具有光扩散功能,如采用塑料或亚克力材质。一实施例中,第一光学构件311在其表面涂覆扩散涂层或设置扩散膜(图未示),以使其具有光扩散功能。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光学单元31还具有若干与第一光学构件311对应的第二光学构件312(防眩光部件),第二光学构件312配置为反射至少一部分从第一光学构件311射出的光,并且从第一光学构件311射出的至少一部分光从第二光学构件312透过。从第二光学构件312透过的光的至少一部分可从相邻的第二光学构件312处射出,或者从第二光学构件312透过的光的至少一部分,经反射后,从该第二光学构件312射出,以避免在第二光学构件312处形成暗区,从而可提升LED照明设备点亮时的美观度。另外,第二光学构件312反射至少一部分从第一光学构件311射出的光,其起到一定的挡光作用,可降低眩光。
参见图4,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光学构件311宽度方向的截面上,第一光学构件311具有一底部的中点。第二光学构件312在LED照明设备的高度方向上具有一近端及一远端,其中,近端相比远端更靠近与之相配的光源2。远端为第二光学构件312在LED照明设备的高度方向上的最底端。中点与远端的连线与LED照明设备的下端面(第二连接壁314所在平面)的夹角a为10度至45之间。进一步的,中点与远端的连线与LED照明设备的下端面(第二连接壁314所在平面)的夹角a为25度至35度之间。以此,可遮蔽一部分从第一光学构件311的直接出光,降低眩光。
第二光学构件312包括一组或多组光学壁3121,光学壁3121配置为具有反射及透光的功能。光学壁3121围绕第一光学构件311而设置。本实施例中,一组第二光学构件312具有4组光学壁3121,4组光学壁3121依次连接,且光学壁3121配置为平面。一些实施例中,一组第二光学构件312可仅具有一组光学壁3121,该光学壁3121的截面形状为环形。光学壁3121可为一斜面,其相对底板11而倾斜设置。如图10和图16所示,一实施例中,相邻的光学壁3121之间平滑过渡,如采用圆弧过渡,以避免在相邻的光学壁3121之间的夹角处形成暗区,且可使相邻的光学壁3121之间处具有更好的反射效果。
参见图4,本实施例中,相邻的第二光学构件312的光学壁3121通过一第一连接壁313连接。从第二光学构件312透过的光的至少一部分从第一连接壁313射出,以避免在第一连接壁313处形成暗区。第一连接壁313的厚度大于光学壁3121的厚度,以提供更好的连接强度,并且,光学壁3121更薄的设置,使得光学壁3121处具有更少的光损。
参见图1和图8,本实施例中,第二光学构件312上可设置加强结构316,以提升结构强度。具体的,相邻的第二光学构件312的光学壁3121之间设置加强结构316。也就是说,相邻的第二光学构件312之间的光学壁3121通过加强结构316连接。本实施例中,加强结构316为一薄壁结构。
参见图1和图5,本实施例中,光学单元31还包括第二连接壁314,安装单元32与相邻的第二光学构件312之间通过第二连接壁314连接,从第二光学构件312透过的光的至少一部分从第二连接壁314射出,以避免在第二连接壁314处形成暗区。
参见图12和图14,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壁314与端壁13毗邻。并且,第二连接壁314的表面大致同端壁13平齐,以增加美观性。本实施例中,端壁13处设置一内凹部131,第二连接壁314置于内凹部131处,以此使得第二连接壁314的表面同端壁13平齐或大致平齐。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光学构件311和第二光学构件312的壁厚分别小于第一连接壁313或第二连接壁314的壁厚。第一光学构件311主要用于光源2的出光(壁厚过厚将会增加光损),第二光学构件312主要用于反射和透光(壁厚过厚将会增加光损),而第一连接壁313和第二连接壁314主要用于结构连接,需保证强度,因此上述的壁厚设置,可分别满足光学和结构上的要求。
本实施例中,光学构件3为一体式结构构成。
参见图1至图6,本实施例中,光学构件3具有对应于底座1的底板11的第一区域301,及对应于侧壁12的第二区域302。其中,第二区域302配置为用于与侧壁12进行连接。具体的,第二区域302配置前述的安装单元32。本实施例中,LED照明设备工作时,光源2被点亮,第一区域301的至少80%的区域具有光线射出,以获得较为均匀的出光。进一步的,LED照明设备工作时,光源2被点亮,第一区域301的至少90%的区域具有光线射出,以获得较为均匀的出光。更进一步的,LED照明设备工作时,光源2被点亮,第一区域301上的区域均具有光线射出,以获得均匀的出光。
本实施例中,第一区域301可包括前述的第一光学构件311、第二光学构件312、第一连接壁313及第二连接壁314。
参见图6和图7,本实施例中的电路板22可设置多组,每组电路板22上可设置一组或多组LED阵列。本实施例还包括一电连接单元24,不同电路板22上的LED灯珠21之间通过电连接单元24实现电连接。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单元24采用导线。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单元24采用柔性电路板,且柔性电路版直接与电路板22焊接固定,具体的,电连接单元24贴覆于电路板22上,并直接与多组电路板22焊接,从而实现电性连接。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单元24采用PCB板进行连接。
参见图5,本实施例中,光学单元31可设置多组,例如2组或4组。相邻的光学单元31之间通过第三连接壁315连接。第三连接壁315与底板11之间形成容置空间,电源4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由于电源4设置于LED照明设备内部,相比将电源4设置于底座1外部,电源4不会占用LED照明设备的额外的高度空间,可降低LED照明设备的高度。本实施例中,LED照明设备的高度小于35毫米。进一步的,LED照明设备的高度小于30毫米。更进一步的,LED照明设备的高度为20毫米至30毫米之间。
参见图10至图14,一实施例中,电源4也可设置于底板11的背面,此时,便无需在光学单元31上设置容置空间,即无需设置第三连接壁315(如图3和图5所示),使得光学单元31的连续性更好,提升出光效果及外形的美观度。
一实施例中,底座1上进一步设置端壁13,端壁13形成于底座1的外缘,并与侧壁12连接。端壁13与底板11平行或大致平行设置。侧壁12与端壁13形成容置空间(端壁13与底板11之间具有高低落差,电源4至少部分配置于该高度落差内),电源4高度方向上至少部分位于容置空间内,以此减小电源4占LED照明设备的高度空间。
一实施例中,电源4的高度方向上的至少一半位于容置空间内。电源4的长度尺寸占底座1的长度尺寸的80%、85%、90%或95%以上,以此,电源4可增加底座1的长度方向上的结构强度。
参见图21至图25,一实施例中,电源设置于底座1与光学构件3之间。具体的,底座1表面往外(往底座1背面)凸设形成凸部103,凸部103于底座1的正面形成凹形部104,电源可部分或全部位于凹形部104内。进一步的,底座1上可设置一盖体105,盖体105盖设于凹形部104处,从而在凹形部104与盖体105之间形成容置空间106。电源位于容置空间106内部。盖体105凸设于底座1的正面,因此,容置空间106的体积是大于凹形部104的体积。
上述实施例中,电源无需在额外设置单独的电源盒,可简化结构,节约成本。
如图26和图27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凸部103设置有一组。当两组LED照明设备背对背叠置时,将其中一组LED照明设备转动一定角度(如90度、180度或270度),则两组LED照明设备的凸部103错位设置,以使两组LED照明设备背对背叠置时,其总高度小于单组LED照明设备的高度的2倍。因此,两组或多组LED照明设备以上述方法叠置时,可减小包装尺寸,降低运输成本。本实施例中,在LED照明设备背面建立坐标系,以LED照明设备的中心为原点,则凸部103可完全位于其中一个象限内(如图27所示),或完全位于两个象限内(如图26所示)。
如图28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凸部103设置有两组,两组凸部103之间具有间隙107。两组凸部103可沿同一方向延伸设置,例如沿LED照明设备的长度或宽度方向上。当两组LED照明设备背对背叠置时,将其中一组LED照明设备旋转90度,两组LED照明设备的凸部103错位设置,以使两组LED照明设备背对背叠置时,其总高度小于单组LED照明设备的高度的2倍,而间隙107的设置,可防止两组LED照明设备背对背叠置,两组凸部103相互的干涉。本实施例中,间隙107位于底座1的中心处,且其在凸部103的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凸部103的宽度尺寸。
如图25、图29和图30所示,本实施例中,凸部103位于LED照明设备(底座1)的长度或宽度方向上中间位置,以使LED照明设备整体大致上为对称结构。本实施例中,通过一组盖体105分别与两组凹形部104配合。盖体105上设置有插接壁1051,而底座1上相应的设置插接孔108,将盖体105上的插接壁1051插入底座1的插接孔108时,便可将盖体105固定至底座1。
LED灯珠21与盖体105的距离控制在大于15mm。另外,盖体105的侧壁与底座1的表面的夹角a可控制在大于120度。以此,可防止或减小盖体105对LED灯珠21出光的影响。
请参见图14,一实施例中的LED照明设备还可包括挂撑件5,挂撑件5配置为用于将LED照明设备安装至天花板的支架(俗称龙骨)上。挂撑件5可采用金属材质,如铜或铁等。挂撑件5的一端固定于端壁13上,另一端可相应进行弯折,以将其挂至支架上。
参见图14,图17至图20,LED阵列23的LED灯珠21,其光束角为A,光束角的定义(光强达到法线光强的50%处、两边所形成的夹角为光束角)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可选的,光束角A的取值可在100至130度之间。LED灯珠21于光束角A边界为范围而投射至第一光学构件311的内表面,并于第一光学构件311的内表面上形成投射区域m(投射区域m为曲面或平面或其他不规则的面),投射区域m的面积大于500平方毫米。为避免LED灯珠21点亮时,于第一光学构件311上形成颗粒感,在不考虑邻近的LED灯珠21的影响的情况下,投射区域m上的光照强度要小于50000勒克斯。
投射区域m的面积大小取决于LED灯珠21至第一光学构件311的距离。当该距离越大时,则光学单元3的厚度则越大(会造成整灯厚度提升),其不利于成本的控制,而该距离越小时,则可能使投射区域m面积小于500平方毫米,使得照度不易控制,并形成颗粒感。因而,本实施例中,将LED灯珠21至第一光学构件311的距离控制在6至15毫米之间。并且,在不考虑邻近的LED灯珠21的影响的情况下,投射区域m上的光照强度要大于10000勒克斯。当投射区域m非平面时,可将LED灯珠21表面中心于光束角A范围内至第一光学构件311的最短距离作为上述欲控制的距离。
LED灯珠21的光通量为L。在LED阵列23中的LED灯珠21仅设置一排的情况下,同一LED阵列23的LED灯珠21于第一光学构件311内表面上的投射区域m可有部分重叠。考虑到不同LED灯珠21的投射区域m于第一光学构件311内表面上的叠加,任意一投射区域m内的任意位置的照度不超过5L/m,以防止LED灯珠21的投射区域m叠加时形成强光。一实施例中,任意一投射区域m内的任意位置的照度不超过4L/m,以防止LED灯珠21的投射区域m叠加时形成强光。一实施例中,任意一投射区域m内的任意位置的照度不超过3L/m,以防止LED灯珠21的投射区域m叠加时形成强光。一实施例中,任意一投射区域m内的任意位置的照度不超过2L/m,以防止LED灯珠21的投射区域m叠加时形成强光。
影响LED灯珠21的投射区域m叠加的因素之一有LED灯珠21之间的距离。一实施例中,将LED灯珠21之间的中心距控制在大于4mm或4.5mm以上。
一实施例中,LED阵列23中的LED灯珠的数量为n个,任意一投射区域m的任意区域所叠加的投射区域m的数量小于等于n。一实施例中,LED阵列23中的LED灯珠的数量为n个,任意一投射区域m的任意区域所叠加的投射区域m的数量小于n。
第一光学构件311内表面上的总投射区域面积为M。作为示例,以图20作为说明,当LED阵列23具有两颗LED灯珠21,两颗LED灯珠21的投射区域m有重叠,则第一光学构件311内表面上的总投射区域面积为M为两颗LED灯珠21与第一光学构件311内表面的投射区域m的边界构成,即总投射区域M的面积为两颗LED灯珠21于第一光学构件311内表面的投射区域m的面积之和再减去重叠区域的面积。
光束角A的光轴附近的发光强度大于光束角A边界区域的发光强度,即单看一投射区域m,其范围内的光照强度并不均匀。因此,可进行如下设置,即第一光学构件311内表面上的总投射区域面积M中,有30%、35%、或40%以上区域具有至少两组投射面积m的叠加,以提升总投射面积M内的光照的均匀性。但为了避免过多的投射区域m的叠加,并造成光照强度的不均匀,可将第一光学构件311内表面上的总投射区域面积M中,设置不超过25%、20%或18%的区域具有4组或以上的投射面积m的叠加。
基于以上,本实施例在仅设置1光学单元(不设置透镜)的情况下,可实现出光的均匀性,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材料成本。
如图21、图31和图32所示,一实施例中,第一光学构件311内(第一光学构件311与底座1的表面之间)形成第一腔体3001,相邻的第二光学构件312之间形成第二腔体3002。第一光学构件311在其长度方向上连接至第二光学构件312的光学壁3121,并且使第一腔体3001和第二腔体3002连通。当LED灯珠21发光时,至少部分光线经过底座1和第一光学构件311的反射后,进入到第二腔体3002,并从相应的光学壁3121和/或第一连接壁313透出,以提升光学构件3的出光效果。
如图33至图38所示,一实施例中,第一光学构件311内(第一光学构件311与底座1的表面之间)形成第一腔体3001,相邻的第二光学构件312之间形成第二腔体3002。第一光学构件311在其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与第二光学构件312的光学壁3121均不连接(不直接连接),因此,第一腔体3001和第二腔体3002不连通(不包含因装配间隙的情况下造成的连通,本处的装配间隙小于5mm,均可视为第一腔体3001和第二腔体3002不连通),可减少光源2工作时发生的光在第一腔体3001内反射而进入第二腔体3002的光,以使光源2工作时发出的光更加集中的透过第一光学构件311射出。如图36和图38所示,换句话讲,第一光学构件312的端部(以图36和图38来讲,即第一光学构件312的下部)与底座1的底板11的间距不超过5毫米、4毫米、3毫米、2毫米或1毫米,以减少光源2发出的光从第一光学构件312与底板11的间隙漏出。一实施例中,第一光学构件312的端部(以图36和图38来讲,即第一光学构件312的下部)与底座1的底板11至少部分贴合,以进一步减少漏光。
在一实施例中,底板11上设置有定位槽111,而光源2在其高度方向上至少部分容置于定位槽111内。换言之,光源2的电路板22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容置于定位槽111内。电路板22的表面不超出定位槽111(即电路板22的厚度方向上完全容置于定位槽111内)时,第一光学构件312的端部3112(以图36和图38来讲,即第一光学构件312的下部)可直接贴覆于底板11上。当电路板22的厚度方向上的一部分容置于定位槽111内时,则第一光学构件312的端部3112(以图36和图38来讲,即第一光学构件312的下部)抵于电路板22的表面,此时,第一光学构件312的端部3112(以图36和图38来讲,即第一光学构件312的下部)与底板11保持间距,该间距可以是电路板22露于定位槽111外部部分的高度。
在一实施例中,光学壁3121具有反射的功能,可将从第一光学构件311射出的部分光线反射,以减小LED照明设备在第一光学构件311的侧向方向上的出光,从而可减小眩光。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光学构件311的宽度方向上的截面上,光学壁3121与LED灯珠21的光轴呈一锐角A。光学壁3121与LED灯珠21的光轴间所呈的锐角A的角度为30至60度。光学壁3121包括对应第一光学构件311的长度方向的壁部及对应第一光学构件311的宽度方向的壁部,光学壁3121对应第一光学构件311的长度方向的壁部及对应第一光学构件311的宽度方向的壁部与LED灯珠21的光轴的角度均在前述的锐角A的范围内。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光学构件311的宽度方向上对应的两组光学壁3121之间的夹角小于LED灯珠21的光束角,以起到挡光作用,并以此减小眩光值。并且,第一光学构件311的宽度方向上对应的两组光学壁3121之间的夹角(即前述锐角A的两倍)大于70度,以防止过度限制LED照明设备的出光角度。
图39显示一实施例中的LED照明设备水平安装并向下出光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其显示第一光学构件311的宽度方向上的截面。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光学构件311的宽度方向上的截面上,第二光学构件312的光学壁3121具有下端点,下端点沿一方向延伸并形成一直线,该直线L1与第一光学构件311的外表面相切,该直线L1与水平面(即LED照明设备的出光面,当LED照明设备沿水平安装时,其出光面与水平面平行或大致平行)之间的夹角B大于10度、12度、14度、16度或18度。一实施例中,直线L1与水平面(即LED照明设备的出光面,当LED照明设备沿水平安装时,其出光面与水平面平行或大致平行)之间的夹角B在15至25度范围内。一实施例中,直线L1与水平面(即LED照明设备的出光面,当LED照明设备沿水平安装时,其出光面与水平面平行或大致平行)之间的夹角B在18至20度范围内。当人眼与第一光学构件311(或LED照明设备)处于一定位置时(人眼至第一光学构件311的连线与LED照明设备的出光面的角度C小于前述的夹角B时),人眼将不会直接观测到来自第一光学构件311的直接的出光,因此可减小眩光。从另一角度讲,设置一直线L,该直线L的一端与光学壁3121的下端点连接,而其另一端则与第一光学构件311的外表面相切,直线L与水平面(即LED照明设备的出光面,当LED照明设备沿水平安装时,其出光面与水平面平行或大致平行)之间的夹角B大于10度、12度、14度、16度或18度。一些实施例中,直线L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B在15至25度范围内。一些实施例中,直线L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B在18至20度。范围内本实施例中的光学壁3121的截面形状可不设置为平直状,只要其下端点的位置满足上述需求,即可起到减小眩光的作用。
图40显示一实施例中的LED照明设备水平安装并向下出光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其显示第一光学构件311的长度方向上的截面。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光学构件311的长度方向上的截面上,第二光学构件312的光学壁3121具有下端点,下端点沿一方向延伸并形成一直线,该直线L与第一光学构件312的外表面相切,该直线L2与水平面(即LED照明设备的出光面,当LED照明设备沿水平安装时,其出光面与水平面平行或大致平行)之间的为夹角D。该夹角D的值小于夹角B的值。一些实施例中,夹角D的值大于10度、11度、12度或13度。一实施例中,夹角D的值在10至20度范围内。一实施例中,夹角D的值在12至16度范围内。当人眼与第一光学构件311(或LED照明设备)处于一定位置时(人眼至第一光学构件311的连线与LED照明设备的出光面的角度E小于前述的夹角D时),人眼将不会直接观测到来自第一光学构件311的直接的出光,因此可减小眩光。从另一角度讲,设置一直线L2,该直线L2的一端与光学壁3121的下端点连接,而其另一端则与第一光学构件311的外表面相切,直线L2与水平面(即LED照明设备的出光面,当LED照明设备沿水平安装时,其出光面与水平面平行或大致平行)之间的夹角D在10至20度范围内。一些实施例中,夹角D的值在12至16度范围内。本实施例中的光学壁3121的截面形状可不设置为平直状,只要其下端点的位置满足上述需求,即可起到减小眩光的作用。
图41显示一实施例中的LED照明设备水平安装并向下出光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其显示第一光学构件311的宽度方向上的截面。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光学构件311的宽度方向上的截面上,对应于LED灯珠21的第二光学构件312的两组光学壁3121均具有下端点,LED灯珠21的出光面的中心分别与两组光学壁3121的下端点的连线L3、L4之间的夹角为F,该夹角F的值大于LED灯珠21的光束角A(LED灯珠21光强达到法线光强的50%处、两边所形成的夹角为光束角A)的0.8倍,以防止光学壁3121过多的对LED灯珠21的出光形成遮挡,而造成光损,进而降低出光效率。一些实施例中,该夹角F的值小于LED灯珠21的光束角A(LED灯珠21光强达到法线光强的50%处、两边所形成的夹角为光束角A,本处的光束角A的值大约是120度左右)的1.2倍,以确保光学壁3121具有一定的挡光作用,以起到降低眩光的作用。
图42显示一实施例中的LED照明设备水平安装并向下出光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其显示第一光学构件311的长度方向上的截面。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光学构件311的长度方向上的截面上,具有对应于该第一光学构件311的LED阵列23,而第二光学构件312的两组光学壁3121对应于设置于该第一光学构件311内的LED阵列23,两组光学壁3121均具有下端点,对应于第一光学构件311的LED阵列23中的任意一LED灯珠21的出光面的中点与两组光学壁3121的下端点的连线L5、L6之间的夹角为G,该夹角G的值大于LED灯珠21的光束角A(LED灯珠21光强达到法线光强的50%处、两边所形成的夹角为光束角A,本处的光束角A的值大约是120度左右)的0.8倍,以防止光学壁3121过多的对LED灯珠21的出光形成遮挡,而造成光损,进而降低出光效率。一些实施例中,该夹角G的值小于LED灯珠21的光束角A(LED灯珠21光强达到法线光强的50%处、两边所形成的夹角为光束角A)的1.2倍,以确保光学壁3121具有一定的挡光作用,以起到降低眩光的作用。
一实施例中,在LED灯珠21的光轴方向(出光方向)上仅具有一层热阻层(即光学构件3),当LED灯珠21工作时,其产生的热量的至少部分辐射至热阻层,并通过该热阻层向外散热。相比LED灯珠21需透过多组热阻层(现有技术通常设置灯罩、透镜、扩散板或导光板中的至少两组,以达到均匀出光的效果,但上述构件均构成热阻层)往光轴方向向外散热,其散热效率提高。
一实施例中,在LED灯珠21的光轴方向(出光方向)上仅具有一层透光材质(即光学构件3),当LED灯珠21工作时,其产生的光射至透光材质,并透过透光材质后从LED照明设备射出。相比LED灯珠21需透过多组透光材质(现有技术通常设置灯罩、透镜、扩散板或导光板中的至少两组,以达到均匀出光的效果,但上述构件均会造成一定的光损)往光轴方向向外出光,其出光效率提高。一些实施例中,LED照明设备的出光效率大于80%、85%或90%。此处的出光效率指的是从LED照明设备射出的光通量与LED灯珠21产生的总的光通量的比值。
一实施例中,LED照明设备的透光部件(第一光学构件311)和防眩光部件(第二光学构件312)采用同一层状材质构成,且为一体式的构件。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方式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实用新型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实用新型主题的一部分。

Claims (10)

1.一种LED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其具有底板及侧壁,所述底板与所述侧壁之间形成一凹腔;
光学构件,其整体罩于所述底座在LED照明设备的出光方向的一侧,所述光学构件为一体式结构构成;
光源,其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凹腔内,所述光源包括若干LED阵列,所述LED阵列包括LED灯珠;以及
电源,其设置于所述光学构件与所述底座之间;
所述光学构件包括光学单元及安装单元,所述光学单元包括若干第一光学构件和与所述第一光学构件对应的第二光学构件;
所述底板包括若干凹槽,所述LED阵列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凹槽,所述LED阵列包括的LED灯珠与所述第一光学构件之间无阻隔且距离保持在6至15毫米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珠之间的中心距离大于4毫米或4.5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珠出射光线直接投射于所述第一光学构件的内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珠的投射区域面积大于500平方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射区域的光照强度小于50000勒克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珠的投射区域为m,所述LED灯珠间的投射区域的照度小于等于5L/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珠的总投射区域面积为M,所述LED灯珠之间存在投射区域重叠,至少两组所述投射区域面积的重叠面积为所述总投射区域面积M的30%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LED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四组投射区域面积的叠加面积为所述总投射区域面积的25%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出光直接投射至所述光学构件,透过所述光学构件后出射至所述LED照明设备外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构件具有弧形或球形截面,且所述光学构件具有光扩散功能。
CN202320065117.2U 2021-09-10 2021-12-31 一种led照明设备 Active CN21977558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61744 2021-09-10
CN2021110617440 2021-09-10
CN2021113322658 2021-11-11
CN202111332265 2021-11-11
CN202111331195 2021-11-11
CN2021113311954 2021-11-11
CN202111418895 2021-11-26
CN2021114188957 2021-11-26
CN202111461923 2021-12-02
CN2021114619233 2021-12-02
CN2021115174415 2021-12-13
CN202111517441 2021-12-13
CN202190000185.XU CN221780573U (zh) 2021-09-10 2021-12-31 一种led照明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90000185.XU Division CN221780573U (zh) 2021-09-10 2021-12-31 一种led照明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75584U true CN219775584U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4455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64540.0U Active CN219976321U (zh) 2021-09-10 2021-12-31 一种led照明设备
CN202320065117.2U Active CN219775584U (zh) 2021-09-10 2021-12-31 一种led照明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64540.0U Active CN219976321U (zh) 2021-09-10 2021-12-31 一种led照明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19976321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76321U (zh) 2023-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1780573U (zh) 一种led照明设备
US20190086057A1 (en) Lighting apparatus
KR101086017B1 (ko) 패널형 엘이디 조명장치
CN219775584U (zh) 一种led照明设备
CN220249769U (zh) 一种led照明设备
CN215372333U (zh) 一种led照明设备
WO2022247285A1 (zh) 一种led照明设备
KR20170120750A (ko) 엣지형 조명 장치
US11885481B2 (en) LED lighting device
KR101651656B1 (ko) 조명 장치
CN108027112B (zh) 照明装置
CN221301156U (zh) 一种光源可替换的灯具
CN220707098U (zh) 一种led照明设备
CN216010479U (zh) 侧发光照明模组
CN221351919U (zh) 一种新型一体式摄像机用反光装置
WO2023088403A1 (zh) 一种led照明设备
CN213983265U (zh) 直下式面板灯
CN221424716U (zh) Led灯具
CN221171947U (zh) 控制盒和控制系统
JP6200699B2 (ja) 照明器具
JP5678786B2 (ja) 照明装置
CN216667566U (zh) 光学结构及灯具
CN211738671U (zh) 可以消除余辉的直下式面板灯
CN212361814U (zh) 一种嵌入式直发光led平板灯
KR20120137077A (ko) 엘이디 조명기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